别给孩子买太多玩具了

前几年,美国有位小男孩叫Kevin,因为独特的创造力而风靡美国,还因此拥有了众多的小朋友粉丝。他用从爸爸的商店丢弃的废旧的纸箱,改造成各种好玩的游戏机。他不仅给游戏机设计了开关,还特别设计了游戏币。这些游戏机的绝妙之处是不用电源就能运行,不仅吸引了很多小朋友,连大人也赞叹不已。

这位小朋友的玩耍方式,被儿童大脑专家约翰.梅迪纳称为开放性游戏。什么是开放性游戏?就是没有专门的玩法,完全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玩出来的游戏,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梅迪纳认为,开放性游戏对儿童的神经发育很重要,能极大地促进孩子的大脑和思维的成长。

研究人员曾经研究过一群常常玩开放性游戏的孩子,并且还找来了一群不常玩开放性游戏的孩子做对比,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了经常玩开放性游戏的孩子,在下面3个方面更有优势:

1、创造力更强

常玩开放性游戏、较少玩非开放性游戏的孩子,他们在面对某个物品时,能想出的创意用法是对比组的3倍。这些孩子的思维没有被限制,他们更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找到自己喜欢的用法,并且还由于付出努力而快乐,从而给这些孩子带来了更多的乐趣。相比之下,非开放性游戏,比如一个电动玩具狗,常常有固定的玩法,比如按压一下开关,孩子就站在旁边看电动玩具狗在跳在叫,孩子完全是被动的,缺乏主动性参与的过程。常常玩非开放性游戏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创造力难以被激发,甚至受到禁锢。

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块石头玩具。不能说是玩具,因为一开始它只是路边的一块毫不起眼的石头。有一次,小伙伴们一起玩“过家家”,这块石头充当了总是哭闹不止的“新生宝宝”,在一个个小朋友怀里捂着。接着这块石头被小朋友当成客厅的“凳子”,后来这块石头成了我们的“枕头”,再后来,不知哪个小朋友在石头上画上眼睛头发,被我们当成了一位凶恶的“老师”,给我们上课……

2、问题解决能力更强

开放性游戏,孩子不经过行动或各种尝试和“折腾”体验不到乐趣,倘若这些孩子缺乏“更有趣”的玩具,那么天生爱玩的孩子,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把“无趣”变得“有趣”。想想我们小时候,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由于缺乏玩具,一块小石头、一堆小树叶就能玩几天,并且还不亦乐乎。正因为有“各种尝试”的经历,这些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会做各种尝试,而不是一开始就放弃。所以,这些孩子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韧性和坚持的品质。

3、记忆力更强

开放性游戏常常吸引了孩子们的高度注意和投入,大脑的海马区长期得到刺激,锻炼了记忆能力。另外,开放性游戏也需要孩子花很长的时间反复摆弄和琢磨,“重复”也带来了记忆力的提高。并且孩子琢磨得越深,也能提高记忆的提取强度。开放性游戏过后,孩子从中得到的乐趣和快乐情绪的情景,常常通过具体形象的记忆在大脑浮现。

具体地,哪些游戏属于开放性游戏?

没有专门的玩法,完全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玩出来的游戏,包括纸箱、石头、沙子、木头、一张纸、几块树叶……也包括足够简陋的玩具,比如积木,都属于开放性的游戏。国外的小朋友尤其喜欢用纸箱做成各种好玩的东西,你不得不惊叹,人家的创造力哪里来的?看看人家小朋友的玩法:

难怪韩国教育专家朴民根认为,玩具越靠近大自然,越有利于孩子感知能力、智力和心理的发展。想起了芬兰幼儿园的特色“森林活动”,孩子们每天要到野外玩3个小时,幼儿园规定孩子一定要跟森林里的树木、泥土、沙子、石头、小草、小虫子,甚至是雨雪接触。老师们认为,孩子需要从开放的大自然得到智慧,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些幼儿园小朋友不仅喜欢上学,家长们也很认同。受此理念的影响,据说德国有超过1500所“森林幼儿园”,日本也有100多所,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大自然探索和玩耍。

话说很久以前,西方古代有一位贫穷的妈妈愤怒地指责上帝:“上帝啊,我这么虔诚,为什么我的孩子只能用树枝遮盖身子、把石头泥巴当玩具?”上帝说:“你的孩子拥有了大自然的一切,你还抱怨什么呢?”所以,如果爱孩子,爸妈别买太多的非开放性的玩具了,多让孩子玩玩开放性玩具和游戏吧!

亲子活动扩展阅读

黄金假期带娃出去浪的,一定不能错过这篇(纯干货)


先别着急打退堂鼓,熟记了这份攻略,你就不再是两眼一抹黑。

做好旅行的功课,带好必要的装备,再装上一颗强大的心脏,敢不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带娃出门旅行,选对了目的地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0-1岁:

1岁以下的小娃,还不会走,要吃、要睡、要拉尿,活动半径非常有限,这个年纪带孩子旅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选个安静而又舒适的地方度个假。

找一个本身就是风景区的度假村,或是随便换个风景美丽的地方过几天日子。

又不累,还能放松,而度假村的游乐设施和附近美景,就足够宝宝目不暇接不亦乐乎了。

1-2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真正开始带着“玩儿”了。

设计一些亲近自然的慢节奏旅行计划,海滨沙滩和主题公园都是不错的选择。

孩子对大海和沙滩的狂热,去多少次都不会减少。小型的主题公园也是好玩又不累。

可以两三天换一个地方,根据宝宝的身体条件和精神状态而定。

不太建议长途奔波,跋山涉水不仅对抱着宝宝的父母是个考验,也容易让宝宝疲劳烦躁,影响旅行质量。

2-3岁:

可以接受一些低强度的行走游览啦,这是带娃出行最好的阶段,孩子在旅行中可以展露天性,感知世界。亲近山水、动植物的自然之旅是这个年龄段选择的重点。

大型的主题公园和邮轮之旅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

海岛游也不容错过,在温暖的海岛,尽情享受海边沙滩漫步的快乐轻松时光,感受一份独特的天伦之乐。

3岁+:

基本只要是成人觉得强度适中的行程,孩子都能跟的上了,可以让宝宝参与制定行程哦。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很多人犹豫亲子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在公众场合不受控制。

但是,你可知道,通过一次次旅行,给孩子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会适应环境,然后学会妥协。

平日在家以自我为中心的公主皇帝们,只有出了门才会知道,有的时候飞机就是会晚点,有的时候饭菜难吃也得下咽,有的时候不喜欢这张床也得睡觉,有的时候卫生间不尽人意也不影响拉屎撒尿,有的时候坐车无聊也只能等待终点。

但是,这一切小细节都不影响旅途可以带给大家更多快乐的这个事实。

他慢慢会懂得,人生需要取舍,每个阶层的人都值得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可以随意评价。

一个人的修养,都藏在他走过的路里。

亦舒说,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当你心中有天地的时候,才会不计较眼前,才不会锱铢必较。

正如越是心底宽容似海的人,越看起来性情温和一样。

旅途对孩子是磨练,对父母更是修炼。

当你愿意拿出加倍的时间、耐心以及细心时,就不难发现,原来孩子是可以控制住的。

跟孩子一起去经历陌生,用自己的智慧去抵抗困境,这才是真正的在旅途中成长。

最美的修养永远在路上。

如果怕控制不了局面,不如试读一下C妈的《我兜里有糖,永远有糖——浅谈公共场合教子》、《一分钟搞定暴走的孩子,你想不想试试?》、《因为你从无远虑,所以你的孩子总有近忧》

旅途最见人心。

也许你会发现,自以为的娇气包原来也很会照顾别人,自以为的嚣张鬼原来可以见义勇为。

是不是熊孩子,旅完游回来再下定论吧。

最酷的交通在路上

长途旅行首选飞机:

出国游,以及国内长途游还是建议飞机。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量要避免中转,我们去泰国留在香港中转的时间,快到飞行时间的一倍了,艾玛,等个那叫一个心塞。

中途旅行首选高铁:

国内的中途游非常推荐高铁,小朋友都对火车有一种浓浓的向往有木有,每次带CC坐高铁,她都高兴地横蹦。

高速又安全,最重要的是,可以自由活动,这对娃来说是多么有意义的存在啊,好多小朋友坐上去就不愿意下来了。

如果孩子喜欢火车,也不妨带他来一场情怀满满的火车之旅。

短途旅行首选自驾:

短途的旅行还是建议自驾,毕竟停靠和出行都方便的多。

如果人手足够,中途也建议自驾,但是注意不要疲劳驾驶!不要开斗气车!不要超速!

务必给孩子坐安全座椅!安全座椅!安全座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最炫的装备在路上

衣:

宝宝每天必备的纸尿裤3-4块;

每天必被的衣物是2-3套,薄厚提前考察当地的气温;

隔尿垫一个,走到哪都可以换尿布,还可以垫着让娃坐;

可以独自吃饭的宝宝防水围兜至少两套;

妈妈必备哺乳巾一条,喂奶神器,娃睡着的时候也可以当毯子用;

去人多的地方尽量让宝宝穿一些颜色显眼的衣服,方便在人群中寻找。

食:

0-6个月吃奶宝宝:

母乳宝宝,自带奶妈就够啦!

奶粉宝宝:奶粉、奶瓶、便携奶粉盒、保温杯装的开水(出门在外不一定随处有开水。)

6-12月辅食宝宝:

米粉:这个是万金油,在没有什么可吃的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临时打发一顿,由于是配方产品,里面的营养比较均衡,泡一小碗米粉就是外出时最方便的午餐。

成品辅食:各种果泥、肉泥、菜泥、混合泥,开袋即食,最适合带出门配着米粉一起吃或者当小点心。灭菌后真空储存的婴儿辅食里没有防腐剂,妈妈们可以放心给孩子食用。

酸奶和水果:酸奶和水果都是很好的点心之选,两样配起来更是美味的不行。

1岁+

带上一个辅食食物剪,就能走到哪里吃哪里啦!只要不是大油大盐,都可以就地取材成人的食物来吃。

零食:饼干、泡芙、水果...两餐之间、到了饭点没吃到饭的时间、闲得无聊候机的时间等等,都可以拿来挡一挡饿。

行:

首选背带和可折叠的推车

一辆可躺可坐可上飞机的推车绝对是解放家长双手节省体力的神器。

只要不是上山下水,一般比较平坦的地方绝对好用。宝宝累时可以坐,困时可以睡,不坐的时候可以放东西,没有宝宝椅的餐厅,还可以当临时餐椅。

如果是推车不方便去的地方,那可以选择背带,一个优质的背带,即便背着宝宝爬山徒步也是可行的。

游:

纸巾、湿巾、免洗洗手液:出门在外,不是随时随地能洗到手,前一秒东摸西摸的宝宝下一秒就要吃怎么办?上述几样,缺一不可。

可密封的塑料袋:宝宝的食物、咬胶、餐具等等杂七杂八,分门别类地装好,既干净又方便拿用。

防走失包(带):像十一这样的长假,任何地方游人都肯定是成倍的增加。宝宝个子小,但是有时候跑得倒挺快,一款质量优良的防走失包(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睡:

一般酒店没有单独的儿童枕头和被子。

可以带上宝宝平时睡觉用的小枕头、睡袋或小毯子、浴巾、宝宝的牙刷、牙膏,让宝宝更容易适应新的睡眠环境,在旅途中睡起来也很方便。

娱:

在等车、坐车的过程中,很少有宝宝会完全乖乖地配合你。这时候就需要拿出压箱底的宝物——他最爱的绘本、玩具、糖果等等,可以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

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准备几部下载下来的动画片。

必备药品:

退烧类: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退热药是家庭必备药物NO.1,无论何种原因引起发热,不管去不去医院,宝宝基础情况如何,一旦超过39度就应该予以退热。

家长记录好孩子的体温变化即可。

如果你只带一种药,那么就带退热药。(关于宝宝发烧,可以看0~6岁儿童常见病家庭护理—发烧篇)

腹泻类:口服补液盐以及蒙脱石散

腹泻本身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但是脱水会造成身体的一系列损伤。

预防或治疗脱水,推荐口服补液盐Ⅲ,如果只能买到口服补液盐Ⅱ,则应该稀释为750ml而不是500ml。

另外蒙脱石散,止泻效果很好,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在就医之前可以先给孩子服用(关于宝宝腹泻,可以看腹泻高发期——必备家庭护理指南)

外用消毒类:小瓶碘伏、棉签、创可贴。

防蚊液或防蚊手环:

如果在郊外、植物园、动物园等需要与大自然接触的地方,最好给宝宝做好防蚊虫叮咬的准备,驱蚊水、蚊虫叮咬膏要备齐。

C妈说

最后的叨叨——出门在外千万别玻璃心。

你是来干啥的?出来High的!

所以,别要求一切都“如家”般井然有序,孩子睡不够了、吃不好了,乱几天,天不会塌。

飞机晚点耽误行程?错看路标开错路?酒店糟糕睡不好?景点不美让人太失望?这都太太正常了好么?淡定一点,不要把你的糟糕情绪传递给孩子。

那句豁达的话咋说来着,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

抱着这样豁达的心情去旅行,哪里都是最美的风景。

8个好玩的亲子水游戏,宝宝一定喜欢


水漩涡用手指在盆里画圆圈,跟随着手指的转动,水里会出现一个个旋转的小漩涡。如果在盆里放一些能漂在水面的小玩具(小纸片、塑料片都可以),当水转起来的时候,玩具也会跟着转起来,宝宝看到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玩的时候,大人先做示范。如果宝宝不会玩,大人可以抓着宝宝的手指在水里转动。

适合年龄:1岁以上。

2捞水准备一些“捞水”的工具——塑料袋、塑料网兜、纱布袋、小杯子、纸袋、小筐……(什么都行,就是看起来像个容器,但不一定能盛水)

拿两个脸盆,一个装水,另一个不装水。

游戏开始,告诉孩子我们要把水捞到那个空盆里去,让宝宝用不同的工具来尝试。宝宝一定会发现有的工具能盛水,有的工具会漏水。你要假装不知道哪个会漏,可以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这个怎么漏了?看来用这个盛水不行。”“哦,这个盛水可以。”玩几次之后,宝宝也会学着这样说。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3寻找水的声音水会发出什么声音?

“咕噜、咕噜”——准备一盆水和一个空矿泉水瓶,当把矿泉水瓶摁到盆底灌水的时候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轰轰”——将装了半瓶水的水瓶盖好盖子,来回晃动,水会发出闷闷的“轰轰”声;

“哗哗”——打开盖子,将水从瓶中倒回盆中,会出现“哗哗”声;

用手拍打水、用玩具拍打水、用吸管在水里吹泡泡……会发出各种声音。

大人可以和宝宝一起夸张地模拟这些水的声音。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4猜猜谁会沉下去准备多半盆水、小石块、乒乓球、积木、矿泉水空瓶、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等。

游戏开始,让宝宝猜猜什么东西放到水里会沉下去,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并逐个尝试,看看宝宝的猜测对不对。如果宝宝感兴趣,还可以拿更多的东西来试。

适合年龄:2岁以上

5有点怀旧感的游戏-小纸船你小时候有没有折过纸船?还记得怎么折吗?现在可以给你的宝宝折了(如果忘记折法,到网上搜一下,有很多教程)。把纸船放在水盆里让纸船游。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对着纸船吹气,把纸船向水盆的另一边吹去。也可以每人负责一条船,比赛谁的船跑得快。

适合年龄:1岁半~3岁。

6最有成就感的游戏——玩具向前冲在水盆中斜着放块长方形的木板或塑料板,在板的中间放上重量轻、水能推动的物品,比如矿泉水瓶、塑料玩具等,让宝宝用小盆接水并从板的上方往下倒,用水往下流的力量将玩具冲到水盆中。你可以换不同的玩具让宝宝冲。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7塑料瓶喷水

在用过的塑料瓶子上多扎些眼儿,做成喷水器。装满水以后,提起塑料瓶,观察水喷出的样子。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8瓶子水枪准备废旧的矿泉水瓶子。先用锥子将瓶盖戳几个洞,再装上水,盖上盖子,水枪就做好了。瓶子还可以装饰一番,比如画上孩子喜欢的图案、或者用彩色胶带缠出好看的样子。玩水枪最好是在浴室或着户外,这样宝宝会玩得更随意。当然在外面玩时要告诉宝宝水抢不要对着别人打。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这些游戏能培养宝宝什么能力、增长宝宝什么知识我就不细说了,和宝宝玩的时候不要那么公功利嘛,开心就好!

温馨提示:1.虽然夏天天气热,不用担心宝宝玩水着凉,但是宝宝下手无轻重,玩得高兴了,免不了让家里“发大水”,所以玩之前一定防患未然,限定好活动区域,或者直接将游戏搬进浴室。2.玩水是每个宝宝都喜欢做的事情,但是玩水并不意味着可以浪费水。在玩的过程中,妈妈要自然地向宝宝渗透水很宝贵,要节约用水的观念,比如有的宝宝爱玩水,洗手的时候总是停在水龙头前久久不肯离开,水龙头也开得很大,对这样的行为,妈妈一定要结合生活慢慢予以修正。

你一定不知道,积木还能这样玩


积木,是一个备受推崇的经典玩具。经典永流传,在很多年前,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就在玩了。父母很热衷于给孩子买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名曰,怀旧。

爱因斯坦小时候最喜爱的玩具就是下面这个积木,老积木年龄超百岁。

现在的积木出现了很多变体,和我们之前玩的不一样了。我们那个时候,材料比较单一,积木只有木头做的,而且块数也比较小。现在的积木材料多元化,除了经典的木制材料外,更多的是塑料、塑料泡沫、还有一种叫做磁力片的积木。这些塑料积木,除了高大上的品牌之外,其余的非常便宜。

积木也会陪伴孩子很长时间。我同事孩子六岁了,之前一岁多给他买的积木他还在玩着,买积木还是很划算的,用现在流行的算法,就是将一个东西的价格平均到每天,这样你就舍得买一些贵的东西了。就不说这种算法的弊端了。

积木是以简单制造复杂,很刺激想象力,一盒小小的积木,可以做桌子、造桥、砌屋,乃至建塔、筑城,完全是一副小小工程师的样子。

1.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2岁以前的儿童属于感官动作时期,这个时候的婴儿靠视觉,听觉,触觉来了解这个世界,搭积木可以增强小孩的认识范围。

宝宝在摆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不同的颜色、形状、积木和其他物体接触发出的声响,大小、粗细、高矮、长短等等。

2.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宝贝在搭建积木工程运用思维的同时,会可以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

如积木的颜色,积木碰撞的声音,同时积木和其他物体接触发出的声响,以及手拿积木的感官、体会,都能有效的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3.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空间认识能力。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会刊《心理科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孩子经常玩积木、拼图和棋盘游戏,空间推理能力会更强。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家杰米·吉罗特博士表示,玩积木类的玩具有益开发儿童的空间感,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空间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有益于提高儿童智商。

4.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有多重要就不多说了,只要你想想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次被手机打扰你就知道了。

在专注力的培养上,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玩积木是个好方式。

积木玩具的搭建是件细心全面的工作,一幢楼房需要几十块积木才能搭成,因而要求孩子认真、细心、坚定地去实现。

大人以玩乐高减压,也是因为玩积木的过程中,需要非常的专注,这样可以抛却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

5.玩积木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很多艺术品的形式是小孩玩剩下的。比如用积攒下来的瓶盖,组成一个什么图形。用火柴组成一种什么图形。比如,乔布斯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用4001张便利贴,组成了幅巨大的乔布斯头像。

还有用各种苹果产品组成的乔布斯的头像。

还有用牙签做成的艺术品。

用瓶盖做成的艺术品。

这些实质都是在玩积木,只是积木的材料不一样。

6.玩积木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无疑,在玩积木搭建的过程中,对想象力的运用是非常充分的。

爱因斯坦把自己的成就主要归功于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小时候用积木搭出钟楼、教堂、市政厅,还常常自己创造出许多玩法。比如,他喜欢用卡片搭房子,能一直搭到十四层楼高。他看着自己的“建筑”时,便感到创造的快乐。

7.玩积木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另外,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很有好处。

积木玩好了可以为以后的职业铺路!

在书店里,我们也会时常看到图书被摆放成各种造型。这也是玩积木的一种。

只要有关摆放、组合的,都是在玩积木游戏。再如最普通的超市堆头。

如果积木玩的好,以后不愁找不到工作。比如,如果积木玩的好,可以在新华书店里工作,并且很可能因摆放图书造型摆放的好,而获得业务技能大赛的冠军。积木玩到高境界,还可以以搭积木为职业,并且能在玩中获得社会承认且保持一定收入,成为乐高专业认证大师。如果觉得乐高贵的话,也可以玩玩瓶盖和牙签,小孩玩牙签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要注意的是,孩子玩积木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只是“陪伴”。不要限制和规定小孩的自主创作和玩法。

很多人知道玩积木的好处,不知道那么多的好处,至少知道积木是益智玩具,但却不知道积木怎么玩才好。就像我们知道魔方是个好玩具,然而可悲的是我们很多大人都不会玩魔方。

孩子一个对秩序的敏感期,这种对秩序的极端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关注秩序,因此,他们会这样玩积木。将积木的不同类型归类。按颜色,按大小等进行摆放和垒搭。

搭建是积木最主要的玩法。

刚开始照图纸或者说明书来。熟练之后,可以充发发挥想像力自由组合。

要让孩子充分地认识物体的多种用途,“一物多用”,这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1.玩水或是放在水里玩。以塑料积木为主,洗澡的时候,给他扔几个进澡盆。他想舀水就舀水,他想在水里搭着玩就搭着玩。

2.垮塌与防垮塌。孩子还很享受搭好的积木掉下来的过程。现在的积木之间联结的太紧的,要让搭好的积木垮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人不会觉得积木倒下来有趣,因为我们知道地心引力的存在。我们大人对更大的东西垮掉很有兴趣。每一个要爆破的大楼,都会引来很多人来围观。

现在有以拆掉积木的一部分,而不让积木倒掉的一种积木玩法。也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挑棍游戏,把所有挑棍抓在手中,垂直与桌上,放手。棒棒撒开后,然后将挑棍一根根地挑起来收回,但不能动到或碰到别的小棒。失手者,换另一玩家提取。谁挑回的小棍越多,收集的分数越高,谁就是赢家。现在流行的这种玩法是有一种积木叫做叠叠高。我认为叠叠高也是一种积木。

不用去买专门的叠叠高,积木本身就自带这种功能。

3.跷跷板。在跷跷板的两边放上色彩、大小相同的积木,试试它们的平衡。也可以放上大小、数量不同的积木,看看哪边轻哪边重。

在不断的尝试中,孩子学会了区别多少、轻重等关系,这有助于建立重量、平衡等概念。

4.组装好了讲故事。有的积木已经开发了这种功能,这种积木本身就会有场景,有人物。搭好之后,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来编故事。如果买的不是这种玩具,同样可以用孩子最不缺少的想象力来实现这种功能。也可以搭配孩子别的玩具来进行,比如孩子的玩偶。

5.打保龄球。积木垒好,让孩子在一定距离之外,拿一个小球滚向积木,将积木碰倒。心疼积木呀。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具有方向的意识,对提高注意力、锻炼身体协调性也有帮助。

6.多米诺骨牌。把积木按多米诺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后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的一块积木。

7.玩专注力游戏。父母在孩子无法专注时会觉得绝望,建议每天安排几个时段,来玩一种叫做“自我调节”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基本做法是,让孩子跳、跑、摇、舞,做跳跃运动,或是投入任何重复性的律动,然后你再指定频率,迅速地转换:“快一点、慢一点、慢一点、快一点、超级快……右边、左边、右边、左边……用左脚跳、现在换右脚、两只脚。”这个游戏可以有多种变化。例如,变化之一就是给孩子一堆积木,然后很快地说:“按形状分,按颜色分,现在用你的左手。”

玩积木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受局限。

孩子自己会自行开发出很多玩法。小鹿最近开发的一个玩法,就是用塑料水果刀,将摆放在盒子里的积木一一“切开”。

家长陪宝宝做智力游戏好处多


宝宝在25-36个月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这个阶段宝宝的发展重点,在家里面父母可以陪宝宝做一些有趣的智力游戏。妈妈可以在家里面让宝宝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将玩具分类,使宝宝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另外,让宝宝学会了解顺序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从硬到软,从甜到淡,也可以反过来排列。“我们宝宝会数数了,从1到10数的可顺溜了!”。对此,季文兰说,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宝宝不是在“数数”,其实是在“背数”。

如何让宝宝真正对应起数名和数量,懂得“数”的概念?季文兰说,父母在教宝宝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从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用眼睛默数。此外,父母可以教宝宝一些空间概念,如“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这些空间认识,父母在日常生活可以有各种机会来引导宝宝如:“请把勺子放在碗里”,而左右的概念对宝宝来说就要难一些。其实让宝宝区分颜色、认识数量和空间,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运动好处多


运动能使骨骼强健,肌肉发达,促进身体健康发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步行训练不可轻视

“走路”对幼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走路是典型的全身运动。走路的时候肌肉的运动总是一张一弛节奏感很强,能使头脑活动顺畅。

幼儿跳绳能健脑

跳绳是一项全身性的活动,孩子手脚协调配合,可促进幼儿的协调性。同时,跳绳时呼吸加深,手握绳头不断地甩动又会刺激拇指的穴位,对脑下垂体产生作用,进而增加脑细胞的活动,提高思维能力。脚又是人体之根,六条经脉在这里交错汇集。跳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神舒畅,行走有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起通经活络、健脑的作用。

骑自行车可提高反应的灵敏度

经常骑自行车,可以发展孩子腿部和足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孩子运动的速度、反应的灵敏度和平衡能力等。可以给三岁的孩子准备三轮自行车,这种车的重心较低,不容易倒,幼儿很快就会掌握骑车的要点。幼儿发现自己能很快掌握一门新技术,会增加自信心。

游泳、爬山也是幼儿很好的体育项目

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对疾病的抵抗力。爬山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开阔孩子的视野,使孩子形成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性格。

体育活动对人是重要的,要让孩子从小热爱体育活动,必须让他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身体状况、体育特长的确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如果不进行训练,这种遗传的潜能也是开发不出来的。相反不具备遗传优势的孩子,如果在幼儿期得到适当的训练,往往会展示超水准的技能。

儿童性游戏


以游戏形式出现的儿童的性活动。性别认同是儿童性意识发展的最初表现,性游戏则是儿童性意识发展过程中幼稚的表现。

表现形式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

自乐式性游戏

抚弄阴茎和用手刺激阴蒂是最普遍和最常见的现象。出生六七周的婴儿开始能用手触摸东西,常常会触摸衣服、被褥、自己的脸和脚等,偶然会碰到生殖器,并因此得到快感。以刺激性器官部位为游戏,男婴比女婴出现得早。从出生1岁期间,男婴的自乐式次数是女婴的两倍。有人注意到在同一住宅群中,有61%的1岁以内的婴儿有此行为。由于摩擦生殖器有明显的快感,因此就有重复的趋势。据统计有1/3的孩子,婴儿期自乐式性游戏会延续至儿童期。有的儿童除用手玩弄生殖器外,也有用其他物品的,如用大腿磨擦床、被子、玩具等。极个别儿童在上幼儿园和小学时仍存在玩弄生殖器的现象。

友爱式性游戏

随着儿童性意识的发展,他们对同伴和异性同伴的身体开始感兴趣,想查看或窥视同伴的身体,同性孩子的生殖器是否与自己一样,异性孩子的生殖器究竟与自己有什么差异但孩子们也知道这种游戏是不好的“秘密”事,常常因此窃窃私语、忐忑不安,而关上门不让成人看见,时间也十分短暂仓促。类似的友爱式游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1、假扮医生检查。到了六七岁,儿童已清楚意识到性别的不同,这是有时互相观察裸体的原因。他们模仿医生在肛门量体温,借以察看异性孩子的生殖器。

2、扮新郎新娘。孩子逐渐感觉到夫妇的存在、结婚等,三四岁的孩子有时会对父母或自己眷恋的人说:“我们结婚吧”。有时男女孩子在一起玩“结婚”游戏,男孩当新郎,女孩当新娘,性别角色绝不会颠倒换位。

3、过家家。4-6岁已知道婴儿是由父母两人所有,但并不知道怎么会有孩子。男女幼儿在一起玩耍时,会提出我们生个孩子吧,于是女孩将布娃娃放在裤腰里,两人接吻拥抱后,女孩取出娃娃说:“我当妈妈,给孩子喂奶,你当爸爸,带孩子玩耍………”

4、吵架扭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男女儿童无缘无故发生争吵现象,如有一个同性伙伴被异性伙伴欺侮,便会发展成同性和异性两伙人之间的争吵。

5、扒裤子。较多的出现在男孩子中,尤其是夏季,相互开玩笑,你扒我的裤子,我扒他的裤子,比较观看对方的生殖器。

探究式性游戏

儿童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自然地产生了某种思索与探究。女孩感到好奇的是,同样具有小便功能的生殖器,为什么在构造上不一样?在她们看来,男孩子的生殖器在小便时似乎更为方便,既可站着小便,又可任意控制小便方向,于是就会带着好奇心理予以探究。这种探究有时候表现为毫无顾忌地看男孩小便,有时则不好意思地偷看。她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女孩生殖器没有突出的杆状物。男孩也会带着好奇心理去探究女孩生殖器,有时对成年女性的乳房和生殖器也会产生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如有机会就观看成年女性哺乳情景,偶尔也会萌发偷看女性洗澡的欲望,并设法付诸行动。这一切都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性的探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好奇心并不十分强烈。

正确对待儿童性游戏

对待儿童性游戏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这是儿童性意识发展中的自然而幼稚的表现。不过,也应认识到,男孩玩弄生殖器虽然如同玩弄自己的手脚一样自然,可以拉长和任意弯曲摆弄……但是玩弄性器官所产生的快感,可以诱使儿童形成手淫习惯,这是与玩弄身份其他部位不同的。友爱式与探试式性游戏,反映了儿童模仿周围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渴望了解人体构造。对此,既要保护积极求知的一面,又要制止消极的一面。当发现儿童互相观看裸体,或偷看异性洗澡等行为时,必须马上制止,但不要大声呵斥,而是应心平气和地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该这样做。教育儿童应该有恰当的引导方法:

1、转移注意力。如发现婴儿玩弄生殖器,便可用玩具转移其注意力。七八岁的孩子如仍有玩弄生殖器的情况应积极寻找原因,如系有尿意,可劝告孩子上厕所;要注意是否裤子太窄太紧,或是否有皮炎、尿道炎等病症。

2、扩大兴趣。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如唱歌、弹琴、画画、练书法、做体操、打球等,孩子就自然地不会把兴趣只集中在人体方面。

3、如出现有关性的问题,应尽量给以合理的答复,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各种引导方法。

4、要重视预防性侵袭。当儿童与年长者玩耍时,要注意极个别品行不端的年长者将儿童作为性玩弄对明,他们有时侵扰同性,有时侵扰异性。要告诉孩子重视保护自己不能让别人随便摸弄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特别是生殖器。在适当的时候,应告诉孩子个别年长者引诱的危险,引诱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动作,引诱时该怎么办。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不要去人少的小巷、地下室等处,不要接受陌生人送的东西等等。如受到侵扰,要立刻逃向人多的地方,并大声叫喊求救。

宝宝常玩的小游戏,想不到好处这么多


真的,再忙也要玩,否则孩子太吃亏。

一位爸爸外出回到家,发现自己4岁的儿子在跟邻居家小女孩玩过家家游戏。儿子扮演的是一位妈妈,不仅温柔地抱着“宝宝”(一只玩具小熊)哄睡,还给宝宝哺乳。爸爸不高兴了,批评了儿子,还批评了让儿子玩过家家的妻子,说还不如让儿子玩玩具,他认为过家家是女孩儿的游戏。

这位爸爸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孩子玩过家家还不如玩玩具,二是玩过家家是女孩儿的游戏。

玩过家家,是孩子心智成长的表现

过家家行为,大多数发生在2-6岁孩子身上,尤其是4-6岁孩子身上,属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合作游戏阶段。

不仅反应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是儿童认知发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表现。

合作游戏对孩子意义重大,不仅要求孩子有言语沟通、自我控制、理解他人需要和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社交技能。

不少人认为,过家家仅仅指的是孩子扮演家庭成员,其实过家家可以是其他的角色扮演游戏,也常常称为“假装游戏”,比如扮演厨师与客人、医生与病人、售货员与顾客、学生与老师……

心理学家对儿童“过家家”的研究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他发现,过家家游戏能促进孩子下面三方面能力的发展:

1.想象力

年幼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局限,做出大人或其他角色的游戏可不容易,所以常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比如把玩具熊当成“哇哇”大哭的宝宝、把手里的汤勺当成听诊器……维果茨基认为,那些在玩过家家游戏中,想象力越丰富、扮演得越活灵活现的孩子,常常能预测他们未来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为想象力,常常跟智力是等同的,并且儿童时期的想象力练习也会促进智力的成长。

2.自控力

维果茨基认为,过家家属于限制性的游戏。特定的角色扮演,常常要求孩子需要做出角色特定的行为,所以自控力在这些小细节中便培养了起来。所以爱玩过家家游戏的孩子,他们的控制冲动的能力常常会发展得比较好,没有自控力会玩不下去,别的小朋友也不爱跟“随便来”、不守规矩的孩子玩过家家。

3.执行能力

测试:常玩过家家vs不常玩过家家孩子

研究者曾经让一些喜爱玩过家家和鲜少或从不玩过家家的孩子进行一项“执行能力”的测试,发现爱玩过家家游戏的孩子,他们的得分会比较高,高出的比例达到了30%-100%。

儿童心理学家JoannaJCemore和JoanEHerwig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经常玩过家家游戏的孩子,未来即时执行能力和延期满足的能力也会更强。

有一位妈妈最近跟我分享过类似的心得。

她发现自己小时候没什么玩具,几个孩子呆一起就是喜欢玩过家家。幼年时期,常常为了得到大人奖励一块糖,不仅要先拖地、还要洗碗洗衣服之后才能得到,现在自己的儿子,凡是不能及时得到的,便要发脾气或哭闹。她发现现在身边很多小朋友都有这个现象,自控力和延期满足能力都不行。过家家是以前孩子们必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们玩得少了。

当然,影响一个孩子的自控力和执行力的原因很多,玩过家家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是,玩比不玩好,常玩比少玩好。

该阻止性别角色错位的过家家游戏吗?

像上文的爸爸,他对儿子扮演哺乳的妈妈相当反感。也有不少父母常常担心性别角色错位会影响孩子的性取向。这是武断的看法。我在小时候也常玩过家家,小伙伴们的各种角色轮流着扮演,一个小女娃今天扮演照顾孩子的妈妈、明天扮演外出工作的爸爸、后天可能便是扮演爱玩的宝宝……大家并未觉得自己是男生就一定要扮演爸爸,因为好玩,所有角色都想试试。

很多如今已为人父的男生小时候在游戏中扮演过护士、妈妈、外婆等女性角色,也有已为人母的女生小时候在游戏中扮演过长胡子的老师、爸爸等男性角色,所以爸妈们不用过于紧张。

事实上,美国遗传学家MichaelBailey认为,性向与后天选择没有任何关系,有证据证明性向受基因控制。童年时即使男孩儿扮演哺乳的妈妈,也不影响他们成年后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过家家游戏中性别角色错位,还能培养孩子更多的同理心。

父母该有意地让孩子玩过家家游戏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玩伴玩耍,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只要孩子有兴趣便可以玩。孩子们常常能从中得到不少快乐。

一位妈妈说,有一天晚上她跟女儿玩打针的角色扮演游戏,妈妈扮演一位肚子疼的病人。当她扮演病人痛得不够逼真时,女儿不高兴了,痛得滚地的场景重复扮演了4次,女儿才满意地“接见”了她这位病人。不过,她因为女儿的执着和认真很欣慰,母女俩也从玩耍中得到了不少快乐。那段时间她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玩,足足持续了半个月。有时候女儿扮演病人。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依赖于兴趣与活动,而不是兴趣与活动依赖于思维。过家家是孩子们在恰好的年龄恰好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兴趣和行为。

所以,从没玩过家家的孩子,不仅是一种遗憾,更是吃亏。

玩耍好处多 让娃high起来


玩耍有助于发展吗

绝对的。玩耍对于孩子的社交、情感、身体和认知发展都十分重要。这是孩子了解自己和世界的独有方式。在玩耍中,孩子还会锻炼自己的五感。

孩子总是会想:这个东西摸起来是什么感觉?我捏一捏这个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我堆或拉这样东西会发生什么?我能不能爬上这个东西?

探索是玩耍的核心。在孩子眼里,任何尝试都是有意义的,甚至是坐在高脚椅上吃饭时将燕麦往外扔也是有意义的。一旦孩子进入学步期,孩子的玩耍变得更加有创造力、更加复杂。玩耍过程中,孩子锻炼着自己的关键技能和素质,比如独立、创造力、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情感和价值观、发展社交技能对于孩子十分重要。孩子的第一句“请”和“谢谢”往往都是在一次虚拟茶会游戏上不自觉地说出的。

怎样的玩耍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最好

这要取决于孩子的发展阶段。既然玩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孩子目前发展的技能是选择游戏的最佳依据。

比如,如果12个月的孩子正在探索因果关系,可以藏在桌子或椅子底下,和孩子玩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如果20个月的孩子正喜欢爬楼梯,为孩子专门寻找一个地方,可以让他在你监护下练习。

下面将介绍几种不同阶段孩子可能感兴趣的游戏:

1.社会性游戏

在孩子出生的头一年和你或他人交流时是重要的。婴儿喜欢笑、喜欢看其他人。大一点的宝宝会喜欢诸如躲猫猫之类的游戏。

2.客体游戏

4至10个月的孩子最适合触摸、敲打、扔、推其他东西了。

3.假装游戏

假装用玩具做大人的事情。比如在草地上用玩具割草机割草。这是12至21个月孩子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游戏。

4.早期象征游戏

这种游戏比较适合2岁的孩子,凭空想象出东西。孩子可能会拿着一个鞋盒,想象这是一辆校车,还会模拟出马达的声音。

5.角色扮演游戏

30至36个月的孩子会喜欢扮演其他角色,医生、教师,妈妈都是常见的角色。

如何充分利用孩子的玩耍时间

1.玩耍和玩玩具不同

玩耍是一项真实的、涉及人、物体、动作的活动。从互相吹泡泡到在洗澡时唱歌,再到在房间里互相追逐。

2.和孩子一起玩

你是绝佳的玩伴,如果孩子能和你一起玩,乐趣会多很多。你可以一边和孩子玩一边和她说话,这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技能。

3.孩子玩够了就停下

孩子对刺激的承受能力有限。孩子看上去无聊时,就应该休息了。

4.给孩子玩耍机会

包括独自玩耍和与其他人玩耍的机会,这两种方法都对孩子有益。

5.让孩子自行选择玩耍方式

你可以向孩子介绍新的玩耍方式,但是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毕竟,玩耍是为了有趣。如果孩子在玩耍方面已经成为专家,他会玩的很愉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