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文字本来不多,即便是奥尔夫教材原本,也是说明少,主要是详细的课例。我曾跟中、美、德、芬兰十多位老师上课,极少有理论讲解,主要是展示教学过程。它的基本思想我在新浪早期教育论坛里发过帖子,这里简单介绍一点,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其原则。

奥尔夫反对对儿童过早进行刻板的技巧训练,认为压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破坏孩子对音乐的爱。他认为,节奏感是儿童音乐发展的关键,因此他从节奏朗诵入手,把孩子带入音乐世界。

当当出生不久,我就常有节奏地给他说中英文儿歌或是唱歌,先是抱在怀里随着节奏悠,后来坐在腿上颠,这种活动我的老师李丹娜称之为“被动律动”,节奏感通过这样的游戏仿佛渗透到孩子的身体里。我们也常玩其他节奏游戏,比如讲小啄木鸟找妈妈的故事,妈妈选一种节拍型,妈妈怎么敲,小啄木鸟就怎么答应。也可以换成其他孩子喜爱的形式,拍手,小青蛙跳,小火车鸣汽笛等。

随着他长大,他对语调发生了兴趣。我们俩最爱做的一种游戏就是“母子唱对”:我变换各种音调、节奏和音量说:“当--当-当-当”,他便会用相同的音调、节奏和音量说“妈--妈-妈-妈”。记得他刚一岁半,还不会说句子的时候就常在车里和我玩这个游戏,乐得前仰后合,我的朋友惊异极了!我们也常戴了手偶或指偶用不同的声音对话。当当两岁多以后,我用三个不同音高唱“当当当当”,他会一点不差地唱出“妈妈妈妈”。

接触各种语言的儿歌、歌曲也给当当两岁半以后学英文打下了坚实的语音基础。而他所会唱的几十首歌更是“听会的”。孩子年龄更大一点后,可以进入更丰富的奥尔夫活动,但这些往往需要集体环境,比如音乐游戏,演戏等。

新年过后,我将在中国奥尔夫学会的婴幼儿音乐教室里教父母如何与孩子玩音乐游戏。我还试图把奥尔夫音乐教学和英语结合起来,让孩子接触不同语音。(尽管对孩子何时开始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各种观点,语言学研究表明,早期接触与母语不同的语音是绝对必要的。)对此有兴趣的妈妈可与我联系。

关于美术教学法,国外可谓见仁见智,从未有过一统江山。有主张教孩子基本形状作为绘画“字母”的教学法,也有主张完全让孩子发挥而成人不加干涉的。我们主要让孩子接触多种绘画材质,与语言、想象等各种活动结合。2000年父母必读杂志上连载过李文馥老师的涂鸦指导,是很先进的教学法。婷婷的画很少有同龄孩子能画出,如果她喜欢向这方面发展,建议您参阅李老师文章。

尘尘妈问的英文家教书,关于蒙氏,BarbaraCurtis的SmallBeginnings是一本入门书。如果您想对蒙氏思想进行深入了解,我建议您读一本蒙氏原著,有英文本,我觉得TheDiscoveryoftheChild是较好的选择。还有一本经典的蒙氏家教书TeachingMontessoriintheHome:ThePreschoolYears,byElizabethHainstock,介绍自制蒙氏教具等,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母亲的满足也许大于对孩子的益处。

关于其他家教书,一个好办法就是到Amazon网站,在parenting一栏下找bestseller的list,会有最新的理论方法。另外我强烈推荐一本关于教育孩子对金钱的正确观念的书APennySaved,byNealeGodfrey。我曾写过一篇评论文章,我会把它放在当当主页。我常想为什么欧美富贵大家能历若干代而不衰,我们却常“三世而竭”,孩子的教育可能十分重要吧。

奥尔夫家教与英文书(下)WWw.zJ09.Com

扩展阅读

帮孩子选择合适的英文书


孩子长大了,有了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他们自然要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挑选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和读物。这时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因为这说明孩子有自主阅读的兴趣很愿望。有阅读能力的孩子才能体验和享受阅读的欢乐和愉快。那么如何给孩子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英语书籍呢?

在孩子刚开始自主阅读时,父母经常不知道帮他们选择何种程度的英语绘本,如果太难,孩子可能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太简单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致,选择恰到好处,符合孩子阅读程度的英语绘本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增加一定的挑战性。其实,在给自主阅读的孩子选择书籍时,在北美老师们常常使用:简单;恰到好处;比较难,具有挑战性这几个词汇来形容英语绘本的阅读水平。

简单的书籍:

如果孩子喜欢挑选比较容易阅读的书,父母不用担心。孩子们需要通过大量阅读那些让他们感到读起来比较简单和方便的书籍,才能积累阅读的经验和养成阅读的习惯。只是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完全阅读简单的书。

恰到好处的书:

这些书符合孩子阅读水平,帮助孩子提高阅读水平。这些书既不是太容易也不是太难,是父母为孩子选择的最好的书。

具有阅读挑战性的书:

这些书孩子可以保存以供日后阅读的书籍。有时候父母看到孩子读完一本书,但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说的故事或者线索是什么?这可能意味着,这本书现在对孩子实在是太难了。

在北美,父母和老师常常教给孩子如何选择一本恰到好处,符合他们的阅读水平的书籍的方法,就是:五个手指的规则。

1,首先让孩子随意翻到一本他们想读的那本书任何一页。

2,请孩子开始阅读。

3,每次孩子碰到一个生词时,就伸出一个手指。

4。当孩子读完整页书后,请他们数数伸出了几个手指。

判断法则:

如果是0–1个手指,那么这本书太容易了。

如果是2–3个手指,那么这本书恰到好处,适合孩子阅读。

如果是4-5个手指,那么这本书现阶段让孩子自主阅读有点难。

如果父母希望那本书为孩子大声流利朗读提供练习的机会,那么就应该选择容易的书,因为这样孩子读起来就不会磕磕巴巴,因此也更愿意大声朗读那本书。如果父母希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让孩子接受新的挑战,那么就可以挑选对孩子有点难度的书籍,因为这样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碰到新的单词,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与奥尔夫音乐共快乐(上)


倪海霞(毓培)专业ORFF音乐教师。有数百小时的ORFF音乐教育研习经验,并吸收达尔克罗兹、柯达伊、铃木镇一等音乐教育理念,长期从事早期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目前在杭州市少年宫、天目艺校等多个教学点从事教学工作,学生年龄从7个月至6岁不等。

还记得《音乐之声》里孩子们精彩绝伦的表演吗?还有那首歌——“‘do’是一只小母鹿,‘re’是金色阳光……”我敢说这是一群有史以来学音乐学得最快乐的孩子了!可以说玛利亚的教学理念,与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如果你快乐、主动地学习一样东西,其效果肯定远远好过被动地、机械地学习。音乐本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东西,倘若作为一种任务来学习,那么它不但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愉悦,反而会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和阴影。

超快乐的音乐课

当我走进倪老师的音乐教室的时候,8位小宝宝和妈妈们已经各就各位了,大家喜气洋洋地围坐成一圈,等着上课。

倪老师的面前摆放着一大堆乐器,有铃铛、小鼓什么的,有一些我都不认识。老师先教大家认识这些乐器,启发如何使它们发声。每个宝宝都可以自告奋勇地上前尝试演奏这些乐器,而且还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不同的动作让每种乐器发出2种、3种甚至是更多的声响。接着老师把乐器发到每个宝宝的手中,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所谓“演奏”,不过是摇响或击响这些乐器,让它们发出声音。但是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宝宝最小的只有2岁,而最大的也不过3周岁左右,却已经能听从老师用手势发出的指令——准备,奏乐,停止!一切行动听指挥,这对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可这些小宝宝们却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而且更让小朋友自豪的事,他们也都有机会来当小指挥:准备;奏乐,停止!——哇,真的觉得自己很能干哦!

接下来倪老师教了一首儿歌:

××|××.|××|××.|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

××|××.|××|××.||

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宝宝和妈妈们一边做律动一边跟着念,几遍就学会了。倪老师又变换花样,让大伙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配合儿歌打节奏,在老师的启发下,大家有时拍手,有时跺脚,有时甚至拍起了小屁股,虽然声音有点稀稀拉拉,但我又一次惊喜地发现,这些两三岁的小朋友竟然已经悄悄地摸着了门道,有点样子了。

这节课的压轴戏,是一首叫做《walking,walking》的英语童谣。显然孩子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还没开唱一个个就摩拳擦掌的。只见大家手拉手成一圈,逆时针方向边踩节奏边唱歌,并依照歌词做一些动作。有趣的是,这首歌曲唱了三遍,每遍都不全一样:第一遍模仿小猫,脚步是轻轻的,唱歌也是轻轻的;第二遍模仿大象,脚步是“砰!砰!”的,声音也变得低沉;第三遍呢更绝,大家索性四脚着地,学起了乌龟爬!看着大家最后高兴地滚落在地,笑成一团,我不禁为倪老师的课所折服——连妈妈们也都卖力地参与其中,丝毫不见平日的矜持,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相信么——这可是一堂不折不扣的音乐课!这就是快乐的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让孩子真正爱上音乐

我们对原本性的音乐所进行的许多种各不相同的尝试,半个世纪以来,基本上并未过时。原本性始终是一个基础,它是没有时间性的。原本性的东西永远意味着一种新的开始。在一切工作中,但凡赶时髦所做的和所能做的,都必然会衰落。一切摩登的东西都通过时间,而必然无条件地变成不摩登而原本性的东西,都会由于它的没有时间性。在全世界上一切人中间得到理解。因此,我为了记录一种理念所写下的和《学校音乐教材》走向世界的不是它,而是那个理念本身。

——卡尔?奥尔夫

我国《乐记》中有一段话: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时男耕女织,音乐与劳动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的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通过音乐来抒发。随着生活的日益现代化,我们与音乐的紧密联系也日益被削弱。惟有对于孩子而言,音乐还是一种本能,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行为。他们通过语言、歌唱、动作、舞蹈来感受音乐,表达情感。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主要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如小鸟的呢喃,和风的呼吸,汽车的抱怨,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模拟,用自己的肢体去表现,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去表达,并用戏剧的形式来综合,最后还可能用画笔来将这发生在他生活周围的经由他自己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故事视觉化……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还培养了一种“团队”的意识,它需要孩子们互相配合协作,学会领导与被领导。譬如上面所说的那个指挥奏乐的游戏,它不仅让孩子体验音乐,同时也训练了他们合作、服从的意识。

2、即兴创造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老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你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让孩子用自己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与用语言一样得早!想象一下,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她)的一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3、参与性

奥尔夫不同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在它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老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需要的只是你一颗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心

4、适合所有人。

哪怕是在襁褓中的小婴儿,也能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当孩子小的时候,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远远先于其表现能力,他们不会唱,也不懂得演奏,只能用稚拙的肢体摆动和含糊不清的儿语来表现他们听到音乐时的欣喜与兴奋。这就好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明白成人的语义要远远先于他们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所以,在宝宝的小嘴还不会唱,小手还不能演奏,身体还不会跳舞的时候,他已经能感受音乐了!你可曾尝试过,抱着你尚在襁褓中的小宝宝随着轻快的音乐轻轻旋转摇晃,他会快乐地手舞足蹈——虽然他并不能用语言抽象地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但从中得到的快乐却已全然“溢于言表”。我看到孩子们的妈妈们,也同样那么快乐地游戏着,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倪老师说,她们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放得开的,是上了不少课后才克服了羞涩,现在已经是摸爬滚打毫不含糊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妈妈对音乐有热情,才能带动宝宝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转下文)

与奥尔夫音乐共快乐(下)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英文(上)


somido的原帖:

可能有些家长不在意孩子学英语是否字正腔圆。确实,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只要交流顺畅,听起来不那么正宗也无所谓。我们在电视里经常听见非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说得不那么动听,但很流利,一点不妨碍他们交流。但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习英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孩子耳根纯净,模仿力强,他们听什么是什么,容易形成标准发音。而一旦形成了固定的发音方法,不是所有的人长大以后都能改变的,所谓乡音难改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有口音的长辈带出来的孩子一样可以说出漂亮的普通话,那时因为孩子生活在一个标准的汉语大环境里。就象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庭的孩子,一句外语不会说也会很快学成一口地道的美语,为什么,一个原因是环境使然,而国内的孩子没有这个英语大环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孩子,同样的情况换成一个大人就不一定。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字正腔圆,最好给孩子正确的发音。如果家长自己做不到,最好借助音像制品,如果您怕坏了孩子的眼睛,可以使用磁带,让他多听,听是最主要的,他会模仿。还有一个现象,我认识一些学英文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音乐。我想音乐肯定能锻炼孩子的耳朵,所以,接受音乐的熏陶肯定对学英语有好处。

zhengrong的回复:

所谓口音标准与否,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口音看得真的是太重了。我在一个合资企业工作,多次进行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这里来的外国人全世界差不多都有了。大家都在使用英文,但很少有人的英语语音绝对标准,98%的人发音我都可以找出一大堆问题来。但大家都在用英文交流。

一般中国人讲英文,英、美国朋友都认为语音很好的。其实大部分的英国人,他们自己的口音很重,比我们大部分的中国英语教师的语音要更不标准。

wsam13的回复:

看看妈妈们的讨论,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很小的时候父亲教我英文,不仅是单词句子还有枯燥的音标,一遍遍地听着录音带直到能准确无误地发音。父亲之所以这样教是因为他担心学校里英语老师的水平,事实上我以后也的确纠正过老师的发音。

当然豆子要学英语我不会这么做了。这只是特定时期里的产物,学语言不应该这么痛苦,又不是要做语言学家。一方面总体的水平都提高了,另外对学外语的看法也改变了。当年中国人学英语是当一门学问来做的,而不是学来说的。其实不要说英语了,看看持续至今的“无聊”的中文教学,教得那么累,学生学得累还什么都没学到。

我觉得口音是不是准不是问题,只要你说的话让人听得懂。把我们听老外说中文的宽容心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就行了。

家慧的回复:

我想,中国人之所以非常讲究所谓的语音,是因为国力不够强大,国人在学英语的时候惟恐语音不标准落人笑柄。而法国人是决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文化和语言都很傲。

我从小念外语学校,现在每天同女儿讲英文,我骄傲我的英文好。但是,我同意英文只是用来交流的,我们让宝宝从小学,是为将来能用来同更多的人交流的语言,而不是语音。

somido的回复:

字正腔圆、锦上添花不好吗?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字正腔圆,我想我们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可能减少一半。我们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听力敏感期。重要的是孩子的耳朵,其次是嘴巴。

为什么要从小学英文(下)

用奥尔夫教学法与孩子们玩音乐


把世界著名的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带到广州的女“海归”区海婴,在她创办的海婴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心,用独特的教学法与孩子们“玩音乐”,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童声的“妇女节”。

父母都是音乐学院教师的区海婴,一九八八年毕业后,她一直致力于奥尔夫教育体系的推广工作。一九九六年,她从居住了十多年的欧洲回到了广州,成为内地第一位专门系统学习世界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归国者。

据《神州学人》报道,近年来,区海婴致力于开展奥尔夫教育与中国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她撰写出版了《在游戏中学习音乐》一书。最近,区海婴在广州开办了海婴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心。

区海婴设计的音乐教学课程与传统的课堂完全不同,近百平方米大的课室没有课桌椅,学生和经过区海婴培训的教师们“玩”到了一块,三到十岁的一群学童分五个班次,分别在欢快的歌声、舞蹈和游戏中学习节奏、音符、形体律动、二声部合唱和牧童笛等音乐基础课程。

区海婴说,她就是要改变传统枯燥的音乐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与单纯的音乐教学不同,海婴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心以节奏作为连接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把多种艺术科目的教学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为孩子们培养一个宏观的艺术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