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准备学具

2020-09-23 小学入学准备学具 科学做学入学准备 乐学版小学入学准备

宾奇学走路。

父母们总希望让宝贝贏在起跑点,所以从娘胎就要开始做所谓的「零岁教育」,也就是胎教,医生会建议准父母要在充满母爱的氛围中进行胎教交流,胎教有助于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等的发育,关于胎教的知识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宾奇学走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树儿们也想学走路,它们一起求好巫婆:“教我们学走路吧!”教树儿们学走路很难,可好巫婆不怕。要不,大家怎么会叫她好巫婆呢。为了不吓着大家,好巫婆在夜里教树儿们学走路。大部分树都学得很认真,学会了朝前走,再学朝后退,接着学左转弯、右转弯,最后呢,学跳跃。因为有时候走路会碰到小水沟、小池塘什么的,需要掌握跳跃这个本领。宾奇是一棵小树,它像个顽皮的男孩子,学习没有耐心。刚刚学会了朝前走,就以为已经学会了走路。瞧,还没等好巫婆教完呢,它便急急忙忙地走了。宾奇走啊走,走累了也停不下来,因为它没有学怎么停下来啊,所以只好一直往前走。前面出现一堵墙,宾奇直奔着墙走过去,它大声喊:“快拉住我!快拉住我!”正好大象在附近散步,飞快地跑过来,用长鼻子卷住了宾奇。大象把宾奇放到空地上,宾奇连“谢谢”也来不及说,又往前走了。“真是一棵怪树!”大象对朋友们说。大象的朋友们都跑来看宾奇,跟在宾奇后面跑。前面出现一条河,宾奇吓得大叫:“快拉住我!快拉住我!”河马嘴巴大,张开大嘴,一口咬住了宾奇,用力往后拖。为了让宾奇停下来,大家围成一个圈,把宾奇围在中间不让它走。可是不行,宾奇冲破包围圈,又没头没脑地朝前走了。大家跟着宾奇又走了一段路,就各自回家去了。家里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谁没事一个劲儿地乱走啊。宾奇走啊走,前面出现一座房子,宾奇又大叫起来:“快拉住我!快拉住我!”这回没有谁跑来拉宾奇,它就一直走进房子里去了。穿过墙壁,穿过橱柜(chgu),接着又穿过一堵墙,走进了一个冰箱。冰箱里好冷,宾奇的身子被冻住,走不动了,它这才停下了脚步。第二天,房子的主人一觉醒来,发现冰箱里有棵树,还以为是做梦呢。这件事很快传扬开去,好巫婆知道了,赶来救宾奇。“你害得大家找了你整整一夜呢。”宾奇羞愧(xiūku)极了,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宾奇认认真真跟好巫婆学走路,再也没有出过洋相。

扩展阅读

科学胎教 走出误区


做父母的都希望有一个健康聪明,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宝宝,所以他们会为宝宝准备胎教,一般来说营养支持、合理运动、适当的音乐欣赏就是有效的胎教,良好的胎教可以为宝宝建立良好的生长发育氛围,你知道有哪些医生都推荐的胎教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科学胎教 走出误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目前,早期教育的概念已由婴幼儿追朔到胎儿时期,很多准父母已意识到胎教的重要性,胎教方面的书籍及音像资料也层出不穷,令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胎教作为早期教育的一段重要时期,其施教时间、内容及方式必须符合胎儿的生长发展规律,科学胎教,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误区一:胎教实施越早越好

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胎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脑电科学研究表明,胎儿 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才能具备,到胎儿8个月时才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大脑皮层区域才有了各自特殊的功能,指挥胎儿听、嗅、发音等器官的活动,并具有连续性和初步的节律性,使得对胎儿实施相应的有规律的教育成为可能。

据胎儿研究工作者研究证实,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就已有了听觉记忆,出生后有再认的表现,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可接受言语、音乐等外界刺激并获得经验,且该经验能保持到出生后并对其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林崇德,《发展心理学》,1995)。

因此,人类个体在胎儿末期才能进行颇有成效的学习,这与大脑机能发展的进程相一致。胎儿拥有了足够的认知、记忆能力,才能记住胎儿期间的信息输入。所以,胎教的最好时间应选在胎儿8个月(孕32周)以后。

误区二:依赖音像资料就可以做好胎教

如上所述,胎儿在妊娠末期只会有一定的听觉记忆,且此时胎儿的检测、辨别和定位等基本听觉能力还极为有限,只能对语言和音乐两种听觉刺激进行初步的感知和信息加工:

语言胎教方面:

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由于胎儿早期特殊接触经验的影响,胎儿对言语的偏好甚于非言语,对母亲声音的偏好甚于陌生人的声音,对母语的偏好甚于另一种语言,对某种熟悉的言语刺激的偏好甚于不熟悉的言语刺激(P。H。米勒,《认知发展》,2002年)。

因此在胎教内容上最好不要使用语音资料,运用以下的方式会使胎教更科学、更有效:

第一,运用儿向语言。

胎儿喜欢听母亲的声音甚于其它人的声音,更喜欢倾听母亲的言语,表现出对所谓的“妈妈语”(Motherese)这种言语形式的偏好。妈妈语也被称为“儿向语言”,具有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等特征,有着强烈的起伏性。

因此,母亲是胎儿最好的语言教师,胎儿听到最多的是母亲的语言,其节奏、语调、语速、词汇等是胎儿最初对语言的感知,母亲要尽可能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日常活动中最好用“妈妈语”的言语形式来与胎儿交流。

第二,运用特定听觉刺激。

胎儿也会偏好某一特定的听觉刺激。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孕妇在最后6周每天大声朗读一篇固定的儿童故事,出生后在无论是母亲还是陌生人朗读这篇故事时婴儿都表现出再认反应。表明胎儿加工并记忆他们在胎儿期经历过的特定听觉经验,表现出对某种熟悉的听觉剌激的偏好

因此,要选几篇童话故事、优美的散文等固定的文章每天朗读,最好以固定的环境和时间进行,比如配以风格相近的音乐等。近期研究也表明,胎儿更偏爱听男中音的声音,因此,在语言胎教中,爸爸也可以承担部分角色,可依夫妻双方兴趣,选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或诗经古训,配以古筝等中国古典音乐朗读给胎儿听。

第三,运用语种辨别能力。

研究表明,胎儿末期已具备一定辨别语种的能力,为了启蒙胎儿外语信号系统的发展,可以选一些外语小短文朗读给宝宝听。

音乐胎教

研究表明,胎儿末期能初步鉴别纯音之间的差异,具有了初步的协调听觉与身体运动的能力。所以,在胎教内容上,一方面,要给胎儿施以不同风格音乐的刺激,例如,早上起床播放一段清丽明快的钢琴曲,可选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李斯特的《少女的祈祷》等回旋感和变奏感较强的世界名曲;在胎动较频繁的黄昏时分播放一段旋律优美的圆舞曲,可选《蓝色多瑙河》、《溜冰圆舞曲》、《山楂树》等;晚上睡前播放一段恬静温柔的小夜曲和摇篮曲,可选《舒伯特小夜曲》,《海顿小夜曲》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

另一方面,利用胎儿的协调听觉与身体运动的能力,依据不同的音乐对胎儿施以不同的活动提示,例如,播放圆舞曲时可以双手拥捧腹部随音乐轻舞,让宝宝体验华尔兹的优雅和愉悦,播放钢琴曲时可随节奏轻轻拍打腹部,让宝宝体验音键的明朗和轻快,播放小夜曲时可以用手掌轻抚腹部,让宝宝体验母爱的温柔渐入梦乡。

误区三:胎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胎教的实施要遵循胎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不能随意进行。胎教实施过程中主要须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胎教要适时适量。要观察了解胎儿的活动规律,一定要选择胎儿觉醒时进行胎教,且每次不超过20分钟;

第二,胎教要有规律性。每天要定时进行胎教,让胎儿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同时也利于出生后再认,为其它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胎教要有情感交融。在施教过程中,母亲应注意力集中,完全投入,与胎儿共同体验,达到与胎儿的身心共振共鸣,不仅利于胎儿的也利于母亲自身身心的健康,建立起最初的亲子关系

总之,胎教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语言、音乐学习的过程,也是胎儿对母亲形成依恋关系的过程,因此,胎教最好是在胎儿末期由母亲亲自依规律科学施行,才能行之有效。

科学胎教开启宝宝健康之路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妈妈们唯恐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于人后。于是,胎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众多准妈妈们的孕期必修课。那么,胎教到底对宝宝以后的智力、性格、素质、能力的发展有多大影响呢?什么时候开始胎教是最佳时间?有哪些是行之有效的正确胎教方法呢?我们请教了有关专家,帮助准妈妈们科学认识胎教,开启宝宝的健康成长之路。

许多准妈妈们认为胎教就是教育胎儿或是使胎儿学习知识,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其实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是没有思维能力的,他们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人一样能通过外界的刺激经过大脑的思维运转形成一种意识,并有效的运用。胎教,只能是对胎儿的知觉能力做一些训练,并通过营养的供给给胎儿创造一种更加良好的发育环境,从而使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更加完善。

疑问1、胎教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2870份准妈妈的胎教调查问卷中显示:63.53%的准妈妈认为在孕中期(孕4—7月)进行胎教最为合适,27.37%的准妈妈认为在孕晚期(孕8—10月)进行胎教最为合适,也有9.1%的准妈妈认为是在孕早期(孕1—3月)进行胎教最佳。

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胎儿的神经系统在发育到第4周时已经开始建立;第8—11周时,胎儿对压触觉有了反应;第16—19孕周时,胎儿的听力形成;从孕第20周起,胎儿视网膜形成,开始对光线有了感应。因此,选择胎教的方法应与胎儿的发育程度想符合,给16周以前的宝宝听音乐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准妈妈对宝宝最重要的胎教就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补充充足的营养为宝宝的发育做准备。当胎儿的触、视、听、味觉等都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再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胎教,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展。

疑问2、胎教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在39健康网的胎教方法调查中,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摩胎教这三种方法高居榜首,所占总体比率分别为53.44%、29.16%及11.42%,而光照胎教、运动胎教、游戏胎教、文学、书法、绘画胎教则所占比率相对较低。

疑问3、胎教也需要宝宝爸爸的配合吗?

胎教不仅是妈妈承担的,同样也应由爸爸实施。英国科学家通过对胎儿的听觉功能试验得出结论,胎儿最容易接受低频率的声音,因此男性特有的低沉、宽厚、粗犷的声音更适合胎儿的听觉功能。因此,当妻子怀孕后,丈夫可隔着妻子的肚皮经常轻轻抚摩胎儿,和胎儿说说话。爸爸在胎教中起到的作用是宝宝的妈妈所无法取代的。

疑问4、胎教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每个妈妈与宝宝的生理状况都不同,胎教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保证充足的营养、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每个准妈妈在胎教时期要重视的。

美丽的小路


为了让孩子能健康顺利的出生,父母越来越重视胎教,常见的胎教方式有抚摸胎儿,为胎儿讲故事等方式,胎教有助于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等的发育,关于胎教的知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美丽的小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小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小路的两旁开着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兔小姐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来,说:“呵,多美的小路呀!”

鹿先生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来,说:“呵,多美的小路呀!”

朋友们都说鸭先生有一条美丽的小路,他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过了不久,美丽的小路不见了。一堆堆的垃圾堆在小路上,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着。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是鸭先生把吃剩下的饭菜,随手往小路上一扔;把泥巴、菜叶和小瓶子也都往小路上一扔。

兔小姐馒慢走来,说:“呀,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鹿先生也轻轻走来,说:“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

“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鸭先生也叫起来。他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这天,鸭先生早早起来了,他推着一辆小车,拿着一把扫帚,用力地扫着小路上的垃圾。兔小姐和鹿先生看见了,也赶来帮忙,他们提着洒水壶,给花儿浇浇水,给小路洗洗澡。

不一会儿,啊,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兔小姐说:“嗯,美丽的小路好香啊!”鹿先生也说:“嗨,美丽的小路好亮啊!”

鸭先生对朋友们说:“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小水壶迷路


今天夜晚我不舒服,不能给女儿讲故事了。女儿说:“妈妈,你别难受,今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下面就是她讲的故事:

有一把小水壶,天天爱喝水,天天爱洗澡。这一天,小水壶洗完澡出去玩了。玩着玩着迷了路,找不到家了。

一辆小车开过来说:“小水壶,我送你回家吧。”

小水壶问:“你知道我的家住哪儿吗?”

小车说:“知道知道,我天天在外面跑,什么地方都去过!”

小水壶坐上车。小车开得飞快飞快,看见红灯也不停。糟糕,车翻啦!小水壶被扔出去好远。

小水壶过来一瞧,小车的轮子掉了一个,开不走了。小水壶说:“还是我先送你回去吧。”

天下起雨来。

小水壶推呀推呀,一口气把小车推回家。帮小车洗了澡,把小车的轮子安上。

小车感到很不好意思:本来自己是送小水壶的,结果……

第二天天一亮,小车就很精神地说:“小水壶,这次该我送你回家啦!”

小水壶跳上车。

小车开得很慢很稳,不久就把小水壶送到了家。

小水壶说:“太谢谢你了,小车!”

小车摇摇头说:“不谢不谢,等你再迷路了,我还会送你回来的。”

小水壶想说自己不愿再迷路了,又怕小车伤心,只好朝小车一个劲地笑。

小车一转身又飞快飞快地跑开了。

小水壶说了句:“真是急性子!”说完就回家喝水去了!

月亮池的小路


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每一个年轻父母的共同心愿,因此胎教就变得重要起来,一般来说营养支持、合理运动、适当的音乐欣赏就是有效的胎教,适当的胎教有助于胎儿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你收藏过哪些关于胎教的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月亮池的小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很远的地方有一座月亮森林,森林里有一个月亮池,每天,都会有很多小动物沿着一条小路走到月亮池边去喝水。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狗熊,他也走到了小路上。大狗熊看见路上有一排小小的竹叶状脚印,知道小鸡在前面,就“嘭嘭嘭”地追上去,一把拎起小鸡说:“让开!让开!这条路只许我一个人走!”小鸡吓得一声也不敢吭。大狗熊又看见路上有一排扇子状脚印,知道小鸭在前面,就“嘭嘭嘭”地追上去,一把推开小鸭说:“让开!让开!这条路只许我一个人走!”小鸭吓得“嘎嘎嘎”乱叫。大狗熊还看见路上有一排梅花状脚印,知道小狗在前面,就“嘭嘭嘭”地追上去,一脚踢开小狗说:“让开!让开!这条路只许我一个人走!”小狗吓得呜呜呜叫。小鸡、小鸭和小狗聚到了一起,大家心里都发愁:路被大狗熊霸占了,月亮池里的水都让大狗熊喝了,我们怎么办?个子最小的小鸡,想了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大狗熊又走在小路上,去月亮池喝水。他昂头挺胸,又得意又骄傲:“看我多么高大,瞧我多么强壮,路我一个人走,水我一个人喝!”正得意呢,大狗熊一脚踩到了坑里,他慌忙低头一看,哎呀,是一个大脚印,这个脚印可真大,大狗熊的两个脚掌摆在里面,还空出一圈哪!大狗熊往前一看,嗬,前面还有一大排这样的大脚印呢!大狗熊胆战心惊地往前走了几步,心想:谁会有这么大的脚印:大怪兽还是大恐龙?他会把自己拎出去,推出去还是踢出去?大狗熊越想越害怕,腿脚发软,再也不敢往前走,悄悄地逃离了月亮池。躲在树丛后的小动物们哈哈哈笑起来。月亮森林里没有大怪兽也没有大恐龙,是他们做了两个大脚板,一起“制造”了那些大脚印!

《奇怪的镜子》


美丽的池塘里有一条小鱼。他快快活活地玩了一天,可累了,正想休息一会儿。突然,小鱼发现有一样东西在一闪一闪的,他睁大眼睛一看,不禁叫起来:“多大多亮的镜子啊!”小鱼想:“要是把镜子搬到家里,让大家都能照一照该多好!”想着想着,小鱼轻轻地游到那镜子边,还没碰着,“镜子”就碎成一块块小片儿了。小鱼心里难过极了。但是,不一会儿,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于是,小鱼急急忙忙找来了正在河边唱歌的小青蛙。“青蛙弟弟,我找到了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请你帮我抬回家好吗?”小青蛙一口答应了。小青蛙用宽宽的大嘴巴刚想轻轻衔住镜子,只见“镜子”又碎成一块块小片了。小鱼和小青蛙都很难过。但是,不一会儿,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于是,小鱼又急急忙忙找来了正在水中跳舞的河蚌。“河蚌姐姐,请你帮我把大镜子抬回家好吗?”河蚌一口答应了,跟着小鱼来到镜子边。河蚌用两片蚌壳刚想轻轻地夹住镜子,可“镜子”又碎了。小鱼、小青蛙、河蚌都很难过。但是,很快那“镜子”又圆了起来。

小鱼又找到了正在水藻中吹泡泡的螃蟹。“螃蟹哥哥,我找到一面又大又圆的镜子,请你帮我抬回家好吗?”螃蟹一口答应了。他用两只大大的螯,刚想轻轻地钳住镜子,可是“镜子”又碎了,成了一块快的小片儿。大家都很难过,可是又感到很奇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只听见一阵“哈哈哈”的笑声,虾公公拖着长长的胡子来了:“傻孩子,这哪是镜子,这是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啦。”小鱼、小青蛙、小河蚌、螃蟹都抬起了头。大家看看天,又看看水面,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连池塘里的月亮也笑了。

小学入学准备学具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