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游戏主要是学习和模仿。孩子们热爱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过家家”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的游戏。

这是一种由男孩和女孩饰演家庭中不同成员的游戏,但在孩子们“过家家”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发现孩子们表现出的是自己在生活中的缩影,不管是好是坏,用这种方式,孩子们表达出了自己的评判。

那么,游戏与性教育有什么关系

用“过家家”游戏来举例:

1、“过家家”与性别角色的教育有关

给孩子安排在游戏中正确的位置上,让孩子充分地表演。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对自己(爸爸或妈妈)的感受(正确的或错误的),及时地给予指导,即告诉他:做爸爸应该如何、如何……做妈妈应该如何、如何……

2、“过家家”可以促进孩子增长与人交往的知识

孩子通过“过家家”游戏,与游戏中的“家人”密切接触,他(她)们也会相互拥抱,甚至接吻,向家里其他人示好。孩子这种天真纯洁的感情流露对于成年后的性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常见有些人非常强烈地爱上了一个恋爱的对象,却不敢,也不知该如何表达,以至铸成终生遗憾。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他(她)们一生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3、“过家家”游戏让孩子们学习承担责任

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孩子们将演绎家庭生活的不同片断,养育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幕。著名的美国芝麻街节目制作者,曾制作了一套“少年性教育”片,其中就有主持人安排男女少年领养“替代娃娃”两个星期的片断。两个星期后,这些临时的爸爸、妈妈畅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想我自己是非常热爱孩子的”,有的则说“哎呀,太麻烦了,我以后可不能要孩子”,更多的是体会到“少女怀孕”决不可取。可见,这样的预演,对一个人今后生活的指导,受益匪浅!

4、发现孩子的不良倾向

通过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将来可能向不良发展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主要为:

a、男孩强行扒看女孩子的生殖器官。

b、男孩和男孩,女孩和女孩之间扮演生活中的男、女角色。

c、数个男孩与单个女孩扮演夫妻生活或数个女孩与单个男孩扮演夫妻生活。

d、在男孩与女孩扮演夫妻的过程中,“鬼鬼祟祟”东躲西藏,认为自己扮演的事是见不得人的。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通过孩子的游戏,父母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修改自己的行为,以给予孩子良好的榜样。

“过家家”是孩子的游戏,但不表示父母不能参加进去,适合的角色如扮演“布娃娃”的爷爷、奶奶……,另外,父母的亲自体验更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以游戏的方式给孩子指导。同时,这还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良机,因为,此时更能让孩子们接受。

最后,“过家家”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孩子在表演、编排情节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从而促进智力的发育。

亲子网zj09.com延伸阅读

“过家家”游戏有益交往能力


“过家家”是幼儿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有关专家指出,这种游戏对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好处。具体表现在: 

学会相处:在“过家家”游戏中,孩子乐于服众,乐于打下手,也乐于参加到孩子们的家庭中当个小角色。大孩子们当爸爸妈妈,小孩子自然就当孩子,各得其所,乐在其中。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能渐渐学会与人和平共处,得到点滴人际关系的经验,这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几乎所有家庭都仅有一个孩子,在家中他们习惯于独占一切玩具。与大人做游戏时大人迁就,不能学会体谅别人。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时一不能独占,二要听从吩咐,三要体谅别人。否则会遭人拒绝。孩子们都害怕别人不同自己玩,处处要使自己符合大家的意愿,这种教育是家庭和父母不可能代替的。 

适应幼儿园:有些孩子入幼儿园很快就适应集体生活,另一些迟迟不能适应,问题很可能就在于是否通过游戏已适应了与人交往。因此,父母应有意让两岁半以后的孩子有机会与年龄不同的孩子游戏,请他们到家来玩,或让孩子参加有同伴的群体中活动,使他们能短期离开父母和监护人,学会与人交往的初步技能。 

“过家家”游戏培养孩子责任感


孩子们的游戏主要是学习和模仿。孩子们热爱游戏,是因为他(她)们可以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过家家”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由男孩和女孩饰演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在“过家家”过程中,他们在用自己的眼光评判父母的对错,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游戏与性教育有什么关系呢?用“过家家”游戏来举例:

1、“过家家”与性别角色的教育有关

给孩子安排在游戏中正确的位置上,让孩子充分地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自己(爸爸或妈妈)的感受(正确的或错误的),及时地给予指导,即告诉他:做爸爸应该如何、如何……做妈妈应该如何、如何……

2、“过家家”可以促进孩子增长与人交往的知识

孩子通过“过家家”游戏,与游戏中的“家人”密切接触,他(她)们也会相互拥抱,甚至接吻,向家里其他人示好。孩子这种天真纯洁的感情流露对于成年后的性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常见有些人非常强烈地爱上了一个恋爱的对象,却不敢,也不知该如何表达,以至铸成终生遗憾。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他(她)们一生的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3、“过家家”游戏让孩子们学习承担责任

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孩子们将演绎家庭生活的不同片断,养育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幕。著名的美国芝麻街节目制作者,曾制作了一套“少年性教育”片,其中就有主持人安排男女少年领养“替代娃娃”两个星期的片断。

两个星期后,这些临时的爸爸、妈妈畅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想我自己是非常热爱孩子的”,有的则说“哎呀,太麻烦了,我以后可不能要孩子”,更多的是体会到“未婚先孕”决不可取。可见,这样的预演,对一个人今后生活的指导,受益匪浅!

4、通过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将来可能向不良发展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主要为:

a、男孩强行扒看女孩子的生殖器官。

b、男孩和男孩,女孩和女孩之间扮演生活中的男、女角色。

c、数个男孩与单个女孩扮演夫妻生活或数个女孩与单个男孩扮演夫妻生活。

d、在男孩与女孩扮演夫妻的过程中,“鬼鬼祟祟”东躲西藏,认为自己扮演的事是见不得人的。

……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通过孩子的游戏,家长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修改自己的行为。家长还可以亲自参加到游戏中,如扮演“布娃娃”的爷爷、奶奶,与孩子在游戏中增进感情,教授知识。“过家家”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孩子在表演、编排情节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从而促进智力的发育。

爱玩“过家家”的宝宝更聪明!


“过家家”,你大概只知道是孩子们的一种游戏。这个方法超实用。

最近又有不少爸妈留言,说自己的孩子每学一项兴趣便讨厌一项,不仅学得不长久,兴趣也提不上来。怎么办?很明显,这些父母都没知道科学培养孩子兴趣的方法。经常阅读幼儿说的爸妈们一定听过波尔加三姐妹,犹太裔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用“才艺学习线路图”,把3个女儿的国际象棋兴趣培养得让人惊叹,成为兴趣培养的经典。不过,幼儿说今天从另一个角度给大家支招,如何让孩子爱上Ta的学习——把“过家家”游戏用在了学习上。

“过家家”式学习,让孩子当“小老师”

朋友家的小女孩雁雁,6岁,是一位爱笑的小姑娘,笑的时候小眼睛就像天上的星星闪闪发亮。钢琴老师说雁雁的手指修长,是个天生的钢琴坯子,所以雁雁妈妈便让孩子学起了钢琴。雁雁跟所有孩子一样爱新鲜,一开始学得很积极。但没多久,她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没那么喜欢了。雁雁妈妈心想,钢琴已经买回家了,可不能就这样结束,她便来问我怎么挽救。我给她出了个主意。

一天,雁雁练完钢琴,妈妈称赞了女儿取得的进步,接着认真地做了一个决定:从当天起,让女儿教自己学钢琴。孩子一开始吃了一惊,后来也同意当妈妈的小老师。从此,当孩子没回家前,妈妈会自学,当孩子回到家,便像认真的小学生那样问“小老师”。孩子也常常带着自己解答不了的问题在上课时问老师。没多久,雁雁妈妈收到了钢琴老师的惊呼:“就像换了一个孩子似的”。因为孩子有了“教妈妈”的责任感,不仅教妈妈教得很认真,连自己上钢琴课也学习得格外用心,生怕漏掉了一丁点而教错了妈妈。

在这些原因下,孩子的钢琴也进步得非常快,也因为进步快,孩子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越学越喜欢。雁雁妈妈说,女儿每天笑咪咪地从老师家回来,接着又笑眯眯地坐到了自己的钢琴前,常常觉察不到睡觉闹钟响起。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对知识的记忆比孩子好。一方面是因为老师长年累月教的是同样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授课时为了要清晰地讲述出来,需要真正吃透知识。所以,“当老师”不仅是对学习的重复记忆,更是对知识和技能不断搓摩的过程。

“过家家”式学习,同时也是翻转式学习的家庭应用

“过家家”游戏,我们知道是孩子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大人的行为,是幼儿成长的一种正常现象。“过家家游戏”的学习方式,把“过家家”游戏的角色扮演精髓用在了孩子的学习上,也是翻转式学习的一种家庭应用。翻转式学习是美国儿童学习专家拉塞尔?L?阿克夫提出来的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已经被美国不少学校包括幼儿园应用在了对孩子的授课上。这种方式,调转了教与学即“老师教孩子被动接受”的传统方式,让孩子先学习,然后通过问题式驱动孩子了解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和知识缺陷,然后老师通过孩子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再教育和传授知识。学者们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迅速上升。通过“孩子学习”、“提问题”、“老师传授”的顺序,不仅知识的记忆得到了强化,还能帮助孩子理解甚至应用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当然,“过家家”式学习,不仅仅能用在学习钢琴上,实际上它能用在一切学习上。

原因是有两大优势:

1、以“游戏”的方式达到学习的效果

因为角色扮演,孩子觉得是在玩游戏,在边“玩”边“教”中,孩子不仅重复复习了知识,还因为角色换位,孩子能从老师的角度思考,感受到老师的付出和劳动;也能从老师的角度观察“学生”,培养了更多的同理心,有助于孩子尊重知识、尊重别人,也能促进自己日后更努力学习。“过家家”式学习,因为有趣,尤其适合幼儿学习。

2、问题式驱动,提高学习效率

“过家家”式学习中,爸爸妈妈扮演学生,通过问“小老师”问题,是翻转式学习的精髓和应用。在回答“学生”的同时,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老师”不仅能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存在不足,有助于孩子进行“问题式驱动”的学习,同时,对孩子来说,“过家家”式学习也是知识的应用过程,对孩子知识的学习也起到了加强的作用。

再给大家讲个案例。

老师常常说小M是个“一学完便会忘”的孩子,孩子有个小小绰号叫“忘干净”。小M刚学算术不久,老师让家长给孩子复习。复习,毫无疑问是一件超级乏味的事情。小M爸爸就想到了“过家家”式学习——让孩子“当小老师”,没想到小M不仅没有厌烦,还爱上了这种方式的“复习”。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是在玩一场“过家家游戏”!为什么呢?小M扮演老师,爸爸扮演小学生,有时玩具也当其他小学生。虽然小M老师有些害羞,但在“好学”爸爸的认真提问下,小M老师把这堂课上得非常成功。再后来,小M不满足于教爸爸算术了,语文、英文……都要教,现在小M的老师们常常在课堂上表扬小M的记忆很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小M爸爸的“过家家”式学习,达到了有趣、深记忆的效果。

伊恩.莱斯利说,世界的有趣程度,取决于你观察它的角度。学习的有趣程度,取决于你学习的方式。“过家家”式学习,让学习更有趣、孩子更优秀。赶紧收了吧!

过家家玩儿时扮什么角色


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孩子们开始过家家玩。谁当爸爸倒是定下来了,可是却为谁当妈妈争执不下。

“我想当妈妈。”

“不行,男孩子怎么能当妈妈?”

“男孩子怎么不行?”

“不行,那多可笑呀!”

“没什么可笑的,我要当妈妈。”

“他当妈妈你们不觉得可笑吗?”

“可笑,不行。”

“可是,我就是想当妈妈。”

最后,用强行表决法,宁宁当了妈妈。没想到,他那声调、态度,俨然是个活生生的妈妈。

儿童的心理分析:

宁宁为什么固执地非要争当妈妈的角色不可呢?其他的孩子似乎对男女性别角色都很明确,只有他好象完全不清楚。在这种时候,做母亲的不要责备宁宁,可以把他心目中的爸爸和妈妈的形象做个比较。

比如说,让他扮演一个爸爸的角色,然后再扮演一个妈妈的角色。两者一比较,他完全可能很自然地扮演出妈妈的角色,却不能很好地表演爸爸的角色。这是因为,他没有表演爸爸角色的信心。

这可能是由于他和爸爸一起生活的时间少,在他的思想意识里没有培植出与爸爸一体感的缘故吧。

妈妈的高招:

做父母的总是希望男孩有个男孩相,女孩有个女孩样儿。但是,对于尚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提出这种要求未免过早。

特别是象宁宁这样的孩子,每天和妈妈在一起,几乎没有和爸爸一起生活的体,在他的心目中就很难建立起与爸爸的一体感,因此,他才提出要求扮妈妈的角色。所以说,不要去责备宁宁,相反,倒是可以把这件事情作为他爸爸的反省材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把爸爸的形象牢固地培植在宁宁的心目中。

男孩子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即使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很象母亲,但通过幼儿园、小学校的集体生活,很快就会自然而然地培育了男性的“性角色”及其特征。重要的是要耐心等待其自然形成。

有趣的情境扮演游戏


从周岁开始,宝宝肢体大动作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迅速提升。怎样才能刺激宝宝发展他的语言表达力、观察力、模仿力、联想力和想像力呢?情境扮演玩具可以帮你训练小天才哦。

当宝宝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喜欢玩情境扮演类的游戏了。他们扮演“爸爸和妈妈”、“医生和护士”等等,有时,宝宝们可能会扮演想像中的角色。很明显,这类娱乐活动已经成为宝宝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宝宝从这些精心考虑的怪念头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和多元智能的提升。

精细动作是基础

只有等宝宝的手腕和手指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拥有较好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后,才会乐于摆弄一些复杂的玩具,如用腕力才能转动的齿轮玩具,需要准确性和力量的锤床等。更进一步,他会对着话筒唧唧咕咕地“通话”;他也会帮小布娃娃脱衣、穿衣、洗澡、洗脸,忙得不亦乐乎。这种最初的角色扮演游戏表明宝宝试图展开那想像的翅膀。

从模仿爸妈开始

宝宝总是从最亲近的人开始模仿、扮演,他们通过观察以及模仿爸妈的动作、脸部的表情和声音,加上自己的独特想像力,从而提升思考技巧。他们模仿的行为越多,就会越快得知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事件之间的有趣联结,不仅使他们的扮演能力提升,也为他们创造式的思考力奠定基础。

当宝宝的模仿进修到一定的火候,就会开始运用自己的想像技巧。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玩具、伙伴,甚至是想像中的角色一起放入故事中。而这就是他们每天所见、所闻、所听、所想加以戏剧化的成果。请爸妈适时地为你的小宝宝提供各种经验,然后就等着想像力由此飞翔啦!

让情境扮演更好玩

宝宝们在情境扮演类游戏中发展了

想像力、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在游戏中提升了语言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可能还有数学逻辑智能呢,如果是与多个伙伴同玩,人际智能也同时得到很好的提升。爸妈应该尽量为宝宝提供无设限的情境扮演玩具,让宝宝玩得更好、更聪明。

挑选日常主题类玩具

爸妈可以选购医药箱、工具或茶具组,或是依照真实的人物或工具所设计的缩小版玩具。医生是宝宝经常要打交道的,通常宝宝对医生、针筒、听诊器等有畏惧感。我们经常看到医院门口拒绝诊治、大哭不止的宝宝。通过让宝宝扮演医生、护士,可以有效消除这类畏惧感。工具箱、茶具组、厨具等宝宝平时只能看爸妈用,自己沾不上手的东西,往往是他们非常向往尝试的。

给他们一些缩小、简化、增加安全系数的防真玩具,既让宝宝们过了瘾又能玩得很高兴。

爸妈可以试着提供一些主题类玩具。在一个屋子中的一组玩具人物,将会促使你的宝宝发明出许许多多的情境,而玩具人被赋予自己的名字、性格、经历等,还会同宝宝互动和“对话”呢。

和宝宝一起加入扮演游戏

爸妈应该尽量挤出时间与宝宝一起玩耍,千万不要因小窥了这“小儿科”的事情而不屑参与其中,更不能打击嘲讽你的宝宝。

可以让你那充满创新意识的宝宝玩着假想的游戏和创造出一些美好的情景出来,你一定会有所惊喜的。有了爸妈的精心指点、出谋划策,一定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有更多的欢乐哦。透过鼓励宝宝在游戏过程中讲述充满想像力的情节、故事,在爸妈的帮助、启发下就能发展成戏剧性的情节,借此培养了创造式的思考能力。

当你的宝宝模仿你的动作时,不妨跟他说明每一个动作的意义,如此他就会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发生事情的原因。例如,当宝宝拿起玩具电话的听筒时,爸妈或许可以问宝宝:“你正在打电话给奶奶吗?告诉她我也想她。”

给宝宝自主

要让宝宝有足够的玩具和空间,为宝宝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让宝宝能自由自在、集中注意力地玩,以培养他的专注力。给宝宝充分的自主权,任由他按自己的意愿处理安排他的玩具,才能更好保护宝宝的想像力。当然爸妈应该适当启发宝宝萌生爱惜玩具的意识哦。

通过情境扮演游戏,宝宝们会越来越明白别人是怎样看待或体验问题的,也会慢慢学者不那么自我为中心,这对宝宝社会性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哦。

情境扮演魔力地图——小工程师的上午

折合厨房

早晨起来,先给自己煮一顿早餐,煎个蛋、热一杯牛奶再烤一片土司,嗯……真是好香啊。

欢乐学习屋

看看时间,邮差应该来过了,打开门去看一下邮箱,里面有我的信吗?

敲击小狗

来,我的小狗,我们出去散散步。

宝宝学习电话

铃,铃,铃,电话响了,是谁打电话来呀?……哦,泰迪太太生病了,好的,我马上来。

趣致学习钥匙

取上钥匙串,锁上家门去车库,我要准备出发了。

三合一脚踏车

这是我的小车,能带我去任何地方!

动物造型手电筒

很炫的手电筒,做口腔检查时一定用得上。

小医生套装

有了这套出诊装备,什么难题我都应对自如!

循序渐进情境扮演4要点

1、帮宝宝回忆生活细节

不论是工具的用法也好,生活情境也罢,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越是细节越要启发宝宝自己回想起来。比如爸爸是怎样用电钻帮宝宝装相框;妈妈怎样切菜做饭;医生是怎么给宝宝打针的等等,真实的生活场景是情境扮演游戏的起点哦。

2、先让宝宝模仿

宝宝的思想总是与行动同步,在帮宝宝回忆的时候,他可能早就坐不住了。拿出玩具交给宝宝,让他一边回忆一边就模仿出来吧。

3、适当纠正错误

宝宝可能会在运用工具时出现错误,应该在征求他同意后再示范给他看。也可以让宝宝按自己的意愿去尝试,在他出言求助时再给予指导。宝宝也可能会出现逻辑顺序上的混乱,适当地指出,纠正宝宝,可以让宝宝更理解事与事、事与物的关联。

4、鼓励说与想

不要事事越俎代庖,应该充分地留给宝宝思考的余地,尊重宝宝这位“大编剧”以及他的“劳动果实”。鼓励宝宝发挥想像力、说出他的想法,适当赞扬他。即使宝宝想出了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爸妈也应该先耐心地听完,然后把其中逻辑紊乱的部分帮宝宝加以修正,千万不可以打击他哦。

角色扮演游戏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发现宝宝不爱理会家长的请求,一些家长会加大音量想要威慑宝宝,这招其实效果并不好。倔强的宝宝并不会理会加大音量的父母,宝宝心里知道家长爱自己,不会害怕。家长大可改变自己的方式,投其所好,让宝宝心甘情愿地替自己办事情。

孩子喜欢玩模仿游戏,可以通过亲子过家家游戏,教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关心别人的品质,还可以训练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如果你带孩子到过商店,你就和宝宝一起回忆商店里的服务员都在做些什么,你一面问:一面讲,提醒孩子模仿当服务员,如:教给孩子学做售货员,你告诉孩子怎样买、卖蜡笔;怎样卖给你一块糖果;怎样为布娃娃喂饭,给娃娃洗脸、盖被子,让孩子学习为别人办事情等。

通过模仿游戏,宝宝会乐意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家家游戏当中,宝宝会因为突然萌生的家长的责任感,更能理解父母的角色。并且,从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宝宝扮演家长的时候,会跟小孩把家长要求宝宝的要求再跟小孩说一遍,比如吃多多饭,不可以咬指甲,把你自己的衣服穿好。宝宝在跟小孩复述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要求的印象,同时宝宝要求小孩做到的同时自己会做得更好。

宝宝玩角色扮演游戏的好处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游戏中,孩子们的行为要与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从角色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学会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为了使角色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们之间就先要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性动作;游戏中常常要改变计划,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在游戏中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角色扮演的游戏绝非简单儿戏,它可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

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这对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大有好处。在游戏中,孩子能在与周围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她手中的洋娃娃往往就是她自己,而她自己所扮演的就是她妈妈的角色了,儿童做游戏时喜爱扮演各种角色,它含有浓厚的戏剧性。孩子扮演的角色并不拘泥于一个人,有时在一个游戏中她甚至可以不断出演多种角色。

宝宝角色扮演非简单事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角色扮演的游戏绝非简单儿戏,它可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

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这对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大有好处。

在游戏中,孩子能在与周围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她手中的洋娃娃往往就是她自己,而她自己所扮演的就是她妈妈的角色了,儿童做游戏时喜爱扮演各种角色,它含有浓厚的戏剧性。孩子扮演的角色并不拘泥于一个人,有时在一个游戏中她甚至可以不断出演多种角色。

在宝宝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第一,要鼓励并指导儿童运用正确的语言动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儿童一般都喜爱童话故事中的小动物。当儿童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熟悉人物和具备了复述故事中的对话能力后,给儿童带上一个头饰或拿一件相应的小玩具做道具,儿童的表演热情会十分高涨。通过扮演角色,使儿童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像力,通过背诵全部对话,又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

第二,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朗诵或说台词时每个字的读音要准确。

如多音字、多义字、行近字、形象字等,而且吐字要清晰,引导儿童逐渐地理解作品内容,并用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教给他们正确的站立姿式,用洪亮的声音与自然的态度来表演人物,尤其是表情动作、手势眼神要配合巧妙。同时要注意喜、怒、哀、乐、惊恐、悲伤等不同感情的变化。

第三,家长可以把童话编成《童话剧》。

它和游戏分不开,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文艺形式。家长要参与到儿童的表演中去,使故事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表演能力,而且使家庭充满了欢乐。如爸爸扮演渔夫,妈妈扮演老太婆,儿童扮演金鱼。家长给儿童讲述了这个故事后,游戏就开始了。“老太婆”对“渔夫”说:“快到金鱼那儿去,给我要一台电视机。”“渔夫”对“金鱼”说:“好心的金鱼,快把电视机给我吧,不然狠心的老太婆就会把我赶出家门。”“老太婆”一次次地提出条件,“渔夫”一次次地向“金鱼”要各种东西。儿童用语言互相交流,会玩得很开心。

第四,表演儿童剧时提醒宝宝注意力集中,如何认真做事,如何展开想象,这些问题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让儿童尽量多去观察周围生活,模仿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动作,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