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书时要和宝宝一起看,边看边给宝宝讲,手指要指着画面(或文字),让宝宝的目光集中到画面(或文字)上来。

2、让孩子学习某方面的知识不是讲几次卡片、挂图、书就够了,而是要反复看,基本上反复看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3、临睡前不讲吓人的故事,免得孩子做噩梦。

4、不苛求孩子会背,会写,免得孩子觉得是负担,今后讨厌看书学习。

5、讲完故事后,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考察孩子是否听懂。

6、故事一次讲完,不能讲一半剩一半(除非讲着讲着孩子睡着了)。

7、温故知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以前看过的卡片、挂图、书依旧可以用来学习,家长只需将知识的外延延伸就可以(如仅是一张苹果的图案和文字的卡片,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苹果是红色的、口味酸甜、长得圆圆的、苹果和梨、桃都结在树上,它们都属于水果等等)。

8、读书时要有角色意识,如读老人说话时,声音要显得苍老些,读到小孩子说话时,声音应要显得稚嫩些。读书的语气也要和内容相符。

9、看书时要注意距离,宝宝前几个月可躺着,将卡片举在眼上方一定距离看,当他可以坐着时,就要坐起来看,而且看书的光线要好。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就不要让孩子看着书了,因为光线弱,而且孩子躺着,不利于孩子视力。

10、书要放在固定的某处,如床头桌上、书架上、茶几上,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如果书出现破损,要及时用透明胶条或胶水粘上,培养孩子爱护图书的习惯。

11、讲故事时,孩子可能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小鸡为什么吃小虫?妈妈可以告诉他:小鸡肚子饿。小鸡为什么肚子饿?……),妈妈要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给他解释清楚。

12、2—3岁的孩子会有初步的性别意识,一般男孩子喜欢看兵器、汽车等书,女孩喜难看花草等书,家长要尊重和引导他们的爱好,让他们按社会认可的性别来发展,避免日后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符。

13、读书不可超前太多,1岁的孩子给他讲3岁孩子看的书,孩子会没兴趣的。

14、书不要一次买太多,一般手中的书看得差不多了,孩子也基本都掌握了,再去买一二本新的,3岁以上的孩子可带着一起去购书。

15、孩子想看时陪他看,如果孩子不想看,家长不可强求。

16、孩子想看哪本书,就给他讲哪本,不是妈妈愿让孩子看哪本就给宝宝讲哪本。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亲子共读有很多争议?你是哪一派?


在共读图画书这件事上,一直存在着很多理念上的争议。

比如,有的“派别”认为:不应该让阅读图画书有太多的功利性,就和孩子单纯地“在一起”最好;也有的“派别”就是专门指导父母如何用好图画书这个工具进行教育。

再比如,有人说父母必须要亲自给孩子读图画书;也有人说,那么多讲得绘声绘色的音频故事,放给孩子听不就好了?

那么,关于读图画书,孰是孰非呢?

功能性vs“在一起”

亲子阅读的教育功能不等于说教,也不应该和对图画书的欣赏,以及体验阅读带来的积极亲子感情对立起来。

很多研究都发现,积极的依恋关系是早期亲子阅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对图画书的欣赏,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来完成的。

欣赏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认知活动,单纯从感官上的听和看,还不能称作欣赏。想让孩子学会欣赏,需要有成人的引领。

我们不能把亲子阅读的教育功能界定在说教上,心理学研究所发现的亲子阅读对儿童的重要发展价值,是通过成人与儿童的共读——这种形式灵活的教育方式来实现的。

这些都告诉我们,利用图画书当工具来教育孩子,与“在一起”,不仅并不矛盾,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不在一起愉悦地阅读,无法实现教育;只要“在一起”,其实已经形成了某种无形的教育。

共读图画书vs听音频

孩子爱听音频故事,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

听音频故事为孩子学习语言和理解故事框架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但孩子只爱听音频故事,不爱听父母读故事,可能与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示范和引导有关。但这并不是说父母讲故事的技巧有问题。

在家庭里,亲子共读通常都是父母,主要是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着图画书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主要是看图画书中的图,而妈妈通常是把书中的文字读给孩子听。有的妈妈可能觉得读给孩子听是一种比较简单、刻板的方式,但是如果从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角度看,这个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读图文并茂的图书时,需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来获取并整合信息,这样他才能真正理解和读懂绘本,也才能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所以,父母在亲子共读中“读文字”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亲子共读应该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亲子互动形式,夸张的声调和表演也许并不是技巧。父母给孩子读书时是投入的而不是敷衍,之后与孩子的一些分享、聊天而不是说教,也许才是更好的技巧与引导,也能向孩子传递更多的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音频、视频非常普及,但是图画书以及其他纸质书依然是儿童成长中非常必要的一种存在。尤其是图画书,可以带给孩子更多对纸和书籍装帧设计形式的直接体验,也能慢慢感受到文字这种载体的质感和魅力,从内心深处萌发一种与自然、文字和文化的连接感,以及对文明传承的尊重。

另一方面,从儿童学习阅读的过程看,在他们获得阅读技能的同时,阅读经验也塑造着他们的大脑,也形成着思考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Wolf)在《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一书中明确提到,“沉浸在数字化资源中的我们不应丧失评估、分析、权衡轻重与挖据信息背后意义的能力”。我们应当超越文本,用心思考。

我喜欢vs他不爱

父母千挑万选的图画书,孩子不屑一顾;或者是孩子超级爱的图画书,父母完全Get不到点。这对矛盾也让很多父母困惑:是他必须听我的,还是我放弃,顺着孩子?

其实,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在读一本书时,应该都会对书的内容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的理解。但是,除此之外,每个人又都会产生一些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这正是我们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也是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表现!说到此,这个问题已经有解了,聪明的父母应该知道如何去调和这对矛盾,而不是做绝对化处理。

另外,至于成人觉得好的图画书,孩子不觉得好,也有可能是因为很多经典图画书的筛选标准大多来自于成人。创作出《小泥人》《落叶跳舞》《小蛇散步》等经典图画书作品的日本图画书大师伊东宽曾解释过:图画书不都是为孩子创作的,一些图画书就是给成人阅读的,但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孩子的视角挑选图画书,清楚图画书与孩子的秘密通道在哪里,才能更加了解图画书,也更加了解孩子。

买得多vs读得多

虽然有研究表明,家庭的图书拥有量是构成儿童家庭阅读环境的重要成分,但和买了多少图画书比起来,孩子真正获取到的图书量(比如是否和孩子一起读过这些图画书),与图书互动的经验多少更重要。

就像我们曾对玩具的认知有变化一样,很多父母已经知道,不在于给孩子买了多少和多贵的玩具,而是在于和孩子一起玩、怎样玩。

现在的亲子共读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给孩子买了大量的图画书,却没有和孩子读好。这依然不是技巧的问题,还是意识和自身对阅读态度的问题:父母自己喜欢阅读,才能真正传递给孩子读书是一件很有趣、很享受的事情这样的信息。

父母还要把握好共读的节奏,多给孩子“留白”:允许孩子对故事有自己的理解,允许孩子在图画书中得到和你完全不一样的信息和答案,也允许孩子特别喜欢或特别讨厌一些图画书……这些都是让孩子爱上阅读,以及和书进行良好互动的开端。

爸爸与宝宝共戏的必要性


爸爸与宝宝共戏的六点必要

一常常不回家逗弄孩子的你,怎么可能赢得她的小小芳心?他会像所有的小动物一样盼望家人的爱抚,皮肤的饥渴感左右心理情绪变化,他想与人交流却陷于无法表达。其实何止是孩子,我们大人也总有情感需要。

二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音容笑貌在孩子的心目中只是个模糊的影像,就应该拿出时间来让她记住你。最简单的办法是举起宝宝面对面地吻她或与她说话。这对他长大成人后对其子女关爱或漠视程度有一定影响。

三不能指望幼儿园的女老师都能培养出孩子坚毅勇敢的男性品格,作为父亲的你在和宝宝游戏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不光要你的孩子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忍不拔富于创意的精神。

四新好男人不会把全部家务放给妻子去做,她常常会说"你歇着吧,我来做。"那么你就真歇息了吗?帮助妻子照顾好孩子实际上就是对她的最大支持。你和孩子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她干着家务也会感觉心里甜甜的。

五劳碌一天,为工作生计打拼,你当然需要回到家好好休息。看着你的宝贝可爱的神态,领着做个亲子游戏,可以减缓办公室综合症对你健康的损害。

六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

专家说法

与儿共戏可以使大人和孩子都保持情绪兴奋状态,它能激发体内细胞的活力,有益双方身心健康。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与儿共戏可以培养幼儿与父母的亲和力,影响他对身外世界和人际关系的认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与儿共戏可以健全孩子人格,有助于开放性格的养成。幼儿教育专家告诉我们:与儿共戏可以增进今后入情入理的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文学家怎么讲呢?他们说:与儿共戏是大人体味理想化温馨童年并培育出爱的良机。不用问,爸爸当然要这样做了!

总之,在宝宝的成长过程,父亲的作用不可忽视,爸爸一定要多参与宝宝的成长游戏及成长教育中来。

亲子共读要坚持多久?如果可以请一直读下去


有些妈妈问,孩子刚半岁、1岁、2岁,什么时候开始讲故事给他听合适?

正确答案:现在就开始吧,不论他是否听得懂。

也有很多妈妈说,孩子都上一年级了,还是不喜欢自己看书,要大人读才肯一起看,这读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如果光是从阅读能力上来说的话,国外的研究证实,孩子一般到12岁,书面阅读的能力和听读能力(听妈妈讲故事)才能持平,而在这之前,孩子的听读能力会明显高于自己看书阅读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在12岁之前,孩子更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是非常正常和合理的。因为人都会选择自己比较舒服的方式来接受信息。

而如果是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说,对于多大的孩子,只要他想,大人都应该读书给他听。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女主角说,她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在周末的午后,外面下着雨,自己窝在软软的沙发一角,听男朋友读书给她听,有时候两个人也会互换角色。连大人都喜欢这种听书带来的亲密感,更何况是孩子呢?

一直记得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那段话,“念书给孩子们听,就好像和孩子们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亲子共读”是这两年很流行的“教养守则”之一,有很多家长都知道,要跟孩子培养亲密的情感、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亲子共读”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可是,很多家长却不知道,“亲子共读”不应该、也不能够只有在“学龄前”进行。

对于已经能够识字、能自行阅读、小学阶段的小朋友,家长仍然要维持“亲子共读”的习惯,因为陪伴学龄后的孩子阅读,才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关键!

“亲子共读”不仅限于学龄前

很多家长听到我这么说,都惊讶地张大了嘴:“不会吧!都自己会看书了,还需要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他听吗?”

没错!很——需——要!当然,跟大小孩的共读,并不光只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出来而已。跟大小孩的共读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与技巧,下面我们可以一一细谈。

但是,我要强调,即使是已经识字的低、中年级小孩,仍然非常需要爸爸、妈妈陪伴阅读,很多时候,他们仍然需要父母将书的开头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给他们听。

因为,唯有你的陪伴阅读,才是引领孩子跨越绘本、漫画,迈入文字书籍的关键。

老实说,我早就记不得我幼儿园时期,爸爸妈妈读过些什么图画书给我听;但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一直到我初中一年级,爸爸陪我复习功课的晚上,都还经常陪我读书。

有时候他读文言的《幼学琼林》给我听,有时候他会跟我谈谈他自己最近读的书。

有一次,一见面他就丢了一本跟字典一样厚、有着红布封面、烫金字体的《莫伯桑短篇小说选》给我:“这本书很好看,是我刚在车站旁边的地摊上买的。你先看看,不懂得地方我再给你解释!”

我傻傻的接过爸爸丢给我的小说,隔天开始就沉迷在莫伯桑笔下的残酷世界。这本爸爸丢给我的书,从此成为开启我阅读世界文学的钥匙。

至此之后,我迷上毛姆、契柯夫、佐拉、史坦贝克……这一连串的阅读经验,全都从这一本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伯桑的选集开始。

为什么要坚持“亲子共读”

为什么要陪伴孩子读书?除了当他们看不懂字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书的内容讲给他们听之外,家长的“读”,还有“推荐、引导”的作用。

语言,是先由听、讲,再进展至读、写。因此,“听”是第一个接触的感官。孩子的“听觉理解”,一定远超过他们的“阅读理解”。

因此,孩子需要“跟父母共读”,让理解力比较好的成人,把那些程度高一些的书籍,读给他们听,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够跟着往上提升。

也就是说,已经会识字的孩子们,他们需要情节丰富、字汇多样、书写多元的书籍内容去吸引他们阅读,但他们自行阅读的能力却远不及此。

因此,这个时候,家长带领阅读,往往是吸引他们进入阅读世界的一把重要钥匙!

另外,很多孩子识字之后之所以对阅读失去兴趣,往往是因为小学所教授的课本,是以识字为基础而编写的。

而上课内容也仅偏重于生词、语法的背、写,让孩子误以为这类机械式的“练习”就是“阅读”,而无法领略阅读的快乐。

这时,也需要家长引领孩子去体会阅读的乐趣,选择一些真正适合孩子心智年龄的作品(很多学校推荐的课外选读通常都太浅,无法吸引孩子兴趣),读给他们听,让他知道书中有另一番不同光景的世界,让孩子重新找回阅读乐趣。

了解孩子的读书感悟

不过,“共读”到这里,通常还没完喔!

通常,进行一本书的共读时,估量孩子看得差不多了,不妨随口问问他书中的剧情,好确定他究竟看懂了多少。不过,注意问的时候要有点技巧,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在考问她。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跳跃性”的看书很不理解,甚至会生气,指责孩子根本就没有“好好看书”,其实这真的不需要。

因为孩子在挑选阅读题材时,一定会先阅读他最有兴趣的片段,对于冗长的描述、看不太懂的剧情,就会暂时先跳过。尤其是如果该本书的程度比较深,孩子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形。

但是,同时细心的家长几乎也会发现,孩子经常会不停地重复看一本书。这时候家长又会生气了:“干嘛一直看同一本?浪费时间!”

其实,这也是孩子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字学习模式,因为他必须经由不断重复的阅读,把书里的成语、名词、语汇,铭记在脑海里,顺道不断的多看上一次阅读时没看懂、或是跳过的地方,这就是更深一层的学习。

因此,孩子们重复不停的看一本书时,不需要阻止他。跳跃地看一本书时,也不必责骂他。

不过,家长有必要介绍孩子更深、更广的书籍,直到他能够自行开发新书、学习去寻找新的阅读领域为止。

“亲子共读”要坚持多久

有家长问我:“那,究竟要共读到孩子多大,才可以放他自己去看书,不用再理会他呢?”

我的认知是,要“帮忙念一点”书的时间,至少拉长到十岁左右;但一起“讨论”书的年龄,却可以延长到无限期。

书,是亲子之间聊天的一个好题材。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忽然套用一句书里的台词,然后彼此会心一笑,因为,这是一个旁人听不懂的秘密,只属于我们母女。

书看得多了,女儿不必背诵成语、看成语故事,成语自然用得呱呱叫;书看得多了,自然出口成章、下笔如行云流水。

但是,除此之外,最珍贵的,是我知道我们之间将永远不缺话题。

悠贝亲子图书馆(ID:yourbay2009)

与任性孩子巧过招 8点法则要记牢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比较珍贵,爷爷奶奶捧着,小错不好说,大错不能打。有时候会把爸爸妈妈气得想打自己,反正是在面对孩子的任性时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面对任性的孩子,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先来看看孩子有哪些任性手段?

为了达到某种自己的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一、哭闹

为了能够达成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哭闹时孩子最惯用的手段。而大多数的爸爸妈妈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头疼、缴械投降,不但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还会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二、哀求

能撒娇哀求父母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得非常可爱,当他向父母哀求要某样东西时,我想恐怕是没有几个父母能够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三、死缠烂打

孩子对于“持久战”理解的相当透彻,也会发挥到极致。他的目的就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四、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的会比较长,因为孩子已经掌握了父母的心理,没耐心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只好举手投降。

父母的五种行为导致孩子任性

1、孩子过分重视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却常常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孩子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过分地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巧妙应对任性的孩子的8大战术

1、安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休;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急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比如,当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不休时,父母不必理他,让他发泄一会,然后给他喝些开水,让他喘口气,帮助他平静一些,条件允许的可让孩子一人留在屋内,父母离开一会;如果屋里人多,可让他在别的空屋,把门关上。但不要锁上,告诉他等他平静了可自己出来。注意语调要坚决,但不可用责备口吻。把孩子隔开,只是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而不是惩罚他,待孩子平静下来后给他冼脸,安静睡—觉,过一会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谈谈。

2、通俗讲解法

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体会,"对号入座",改正不良习惯。

3、不予理睬法

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休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这是一种避免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一时难以说服他,这时可采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采用这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须一致,同时采用不予理睬法。当孩子平静以后,对他也不能迁就让步,应当像没有发生事情那样,不予理睬。

4、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5、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6、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7、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8、“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让宝宝爱上读与写的小妙方


让宝宝爱上读与写是每个家长们的心愿,但是其中有不少的家长并不了解如何才能让宝宝爱上读与写,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有关让宝宝爱上读与写的小妙方吧,可帮助孩子们培养好的习惯!

近日,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理查德·金特里博士撰文告诉父母,如何培养爱读书写字的宝宝。他总结出一套R.E.A.D原则,即重复(repetition)、热情(enthusiasm)、关注(attention)和绘画(drawing)。按照此原则,再辅助以一些识字工具,父母一定会培育出爱阅读的快乐宝宝。早教网

重复(Repetition)。反复翻看喜爱的图书是早期阅读成功的标志。同样面对喜爱的书,你可能早已厌倦了,婴幼儿可能还乐此不疲地看了又看。成功父母的经验说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会反复翻看几本喜爱的小书,可能超过两三百遍。

建议父母在电脑上装个识字软件作为纸质阅读的补充。每天只需抱着孩子在电脑前做五分钟此类游戏,孩子反复看到有配音、动画演示的字词,学习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识字卡片。这些精美的动画效果会让宝宝兴奋不已。

热情(Enthusiasm)。父母自身也要非常热爱读书写字,这种言传身教会激发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很多专家认为,父母经常大声读书、在孩子身边谈论书是最重要的大脑刺激活动,这对引导孩子社交、听力、视力、情感和语言系统的激活都是很好地促进。

关注(attention)。和孩子一起阅读或书写时,需要不断决定如何指导孩子关注眼前的内容。最初可以告诉孩子你在阅读什么,让他们指出有趣的部分。之后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的声音、含义、节奏和乐感,以及字音、字形。

绘画(drawing)。握着蜡笔涂鸦是1岁儿童发育的里程碑。幼儿随处涂鸦和标记,实际上表达了内心要求交流的愿望、喜悦和对自我价值的渴望。涂鸦也是阅读的前兆。可以说,涂鸦是通向早期读写的大门。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反复翻阅、大声朗读、随外涂鸦等等都是开启孩子们家上读写的妙方,希望以上的几点可以清晰的指导家长们培养出爱读书写字的小宝宝!

妈妈与孩子对话所感


家有妈妈埋怨自己的宝宝不听话,其实很多的时候宝宝们根本听不出来妈妈所说话的意思,因此在与宝宝对话的时候,要言简意概,不可太长,更不易太过复杂,以下就来具体的看下吧!

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那只狗在做什么?

母亲:它在挖土找骨头,让我们看看他找到了什么。

孩子:喔。

母亲:你发现了什么,小波?

孩子:一根狗骨头。

母亲:是的,它发现了一根狗骨头。

它在外面玩得很愉快。早教网

孩子:是啊!

母亲:它的脚在做什么?

孩子:它的脚在做什么啊,妈妈?

母亲:它在挖土。

孩子:它在挖土。

现在喝点水

母亲:看它接下来要做什么,他要喝东西,

现在喝点水。

别掉下来啊

孩子:有一条鱼。

母亲:那里有一条鱼在说话:“别掉下来啊!别掉下来啊!”

通常18个月以下的孩子不易理解那些大人看起来很简单的图画,童书的图画常有一些细节让大人看起来觉得很有趣,但幼小的孩子却无法看懂这些画。成人可以立刻在书页的平面上看出一只立体的兔子,但对一个14个月的孩子来说,他才刚要开始学习这复杂的过程。

因此,为了让孩子看懂书内的画,这时所选的绘本不可以过于复杂,最好一页只有单一的图像,而且最好是彩色的,而此时书中的情节并没有图画那么重要。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据多年的研究得出,小宝宝们的思维都还比较的简单,因此许多的时候不是不听话,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父母所说的话的含义,希望在看了此篇文章之后,父母们都能够学会如何与孩子对话!

我家的“热炉”法则


家庭教育中,虽然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教育手段,但一直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运用惩处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不过惩处必须有“度”,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运用“热炉”法则,则会使家教中的惩处不再产生负效应。什么是“热炉”法则?如何在家教中运用“热炉”法则呢?来我家看看您就知道了。

“热炉”法则包括4个惩处原则:

①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即使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烫的,是会灼伤人的。

我的做法是:经常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劝诫孩子要遵守规则,否则会受到惩处。

比如:超市的物品琳琅满目,孩子进去以后往往是应接不暇,看到好吃的想买,看到好玩的也想买。我和儿子订的规则是:没有特殊情况,每次进超市他最多只能选择买一样东西,否则便任何东西都不可以买。此规则我与儿子讲得很清楚,而且每次去超市前都要提醒他。刚开始儿子不太适应,常缠着我要把想买的东西都买下,但我坚决拒绝,一律按所订规则办事。受过一次惩罚(一样东西都没买)后,儿子便很自觉地执行“只买一样”的规则了。

②一致性原则:只要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说”和“做”是一致的,决不打折扣。

在家庭育儿中即是:只要违反规则,一定会受到惩处。

我和儿子共同商定: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玩具玩好后必须自己收拾起来,否则便没收该玩具两周。一次儿子玩好积木后,积木撒了一地,再三叫他他也不收拾,我便收起积木,束之高阁。儿子两周没玩到他心爱的积木,以后便逐渐改掉了玩好玩具不收拾的坏毛病。

③即时性原则:一旦你碰到热炉,就会立即被灼伤,决不会“缓期执行”。

所以,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一次儿子在超市看中了蓝猫凉鞋和“随便”冰淇淋,他两样都想买,明知只能买一样,可他哪样都舍不得丢弃,硬缠着我把两样都买下。看着凉鞋我觉得儿子是需要换双新的了,而外面下着雨,我觉得冰淇淋可以不买。我劝他买凉鞋别买冰淇淋,可他就是不听。想到我们订下的规则,我当场回绝了,在儿子的哭闹声中把两样东西都放回了货架,儿子一样都没买成。“立竿见影”的惩处使儿子认识到违反规则的严重性,自那以后,儿子在超市一次也没违反过规则。

④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

家庭成员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只要违反规则都要受到惩处。

父母是孩子的表率,要孩子执行的规则自己首先要模范地执行,这才能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家庭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好。比如:我们约定,吃饭时不许看电视。自从定下这一规则后,我总是自觉执行,可有一天,爱人因下班迟了,吃晚饭的时候他平常天天看的电视连续剧开播了,他便边吃饭边看电视。儿子见状立即提出要惩罚爸爸今晚不许再看电视,在爷儿俩的争执声中我做了“执行官”,判定爸爸立即离开电视到厨房吃晚饭,且今晚不许再看电视。爱人很不情愿地接受了惩罚,儿子则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