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音乐

2020-09-02 童话故事音乐 童话故事的音乐 童话故事的欢快音乐

小心吹“神”了的胎教音乐。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会为自己的宝宝安排胎教,医生一般会建议准爸爸和准妈妈采用传统的胎教方式进行胎教,恰到好处的胎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性格至关重要,正确的胎教小知识你还了解哪些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心吹“神”了的胎教音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说到胎教,在我们中国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的,中国古人不断总结、完善胎教的理论,总结出了“调情志”、“忌事房”、“节饮食”、“适劳逸”、“慎寒温”、“戒生冷”等一系列胎教经验。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些经验中绝大部分属于孕期保健,一般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今天的孕期保理、胎前摄养的方法来做的。事实表明,我国古代胎教的理论奠定了现代胎教理论的基础。现代胎教理论的探索,包括国际上的探索,虽然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设,但也仅仅是一些未得印证的假设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和创新。

近来年,大众传播媒介广为宣传进行胎教的“胎教音乐”,把“胎教音乐”的功能都给吹“神”了,说什么胎儿听,不仅有利于胎儿的生长,而且会使儿童变得聪明,甚至还说有助于培养胎儿的音乐素养。其实,所谓“胎教音乐”也只是收录了一些现成的轻音乐乐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专为孕妇和胎儿所做的曲子。经过专家测定,市场上销售的“胎教音乐”磁带,劣品较多,绝大多数的音乐节奏与胎心的心率不和谐,而且音量难以掌握,让胎儿听了有害无益,而有的孕妇,却有意识地把录音机或传声器,放置于肚脐上,声波直接进入体内,让肚子里的胎儿听。我们知道,胎儿听觉生理机制非常稚嫩、脆弱,对音量的承受能力极其微小。据专家讲,胎教音乐中2000赫兹以上的声音,必须要低到成人听不到的程度,对胎儿才比较安全,而这种音量,我们一般人是难以控制的。

像上述这种传导方式,其高频声音会使胎儿耳朵里的某些部位受到伤害,导致有的孩子出生以后,轻者仅能听到说许,高频声音听不到,重者造成终生耳聋。据了解,近来全国许多地区的大医院,都接诊过此类程度不同的患儿多名。

当然,让孕妇(有一定文化或音乐素养的)适当听轻音乐,也是有好处的。但主要不是为了培养胎儿的音乐素养,而是愉悦孕妇的情绪。我们应当明白,所谓胎教,当然包括营养、劳逸、冷暖等,但最重要的是让孕妇有一个好心情。假如丈夫、婆母天天惹孕妇生气,不用说听听胎教音乐磁带,就是把世界上最好的乐队请到家里去演奏,孕妇也不会有什么好心情的。调静人的情绪主要是靠人,而不是靠音乐。

扩展阅读

音乐胎教的神奇作用


现在,婴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医生更建议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胎儿进行教育,胎教可以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你看过哪些关于胎教的资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音乐胎教的神奇作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音乐胎教的作用已经日益被人们所认识。通过音乐胎教,不仅能够促进胎宝宝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能够培养宝宝的创造力,提高宝宝的智商呢!

音乐胎教是指通过音乐对母体内胎儿施教。此种胎教法已为许多国家运用,如澳大利亚堪培拉的产科大夫曾让35名孕妇,每天按时来医院欣赏音乐,胎儿生后,个个体格健壮。10年后有27名儿童获音乐奖,4名儿童舞蹈演员,其他人成绩均为良好,无一人有不良行为。难道音乐胎教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音乐胎教的原理

怀孕4个月以后胎儿就有了听力,尤其是6个月后,胎儿的听力几乎和成人接近,就可以选择胎教音乐,置于腹部或放在距母亲1~1.5米的地方给母子同听。这样,音韵可以直接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促进大脑发育。

胎儿在听力、视力、皮肤感觉力等能力发育之时,记忆力会同时出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因为六种感官能力的发展都依赖于记忆力的发育,同时也会反过来促进记忆力的更快发展。如母亲的声音,胎儿多次听到后就会在脑中留下印象,这就是记忆的开始。

有了记忆,下一次再听到母亲声音时,胎儿就会有熟悉感,这会加深他的记忆,促使他对母亲的声音作出欢迎的、高兴的反应,这样他就建立起了“感觉——记忆——反应”这一机制,经常刺激这一机制胎儿的大脑活动能力必然会增强,日后智力就会超过一般人。

音乐胎教 真的那么神奇?


胎教可以说人尽皆知,而且已被证实是集优生优育于一身,实用性很强且收效显著的一门学问,其中又以音乐胎教最为盛行。据悉,近年来,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子女的智商,纷纷让胎儿或新生儿聆听古典音乐,尤以听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乐曲最为风靡,音乐胎教之风已刮遍世界各地。

不过,在你看了下面这则报道后,不知对音乐胎教的印象是否会打一点折扣:

日前,一位女士携带两岁半的儿子至某医院,医生发现该幼儿严重失聪,再仔细检查,孩子的耳蜗和听觉神经已损坏,且没有治愈的可能。原来,该女士在怀孕3个月时,听到了有关胎教好处的传言,于是每天将耳机放在腹部让胎儿听1个小时的音乐,结果造成了胎儿听力的损害。

许多人认为,对胎儿来说,母亲的子宫是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环境。而事实并非如此,胎儿在子宫内亦深受外界噪声之害。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应用一个特殊设计的改良的子宫内压导管和一个微型麦克风,研究噪声对胎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外界声音的基本音节全部传入子宫,还能清晰地听到3米外人们的讲话声、开门声和小车通过的声音。传到子宫的声音仅比外界低10分贝,由于胎儿的中耳充满液体,故可将声音再降低15~20分贝。因此,胎儿所感受的声音只比外界低25~30分贝。

胎儿在第26周左右时可对外界传入的声音产生反应,32周时听力已经接近成人,此时外界的噪声可干扰胎儿的睡眠-觉醒周期,影响胎儿的正常休息,连续10分钟大的声音可以使胎儿的平均动脉压及其心血管参数发生变化并损害健康。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推进协会在芝加哥举行的年会上发出警告:噪声对胎儿危害极大,高分贝噪声能损害胎儿听觉器官!加拿大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也证明,那些曾经受到85分贝以上刺激的胎儿,在出生前已丧失了听觉的锐敏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31名4~10岁的儿童进行检查,发现那些出生前在母体内每天受噪声影响的儿童对400赫兹频率的感觉,比那些没有受噪声影响的儿童差3倍。

构成胎儿内耳一部分的耳蜗从孕妇妊娠第20周起开始发育,其成熟过程在婴儿出生后30多天内仍在继续进行。由于胎儿的耳蜗正处于发育阶段,极易遭受噪声损害,对2000赫兹以上的高音尤为敏感,所以胎教磁带中若出现2000赫兹以上高音时,必将损害胎儿的听力。令人吃惊的是,不久前,国家优生优育协会和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对市面上出售的胎教音乐磁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音频超过2000赫兹的不合格胎教磁带大量存在。有的磁带盒上标明音频范围是500~2000赫兹,但实际检测结果音频最高者竟达到4000~5000赫兹。用这样不合规格的产品进行胎教,对胎儿听力造成的损害是可想而知的。

也许,报道中的孩子就是因为听了劣质胎教磁带而致聋的。不过这只是推测,因为引起先天性耳聋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劣质胎教音乐对胎儿来说决不是天籁之音,而是严重损害其听觉细胞的噪音。

不仅是胎儿,儿童和成人也深受噪声之害。据统计,在噪声为10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40年的工人,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高达40%。某电视台曾报道一名学生带耳机听摇滚乐数小时,导致耳聋。据测定,随身听低音量时收听摇滚乐,其噪声在90分贝以上。随身听耳机塞住外耳道,噪声的能量全部集中在耳朵里,引起的振动和刺激容易导致听觉疲劳和损害,并使听力下降。如果长期受噪声刺激,会引起局部血供不足,这可损害听觉细胞,最终造成不可逆性损害而引起永久性耳聋。

看到这里,读者也许会问:很多医生不是都在推荐合格的胎教音乐吗?针对人们在胎教音乐中播放莫扎特音乐的消息,美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如果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而刻意让胎儿去听音乐,那可能是徒劳的。哈佛大学的沙布里斯教授指出:“让胎儿听10分钟莫扎特创作的乐曲似乎不会对提高他们的智商和逻辑思维能力起多大作用,并不会有人们想像的那种奇迹出现。”当然,这不代表我们在否认音乐对人类智商的正面影响(大量的材料已证明,不用我们再多说),我们想说明的是:音乐胎教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样神奇。

童话故事音乐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