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QQ聊天工具,11岁男孩拍下10岁女网友裸照,敲诈不成便将裸照在QQ群、微博上发布。”近日,四川武胜县公安局城中派出所刑警小蔡感到很纠结,“孩子太小够不到处罚年龄,他的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缺失。”(8月13日成都商报)

10岁上下的懵懂孩童,即使早熟也是不谙世事的年龄,就已经学会了“裸聊”和“敲诈”,很“黄”很“暴力”也很让人忧心,涉嫌“犯罪”年龄提前虽然只是个案,现行法律似乎奈何不了他们,却足以引发成人社会的深刻反思,到底谁“教坏”了这些稚气十足的孩子?

从报道披露的相关信息来看,两个孩子的父亲都常年在外,留守母亲又不是很有文化,对孩子上网究竟干啥并不知晓,家庭教育存在的缺失当然难辞其咎。不过,简单地将责任推给家长显然有失公允,更容易遮蔽表象背后的真问题。网络时代,不让孩子玩电脑、上网显然不切实际,而网络虚拟世界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就是成年人都防不胜防,更何况这些根本就少不更事的少儿?即使是家长小心翼翼地陪同、约束孩子上网,就能回避那林林总总的不良信息吗?

应当承认,经过有关各方加强监管把关,倡导绿色上网,如今的网络环境“干净”了不少,但某些涉黄涉性、校园暴力等画面、视频、影视等不良信息仍然并不少见。据有关调查显示,如今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91.4%,75.8%的未成年人遭遇过网络不良信息,35%的则遇到过视频裸聊。很显然,11岁孩子“裸聊”“敲诈”的稀奇,就是缘于虚拟网络、成人社会此类现象的不稀奇。长期的耳濡目染,如何让模仿欲相当强烈的孩子HOLD住“复制”冲动?

毕竟年幼无知的孩子缺失起码的是非分辨和行为控制力,极容易让网络不良信息、内容给“教坏”了,走上了犯罪道路都浑然不觉。因此,家长严加管教固然很有必要,但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则显得更为迫切。否则,青少年犯罪年龄再提前或许真会成为困扰社会的一种现象。wwW.Zj09.cOm

精选阅读

注意:男孩不宜在6岁前入学


为啥男孩不男孩?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一份调查报告更加深了男孩的“危机感”,引起社会的关注。

这项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

男孩“麻烦”比女孩多

“男孩危机主要体现在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上。”专家指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个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危机。

以学业为例,2006—2008连续两个年度,在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再看心理危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达68.64%,远远高于女性的31.36%。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已成为国际性现象。在英国,女生几乎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辍学,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

男孩需要“因性施教”

“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因生理发育迟缓所致。”研究组认为,三大原因造成目前的男孩危机:一是忽视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为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二是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三是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跑动,许多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等。

在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练习、记忆优先,这样更加容易发挥女孩的优势。

如何拯救男孩,造就新时代的男子汉?“改变对男孩的态度,建立按照性别施教的教育模式非常关键。”专家提出了4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按照性别施教。

教会孩子爱父母


当小小的生命尚在母腹中孕育时,那伟大的母爱已同一泓湖水,柔波荡漾、浩浩淼淼;当等待第一声婴儿啼哭的焦虑之时,深沉的父爱已如苍茫草原广阔无垠、郁郁葱葱。

亲情之爱,本是由自天然。子女对父母的爱更是与生俱来,来自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和附于躯体上的那颗心。

如果我们说,还要学会爱孩子和教会孩子爱父母,人们不免不以为然。但实现生活中不少场面又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

教会孩子爱首先要给予孩子爱,这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为孩子哺乳时,在给孩子洗尿布时,在同孩子垒积木时,在聆听孩子朗颂时,在半夜起身为孩子掖好被角时……也在自己对孩子理解、尊重、诱导、表扬和批评时。父母的举止言行是孩子的榜样,你能正确地爱孩子,孩子也会学着爱。

一次,我为1岁半的儿子做饭时,不小心菜刀切了手。身后的宝宝从没见过鲜血淋漓的场面。他瞪着大眼睛不知所措。我告诉他:“宝宝不能拿刀,刀切手。流血,手疼。”原是想借机告诉他拿刀的危险,但儿子却从话中听出了我手疼。他走上两步,嘟起小嘴,对着我的手轻轻吹了起来。此刻,我心中一阵惊喜:孩子,你小小的年纪,已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了爱!你知道,每回当你磕磕碰碰之后,妈妈(爸爸)便会为你轻轻吹一吹,所以,今天你也学着用这个办法替妈妈减痛。

更让我感到骄傲和慰藉的还在后面。在包扎伤口时,我随口对孩子说:“妈妈手疼,不能抱宝宝。”到了晚上,按常规带孩子散步时,平时刚走几步便会扑过来,一把搂住我的腿,仰起小脸说“妈妈抱抱”的宝宝,竟走了很长很长。我以为,他是因为一边念儿歌一边走给忘了。怕他累,伸手去抱他。不料,平时放下时也要蜷起小腿,让两只小脚沾不到地的宝宝,居然认真地说:“妈妈手疼,不抱!”此时,我似乎忘却了连心的手指仍在一跳一跳地疼,一把搂过孩子,使劲地亲了亲他。孩子畏在我肩头,休息片刻,又迈开双腿走起来。

爱孩子对父母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舔犊之情。这爱包含更深层的意义。它使我们的目光看得久远,它使我们的心灵更加高尚,它使浮躁的变得沉稳,它使随意的变得理性。真心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感受爱、体味爱。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如今的父母,少有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的,但一些子女对待父母给予的爱却常常表现出无动于衷。他们认为,父母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一边不停地索取,一边毫不珍惜地抛弃。更有甚者,他们会对父母的爱感到厌烦或因爱的方式不当而感到怨恨。如果孩子果然对父母之爱表示麻木的话,应该说是父母教育上的失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会因为不能体味爱而与幸福失之交臂。

教孩子体味爱的过程也是教孩子学会爱。当你喂宝宝美食时,不妨说:“好香,给妈妈尝尝好吗?”通常孩子会举起小勺送过来,你当然会对他表示赞许。但孩子要是舍不得而不给呢?你是觉得好玩,一笑了之;还是表示一下不喜欢?别小看这平平常常的逗孩子话,它会告诉孩子,妈妈把好吃的先给我吃是爱我。他也会渐渐地感受到与人分享的乐趣。

如果孩子冷,你不妨问问他:“爸爸是不是也冷?”在给孩子添加衣服时,问问他:“爸爸衣服在哪里?”“妈妈穿哪件?”这么做既可以教给他日常知识,又启发了他的爱心。

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事使你不快时,你在明确告诉他你的感受时,可让他设身处地想想,换了他会怎么样?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孩子自会明白,不仅要从父母这里获得爱,也要以爱相回报。

孩子的言行反映着父母的举止。孩子偏狭,父母恐怕不会敦厚;父母暴躁,孩子要么冷酷,要么怯懦;孩子能与小朋友友爱相处,父母的性格多豁达温和;父母开朗乐观,孩子也不会抑郁焦虑。因此,教会孩子爱的同时,也是观察孩子言行校正自己的机会。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就不妨记住这句话:“教会孩子爱父母,他才会爱他人,也才会被人爱。”

离开学校,我们学会了什么


我一直都不喜欢去学校。但是,我一直喜欢学点什么新东西。您听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您自己甚至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究竟在学生时代里学到了什么?或者更犀利地说,大部分学生结束义务教育后究竟学会了什么?

我真希望学生们9年义务教育后能够说德语、读德语,也许甚至能够写德语。显然,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还没法达到这个状态。我希望,您不要反驳我,否则,我就非得摆出欧盟最新调查结果了在奥地利被证实,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下毕业的实际文盲比例达21%,您或许早就厌倦了工匠们的抱怨,他们总是因学徒们缺乏必备的基础知识而苦恼。

在这一点上,我可以简短地说两句。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是基于大众教育的思想模式,用割草机对不同天赋的年轻人进行修剪,只是修剪过后,他们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差。或者客观点表达:我们教育体制的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与我们投入其中的越来越多的开支无关。这就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试图通过提高效率来解决这一问题。当我们不再关注目标后,事实上,我们得付出双倍的努力。马克吐温(Mark\\'rwain)如是说。

偶然的机会使宝宝学会了礼貌


前言:懂礼貌的孩子人人都比较喜欢,但是如何才能培养孩子懂礼貌呢?这很让家长们感到费心,好话说尽,软硬方法尝试过,可孩子就是不懂得礼貌,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却使孩子学会了懂礼貌!

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活泼好动,但就是不懂礼貌。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非得我提醒,才肯张口叫一声。

我多次教育儿子,要主动打招呼。每次讲儿子都能仔细听,也不反感,但真正付诸实践,又成了“哑巴”。入园指导

我还采取过奖励措施:有礼貌三次,奖励薯片一包;累计超过十次,奖一个玩具。一开始,儿子很有动力,可时间一长,他又淡忘了。

我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自我安慰,也许等儿子长大一点,他就会明白的。

可有一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

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孩子,老师问我:“孩子在家里是不是挺活泼的,一高兴起来就顾不上周围的人了?”我一听就明白了,老师话里有话,因为孩子在旁边,我不想让他没面子,就跟老师撒了个谎:“孩子在家里可有礼貌了,在我们楼院,大家都喜欢他。”老师一听很高兴,拍了拍孩子的头,继续鼓励说:“真是好孩子,在学校里,你也能表现得更好。”结果,就是这么一句随口的应承话,竟然收到了奇效。儿子从此以后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有礼貌,热情大方。我明白了,原来,孩子并不是没有意识,而是没有触动心灵。

所以说,家长教育孩子,把握一定的时机非常有必要。在一种特定的氛围,面对着与孩子密切联系的人,而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表扬和肯定,可以适度的虚构和夸大,这样,孩子便会受到震撼,从而,朝着我们预想的目标去改变和发展。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的时候为孩子留足了面子,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在不轻意就是解决了,所以教育孩子家长们要学会如何触动孩子的心弦!

孩子已经学会了商量(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现在的小孩子们那一个不是家中的宝,从而过早的使孩子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篇来自紫玫瑰的日志吧,看看自从小孩子们上了幼儿园之后都有那些的变化吧!

今天早上带班,有些孩子早早的吃完了餐点在游戏,王甜甜正在那里吃着饼干,汪小雨吃完后便在外面的筐里拿了个塑料的皮球在手里玩,王甜甜一看是自己的皮球,急得赶紧站了起来,"你怎么没跟我商量就在玩我的皮球"她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小椅子,汪小雨一听,大概也觉得是,便马上补了一句"你的皮球借我玩玩好哇""好的"王甜甜一口答应了,她又转念一想"我的皮球是没有气的"汪小雨一听,"哦,那我去换一个吧"。她们俩有趣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王甜甜你真得进步了。家访那天,当外婆拿来好吃得来招待我们时,孩子在旁边边叫边喊“这些是我妈妈买给我吃的”,来园时,拿来的玩具不肯给小朋友,好东西不肯大家一起分享……她慢慢的开始没有朋友,现在她能这样,已经是一个大得进步。更重要的是孩子之间在玩别人的东西,已经学会了商量,和好朋友商量,大家商量!恩,真不错!!

本网站小编总结: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城市的教育与农村有着很大的差距,城市里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早,学到的知识多,正好可以把握好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期,但愿这种教育能够及时的普及,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

宝宝奢侈!谁之过?


现在的宝宝真会花钱!我儿子小博每次闹着要买的东西价钱少说要五六十以上!因为他每次跟大人出门购物或去公园都会闹着要买玩具或吃麦当劳。作为普通职员,我已经感觉经济上吃不消,虽然爱子心切容忍着,可心里还是希望能有办法改变小博的坏毛病。——小博爸爸

潇潇从来不珍惜食物,很贵的水果吃两口就会丢在一旁去玩耍,鲜美的基围虾吃两口后说不吃就会吐在地板上,发脾气时还会故意把虾碗推翻洒在地板上。看到她这个样子,我真担心她长大会形成浪费的习惯。——潇潇妈妈

妞妞的玩具堆满自己的小公主房,可她一点也不爱惜,喜新厌旧不说,最乐意干的事就是把玩具砸坏。几百块钱的名牌车模闹着买回来,摆在小柜子上看也不再看一眼,正品的小熊维尼被撕毁拉链挖出了内芯,价格不菲的机器人狗被她在地板上砸来砸去。我希望能够给女儿提供一个物质丰富的快乐童年,虽然有点心痛,但是只要买得起,还是忍不住给妞妞不断购买新的高档玩具。——妞妞妈妈

新生儿的头脑像一张简单的白纸。他的思维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需求出发感受周围、认环境,学习满足自我需求的手段。他的头脑里还没有奢侈和节俭的词汇,更不知道奢侈和节俭对他的意义何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浪费的习惯主要在于父母的影响。

父母往往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宝宝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弥补自己儿时的物质贫乏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有了经济能力,于是尽力给宝宝提供衣食住行玩的物质条件,以弥补自身的遗憾。这类父母对小时候体验到的饥寒刻骨铭心,发誓不让自己的宝宝冻着、饿着。结果造成孩子非名牌不穿用,非鱼虾不吃。

正确的态度这类父母应该认真思考,不管为孩子花多少钱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

a、是否有效地利用了金钱和财物,能否给孩子带来真正的益处。

b、是否利于宝宝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格的培养。

c、有无过度消费:一个宝宝每天需要的营养是有限的,宝宝的衣饰只要做到美观大方、方便舒适。过度的营养会引起厌食或肥胖,过度的服饰打扮会把宝宝的注意力人为地扭转到装饰自己的方面上来。

2、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在售货员面前对孩子说“不!”

孩子当着外人哭闹,父母一是不忍心看见孩子哭,二是怕售货员笑话自己小气,对孩子苛刻,而不得已向孩子屈服,每次都在孩子哭闹的胁迫下买下昂贵又不实用的玩具或不合适的零食。

正确的态度该买的东西,有能力就大方地给孩子买下,如果经济不允许,不要好面子,耐心地告诉孩子理由。不要训斥孩子,始终要以理服人,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他想要的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时,让孩子体验失去比体验拥有更为重要。虽然以哭闹达到目的是宝宝的本能,但是父母能从一开始就耐心的以理服人,孩子的反应一般都不会过于激烈。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都能逐渐学会和成人商讨,并克制自己。不该买的东西,态度要坚决。没有必要在意陌生的售货员对自己的看法,试问,她对你的生活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3、工作忙碌,以物质礼物弥补亲情

有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心里感到惭愧,于是会买很多各式各样的衣物、玩具食品,一是慰籍自己,另一方面是想千方百计博得孩子一笑。

正确的态度职场父母,身不由己。但要知道宝宝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你回家多抱抱他,能够有效地把你的爱传达给他;把你在家的时间和他共度;把你看报的时间换成陪伴他的时间;在你外出差培训时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给他挂个电话,告诉他妈妈想他了;在你做家务时不支开他,让他做你的小尾巴……他就满足了。过度的礼物,对他来说并不能替代亲情。

4、父母本人以奢侈为荣

父母本人喜欢奢侈、从众、爱炫耀:即使工作不忙,路不远,也要用轿车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甚至怕丢人,没有轿车,让孩子的爸爸借车,或开公车接送孩子;平时购物不节制,在孩子面前购物一掷千金,给孩子购买物品不顾实际需要,见到喜欢的就买;平时在家,会在宝宝面前交流一些大把花钱,无度消费有理的思想,以之为荣。宝宝耳濡目染,视奢侈为自然。

家有男孩必看:男孩就要这样养


家有男孩的爸妈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觉得孩子萌萌的很可爱;有时候觉得孩子总是惹麻烦,一刻不得消停;有时候觉得孩子特别固执,不可听话。其实这些,恰恰因为他是男孩。男孩天生就和女孩不同,对男孩教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家有男孩的宝爸宝妈一定要看过来!

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误区: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区: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误区:男孩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女人,妈妈、姥姥、奶奶、保育员、幼儿园老师等。这些女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他还需要什么?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从小告诉男孩他是个男子汉

误区: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大了,自然会有担当。

事实: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男孩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要和男孩做朋友

误区:我们总是认为男孩子太调皮,因此一定要严加管教,不然大了就管不住了。

事实:男孩最不怕什么?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长项。男孩最怕什么?很显然,他们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男孩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时刻让男孩感受到你不温不火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