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伦理和道德,不是来自你怎么告诉他的,而是来自你如何对待他。

在生命的最初几周或几个月,当你怀抱宝宝,你可能会注意到,抱他离你胸膛很近的时候,他会觉得你皮肤温暖、心跳平稳可靠,很是舒服。或者你还能注意到,把他卧室里的遮阳物放低,让他充分放松,能让他和你正式交换目光。

这些舒适的小小接触,让你的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关爱。当你试着关注他的身体需求时,在他饿哭的时候去感受他,或者在他胃痛的时候安抚他的后背,他会体验到你微笑中的情感芳香,你对待他时的温柔亲切。随着时间推移,在你的帮助下,他不仅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还会把这种关心撒播到别人身上,因为他知道那种感觉有多好。

通过几年的研究,我很难过地发现:如果很小的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关爱和尊敬,他就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被粗鲁对待和虐待的孩子会有一种很强的倾向,希望以粗鲁、虐待回报别人。当家长、照顾者或其他权威人士在场时,他们就会隐藏这种倾向,表现出我是个“好公民”;但是当他们一旦离开这些权威人士,他们早期遭受的粗鲁和漠不关心的对待,就会经常反映在他对待其他孩子和动物时表现得粗鲁或漠不关心,他们这样做时通常会感到难过和沮丧。

对于这些孩子,“做好”仅仅意味着让事情结束。他们遵守规矩只因为对他们有益。因为从未品尝过被关爱的内在的甜蜜快乐,他们从没有从直觉上认为关心和帮助别人会感觉很好。

在8个月到18个月的时候,孩子快乐地做出一些姿势能让自己明白这个世界是个逻辑的所在,在这里,欢乐的叫喊,拉你的袖子,恳求的目光,都将得到鼓励的回报。他也开始把自己看成是与你们分开的,是一个有价值的被爱护的玩伴。这个游戏为他提供了早期对与错的教育。当他跨过行为之限,你皱眉,紧紧抓住他的手,表情难过,有力地摇头,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说明,那就是他做错了。

在孩子蹒跚学步期间,孩子们想要确定做事的准则:打人是不好的,分享是好的。当你的孩子在两岁半玩恐龙游戏时,或者孩子在3岁让他的玩具消防员成为超级复仇英雄时,如果你坐在地板上,加入他的游戏,那么你的孩子就不会过于激动,滑向“坏”的行为。在“坏”的行为中,他会伤害自己或其他人,或者打破玩具,或者二者都会。

这时他需要可靠的限制设定,这是只有你或其他爱他的看护者才能提供的。当他遭遇一场灾难,因为事情不是按他所想发展,或者他故意踢他的玩具,你必须要支配他时,你要把他急需的冷静强加给他。

用激怒的表情和威胁去吓孩子,不能产生伦理或道德上的价值,设定虽然严格但却温和而持久的行为限制,配以尊重与共情才能产生这样的价值。所以当他要发脾气时,首先试着让他安静,用共情的语调、平静的声音评论他的挫败,然后谨慎地尝试转移他的注意力,将他引向一个平静但快乐的活动上。即使你没能立刻帮助他恢复冷静,他也能感受到你和他在一起,你站在他这边。由于你的孩子受到尊重的对待,所以当你实施一个限制的时候,他很少会自卫性反抗。

如果他的弟弟拿了他心爱的玩偶,他猛打弟弟,或者采用其他不妥的方式,你第一个命令可能是让他站到一边,帮他平静下来。当他呼吸稍微平静,你可以拿出“唱红脸”的架势,和他谈为什么他的坏行为不能继续,尽管你知道他生气了。这样的谈话最好远离“犯罪”现场,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看到让他生气和沮丧的根源,会专心听从你的安慰。

接下来,你要和他谈谈他需要限制自己的行为,以及这些限制是什么。然后,让他确信,惩罚结束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不要阻止他表达他的不快或生气,但要帮助他改变表达,减少他的负能量。你要带着尊重的心情去倾听,但是要指出他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这是他确实没有想到的。当他最终不再发抖,以及所有的被压抑的沮丧都消失后,试着安慰他:他下次怎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最后,让他知道你也经历过同样的情感,而且你知道不让它变遭很难。你的同情会让他平静,也让他再次确信,这会让他也挽回一点面子。

孤立他,或者让他自己待在他的房间里,通常不能帮助他控制。这种惩罚的特点是会破坏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的温情。让他坐在你旁边的椅子上,安静地待一会儿,不让他玩他喜欢的游戏;或者让他和你一起做些家务。这种限制既含着尊重也很令人欣慰。他会内化这种情感,希望以后能控制它们。

当孩子渐渐了解到世界上的事并不总是公平的,他会越来越进入一种不清不楚的状态:在看似绝对公平的世界,他可能要作出伦理或道德上的选择。他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让他避免了很多模糊、很多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脱离了这个大世界,但是现在他要加入群体中,要自己冒险,他正面对更多道德难题。

孩子学习伦理和道德,不是来自你怎么告诉他的,而是来自你如何对待他。

在生命的最初几周或几个月,当你怀抱宝宝,你可能会注意到,抱他离你胸膛很近的时候,他会觉得你皮肤温暖、心跳平稳可靠,很是舒服。或者你还能注意到,把他卧室里的遮阳物放低,让他充分放松,能让他和你正式交换目光。

这些舒适的小小接触,让你的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关爱。当你试着关注他的身体需求时,在他饿哭的时候去感受他,或者在他胃痛的时候安抚他的后背,他会体验到你微笑中的情感芳香,你对待他时的温柔亲切。随着时间推移,在你的帮助下,他不仅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关心,还会把这种关心撒播到别人身上,因为他知道那种感觉有多好。

通过几年的研究,我很难过地发现:如果很小的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关爱和尊敬,他就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被粗鲁对待和虐待的孩子会有一种很强的倾向,希望以粗鲁、虐待回报别人。当家长、照顾者或其他权威人士在场时,他们就会隐藏这种倾向,表现出我是个“好公民”;但是当他们一旦离开这些权威人士,他们早期遭受的粗鲁和漠不关心的对待,就会经常反映在他对待其他孩子和动物时表现得粗鲁或漠不关心,他们这样做时通常会感到难过和沮丧。

对于这些孩子,“做好”仅仅意味着让事情结束。他们遵守规矩只因为对他们有益。因为从未品尝过被关爱的内在的甜蜜快乐,他们从没有从直觉上认为关心和帮助别人会感觉很好。

在8个月到18个月的时候,孩子快乐地做出一些姿势能让自己明白这个世界是个逻辑的所在,在这里,欢乐的叫喊,拉你的袖子,恳求的目光,都将得到鼓励的回报。他也开始把自己看成是与你们分开的,是一个有价值的被爱护的玩伴。这个游戏为他提供了早期对与错的教育。当他跨过行为之限,你皱眉,紧紧抓住他的手,表情难过,有力地摇头,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说明,那就是他做错了。

在孩子蹒跚学步期间,孩子们想要确定做事的准则:打人是不好的,分享是好的。当你的孩子在两岁半玩恐龙游戏时,或者孩子在3岁让他的玩具消防员成为超级复仇英雄时,如果你坐在地板上,加入他的游戏,那么你的孩子就不会过于激动,滑向“坏”的行为。在“坏”的行为中,他会伤害自己或其他人,或者打破玩具,或者二者都会。

这时他需要可靠的限制设定,这是只有你或其他爱他的看护者才能提供的。当他遭遇一场灾难,因为事情不是按他所想发展,或者他故意踢他的玩具,你必须要支配他时,你要把他急需的冷静强加给他。

用激怒的表情和威胁去吓孩子,不能产生伦理或道德上的价值,设定虽然严格但却温和而持久的行为限制,配以尊重与共情才能产生这样的价值。所以当他要发脾气时,首先试着让他安静,用共情的语调、平静的声音评论他的挫败,然后谨慎地尝试转移他的注意力,将他引向一个平静但快乐的活动上。即使你没能立刻帮助他恢复冷静,他也能感受到你和他在一起,你站在他这边。由于你的孩子受到尊重的对待,所以当你实施一个限制的时候,他很少会自卫性反抗。

如果他的弟弟拿了他心爱的玩偶,他猛打弟弟,或者采用其他不妥的方式,你第一个命令可能是让他站到一边,帮他平静下来。当他呼吸稍微平静,你可以拿出“唱红脸”的架势,和他谈为什么他的坏行为不能继续,尽管你知道他生气了。这样的谈话最好远离“犯罪”现场,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看到让他生气和沮丧的根源,会专心听从你的安慰。

接下来,你要和他谈谈他需要限制自己的行为,以及这些限制是什么。然后,让他确信,惩罚结束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不要阻止他表达他的不快或生气,但要帮助他改变表达,减少他的负能量。你要带着尊重的心情去倾听,但是要指出他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这是他确实没有想到的。当他最终不再发抖,以及所有的被压抑的沮丧都消失后,试着安慰他:他下次怎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最后,让他知道你也经历过同样的情感,而且你知道不让它变遭很难。你的同情会让他平静,也让他再次确信,这会让他也挽回一点面子。

孤立他,或者让他自己待在他的房间里,通常不能帮助他控制。这种惩罚的特点是会破坏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的温情。让他坐在你旁边的椅子上,安静地待一会儿,不让他玩他喜欢的游戏;或者让他和你一起做些家务。这种限制既含着尊重也很令人欣慰。他会内化这种情感,希望以后能控制它们。

当孩子渐渐了解到世界上的事并不总是公平的,他会越来越进入一种不清不楚的状态:在看似绝对公平的世界,他可能要作出伦理或道德上的选择。他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让他避免了很多模糊、很多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脱离了这个大世界,但是现在他要加入群体中,要自己冒险,他正面对更多道德难题。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10个小细节养育出快乐孩子


1、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舒缓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2、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宝宝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像力无拘无束的发挥,让他们可以悠闲的看蜘蛛织网、研究萤火虫如何发光……以他们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世界。也许,有时你也该放慢你的脚步,抛开你的行程表,跟着孩子的节奏享受生活。

4、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5、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6、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7、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1.确认他的问题。2.让他描述他想到的解决方式。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8、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答案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9、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扎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涂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10、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怎样才能培养出天才宝宝


天才宝宝

天才宝宝的6个特征

父母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而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的学者最近指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关注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发现他们特殊的才能。学者指出,天才宝宝有以下易被忽略的特征,希望父母能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潜能:

1、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负责全班同学排座的孩子,可能具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2、年轻的大亨。一些小学生发现,若他们将零用钱积攒起来,假期时就有一大笔钱可供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那样的人。

3、刨根问底的孩子。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他们极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记者或宇航员。

4、设计师。若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用积木搭建出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

5、讲故事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想象力丰富。

6、演讲者。喜欢同人讲话,甚至上课时也要窃窃私语。这样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培养,他可能成为名嘴律师或电视主播。

天才宝宝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假如你家有个天才儿童,应如何培养他呢?

育儿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不要把孩子公之于众,使他成为宣传品。否则会影响他的品质。

*不要强迫他学习。应教他读一些有趣的书籍,或鼓励他养成一种优良的嗜好。

*要注意培养他的幽默感,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帮助他发挥创新及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精神。

另外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用功过度,会损伤脑子,引起智力衰退。其实,此种担心大可不必。

一个10岁的孩子,能够同中学的高年级学生一样欣赏莎士比亚的作品,这对他决无害处。只要不强迫孩子学习,孩子的脑子会越用越灵的。

8大益智食物吃出天才宝宝

1、鸡蛋:主要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丰富的卵磷脂以及钙、磷、铁等,对神经发育有着重要作用,有益于大脑的发育。

妈妈们可选择多样化制作鸡蛋与其他菜组合,如鸡蛋青菜泥等,避免让孩子厌烦一种烧蛋模式。同时,因为鸡蛋不易消化,一次不要吃太多量,制作也要精细。

2、牛奶:牛奶是优质蛋白质、核黄素、钾、钙、磷、维生素B12.维生素D的综合体,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为大脑提供所需的多种营养。

3、鱼:鱼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首选食物之一,在鱼头中还有十分丰富的卵磷脂,是人脑中神经递质的重要来源,可增强人的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并能控制脑细胞的退化。鱼肉还是幼稚蛋白质和钙质的极佳来源,特别是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3,对大脑和眼睛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4、香蕉:香蕉营养丰富、热量低,还有“智慧之盐”的磷,又是色氨酸和维生素B6的超级来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离子含量较高,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对促进大脑的功能大有好处。新鲜水果要多吃,香蕉营养丰富,但要注意使用量,不要因为过量食用影响正餐食欲。

5、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锌,可增强记忆力,促进思维活跃。苹果是营养、功能都很全面的水果,妈妈们可选择做苹果泥或苹果色拉等不同的样式给宝宝食用。

6、大葱:含有一种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经常食用可起到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使人头脑灵活。

7、核桃:核桃果仁内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成分可营养大脑,促进细胞的生长,延缓脑细胞的衰弱进程,提高思维能力。每次1-2个核桃,每日2次,可增强记忆,但宝宝食用,注意要磨碎或制酱后食用,一次的量同样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大便干燥、鼻出血等情况。

8、海带:海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有健脑的功能,海带等海藻类食用物质中的璜累物质,更是大脑中不可缺少的。

从面相命理看你的子女运:

1、耳珠不可太小:

耳珠以男人来说首先代表性能力,第二就是理财能力,耳珠大的男人的小孩将来理财能力也会很强会赚大钱。

2、肚脐深而阔:

肚脐代表跟母亲的连结以及所有经脉汇集地,肚脐愈大愈深的人会生出贵子,孩子得到父母亲好的遗传将来会很有成就,若是女子的肚脐非常浅的话通常生育方面有困难。

3、小指美,三条主纹清晰深刻:

五个手指中拇指代表父母,食指代表兄弟,中指代表自己,无名指代表配偶,小指就是看小孩,因为小指也代表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性能力,另外手上的感情线、智慧线跟感情线三条线代表从母体生出来之後有关,三条主纹清晰深刻以及小指长的人可以生出带财的小孩。

4、人中深明:

人中又称为子庭,代表着小孩生出来的各种教养以及教育,人中深名的人一方面可以生出遗传好孩子,而且可以让小孩受到很好的教育。

生天才宝宝的生肖配

你和他未来的宝宝能成为优秀的、聪明的、可爱的吗?你想要一个天才宝宝吗?快来看看你和他是不是有绝配的基因能够生出天才宝宝吧!

鼠:

属鼠的人直观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定性不够,不适合做领导性人物。鼠为子年生,子属水,水属智。和鼠最相配的生肖是属龙、猴、牛的人。其中龙和猴也是非常聪明的生肖,此组合未来的宝宝头脑会非常灵敏、机智,适合高智商的教育,属于科学家型天才宝宝。而和牛组合的未来宝宝,则会兼顾牛儿的特性,机智中见沉稳。

牛:

牛年出生的人,心性安稳,喜欢平静的生活,记忆力比较好,但蛮劲大,易冲动。丑年出生,丑属土,土属信。和牛最相配的生肖是属蛇、鼠、鸡的人。其中与蛇组合,会结合蛇的人的察言观色,未来宝宝会是个早熟的小鬼。与属鸡的人搭配,未来宝宝会直率、性格比较冲动,虽然你和他的感情会比较好,但却不太会有一个温顺的宝宝。

虎:

属虎的人有非常强的独立性,一生抱负比较大,不喜欢服输,属于领袖型人物。虎年出生的人,是寅年生,属木,木又属仁。和虎最般配的是属马和狗的人。与这两个生肖组合,未来的宝宝会在运动方面比较擅长。如果夫妻都是属虎的人则是刚遇刚,而且都比较不会转弯,会非常的强势,未来的宝宝则会是个小绵羊般、不太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兔:

属兔的人性格也犹如一只可爱的兔子般顺从,纤细敏锐,容易受到伤害,脾气较好。兔子是卯年生,卯属木,木属仁。和兔子最般配的是属羊、狗、猪的人。和属羊和猪的人结合两个人的性格都比较温顺,对未来宝宝的也会造成影响,未来宝宝也不太会反抗一些势力,不太会有创造性。和属狗的人组合,未来宝宝会非常听话,但也具有高超的警惕心理。

龙:

属龙的人胆识过人,具有别于常人的非凡气质,有孤傲的一面,不太容易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龙是辰年生,辰属土,土属信。和龙最佳组合是属猴、鸡、鼠的人。鼠机灵言语表达好,这两者组合会让未来宝宝机智过人又能让身边边的人自然的对他崇拜,会是领导人天才宝宝。和属猴的人组合,未来的宝宝比较具有创造力,善于思索和推断,容易成为数字方面天才宝宝。

蛇:

蛇年出生的朋友,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察言观色,少年多受风霜之苦,心情比较容易多疑多虑,生性冷淡。属蛇的人是巳年生,巳属火,火属礼。适合蛇的结婚是属牛、鸡的人。和牛组合,未来的宝宝会有勇有谋,是个适合经商的天才宝宝。和属鸡的人组合,未来宝宝性格和说话会比较犀利,思维转的非常快,比较滑头,绝对是新版小鬼当家的新主角。

马:

属马的人崇尚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喜动不喜静,社交能力非常好,为人坦率,头脑属于直线型。马是午年出生。和属马的人相配的是属虎、羊、狗的人。和属虎的人组合,未来宝宝会既有着森林之王的霸气,又有着矫健的身姿,会是非常漂亮的宝宝,不过脾气会不太好,内心会有不安分的想法。和属羊的人组合,未来宝宝性格会非常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幻,比较适合送到国外留学,适应强,语言能力也比较好,可能会是外交官型天才宝宝。

羊:

属羊的人虽然温顺,不过属于外柔内刚型,常常舍己成人,会比较心向佛生,宗教信念强。羊是未年生,未属土,土属信。适合羊的是属兔、马、猪的人。和属兔的人结合,未来宝宝会和父母一样不容易性格暴躁,会是安静乖巧型的,甚至有点神经质和懦弱。和属马的人组合,未来宝宝不会性格太悲观,比较外向开朗,并且会有绘画方面的天才。和属猪的人在一起,未来宝宝喜欢睡觉,对你们也非常的孝顺,不过容易前进不前,学东西比较慢。

猴:

属猴的人比较没有耐性,凡事都会急躁,不过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强,多有狭义心肠。猴是申年生,申属金,金属义。最配猴子的生肖是鼠和龙。和鼠在一起,未来的宝宝会是个机智过人的,脑筋转动快的人,会说话,适合做推销和市场分析方面的工作。和龙在一起,未来宝宝比较多才多艺,如果从小培养的话,将来可以成为艺术家型天才宝宝。

鸡:

属鸡的人生性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太会转弯,自持甚高,看不惯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鸡是酉年出生,酉属金,金属义。和属金的人最相配的有属牛、龙、蛇的人。和牛组合起来,未来宝宝做事情冲劲十足,会三分钟热血,除非培养他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学习,否则很难成才。和属龙的人在一起,未来宝宝会非常的高傲,给人望而生畏的感觉,适合做模特或歌手这样让人注目的工作,是演艺方面天才宝宝。

狗:

属狗的人沉着冷静,观察力强,对朋友比较忠心,重情义,也比较暴躁。狗是戌年出生,戌属土,土属信。和狗相配的有属虎、兔、猪的人。和虎、兔在一起,未来宝宝会有非常好的运动细胞,身体里有强烈的爆发力,是运动型天才宝宝。和属猪的人在一起,未来宝宝不太喜欢强势力,会嫉恶如仇,生性慷慨,做事情会有始有终,会成为007型的天才宝宝。

猪:

有异性仰慕,可多装扮自己,属猪的人耿直不弯曲,心地善良,外观稳重,不善于交际,有强烈的责任心,人缘颇好。猪是亥年出生,亥属水,水属智。和猪最相配的有属羊、龙、猪的人。和属羊的人在一起,未来宝宝孝顺乖巧,学东西比较慢,缺少上进心,不大会成为天才型宝宝。和属龙的人在一起,宝宝会有两面的性格,内心难于让人揣摩,适合做心理咨询师。和同生肖的猪在一起,未来宝宝会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家庭中,自然性格也会非常乐观,做事情也光明磊落,而且尤音乐方面的潜质,可以培养成未来的一代钢琴家。

父母养育态度影响孩子人格


“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不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因素方面,而且同样适用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过程。

“孩子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刘华清说,健康的儿童人格应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等。

据介绍,父母不同的养育态度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人格形成。如,支配型的父母,孩子的人格多为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的、顺从的。干涉型的父母,孩子容易神经质、被动、幼稚,甚至有癔病性人格。在心理学上,癔病型人格也称歇斯底里型人格,其主要表现是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哭笑无常等。娇宠型的父母,孩子易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但也有温和的人格。拒绝型的父母,孩子有自我显示、冷漠、暴乱的特点。不关心的父母,孩子会有攻击的、情绪不稳定的、冷酷的、自立的人格。专横型的父母,孩子容易有反抗的、情绪不稳定的、依赖的、服从的人格。民主型的父母,孩子多有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社交的人格等。

激励出孩子的无限潜力


激励出孩子的无限潜力

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他上医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你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

第二次,在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21名。”说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上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变得温顺了,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发现儿子在等她。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儿子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对妈妈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的,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赏识。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一般正常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相当于他所具有的潜能的1%。因此,凭借内在的动力、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等积极心态的推动,可以发挥出惊人的创造力,没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无条件的爱是培养孩子道德的最佳方法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肝宝贝,有着浓浓的爱。道德,是每个孩子终生受用的一门课程。孩子的道德,作为家长的我们应如何培养呢?

对刚出生的婴儿进行道德教育是不可能的。这时的孩子不仅没有判断善恶的能力,他们想要的也只是与生存相关的事情,婴儿因为肚子饿会哭,困了会哭,而不是在使小性子。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为道德智能播种的时期,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发智能。这时需要的只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没有什么特别的,及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平时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妈妈的爱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与父母建立起坚实的感情纽带。父母的这种爱会让孩子感到安全,会让孩子积极地感受世界。孩子只有在接受了父母无条件的爱时,情绪上得到稳定,才能够积极地面对世界。因此,父母给这个时期的孩子培养道德智能只需要无条件的爱。

孩子一哭,马上放下所有事情跑过去

曾经听一个幼儿园园长讲述了这样一条规律,虽然每个孩子性格都不同,但是频繁打架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凡是这样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妈妈不在身边,或与家人分开生活的孩子。因为妈妈要上班,很少能和孩子在一起的,也属于这一类。

在一岁以内,不能够与父母,特别是与妈妈在一起的孩子,他们在情绪上没有安全感,与人的相处就比较难。因为不得已,妈妈不能与孩子在一起时,必须有另外一个看护人。然而,和孩子在一起不等于是单纯地留在孩子身边,而是细心地对孩子的所有行为及时做出反应。

这个时期的孩子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哭来完成的。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就要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去哄孩子。孩子不论怎么哭,妈妈都不在,孩子就会感到不安,消极地看待世界。因为内心充满“愤怒”,将来可能无法抑制自身的攻击性。

绝对不要对孩子喊

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满周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认识自己错误的道德思考能力。孩子总想用手去抓热的东西或玩弄尖锐的物品,这是父母将危险物品随意放置的错误,与孩子无关。这时父母如果生气,对孩子大喊大叫,孩子就会因为害怕而感到不安。父母该做的就是提前把危险的物品拿走或消除危险的状况。

慢慢培养孩子的耐心

孩子在出生6个月后才开始相信,不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不会离开他。在这之前,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耐心,只会妨碍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感情。6个月后,才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地培养孩子的耐心。

比如,在给孩子更换纸尿裤或冲奶粉时,可以对孩子说“是不是很难受啊?再稍微等一会儿”,“妈妈正在给你冲奶粉,等着啊”之类的话,孩子就慢慢地学会忍耐。

妈妈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偶尔会很烦躁,甚至发脾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不能完全听懂母亲的话,但是他会通过母亲的行为或语调明白妈妈的情绪。

等待孩子做出反应

妈妈们经常会不安地说“孩子到这时候应该能认识妈妈了”,“孩子怎么不笑啊”之类的话。孩子在各年龄段都会有普遍规律,但是随着个体的不同,孩子的反应千差万别,一周岁之前的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对妈妈的所有行为及时地做出反应,而有的孩子却没有特别的反应。不要预测孩子的反应,即便孩子没有反应,或者不是你所期待的反应,那也只是孩子本身的特征。等待是一种美德,父母也要耐心地等待孩子做出反应。

尽可能地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尽量多抱这个时期的孩子,用温柔的声音传达你的爱,没有比这再好的教育方法了。虽然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孩子会通过妈妈温暖的怀抱和爱的表达感受被爱。细细想来,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最值得让你表达爱的。再大一点,你就会担心养成不良习惯;更大一点,你就会不好意思,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爱。这个时期孩子得到的爱,对于将来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尽情地向孩子表达你的爱吧!

小编总结:道德对于孩子的未来很重要。良好的道德让孩子更容易立足于社会。培养孩子的道德,家长们应在每个阶段,悉心去教育孩子,去帮助孩子建立道德意识。培养道德需要无条件的爱!

老人养育的孩子易变自私吗?


“幼儿园放寒假了,4岁的女儿交由外公外婆带,没几天就被惯得不像样……”昨日,家住海珠区金碧花园的梁女士提起孩子,满脸愁容。据了解,迫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许多年轻爸爸妈妈忙于工作,而将孩子全权交给老人。孩子在老人的溺爱下,变得自私、任性、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究竟“孩子自己带还是老人带”?家长们左右为难。

孩子更愿与祖辈生活?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海珠区工业大道南的一所幼儿园门口,未到放学时间,铁门外已经围满了密密麻麻的家长。其中,大部分是老人。

“爸爸妈妈工作忙,不能照顾我,我只好跟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对我管得不太严,只要我把作业写完了,就可以看电视,或出去跟院子里的小朋友玩。但跟爸爸妈妈住,我就不能看电视了,也不能出去玩,除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以外,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一点意思都没有。”小宇今年5岁,明年才正式上小学。昨日一放学,小宇挽着前来接他的爷爷奶奶的手,很满足地说:“爷爷,奶奶是我最喜欢的人。”

采访中,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年轻家长愿意将孩子交予父辈抚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其次,他们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第三,他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能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

“我父母都在深圳上班,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跟在广州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岁数都大了,需要我照顾他们,我觉得这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小莉显得十分懂事:“我放学回家,先帮奶奶做饭,吃完饭后就开始学习。每个周末我都会做家务事。”

老人带小孩问题多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不少家庭享受“隔代教育”的方便时,有相当一部分爸爸妈妈们却有苦说不清。

“我儿子今年刚满3岁,还没有上幼儿园,由于我们夫妻两个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我跟妻子商量后决定把孩子送到我父母家。可是,半年后我发现,小孩有了不少毛病:一看到零食便哭哭啼啼要买;饭桌上他自己喜欢吃的菜别人不能下筷子;鞋带松了,把脚一伸,旁边的爷爷奶奶赶快蹲下来给他系上……”昨日,记者和一位年轻爸爸聊起时,他说了一堆头痛事。

“年轻父母最好是自己带小孩,千万不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甩手掌柜’!”说起自家小孩,家住荔湾区的市民刘女士追悔不已。刘女士说,由于工作忙,孩子从小就交给爷爷、奶奶带,老人把孩子照顾得细致入微,当时周围的朋友都羡慕不已,自己也落得清闲。等接回身边时,她才发现,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吃饭基本上靠喂,尿尿还要人端,非常娇惯。

采访中,不少父母向记者抱怨,爷爷奶奶们太过溺爱小孩,凡事都为小孩“撑腰”,使孩子在父母的面前有恃无恐,任性妄为。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次儿子不肯吃饭,他佯装要打他,没想到儿子两眼一瞪,说:“你敢打我,我叫爷爷打你!”

“过来人”成功经验:

充分尊重不断沟通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年轻家长们开始担忧:大部分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个人能力差、自我中心意识强,这些均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的培养。但若自己亲手带孩子,年轻的父母又觉为难,“工作太忙碌,哪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呢”。

于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断想出方法“见招拆招”。家住天河区的黄女士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儿子今年三岁,两年前,黄女士发现孩子开始任性,只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大声哭闹、扔东西,甚至在地上打滚,奶奶看到孩子哭就马上抱起孩子。不仅如此,儿子很喜欢吃糖,黄女士就把家里的糖都收了起来。孩子一想吃糖,就哭着喊着找爷爷拿。“孩子这样下去一定会被惯得不成样子的。”心急如焚的黄女士当时有了一个“与长辈们坐下来好好谈谈”的想法。

“老人家经验毕竟比我们多很多,我们一定要充分尊重,有问题可以提出,但一定要心平气和,要肯定他们的功劳,也要适当地点明不足的地方……”两年过去了,黄女士家的小孩成了小区内出名的“乖孩子”,不仅与同伴玩耍中懂得谦让,大楼上下见了谁都会主动打招呼问好,特别招人喜欢。

黄女士说:“爷爷奶奶对孙子十分喜爱,自然也就多了一些纵容,这种纵容让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所以,我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跟孩子在一起。年轻人接受能力强,思想开放,虽说育儿经验少,但现在科学育儿方面的书籍很多,可以边学边育儿,并对过去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以改进。这样也能减轻老人的负担。”

此外,黄女士还认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因为我对老人比较关心、照顾,儿子也自然吸收到。比如吃东西他会想着我们,现在孩子3岁多吃饭时已经会给大人夹菜。”

专家观点:

祖辈教育孩子应当甘做“配角”

有多年教育工作经验的广州市第一中学退休老教师潘老师认为,年轻父母和祖辈老人都要懂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抚养、照料和教育这些事上,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祖父辈们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全权代替,把握好‘配角’的角色。”

潘老师已是6个孙子孙女的奶奶和外婆,作为“过来人”又是教育专家,她总结出一套教育心得:“当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孙辈常会向祖父辈寻求庇护,这个时候,祖父辈不应袒护孩子。”潘老师表示,有关孙辈生活大事的决定权都应该交给孩子的父母和孩子自己,祖父辈可以提出自己的经验帮助儿女共同教育孩子。

此外,潘老师还特别提醒祖辈们要学会学习,和孙辈共同成长。“作为祖父辈,应虚心接受一些新知识。可以选择适宜的学习途径,如看电视、报纸等,在短时间内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不能忽略了孩子这个重要的学习对象,多和他们交流分享,能获得在其他人那里得不到的资料,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最后,虽然我们说老人带孩子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老人带孩子还是有很多优点值得年轻人学习的。

怎么养育女孩?


女孩天生多愁善感,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闷闷不乐,看到小动物死了也会伤心落泪,看到电视剧中悲伤的情节,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难过,若是把握不好,任由这种情绪慢慢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忧郁。

小静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抱有极高的期望。因此,小静从小受到的教育要比别人多,智力开发也比同龄人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

但是,有一次期中考试,小静患了重感冒。

由于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再加上心情紧张,第一科没考好。受此影响,后面的其他科考试成绩也都不理想。

尽管小静没有考好,但是爸爸妈妈并没有怪她,而是鼓励她,可是小静却怎么也不开心。

而且从那之后,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起来,有时候明显地精神不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学习时也打不起精神。而且,妈妈还发现,小静的饭量明显地比以前减少了。

这几天,小静总说自己不舒服,不想去上学,妈妈要带她去医院,她也显得很不耐烦,不肯去。妈妈没办法,只好帮她跟老师请了假。

在家里,小静也只是闷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出来。

妈妈看到小静这个样子很心疼,于是给班主任老师打了个电话,询问近期小静在学校的情况。

老师告诉妈妈,自从期中考试之后,小静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整天沉默寡言、闷闷不乐的,下课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而且上课的时候还经常走神,学习成绩已经开始下降。

妈妈想不明白,不就这一次没有考好吗,小静怎么就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女孩的眼里,这个陌生而复杂的世界,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的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事情发生。

就拿小静来说,在考试之前得了重感冒、心情忧虑,加上身体状况的限制,导致了考试的失意,为此,她感觉很丢脸,甚至觉得对不起父母,让父母整日担心,一种自责、内疚心理油然而生。更使她感受到了自己无法摆脱依附父母这层特殊关系的束缚。自我独立意识明显破灭,所以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这种负面情绪压抑在心里,最终导致了她抑郁症的发生。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在以惊人的速度去吸收各类不同的信息,结果她每天都能发现很多不可理解的事情。

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遇到了感情上的重大打击,如亲人去世、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考试失利(特别是未考上理想的学校)等,往往会出现情绪上的剧烈反应。

此外,学习成绩不好、长相不出众、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不受老师重视、不引人注目等,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失落感。

成人抑郁,可以向人诉说、排泄,但当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及时的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的缺乏,决定了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因而,不能自己排解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就会产生很多生理或心理问题,出现精神抑郁,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抑郁使孩子感到孤立、恐惧和不快乐。抑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只知道自己的感觉糟透了,不像以前的自己了。

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感到快乐。可是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驱走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阴云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出抑郁情绪呢?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来说,家就是他的全部,所以,一个温馨的家可以培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尽管工作很重要,但是孩子的教育同样也是个大问题,因此,作为父母,平时要多抽一些时间来陪孩子,比如陪孩子看一些喜剧、小品、动画片,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带孩子到野外去,领略自然的美好,让笑声驱散抑郁的情绪。父母的关心和爱,以及温馨的家庭氛围都会使孩子变得快乐起来。

其次,真诚地鼓励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父母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的了。对于孩子在成长过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对于孩子的特长和获得的成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太苛求孩子的言行和举止。

同时,要学会倾听。倾听不仅能帮助你真正地了解孩子,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也会更容易释放出他内心的压抑,从而消除顾虑。作为父母,在孩子紧张、不安,或者苦闷的时候,不妨试试耐心地听听他的诉说,让孩子感觉到父母能理解他,从而在内心产生欣慰之感,进而使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最后,不能压抑孩子,要让孩子的压力得到合理宣泄。当孩子遇到困难,情绪压抑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不要把烦闷锁在心里,有不开心的事情要说出来。此外,还可以教给她一些宣泄情绪的小窍门,比如让她大哭一场,或者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向好朋友倾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