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庭多是四个大人一个孩子,孩子就像一个小皇上、小公主,周围人给予他的都是众星捧月的爱和鼓励。不少教育专家说,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中,要多给他鼓励和奖赏,但鼓励与奖赏也是一种学习和技巧。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家长都是聪明的,让每次鼓励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和契机。

物质奖励下的孩子

事例分析: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或者督促他学习成绩进步,会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帮他储存精神食粮

对于根据学习好不好进行奖励,是不太认同的,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也远比学习结果更重要。

通过做家务给孩子发放一些报酬,也要因家庭因人而异,也要参考自己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教育基础、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从小就比较独立,有做家务的习惯,就没有必要仿效别人。物质奖励只是一种手段,可以引领孩子适应未来生活的环境。但家长首先应该清晰明了自己,这个行为是为了什么?物质的奖赏是可以的,但应该有个度,不要拘泥于单纯的物质。

物质和精神世界是并存的,只有它们得到平衡,人们才会对生活感到满足。对于孩子的奖励,提倡精神式奖励,精神的鼓励和奖励也是可以储存的,未来的日子里将它取出使用,也将会受益匪浅。

奖励前,做个有心人

在孩子的教育中,主张家长使用赏识教育,但赏识也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有的孩子听不得批评的话,但进入社会,各种人的声音都会有,因此,让孩子接受、思索各种“声音”,也是一种成长。对于孩子每个阶段、每个机会的奖励,奖励前,家长应该做个有心的聪明人,不盲从。

1。奖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奖励前,应该明白该有个怎样的引导。了解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年龄段,有哪些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6岁~12岁,以及6岁前的孩子,家长都应该清晰地明白,自己奖励的手段、技巧、教育方向、目标是什么。

2。家长不要拿自己的一些期待来要求孩子,明白孩子和自己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3。奖励的技巧是需要学习的,孩子某个行为某句话,可能得到的鼓励和赞同都是不同的。孩子有时不能正确地表达,可能他需要的就是一个家人的拥抱,这些需要家长来观察、感受和了解孩子。

场景播放a:当你下班回家,孩子拿双拖鞋给你。这时的鼓励应该是:对孩子说声“谢谢”或者拥抱他。有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但有礼貌也是文化和礼仪,也是对孩子的认同和认可。有的家长认为买好吃的食物和好玩的玩具就是鼓励了,但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

场景播放b:公交车上,孩子哭得厉害。这时的鼓励应该是:抱着孩子,告诉孩子,不用着急和害怕,很快就要下车。用爱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吓唬孩子说,别再哭了,再哭就不让你下车。

当孩子犯了错误:这个时候不是鼓励的时候,但也不要过分地责备他,这时的孩子本身也很难过,并没有想到要去犯错误。此时,应该给孩子一个安慰,并引导他如何做正确。

小小的夸奖还是有很多技巧在里面的,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学会正确的夸奖孩子!

延伸阅读

怎样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杨杨从小学习能力很强,爱好广泛,经常参加幼儿园的表演活动和比赛,表现都非常好,深受老师和长辈们的喜爱。然而前不久,杨杨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在幼儿园的象棋比赛中没获得任何名次。虽然同样领到了一份奖品,但一直闷闷不乐,父母以为过段时间,他就会接受事实,并会努力在下次比赛中重新站起来。

可那之后,杨杨变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乐意表现自己,尤其不肯再去参加比赛。面对孩子的变化,杨杨父母焦虑不已,怕孩子就此完全丧失上进心。

专家观点:儿童心理研究发现,与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那些爱退缩、不敢表现自我的孩子的上进心往往比较强,他们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比别人更强,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但由于自信心不足,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所以表现出逃避比赛、害怕竞争的行为。

如何才能帮助受挫后一蹶不振的孩子重新站起来呢?

1、父母要培养自身的“承压”能力。家长端正自己的心态,避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确定教育目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孩子才能以平常心去对待竞争,承受挫折。

2、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吃苦遭罪,当起了孩子的“保护伞”,殊不知,这种过度的保护对孩子非常不利,会剥夺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作为家长,应最大限度地改变观念,掌握爱孩子的正确方法,相信孩子,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要鼓励他,让他自己去尝试。

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某一领域里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在生活中,家长可利用孩子的优势激励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孩子在其他方面体验到成功、看到希望,能帮助他找回丢失的信心。

4、掌握调解心理的知识。父母要多学习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常识与小窍门,便于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调整。比如当孩子出现紧张情绪时,可提醒他深呼吸几次,忘掉这是在比赛,把比赛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活动,用放松的心态迎接等等,同时,合理宣泄压力也能有效地控制“输不起”的心理。

5、让孩子清楚失败的定义。平时给孩子多讲些伟人遭遇尴尬、困境、失败时处理问题的趣事,着重强调他们的幽默感和豁达大度的心理,让孩子明白真正的失败是甘心承受失败,并且失去再尝试的勇气。

总之,让孩子经历挫折,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并不是要把孩子一下打趴下,而是要不断鼓励孩子充满自信。

鼓励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鼓励是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许多家长经常不自觉地在行动和语气上表现出对孩子的不满意。如孩子自己用餐具吃饭,弄得满脸饭菜,有些父母干脆自己来喂。小孩子帮助大人收拾碗筷,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大人马上说:“快离开,毛手毛脚的。”这些言行无疑使孩子心中刚萌生的信心受到打击,也阻碍了孩子尝试挖掘自我能力的意愿。同时反应出家长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但是如果不让孩子去尝试和学习,孩子长大后也不可能会做事。因此,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表现出认为孩子是失败者。相反,家长必须明白“去做”和“作成功”是两回事,“失败”只是表示技巧不够熟练而不应影响“去做”的价值。家长对孩子“不完美的勇气”要给予不断的鼓励和培养,否则孩子会随时产生挫折感,影响心智的发展。

儿童应多受鼓舞,使他们的学习心境保持喜悦。这是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对于儿童的记忆,鼓励能使记忆得到强化。鼓励还能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只有当儿童看到自己的力量时,才会产生积极活动的欲望和情绪,才能主动地去求知。及时、适当的鼓励,是对儿童努力记忆的报偿。儿童体验到记忆知识的愉快心情,就会强化记忆的效果。输出和输入信息,在鼓励的条件下能得到最大的畅通,对于12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就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家长对儿童坚持正面教育和诱导,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导方法,是维持和发展儿童浓郁的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则。

做宝宝的知心人,这才是父母最正确的育儿方式


小家伙们甚至还没有“一臂之长”,但是已经有了很多连大人都琢磨不透的心思了。他们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我们一起来搞明白!

1.宝宝也有挫折心?

为什么当我们已经给宝宝换上干净的尿布、吃饱喝足之后,他还会哭闹?尽管我们有时很难找出其中的原因——饿了?累了?太暖和了?感觉烦闷了?都不是!宝宝还是在闹。

这可能是由于宝宝在发育的过程中,他的想法和能力不匹配从而“遭受打击”的结果。比如,他想够那个皮球,但是他还不会爬。于是他头脑中虽然形成了的计划,身体却不能给予配合,这种挫折感让宝宝非常不爽。有的时候,也是由于父母对宝宝的期望高于他实际的能力——比如我们鼓励他坐起来,宝宝在尝试失败后也会感觉不开心。对此,父母们最好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并且可以适当制造一些善意的“小骗局”让宝宝获得成就感。另外你还要有耐心,让宝宝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2.套头衫真的这么难以忍受?

为了让他不着凉,你必须像售货员麻利地包点心那样,迅速给他换好衣服。可是宝宝就是那么厌恶套头的圆领衬衣——你刚把领口套在他的头顶,他就一把把它扔掉!或者每次穿进去时,他都会哭。真是奇怪!

其实,你想过吗,即便是我们大人也不喜欢将套头衫套下去时的感觉,只是我们习惯并且不以为意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衣服套在头上是产生的静电和那一片黑暗,只要一下就会消失了。但宝宝不懂。他很不喜欢将胳膊伸得直直的,两只脚被固定住,脑袋被笼罩在黑暗中的感觉。这会让他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在被穿上套头衫的时候总会反抗。不过,很多时候套头衫还是要穿的,因为它们相对会比较保暖。那么,你可以在穿衣服时多跟宝宝讲点愉快的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然后迅速把穿好衣服的他抱到镜子前,告诉他刚才的“痛苦”就是为了让宝宝舒服又漂亮啊。

3.宝宝为什么对“不”没有记性?

你可能已经是第10遍对宝宝不可以按电视的开关,可是他总是在短暂地把手缩回来之后,又第11次地把他的小胖手伸向那个神奇的小方块。他缩回手就说明他知道那是“不许”的,可他为什么“撂爪儿就忘”呢!

对于“不”,宝宝事实上并不能够真的明白它其中的原因,也就是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允许、什么是禁止。你“不”的禁令对他来说,只是分散了一下他的注意力,打断了他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他真的知道这件事是被“禁止”的。因此,他们不是有意要做被禁止的事情,也不是记性不好,更不是不乖。所以,如果你要制止他做什么事情的话,就索性采取一些更果断和“彻底”的行动,比如将宝宝从电视旁边抱开,给他玩能吸引住他的玩具。

4.宝宝怎么喜欢把手伸到我的嘴里?

小家伙儿吃自己的手,你一定不感到希奇,可当他“长驱直入”把小脏手伸进你的嘴里时,你肯定会有些不知所措——觉得好笑、可爱又不解!看他那乐此不疲的样子,你真是不知道该不该让他“玩你”了!

嘴巴是小宝宝重要的感觉器官,所有的东西,无论软、硬、大、小,他都首先想到用嘴唇、牙齿和舌头来探索一番。同样的,当手指或者东西放进嘴里的时候,也是他们在感觉自己的嘴的时候。“碰巧的是”,这么重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也有!所以,对宝宝来说,爸爸妈妈嘴巴就更是新鲜——他们的嘴巴好像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宝宝想弄明白那些笑声、话语、气息和亲吻都是如何和从爸爸妈妈的嘴里发出的。于是,他们会毫不犹豫也并不客气地把手伸进去探个究竟,甚至也想用嘴去“尝试”一下呢。当然,你也会发现,他们其实对大人什么都很感兴趣,如果他的小手伸向你的眼睛,你可就要坚决拒绝了。

5.宝宝为什么对其他的宝宝没兴趣?

妈妈们通常喜欢抱着自家宝宝出门“炫耀”。你也许会发现,妈妈们倒是聊得高兴,可宝宝们互相却没有什么兴趣。即便你帮他们介绍彼此,他们依然相互都“爱搭不理”的。对什么都好奇的宝宝,为什么对小朋友这么冷淡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给宝宝接触同龄人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对对方感兴趣的。这当然不是说,只要把两部婴儿车靠近放在一起就可以了,宝宝们必须能够触摸到对方。如果把他们都放在地板上,他们很快就会对视,并伸手去摸摸对方。不过,在婴儿时期,宝宝们的确不太会有兴趣和同龄人玩耍。大人在和小宝宝玩球的时候,知道如何投掷能让宝宝接到,从而使他高兴。但是婴儿之间却做不到这一点。只有当孩子逐渐开始认识到社会关系如何起作用,如何积极地参与游戏,如何遵守共同的规则的时候,才能逐渐学会如何和同伴相处、如何判断其他小朋友的想法这些复杂的东西,才可能和同龄小朋友玩起来。这至少需要等到孩子两岁的时候了。

6.宝宝怎么会对晚上下班回来的爸爸“认生”?

早晨爸爸出门的时候,宝宝还亲热地吻别爸爸。可当爸爸下班急匆匆地赶回家想好好抱抱宝宝的时候,小家伙却开始“认生”了——不要爸爸抱,不给亲吻,甚至“吓”得直哭!爸爸啊,好不困惑!

宝宝还很小,很多时候他们还暂时无法将场景的转换连贯起来,比如从舒服的起居室到嘈杂的超市,从自己家到姥姥家。因此,当爸爸晚上下班回来,他身上可能会带有办公室的气味,他的声音也会因为劳累而要低沉很多,还有他抱宝宝的方式也和白天抱他那个人不同……宝宝会突然发现这种种不同而不习惯了。不要紧,不要困惑,爸爸可以耐心等会儿,先洗个热水澡,喝杯水,远远地和宝宝“熟悉”一下,让宝贝过渡一下,他有些“慢热”。不一会儿,宝宝还是会和爸爸很亲的。

Tips

宝宝喜欢的那件事

*宝宝在换尿布的时候喜欢踢你的肚子——是啊,好不容易从尿布的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宝宝开心得要好好伸展一下手脚,活动一番。他们感觉到妈妈的肚子舒服极了,用小脚丫踢踢,感受一下弹性和柔软。

*灯,被他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宝宝喜欢忽亮忽灭,喜欢捉迷藏背后他已经掌握了的那个小秘密——爸爸妈妈藏起来了,但还会出来!在游戏中,他们开始认识世界而且逐渐建立起安全感。

*抚摩是宝宝接触世界的第一途径。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他就感受到羊水的抚摩,并享受在羊水中荡漾的感觉。充满爱意的抚摩,让他们时刻感觉到爸爸妈妈就在身边。

家庭和谐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孩子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其原生家庭中找到根源,而夫妻关系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择偶观念以及婚后的生活状态等。

1.夫妻间的相处模式对孩子影响巨大

夫妻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对孩子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孩子不会听长篇大论的说教,但是却会模仿大人的言行。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会一点一滴的渗透到孩子的心里,影响到孩子的择偶标准,婚恋价值观甚至以后的自己的婚姻相处模式。

据数据调研表明,夫妻关系不幸福的子女,婚姻不幸的比例高达70%。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婚姻,没有爱人的能力以及经营幸福生活的能力。

2.夫妻关系应该放在亲子关系之前

在我们的文化习惯中,乐意将孩子放在家庭中的核心位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对孩子成长并不是有益状态。稳固的父母关系,会帮助男孩成长为男人,女孩成长为女人。而如果一味以孩子为中心,则会导致孩子自私甚至产生恋父或者恋母情结。

对于夫妻来说,尤其是妈妈,很容易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把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抚育当中去,完全把丈夫抛弃在一边,不顾忌丈夫的心理需求;甚至有时候爸爸帮忙,也会诸多指责,长此以往,彼此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感情不复从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爸爸一起照顾孩子,共同承担责任。放心,他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

婆媳矛盾也是现在家庭中的普遍问题之一,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丈夫愚孝,认为母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对于母亲要无条件顺从,妻子应当理解自己而无条件忍让,也正是这种观念,导致了妻子的寒心,于是夫妻越走越远。

虽然有了孩子,但是还是应该将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拥有专属二人世界的甜蜜时光,将彼此作为最重要的核心。

3.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

对孩子来讲,父母之间感情深厚,内心才会有安全感,智商和情商也会得到激发。牢固的父母感情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也会对孩子未来的婚姻幸福起到正面积极的示范作用。

在孩子面前夫妻双方可以表现出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并适当的表现出拥抱和接吻等亲密行为,这样孩子内心才会有强大的安全感。在满满的爱意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拥有更多的驾驭爱的能力。

鼓励孩子向你倾诉


孩子总有一天会向父母或老师谈起自己过去的遭遇、感受和畏惧心理。而父母或老师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要知道他们开口有多难,又是鼓起多大勇气、犹豫了多久才把真相谈出来的。

首先,你不要恐慌或作出过度反应!如果成年人表现出特别震惊、鄙视或其他消极反应时,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利的,这将给孩子的心灵带来进一步创伤。若大人一听就暴跳如雷,马上斥责甚至打骂他们:“我早就告诉过你……”那就如雪上加霜,也使大人丧失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会使孩子的话半截打住,拒绝提供更多信息。

成年人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肯定会要求千万不能把这件事再告诉别人,这时应向孩子解释清楚保密是肯定的,保证不与不相干的人讨论此事,但有时有必要报告给从事儿童和青少年保护的有关部门或人士,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孩子的谈话在安全、隐秘的地方进行。

1、支持孩子把事情经过讲出来——向孩子明确表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会永远爱你的”,鼓励他们尽早如实向大人讲清事情经过,大人会帮助他们今后不再受到伤害。应该记住的是,性骚扰者肯定会在作案时恐吓孩子:“如果对别人讲,我会杀了你。”而孩子也害怕大人会因此而惩罚他们,或从此失去关怀。

2、要从身心两方面表达对孩子的爱——搂住孩子,说话时别一张嘴就是“你为什么早不告诉我们”或“你为什么会让这种丢人的事发生”,相反,应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如“我很骄傲你能告诉我们这件事”,或“我很高兴事情并不太糟”,或“我知道你还小,这不怪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无能为力的”。

3、向孩子解释他们没有错——大多数孩子会有深深的内疚或自责,如果自己更精明或更强壮一些,那么就不会受到诱惑或哄骗,所以要明确告诉他们,你是没有任何过失或责任的。

4、要记住孩子几乎不会在性虐待问题上撒谎——要让孩子感觉到大人是相信他们所讲的一切的。

5、保持与孩子继续交流——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今后仍然会同情、关爱、理解和支持他们,这样孩子们就敢进一步说出具体过程和感受。

6、如果怀疑孩子存在身体方面的损伤,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父母光是自己猜测是没有用处的,必须及时就医,请专业人士做出正确的、独立的判断。

鼓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鼓励孩子的方法你用过不


下面我们提供20种绝妙好招,父母可以用这些方法来鼓励您的宝宝,请在具体运用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让宝宝在爱和鼓励的环境中开心成长吧。让你的付出让孩子看到教育的模式。

满足基本需求

对于婴幼儿而言,满足他的基本需求是最重要的。在人生的最初阶段,要给予宝宝持续稳定的爱,尽量满足宝宝一切的身心需要,这将有助于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一般来说,生理上的需要如哭闹、大小便、肚子饿等等,只要马上处理,就可让宝宝立即得到满足,而心理上的需求则比较耗费时间。

随时来个拥抱

当宝宝需要拥抱的时候,记得要随时张开双臂,全心全意地将宝宝抱在怀里。要知道,宝宝要求拥抱是在寻求安全感,是想通过和爸爸妈妈的身体接触来获得一种亲密的感受。拥抱之间交流的不仅仅是体温,更重要的是无形的情感交流。

大声说“我爱你”

爱,不仅需要时间来培养和积累,更需要用行动来表达。每个人都喜欢听“我爱你”,虽然只是短短的3个字,但威力却是无穷的哦,爱让人充满勇气和希望,想要让宝宝明白你对他的爱,最好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大声说出来,宝宝还小着呢,难以揣摩大人的意愿,如果你来个“爱你在心口难开”,他可真是理解不了呀。

来,宝贝,亲一个!

亲吻是接纳对方的一种表示,也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小宝宝的身上哪儿都是粉嫩嫩的,到处都可以打个kiss哟,在亲吻宝宝的时候配合“啧啧”的声音,则会让宝宝感到更加受用,入睡前来个安吻,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幼儿教育

摸摸小脑袋

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宝宝的小脑袋,这是带点溺爱意味的行为,通常这种单纯的肢体行动会伴随着语言一起出现,比如爸爸可以抚摩着宝宝的脑袋说:“好,做得好!”当宝宝情绪沮丧的时候,摸摸他的头还带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安慰意义,宝宝肯定能真切地感受到。

甜美的微笑

和宝宝亲密接触的时候,单是甜蜜的微笑就能让宝宝感到快乐。当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记得要用“微笑”鼓励他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摔疼了,就给他安抚和呵护,跌倒了,就让他自己站起来,或者帮助他站起来,切记不要保护过度,这样不利于孩子养成坚强的性格 。

美丽的床边故事

在宝宝睡觉之前,请选择温馨、优美、富有想像力的故事读给宝宝听,让宝宝感觉到温暖和爱护,这样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以便尽快平稳入睡。另外也可以放音乐给孩子听,但是不要播放讲故事的录音,因为单纯的录音远不如真人的表情加语音效果好。

鼓励和赞美永远都不多

不要担心宝宝听不懂赞美的确切含义,即便是他听不懂,单是从你的眼神和表情当中,他也能感觉到那是对他的肯定。自从宝宝出生之后,爸爸妈妈就应该懂得及时、适时地赞美他。宝宝做对了事情得到了鼓励和赞美,会激发一种内在的动力,让宝宝以后表现得更好,一开始宝宝可能会因为想得到赞美而去注意一些行为,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这些良好的行为就会内化成宝宝的一种习惯,行为举止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流露出来。早期教育

鼓掌

如果说光是语言上的赞美和鼓励还不足以表达你的欣喜之情,那么就鼓掌好了,掌声是正向的肢体语言,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适时地给予掌声并配合称赞的话语,这样对孩子的激励会更大,孩子能感觉到更多的认同和自豪感。同时还可以教导宝宝,告诉他要懂得适时地给去鼓励别人。

神奇贴纸

对于喜爱小玩具的宝宝而言,漂亮的贴纸具有着很大的魔力。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约定好,当宝宝表现良好的时候,就奖励他一张贴纸,等这些奖励的贴纸积攒到一定的数量时,可以答应宝宝一个小小的请求,这个请求一定要在事先约定好哦,而且最好不要经常拿物质性的东西来做奖励,即便是要拿实物来做奖赏也不要轻易送出,可以选择特别的日子送给宝宝,比如节假日或者家人的生日等等,这样更能让宝宝感受到奖励的可贵。

颁发“好宝宝”奖状

既然物质性的奖励不适合经常使用,那就另辟蹊径吧,给宝宝做个“好宝宝”奖状怎么样?拿一张精美的大卡片和一堆可爱的小卡通图案就可以了,宝宝表现好的时候就在大卡片上贴上一张可爱的卡通笑脸,当集满了N张笑脸之后,就换发另外一张更别致的奖状,以此给宝宝长久的鼓励。

专心听宝宝说话

当宝宝和您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他是小孩就可以心有旁骛地做着其他事情,这是不重视宝宝的表现,请务必专心听宝宝说话,只有宝宝感觉到您愿意听,他才会更有兴趣说下去,从他的言谈中,可以了解到他最近在想什么、喜欢或讨厌什么、碰到了什么好玩的或烦恼的事情等等,虽然也许很琐碎,但这表示宝宝愿意和您分享他的生活。幼儿早教

5分钟亲亲对谈

宝宝太小,亲子对话的时间太长也不能全部理解,而且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亲子对话的时间不要太长,5分钟就足够,重要的是把握好亲子对话的时机,在宝宝愿意和您交谈的时候再开始谈,而且在谈话的时候要全身心地投入。当宝宝还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的全部,自然会唧唧喳喳和你分享他的一切,等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圈之后,便不再依附于父母,如果您那时还希望能和孩子保持儿时的亲密关系,就请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亲子对话的习惯吧。

温暖的避风港

Be there whenever he needs you.父母要做一处温暖的避风港,让孩子在受伤时有一个疗伤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他需要,父母随时都会在他身边,这样孩子才会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什么是失败和挫折,要知道他也会有负面的情绪,爸爸妈妈要当好他的听众,容纳下他所有的埋怨和牢骚,对于他生气、不开心的原因,既不要责怪也不要取笑。小小孩的情绪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等他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

让孩子随时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浓浓的爱,将能够大大降低他的分离焦虑。每天送他去幼儿园的时候都拉着他的小手,达到之后亲手把他交到老师手里,让宝宝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在离开时要蹲下和宝宝说再见,告诉他爸爸妈妈要去工作,下午会来接他回家,让他知道在幼儿园内他会度过开心的一天。这样时间久了,宝宝就会知道幼儿园只是白天暂时停留的地方,爸爸妈妈会定时来接他回家,而并非是要抛弃他。

关爱与管教并行

鼓励是为了引导孩子重复好的行为,纠正是为了停止孩子不好的行为。要想做一个成功教养孩子的父母,就要懂得关爱和管教同时运用。要知道宝宝有时候是听不进道理的,单凭说教和哄骗都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严格的管教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孩子知道,该守的规矩一定要守,否则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不要担心会吓到孩子,只要您注意管教的方式方法就好,管教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而爱是没有条件可讲的,应该全盘接受。

让孩子做主

2~3的宝宝已经是个小大人啦,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爸爸妈妈总是问他“行不行”“好不好”的时候,他一般都会回答“不行”或“不好”,因为在小小孩的心目中要以“否定”来肯定自己的存在。了解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之后,我们不妨在一些小事情上让宝宝来做一次主,比如玩什么玩具、听什么音乐、穿什么鞋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自己去判断、去决定一些事情,并且从中获得成就感。

换位思考

大人要尝试着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尽量多揣摩一下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怕黑?为什么会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我们小时候有没有怕过黑?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经常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很多看似无法理解的问题,只要我们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就明白了,孩子的心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嘛,了解了事情的缘由之后,我们再加以耐心的引导,问题的解决就不困难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 :鼓励孩子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家长仔细的品味才能理解其中他的奥秘,家长对于这样的问题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内容的方法,成为家长的一件法宝,但需要的时候就会发挥其所拥有的办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