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苗头,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大道理讲个不停,可是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妨做个不讲理的家长。

孩子天生不懂事?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她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我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

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www.Zj09.COM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就这件事,孩子不过是想变个花样走楼梯,家长却不体恤孩子,这么微小的一点童趣都不给孩子,对这么简单的尝试都不能容忍,这和家长所说的给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界。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别一提改造,就把矛头对准孩子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理论上人们都认可,可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如何劝说孩子,如何给孩子讲道理。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来信:年轻父母们详细陈述了老人带孩子如何包办溺爱,导致孩子有许多毛病,后面提出的问题却是:“这种情况下,我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正缺点?”也有不少家长,他的孩子遭遇了学校老师的冷暴力,导致孩子厌学,家长不去想办法向学校反映,解决老师的问题,也不去做任何和老师沟通的努力,却来问我“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不再厌学”——这样奇怪的逻辑经常遇到,明明是成年人做得不对,伤害了孩子,却把改造的矛头对准孩子,指望动动嘴皮子,说点什么,就可以改善孩子的状态,这怎么可能呢?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让孩子置身于“状况中”

当然,我们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之扣越系越复杂,越系越死。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有位妈妈,从孩子一岁半时,开始每晚给孩子刷牙,可小家伙怎么都不配合,任凭妈妈讲多少道理都没用,刷牙成了天天必打的战争,总是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后来,这位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孩子有一个很喜欢的小熊玩具,妈妈在晚上要刷牙前跟孩子说:“宝贝,小熊这么长时间没刷牙,牙疼了,长龋齿了,你帮它刷刷牙好吗?”孩子很乐意地接过妈妈准备好的牙刷帮小熊刷起来。给小熊刷完牙后,妈妈表扬孩子刷得好,并说:“小熊真乖,给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然后问孩子:“宝宝想不想让小熊看看你也很乖,也会好好配合妈妈刷牙?”孩子高兴地说好,史无前例地配合妈妈刷牙。这样几天下来,孩子再也不厌烦刷牙了。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听话,一是爱哭。问我怎么办。我让他举出最近的一个不听话的例子。

他说孩子这几天总是在晚上临睡觉前要下楼玩,无论家长怎么给他讲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类的话,孩子都不听,就是哭着要下楼。

我说,你说的两个毛病其实是一个,可以一起解决。从今天开始,一切事情尽量听孩子的。如果他临睡前想下楼,你就辛苦点,抱他下楼,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类似的做法。家长有些吃惊,很顾虑的样子,但回去还是按着我说的做了,结果让他意想不到。

他后来告诉我,当天孩子在临睡前又要下楼,家长没说什么,愉快地给他穿好衣服,带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风嗖嗖的,楼下空无一人,他刚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着回家。家长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多待一会儿吧,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说想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一下变得很听话,让刷牙就刷牙,让脱衣服就脱衣服。此后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长也都少说多做,尽可能倾听孩子的意见,结果孩子哭闹大大减少。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有效教育和无效教育区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是从耳朵进来,进入心中,传遍全身,影响到行为;而“小人之学”则是从耳朵进来,从嘴巴出去,只走了4寸长,所以难以影响到整个人。用思想家卢梭的话来说就是,“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延伸阅读

做个配合幼儿园教学的家长


上周五,收到女儿小若所在的幼儿园短消息:请家长在下周一给孩子准备好三棱镜,教学需要,谢谢。

周六上午,大雨,到了西湖边的购书中心,结果没有;又来到城东号称杭州最大的文化用品市场,楼上楼下三层跑遍,还是没有,好几个店员也很诧异地说:今天怎么那么多人来问三棱镜?三棱镜是什么东西啊?我倒,我来买东西,他们反问我那是什么东西了!和老公两人无奈地对望,突然我又想到,老城区中山中路附近有几家光学仪器门市部,说不定会有。连忙又开车40分钟的样子,到了中山中路,一看傻眼,原来在造地铁,那一片封起来了。

这样跑了大半天,回到家已经下午2点多,煮了点方便面吃,小若还瘪着嘴拖着哭音说:“老师说一定要的,买不到可怎么办啊……”

我爸爸忍不住开始抱怨幼儿园,我连忙一个眼色制止他,很没有底气地开始安慰小若:“别担心,妈妈再上网看看……”

我老公已经很灰心了,说:“我看网上也没有希望的,真买不到,也没有办法啊,又不是我们不想买,等周一给老师打个电话说明一下情况,算了。”

小若已经叫起来:“不行的,不可以没有的!”

我只能对小若说:“别担心,来,要不和妈妈一起看看,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我们一定要努力,对不对?”

小若点头。我登录淘宝,搜索三棱镜,哇,一下出来200多条结果!我一阵高兴,小若也开始拍手——谁知道一细看,全是照相机上用的三棱镜头!价格更是吓人,都几百几千的,根本就不是教学用的光学三棱镜。

每一条卖家信息都看了,到了下午4点,彻底失望。还真的没有卖三棱镜的卖家。

愣了一会,出于平日的工作习惯,还是进入阿里巴巴企业网做最后尝试,结果,还真的有做三棱镜的企业!再筛选了一下江浙沪供应商,居然还有三家!连忙根据上面留的电话打过去,一家没有人接,一家回复说100个起卖,每个2元;最后一家,也说100个起卖,我好说歹说,终于同意先给个样品,不过样品费是30元一个,寄费再外加10元另算。

周日上午就收到了那个三棱镜——底边长1厘米的,柱体高2厘米的这么个小东西,小若在开心地跳啊叫啊的时候,我和老公互相看看,笑笑,又摇头叹气。

周一晚上回家,小若开门,啪地扑进我怀里,大叫:“好妈妈!老师说谢谢你!全班就我一个人带去了三棱镜!”

再登录他们的班级论坛,发现老师还特意发了一帖,说谢谢小若妈妈,真是位配合老师工作的好妈妈……我心底暗叹:做个好妈妈,还真的不容易啊!

做个“慢半拍”的家长也是一种智慧!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有了一个目标。

父母对孩子教养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所以,与孩子之间,需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取长补短的家庭关系。很多家长认为家庭关系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系,其实是片面的,应该是爸爸、妈妈还有孩子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因为教育孩子的意见不合,一方干脆放弃,不管孩子了,这是非常错误的。

有一位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原因就在于夫妻之间教育孩子的步调不一致。妈妈让孩子去练琴,孩子不想练,就去找爸爸,爸爸说:“不想练就别练了!”妈妈再坚持让练,反而引发了很多家庭矛盾。所以说,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一种成长关系,如果爸爸妈妈能把位置放低,也和孩子一样,都在成长,处理问题时就会多一份思考。

现在许多家庭中,妈妈是相当厉害的,经常在孩子面前,对着爸爸说:“你真是个窝囊废,没出息。”这其实是一种灾难的开始,因为,今天你对待丈夫的态度,就是在培养你的孩子明天做一个什么样的丈夫或妻子。

所以妈妈们,自己的定位要准,请还原慈爱的角色,更多地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而且,孩子在儿童期,6到12岁这个阶段,父母之中同性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女孩喜欢看妈妈织毛衣、化妆,男孩愿意模仿爸爸修理东西。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要懂得慢的艺术。同孩子讲话要慢一些,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妨都慢一些。比如,一个孩子考了97分,兴冲冲地回家告妈妈:“妈妈,我这次考了97分。”妈妈却说:“没到100分,还差3分呢。”这时候,妈妈把孩子后半句要说的话扼杀了,孩子没有办法要表达他后边的情绪,交流的气氛、苗头立刻变化——孩子顶嘴在所难免。

而且,孩子在气头上,家长的话大多听不进去。如果家长“慢一点”,避过风头,一次只涉及问题的百分之几,更容易从根本上解决。

不是孩子主动和家长沟通,而是家长主动和孩子沟通,一定要把位置换过来。可以说,孩子各种各样的错误层出不穷,今天这样、明天会那样,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长眼中,缺点把所有的闪光点都遮住了。

家长看到孩子的错误,要想到孩子这样做有他的初衷。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小小的闪光点,要把闪光点会给他什么结果挂在嘴上,而不能总说问题会给他带来什么。

尽量一家人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一起去旅游、去博物馆、去看电影。有一位家长,在孩子9岁的时候,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带孩子走了国内许多地方。他说,孩子一生中只有一次9岁,9岁和19、29、39岁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一定要珍视孩子的9岁。也就是说,一定要保护孩子每个年龄段所承现的心理特点。

家长在和孩子说话时,不要讲气话。也许家长认为,自己说的话只是在表达某种情绪,但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就是在陈述事实。去年刚开学时,有个一年级的孩子,有一天上着课,突然就哭起来了,老师怎么劝都劝不住。另一个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慢慢说通了才知道事实的原委,他的妈妈在早晨送孩子的时候说:“孩子,你上课必须得认真听讲,你要不认真听讲,我可不接你了。”对妈妈来说,只是在表达一种情绪,但孩子整堂课都在想妈妈说的话,到快下课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没有好好听课——没有好好听的结果是什么,妈妈不接我,就大哭起来。

所以父母在表达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孩子会曲解你的意思。因此,父母和孩子谈话时,要多用一些感觉性的词语,比如“妈妈感觉,这样做会不合适”,“妈妈和你一样,心里也觉得不痛快”……这种感觉不会伤人。

爱是一把双刃剑 不妨做个懒家长


孩子上学,家长跟前跟后帮着背书包;鞋带松了,父母连忙蹲下帮忙系好;快餐店里,吃的都是孩子,看的都是爹娘……

这些情景似乎很平常,可是,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全心全意的付出反倒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放养”式的家庭教育并不被国内的家长认可,他们永远朝着满分去努力。那么,这百分的付出真能收获百分的成果吗?

“圈养”家长的伤心独白“我们尽心尽力有错吗?”

在放学时段,记者走访了沈阳市几所重点中小学,采访了40位前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让我们一起聆听妈妈们的内心独白……

“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知书达理的乖孩子。但是,我感觉不到她快乐,从来没有看过她有什么比较大的情绪波动,不爱哭也不爱笑,这是为什么?”

“每次都应孩子的要求打车出门,最近又嚷着让我们买车接送他上下学,否则就不念了。我和孩子他爸为难坏了,要知道我们平时省吃俭用的,出门办事都舍不得打出租车。”

“自从孩子上初中后跟我越来越疏远了,有时我想跟她亲近一些,她就十分厌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难道是我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

“我身体不太好,周末或是节假日,想让女儿帮我做做家务,可是怎么指使她都不动地方,真挺伤心的。”

“自从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我和他爸就生怕委屈到他,给他很多零花钱。周末回家,他除了要钱以外什么都不和我们说,我现在很担心他学坏……”

“我们都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现在我们稍微做得不够细致,他就不高兴。”

“我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给女儿做早餐,然后再叫她起床,可是她起来之后看都不看,下楼就买面包吃,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一直细心地教育培养他,可是他为什么变得越来越自私、胆小、不合群呢?”

“圈养”恐孩子缺乏自信“放养”怕孩子染上恶习

“把孩子‘圈养’起来相对来说,利于对孩子的管理,不用担心孩子在外面磕了碰了伤了,也避免让孩子学坏。”红黄蓝早教园园长李曼丽表示,“但是,这样环境成长下的孩子,总像有心事似的,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头儿,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会。面对未来,他们缺乏付出和挫折的教育。”

小哈津幼儿园企划部工作人员那伟强也表示,现在的社会和以前不同,家庭也不同,家家都是独生子,社会文化、网络普及和网吧林立冲击着校园,如果不把孩子“圈养”起来还真是不放心。

家长们都担心“放养”会让孩子学坏,其实,“放养”并非“放任”,一些整天忙于工作和事业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丰厚的经济保障,让孩子吃好的、用好的,却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家、新浪育儿博客最具人气的海外妈妈陈晚认为,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和隔绝式的“圈养”,也应摒弃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式的“放养”,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和合作性缺失。

她表示,让孩子接受家长的爱是为人父母者所要学的大智慧,至于“圈养”还是“放养”,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平衡好二者的比例就是成功的。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立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这个热点话题做了分析,家庭式教育孩子究竟应该“放养”还是“圈养”,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问题,还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孩子的家庭结构。

这个问题说明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家长需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全方面地和孩子即时沟通,更能拉近亲子关系。

王教授表示,把孩子“圈养”,就如同野生动物远离了原本的生存环境,把孩子“放养”,犹如野生动物恢复了原有的“本性”。按这样来讲,孩子应该是“放养”的,可是国内的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家庭方面并不能够完全“放养”,适度而定。所以,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一定的自由,他们会成长的更好。

实施“懒”家长计划

“长期像保姆一样的对待孩子,是家长剥夺了他(她)作为成人过程的经历,就是像沿途的风景一样,不让孩子去观察和体验,孩子是不会懂得感恩,只学会了依赖,只知道索取,孩子的自理能力受限,自我认知偏差,完全是有可能的。”云淡风轻心理咨询主任咨询师王建蓉表示,家长要学会适当的在孩子面前“偷懒”。

情景设定一:下班回到家,你感到身体不舒服……

做法:可怜巴巴地跟孩子诉苦,让孩子端茶倒水、拿好吃的或者帮忙按摩;

效果:即便孩子什么都不做,眼巴巴地守在你身边,最起码能够让你感觉到孩子细小的担忧和关怀,这可比药物有效的多哦。

情景设定二:周末清晨,你希望能够清净地睡个懒觉……

做法:如果孩子起的比你早,让他(她)早饭自理。如果孩子在周末要上课或是参加活动,拍着他的小脑袋发发牢骚:“哎呀,都是为了你啊,这个周末妈妈又少睡了一个懒觉……”

效果:让孩子适当的觉得亏欠了你,即便是芝麻粒大的事儿。其实,天下没有几个父母会在乎孩子回报给自己多少,但一定要让他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情景设定三:天气很好,孩子却希望你能在家陪着他……

做法:跟孩子描述外面的美好景象,激发他(她)户外活动的兴趣,让他(她)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即使和其他小朋友有了矛盾,也让他(她)学会自己解决。

效果:让孩子学会自己寻找伙伴,学会与人分享。

情景设定四:马上要开饭了,一想起让孩子吃饭费劲就头疼……

做法:告诉他开饭以后,你就自己吃自己的,若是孩子闹“罢食”,就告诉他已经是个男子汉了,连饭还不会吃。如果他依然大吵大闹不吃饭,那就收起饭菜,等他饿了就会明白吃饭是自己的事。

效果:孩子看见你没有像以前那样追着喂他吃饭,心里一定会非常好奇,解决孩子吃饭问题也指日可待。

树大自然直

家长们呐,千万别跟自己较劲,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不说,孩子也没了同龄人该有的朝气。

其实,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给孩子清新的空气、丰富的营养和雨露以及充足的阳光,并将自己的善良、正直、隐忍、大度和勇气展示在孩子面前就足够了。

何不给自己松松绑,偶尔也“懒”得理孩子呢?

做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每个宝宝对妈妈的感情总是特别的,妈妈是最疼爱宝宝的那一个,宝宝也是最爱妈妈的那一个。天底下妈妈疼爱宝宝的方式有很多,有没有可能选择一个特别的方式,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些方法,让妈妈成为宝宝心目中最值得骄傲的人。

◎宝宝喊“啊唷”时,别忘了亲吻他!

◎穿印有宝宝名字的T恤。

◎早晨,叫醒宝宝时,递给他一杯果汁。轻轻抚摩宝宝的背部,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给他读个故事开始美好的一天。

◎每年一次(生日是最容易记住的日子),在墙上画宝宝身体的轮廓图。每年画一个,标明日期和宝宝的年龄。

◎当你讲了令你后悔的话,你要向宝宝道歉。要承认即使是妈妈也会犯错误的,这是对宝宝表示尊重和关爱的一个方法。

◎上床睡觉前,花点儿时间轻轻拍着或摇晃大一点儿的宝宝,跟宝宝聊聊天,需要的话,静静地跟宝宝待一会儿。

◎春天一到,买一瓶泡泡液,出去吹泡泡,庆祝春天的到来。

◎洗澡后,用浴巾把宝宝包好,给宝宝一个拥抱,作为擦干程序的一部分。

◎每天在宝宝入睡前,抚摩他的前额,也可以在宝宝生病或不高兴时这样做。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在椅子上、沙发上,汽车里或宝宝的床上,如果他睡着了,你都要给他盖条毯子。

◎和宝宝一起看书或杂志的时候,让宝宝负责翻书。他长大一些后,让他读每一章节的题目,或有趣的对话。

◎要学会说“很遗憾,我也算不出来”、“我也曾发生过这种事”、“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

◎要在非常显眼的地方,展示宝宝的艺术作品和他们的照片。利用可爱的镜框,变换起来会很容易。

◎和宝宝一起玩沙土。

◎用宝宝的名字写一支歌、一首诗或一个故事。

◎让下雨天变得很特别。找出雨伞和雨衣,和宝宝一起在雨中亲密散步,或者相互依偎,或者拥抱。

◎准备一架相机,以便随时拍下你想永远记住的意外发生的趣事。

◎在雷雨天气,同宝宝依偎在一起。害怕时,不一定都要一个人勇敢单独面对。

◎偶尔一起玩打仗,譬如用枕头或喷水枪,会留下永久的记忆。

◎在街上,甚至人多的商业大街,同宝宝一起开心地蹦蹦跳跳。和宝宝享受疯疯癫癫的快乐时刻。

◎把宝宝的近照放在你的钱包里,让宝宝爸爸也这样做。

◎要兑现你的承诺,不要轻易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

◎让宝宝完成这个句子:“我很棒,因为我……”

◎如果必要的话,不要害怕用对宝宝说“不”的方法来表明你对他的爱。让宝宝碰碰壁,也好让他知道凡事都是有限度的。

不得不防的手足口病(本网站推荐)


前言:有些家长一见孩子长疱疹,就怀疑得了手足口病而紧张不已。专家称,手足口病的发烧、起红疹等症状的确与很多其他疾病相似,如何识别有窍门。

3岁男孩多多(化名)最近老是打喷嚏、流鼻涕,而且孩子的嘴巴里和屁股上还有小手小脚上都长出了红红的小疙瘩,孩子整个蔫掉了。多多的妈妈带孩子来到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在这里小家伙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多多的妈妈不理解,孩子去年才得过手足口病,今年又得了啊?

发热1-2天后出现水疱

据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孩子感染病毒后,会引起发热到38℃左右。部分孩子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1-2天后开始,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形状圆形或椭圆形,如米粒大小,比水痘皮疹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除手足口外,也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有的也会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幼儿疾病)

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恢复正常。在引起手足口病的二十多种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往往会引起重症病例。

不注意几个月后又会感染

多多的家长不理解的是,孩子去年才得过手足口病,今年怎么又得上?人体不是存在免疫力吗,手足口病为什么不像水痘一样,得一次就“一劳永逸”呢?

对此,南京儿童医院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引起手足口病有20多种病毒,虽然孩子能对引起此次感染的肠道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对引起该病的其他病毒则无免疫力,病毒的多样性会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所以,几个月前得过手足口病,如果不注意几个月以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

手足口病如何处理

手足口病其实并不可怕,对于感染了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较轻的孩子,医生多数建议自行回家进行隔离、孩子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孩子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在休息的过程中,给孩子容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辅助使用一些抗病毒及对症的药物;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如果孩子体温高过38.5℃的话,应适当地使用退热药。

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1%的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宜给孩子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孩子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孩子,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如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如果没有并发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但个别患儿的手足口病会加重而引发脑膜炎和脑炎;再严重一些,就会导致肺出血和低血压;当孩子全身有多个脏器同时被侵犯到的时候,容易造成多脏器的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因此,手足口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幼儿疾病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奶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在家庭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洗手,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加强居室内空气流通;三是经常清洗儿童玩具用品,勤晒衣被;四是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在与患者接触后,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小心手足口病的隐性传染,进门前请注意洗完手、换好衣服再亲近孩子。看到可爱的孩子,也要注意克制不要亲吻他们的小嘴巴。另外,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感染病毒而不自知。

儿童医院开设手足口病门诊

为进一步防控手足口病,南京市儿童医院在挂号前都进行预诊,所有来看病的孩子,经过高年资医务人员的分诊被送往各个专科。

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南京儿童医院专门开设了手足口病门诊。为配合对手足口病输液患儿的隔离,医院还在手足口病诊室旁开辟了3个独立单元的房间,作为手足口病的输液专区。每天定时消毒,避免就诊患儿间引发交叉感染。

南京市儿童医院方如平院长说,每年5-8月份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就会增多,在今年的3月初,为方便手足口患儿就诊,儿童医院率先开设了手足口病区,目前承担着江苏省危重症手足口病人的救治工作,院内四名省手足口病救治专家组成员担负着为全省患病儿童会诊救治的重任。

本网站小编总结: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发热超过38.5℃、3天以上退热效果不佳、精神差、嗜睡、反复呕吐、肢体抖动或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或减慢、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给女儿做个好爸爸的方法


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女儿就需要父亲去理解和支持她们的雄心和梦想。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向她们敞开,而父亲为女儿们提供了满足她们心灵需求的信心和才能榜样。父亲既要正确评价女儿成为女性的方式,又要描绘他们的男性品质和能力。没有这两者,就等于在女儿成长的历程中缺少了重要的东西。在父亲和女儿面前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女儿将从父亲那里了解到权威、权力、能力、愤怒、劳动、人际关系、金钱、冒险、坚持到底以及自尊。

打破危险的安排

在我们的文化史上,就在不久之前,女孩只是在洗浴完毕、换好尿布、穿戴整齐,即将送到保育院的阿姨手里之前,才被送到父亲面前让他在玫瑰色的脸上亲一亲表示爱抚。女儿对父亲敬而远之,在她的眼中,父亲是家庭的主宰者、儿童和职员的训导者以及经济来源的提供者。他下班回家时总是疲惫不堪,因此要避开孩子的打扰。这种老式的安排加大了父亲与家庭的距离,这使他神秘、有权力和比现实生活中的他更强大。有时间和他在一起就显得很特殊,因为他似乎不是这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天,父亲们走出了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进入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男人开始认识到,如果他们生活在家庭的边缘,女儿将失去只有父亲才能提供的指导、保护和男性精神的影响。父亲的疏远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漠不关心,将使女儿建立一种不良的人际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限于女儿和父亲之间,还将影响到她与任何其他男性的交往。

0~7岁孩子的父亲

从出生到7岁,女孩子需要受到大量时间的关注和护理。父亲学会换尿布、抱孩子、拍饱嗝、摇晃和深情地凝视孩子的眼睛、鼓励她探索外部世界并为她第一次能控制外部世界而喝彩、全神贯注地玩“把孩子抛在空中”的游戏,这不仅让父亲得到了很大的奖赏,而且也有利于孩子发展。不管父亲在开始时是否有足够的信心照顾好幼小的女儿,只要肯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就足以让母亲感到欣慰了。?一开始我觉得妻子很傻,总是注视着孩子,对着她微笑,并且对她发出的每一个叽里咕噜的声音都做出反应。可是后来我注意到,只要我的妻子一走进女儿凯莉的房间,这小家伙就会朝她微笑并且蹬着小腿表示欢迎。她确实对我的妻子有反应,但对我却很少做出这样的反应。所以我也开始对凯莉说话,让她抓住我的手指,轻轻地摇晃她。没过多久,只要她一发现我在旁边,就会举起胳膊来找我。

——杰夫,18个月凯莉的父亲?

这种早期的纽带关系为女孩编织关系的壁挂增添了新的丝线。如果父亲从一开始就和母亲一起进入女儿的生活,女孩将发展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性格。

做个“懒”妈妈没什么不好 


有很多的妈妈们每天用尽心思给孩子弄吃的,有时还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什么蒸蛋的秘诀啦,孩子最近胃口为什么不好啦,怎样给孩子做水果沙拉啦,如何给孩子变换口味啦。而现在出现一些“懒”妈妈们,她们没有像对待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她们说,如果对孩子有利,当个懒妈妈没什么不好。她们的育儿观就是有时候当妈妈的不妨自私一些,懒一些,这样,孩子反而成长更快。

宇航的妈妈: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

我的儿子宇航4岁,在他的吃上,我没有大多数妈妈的那种精细,因为我觉得太费神,有这样的时间我不如自己看书,所以我的儿子都是跟我们吃一样的饭菜。因为我懒,从来不会为他单独做什么,而且我也懒得喂他,吃就吃,不吃也让他去,他已形成了条件反射:吃饭是自己的事,妈妈不会管他。所以他从不挑食,我几乎不怎么操心。

有一天早晨,我不想起床,对儿子说,妈妈想睡一会,你自己在冰箱里拿酸奶和面包吃吧,儿子不但自己吃完了,还拿了一份给我,我非常感动。我在想,不一定你对孩子付出越多,孩子就回报越多,有时候懒一点,孩子反而成长更快。

翔宇的妈妈:少穿一件也没啥

很多妈妈对孩子穿衣方面是很紧张的。为加一件衣服还是减少一件衣服费尽心思,患得患失。我有时就想,孩子的身体是可以自由调节的,有时不妨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在自然界中适应、调节。我对孩子的穿衣很少管,差不多就行了,让他自己去感受。冬天时,儿子不愿加毛裤,我也不逼他,他不觉得冷就让他去好了,结果儿子也没生病。

仪嘉的妈妈:让孩子自己玩去吧

现在的孩子有很多不会交往,适应能力差,这可能跟很多家长有关,家长一天到晚跟在孩子后面,最后不是孩子玩,而是家长在指导着玩,孩子的主动意识自然就差了,不然就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接触外界。我对女儿的政策是让她学会自己玩,这样我多省心。我们住的地方有一个大院子,每天有许多小朋友出来,我通常的情况是坐在一边,不会带着她玩。我告诉她:“妈妈很累,想休息了,你自己玩吧。”她只能主动找小朋友玩,很快融入进去了;跟小朋友有什么矛盾,我也不管,让她自己去化解,不然游戏就不能进行了,她小小的人儿也会想办法了,比如跟小朋友谈条件,你把你的小水枪贡献出来,那我就把小铲拿出来,大家皆大欢喜。

后来,我懒得下楼了,干脆让她自己下楼去,教她必要的安全守则就行了。她下楼去荡秋千、玩沙,忙得不亦乐乎。我就在家看看书,轻松愉快。孩子并不是每一刻都需要妈妈的。记住,你要把当她作一个独立的人,她才能真正的成长。

智霖的妈妈:听着磁带睡觉

我认识一个6岁的孩子,每天睡觉都要妈妈哄着睡,要讲10个故事才肯睡觉,他妈妈每天累得苦不堪言。

我的儿子从来就是自己睡,睡觉时只需放上录音机就行了,讲故事或听音乐,他自己选磁带(因为看熟了,虽不认识字,但可以知道内容)。只有一次,他过生日时,对我提出要求:“妈妈,今天你坐在我边上看书吧。”我看了看他可爱的笑脸,就拿了一本书坐在他的床边,他听故事,我看书,看了一会儿,儿子说:“妈妈,我想睡觉了。”他很快就睡着了。

我爱看书,儿子也学会了看书,不想玩的时候,他就拿一本小人书像模像样地坐在我身边。当我把书丢在一边时,他还提醒我:“妈妈,你看呀。”

当妈妈不是要你为孩子做多少,而是你的力量没有用在最该用的地方。对自己好一点吧,有时孩子需要一个懒妈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