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孩子篇

“上学”,对于孩子来说,可不是放下手中玩具、背起书包那么简单的事。无论是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孩子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顺利开始人生的这个新起点。

“知情权”——让孩子在上学前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对于每一个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孩子来说,“上学”是一种自己的生活突然变得有些“匆忙”的经历,如果孩子不适应这样“匆忙”的节奏,很容易会感觉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家长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把小学不同于幼儿园的种种特点或者规矩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能从中体会哪些快乐……

·要让孩子预先了解小学生活

家长可以抽点时间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孩子即将就读的学校,可以多去几次,看一看,体验一下,学校的设施,学校的氛围。

如果亲戚朋友家中有小学生,可以请小哥哥小姐姐来给孩子讲一下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

让孩子认识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这样一来,孩子的心里就不会有陌生感,也能激发孩子向往小学生活的感情。

·多与孩子交流自己小学时代的种种感受

多给孩子讲述爸爸或者妈妈上小学时的感受,回忆一下爸爸或者妈妈那时候是怎么学习的。要让孩子懂得,小学是每个人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然后与孩子多分享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感受,多说些鼓励性的话语,如“你在学校会认识更多的好朋友”、“如果你碰到了困难,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你”等等。

·向孩子灌输必要的在校安全细节

小学肯定不像幼儿园那样“看护”孩子,所以向孩子灌输在校的一些安全细节很有必要,特别是游戏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体育运动安全、上学及放学路上的安全等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孩子的个性特点来提醒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意识,教会孩子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生物钟”——让孩子在上学前调整好生活规律

特别是在孩子入学前一个月内,家长可以参照小学的作息时间对孩子的“生物钟”进行调整,给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

·和孩子一起选购一款小闹钟,教孩子认识钟表

这一点很关键,早点接触钟表,对孩子入学后学习钟表不会这么吃力,对时间观念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就不会迟到。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张家庭作息时间表

和孩子一起画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墙上,监督孩子执行,孩子做得好应当鼓励。

·改变午睡习惯,固定晚上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

小学当然没有午睡了,所以在幼儿园养成的午睡习惯就要改一改了,与此同时,要帮助孩子把晚上的睡眠时间固定下来,并尽量早睡早起,能尽早适应小学的作息节奏。

·改变饮食习惯

相比幼儿园的正餐和点心的搭配,小学肯定没有这么丰富,所以要让孩子在家提早养成三餐定时定点的习惯,早餐吃耐饥和富有蛋白质的食品,午餐前不吃零食或甜食,中午准时开饭。

入学之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

小学和幼儿园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教育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老师的引导方式、传达信息的方式或者是解说方式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可能会造成准备不充分的孩子一时无所适从,就算孩子已经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好了一定的入学准备,有些问题的产生也在所难免。

1.缺失自我服务的意识

【现象一】冰冰读一年级了,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因为前段时间下雨,学校操场上积了很多泥水,冰冰在下课和同学们玩耍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衣服弄湿了。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奇怪的是虽然自己的衣服湿了,冰冰竟然不知道怎样向老师表达,取得老师的帮助,而且因为他的衣服湿了和没湿的时候颜色差不多,不仔细看看不出来,老师也没有发现。就这样,冰冰穿着湿的衣服整整穿了一天,结果第二天就感冒了。

【家长可以这么做】上小学以后,不会再像幼儿园那样,由老师带领着集体活动,如果说幼儿园的老师能及时注意到孩子的状况,但小学里的老师可能就没办法兼顾到这么多。所以,家长要让自己的孩子懂得:玩耍、运动前要注意场地的选择,尽量避开坑坑洼洼的地方;天气有变化前后,要让孩子知道不能立刻出去玩耍;要帮孩子准备一块小毛巾,一来可以让孩子玩得出汗之后擦一擦,或者一不小心摔倒了,弄脏或者弄破了都可以起到作用;还要教会孩子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虽然都是微小的细节,但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

【现象二】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包餐制,孩子的午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吃的,但是小学和幼儿园的饮食有很大的不同,学校给孩子准备的饭菜是要顾及一到六年级学生的,许多菜可能就不像幼儿园里那样绵软可口,甚至有的菜里还会放适量辣椒等调料。兰兰上小学后总是吃不饱,一来这个孩子不吃辣的菜,但是又不敢说,二来她吃饭速度又慢,还没吃多少,其他的小朋友都吃完到教室去了,她怕落后,也怕老师催促,赶紧再吃上两口就不吃了,说:“老师,我吃不下了。我吃饱了。”结果,还没等到下午放学的时候,兰兰的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计,回到家就狂吃零食。

【家长可以这么做】在这一点上,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就餐习惯,特别是就餐时间的调整,最好和学校的一致或者是差不多,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吃,不要嫌他吃得慢就追着喂,还要适当控制孩子的就餐时间。

【现象三】小学和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学教室里没厕所,一般校园只有几个公共厕所,或者是一个楼层一个公共厕所,而且分为男厕所、女厕所。萍萍刚上小学时,常常会找不到厕所,有时候急着上厕所又找不到,着急地哭起来,来不及了还发生过尿在裤子上的事情,有时找到了却进了男厕所,有时到了厕所却发现没有带纸巾……

【家长可以这么做】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都有一个厕所,而且这个厕所是男女小朋友公用的,没有区别,老师还会贴心地在厕所旁边放好卫生纸。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意识上有所转变,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平时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区分男女厕所,还要让孩子养成随时自备纸巾等习惯。

2.缺失规则意识

【现象四】龙龙上一年级了,他很聪明,又特别活泼好动。班主任老师虽然很喜欢他,但龙龙的有些行为却让老师有点头疼。龙龙的思维很活跃,也非常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过每次上课都是老师都还没有问完,他就站起来回答,还总是插嘴,时不时就会打断老师的讲课。老师说了他几次,不过没过多久就又故态复萌了!

【家长可以这么做】幼儿园的“教学”是游戏化教学,上课时候的要求和标准都没有小学那么“严格”。在孩子正式上小学之前,家长就要教给孩子必要的一些礼仪,比如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很不礼貌的……甚至可以带着孩子事先演练一下上课的规范,预先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对孩子是很有帮助的。

【现象五】超超进入小学已经两个月了,但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总忘记课间10分钟应该先上趟厕所。课间10分钟的时间里,他只顾着和小朋友们玩,压根没想到应该去上一下厕所。但是上课铃一响起,他就会条件反射一样意识到自己还没上厕所,这才慌慌张张跑去厕所,常常影响到老师的正常上课。

【家长可以这么做】孩子在幼儿园里是随时可以上厕所的,而到小学之后,孩子们上厕所的时间一般会规定在课间10分钟里(特殊情况除外)。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要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做好课前十分钟应该做的三事情:一、上厕所,二、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三、才是玩。

3.缺失交往能力

【现象六】豆豆在幼儿园很活泼,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可自从豆豆上小学后,妈妈却发现豆豆变内向了,几个月下来也不见她提及其他小朋友,也没有交到什么好朋友,整天孤孤单单,让人很担心。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有些孩子在家侃侃而谈,在学校里却沉默不语,变成了“被遗忘的孩子”。

【家长可以这么做】对于这一点,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扩大交流圈,多带孩子出去玩,多让孩子与陌生人接触,提高孩子的胆量,也可以主动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来玩,帮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缺失自理能力

【现象七】妈妈每次打开宁宁的书包,就会很抓狂,里面什么东西都有,所有的东西都塞在一起,乱成一团,什么书啊、作业本啊、断了的铅笔啊、卫生纸啊、玩具啊、吃剩的零食啊……妈妈帮他理好之后,第二天又都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了,还扯着嗓子问妈妈:“妈妈,你看到我的作业本了吗?”“妈妈,明天要带的尺在哪?”

【家长可以这么做】在平时,我们家长要给孩子买一个可以归类的书包,也就是那种口袋多一些的,让孩子自觉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归类,教会孩子怎样分类整理书包,以便拿取。以后还要定时不定时地检查,看到物品不整齐了,我们可以指导孩子把书包整理整齐,养成习惯。

入学准备·家长篇

孩子终于要上小学了,预示着孩子真的长大了,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有些家长会觉得,既然要入小学了,随着课业负担的来临,孩子玩耍的时间势必会逐渐减少,应该要让孩子在这之前好好地玩一玩!作为家长的我们其实应该意识到,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需要注意的事情真的很多,要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小学的生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成的,所以我们要在孩子上学之前,培养孩子对上学的认同感,训练孩子能很快地进入角色。

小学不像幼儿园,父母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适当地教孩子一些拼音以及拼法,不需要孩子拼得很好,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有拼的意识,这对孩子进入小学的学习很有益处。另外还要教会孩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我们还需要事先提醒孩子:

上学不能迟到;

上课不要和小朋友讲话;

放学后按时回家;

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做作业,不许回家玩够了再开始做作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些都要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严格要求!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该有很大的区别。

而在孩子入学之后,家长在开学初的一个月内,要积极和老师沟通,从而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根据老师反馈的情况再在家庭环境中作相应调整。从老师的经验来说,开学初的一个月,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引导到自觉,会慢慢顺利地过渡,到最后养成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息规律。如果这段时间没养成好习惯,之后再想纠正就比较难了。

另外,想提醒家长的是,孩子作为小学新生给老师的第一印象是相当关键的。一般来说,老师都喜欢聪明、学习好、整洁、有礼貌的孩子。除此之外,老师很看重孩子的上课表现,如果一个孩子能在课上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孩子的回答是错误的,老师也会喜欢,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老师不要求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回答老师的问题有多到位,关键是看孩子在课堂上有没有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有没有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能与老师很好互动的孩子,老师都会很喜欢,而孩子也能时常得到老师的认同、赞扬、鼓励,这对孩子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更快地进入“角色”、建立起学习的信心,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已经适应学校生活的三个参考标准

①孩子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懂就会问,这就说明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②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这就说明孩子很合群。

③孩子相对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好学习、游戏等时间,生活比较有条理。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我儿子就要上小学,从幼儿园过度,我很担心孩子适应不来,而且最近看到很多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了幼小衔接班,学习拼音和数学等等,于是开始想知道有没有学习的必要,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呢?

上面这个案例典型地反映了小学一年级新生存在的问题和父母在应对这些问题时的无措。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在入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怀有期待,这是很重要的心理准备。而案例中的奶奶却用上小学来给孩子上紧箍咒,这样必然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心理上的排斥而不是向往。入学前的准备不仅仅是指知识技能上的准备,学再多的知识也不意味着孩子准备好了,所以,上面那位妈妈提到的业余幼小衔接班,还有安安妈妈提前帮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可能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导致孩子上学后自认为老师讲的内容自己都会了,不再认真听讲,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哩能力、独立性、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像安安起床穿衣的问题、整理书包的司题、丢三落四的问题,都和他个人的自理能力、独立性有关系;记不住作业则和任务意识差有关系;写怍业拖拉则和做事能力、学习习惯以及时间观念等有羡系。如果父母一味地包办代替,必然会导致孩子能匀发展水平低下的结果。

我们应该明确,孩子的入学准备工作应该是全面的,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准备,更要看到孩子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发展孩子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智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家长还要注意发展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它影响着孩子的社会交往行为,以及对集体、对同伴的态度,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等。

幼小衔接班也是全面考虑到孩子不适应的情况,而量身为孩子定制的,父母可以考虑,但是孩子适应小学,不是幼儿园可以一方面解决的,家庭环境也很重要,父母要配合学校,所以自己的责任也不要忘记哦。

宝宝入园准备3部曲 你做好了吗


火热的9月开学季即将来临,宝宝也马上要迎来新的幼儿园生活。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第一次独立与他人沟通、交往,这都成为宝宝人生中的第一次巨大挑战。你是否也在担心着这些第一次会给宝宝带来一些问题?为了让宝宝能够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爸爸妈妈跟宝宝一起备战,做好入园准备吧!

第一部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上幼儿园是宝宝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家长颇为头疼的事情。入园那些事儿,爸爸妈妈和宝宝都准备好了吗?

关键词:语言沟通、角色扮演、真实体验

1.语言沟通,安抚宝宝情绪

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很好地理解语言了,妈妈可以用平静、愉快的语气,告诉宝宝幼儿园是怎样的,比如:“宝宝,幼儿园是比家更大的地方,里面有亲切的老师,她会教你唱好听的歌,跳好看的舞蹈,给你看各种各样的绘本,那里还有我们在公园里玩的小滑梯、秋千,还有更多的玩具和很多像你这么可爱的小朋友跟你玩。”

2.跟宝宝一起角色扮演

家长可以将幼儿园的生活情景以及真实小故事搬到家庭中,和宝宝进行角色扮演。例如:爸爸开车送宝宝去上学,妈妈扮演老师迎接小朋友,如何度过在幼儿园的时光,一直到放学了爸爸来接宝宝回家。也可以转换角色,妈妈扮演小朋友,宝宝扮演老师。另外,爸爸妈妈也可以扮演宝宝的小同学,和宝宝一起玩耍,遇到争夺玩具的时候该怎么处理......

宝宝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宝宝需要有心理准备,如果爸爸妈妈能在入园前就让宝宝学会如何处理基本的人际关系,那么,宝宝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不会显得非常被动而且无助,他能用储存的信息去观察和分析遇到的情况,从而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

3.真实体验

家长可以带宝宝先到幼儿园参观,提前熟悉环境。带宝宝玩滑梯、荡秋千,和宝宝一起参观教室、食堂、厕所以及各种不同的活动区域,告诉宝宝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什么可以玩,在教室里会上什么样的课,宝宝将会学习到什么,宝宝会在哪里吃饭,在哪里午睡,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在哪里接宝宝回家,进一步消除宝宝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除了帮助宝宝做好心理准备,生活能力上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宝宝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吃饭、睡觉、上厕所......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提高宝宝的自理能力,让宝宝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可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第2部宝宝和小伙伴抢玩具甚至打架怎么办?

关键词:玩具、分享、幸福感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过程中,避免会发生抢夺玩具甚至打架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平时适当引导宝宝如何处理。

宝宝都喜欢模仿,在和宝宝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教给宝宝简单的交往语言,例如可以和宝宝说:“你的皮球可以给我玩一下吗”,“我们交换玩具玩可以吗”“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或者“等一下可以借你的玩具玩一下吗”。在平时宝宝之间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醒宝宝使用这样的语言。

还可以和宝宝讲一讲相关的故事,让宝宝知道故事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分享玩具、如何一起玩游戏的,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意识。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问一问宝宝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让宝宝模仿。

第3部宝宝入园,该准备什么物品呢?

关键词:爱心包、替换衣物、依恋物

替换衣物

在新环境里宝宝因为紧张或兴奋容易引起大小便失禁,进餐时也可能会把汤汁弄在衣服上。所以入园时应多准备一些舒适易穿脱的替换衣。

小书包

但宝宝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在书包表面贴上、绣上或写上他的名字。对于宝宝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就有一种成就感。

水壶

带上宝宝外出时喜欢的水壶,在幼儿园出汗可能比在家里更多,要让宝宝有多喝水的意识。

小毛巾

宝宝玩耍时出汗多,用小毛巾垫在背后替换,便于保持清洁也可以预防感冒。

舒适、轻便、便于穿脱的软底防滑鞋

进入幼儿园后宝宝的运动量有所加大,活动场所也各式各样,家长要给他们准备何时的鞋子,比如轻便软底防滑鞋,便于运动同时又防止发生意外。

宝宝的依恋物、喜欢的玩具

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出入园的宝宝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宝宝会有一定的安全感。一开始不宜带图书和可拆卸的玩具去幼儿园,因为宝宝整理、管理起来不方便。

家长可以在宝宝的衣物、被子、毛巾等物品绣上或贴上他们的名字、另外,每个幼儿园需要家长准备的东西不同,建议家长先了解具体情况再准备物品。只要家长做好了情感上的调适和其他生活准备工作,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老师,我们的孩子一定能顺利渡过入园关。

帮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因此,父母对孩子除了做物质上的准备,如书包、文具、水壶、手绢等物品之外,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育,并且必须要当成家中的一件大事来办。

首先,告诉孩子上学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懂得更多的事情。也要引导孩子懂得学校的学习与幼儿园的游戏不同,不能视课堂学习为儿戏。应该集中精力听讲,认真细心地完成作业,学习结果要达到标准要求,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教育孩子要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告诉孩子怎样正确对待集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争取在班集体内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引导孩子对集体生活、对老师、同学和学校产生向往和期待。

第三,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在家里也要帮孩子布置出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角,让孩子在家中先体会一下成为小学生的新鲜感受。

孩子从一开始能否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如何。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育工作,孩子上学就不会发憷,就能为孩子的学习、进步打下稳固的基础。

父母需要为孩子做好哪些入学准备


要上学了,孩子高兴得又蹦又跳,爸爸妈妈却有点不放心,上小学毕竟不同于上幼儿园,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呢?而且,最关键的是,孩子能否学得好、学得轻松,将来有所成就呢?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现在孩子入学,该怎样开个头呢?

所以,入学确实是一件大事,它会引起孩子在生活习惯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必须认真对待,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孩子入学后身心健康,使他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

1.培养激发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每一个孩子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总爱问个“是什么?”和“为什么?”这就是求知欲的表现,父母宜早因势利导,在孩子发问时启发他动脑筋去想一想,自己寻找答案,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解答他的问题,满足他求知的心理要求,可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要用名人成长的经历,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去诱发孩子探索奥秘的愿望。比如,爱迪生怎么会成为世界发明之王的?飞船为什么会升到太空中去?南极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远征南极?……当孩子急切地想要了解这些奥秘,渴望学习这些知识时,父母就要不失良机地诱导孩子:你上学之后,老师会给你讲许多知识,告诉你许多新鲜的事情,让他向往学校。

学校是孩子将要获得知识、度过宝贵学习时光的地方,只有教会他热爱这个地方,他才会在那里安心、愉快地学习。父母先要以高兴的心情向孩子描述学校生活和有趣的学习活动,给他讲师生深厚情谊的故事,使孩子产生温暖的感觉,最好爸爸、妈妈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情况,向孩子介绍学校是干什么的?学校里都有谁?学校有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讲课的内容是如何有趣……吸引孩子、诱发孩子急切地想走入学校大门的心理。

教师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要在孩子入学之前就形成对老师良好的印象,父母要尽量详尽地向孩子讲述老师的光荣职责,讲讲自己从小如何受到老师的亲切教诲与培养,以及自己对老师的无限留恋之情等,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老师和蔼可亲、庄重严肃、知识渊博、热爱儿童的第一印象。千万不要用“老师”去威胁和吓唬孩子,比如说“不听话就交给老师去管!”“上了学,老师就会把你……”“老师才不会像妈妈一样对你呢!”或者贬低老师的作用,歪曲老师的形象,这都是不对的,如果孩子对老师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和误解,就会影响他人学的积极性。因此,父母本身首先要以尊师、爱师的榜样去诱导孩子,才能使孩子尊敬和热爱自己的老师。

这样,就能使孩子向往学校生活,为自己即将入学感到自豪。

2.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毕竟是一个大转折,在没有适当的入学准备,在进入小学后将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学校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在孩子入学前应加强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教孩子记住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门牌号码、父母工作的单位等,以备不时之需。

要让孩子懂得一些简单的常识,比如一天有上午、下午和晚上的区别,上午几小时?下午几小时?几天是一周?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等等。又如吃饭前饭后不可急剧奔跑,运动后要喝开水,定时大便,便后洗手这类卫生常识也应让孩子知道。

还要教给孩子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比如听见预备铃进教室坐好,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需要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许可再说话等等。有心的家长把这些常规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使孩子很容易就记住了,对孩子入学后适应学校生活很有帮助。

孩子入学前就要着手训练他的生活能力,比如:①能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即集中精力做任何事:②在学习活动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③能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漱口、刷牙、洗手、洗脸、控制大小便,会穿脱衣、裤、鞋、袜,会叠被子、收拾书包等,这叫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还要学会简单的服务性劳动,如开关窗户、扫地、抹桌子等。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作业,做事有条理。⑤为了学习的方便,要教孩子使用剪刀、糨糊,会使用削笔刀等。⑥孩子学习自己整理学习用品。

为了孩子生命的安全,必须教育他懂得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如知道红绿灯的意义,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做到在规定的横道线内才可以穿越马路,知道“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走路要走人行道,在马路上要靠右行走,一旦迷了路,会去找民警叔叔而不要跟不认识的人走。

还要教育孩子不玩火,不去拨弄电源开关,不拉扯电线,不在建筑T区逗留,没有大人带领不可以去游泳玩水,以免酿成事故。

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不要等到孩子还差几周就该入学了才想起这件事,那时就晚了一些。身心的健康发展来自于良好的环境、教育和家长的期望,若能够及早把这些贯穿于每天的活动中,孩子入学后就会避免不少后顾之忧。

大约从孩子5岁半开始,家长就要考虑他人学前后作息制度的衔接了,根据年龄的增长和学习要求的改变,需要适当减少睡眠时间,逐渐延长学习时间,慢慢使孩子的作息制度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以免孩子上学后猛然改变生活习惯而不能适应,损害健康。比如幼儿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多小时,而小学生的午睡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了,这需要以半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缩短午睡时间,规定一个起床的时间,到时候一定要叫醒他,养成习惯就好了。

3.购置必需的学习用品

要把孩子入学当成家庭的大喜事,长辈们要对孩子表示祝贺,说一些鼓励的话,赠送一点精美的小礼物,如书籍、文具盒等。父母最好亲自带孩子到文具店去选购学习用品,让他自己看着购买书包、纸笔、小刀、橡皮等必需用品,告诉他各样物品的用途和收藏方法。当然,学习用具只要实用就行,不要因为文具盒太花哨而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送孩子入学的当天,父母要高兴地为孩子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说一些祝福、鼓励的话,让孩子体验到上学的愉快,让他充满信心,勇敢地走进庄严的学校大门。

建立时间观念做好入学准备


目前,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是比较松散、自由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学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大班的幼儿即将升入小学,而孩子们没有时间观念。我班幼儿经常存在办事拖拉的现象,于是我便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

认识时间

学习认识钟表,建立时间概念。用孩子们喜欢的手工制作方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钟表,练习认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时间。如:8:00吃饭、9:00喝淡茶水、10:00区域活动。在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时我都会提示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时间的长度。

生活中渗透时间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要从幼儿的生活环节入手进行渗透。如:把入园、做操、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午餐、午睡、起床、离园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有该活动时间的钟表,并用图画表示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快乐十分钟

在生活环节的过渡时间,我设计了“快乐十分钟”的活动。这十分钟完全由幼儿支配,孩子们安排了入厕、喝水、玩玩具、看书、织花绳、折手绢等多种活动。起初孩子们并不知道这十分钟到底有多长?十分钟里到底能做多少事?如何合理安排使用十分钟?于是我组织幼儿通过猜想、体验、参观、实践等多种活动,使孩子们对十分钟有了更多的了解。既培养了时间观念,又锻炼了计划做事的能力。

通过多种活动实践,幼儿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了解,进而尝试着自己安排时间,学做时间的主人。使幼儿在时间观念上做好入学的准备。

入学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面临这种巨大的转折,孩子常会出现许多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在入学前,家长为孩子做足心理准备工作是使孩子顺利实现这种转折的关键所在。

◆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和对老师的尊敬热爱之情

常见到一些家长拿学校和老师来吓唬即将入学的孩子:“再闹,等你到了学校,让老师管你!”也有一些家长,尤其是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家长,常常很轻率地当着孩子的面非议学校和老师,说学校教学质量不行,或说老师水平不够等。这种负面评价使得孩子还未入学就与学校和老师有了抵触情绪,怎么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呢?

适当的作法是:多跟孩子讲讲自己当年上学时高兴的心情,介绍一下学校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当孩子再像以前一样向你提出一些好奇的问题时,可以在解答之余顺便告诉他:“你就要上学了,还有好多好多这种有趣的知识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从而唤起孩子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激发起孩子对未来新环境的好奇和向往。

◆帮助孩子养成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在孩子入学前几个月,家长最好制定一个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来上一段时期的预演。

在学习习惯上,入学前的一段日子应增加孩子安静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如剪纸、捏人、写字、画画等,以便入学后能尽快适应课堂学习。

◆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是从幼儿期就该开始的。在孩子即将成为小学生时,应特别考虑他是否已具备如下一些在集体生活中必需的独立生活能力,并进行强化训练:

1.孩子会自己走进厕所大小便吗?会自己穿脱裤子吗?会自己擦屁股吗?

2.孩子能认清自己的东西吗?会将自己的文具收拾起来吗?会自己削铅笔吗?

3.孩子知道自己家的地址和父母的姓名吗?知道学校的校名吗?认识从家到学校的路吗?

4.孩子能简单回答别人的提问吗?在集体中(不是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能明白老师交待的事情吗?

5.孩子会扫地、擦桌子吗?

6.孩子遇到困难时能想办法吗?需要别人帮助时能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吗?

一般说来,孩子做好了如上的心理准备,就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地度过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如果发现孩子某一方面心理准备不够充分,那么,在入学前及入学的最初阶段,就需要特别留意,及时“补课”了。

孩子应该全托吗?(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幼儿的童年只有一次,不少的家庭都是双是双职工人员,平时无暇照看孩子,因此送全托是大多数的选择,那么对于小孩子入全托是好是坏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的文章吧!

不同的经济基础,产生不同的教育。讨论全托,也不能离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定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托也好,半托也好,各种方法的办学都有存在的价值。

现在大部分家长是由于自己比较忙,没空照顾小孩,才把小孩送入全托的。其实,除此之外,儿童发展的本身是否需要全托呢?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有的家长说,和孩子下棋时,明明孩子输了,但却故意让孩子赢,让孩子高兴高兴。因此,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说,全托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处。

现在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发展也不一样。但有许多家长不了解教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发展规律,更不知道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才是当前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因此,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长对教育的参与意识,这是全社会都要呼吁的问题。入园指导

讨论全托问题不能孤立地去看,而是要放在特定的条件下去分析。一方面。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提倡计划生育,已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今天上海的家庭结构已转向以三口之家的小家庭为主,一对夫妇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另一方面,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未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讨论全托问题和几十年前讨论这个问题,结论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上,我认为全托利大于弊。全托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但现在年轻的父母都很忙,很少有精力教育孩子。就我们家而言,我以前是一名大学教师,现在在机关工作,平时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我爱人在企业里做财会工作,也很忙。回到家里都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孩子呢?孩子通常是一个人度过晚上的,缺少社会交往,也就缺少了智力开发所需要的前提。全托则解决了这个问题。除了睡觉外,孩子一直在和同龄人交往,和老师交往,智力得到开发,能力也得到锻炼。

孤僻、呆坂与全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全托给孩子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场所

徐及荣(上海市卫生局幼儿园园长)

进入全托班的孩子都很小,我们首先要教会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怎样用调羹吃饭,现在的儿童在都是父母喂的。另外,还教孩子彼此要有爱心。现在的孩子比较自私,全托的孩子就不大自私。孩子会把家里的玩具、好吃的东西带来与其他孩子一起分享,有谁过生日,孩子们会一起送他礼物。

我们从办全托至今,还没有发现孩子有孤僻、呆坂的倾向。相反,全托给孩子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场所。平时游戏多、活动多,孩子们置身在自己的王国里,与同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让他们逐步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而不是跳跃式地进入社会。

当然,全托的孩子家庭状况各不相同,每逢周末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有些孩子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一起来接,孩子们欢天喜地。但也有的孩子很难过,会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来接自己。看见孩子眼泪汪汪的样子真让人辛酸。不过这不是全托造成的,而是各种社会问题造成的。

我是律师,爱人当翻译,平时工作挺忙。女儿现在小学一年级,从两岁时我们把她全托过三家幼儿园,包括总工会幼儿园、中福幼儿园、东方幼儿园,可以说我对全托很有体会。我认为全托幼儿园最要紧的是管理严格,要有一批好的教师,她们爱护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入园须知

每次到东方幼儿园,看到教室一角的本周教学计划,其中有英语等安排,作为家长感到很放心。广播操比赛后,园里还安排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找到亲情,让家长唤起童心。

女儿从幼儿园毕业之后,还能想到以前的老师。我和孩子的妈妈也颇感欣慰。这时,我们就安排请教师和我们全家一起聚聚,孩子十分开心。社会也应多宣传全托的好处,让正处于事业高峰的家长能放心发挥自己的才能。不要以为全托是让孩子关在幼儿园里,很难受。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们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是应该让其守在父母的身边还是上全托幼儿园锻炼锻炼呢?其不同的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凡事有利就有弊,我们要全方面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