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夸奖孩子的“度”

我们班有个非常聪明的宝宝,刚开始入园时表现的非常棒,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当然也经常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他。但是人无完人啊,更何况是一些孩子呢。调皮,做事没分寸是正常的。但是做错了就的受到教育,这也是必然的。

这个宝宝也经常犯错,我们在帮他指正错误的时候,他就表现得很激动。有的时候甚至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一些小动作。我和她妈妈也交流过这个话题,从他妈妈那里得知,这个小宝宝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而且由于从小就聪明,无论邻居还是家里的老人们都总是夸他。

我们班这样的小朋友其实不少,这引起我的深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美国专家研究认为:多少年来,人们一辈辈地传授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人们对一名学童说:“干得好,你真聪明!”这样做的结果极易导致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为什么这样讲呢?

一个美国课题组对4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那些被夸为聪明的孩子都倾向于不接受艰难的任务,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才能获得承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教育孩子上我们的引导要放在对的位置上才行:对儿童称赞的重点应放在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上,而非结果上,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孩子们对出错的恐惧心理,才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接受新的任务和应对新的挑战。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孩子应该如何夸奖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夸奖宝宝的方法是很受家长们的欢迎的,正确的表扬和可夸奖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但是家长对于怎样能出现这样的效果貌似就不是很明白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有所夸有所不夸

夸宝宝,有时是一种鼓励,给他带来自信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误导他傲慢自大。所以夸宝宝,真是门深奥的学问。

夸,不是无原则地戴高帽子,要讲方式和方法。这就是夸他勤奋,而不夸他聪明还比如夸宝宝进步快,不夸他学习好夸宝宝的进取精神,不夸他居功自傲夸他的自信,不夸他的自负夸他不拘一格的创新,不夸他照猫画虎的模仿。

这种夸,基本上有三个原则:

夸具体不夸全部:有针对性地表扬,这样宝宝容易理解,知道以后怎么做。

夸努力不夸聪明:在宝宝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不妨赞扬一下他,让他在鼓励中更加用心。过程的努力往往正是获得满意结果的前提。

夸事实不夸人格:“好孩子”这样的词语明显是在夸人格。“好”是一个很抽象很虚无的概念,如果你长期将“好”字挂嘴边,会让宝宝觉得一顶大帽子压在头上,起不到鼓励作用,反而会成为压力。

该表扬时表扬,该批评时批评

过去人们信奉“不打不成材”,一味批评宝宝,这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总是夸奖,也不符合教育原则。

一味夸奖,势必让宝宝认为自己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正确的,而宝宝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这就需要批评。

一味夸奖,会给宝宝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经常获得“廉价”的无原则夸奖的宝宝,久而久之会对夸奖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从而丧失为获得夸奖去完成各种任务的兴趣。唾手可得的夸奖,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一种足以使之窒息的压力,或者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盲目自满,停滞不前。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既不是什么教育原则,也不是什么教育艺术,更不是适用于所有宝宝的教育“绝招”。要说对那些聋、哑、盲、弱智和学龄前等弱势群体中的宝宝,尽量多地夸奖以至夸张地夸奖,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是非常必要的。而对正常的宝宝,还是该表扬时大力表扬,该批评时严肃批评。

夸得具体而适度

我觉得宝宝的理解能力还太有限,一味地夸:你真棒!你真聪明……慢慢地会让宝宝产生骄傲心理,觉得自己第一,以后也许会受不了挫折。所以,我在夸的过程中,会很刻意地注意两点:

1.夸的内容要具体。告诉宝宝,表现棒在哪里、好在什么地方,比如吃饭时宝宝帮我收拾餐桌,我不光会说:“你真勤快,是妈妈的好帮手。”还会告诉她:你帮妈妈摆了筷子、放好餐垫,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帮助妈妈的时候,要注意不拿容易摔破的碗、要注意别被菜烫到小手……

2.夸的程度要得当。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但不是每件事都要夸。事无巨细地夸奖一番,容易让宝宝有自满情结。不夸大优点、不隐避缺点,让宝宝正确认识自己,这才是最主要的。早期教育

让赞美的词汇更丰富吧

一开始我也用“你真棒!”之类的词赞赏宝宝,但随着宝宝的长大,他能听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就不再仅仅夸“真棒”了,我开始丰富我的赞美之词。

宝宝通常很小气,有什么好吃的都不愿给别人吃,有时自己不想吃了才想起给别人,对此我也会夸夸他,“哦,宝宝长大了,懂得分享了。”这时他就会主动把吃的塞到你嘴里。与其泛泛夸奖,不如针对某一行为进行夸奖。“你真棒”之类的说多了,有时候会脱口而出,但随后我会用更多的语言来补充对宝宝的赞赏,不再一味地简单夸奖。

少用过度的语言夸宝宝

虽然说现在流行赏识教育,但夸宝宝还是要掌握分寸和火候。夸得不当,反而会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使得宝宝听不进批评,受不了失败,承担不了责任,对抗不了挫折 。

我的原则是尽量少用过度的语言夸讲宝宝,“太棒了”“太聪明了”“最好了”“最聪明了”这些都不是恰当的词语。我习惯于用“真不错”“你这次做得太好了”“比上一张画画得漂亮”这样的语气来称赞宝宝。表扬和赞美要给予宝宝鼓励和动力,不能盲目地一味称赞,要让他有兴趣、有能力、有动力冲向更高的目标。幼儿早教

要夸,还要会夸

随着科学育儿观念及理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不再像老一辈那样只是一味批评宝宝,而是开始认同表扬与奖励等正向反馈的方式在教育中的作用。于是,会经常听到“棒,棒,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宝宝!”之类的夸奖声。

夸奖也有负面影响

宝宝的成长需要肯定与赞扬,就像花儿需要阳光与雨露。如果只是一味笼统地夸奖,而不注意方法,会使宝宝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这种长期缺乏以真实能力为基础的“自我感觉优秀”,容易使宝宝过分依赖外界的赞美,形成脆弱的自尊。长大以后,会把自己的努力放在他人的评价上,一旦失去了夸奖与表扬,就无法接受,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也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如上文那些智慧的妈妈们所言,夸可以给宝宝以自信,但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怎样夸才是会夸

·夸奖要适时适当,不是随时随地越多越好

过多的夸奖会使宝宝自我感觉超级良好,认为自己处处优秀。夸奖的目的在于强化良好行为,通过表扬,使宝宝理解行为的内在意义,逐渐获得成长的内在动机。当宝宝在专心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时,根本没有必要去夸奖。

此时的宝宝有非常强烈的内在动机,你过多的表扬不会强化他的内在动机,反而会削弱他的内在动机,使他原本不需要外部强化、出自强烈的内在兴趣的无目的的绘画行为转变成时刻依赖你夸奖的有目的行为。夸奖一旦消失,原本的兴趣行为也就消失了。这样的夸奖,不利于宝宝兴趣爱好的发展,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主感和主动感等个性品质。

·夸奖重在描述,不在评价

“赞美与奖赏并不是仅有的正向反馈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欣赏。”欣赏是指针对宝宝所努力的内容做清楚明白的反馈。同时,在倾听你欣赏的描述中,宝宝会逐渐学会怎样进行自我评价,长成为独立、具有正确自我认识的人。当听完你的描述后,他可能会自己评价、表扬自己“我已经长大了,是大哥哥了,能帮妈妈干活了。”早教网

·夸奖以鼓励为主,指出宝宝需要努力的方向

鼓励与夸奖都是对宝宝行为的正向评价,又稍微有所不同。夸奖重在结果,鼓励重在过程。鼓励是对宝宝努力的过程及行为进行恰当的描述,这样的夸奖有明确的指向,又趣味十足,宝宝特别容易接受。

本网站小编总结 : 夸奖孩子的方法,家长可以了解很多,如何能做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那这些方法对于家长培养自己教育孩子夸奖孩子的方法。家长通过以上的内容来整体学习一下吧,让们公共进步。

你会正确夸奖你的孩子吗?


夸奖的艺术

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但是,有些父母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只有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时只能生活在掌声中,十分在意别人的夸奖,挫折忍受力很低,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乱发脾气或嚎啕大哭。

【怎么样去夸奖孩子?】

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很多孩子并不是太看重物质上的奖励,他们最满意的是获得了为家人服务的成就感。

【是否将夸奖作为手段?】

奖励的方法必须要灵活,不要把奖励看作惟一能驱动孩子的方式。如果家长担心鼓励或赞美会宠坏孩子,那么就应该在奖励之后观察孩子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

【是否会将孩子与他人比较?】

鼓励孩子跟自己比——我是不是比上次做得更好?而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比较。

积极的态度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

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适度

1、语言适度:夸孩子要真诚。真诚的交流,可以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

2、语态适度:夸孩子要表现出热情。夸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

“自夸”与“他夸”的结合让孩子夸夸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让孩子夸夸别人的优点,可以克服妒忌心理,养成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格。

适时

1、事前夸:经常采用事前夸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养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

2、事中夸:用事中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事后夸:用事后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质。

夸奖结合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将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

虽然,给予孩子的物质奖励从数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正确夸奖孩子的方式

夸奖孩子看似简单,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说错话呢!

1-真心夸奖孩子孩子有时确实会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现,这时候家长硬要板起脸说些“胜不骄、败不馁”的话,那也未免有点太矫情了!毕竟,孩子还是需要赞美的嘛。请注意,我们一定要真心地去夸奖孩子,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去奉承、糊弄孩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今后有更好的表现。

2-夸奖过程而非结果赞美孩子是一门学问,除了对结果表示满意,我们更应该对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专心与毅力表示赞赏。假如没有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另外,家长也不要只是单纯地直接夸奖孩子,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孩子有多么优秀。经常对亲人和朋友表示对孩子的赞美之情,就是一个非常有技巧的方式。

3-戒除孩子的功利心当孩子因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称赞时,就会产生某种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这件事之后,他还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夸奖他。为了获得夸奖而去努力,这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处事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较强的功利心。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日益增加,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夸奖的次数,让孩子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对,这就对了,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4-让他人来夸奖孩子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请其他人来夸奖孩子,比如亲戚和朋友。这样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将更加充沛,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仅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而且得到了更多人的称赞。至于夸奖的理由和角度,倒不必要求其他人和父母完全一致。如果其他人能够找到更多的理由去夸奖孩子,那效果反而会更好。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其他人的说法与观点,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好,所以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夸奖。

5-及时而适当的奖赏“口头表扬和精神鼓励固然重要,但是物质奖励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的确,物质奖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奖赏就如同贿赂,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此,物质奖赏既要及时,又要适当,不要把物质奖赏作为一项惯用的、例行的方法,更不要买十分昂贵的礼物来讨孩子的欢心。

6-给孩子进步的空间在获得家长的称赞之后,孩子很希望以后能多多得到家长的夸奖。在此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表现良好,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行为的出现都是不可预期的。说到底,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容许孩子偶尔有失常的表现。如果期望太高,反而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

夸奖孩子的禁忌

禁忌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禁忌二: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禁忌三: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禁忌四: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好话坏说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

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盲目比较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

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苛刻要求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以偏概全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夸奖是父母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

同样的父母,面对同样的孩子,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养方式,不能总是用一套僵化的套路去夸奖孩子。

父母要学会把握好体罚教育的度


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认为,体罚无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并在现实教育中被明文禁止。但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庭适度的“体罚教育”却是客观存在。如何适度进行有效的“体罚”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一大课题。

一些长期研究幼儿教育实践的教育研究专家认为,轻微的、形式化的家庭“体罚”教育具有一定的客观作用,关于家庭“体罚”教育的讨论也证明了教育实践专家的观点。

但同时,幼儿教育专家也认为,任何轻微的“体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在打孩子之前大人要确定自己不是带着发泄的情绪来操作的。

2、你的孩子犯同样的错超过2次。

3、让你的孩子必须自己知道他所做的事是错误的。

4、要在你的孩子对他的错有认真的道歉之后。

在这四个条件都满足的前提下,家长才可以对孩子进行轻微的、形式化的“体罚”教育。这其中,以下的细节需要关注:

1、不可打有失孩子尊严的地方,比如:脸和屁股。打手心是最好的选择。

2、打孩子时要不动声色,动作要小,这样孩子就是想模仿也不好操作。

3、孩子必须知道你打他的次数,大错是轻打5下手心,小错轻打2下手心。

只有在孩子认错之后惩罚,孩子才会心服。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不知道错误时就突然袭击,这会让孩子时时生活在不安全的状态:又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认错后不在给予惩罚追究,这会让孩子以后用道歉的方式逃避,这都是值得商榷的。

体罚是一种教育,不是威胁和恐吓,更不是真实的打骂。惩罚的方式除了轻打手心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可以灵活、适度运用。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在对孩子进行体罚教育时,不能期望孩子马上改掉一切缺点,任何的教育都有一个过程。“体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知道他必须要为他的言行和事情本身负责,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因此,现实中的任何“体罚”教育都坚决反对严酷和重罚,都需要贯彻轻罚、耐心教育的教育原则。

如何把握对孩子的爱和自由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自由就要担负多大责任。大自然的安排是合理的,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他的“破坏力”成正比:孩子很小的时候,力量薄弱,不能对他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恰是他到处爬到处摸的探索时期,我们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自由探索。孩子大一些,“破坏力”提高了,相应的规则也需要逐步引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围栏的测试——孩子们需要规则:一个校园里有非常宽阔的草坪,草坪的外围是学校的院墙。但是,成人发现孩子不会到很远的墙壁旁边去玩,而是集中在离教学楼更近的地方。当成人将墙挪近一些的时候,孩子们才开始放心地到草坪上去玩。这个测试说明规则对儿童至关重要,他们需要生活中存在明确的疆界,知道自己可以自由活动的范围,而不是没有限制。疆界让孩子感觉安全,否则,他的世界就会变得茫然、混乱、难以控制。

纸墙的测试——规则要严格执行:一个房间里,几面墙都是纸糊的,当孩子在房间里玩耍时,发现那些墙一推就倒,孩子们立刻对这个房间失去了安全感,这就如同父母给孩子的规则不够稳固一样。当孩子遇到规则,他可能会反抗父母,去推那堵墙,如果那堵墙是坚实稳固的,孩子就获得了安全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受到规范和保护的,知道规则是恒定的,而不是变幻无常的。如果墙是纸糊的,一推就倒,孩子就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就会慌张失措。所以规则要坚定而温和地执行,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这面墙就轰然倒地:父母不是妥协就是大发雷霆,以武力和要挟来逼迫孩子就范,孩子也就失去了安全感。

即便坚持原则,态度也很重要,墙倒了不仅指父母妥协这一种情况,父母发脾气、威胁孩子,好像坚持了原则,但在孩子看来,这墙仍然是纸糊的,父母没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承受孩子的“推”,一推就崩溃。因此父母这堵规则的“墙”,必须在坚定之上给孩子温暖的感觉,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孩子心灵的作用。

树立规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全家生活有规律,吃饭、睡觉、游戏都有固定的时间和节奏。注意这里不是说只让孩子生活规律,成年人可以随心所欲,开夜车、睡懒觉。全家生活有规律,孩子才能真正过上有规律的生活。规律的生活赋予儿童安全感,规律的生活是规则的基础,生理周期稳定,帮助孩子规范行为、理解规则。

其次,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不要看到孩子的某种行为不合己意就要求孩子立刻改正,否则就感到是自己做父母的失败;也不要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心如刀绞、内疚自责,想办法哄住孩子、讨好孩子。父母和孩子划清疆界,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同时父母也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到底自己在担忧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的,单纯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是没有用的。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做那样的人。

夸奖孩子的技巧你了解吗


夸奖孩子的方法是每个家长都喜欢用的方式,但是家长们对于如何提高夸奖孩子对孩子的作用力呢,那家长朋友们通过下面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让你夸奖孩子的方式更上一层楼。

一.夸孩子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夸孩子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某种心理需要,而是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的发展。

有的家长因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在繁忙劳累的状况下,与孩子交流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嫌他们啰嗦,就随便回应孩子几句爱听的话,以便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容易将错误的言行进行肯定,造成误导;也可能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幼儿教育

二.夸孩子要适时

1、事前夸:

孩子对自己未来的行为把握不好,办事要么不能自主,要么缺乏自信。此时,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学会处理问题。如有的孩子胆小,不够自信,我们可以在事前对孩子说些鼓励的话,肯定他们的进步,夸他们已取得的成绩,给孩子打气,使他们充满自信,高兴地去参与各类活动,并争取成功。自信和自主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经常采用这种事前夸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养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

2、事中夸:

孩子兴趣广泛,但普遍缺乏耐心,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因此,给孩子交任务的时候,不能一交了事,要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用赏识的态度欣赏他们做出的每一点成绩,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最后的成功。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使事情获取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坚持运用事中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早教网

3、事后夸:

孩子好奇心重,经常会做出各种错事,很多时候是好心办了坏事。孩子的自尊心强,在挫败面前,往往不愿面对,易失去信心。我们不但应该夸孩子做的好事和取得的成绩,还应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帮助他们在做错了事以后,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充分肯定好的一面,并帮助其总结教训,使他们重新恢复自信,继续努力,把事情办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是不断获取成功的保证,巧妙地运用事后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质。

三.夸孩子要适度

1、语言适度:

夸孩子要真诚。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注意用不同的语言语气进行表扬。对低幼的孩子和有自卑感的孩子,语言可以夸张些,以增强激励性。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用平和一些的语气进行实事求是的肯定,使他们从这些随和的情感反馈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感激家长的赞扬。对有自满情绪的孩子表扬,既要充分肯定,又不要过于夸张,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可帮助其抑制骄傲情绪的发展。真诚的交流,可以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早期教育网

2、语态适度:

夸孩子要表现出热情。特别是低幼年龄的孩子,在口头表扬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举举大拇指、摸摸头、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体语言强化夸的效果。而对高年级和性格腼腆的孩子就可以配合使用亲切的眼神,适当的手势交流,同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对他们的赞赏。夸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

四.夸与奖相结合

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将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虽然,给予孩子的物质奖励从数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五.“自夸”与“他夸”相结合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多是被大人宠着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只能让别人说自己好,听不得说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别人的优点。因此,人际关系比较紧张,与同伴相处不好,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如果我们把“自夸”与“他夸”结合起来,让孩子夸夸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让孩子夸夸别人的优点,可以克服妒忌心理,养成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格。经常运用这种互夸互学的方式,能融洽孩子与他人的关系,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孩子健康个性的发展。幼儿早教

本网站小编总结 :我们相信只要家长们找到教育孩子实质的问题,一定会对于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帮助的,家长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对家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希望孩子可以成才建设我们的社会。

父母如何正确培养自己的孩子


父母如何正确培养自己的孩子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的有前途,更加的优秀,从而往往对于孩子的某一方面的特长而抱以希望,并尽心尽力的培养,对孩子造成其过大的压力,不仅使孩子得不到更大的成功,反而可是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

家喻户晓人称“天才”

八岁的阿比·尤洛在美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从三岁开始,她多次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展示对政治的熟悉和热爱。她可以在一分钟内按顺序说出历任美国总统名字,还会背诵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

和所有三岁的孩子一样,阿德里安喜欢荡秋千、吃冰激凌,但他有个特殊本领是其他三岁孩子没有的--他能说出美国五十个州的首府,并知道一百多个国家的首都。

莉莉·加斯金斯刚满两岁,话还说不清楚,却能在地图上指出七十八个国家的位置。莉莉的父亲为此很骄傲,称女儿为“我们的小天才”。但同时,他和妻子也担心自己无法为“天才”女儿提供最好的教育。

同样的担忧也困扰着阿德里安的母亲:“我有时会有压力,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保持学习兴趣。人们警告我说,他上学后如果很快就掌握所学内容,便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记忆力好并非神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萝尔·德威克长期研究儿童教育课题,她认为,以上这些孩子固然记忆力惊人,但与神童是两回事。

“所谓神童,是对数字、语言、音乐、运动等有深刻而超乎年龄的理解。”德威克说,“他们以崭新而独特的视角看待事物,富有创造性。”

在她看来,音乐家莫扎特和高尔夫健将泰格·伍兹才是真正的神童。莫扎特四岁公开演出,五岁作曲,八岁创作交响乐。泰格·伍兹一岁半打进了生平第一洞,并且平了标准杆,五岁在标准高尔夫球场上打出九十几杆的好成绩。

不过,德威克认为,即使孩子没有特殊才能,家长也不必烦恼。“爱因斯坦也不是什么天才,他小时候很迟钝,但是最终通过努力成材。”

小小年纪挑战极限

墨西哥阿瓜斯卡连特斯的斗牛场上,一名斗牛士昂首阔步,摆出各种姿势挑衅受伤的公牛,样子很英勇。然而当他走下斗牛场,观众才发现那是一张稚嫩的娃娃脸。他叫拉斐塔·米拉瓦尔,十一岁。

有人问拉斐塔害不害怕,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普通孩子也许会害怕,但我不怕!”他说,很享受胜利后被人们抛向空中的感觉,那种喜悦“无与伦比”。

莉齐·史密斯刚满十三岁,却已经在赛车场上征战多年。由于父亲是赛车手,她七岁就坐在了赛车驾驶员的位置上,常常以一百一十公里的时速奔驰在赛场上。

莉齐的父亲斯蒂夫很欣赏女儿的勇敢:“一戴上头盔,莉齐就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名赛车手,经验比绝大多数成年赛车手都丰富。”

家长应尽保护责任

不过,斗牛和赛车毕竟都是成人的游戏,对孩子来说危险重重。拉斐塔十岁时曾被公牛撞倒,不省人事。“我知道会有危险,某一天,公牛会把我刺死。”拉斐塔说,“但这不能阻止我做喜欢的事情。”

拉斐塔的父亲拉菲尔常常紧张地观看儿子斗牛,时刻担心灾难降临:“我不知道该不该结束拉斐塔的斗牛生涯,为此整夜失眠。”但他同时觉得,儿子喜欢斗牛,并从中学会了坚强,一切痛苦和付出都值得。

莉齐也经历过几次危险事故,斯蒂夫说,他知道赛车有危险,但并不希望女儿放弃梦想:“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如果你想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就必须承担风险。”

哥伦比亚大学儿童心理学专家伊丽莎白·加斯里博士对此很不以为然。新近研究表明,孩子要长到十几岁,大脑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其中最后发育的部分是大脑额叶,正是负责形成判断的部位。加斯里说:“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十年到十五年里,父母应当成为他们的‘额叶’,承担起保护的责任。”

教孩子善用才华是关键

聪明的头脑并非关键,如何使用才华才最重要。不管你的孩子会不会成为爱因斯坦,专家建议,应当注重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比如,教育孩子挫折和失败是我们的朋友,要学会克服困难,从中受益;告诉孩子头脑和肌肉一样,只有经常使用,才能越来越强;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表示赞赏,不要只关注结果;单纯的记忆远远不够,融会贯通才能催生出真正的智慧。

“伤仲永”的故事就充分的让我们说明了一个人拥有聪明的头脑并不是就说明其能够走向成功,重要的是要学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锻炼自己,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并将其所学的知识用在实用的地方。

如何正确回答孩子的性问题


网友:我的儿子今年5岁半,他向我们提出这样几个的问题:没有结婚为什么没有小孩?而结婚后就有小孩了?我是怎样出生的?为什么我是男孩?我们没有合适的解答,请专家指点。

专家:关于性的问题由于传统观念太深,一直是一个禁区,很难回答。我翻阅了几本书,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讲得很具体,有的就简单地说一说。但都认为不要隐蔽,不要说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仙鹤送来的等等,否则他长大了会不信任你,有的还会认为自己不是这个家里的成员。

这里有三方面的问题,可以试试这样回答,也可以从其它的书找到其它的回答:

1、没有结婚为什么没有小孩?而结婚后就有小孩?先要说一说小孩是怎样形成的。小孩是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合,在母亲的子宫里住上快10个月生下来的。如果没有结婚,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没法结合,怎么会有小孩出生呢?一般儿童听到这儿也就不会再问了。孩子如果不再问,也就不必再多讲,这个年龄的儿童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

2、我是怎样出生的?和上面一样,你是你爸爸的精子和你妈妈的卵子结合,在你妈妈的子宫里住上快10个月,从妈妈肚子里的一条通道里出来的。也就讲这么多,一般孩子也就不会再问。

3、我为什么是男孩?因为你有小鸡鸡,你的尿从小鸡鸡里出来,所以你是男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