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育儿词典新发现:窗口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最近,被总编派去外地参加了一场早教研讨会,又见到了熟悉的面孔——杨健教授。我逮着机会,再向他讨教,对宝宝的调教可有什么新方法。站在育儿教育界前沿的他,告诉了我一个让早教事半功倍的新名词——“窗口期”。打开宝宝智能发育的扇扇“窗口”据我所阅读的有关资料和杨教授的指点后,终于弄懂了“窗口期”的含义。所谓育儿“窗口期”,是指宝宝在不同的时期重点吸收的信息也各有侧重。也就是说,宝宝可能在某个阶段,对某种技能学得特别快。这是因为脑部是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区发育,不同功能的脑区,窗口期也不尽相同,如宝宝在出生~1岁半是视觉发育的“窗口期”;9个月~10岁是接收词汇的“窗口期”;0~4岁是数学逻辑期;3~10岁是音乐期等。说到这里,想起我那牙牙学语的聪聪,他应该在语言的“窗口期”了吧。这个育儿界的新名词,实际上告诉了我们所拥有的视、听、说、爬、站、走,甚至吃饭的能力,无一不是在脑部发育的窗口期中受到激发发展而来的。如果在窗口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刺激,学习潜能可能会减弱。工作接触到某些家长随口就来句“大人说话,小孩站一边去”,或者孩子说话不灵光却认为是“贵人语迟”也不怎么放心上,其实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都不利。孩子10岁以前都处在语言的窗口期,此时对于激发他们语言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关闭了这扇“窗户”,孩子真的有可能今后就不太会说话了!如此看来,窗口期确实需要得到重视。抓好窗口期,提供充足的脑部发育所需杨教授认为窗口期教育的效果可能影响人一生的素质发展,但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对“潜意识”的教育。和青少年期的身体一样,及时和足量的锻炼,更有助于体制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掘。为了保证“窗口期”教育的顺利进行,需要适宜、适时的“启智”教育。当然,还要留意宝宝的不同“学习类型”,做到因期、因材施教。除了适当的早教外,想让窗口期教育效果更理想,还得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脑部发育营养。底子打好了,再施展早教的效用,自然事半功倍。相信妈妈们都知道,DHA是宝宝脑部发育的必需营养,但是DHA的含量得达到“科学验证水平”才起作用。像我就只选择有科学验证水平的DHA和ARA的配方奶粉给我家聪聪喝,当我听到聪聪8个月时叫第一声“妈妈”时真别提有多激动了!另外,专家也证明了补充科学验证水平的DHA确实有效果。美国营养学专家贝兹就曾把出生四个月内的宝宝分成A、B两组,A组宝宝持续摄入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B组宝宝则不摄入。结果到了18个月时,A组宝宝的MDI指数要比B组宝宝高7分。更让人信服的还在后面,4年后再作智力测试,A组宝宝表现出IQ得分仍然比B组宝宝高7分。要知道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就在100分左右,7分都快接近10%了,你说,你还能忽视么?杨健教授曾笑用“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来形容窗口期,脑部营养素的摄入也一样,错过了12个月以前的大脑发育黄金期,就算再补充,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了。所以,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是给他打下扎实的势能基础,跟我一样尽量选择有科学验证水平的DHA和ARA(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的配方奶粉,以更好地满足宝宝在脑部发育的窗口期的营养需求。一位资深法国营养专家曾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要是我们的孩子IQ都能高7分,那不单个体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的命运想必都有重大影响吧!博客留言:小猪妈2008-2-2118:20原来宝宝的脑部发育还存在窗口期的啊?看来得加紧给我家小猪进行相应窗口期的训练了。多谢博主的“资源共享”啊~^_^!多多妈2008-2-2311:16同意博主观点,窗口期的教育确实很重要。所以呢,一定要注意在这个时期给予宝宝足够的营养,选择有科学验证水平DHA和ARA的奶粉更有保障。看我家多多,聪明又伶俐,真是人见人爱啊,呵呵。来源:美赞臣

相关推荐

营养关键词——窗口期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营养关键词——窗口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搜详解:窗口期“DevelopmentalWindowofOpportunity”,中文译作“窗口期”。宝宝0-6岁大脑分区发育的时候会出现一个独特的现象:在某些时期大脑对某些信息接收特别快。这些独特的时期称为窗口期。不同生理功能的窗口期是不一样的,如:出生~1岁半是视觉的窗口期;1~3岁是语言的窗口期;0~4是岁数学和逻辑能力窗口期……处于不同的窗口期,大脑对相应信息特别敏感,因此能更快更高效率地接收和学习该种信息,例如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呀呀学语时,“语言窗口”就随之打开,语言能力迅速提升。然而,“窗口期”是有时间性。如果大脑各区域的脑细胞在窗口期没有得到充分刺激,成年后,这些没有被激活的脑细胞就会逐步萎缩。一旦错过窗口期,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原本优越的天赋将逐渐流失。正如世界学前教育的先驱福禄培尔所指出的:“我们对于儿童的帮助不宜过多、过早、过快、也不宜过少、过迟、过慢;应不失时机和恰如其分。”窗口期的“精神营养”由于窗口期宝宝对某些信息接收特别快,此时父母就要给予0-6岁宝宝合适的、充足的“精神营养”帮助其成长。这些精神营养是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的重心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帮助宝宝日后的潜能激发,影响长远的发展。以语言窗口为例,当宝宝语言区域分化发育进入语言的窗口期时,父母一方面应尽量多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另一方面要注意用正确的词语、完整的句子、标准的发音,给宝宝一个正确、科学的语言基础。另外,还应多向宝宝介绍身边的事物,加强宝宝的词汇……当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宝宝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宝宝在窗口期能快乐地、快速地把能力培养起来,为日后潜能的激发打下基础。窗口期的物质营养任何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质基础——脑部发育,窗口期的能力培养也不例外。良好的脑部发育,与发育期充足的营养是密切相关的。然而,窗口期的物质营养,并不是“哪个窗口期就要就补哪些营养”。在大脑的发育历程来看,0~1岁这段时期的发育显得尤其重要,被称为脑部发育的黄金期。在这个时期大脑发育的速度远远比其他时期都要快,对DHA、ARA、胆碱、蛋白质等脑部营养的需求也非常大,尤其是DHA,它占大脑中总脂肪含量的30~45%,视网膜磷脂的50%。这些脑部营养素在黄金期被摄入后,对宝宝脑部发育的作用是长期的。以DHA为例,美国营养学家贝兹教授的实验发现,婴儿头4个月补充足量DHA和ARA,不仅18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高7分,且在4岁时的IQ也高7分。也就是说,宝宝在黄金期打下良好的脑部基础,能支持其长大后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大脑的发育只有一次,若错过了黄金期,再补充营养就事倍功半了,智力和能力也会相应受影响。来源:美赞臣

早教重视“窗口期”,脑部营养抓重点


杨健,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工作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颇有心得。汪之顼,医学博士,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医学营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妇幼营养学。两位专家虽专长领域不同,但工作之余常信件往来,探讨所遇问题,交流成功育儿经验。本刊征得专家同意,特与读者共享专家信中具有代表性的育儿知识。汪教授:您好!与您上次的书信沟通,让我感受到科学的奇妙!营养和早教隶属不同的科研领域,却出现了相似的科学现象:营养学上的“黄金期”和早教领域的“窗口期”,它们都是婴幼儿脑部发育的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快速发展时期。这里,我非常高兴能与您继续探讨关于“窗口期”的话题。宝宝出生后,大脑开始分区发育,身体各功能都会出现迅猛发育的时期,被形象地称为“窗口期”。不同身体功能的窗口期也不一样:l~2岁是行走的窗口期,1~3岁是语言学习的窗口期,而0~6岁是儿童智能和良好性格发展的窗口期……处于不同的窗口期,大脑会特别地想接收和学习某种信息,如: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发出呀呀学语声时,“语言窗口”就随之打开,语言能力迅速提升。一旦父母了解不同年龄的学习窗口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地,如果错过了“窗口期”,宝宝将较难接受相应的知识,父母花再多功夫,效果却是事倍功半。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怀特博士说过:“如果一个3岁的幼儿,在与学术有关的各方面,如语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迟开窍6个月或更多一点时间,那么他就不可能在以后的学习经历中获得成功。”0-6岁窗口期教育,实质上是给婴幼儿打下扎实的势能基础,不追求立杆见影的效果,而是注重IQ(智商)的培养,以支持长远的发展。在窗口期给予婴幼儿的各种“精神营养”,也许不会马上显现出来,但它非常利于IQ(即各种能力)的养成,带来的作用是长远的!一些知名的科学家,如爱迪生、王选,在幼年时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成年之后,其潜能往往能得到充分地激发。综上可见,宝宝在窗口期吸收“精神营养”,作用是长效的,那在脑部发育的过程中,应配合哪些物质营养?应按什么方法来补充呢?望您再指点一二。祝新春愉快!杨健2008年2月5日杨教授:您好!今年春节,您的来信使我如沐春风,更令我茅塞顿开。的确,想要宝宝健康又聪明,不仅要把握“精神营养”的及时补给,还要有物质营养素的保证。脑部营养包括蛋白质、DHA、ARA、胆碱、牛磺酸、碳水化合物、锌、铁等微量元素、维生素B族等等,下面为您介绍几种:蛋白质——构成脑细胞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髓鞘以及形成轴突和树突的重要原料。DHA——大脑的重要结构成分,占大脑脂肪总含量的35%~45%,研究证明,它在促进婴幼儿智力和视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胆碱——又称“记忆因子”,由胆碱合成的乙酰胆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递介质,对记忆力和大脑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牛磺酸——不仅是形成轴突和树突的特殊成分,还与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的发育关系密切。以上4种重要的脑部营养素,在婴幼儿脑部发育过程中需求量很大。此外,脑部发育也需要锌、铁等微量元素,需求量虽小,一旦缺乏就有可能会致病。总的来说,脑部的营养素种类繁多(不下20种),如果每天对着营养成分表来准备和选择食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认为科学的补充方法是“平衡膳食、全面营养、查漏补缺”。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族、铁质等,一般日常食物中多已供应,宝宝三餐均衡、食物种类多样化,基本上不用担心摄取不足。而有个别的营养素,如DHA,通过日常膳食可能不太容易满足,这样的营养素就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如不能通过平衡的日常膳食得到满足,则需要专门补充。之前我们谈到过贝兹教授的实验,婴儿期持续补充科学验证水平的DHA和ARA,婴幼儿在18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MDI)高7分,4岁时IQ也高7分。目前认为,DHA是提升智力的一种重要营养。它主要存在于海鱼和海产品中,很多家庭吃海产品的量可能不多,因此,需要在婴幼儿日常膳食中适当增加这类食物。祝您工作顺利!汪之顼2008年2月15日 文章来源:美赞臣 

打开小“窗口”,展望大未来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开小“窗口”,展望大未来,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年前上映的电影《哆啦A梦大雄的奇幻大冒险》,让孩子和爸爸妈妈跟随可爱的剧中人物一起经历一次奇幻旅程。不过,爸爸妈妈是否知道,宝宝的大脑发育也有一次奇幻之旅呢?初生宝宝的脑袋犹如各扇紧闭的小窗户,随着脑部发育旅途的启程,一扇扇各具特色的智能之窗将在旅程中一一打开,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奇幻旅程。而这一扇扇智能之窗,就是育儿界最近提出的新概念——“窗口期”。育儿新概念:“窗口期”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不同时期总会对某些知识吸收得特别快,这就是“窗口期”产生的效果。由于脑部是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区发育的,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宝宝对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最易获得、最易形成。并且不同功能的属域发育的窗口期也不同,例如宝宝在出生~1岁半是视觉发育的“窗口期”;9个月~10岁是接收词汇的“窗口期”;0~4岁是数学逻辑期;3~10岁是音乐期等。国内知名早教专家杨健教授表示,窗口期的机遇几乎是唯一的,如果这段时间不能激活大脑各属域的脑细胞,那么很可能到了成年后,这些没有被激活的脑细胞就会逐步萎缩。至少目前的脑科学研究发现,脑细胞一旦萎缩,将是不可恢复且永久性的缺失。就像著名的印度狼孩,这个出生后不久被狼叼走并养育长大的孩子,7~8岁回到人类社会后不会说话,不会直立行走,不会与人交流。到他17岁死亡时仅有2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就是错过窗口期的典型,也是脑发育“用进废退”特性的有力佐证。脑部营养是关键“要是能够使用魔法的话,一切都会变得十分便利吧。”抱着这样想法的大雄开始了他的奇幻大冒险。那有没有什么魔法可以让宝宝那一扇扇智能之窗打开得更宽敞些呢?充足的脑部营养摄入就是保证宝宝脑部发育的魔法,其中,有脑黄金之称的DHA更是打开宝宝智能之窗的金钥匙。美国营养学专家贝兹进行的一个临床试验就表明:摄入科学验证水平的DHA和ARA,将对宝宝智能发展有持续作用。贝兹对出生后头四个月内的A组婴儿持续摄入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到18个月时,其智力发展指数要比没有摄入DHA和ARA的B组婴儿高7分。更令人信服的是,到4岁时再作IQ测试,结果显示,不论在“图片排列”、“几何图形测验”、“积木图案”、“填图”、“物体拼凑”等操作IQ方面还是在“常识”、“理解”、“算术”、“词汇”、“类同”、“组句”等言语IQ方面A组宝宝仍然领先“7分”!贝兹试验的权威测试证明了足量的DHA和ARA对智能持续表现优越的作用,而17毫克/100千卡DHA和34毫克/100千卡ARA的摄入量被认定为“科学验证水平”。要注意的是,窗口期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杨健教授认为,对“潜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可能影响未来的素质。所以,爸妈们要为宝宝的未来打好底子,在宝宝的窗口期,让他们摄入科学验证水平的DHA和ARA;再配合因期施教,这样“IQ小博士”的培养就更加事半功倍了。来源:美赞臣

美国妈妈发现的法国育儿智慧


今年,由旅居巴黎的美国作家帕梅拉·德鲁克曼写的《养育宝贝——一个美国妈妈发现的法国育儿智慧》一书,刚一出版,就红翻了天,立刻成为最畅销书籍,在亚马逊网站上获得了4.3分的好评。美式育儿受到法式育儿的挑战。

德鲁克曼原本是华尔街时报的记者,负责拉丁美洲金融危机和选举等事务的报道。一次意外的裁员使她和居住在巴黎的英国男友的关系加速升温。很快,她也搬到了巴黎,结婚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小豆荚,随后又有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小豆荚出生之前,德鲁克曼从来没有关注过法国人的育儿方式,因为法国从未因为育儿方式的先进而出名。但当德鲁克曼发现,她累死累活,付出了全部心力之后,小豆荚却没有那些看上去悠闲自在的法国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行为有规范,生活也更有规律。她开始探索法式育儿的秘密。

在这本书中,设定界限(settinglimits)、配合孩子的节奏(rhythms)以及随他们去(let-them-be)等字眼随处可见,可以不难得出结论,法国父母的育儿方式是在设定的界限,根据孩子的天性引导他们发展,任由他们自己发挥。和那些对宝贝们事事都要插手包办,或是完全放任自流的美国父母相比,法国父母日子过得更轻松和更有成效。

在不断观察、交流和亲身实践之后,德鲁克曼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成功育儿方式的几个诀窍。

抚慰孩子前,先“暂停”

在法国,即便是个小婴儿,他或者她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学习融入家庭以及学习适应家人。而学会睡觉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婴儿的睡觉问题对于新手爹妈来说,是最恼人不过的事情,夜里不停的起身、哄睡觉,将爹妈们个个折磨得面无人色。让小宝贝可以多睡几个小时,是很多妈妈最大的愿望,德鲁克曼也不例外。每天为了安抚小豆荚睡觉,她和丈夫两个人都无法很好地休息。当从小就生在美国,并且是在美式育儿方式中长大的她认为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时,她却吃惊地发现,法国孩子基本上在三、四个月的时候就能睡整觉,从头一天晚上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只有一个母亲很不好意思地跟她说,自己的女儿到了六个月才睡上整觉,而这对于德鲁克曼来说,已经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对于其中的秘密,法国父母都说不出所以然,只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最后还是德鲁克曼在返回纽约时拜访了一位法国裔医生,才解开了其中的秘密。而这一诀窍就是——在孩子哭和父母起身安抚之间,要有一个暂停动作,也就是不要立即起身去安抚孩子。

之所以有这个暂停,是因为孩子哭并不一定是想要吃、换尿布、或是需要人抱,很可能只是他睡梦中无意识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这个时候父母如果马上起身安抚或做其他动作,只会惊醒小孩,中断他们睡觉的连续性。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让孩子哭上几分钟左右,仔细观察,看孩子究竟是睡梦的中断,或是真的有需要。如果只是睡梦的中断,就应该让孩子继续哭,学会自己调节,从一个睡梦进入到另一个睡梦中。

这时德鲁克曼才明白,为何和她一样的美国妈妈们严格按照每两小时给孩子喂奶,换来的却是孩子无休止的哭闹。

不过这样的睡眠训练方式适用时间很短,基本只有在出生到四个月之间有效,一旦像德鲁克曼一样,错过了给小豆荚培养睡觉习惯的时间,唯一的办法就只剩下让孩子哭了。法国医生科韩建议在这样做之前,父母需要给孩子洗一个舒服的澡,为他哼摇篮曲,然后在他还醒着的时候,将他放进自己的房间。而富有经验的保姆劳伦斯则认为,在孩子哭之前应该告诉孩子将要发生的事情,“如果你醒来一次,我会进来看你,给你安慰奶嘴,但如果你再醒来,我就不再进来了。”不论是法国的保姆还是医生们都认为,就算是刚出生的孩子,也能够理解大人们所说的话。

而在法国医生们看来,婴儿们学习睡觉也是一个学习融入家庭以及学习适应家人需要的过程,“如果你醒来十次,妈妈第二天就不能上班,婴儿理解了,也就不会醒来十次了。”

德鲁克曼和丈夫在小豆荚身上使用了这个办法。第一天晚上小豆荚哭了10多分钟才睡,第二天哭了5分钟就入睡,第三天,德鲁克曼和丈夫半夜竟意外地没有再听到女儿的哭声,“原来她半夜哭是因为她觉得我们需要她哭,并不是她自己的需要。”

人生开始时的重要一课:“学会等待”

在带着小豆荚第一次外出旅行的过程中,德鲁克曼又再一次惊奇地发现,当小豆荚不耐烦地等着上菜,爬上爬下,将餐桌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一旁的法国小孩却耐心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等待饭菜的到来,而他们的父母则自顾自聊天,完全不像她和丈夫那样手忙脚乱。

法国孩子出奇的耐心引起了德鲁克曼的好奇。通过走访法国朋友和育儿专家,她发现,法国人非常重视对孩子耐心的培养,常常有意让他们处在等待的状态。几乎是从出生不久开始,法国父母在孩子啼哭要抱抱时,都会有意识地等上五六分钟,让孩子习惯等待。

然后从他们会坐开始,妈妈就会在每个周末带着孩子一起烤蛋糕。法国甚至有一种专为孩子设计生产的酸奶蛋糕,可以让孩子用空的酸奶杯子用来度量材料,自己制作蛋糕,从中让孩子学习自我控制,严格遵照程序。当然,在蛋糕烤熟之后,妈妈也不会马上给孩子吃,而是要等到喝下午茶的时候才能吃,孩子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学习等待。

正是因为这样从小的等待培养,法国孩子更为理性和能够自我控制,很少会因为不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尖叫发飙,不像要求一直都能够得到父母即时满足的美国孩子那样没有耐心。德鲁克曼也因此明白为什么法国妈妈能够和朋友聊天不受孩子的打扰,而和法国朋友一起吃饭,也可以指望孩子们可以安安静静地自己吃饭,不会随时都被打断。

而法国妈妈的这一训练也正好印证了著名儿童学专家米歇尔著名的蜀葵糖(Marshmallow)实验。在这一实验中,孩子们被领到放有蜀葵糖的房间里,在大人离开期间忍住不吃蜀葵糖的可以得到奖励,忍不住要吃的就没有奖励。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能够抵抗诱惑,等待大人的归来。而在时隔20多年后的回访中,米歇尔发现了非常明显的不同,没有吃糖的孩子长大后,在各个领域比其他孩子都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牺牲自己的生活不是“好妈妈标准”

法国母亲在育儿之道上不仅有特别的方式,而且在关心孩子的同时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像美国母亲,以全心全意付出,甚至是牺牲自己的形象和生活作为评价自己是否是好父母的标准。法国母亲最常用来安慰自己的话就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母亲。”

在美国,很多女性都把生孩子当成了可以放纵自己的“挡箭牌”。从怀孕开始大吃大喝,生了孩子之后,更是

全心放在孩子身上,形象尽失。但法国女性则完全不同。怀孕时,医生就不会鼓励大吃大喝,整个孕期可以增加的体重只有26.5磅,比美国医生建议的35磅整整少了8.5磅。在生产之后,她们常常在三个月之内就恢复曼妙性感的身材,在法国女性看来,成为母亲并不妨碍继续做有魅力的女性。

另一体现法国母亲重视生活品质的做法是即便是全职母亲,她们也会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给自己一些自由的时间来关心和爱护自己。相反美国母亲则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给孩子,否则就觉得自己是个坏妈妈(badmom),有的母亲这种感觉如此强烈,竟然把“我是个坏妈妈!”(I'mabadmom!)随时都挂在嘴上。而在游乐场上也是如此,法国妈妈都是让孩子自己爬上爬下,自己在一旁跟朋友聊天,美国妈妈则是跟着孩子奔上奔下。在法国妈妈看来,让孩子自己玩,不仅是给自己时间,更是让孩子学会独处,有一些隐私,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科学入学准备育儿困惑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