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以下是几位家长的一些心得交流。

椰子树:我觉得第一步应该是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教育。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这些都需要家长事先给孩子订下规矩,当然也需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要不孩子会出于好奇或逆反心理,继续做一些危险尝试。

紫罗兰: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应该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丰富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父母不在家,不轻易开门让陌生人进门,这些应该是孩子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识”。通过这些教育,可以使孩子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

葡萄归来:我觉得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孩子能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家长不要事无巨细,处处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这都有利于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加强。另外,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也是必不可少的。

豆豆妈: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其实就是在困境面前能懂得应变。比如天气变化了,孩子自己会懂得加减衣服,季节交替时特别要注意身体健康。另外,也包括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理,这需要家长孩子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有心的家长也可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想出各种自救方法,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我的有些朋友,和孩子一起逛超市、逛公园时,都爱“玩失踪”,然后看孩子的反应,看他能不能镇定自若,能不能找对求助的人,最后,家长再对孩子的处理方法做指点,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精选阅读

如何培养3岁以前宝宝的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很庆幸孩子从小就有自我保护意识,但宝宝毕竟太小了,他们还不能轻松地远离所有可能会伤害他们的或可怕的危险状态。所以,家长有必要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1、通过游戏认识危险

游戏一:认识“高”。把宝宝先放在高约10—15公分的平台上,看大部分宝宝会马上下来而不害怕;再把宝宝放到100公分高的桌子上(注意保护宝宝)看,宝宝一般都会有恐惧感而缩在一边不敢下来。此时就要告诉宝宝这很“高”,很危险,宝宝不能爬到这么高的地方玩,如果下不来就要喊妈妈。

游戏二:认识“烫”。在两个杯子里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让宝宝伸出指尖分别触碰一下,并告诉孩子“烫”和“不烫”。用两块毛巾分别浸过冷、热两种水,当把毛巾给宝宝的时候,告诉孩子“烫”和“不烫”。幼儿教育

用类似的方式,您还可以教宝宝认识“扎手”、“夹手”、“咬人”、“摔跤”等危险信号。

2、通过练习保护自己。

(1)学倒水。给宝宝准备一把小茶壶,提前在里面装上宝宝要喝的水,并把它放在宝宝方便拿的地方。宝宝玩累了、渴了,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宝宝自己去倒水喝。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地帮助宝宝完成,以后就放手让宝宝自己来吧,不要怕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这样的游戏提高了宝宝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宝宝的手眼协调性。幼儿早教

(2)学习使用工具。宝宝很多危险行为的产生,和宝宝想探索新事物是分不开的。与其限制宝宝的探索,不如放手给他尝试,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有了现在的练习,以后就安全多了。给宝宝准备安全剪刀,教宝宝用剪刀剪开纸。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让宝宝学用玩具螺丝刀、夹子等。学用工具提高宝宝使用工具的手技巧,防止宝宝在使用工具时的伤害行为,促进宝宝的自我意识领域的发展。

(3)学习交通安全。如坐自行车的时候要给他带上安全带,红灯要停下来,过马路要左右看清楚,有困难找警察叔叔、拨打110电话等。尽管孩子自己可能不会做,但需要的是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意识。早教网

本网站小编总结 : 对于提高宝宝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家长不能忽略的问题之一。家长可以通过对上面所介绍的方法个人感觉还应该挺实用的,希望家长可以为孩子上好自我保护的这一堂公共课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从孩子开始学会走路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该逐渐教会孩子,当遭遇不测而父母不在身边时,如何让自己转危为安。以下假设的几个场景以及应对方法,供父母参考。

陌生人送上的东西

场景:傍晚,5岁的蒙蒙正在路边挖沙子玩,这时一个陌生的男人热情地凑过来要和蒙蒙一起“建城堡”,还送给他一支漂亮的小水枪。几分钟后蒙蒙就和“叔叔”混熟了,此时,“叔叔”要带蒙蒙去吃肯德基……

应对方法: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对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别动心,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都别相信;并且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假如陌生人还缠着你,就声东击西,趁其不备朝人多的地方跑,大声求救,高叫“火警!”以引起路边人的注意。

游乐场找不到父母

场景:在熙熙攘攘的游乐场,4岁扬扬跟着一个小姐姐从滚筒滑梯到太空舱,又从蹦蹦床到气垫床……等小姐姐走后,扬扬才发现自己找不到妈妈了……应对方法:4岁以上的孩子都应该清楚记得家人的电话和自己的住址,平时父母要将如何打电话和如何在街上找到公用电话的方法一遍遍地演示给孩子看,如果是5岁的孩子,有必要让他学认路和辨别方向,知道距家最近的公交站名。如扬扬在游乐场与父母走散,可以在原地稍等一会儿,然后请工作人员帮忙找到广播室求助。

需要提醒的是,父母要嘱咐孩子“遇事不慌”,千万不要随“好心人”到人少的地方或他的家中。

独走时有人盯梢

场景:放学后茵茵没有看见妈妈来接自己,便心想:“反正家离学校不远,我已是个小学生了,能自己回家的。”于是很自信地一个人走了。茵茵边走边玩,这时有个中年男人跟着她走走停停,等进了小区,那男人主动对茵茵说自己也住在这个小区,然后问茵茵家在几号几室……

应对方法:如果遇到以上场景,父母要告诉孩子,独自回家时,发现有成年人在后面跟着你,一定要想办法“割”掉这个尾巴。

简单的方法是,到一个离你最近的十字路口,向正在执勤的交警叔叔问个路,或者直接说后面有坏人跟着你。遇到危险的时候,让孩子懂得求助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坏人胁迫你跟他走,就惊叫着奔向人多的地方;如果知道这时家里没人,千万不要往家里跑。

遭遇有人过分亲昵

场景:熠熠在小区里玩,这时一个熟悉的叔叔从背后拍了拍她的小屁股,又摸摸她的脸,反反复复地夸她是个美丽的小女孩,还说要送给她漂亮的衣服……

应对方法:在孩子遭遇性侵犯的案例中,相当部分是熟人造成的。因为他们已经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不再受到设防。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原则:除了爸爸妈妈,别人都不能碰我的身体,也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隐私处,更不能让别人接触自己的隐私处。

此外,还要让孩子知道,不能让自己与陌生人在封闭的房间里相处,如果有人正在侵犯自己的身体,可以大声叫喊:“爸爸快来呀!”以此来蒙蔽坏人,然后趁其不备,赶快逃离。

遇到有人勒索钱财

场景:有一天,上一年级的鲁鲁在校门碰到一个青年男人,莫名其妙地被他狠狠地揍了几下后,那人还穷凶极恶地逼他交出身上所有钱。结果,鲁鲁身边仅有的10元钱被抢走了。

应对方法:父母要告诉孩子的是,此时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这种情况下决不能逞强,钱是小事,要尽量避免自己受伤害。同时,要记住坏人的样子,事后及时报警。如果父母有事在孩子放学时不能去接他,记得要与同学结伴而行。

培养准小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适龄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一个很明显的不同就是:在小学里,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比如:自己去厕所,口渴了自己去喝水,自觉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自己背书包,按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等等,这些事情小学老师是很少过问的,也不会去教孩子,都需要孩子在入学前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一般指:培养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等等。在幼儿园里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游戏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整理小书包比赛、穿脱衣服比赛、对错问答游戏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 ( 喝水、入厕、游戏等 )。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比如,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以供孩子自己管理的学习与生活的小天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要多提供让孩子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凡是孩子应该自己去做的事都让他自己去做,减少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这时家长千万不要因溺爱而包办代替,我们还是常常看到挺大的孩子了,上学时从不自己背书包、书本都是家长给收拾、鞋带开了要坚持到家里让家长系,这些既反映了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缺乏,同时更反映出家长认识上的欠妥和偏差,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同时家长应记住,在培养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要坚持使用正面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切忌用批评、挖苦和简单比较的方法。

教育宝宝认识危险及自我保护


教育宝宝认识危险

宝宝在自我意识领域方面的发展包括了解安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练习各种各样的自我保护技能。在对宝宝的安全教育方面,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认识危险存在,可以通过积极的身体体验形式帮助孩子认识;其次,要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应对危险发生时候的处理技巧,包括身体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

要提醒家长注意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结合宝宝的实际生活环境,具体主要包括有:用电安全、易碎物品处理、危险物品处理(刀、剪、化学物品、温度高的物品等)、认知危险事物和危险环境、避免危险性尝试行为、交通安全、健康的交往方式、应对独处和紧急危险等。积极的安全教育将有利于宝宝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尊重自己的身体、更好地和别人交往。

在针对宝宝的安全教育的同时,也提醒家长,宝宝毕竟很小,无论您是否对宝宝进行过安全教育,有的危险孩子是不能应对的。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能尽可能地减少宝宝生活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家长也要掌握一些发生紧急危险或事故的应对技巧,然后才是针对宝宝的安全教育。

※游戏篇——认识危险

(1)认识“高”

您故意把孩子放在高约10—15公分的平台上,看孩子的反应。大部分会爬的孩子会马上翻下来,没有特别害怕的表情;然后再把孩子放到90公分高的桌子上,家长在一旁注意保护孩子,看孩子爬在桌子上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孩子是否会爬到桌子的边缘就停止动作。在游戏结束以后,告诉孩子这很“高”,很危险,宝宝不能爬到上面来玩,如果下不来就要喊妈妈。

(2)认识“烫”

用两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在杯子里倒入冷、热两种水,让孩子感受不同触觉感受,并告诉孩子“烫”。然后把水壶打开,拉孩子的手放在水壶口上方,让孩子感受热水气,并再次强调“烫”。您还可以用两块毛巾分别浸过冷、热两种水,当把毛巾给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烫”。

用类似的方式,您还可以教宝宝认识“扎手”、“夹手”、“咬人”、“摔跤”等危险信号。

【讲解】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您需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能够判断环境和事物的变化,有没有危险意识同时做出身体的适应性反应。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危险信号概念,建立相应的安全模式,促进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

※帮助自己

生活环境中的很多危险因素是可以人为地避免的,比如,您可以把水壶放到宝宝碰不到的地方,那样就可以避免宝宝受到伤害了;但同时,您也限制了宝宝独立性的发展,让宝宝不知道如何帮助自己、保护自己。您一定希望您的宝宝有相当的独立性,但不可能让宝宝面对危险,这个矛盾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宝宝练习各种自我保护技能。

(1)学倒水

您应该给宝宝准备一把小茶壶,提前在里面装上宝宝要喝的水,并把它放在宝宝方便拿的地方。宝宝玩累了、渴了,您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宝宝自己去倒水喝。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您可以适当地帮助宝宝完成,以后就放手让宝宝自己来吧,不要怕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

【讲解】游戏提高了宝宝的自理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宝宝的手眼协调性。

(2)骑马翻跟斗

当宝宝在摇马上骑得高兴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轻推,让宝宝身体猛地朝前方倾斜并翻倒,观察孩子的反应。这个动作是需要您保护的,您的手始终都要拉住宝宝的后背衣服。宝宝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害怕,不可以强迫他,只在偶尔的时候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教会宝宝用手支撑地,并慢慢地爬下来。

同样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如何从箱子里爬出来、如何从床上爬下来等。

【讲解】提高宝宝的身体协调性,促进宝宝自我意识发展。

(3)学用剪刀

宝宝很多危险行为的产生,和宝宝想探索新事物是分不开的。与其限制婴儿的探索,不如放手给他尝试,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有了现在的练习,以后就安全多了!

给宝宝儿童安全用剪刀,教宝宝用剪刀剪开纸。还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让宝宝学用玩具螺丝刀、夹子等。注意,生活中的这些东西还是尽可能不给宝宝接触到。

【讲解】学用工具提高宝宝使用工具的手技巧,防止宝宝在使用工具时的伤害行为,促进宝宝的自我意识领域的发展。

温馨提示

1.家长要养成定期检查环境安全的习惯。

2.结合场景或是宝宝正在发生的状态,告诉孩子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应该怎么做的正确方式。

3.随时随地给宝宝灌输安全意识:比如坐自行车的时候要给他带上安全带,过路的时候要等候红灯,什么情况下找警察叔叔、拨打110电话等。尽管孩子自己可能不会做,但需要的是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意识。

4.帮助宝宝认识安全的时候,要用积极的方式,而不是采取消极的方式。比如,宝宝非常喜欢玩剪刀,与其您把剪刀藏得远远的,不如拿出来指导他玩耍;否则,您不小心让孩子拿到剪刀,他自己就会随便玩了。

5.当宝宝从某种危险环境中脱离以后,您在以后的教养过程中遇到同样的危险场景,您不要用消极的口气吓唬孩子:“您还记得××××吗?”“不准碰!”这样会让孩子变得特别胆小。您要正面提示孩子,给他正确的信息,让孩子懂得远离危险。

其实,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细心的呵护,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诲也很重要,从小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

家长应怎样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家长应怎样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从孩子开始学会走路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该逐渐教会孩子,当遭遇不测而父母不在身边时,如何让自己转危为安。以下假设的几个场景以及应对方法,供父母参考。

陌生人送上的东西

场景:傍晚,5岁的蒙蒙正在路边挖沙子玩,这时一个陌生的男人热情地凑过来要和蒙蒙一起“建城堡”,还送给他一支漂亮的小水枪。几分钟后蒙蒙就和“叔叔”混熟了,此时,“叔叔”要带蒙蒙去吃肯德基……

应对方法: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对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别动心,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都别相信;并且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假如陌生人还缠着你,就声东击西,趁其不备朝人多的地方跑,大声求救,高叫“火警!”以引起路边人的注意。

游乐场找不到父母

场景:在熙熙攘攘的游乐场,4岁扬扬跟着一个小姐姐从滚筒滑梯到太空舱,又从蹦蹦床到气垫床……等小姐姐走后,扬扬才发现自己找不到妈妈了……应对方法:4岁以上的孩子都应该清楚记得家人的电话和自己的住址,平时父母要将如何打电话和如何在街上找到公用电话的方法一遍遍地演示给孩子看,如果是5岁的孩子,有必要让他学认路和辨别方向,知道距家最近的公交站名。如扬扬在游乐场与父母走散,可以在原地稍等一会儿,然后请工作人员帮忙找到广播室求助。

需要提醒的是,父母要嘱咐孩子“遇事不慌”,千万不要随“好心人”到人少的地方或他的家中。

独走时有人盯梢

场景:放学后茵茵没有看见妈妈来接自己,便心想:“反正家离学校不远,我已是个小学生了,能自己回家的。”于是很自信地一个人走了。茵茵边走边玩,这时有个中年男人跟着她走走停停,等进了小区,那男人主动对茵茵说自己也住在这个小区,然后问茵茵家在几号几室……

应对方法:如果遇到以上场景,父母要告诉孩子,独自回家时,发现有成年人在后面跟着你,一定要想办法“割”掉这个尾巴。

简单的方法是,到一个离你最近的十字路口,向正在执勤的交警叔叔问个路,或者直接说后面有坏人跟着你。遇到危险的时候,让孩子懂得求助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坏人胁迫你跟他走,就惊叫着奔向人多的地方;如果知道这时家里没人,千万不要往家里跑。

遭遇有人过分亲昵

场景:熠熠在小区里玩,这时一个熟悉的叔叔从背后拍了拍她的小屁股,又摸摸她的脸,反反复复地夸她是个美丽的小女孩,还说要送给她漂亮的衣服……

应对方法:在孩子遭遇性侵犯的案例中,相当部分是熟人造成的。因为他们已经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不再受到设防。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原则:除了爸爸妈妈,别人都不能碰我的身体,也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隐私处,更不能让别人接触自己的隐私处。

此外,还要让孩子知道,不能让自己与陌生人在封闭的房间里相处,如果有人正在侵犯自己的身体,可以大声叫喊:“爸爸快来呀!”以此来蒙蔽坏人,然后趁其不备,赶快逃离。

遇到有人勒索钱财

场景:有一天,上一年级的鲁鲁在校门碰到一个青年男人,莫名其妙地被他狠狠地揍了几下后,那人还穷凶极恶地逼他交出身上所有钱。结果,鲁鲁身边仅有的10元钱被抢走了。

应对方法:父母要告诉孩子的是,此时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这种情况下决不能逞强,钱是小事,要尽量避免自己受伤害。同时,要记住坏人的样子,事后及时报警。如果父母有事在孩子放学时不能去接他,记得要与同学结伴而行。

如何培养孩子幸福的“能力”


幸福来源

快乐是建立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基础之上的自然感官享受。幸福则是超越自然感官限制而获得更大价值的精神愉悦。可见,感受快乐比感受幸福所需要的能力低级多了,宝贝只要拥有健康的感官功能和自然的身心需求,一旦得到外界的满足,快乐就到手了;可宝贝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时候,未必总是有求必应,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快乐便不翼而飞,于是有的宝贝可能与各种消极体验“结盟”了:发泄、生气、苦恼、急躁、焦虑、紧张、愤怒、攻击、赌气……

可是有幸福感受能力的宝贝则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摆脱困境:他发挥想象力幻想一件比眼前更美的事物,自言自语编一则故事为自己搞笑,摆弄一下其他玩具分分心,或者干脆“王顾左右而言他”……他总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因为快乐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心里而不是外面的世界,做到这一点的宝贝就与幸福“手牵手”了。

可见,快感是靠不住的,幸福感才靠得住。父母不仅要奉送给宝贝快乐,更要培养宝贝感受幸福的能力。

1、积极应答而不立即满足

1岁以内的婴儿属于感觉型、冲动型的,他有什么要求不会用语言表达,通常就用哭声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妈咪关注和爱的需求,而在成人文化里,哭声是难过痛苦的信号,怎么能让宝贝难过痛苦呢?妈咪就在身边,随时都能响应宝贝的呼唤,于是宝贝的哭声越少就越增强妈咪的成就感,1年多以后,妈咪就纳闷了,宝贝怎么那么缺乏耐心、那么不擅长等待呢?怎么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呢?可别总以为宝贝天生就是这脾气,其实,主要因为你一直就在“培养”他的急脾气。

如果用延迟满足的方式,宝贝的耐心和脾气就会锻炼得好多了。当宝贝用哭声召唤你吃奶的时候,你远远地用声音答应着:“妈咪就来了——”你“踏踏”的碎步告诉宝贝你马上就到,到了之后你拿着奶瓶再跟宝贝聊两句:“宝贝饿了,该吃奶了!”“宝贝吃奶,白白胖胖。”这样可以拖延几秒钟以培养他的延迟满足能力,而且简短的哭声也锻炼宝贝的肺活量。这是积极应答宝贝的最好方式。二话不说、立即满足是充满爱心但缺乏教育用心的方式,而消极冷淡、对宝贝的应答不理不睬则是爱心妈咪永远都不会做的事情。

2、拒绝而不惩罚

2岁左右的宝贝懂得一些事理了,身体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于是他可能要尝试一些方式来挑战妈咪的爱心和耐心,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可有些方式是不安全、不礼貌甚至蛮不讲理的,妈咪一定要拒绝宝贝,但是拒绝不等于惩罚。研究发现,惩罚也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但不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而是外在延迟满足能力。即大人在眼前的时候,为了逃避惩罚带来的不安,便在表面上服从大人,大人一走,他就恢复原样了。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是宝贝内化了大人的要求,变成安心和乐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所以大人不在身边,他也知道应该怎么做。

拒绝就是明确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同时提示他更好的行为规则和方式,惩罚则是对宝贝所犯的错误本身特别关注,用大声训斥、打屁屁或者打手等方式使自己得到发泄、使宝贝感到害怕,但是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妈咪要把握好拒绝与惩罚的界限,让宝贝在拒绝而不惩罚的教育方式中滋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3、维持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

感受幸福的模式在家庭中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宝贝以后的生活内容将跟现在的爸爸妈妈截然不同,但是对生活内容的评价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亲子之间却有惊人的相似。有一项调查报告发现,妈咪感觉婚姻关系和谐的,宝贝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育得更好,这已经为宝贝感受幸福奠定了基础。

总之,幸福感也是需要培养的,从小让幸福感在宝宝的心中慢慢发芽,慢慢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然能力呢?


孩子们多走近大自然,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呢,目前入假许多的孩子的爱好就是看电视或是玩游戏,长期以往对于小宝宝们的健康非常不利,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学会培养孩子的知然能力!

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例如喜欢动物的孩子,除了自己饲养动物之外,可能也会时时阅读相关动物的书籍,或是从电视上学习动物新知,能力强的孩子,对于动物的分类能够举一反三,动物的习性也能了若指掌。早教网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对自然界都充满高度兴趣与认知力,有的只停留在基本的喜欢上,并不会刻意做研究。不过培养孩子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

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

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一定要接触自然。很多父母常常苦恼孩子唯一的嗜好就是看电视,即使吃饭也是边吃边看,专家建议,应该用一个取代电视的活动来调整,例如:看书、踏青、到户外走走等。

不过重要的是,父母本身都必须逃离水泥森林,例如放假不要只在家打牌、看电视;也必须懂得尊重自然生命,看见昆虫,如果只想到“打死它”,那就糟糕了。

以下提供几个接近自然的活动:

赏鸟活动

带着孩子到赏鸟区来一趟鸟之旅,听听解说员分辨不同鸟的特征,认识鸟的习性。除了到野地赏鸟之外,也可以到鸟店、动物园的鸟园区,认识不同的鸟类,和孩子讨论饲养与放生的意义。

倾听观赏大自然

大自然单纯的聆听与欣赏,就是一种美。可以带孩子到野外,让孩子闭上眼睛,专心听听风声、雨声或是虫鸣,鼓励他寻找声音的来源。另外,也可以带着他用双眼观察自然,看看云的变化,带他上山体验第一次看雪的经验,或是看看花开花谢,听听孩子说说他看到的自然。

种植花草、养养动物

除了观赏接触自然之外,应该实际让孩子懂得照顾自然。虽然身处都市丛林中,不过还是可以和孩子在阳台上种一些简单的植物,例如栽种绿豆芽,并纪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也可以让孩子饲养宠物,如果空间允许,猫狗等很受欢迎,否则养小乌龟或小鱼,也可以让孩子有寄托。让孩子学习自己照顾动植物,让他体会生命成长的可贵。

看大自然相关的书籍或影片

基本认识自然之外,也需要多了解自然知识,因此亲子可以一起阅读相关书籍,电视上专属的自然性节目也很受欢迎,全家一起讨论,会让自然之旅变得生动又有意义。同时,也要教导孩子如何分类动植物,比较相似或者相异的动植物,让他们进一步有认知。

接近自然之中,也可以利用几种方式循序渐进,激发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

观察

例如观察蚂蚁,带孩子仔细看,用心观察蚂蚁的生活方式。早期教育

搜集

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包括图绘、文字的描述等,让孩子从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印证书本相关知识,甚至可以发掘书本中难以学到的经验。

预测

让孩子学习预测蚂蚁的行径和可能发生的现象。

分析

预测之后,获得的结果需要被分析解释。也试着分析不同蚂蚁的种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生活行径。

沟通

将发现的事物用各种方式表达,让孩子多多用语言说出来、用文字撰写、用图画呈现,如果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一定要先聆听再予以指正。

本网站小编总结:自然智能也是孩子们智力的一种,若是父母们想要培养孩子们的自然智能,那就需要多接触大自然,平时利用假期时间多让孩子看看书,踏青、到户外走走很有利于宝宝的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