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眼里的“性”并没有成人所附加的那些色彩,他们仅仅将其理解为一种类似于游戏的行为。和饮食功能、排泄功能一样,性的功能也是我们身体所具有的功能之一。孩子对性器官的认识和对手、脚、眼、嘴等的认识没有什么不同。父母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这么做:

情景一

“我怎么不能站着小便?”

3岁的美娜很奇怪:为什么小哥哥能站着小便,我就不能呢?我要试试看。

美娜把裤子尿湿了,妈妈一看火冒三丈:“你是女孩子,为什么要站着小便,裤子湿了看你怎么穿!”美娜知道自己肯定做错了,但是为什么不能呢?她还是不明白。

好奇惹的祸

三四岁的孩子特别有好奇心,这说明孩子在探索自己和他人。妈妈可能意识到美娜在模仿男孩,不过她的反应却是错误的。对着正在小便的孩子大声斥责,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生理后遗症,而且妈妈也没有明确指出美娜的错误在哪里。

“男女有别”

妈妈温和地说:“美娜,很着急也不能站着小便啊!”“可邻居哥哥小辉是站着小便的!”“小辉是男孩,男孩有小鸡鸡,所以站着小便不会尿湿裤子。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

与孩子谈性,家长的语气宜和缓、温和,忌恫吓、威胁。特别是对于孩子的一些模仿行为,更应在劝解后,借此机会传授相关知识,这样的话,孩子接受起来就比较自然。

情景二

幼儿园里的“爱情”

鹏鹏最喜欢琪琪了!今天,他和晶晶在娃娃家“结婚”了,鹏鹏当爸爸,琪琪当妈妈,他们还相互拥抱、亲嘴呢,喜欢一个人当然要这样喽!

单纯的模仿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的言行很好笑,对这种现象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家长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模仿行为,让他以为这是妈妈所赞同的、喜欢的。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后会大吃一惊,然后表现出一些过激反应:“你这孩子,这么小就不学好,大了还了得?”“这孩子这么小就耍流氓,长大肯定不是好孩子!”……这些话很容易在孩子心灵中留下阴影,有的孩子会由于逆反心理而更频繁地模仿这种动作;有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感,从此不敢和异性伙伴游戏接触,导致日后人际交往困难。

“拉手就行了”

孩子间的拥抱亲吻属于纯模仿性的行为,他们用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天真的喜爱之情,所以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忧。家长可以对宝宝说:“我知道,你拥抱她是想和她做朋友,不过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

情景三

“两只狮子在打架吗?”

东东最爱看《动物世界》了,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两只狮子交配的镜头,妈妈很尴尬,她想转移东东的注意力:“宝宝,你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可正看在兴头上的东东当然不想听故事,他好奇地问:“妈妈,两只狮子在打架吗?”

欺骗产生负作用

不要因为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告诉孩子错误的答案,有些妈妈还为这种错误的行为感到自豪,以为目的达到了。其实不然,孩子回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互相交流的时候知道父母在骗他,对父母的权威就会产生怀疑。

“为生宝宝做准备”

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向宝宝解释:“宝宝,它们并没有打架,它们在为未来宝宝的出生做准备,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交配’。交配后才能生下狮子宝宝。你想想,爸爸妈妈这么爱宝宝,等到小狮子出来后,它的爸爸妈妈也会很爱它的……”父母应该正确、科学地引导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下次再面对这种场面才会见怪不怪。

情景四

“妈,你也用尿不湿吗?”

文文是个小姑娘,一次,她发现妈妈在用卫生巾,就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随口说:“这是大人用的尿不湿!”过了一会儿,文文开始问爸爸:“爸爸,我想看看你的尿不湿,你的和妈妈的一样吗?为什么妈妈的尿不湿比我的小呢?”爸爸对女儿突如其来的举动感到很难堪,他的脸刷地红了起来,支吾着起身离去。文文不依不饶地跟在爸爸后面。“爸爸,让我看看吧!”“爸爸没有,这个东西只有妈妈才有,以后不要问这个问题了,好了,赶快洗手吃饭去吧!”爸爸极力回避女儿提出的“尴尬”问题。

大方面对

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问及上述问题时,大多数妈妈会回避、敷衍,或是提供错误的信息,比如“这是纸巾”“是用来擦东西的”;爸爸的反应多是尴尬。父母应该正面对待这些孩子今后会遇到的问题。学龄前的孩子对一切不知道的事情都非常好奇,只要大方告诉他们就可以。

“女孩子才用它”

妈妈拉过文文,耐心地解释道:“这是卫生巾,只有女孩子才用的,男孩子是不用的。因为女孩子到了十一二岁会来月经,所以就要用它。一来月经就代表她长大了……宝宝长大了也会用的。”说着抱起文文亲了一下……当电视节目播放卫生巾广告时,妈妈就可以就此展开关于卫生巾的各种话题……或者可以说:“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小房子,你没出生时就住在这个小房子里。有时候,这个小房子里要流出一些像你鼻涕一样的东西,你的鼻涕比你的尿少啊,所以妈妈的尿不湿就比你的尿不湿小了。”要尽量保持讨论的随意性和趣味性,让宝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了解成长的“秘密”。

幼儿园做法

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开设一些科学教育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教学内容

①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可以自由讨论结婚事件、和父母相处的情形、熟悉的人怀孕和生产等日常生活事件,引起学习动机。

②引用自然界的有关例子: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惯,包括出生、成长的变化、生产行为等,扩充对生命历程的知识。

③利用社会资源:如美术馆、自然博物馆展出人体画展、人体模型时,还可带领幼儿参观医院、动物园、果园等。

教学形式

①单元教学——如我的身体、阿姨生小宝宝了、护士叔叔、我去参加舅舅的婚礼等。

②角色游戏——如娃娃家游戏、图书角放置人或动物家庭图片配对卡、相关图书,科学角放置人体模型、动植物的生长序列图等。

③集体活动——如观赏影片后讨论影片内容;游泳时观察男女生的差别。

④日常生活习惯——如正确的上厕所习惯。

教学方式

可用讲故事、游戏、欣赏、参观、饲养、种植等方式进行。

精选阅读

困扰孩子的十大性困惑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少的困惑,除去学业的压力,种种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也会始终缠绕在他们的心头,由于这些问题总是那样的难以启齿,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于是自己看书、私底下问同学等便开始悄然蔓延……

专家指出性教育可分为幼童阶段(0—6岁)、童年阶段(7—10岁)和少年阶段(11—14岁)。应该来说,孩子到了3岁时应该对自己的性别有明确的认识,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3—7岁是性角色意识的重要培养阶段,孩子会从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加深对性别、性角色的认识。7岁之前的性教育,父母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教师。因此,一旦孩子无法从父母处得到帮助,便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幼童阶段(0—6岁)

困惑1:小俊三岁了,长得聪明可爱,大家都很喜欢他。可是有一天,小俊却问妈妈:“妈妈妈妈,外婆说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真的吗?”小俊的妈妈很尴尬,一边哄着他一边说:“你啊,外婆说得没错,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你以后结婚了再告诉你。”

困惑2:5岁的玲玲刚上幼儿园,这天爸爸把她从幼儿园里接回来时,发现她闷闷不乐的。“爸爸,为什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要站着,我们却要蹲着呢?我偷偷地看了看小明,可是我们好像长得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啊?”“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还有,以后上厕所要专心点,去看别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童年阶段(7—10岁)

困惑3:8岁的亮亮平常喜欢和邻居小朋友婷婷玩“过家家”。这天,两人玩着玩着,亮亮就对婷婷说:“你是我老婆”,接着便像模像样地拉着婷婷入“洞房”了。躺在床上两人也不知道做什么,亮亮突然凑上去吻了婷婷一下。没想到婷婷立即就哭着跑出去告诉了亮亮妈妈,说亮亮欺负她。结果,亮亮被妈妈赏了个耳光。

困惑4:四年级的小迪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男女搂在一起亲嘴。可每次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时,只要一出现两人拥抱的情景,妈妈就会把他的眼睛捂起来,甚至干脆借故支开他。他问妈妈为什么不让他看,妈妈总是吓唬他:“接下去会很恐怖的,怕你看了害怕。”“可是我一个人看的时候觉得满好玩的,一点都不可怕啊。”小迪心里有些不解。

少年阶段(11—14岁)

困惑5:11岁的莉莉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和朝夕相处的男孩子,在身体外部截然不同了。为此,她感到惶恐不安甚至害羞,但又不敢问父母。尤其在男同学面前,她不敢抬头,不敢直视对方,不敢挺胸,连说话也支支吾吾,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她偷偷用穿紧身衣、束胸的办法,掩饰胸部的变化。有时候,还刻意在服饰、发型、言谈、举止等方面,扮成一个“假小子”。

困惑6:阿杰上了初一,可最近他却觉得有点不对劲——原本清脆的声音像是变得浑厚了,而且早上起来的时候裤子上总有些粘乎乎的东西。“我是不是病了?为什么像换了个人似的?”男生们在一起的时候悄悄议论,说这表示阿杰开始发育了。可是发育是什么?会有些什么变化?每次阿杰问爸爸时,爸爸总是说:“你已经是男子汉了,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的。”

困惑7:佳佳上体育课时突然感觉不舒服,在几位女同学的帮助下来到卫生室。医生检查后发现佳佳正不停地流血,忙告诉她这是月经来了,还说这是正常的现象,说明她已经告别童年,长大成人了。但佳佳见到这么多经血却感觉非常恐怖和厌恶:“这样一直流血,人不要死了吗?”

其他阶段(15-18岁)

困惑8:初三的阳阳发现自己对女生有了莫名的好奇,其他男生也有这种感觉。于是,大家开始四处收集带有色情内容的漫画和杂志,并偷偷地交流起来,开始有了模糊的了解。一次无意中听说外面有人兜售黄盘,阳阳便去买了一些,但还没找到机会看就被妈妈发现了。妈妈不仅没收了碟片,还把他狠狠教训了一顿。但阳阳的脑子里始终想着那些没有看过的碟片。

困惑9:阿华无意中从父母的抽屉中发现一只安全套,觉得好玩就带到学校给朋友看。有人提议将它当作气球吹,结果发现效果不错。“反正我们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拿来吹着玩倒是不错。”不少同学回家后就问父母有没有安全套,谁知却被痛骂一顿。终于有眼尖的同学发现外面厕所门口的自动贩卖机里有卖,很快,里面的安全套就被男生们全买完了。

困惑10:高一的东东和同学小洁谈起了恋爱,可对爱情懵懵懂懂的两人都不知道谈恋爱应该是什么样子,两性之间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一天,东东吻了小洁,但接吻之后,两人便后怕起来,“我这样会不会怀孕呢?”小洁惴惴不安,“应该不会吧,我也不太清楚,”东东对此并不确定。从此以后,小洁总担心自己会怀孕,一有身体不适,便以为自己怀孕了,背着思想包袱,从此成绩一落千丈。

很囧很头大 BB的那些性困惑


情景一

“我怎么不能站着小便?”

3岁的美娜很奇怪:为什么小哥哥能站着小便,我就不能呢?我要试试看。

美娜把裤子尿湿了,妈妈一看火冒三丈:“你是女孩子,为什么要站着小便,裤子湿了看你怎么穿!”美娜知道自己肯定做错了,但是为什么不能呢?她还是不明白。

好奇惹的祸

三四岁的孩子特别有好奇心,这说明孩子在探索自己和他人。妈妈可能意识到美娜在模仿男孩,不过她的反应却是错误的。对着正在小便的孩子大声斥责,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生理后遗症,而且妈妈也没有明确指出美娜的错误在哪里。

“男女有别”

妈妈温和地说:“美娜,很着急也不能站着小便啊!”“可邻居哥哥小辉是站着小便的!”“小辉是男孩,男孩有小鸡鸡,所以站着小便不会尿湿裤子。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

与孩子谈性,家长的语气宜和缓、温和,忌恫吓、威胁。特别是对于孩子的一些模仿行为,更应在劝解后,借此机会传授相关知识,这样的话,孩子接受起来就比较自然。

情景二

幼儿园里的“爱情”

鹏鹏最喜欢琪琪了!今天,他和晶晶在娃娃家“结婚”了,鹏鹏当爸爸,琪琪当妈妈,他们还相互拥抱、亲嘴呢,喜欢一个人当然要这样喽!

单纯的模仿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的言行很好笑,对这种现象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家长的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模仿行为,让他以为这是妈妈所赞同的、喜欢的。而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后会大吃一惊,然后表现出一些过激反应:“你这孩子,这么小就不学好,大了还了得?”“这孩子这么小就耍流氓,长大肯定不是好孩子!”……这些话很容易在孩子心灵中留下阴影,有的孩子会由于逆反心理而更频繁地模仿这种动作;有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感,从此不敢和异性伙伴游戏接触,导致日后人际交往困难。

“拉手就行了”

孩子间的拥抱亲吻属于纯模仿性的行为,他们用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天真的喜爱之情,所以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忧。家长可以对宝宝说:“我知道,你拥抱她是想和她做朋友,不过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

情景三

“两只狮子在打架吗?”

东东最爱看《动物世界》了,突然,电视里出现了两只狮子交配的镜头,妈妈很尴尬,她想转移东东的注意力:“宝宝,你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可正看在兴头上的东东当然不想听故事,他好奇地问:“妈妈,两只狮子在打架吗?”

欺骗产生负作用

不要因为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告诉孩子错误的答案,有些妈妈还为这种错误的行为感到自豪,以为目的达到了。其实不然,孩子回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互相交流的时候知道父母在骗他,对父母的权威就会产生怀疑。

“为生宝宝做准备”

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向宝宝解释:“宝宝,它们并没有打架,它们在为未来宝宝的出生做准备,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交配’。交配后才能生下狮子宝宝。你想想,爸爸妈妈这么爱宝宝,等到小狮子出来后,它的爸爸妈妈也会很爱它的……”父母应该正确、科学地引导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下次再面对这种场面才会见怪不怪。

情景四

“妈,你也用尿不湿吗?”

文文是个小姑娘,一次,她发现妈妈在用卫生巾,就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随口说:“这是大人用的尿不湿!”过了一会儿,文文开始问爸爸:“爸爸,我想看看你的尿不湿,你的和妈妈的一样吗?为什么妈妈的尿不湿比我的小呢?”爸爸对女儿突如其来的举动感到很难堪,他的脸刷地红了起来,支吾着起身离去。文文不依不饶地跟在爸爸后面。“爸爸,让我看看吧!”“爸爸没有,这个东西只有妈妈才有,以后不要问这个问题了,好了,赶快洗手吃饭去吧!”爸爸极力回避女儿提出的“尴尬”问题。

大方面对

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问及上述问题时,大多数妈妈会回避、敷衍,或是提供错误的信息,比如“这是纸巾”“是用来擦东西的”;爸爸的反应多是尴尬。父母应该正面对待这些孩子今后会遇到的问题。学龄前的孩子对一切不知道的事情都非常好奇,只要大方告诉他们就可以。

“女孩子才用它”

妈妈拉过文文,耐心地解释道:“这是卫生巾,只有女孩子才用的,男孩子是不用的。因为女孩子到了十一二岁会来月经,所以就要用它。一来月经就代表她长大了……宝宝长大了也会用的。”说着抱起文文亲了一下……当电视节目播放卫生巾广告时,妈妈就可以就此展开关于卫生巾的各种话题……或者可以说:“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小房子,你没出生时就住在这个小房子里。有时候,这个小房子里要流出一些像你鼻涕一样的东西,你的鼻涕比你的尿少啊,所以妈妈的尿不湿就比你的尿不湿小了。”要尽量保持讨论的随意性和趣味性,让宝宝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了解成长的“秘密”。

幼儿园做法

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开设一些科学教育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教学内容

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可以自由讨论结婚事件、和父母相处的情形、熟悉的人怀孕和生产等日常生活事件,引起学习动机。

引用自然界的有关例子: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惯,包括出生、成长的变化、生产行为等,扩充对生命历程的知识。

利用社会资源:如美术馆、自然博物馆展出人体画展、人体模型时,还可带领幼儿参观医院、动物园、果园等。

教学形式

单元教学——如我的身体、阿姨生小宝宝了、护士叔叔、我去参加舅舅的婚礼等。

角色游戏——如娃娃家游戏、图书角放置人或动物家庭图片配对卡、相关图书,科学角放置人体模型、动植物的生长序列图等。

集体活动——如观赏影片后讨论影片内容;游泳时观察男女生的差别。

日常生活习惯——如正确的上厕所习惯。

教学方式

可用讲故事、游戏、欣赏、参观、饲养、种植等方式进行。

这样回答孩子的性问题


友:我的儿子今年5岁半,他向我们提出这样几个的问题:没有结婚为什么没有小孩?而结婚后就有小孩了?我是怎样出生的?为什么我是男孩?我们没有合适的解答,请专家指点。

茅于燕:关于性的问题由于传统观念太深,一直是一个禁区,很难回答。我翻阅了几本书,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讲得很具体,有的就简单地说一说。但都认为不要隐蔽,不要说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仙鹤送来的等等,否则他长大了会不信任你,有的还会认为自己不是这个家里的成员。

这里有三方面的问题,可以试试这样回答,也可以从其它的书找到其它的回答:

1、没有结婚为什么没有小孩?而结婚后就有小孩?先要说一说小孩是怎样形成的。小孩是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合,在母亲的子宫里住上快10个月生下来的。如果没有结婚,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没法结合,怎么会有小孩出生呢?一般儿童听到这儿也就不会再问了。孩子如果不再问,也就不必再多讲,这个年龄的儿童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

2、我是怎样出生的?和上面一样,你是你爸爸的精子和你妈妈的卵子结合,在你妈妈的子宫里住上快10个月,从妈妈肚子里的一条通道里出来的。也就讲这么多,一般孩子也就不会再问。

3、我为什么是男孩?因为你有小鸡鸡,你的尿从小鸡鸡里出来,所以你是男孩。

想让孩子长大个子,家长你就这样做吧!


前言:人的长高的两个高峰期是婴幼儿时期和青春期,这个时期促进长高营养是基础。要给孩子多吃些富含各类营养的食物,如豆类制品、蛋、鱼虾、奶类、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A以及钙等无机盐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钙,给幼儿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的钙质和鱼肝油,或者每天有室外活动,让孩子充分接受阳光照射,这对长个子是很有益处的。

想长个子多吃含钙食品

冬季小儿外出相对减少,易缺钙,春季生长发育加速,钙需求量增加,应给宝宝多选用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及奶制品、豆制品、骨头汤、鱼、虾、芝麻等。但对一些有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宝宝,春天是好发季节,要慎用海鲜、虾、海鱼、螃蟹等。如果2岁以上的宝宝奶喝腻了,可以改喝酸牛奶。同时可以多食鸡蛋、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小米、红豆等。鲜蚕豆中含有大脑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是春天餐桌的上选食品,但对家族中有“蚕豆病”病史的宝宝应禁食,否则会发生溶血。

这个季节宝宝易患口角炎,齿龈易出血,皮肤干燥,所以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品。如芹菜、菠菜、油菜、卷心菜、番茄、胡萝卜、白萝卜、山芋、土豆、花菜等。适当吃一些野菜和粗粮,如荠菜、香椿、玉米、麦片、南瓜等。

这些食物促进脑发育

春天脑发育较快,应多吃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核桃、橄榄油、芝麻、鲜贝等。另外鱼肉鲜美,含有丰富的“脑黄金”,可清蒸或清炖,但不要油炸,否则营养成分会丧失。给宝宝多吃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肉、蘑菇、香菇、黑木耳、枸杞子、山药、核桃肉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性味甘平,副作用很少,适合体弱多病的宝宝食用。

当气温由冷转暖,阳气上升时,宝宝容易“上火”,要少吃燥热、辛辣食物,如羊肉、狗肉、油炸鸡、辣椒、胡椒等,巧克力、果脯也是产生“内热”的源泉,尽量少吃。但是略有辛味的食物如洋葱、生姜、韭菜、蒜苗等对人体阳气生发有好处,可以适当食用。

本网站小编总结:影响孩子生长的重要的生长激素,在睡眠和运动的时候分泌较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分泌较少。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家庭不和的环境中,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减少,孩子长高必然会受到影响。

怎样回答性问题


无论什么时候和场合,对于孩子的性问题,父母都不应该因为自己不恰当的态度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不应该在教育的时候,老是想着一次把全部知识都抖给孩子,不必像医生给产妇讲课那样。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要简洁,不要扯七扯八。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让孩子彻底地掌握有关性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而仅仅是为了达到纠正孩子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使他不会形成错误的性观念和态度。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提出这方面问题的时候,父母用语言对孩子进行性方面的教育就算正式开始了。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指着生殖器天真地问父母:“这是什么?”的时候,父母的正确态度应是自然地告诉他:“这是你的小鸡鸡。”

父母的态度应该像告诉孩子哪是耳朵,哪是眼睛那么自然。故弄玄虚、大惊小怪的口吻和表情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难以排解的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感。当孩子问这类问题的时候,他并不是想知道生殖器的性功能,只不过是想知道正确名称而已。

有的父母回答孩子提出的“生命来源”问题时,常借故说:“你是捡来的,是树上长出来的……”不正确的回答未必能使孩子真正相信。问题在于,孩子会感觉到父母不想让他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这问题是神秘的。当孩子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性的信息时,心中尽管存在着很多困惑,也不会向父母坦诚地询问了。因为他曾经在父母那里碰了壁。父母也因此失去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帮助孩子度过性觉醒和性困惑的心理时期。

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应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至关重要。由于孩子毕竟还不成熟,回答可以简单一点。关键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免导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心。

回答"不让梨"就给大红叉


最近,上海一个小学生的作业使“孔融让梨”成为一个热词。《孔融让梨》的课文学完后,作业中有道题目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不会让梨?”孩子回答:“我不会让梨。”结果老师批了一个大红叉。深感不平的家长把作业传到网上“求公道”,引起一片争论。

“你会不会让梨?”这个问题即便放在成人世界里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对自己道德标准要求高的人,也许会选择“让”;但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不少人出于种种考虑,也会提出“不让”。成人尚且如此,我们就更不能苛求一个孩子去作出非此即彼的回答。

如果单纯按照语文课程的技能要求,“让不让梨”的标准答案自然是“让”。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的语文教学除了语言技能外,还承载着很多道德 教育的功能。《孔融让梨》的用意也在于此:展示道德楷模的善与美,传承并弘扬谦让和礼貌,提升当代孩子的个人道德品质。但若这种道德要求也要通过作业中的 “标准答案”来判定对错,不仅不合适,而且会失效。对那些从小没有“让过梨”的学生来说,回答“让”是违心,回答“不让”又会面临“失德”的压力。老师即 便用一个“大红叉”判断正误,孩子心里如何真正服气?

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道德观念受到挑战,“当代孔融不让梨”并非个例。比如,无人看管的“诚信馒头”摊,你是否会自觉付钱?面对倒地老人,会否因 担心被“赖”而袖手旁观?教育工作,说到底是育心。“标准答案”束缚和压抑了孩子的想法,忽视了孩子的内心。而要想真正“入心”,就必须超越学生回答的对 错之争,挖掘背后的曲折与“两难”,一边褒奖孩子的诚实品质,一边以正面的真实案例引导孩子明辨是非,逐步赢得孩子内心的认可,完成德育的内化。

孩子对性好奇时该怎样回答


中国父母性教育三误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夏婷教授指出中国父母对孩子性教育的诸多误区———

误区一:性教育观念上,父母对性的问题持回避及排斥态度,谈“性”色变,如临大敌。

误区二: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不需要性教育,“树大自然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自然会懂。

误区三: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所以,没有必要那么早进行。事实上,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需要一些相应的性教育。

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那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方式进行性教育呢?下面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2-5岁的幼儿:

会好奇“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隔壁小强站着尿尿我要蹲着?”当孩子产生这样的问题时,父母千万别含糊其辞或避而不答,父母可以用很平常的口吻告诉孩子男女身体结构的不同。讲故事、看卡通性教育图片等,都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玩一些“性游戏”,比如“接吻”、“结婚”、“生孩子”,父母不必过于紧张,他们玩这些游戏只是他们对生活中看到的事情的模仿。大人不必粗暴地打断他们,可以在一旁顺势引导,告诉他们结婚是大人的事情,只有长大了而且遇到非常喜欢的人才可以接吻,然后结婚生孩子。

孩子的性游戏也包括一些男孩女孩观察触摸彼此的性器官,注意到男女的不同。这是他们满足性好奇的方式之一。父母如果看到这种情况,要告诉他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很私人的,不可以给别人看和触摸。当然,你也不可以看和触摸别人的“私处”,避免此类游戏的再次出现。

另外,还要教导孩子预防性侵犯,教育孩子不许别人触碰他们的隐私部位,如果有人硬要那样做,要赶紧告诉爸爸妈妈。宝宝一岁起最好就开始分房睡觉,避免父母亲热被孩子看到。

6-9岁的儿童:

他们正处在性欲的潜伏期,易受他人或传媒影响,接触到一些有关性的不正确信息。他们此时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深入了解性别角色,学习正确的性知识和生命的起源等。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机会,比如电视节目中刚好出现了亲热镜头或者报纸上的小故事,都可以借机进行性教育。

父母应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佳的性教育指导者。当孩子对性有了疑问时,希望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求助父母,而不是去找同学或者不良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