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N个敏感期行为 你懂几个?。

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你知道有哪些相关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孩子的N个敏感期行为 你懂几个?》,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不多不少的有些行为爸妈是不能理解的,那肯定是爸妈不知道孩子在各时期存在着的敏感期。很多爸妈会误以为是孩子的不良习惯,因此而责怪孩子,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宝宝的成长的喔!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

宝宝成长的敏感期(一)Www.Zj09.cOm

0-1岁宝宝:口腔和手的敏感期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

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

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宝宝:物权意识的敏感期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

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

宝宝成长的敏感期(二)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孩子: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比如看光碟不能被打断;大人不能将衣服搭在臂上;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否则必须退回来;有客人来访,听到门铃声必须是孩子来开门,如果成人开了,他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重新再开一次;剥糖时孩子要自己剥,如果大人把糖纸撕开,孩子会愤怒地扔掉它,要求重来一颗……

宝宝成长的敏感期(三)

我们确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这时爸爸妈妈的婚姻关系显得异常重要,只有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婚姻是幸福的,孩子就会去模仿,会感受到这份美好。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

延伸阅读

抓住儿童的秩序感敏感期


一个下雨天,妈妈抱着2岁2个月的悠悠从二楼下楼梯到一楼去,楼梯上有雨水留下,悠悠吵着要自己下楼梯,因楼梯上有雨水,妈妈怕悠悠摔跤,一直到楼梯剩下5个阶梯的时候,才把悠悠放下去,悠悠不干了,一定要回到二楼去,在悠悠看来,5个阶梯不是下楼梯,当妈妈又将悠悠抱回二楼后,悠悠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高高兴兴地从二楼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下楼梯……

2岁半的明明去早教中心上课迟到了,他为什么迟到呢?原来,他早上起晚了,妈妈给明明穿好衣服,就让明明喝牛奶、吃早点。吃完早餐,妈妈拿起明明的小书包,牵起明明的小手,就要出门。一向最喜欢去早教中心上课的明明发脾气了,他大声嚷嚷:“我还没有刷牙呢!”明明挣脱妈妈的手,跑到盥洗间去刷牙……明明刷完牙出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和刷牙前的明明简直判若两人……

亲爱的家长,孩子“金不换”的秩序感的敏感期到来了!悠悠和明明在建构自己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外在的“顺序”有了秩序感成长期的要求,因此,便出现了以上表现。对敏感期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乱发脾气、任性……一旦发现了原因,我们将愈容易了解儿童,也愈能与儿童“和平共处”。儿童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对某一项技能技巧和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迅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给孩子适时适地的教育,提供有利于孩子某一项技能和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内心洋溢着喜悦,对这项他热爱的技能技巧和认知能力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精神,他爱恋着对方,在自身的活动中反复积累经验,直到获得这项能力。为人父母需耐心期待孩子的敏感期

出现,因为当孩子洋溢着学习的喜乐时,他们才会完成精神上和能力上的成长!被“敏感期所催促,而和环境产生互动的儿童,将有着灿烂的喜乐,其精神的成长更令人不可预料!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孩子成长的需要,给孩子每个发展阶段最恰当的人生呼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协助好孩子成长,是为人之父母的必修之课。正如著名的世界早教之母蒙特梭利说过的:“生命之援助,这就是教育。”父母若能了解孩子各种敏感期的特征,即可减少互动中的冲突,并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出生到4岁是宝宝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良好的秩序感在孩子4岁以前养成后,便会体现在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的阶段,在求学阶段,孩子的书包和学习用品会收拾得整齐,孩子不会找不到东西或漏掉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中很自然的有条理地安排和使用时间。直到参加了工作,他们会知道工作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他们会抓住学习和工作的重点,这种能力成为终身的品质。

蒙特梭利在《幼儿之秘》(TheSecretofChildhood)一书中谈到:敏感期与精神现象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现象是一种洞察力和行动,它们为意识立下基础;同时也是形成精神成长的基础。因此,当孩子处于0到4岁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时,外在环境中的人、事、物的秩序是帮助其混沌内在发展清明有序的媒介,如果这些秩序被破坏时,则孩子的精神会因此不安和乱发脾气。如果这样的情形持续着,儿童本身不仅会出现疾病的症状,还会抗拒任何一种试图治疗他们的行为。换句话说,当儿童正经历秩序感的敏感期时,看到的都是无秩序的东西,则此种无秩序性不仅会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也会成为其人格异常的原因。

一、处于敏感期孩子的种种表现

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在建构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外在的秩序会有以下要求:场所、顺序、所有物、约定、习惯。让我们看看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们的种种表现吧!

当“场所”的改变,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出现内心的不安。例:小丫1岁8个月了,妈妈自从怀孕后到小丫出生到现在,一直与大学同学失去了联系,一个月前,大学里住在一个城市的所有做妈妈的同学聚会,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宝宝。小丫的妈妈为参加同学的聚会准备了大半个月,每天将大学同学合影的照片给小丫看,反复介绍大学同学给小丫。到了聚会那天,妈妈将小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带着小丫来到了聚会的地方。一路上,小丫和妈妈有说有笑的很开心,到了聚会的地方,小丫站在门口,往里一看,屋里好多人呀!小丫怎么也不愿进门了……

例:在早教中心,我们会经常看见第一次到早教中心的孩子会有种种的表现:

有的会躲在家长的身后;有的兴奋,到处游走;有的宝宝还会哭……

建议:面对宝宝在场所改变后的种种表现,家长要极具耐心地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用愉悦的声音与环境中的人说话;把新环境中好玩的玩具给孩子,并吸引孩子去玩;介绍新的同龄的伙伴给孩子做朋友等等,帮助孩子很快地适应和认识新的环境,形成对新的环境的认同,同时建立新的秩序——在新环境中学习、玩耍。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对外在的“顺序”会有要求。例:2岁半的轮子在早教中心上半日制,教室里有一个海洋球池,海洋球池是皮球、海洋球的“家”,孩子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会将海洋球池中的球拿出来玩,孩子们在上课前会将大大小小的球都送回家。有一天,中心来了一个实习老师,实习老师要给宝宝们上课,从海洋球池中拿出红色、黄色、蓝色的3个海洋球,把它们放在筐里。上课的时间到了,班上的孩子都坐到了黄线旁的小脚丫上,只有轮子站在那个拿了海洋球的实习老师的旁边,用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那几个放在筐子中的海洋球,“轮子,上课了!快坐到小脚丫上!”主班老师喊了两次,轮子都不予理会,眼睛仍然看着实习老师筐中的3个海洋球,我站在旁边看见了,问轮子:“你是要把这3个海洋

球送回家吗?”轮子点点头,我让实习老师将3个海洋球交给轮子,轮子把它们一个一个的送回到海洋球池里,当他将3个海洋球都送回家后,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满足的表情回到了小脚丫上……本文前面说到的悠悠认为下楼梯应该是从二楼为起点,到一楼为终点。小明在要迟到的情况下,尽管妈妈省略了刷牙的环节,可在小明看来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是不可以出门的。这都是“顺序”在“作怪”。

建议:更多的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顺应孩子秩序感发展的需要,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不要武断地为孩子的行为下定义,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在这一特定的时期的种种表现,我们便会理解孩子的“不听指挥”的行为,用更加贴近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友好地和他们相处。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对外在的“所有物”会有要求。例:一个春天的周末到了,佳佳的妈妈和爸爸带佳佳去海边,太阳照得海边的沙变得温热了,大家感到热了,妈妈、爸爸和佳佳都脱下了外套,过了一阵,天又凉了,佳佳的爸爸这两天有些感冒,觉得凉了,就随手将妈妈的外套披在肩上,正在用沙堆城堡的2岁半的佳佳看见了,停下手里的“工作”,去找爸爸,佳佳拉拉披在爸爸身上的妈妈的衣服,口里命令着:“爸爸,脱下来!脱下来!”爸爸不明白佳佳的突如其来的表现,不肯脱下妈妈的外套,佳佳急得哭了。直到爸爸脱下妈妈的外套,穿上自己的外套,并把妈妈的外套还给妈妈手中,佳佳才停止哭声。带着满意的笑容又去建构沙的王国了……

建议:佳佳认为妈妈的外套不应该出现在爸爸的身上,妈妈的外套不属于爸爸,妈妈的外套属于妈妈,它穿错了地方,所以要从爸爸的身上脱下来。这个例子让我们发现,孩子对物的拥有者的秩序感,是如此的敏感执着。孩子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开始区别家庭生活中的用品的归属,外在秩序的养成,也是孩子发自内心会自我要求及要求别人去实践的。最好的方法是:顺应孩子的需要。

处于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会认为与成年人之间有一种“约定”的关系,成年人答应孩子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要实现的,这件答应要做的事情决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它是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约定”。例:有一次,有一位老师给2岁半—3岁的孩子上亲子课时,孩子们很配合老师,表现得非常好,下课的时候,老师对孩子们说:“老师下节课给你们带糖果吃!”到了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忘记了,小雅找老师要糖果吃,老师很捂住张开的大嘴巴,不好意思地对小雅说:“谢谢你的提醒,下一堂课我一定记得。”

建议:3岁前父母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将以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为前提。在与3岁以前孩子在一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宝宝为某件事不高兴时,或在爸爸妈妈心情很好的情况下,大人会为了哄孩子随口说:“妈妈明天给你买小汽车。”之类的话,但并不打算去给孩子买小汽车。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建构精神的内在秩序的同时,对周围环境中的人会有“约定”的要求,一但“约定”没有实现,如多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会使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不信任感。这个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轻易、草率地和孩子约定事情。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轻易给宝宝承若,承若的事情就一定要实现。

每天早上,3岁半的洋洋总是由奶奶陪着到早教中心来上课。有一天,在教室的门口,我看见洋洋和他的爷爷大眼瞪小眼,爷爷看到我,委屈地说:“这个小没有良心的,今天他的奶奶生病了起不来,我好意送洋洋来上课,他对我说:‘爷爷,我不喜欢你送我上学。’”听了洋洋爷爷的话,我知道又是秩序感在“作怪”,赶紧安慰爷爷,并在爷爷面前问洋洋:“平常都是谁送洋洋上学呀?”洋洋回答:“是奶奶。”“那今天奶奶呢?”洋洋说:“奶奶躺在床上呀。”“喔,奶奶生病了,今天爷爷送洋洋上学,你觉得和以前不一样是吗?”洋洋嘟着嘴点点头。“那奶奶生病了,你觉得奶奶还适合配你走路来上学吗?”洋洋摇摇头。之后,我让洋洋对爷爷说:“爷爷对不起!……我不是不喜欢您送我上学,是我习惯了奶奶带我走路来上学。”

建议:当孩子的想法与大人的想法不一致时,我们要“蹲”下来,变成孩子,成为孩子的伙伴,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

二、如何帮助0——4岁的孩子建立秩序感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获得满足时就能产生快乐,因此,在孩子发展秩序的敏感期中,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培养……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方法有:

1、让孩子生活及住在固定的地方,为孩子安排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孩子的生活用品和玩具都有固定的摆放的地方,除了孩子的寝室、游戏室外,客厅中也应有属于他的空间,每一个地方都有柜子放置他的物品,而且是固定的。

2、不要买过多的玩具给孩子,也不宜将玩具往一个篮子里放。

因为孩子每一次只想玩其中一、二种。若放在篮子里,则孩子需要全部倒出来,才能找到他所需要的。要求孩子收拾所有玩具,孩子不肯是因为他只玩了其中的一项。

3、坚持一次让孩子玩一种玩具。

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喜欢一次做一件事情,所以很容易引导他将玩具收好,才可以再拿另外一个出来玩。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潜意识的吸收心智阶段,他们习惯了有秩序的外在环境,自然喜欢并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4、为孩子预留收拾玩具的时间。

不管是在餐前或外出前玩玩具,父母千万不要为了进行下一个活动,而姑息孩子可以不收拾玩具或草草地帮他收好,这样是无法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父母应考虑孩子的能力,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去收拾。

5、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多动手收拾自己的东西,或帮助妈妈收拾东西。

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做房间的物品的整理工作,并多给予孩子鼓励。不要因为怕孩子做不好或时间紧,由父母替代孩子去做孩子自己物品的整理工作。

秩序感是生命的需要,是影响孩子的终身品质,在孩子0—4岁的这一重要的“金不换”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我们要协助孩子完成他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成长,为孩子提供有利于他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外在环境和条件,真正理解孩子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的种种表现,才是对生命的最好的尊重和爱护,“金不换”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孩子在获得满足中产生快乐,并健康地完成他的成长!

学龄前儿童的“婚姻”敏感期


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狂热地爱上班里的某个异性小朋友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他们甚至会跟几个小朋友举行婚礼,也有一些孩子偏爱另一性别的父母。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要跟班里的一个小女生结婚时,或者他说他长大了要跟你结婚时,你会作何反应呢?是厉声喝斥,还是一笑了之,还是把它当作一个可教时刻?专家认为,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并教给孩子关于爱的价值观,对于那些对异性父母有着很强的迷恋的孩子,父母应该积极地回应孩子的爱,告诉他们,等他们长大时会找到一个相爱的人并跟那个人结婚。

幼儿园:“新郎和新娘”游戏很受欢迎

5岁的琳琳最近疯狂地爱上了班里的小男生俊俊。她告诉妈妈,她已经跟俊俊举行了婚礼,俊俊现在已经是她的丈夫,所以每天早上都要带一份礼物送给俊俊。同样,俊俊也会每天送她一份礼物。他们的礼物有时是一粒糖,有时是一张贴纸,也有可能是一片树叶。琳琳的妈妈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琳琳上了大班后,每隔一两个月都会结一次“婚”,每次她都会回来告诉妈妈,现在谁谁谁变成她的丈夫了。

在幼儿园大班,很多学龄前的孩子喜欢玩“新郎和新娘”的游戏,这种现象叫婚姻敏感期。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间,经常会分别由一些男孩和女孩扮新郎和新娘,甚至还会要求老师也来参加。还有的小朋友要跟老师结婚呢。有个小朋友最有意思,他每次都要生活老师做他的新娘,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生活老师经常给他洗衣服。显然,孩子们并不知道“结婚”的含义。

老师们知道,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而且他们做这些游戏时的样子特别可爱,所以老师一般都不会制止他们。

专家:这是正常反应

对“结婚”有一种朦胧的向往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父母不必过分紧张,不能粗暴地制止,也不能心不在焉地一笑了之,而是应该把这个时机当作一个有利的可教时刻。

可以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对于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可以试着跟孩子讨论有关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比如男孩都可以当爸爸,女孩都可以当妈妈。当然,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女孩长大以后,可以生宝宝,可以当妈妈。当男孩和女孩当大了的时候,都会跟相爱的人结婚,男的就成了丈夫,如果有了孩子,就是爸爸;女的就成了妻子,如果有了孩子,就是妈妈。

还可以告诉已经“结婚”的两个小朋友:“你们现在还小,不可能像大人那样结婚,不过,如果等你们长大了还很相爱,那当然就可以真正地结婚啦。”

父母:要作出积极的回应

学龄前的儿童通常都会强烈地爱他们的父母。但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爱。因此,有的孩子可能会模仿他们的父母或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成年人,来亲吻自己的异性父母。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孩子跟孩子之间或者孩子与大人之间不适合这种亲吻方式,这是大人们亲吻的方式,孩子亲吻大人,亲脸颊就可以了。

对那些想跟异性父母结婚的孩子,家长应该对孩子的爱表示积极的回应,可以试着这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爱我,我也很爱你。等你长大了,你就不会想着跟妈妈结婚了。你会爱上一个女孩子,那种爱跟你对妈妈的爱会有所不同。然后,你会跟那个你很爱的女孩子结婚。”

不过,对于那些过分迷恋异性父母的孩子,家长也要注意平时跟孩子亲近时的方式。

抓住9大敏感期 让宝宝更聪明!


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会遭遇一些敏感期,这些敏感期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把握好语言敏感期,能够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把握好秩序敏感期,能够培养出孩子超强的条理性。

第一,语言敏感期。

在孩子0~6岁期间,语言敏感期会一直存在。当他开始关注我们或其他人说话的口型,并尝试着自己发出声音时,就意味着他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这时的孩子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敏感力,只要我们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用标准的语言教他学习说话,用准确的遣词造句教他表达,他将来就可能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拥有这项能力将为他未来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能力打下稳固的基础。

第二,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2~4岁时,这个阶段的孩子秩序感强烈,对物体摆放的位置、事情完成的顺序以及物品的归属等问题会有极强的“执念”,他会很坚决地维护他认定的秩序,不允许任何人随意改变。而就在孩子于环境之中建立内在秩序时,他的智能也在同时进行逐步建构。

第三,感官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会从孩子0岁时出现,并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孩子是依靠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官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以此来感知与熟悉他周围的环境。这些感觉同时也会促进孩子的记忆、表征、思维等高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并引导他自己产生智慧,这对他的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

这个奇特的敏感期一般发生在孩子1岁半至4岁之间。这时候的孩子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会格外重视,比如地上的小蚂蚁、墙上的钉子眼、衣服上不起眼的小黑点、一根头发丝,甚至是随便一小块碎纸片都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当孩子处在这一敏感期时,我们应该引导他学会观察这些细小的东西,这也是对他敏锐观察力的培养。

第五,动作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也是从孩子0岁开始出现,并且一直会持续到6岁左右。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大肌肉的运动,比如走、跑、跳、肢体运动等;另一部分则是小肌肉的运动,比如手眼协调活动等。孩子身体各部肌肉如果能获得很好的运动,将有助于他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小肌肉运动,更能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第六,社会规范敏感期。

当孩子两岁半左右时,他便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这个时期将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这个时期,他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喜欢交朋友,喜欢群体活动。这时也是帮助孩子明确日常生活规范、礼仪,教育他遵守社会规范、学会自律生活的关键时期。

第七,书写敏感期。

孩子在3岁半到4岁半时,就进入了书写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爱拿着笔四处涂涂画画,可能他只是画几条直线、戳几个点,假装写点什么,而实际上他也许什么都写不出来。这时我们不要刻意约束他,而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引导。

第八,阅读敏感期。

当孩子进入阅读敏感期后,图书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这一时期一般出现在4岁半至5岁半之间。此时他喜欢我们给他读书,也喜欢自己看书。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和正确的阅读习惯。

第九,文化敏感期。

这个敏感期发生得时间有些晚,虽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大概从3岁开始,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在6~9岁才出现想要强烈探索事物的欲望。当孩子进入这一敏感期之后,我们就要为他提供更丰富的文化资讯,帮助他了解或者学会更多的知识。

小编总结:孩子成长阶段这九大敏感期,家长们都了解了吗?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准确把握好这些关键的时期,为孩子的将来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吧!

这些让孩子反感的行为,你有几个?


都说做父母的真不容易为孩子操碎了心,小时候的我们可能最讨厌听到的也就是父母常挂在口中的:那都是为了你好!现在轮到自己做了爸妈突然发现自己也常把这话挂在口里,对孩子来说真的是这样吗?到底父母做的哪些事情最让孩子接受不了呢?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吧!

1.爸妈总拿我和其他人比较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知道您是关心我,可是为什么您总是想要拿我和别人比较呢?我也许没有别人学习成绩好,可是我运动能力比别人好啊!我也许不会像别人一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是您不觉得我动手能力特别强吗?

给父母们的建议:任何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的父母需要做的是发现他们的这一份与众不同并学会欣赏它,这一点我们的妈妈们应该跟孩子学习,孩子们也没有把您和别人的爸爸妈妈进行对比不是吗?不管你们怎么样,他们都一样爱你们啊!

2.家长总是逼着我打招呼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其实不是我不乖,不想做个懂礼貌的孩子,可是为什么懂礼貌就一定要见人就问候呢?即使我根本不认识那个阿姨或者叔叔?而且有时候我只是害羞而已……

给父母的建议:教育孩子懂礼貌固然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见面就知道笑咪咪打招呼的孩子固然大家都觉得喜欢可爱,可是这并不是懂礼貌的全部内容,很多孩子可能因为自身比较害羞内向而说不出口,尤其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要做的不是责怪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害羞,不过叔叔是妈妈的好朋友哦,你要是跟叔叔打招呼,妈妈会很高兴的!一味的责怪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排斥和别人打招呼。

3.当别人夸我时,爸妈总是说我不好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为什么在家里你们会夸我,可是到了别人面前总是说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呢?那我在你们心里到底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呢?

给父母的建议:谦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可往往我们的父母都过于谦虚了,似乎接受别人对孩子的赞美是一件让人羞耻的事情,不仅拒绝了别人的夸奖,反而还刻意将孩子的一些小问题放大无数倍。这样做大人们倒是互相满足了,客套的客套了,谦虚的也谦虚了,可孩子们也受伤了!其实接受这样的赞美又有何不可呢?难道您心里孩子真的那么不好?

4.答应我的事情总是做不到

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在我提出一些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们总是说:下次吧!可是为什么到了下次你们又说不行了呢?你们不是经常告诉我要做个言而有信的人,为什么你们答应我的事情做不到又是正确的呢?我不懂!

给父母的建议: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听话会随口给出一些可能我们完全不会当真的承诺,可是孩子们却会认认真真的记在心里等待你去履行这个承诺,父母作为孩子们的榜样,一旦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于他,孩子们不仅会对父母失去信任,更加有可能将不守信当作一种理所当然,从而成长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再轻易承诺,承诺了即使孩子不记得了您也一定要去兑现啊!

3-6岁宝宝的敏感期及应对方法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好入学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我们开学后身心健康并且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3-6岁宝宝的敏感期及应对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3-4岁的敏感期

诅咒的敏感期

“打死你”、“把你踢死去”“你是个大笨蛋”等等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

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应对方法:如果生气或者跟他们说这样说不好,反倒起强化作用。家长最好的方法就是当没听见,淡化处理为主。诅咒的敏感期度过也很简单,你就听他说好了,不要试图制止他。他在体会语言的力量。

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从对完整性的审美发展到对事物完美的追求,这个发展的过程使孩子在审美上有了更大的范围。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着手一起走来。三到四岁,这是一个在成人眼里不可理喻的年龄。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长怀里摔倒了,但是谁抱他都不肯起来,他会一直哭着,到楼上找到平时经常带他的老师,再把老师带到他刚才摔倒的地方,重新摔倒一次,让这位老师把他抱起来。这时,他的哭声才会停住。对此你能理解吗?其实,孩子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的,正是强烈的使用自我的意识。

应对方法: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保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事物的完美是随着观念的发展而发展的,儿童认为不完美的事和物,在成人那儿可能具有美学特征,比如残缺的美;但对完美事物的感觉,对规范事物的感觉应该留存下来。只有这样,他的心中才会有标准,他才会追求事物的完美、和谐、规则,并为此而忘我地工作。每个理想主义者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它成就了艺术家、科学家、优秀的教师和各行各业出色的人

执拗秩序敏感期

3岁多到4岁孩子的父母在一起交流、大倒‘苦水“的时候,最后常常会形成一个让他们一致头疼的问题:孩子特任性!特不讲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常常是只有按着他自己的意愿重新再来一次时,他们才会罢休。这时的孩子,好像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胡闹,对成人的所有干涉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满,让我们经常感到简直不可理喻。延续秩序敏感期:

应对方法:这时的孩子是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孩子这时是想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来支配他们的生活和周围所有的人和事。这个时候的孩子,自然会表现出非常的自我,什么事情都要按着他的意愿来做,借以来证明自己使用自我的力量。家长应该尽量保持家中的东西秩序及宝宝的生活规律而不被打破。

垒高(空间)敏感期

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就是在这样不断的重复中,孩子建立了三维空间感。

应对方法:家长可以带领宝宝去摆积木,当然孩子可能一会儿就重来。家长可以首先建一个模型让孩子感兴趣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色彩敏感期

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应对方法:从认识基本颜色的黄红兰开始,每天不断的变化来。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是有颜色的,家长可以有目的的强化一下,这样孩子就慢慢实现了感觉训练并懂得这些颜色的区别。3-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

孩子大约在3岁半左右,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表现在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这时,他们总是把大人说的话一遍又一遍地使用在恰当的语境中。一次,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出来玩了,”我回答说是,然后问他:“你知道什么叫春暖花开吗?”孩子说:“就是天气暖和的时候,因为妈妈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可以吃冰淇淋了”。这就是孩子语言的发展。

应对方法: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家长可通过多种途径,如亲子共读、猜谜语、讲故事等方式来更好的发展宝宝语言能力。

逻辑思维敏感期

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沙锅问到底。

应对方法:当孩子提问时我们应该不厌其烦给孩子解答,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所以,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认知的速度是事倍功半的。让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如让孩子掌握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间概念。这些都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

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爱乱涂乱贴,爱乱剪纸等等。

应对方法: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都应该准备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应该规范孩子使用剪刀的动作,注意安全问题。

藏、占有敏感期

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应对方法:儿童必须首先拥有物品,才能消费这个物品。这就出现了物品的所有权问题。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我们一定要帮助儿童建立这个原则并形成秩序。我们不应该强制让儿童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而应该让宝宝懂得分享慢慢愿意交换物品。

3-6岁的宝宝的常见问题,专家帮你支招:

Q:3岁孩子会出现哪些敏感问题

专家在线访谈: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有高IQ(智力因素),也需要有高EQ(情商),虽然每个人对于成才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拥有自信、自强、坚持、抗挫折、情绪稳定、感恩心理等品质,而这些品质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情商培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父母怎么做才能引导宝宝的情商向好的方向发展?当宝宝出现了没有耐心、无法控制情绪、害怕等等情绪,甚至出现了不文明的行为时,父母应如何纠正呢?本期专家访谈我们请来了外研社副社长,早期教育专家范晓虹老师答疑“如何培养宝宝的情商”。...[全文]

Q:4岁宝宝究竟应该学些什么?

育儿问答特聘专家: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如:钢琴等;提供种类丰富的知识将给孩子听,丰富知识开拓孩子视野;可以说一些简单的看图说话,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孩子词汇...[全文]

Q:男宝宝5岁,做事追求完美,不然就发脾气。

育儿问答特聘专家:这是因为宝宝的语言功能发育得还不完善,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家长要多与宝宝沟通,引导他用正确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由于宝宝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一些事做得不完美也是很正常的,家长要引导宝宝慢慢的去完善。...[全文]

有更多问题想请教育儿专家>>

▲4-5岁的敏感期

打问出生敏感期

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

应对方法: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如果孩子到了这个敏感期,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情感的敏感期

四五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并且可以理解并接纳和妈妈的分离了。但是在这个敏感期的孩子好像忽然变小了,而且在情感上很脆弱。这不但表现在为一点点小事都会哭得很伤心,而且也表现在不能和妈妈分离。许多妈妈都说这个时候孩子一下子变得很粘人,并且会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应对方法:这个时候的孩子,只是透过外在形式上的“退缩”而去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注。因为这时的他们,正在为下一个阶段要面对外面的世界而积蓄能量。家长应该经常把宝宝我爱你,妈妈好爱你之类的告诉宝宝。放学回家的宝宝给个关怀的拥抱。

人际关系敏感期

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应对方法:多带孩子去外面让孩子知道人际关系的意义而愿意与人交往,并让孩子尝试人际关系交往的好处,这样孩子就变得更愿意与人交往。

婚姻敏感期

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应对方法:首先,家长不要过于紧张。要心平静气地给孩子讲道理,就象讲一个故事。比如,当孩子问你为什么爸爸和妈妈结婚,家长条平静而认真地告诉孩子,因为我们是相爱的。

当孩子问我也要和爸爸结婚时,家长要平静而认真地告诉孩子,只有大人才可以结婚,只有相爱的人才要以结婚。等你长大了,找到相爱的人就可以结婚了。同时一定别忘了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相爱的,但爸爸妈妈同时也非常非常爱你,以防孩子“吃醋”。

审美敏感期

和前一个年龄段不同,这个时期的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起浓厚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应对方法:

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面对宝宝的审美热情应该不责怪不恼怒,而是“顺势而为”。父母需钻研一些美学知识,教育孩子掌握一些美学道理,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体验美。美不仅包含了外在美,又包含了内在美。对孩子的审美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而要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因势利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身份确认敏感期

“我是白雪公主”“我是警察”、“我是小锡兵”。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应对方法:当孩子处于身份确认敏感期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尽情地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

◇让孩子尽情去模仿,让孩子心目中的那偶象存在,也是孩子内心孩子力量的源泉。

◇利用偶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模仿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我,在偶像的引导下,孩子可以心甘情愿地去改正缺点,比如吃饭读书的一些缺点等等。

性别敏感期

这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应对方法: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数学概念敏感期

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应对方法:经常上下电梯时可以告诉孩子现在是几楼几楼让孩子有个简单的数学概念,让宝宝懂这些数字的意义。或者平时在家中实行分物品,让宝宝懂得数学概念。

认字敏感期

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以前看过的那些带字的图片宝宝们开始对号对座了。

应对方法:家长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也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

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这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应对方法:在这个敏感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高品质的绘画展或者音乐会,培养孩子有很好的艺术欣赏能力。

▲5-6岁的敏感期

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应对方法:教育孩子正确的婚姻观,告诉现阶段孩子的任务是好好学习,等长大后宝宝就可以找到兴趣,能力各方面都适合的人结婚就好。或者举例孩子的心目中的偶像的婚姻观。

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

孩子0~6岁的发展是一个人宏观发展的微观缩影,到了6岁他们就开始积极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应对方法:比如选举班长,实现自我管理,监督上课的时候谁没有进教室,吃饭前谁没有洗手,哪个孩子没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体验到个人的愿望与社会要求的冲突,从而逐步学会采取理性、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规范行动,并将自己逐步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中,由此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认识符号、书写符号的敏感期

孩子对认识符号、书写符号(文字、拼音、偏旁部首)产生兴趣。

应对方法:用孩子认识的事物来认识相关的文字,比如孩子喜欢的食品、玩具等,把文字制作成字卡让孩子和实际的物品配对,这样,孩子就能够避免用记忆去死记硬背文字了。而让孩子通过实物配合文字的形式来学习,才能够真正让孩子将抽象的符号和现实的实物结合起来,学习文字就会有意义了。让孩子先触摸符号以产生感觉,然后再临摹,通过这样的书写过程,孩子就能非常顺利地度过并且发展这个敏感期了。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比如通过一些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种方法学习的是数学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应对方法:数数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爬楼梯、上台阶、分水果、数纽扣,用游戏的方式在生活中任何时间段里穿插,比单纯地坐下来练习数数要愉快得多。爸妈如果有空,还可以两个人一起陪宝宝数,

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象得要强烈的多,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总是能看到孩子好学、好奇的品质。

应对方法: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去户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及习性让孩子爱上自然界的一切,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观察收集标本等等。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之自我意识敏感期案例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假如家长们确实是不清楚在自我意识敏感期要如何文化教育和对待小孩,那麼能够根据一些自我意识敏感期案例,从这当中汲取一些工作经验来参照。

科学育儿网实例一,宝妈妈潜意识地在给宝宝喂食时吃完一口宝宝碗里的鸡肉,宝宝立刻就痛哭大吵大闹,即使宝妈妈再次夹一块鸡肉给宝宝也不可以抚慰宝宝的心态。这一实例是很典型性的,都是大部分家庭都会产生的但却不易观念到的难题,实际上就是说宝宝觉得宝妈妈抢去他的东西。由于这一那时候宝宝早已有隶属权的观念了,会觉得东西全是“我的”,不容许他人触碰,主要表现出明显的独占欲。在成年人来看,这类独占欲好像是太过的,但这却有益于小孩发展趋势出恰当的使用权观念。

科学育儿网实例二,宝宝每日把No挂在嘴上,要想的东西不被容许就会哭叫。在这一那时候,家长们不必一味的去惩罚宝宝,只是教會宝宝根据别的方法而并不是用痛哭大吵大闹来表述她的需求。例如,在宝宝不被考虑又哭又闹的那时候,家长们能够说,“你也是大宝宝了,没哭,告知母亲你可以哪些?”根据那样的激励,那样她会勤奋的用語言或姿势表述她的要求。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简单点来说,家中有正处在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宝宝的家长们要细心,正确引导小孩恰当的了解自己,那样也有利于宝宝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帮您找找孩子爱磨蹭的N个理由


时间一去不复返,新学期的号角已经吹响,学生大多数的都会去调整心态为自己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做的好可以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生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文章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帮您找找孩子爱磨蹭的N个理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是能听天家长在一起自己家的孩子磨蹭,那么,到底孩子为什么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家长该不该帮孩子改掉这样的“坏习惯”呢?

No.1 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 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No.2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 办法慢慢改变。

No.3 注意力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 去看个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No.4 不感兴趣

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No.5 动作不熟练

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 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No. 6 比较胆小

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也会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 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No.7 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No.8 父母的榜样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No.9 家长包办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 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No.10 与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样

成人做事是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因此成人一般都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尽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则不一样,孩子做事在很多时候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做事的过程,他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他们花在做事的过程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于是,在大人看来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却迟迟不能完成。

No.11 与家长消极对抗

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看看您的孩子属于哪条,对症下药,或许能帮您的孩子改掉磨蹭的坏毛病。

幼儿行为心理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