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入学的准备

2020-06-09 入园入学的准备 入学前的准备工园 幼儿园入学前准备

接招入园烦心事:午睡+便便+晚饭。

宝宝入园之后总会有一些烦心事儿,比如他中午总是睡不着、从来不肯在幼儿园便便、一定要第一个去接他、到哪里都要抱着他的宠物熊、晚饭回家不停的吃吃吃.......如果你家宝宝中招了,不妨看这里!

打死也不睡午觉

宝宝们入园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很可能来自于恼人的午觉!因为他在家有自己的睡觉时间和睡觉习惯,而到了幼儿园,会统一入睡时间,加上本身对环境不熟悉,午睡困难也是人之常情。怎么办才能帮助宝宝顺利养成午睡好习惯呢?

小编支招:通常一个孩子到幼儿园后,是可以很好的午睡的。前提是父母和老师都不要因为此事给孩子压力。孩子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在集体都入睡的午睡氛围下,是很容易被感染而乖乖午睡的。而且入园后宝宝往往需要早上很早起床去幼儿园,晚上由于一天没有见到爸爸妈妈,又很希望跟父母多玩一会儿,往往也会睡得较晚,应该说是有午睡的需求的。

宝宝在入园之后,是否接纳了幼儿园这个环境,有两个很显著的标志:一个是他能在幼儿园安然入睡,还有一个就是他能在幼儿园大便。如果宝宝不能在幼儿园很好的午睡,妈妈需要首先考虑的是,宝宝不午睡,是否是由于还没有真正从内心接纳幼儿园。心中还存在紧张和焦虑,感觉在幼儿园还不够有安全感。此时妈妈一定不要因为自己很担心宝宝在幼儿园的午睡情况,就反复询问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午睡,或是反复强调,明天一定要好好睡觉啊,甚至不停给宝宝讲为什么一定要午睡的道理。这些举动实际上是在给宝宝施加压力,会让宝宝对午睡这件事更加紧张。

面对这个问题,妈妈首先不要太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淡然的面对。另一方面,可以用和宝宝一起看一本书或讲一个故事的方式,帮宝宝做一些心理的疏导。

便便一定憋回家

不少宝宝对幼儿园便便是坚决sayno的,无论如何一定要将便便憋回家。其实这是由于他对环境的变化还没有适应,也有可能是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或者是由于自己还不会擦屁屁的原因。但是憋便便这个事情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对身体不好之外,最主要的是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因此一定要帮助宝宝做到不憋便便。

小编支招:孩子在1岁半到3岁左右会经历肛欲期。肛欲期对应着孩子的第一叛逆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跟父母抗衡。但是大人很强大,孩子没有能力跟大人叫板。发现只有大便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因此,孩子会把便便当做控制大人的筹码。爸爸妈妈如果表现得好,我就把大便“赏赐”给你们。如果表现得不好,我就憋着,让你们着急。具体到不在幼儿园便便的问题上,可能跟父母要求孩子去幼儿园的强硬态度有关,进而导致孩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抗衡。对待孩子这个状况,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想要解决便便的时候,帮助他尽快找合适的场所解决。但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就这件事发表任何意见,以免激起孩子的进一步逆反。

一定要和宠物熊在一起

很多家长会发现,在宝宝入园的前几天,会一定要求带着一件心爱的玩具,或者是自己的小被子。而且在幼儿园里,也一定要和这些“依赖物”在一起,那么到底要不要让宝宝带着去呢?

小编支招:应该允许孩子带。此时孩子最喜爱的那个玩具充当了过渡客体的角色。孩子在小时候会认为和妈妈是一体的,任何和妈妈的分离都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撕裂感。孩子要求带一个喜欢和熟悉的玩具去幼儿园,实际上是把对妈妈的依恋转移到了这个过渡客体身上。这样就不会感觉内心撕裂感太过强烈。

必须第一个接

刚刚上幼儿园的宝宝会格外盼望家长第一个接,家长早早到了,孩子会格外神气,如果去晚了小家伙甚至会哭鼻子。其实这都是因为宝宝刚入幼儿园,一切都不习惯,期盼早点见到爸爸妈妈,早点回家;另外,新生活伊始,小家伙还没有安全感,会担心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早点见到家长会安心一些;而且,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被接走了,心里就更着急了。

小编支招:妈妈要尝试去理解孩子一句话背后隐藏的想要表达的意思,去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的感受。孩子要妈妈第一个接,实际上是在表达:“我想早点见到妈妈。”所以,妈妈不必非要正面回答孩子能不能第一个接的问题。而是要尝试像镜子一样,替孩子照见心里的感受。并替孩子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当孩子感觉被理解了,就不会执着于一个要求了。zj09.com

晚餐还要吃吃吃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家长会格外担心吃的好不好啊?能不能吃饱?营养跟不跟得上?尤其是,每次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之后都像小饿狼一样,来者不拒,就一个需求吃!吃!吃!好像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担心。当然,不排除宝宝在幼儿园吃不太饱的情况,因为有时候宝宝习惯喂饭,还不会用勺子;或者本身比较挑食,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味;也有可能是宝宝一紧张就使劲儿吃,回家通过吃的方式来化解自己的焦虑。

小编支招:父母可以放心,幼儿园是按照孩子的年龄标准来进行统一营养配餐的。三餐供应的量和营养都可以满足孩子身体的需要。当然,在入园初期,孩子可能需要有一个对幼儿园饭菜口味的适应过程,出现暂时没有吃饱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父母可以多和老师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食量一般是怎样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反馈来判断孩子是否已经吃饱了。妈妈可以在接园后询问孩子,如果孩子感觉没吃饱,就再回家吃一点。如果孩子已经表示吃饱了,就不要强迫孩子吃。事实上,在入园初期,孩子由于情绪紧张本来就容易上火。如果三餐,尤其是晚餐吃得过多,就很容易导致积食的问题。建议父母,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宁可让孩子饿着点,也最好不要在晚上给孩子加餐太多。

精选阅读

宝宝新入园,那些心烦的爸爸妈妈(宝宝入园)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宝宝新入园,那些心烦的爸爸妈妈(宝宝入园)》,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引言:一个暑期过去了,宝宝们又要入园了,经过两个月的暑期假期,宝宝在家已经习惯了这输入的生活,时间又要就这样飞走了,两个月的暑期很快就这样过去了,秋高气爽的时候,是孩子们开学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您,是不是又开始心烦送宝宝入园了呢?下面我们会介绍一些小妙招,和您一起分析一下孩子不愿入园的心理。

由于刚入园的孩子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会有不适应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这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刚进幼儿园的孩子表现得比较焦虑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分离焦虑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建立了稳固的亲子依恋的感情纽带。当父母在身边时,孩子心情愉快,能和别人正常交往。入园分离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类似于人出生时,胎儿与母体的脱离,会产生一种原始的焦虑。父母一旦离开了,孩子立刻表现出悲伤、不安、焦躁,甚至人际交往异常。通常亲子依恋越稳固,上幼儿园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就越困难。

孩子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分离后所表现出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现象,是比较典型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也是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

安全感的缺失对孩子来说,与亲人在一起是安全的,而当孩子到幼儿园后,完全陌生的环境让他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伴之而来的是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使孩子产生了抗拒心理。

能力不足孩子刚刚入园,就要面对诸如熟悉新环境、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结交新朋友、培养新习惯、学习新本领等一系列的新任务,这些都需要相当多的心理能力才能完成。由于孩子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之中,再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适应能力较差,也加剧了孩子不爱入园的心理障碍。

心理落差家庭中,孩子所面对的是与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亲密关系,彼此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而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改变,无法延续家庭那样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才能与教师和同伴产生情感、建立信任。但在刚入园时的心理落差,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

本网站小编总结:面对暑期过后的宝宝入园,通过上面的分析,您是不是也了解了一些对孩子入园的抵抗心理了呢?但愿我们的这些小知识能对您有用。

上幼儿园前教孩子大小便经验


假期的余热还没有完全褪去,新的学期即将来到,相信大家在开学前都会做好相应的入学准备吧,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可以让我们提高效率,你收藏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的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幼儿园前教孩子大小便经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铭现在已经能在马桶圈上套个小马桶圈,自己解决BB问题了。在这件事情上不但可以完全独立,还掌握得相当熟捻。

最初几年都是我端着他,好不容易会坐马桶了,我还得全程陪伴,拉的时候闻味,拉完了负责善后。什么事都一样,熟能生巧,操练的多了,也就巧了,也不用我陪了,我偶尔想去凑热闹还会被他赶出来,说妈妈我怕熏着你。擦PP也自己来,冲马桶也自己来。我就负责给洗PP。

到这个程度,中间也有个很有些复杂的过程呢!

铭上了幼儿园两年来,从没尿过床,只有一次闹肚子,拉在裤子里了,但自从那次以后,铭的大便问题就成了我的心病。

铭不到2岁就能自己尿尿,夜里也不起夜,能一觉睡到大天亮,再起来尿一大泡尿。所以上幼儿园对他尿尿方面很放心,唯一尿湿了裤子那回,也很蹊跷,只是裤子的后面湿了,前面却没湿,老师们也没发现,我去接的时候,抱起他才发现裤子有点湿,当时为了保护儿子的自尊心,还没马上问他,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关于拉屎,铭其实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大约也是2岁左右就可以自己蹲在地上拉了,但他都是在客厅里拉,而且是拉一下就挪个地方,这样大人收拾的时候就得跟着他到处跑,扯了无数的手纸满地“包包子”,拉完屎之后铭还能自己擦屁股。后来是奶奶觉得这样满世界拉屎不太象话,让这么小的孩子自己擦屁股偶尔擦的小手上都是屎也怪恶心的,所以就开始把他。我当时也没太坚持,也跟着这样做,后来孩子和大人都习惯了,铭大便的时间是比较规律的,一般是在家里开晚饭的时间,只要妈妈一动筷子,他的屎马上就来了。

上了幼儿园,因为他都晚上在家拉过了,所以也没多大的影响。但做为一个细心的妈妈,我还是找三位老师都说了这个问题。老师每天都会在门口小黑板上贴张纸,写着在幼儿园拉了大便的孩子的名字,每天的名单都不短,但铭每天都榜上无名,虽然在家拉也是一样的,但孩子的肚子哪能保证得了啊,一天在幼儿园呆十个小时,万一有情况,他自己没有单独上厕所的经验,也不太敢找老师怎么办啊,所以也请老师多盯着点他,老师们也都问了他,他都表示肥水不流外人田,一定要拉到家里才行,后来老师们也就放弃了。一直都没事,我也就没再坚持让他自己蹲着拉,还是一如既往地把着他。

但在幼儿园拉了一回,而且是非常规形式地拉了一回之后,我下决心要让训练他自己拉了,家里也没有幼儿园那条沟,只好从低做起,让他坐在自己的小马桶上,没想到,从妈妈的胳膊上转移到那小便盆上的难度超乎了妈妈的想像。

第一次尝试就以失败而告终。一听说要让他自己坐盆,他就哭闹起来,但是害怕妈妈生气,还是坐在便盆上了,小嘴里面一直嘟囔着:“妈妈总让我自己拉屎,没意思,妈妈不管我了,没意思。”听听,才第一次放手,就被他说成了他妈总让他自己拉屎,后来他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越哭越委屈,好像他妈妈要把他一个人扔在荒郊野外喂大野狼了似的。其实他那亲爱的妈妈正托着腮帮子蹲在他对面花样百出地安抚和鼓励他呢。这样又哭又闹地僵持了一会儿,他就说不拉了,没屎了,说要第二天上幼儿园拉去,一听这话,妈妈就软下来了,上幼儿园拉去,那万一……,所以就向儿子妥协,要把他,结果把了半天,他也没拉出来,合着这第一次坐盆把屎都给吓回去了。

第二次让他自己坐盆,他可怜巴巴伸出一个手指头向妈妈恳求:“妈妈,你再把我最后一次,我以后都自己拉。”妈妈心里一酸,觉得这孩儿太可怜了,不就是自己拉个屎嘛,怎么就可怜成这样了,妈妈一答应他,他马上就喜笑颜开了,而且伸出了一把的手指头说:“妈妈再把我五次,”没等他说完,我就按住了他。

第三次,虽然已经是第三次了,而且已经答应了妈妈要自己拉了,铭还是哭的很厉害,还是嚷嚷着:“总是让我自己拉屎,没意思!”坐在便盆上跟屁股长了针似的,一会儿就要站起来,还要转移到大人的马桶上去,我也给他准备了小一号的马桶圈,他坐了一下就下来了,说太高了害怕。后来就坐在自己的小便盆上哭,我又给他唱歌,又给他讲笑话,他是笑一阵,哭一阵,屎是一点儿也没拉出来。后来又把便盆搬到客厅里边看儿童节目边拉,看节目倒是看的很投入,但屎还是拉不出来。看完了节目,又站起来说没屎了,还是明天到幼儿园拉去吧,我一听又急了,说还是妈妈把你吧,他马上就过来了,一上了妈妈的胳膊,马上就开始运气,使劲,马上屎就要来了,在那千钧一发的一刻,我一下把他坐在了便盆上,他已经刹不住了,只好在便盆上了,但拉完一坨以后,马上就要站起来,说拉完了,我一看,·#¥%—*·#¥,嗯,这便盆太小了。我又把他拉了一大条,这才作罢。擦完PP,铭很兴奋地跑到他爸爸那报喜:“爸爸,我自己会拉屎了!谁说我不会自己拉屎,谁敢说!”

这三次之后又是一个反复期,反复了一段,有一回,他拉屎时间我没在家,他自己就去洗手间了,自己套上小圈儿,然后踩着小凳子上去拉了一泡儿,至此以后算是会了。

幼儿园好不好,这4点一看便知


时间是一条金河,又是一年开学季,同学们都会为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做一些准备,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我们开学后身心健康并且顺利地适应这个变化,你有哪些推荐的入学准备小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好不好,这4点一看便知”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宝宝一定要上幼儿园吗?大多数爸爸妈妈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又到了宝宝入园报名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好还是公立幼儿园好?这些都成为了爸爸妈妈们热切关心的问题。在家盒子举办的《如何选择幼儿园》讲座中,家盒子请到了国内著名育儿专家王瑞老师,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分享了有关宝宝入园的知识,教爸爸妈妈们如何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幼儿园。

宝宝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宝宝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宝宝到了入园的年龄就得上幼儿园,这是成长中必须要走的“程序”;也有人认为宝宝上幼儿园可以早点学到知识。在家盒子的讲座中,王瑞老师告诉爸爸妈妈们:上幼儿园对宝宝能力与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好处。

专业看护与教育。在幼儿园,专业的生活教师和幼儿教师,会给宝宝正确的看护与教育,让宝宝行为宜人,慢慢成为一个自信且受人欢迎的孩子。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按时吃饭、上课、睡午觉、做游戏等能帮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吃饭、穿衣服等,也会让宝宝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培养自理能力。

社交与人格发展。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宝宝社交活动的开始,为宝宝提供了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宝宝可以在交往中学会分享、谦让与友爱,建立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健全宝宝的人格。

看这4点轻松选择适合宝宝的幼儿园

当宝宝到了入园的年龄,如何为宝宝选择合适的幼儿园成了爸爸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家盒子的讲座中,王瑞老师跟爸爸妈妈们分享了几个选择幼儿园的要点,帮爸爸妈妈们更清晰地锁定合适的幼儿园。

看距离:就近入学宝宝轻松家长方便

幼儿园与家的距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不能说“远的幼儿园不可取”,但是如果每天在路上要花费2-3个小时,不如让宝宝早晨多睡一会儿,放学后多玩一会儿。刚入园的宝宝,可能会有各种突发情况,离家较近的幼儿园,也方便家长及时赶到。

看环境:厨房卫生间是考察重点

不仅要考虑距离,也要考察幼儿园的环境是否干净和安全。园址最好设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教室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色调柔和,不妨重点观察一下幼儿园的厨房和卫生间的卫生状况,整洁有序的环境能让病菌远离宝宝哦!同时,也要留意幼儿园的楼梯、墙角、桌角是否有保护孩子的措施,滑梯、攀爬架等游乐设施是否牢固,确保宝宝在幼儿园更加安全。

看师资:1:5-1:7的合理师资配比给宝宝全方位的呵护

我国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应达到1:5-1:7,为了让每个宝宝都能得到全面的照顾,幼儿园的教师配比最好不要超过这个范围。

看理念:老师能否面带微笑会不会蹲下来与宝宝讲话

对宝宝而言,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远比幼儿园的名声和排场重要得多。在实地考察时,可以观察老师是否能面带微笑、耐心地与宝宝交流,交流时是不是会弯下腰、蹲下来与宝宝平视;在上课、游戏时,能不能尊重宝宝的节奏,不因为教学任务而催促宝宝;户外活动时,是不是分散在宝宝中间,以便照顾到每个宝宝……

除此之外,要关注幼儿园是否注重家长与老师的沟通,畅通的沟通渠道可以让爸爸妈妈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放学后与宝宝交流幼儿园的趣事,并对宝宝的入园焦虑进行正向引导。同时,当宝宝有特殊情况时,也能顺利找到相关老师。

宝宝入园后常见3大误区

选择到合适的幼儿园只是入园的良好开始,宝宝入园后爸爸妈妈们也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宝宝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哦!

误区一:宝宝哭家长跟着焦虑

宝宝入园时哭闹,许多家长也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一起哭,这样会让宝宝更紧张,越发不想上幼儿园。

正确的做法:将宝宝送到幼儿园后,要微笑着与宝宝再见,然后立即离开。宝宝最开始入园,哭闹是正常现象,家长适当安慰后就可以走了,要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宝宝哄好。

误区二:宝宝入园家长躲在墙角看

有些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听到宝宝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或中途来看。如果被宝宝发现,只会强化哭闹行为,导致宝宝平静后又开始哭起来。

正确的做法:面对宝宝的哭闹,家长们要做的就是不间断地送宝宝去幼儿园,上三天歇两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会使宝宝产生依赖心理,习惯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

误区三:问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哭鼻子

在与宝宝讨论幼儿园生活时,很多家长都会问宝宝有没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妈妈了?独自去幼儿园,已经让宝宝觉得受了很大委屈,家长稍加强化,就会让宝宝伤心备至,更加对幼儿园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的做法:对于初入园的宝宝,爸爸妈妈们要多与老师联系沟通,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行为和表现,以便回家后能与宝宝畅谈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密切观察宝宝身体与情绪上的变化,及时给宝宝心理安慰。要选择正面的话题,可以问宝宝在幼儿园有哪些高兴的事?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引导宝宝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如果宝宝不愿意说幼儿园的事,也不要勉强他,在他愿意说的时候,会主动表达。

宝宝初入园麻烦事一箩筐


吃饭:需要讲规矩

宝宝在家里吃饭就像打一场“持久战”,一个追着喂一个逃着吃,一顿饭下来,双方都筋疲力尽。不过老师总能让宝宝乖乖吃饭。

每个幼儿园都是定时定点开饭.宝宝的吃饭时间通常控制在45分钟以内,大部分小朋友都可以自己吃完饭,通常吃得比较慢的小朋友都是有阿姨和老师喂饭的,这时其他的宝宝可以自由活动一会儿;吃饭不能喋喋不休地说话,否则很容易把唾液溅到其他小朋友的碗里,不卫生,也不能看电视,玩玩具。宝宝要做到的就是安静吃饭,细嚼慢咽。幼儿园每半个小时就会让孩子喝大半杯水,天气热的时候还会煮冬瓜水给宝宝降暑。

给家长的建议:在家里,尽量做到吃饭时间和幼儿园一致,做到一到吃饭时间,全家一同坐在餐桌上用餐,宝宝的餐椅最好调到与全家人餐桌一样的高度,这样会给宝宝一种参与感;吃饭决不能看电视或玩玩具,如果宝宝十分有兴趣,可以和宝宝商量吃完饭再玩。幼儿园两餐饭之间有水果或点心,这些都是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吃的,在家里的时候,不要因为一顿吃得不好,就没完没了地往宝宝嘴里塞点心,点心和正餐之间如果没有达到两个小时或以上,胃里的食物得不到足够的消化就会影响正餐的质量。

洗漱:养成好习惯

好的卫生习惯,不但可以让宝宝神清气爽,还能减少生病的几率。在保持好的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应提高。

幼儿园里宝宝很多,不注意卫生,会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我们在幼儿园会教育宝宝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换衣。幼儿园给宝宝提供的水杯和毛巾都是一样的,很容易混,会给每个宝宝的水杯和毛巾上贴上小标签,每天水杯和毛巾都会消毒两次。幼儿园是养成好习惯的地方,因为宝宝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比如,专门替宝宝设计的洗手池便于宝宝饭前便后洗手,玩过玩具后洗手,吃过饭和牛奶后喝水漱口等等。

给家长的建议:保持皮肤清洁,这应该成为雷打不动的规则。早起和睡前洗脸,小手脏了要马上洗,勤洗澡(夏天至少每天一次,春秋2~3天一次,冬天至少每周一次);吃饭和喝奶后,要喝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要给宝宝一套专门的刷牙工具,可以按幼儿园的习惯,可以把爸爸妈妈和宝宝的牙刷、水杯等都贴上标签,宝宝的用具只有宝宝可以用,别人不能用,这样才卫生。还要注意的是家里各种器具,特别是宝宝的要经常煮沸消毒。

午觉:学会自己睡

午睡对于宝宝的成长十分有益,有的宝宝在家里怎么都不肯睡,眼皮都耷拉下来了,还不肯放下手中的玩具。以至于到了幼儿园躺在幼儿园床上也安静不下来,所以要想尽办法让宝宝爱上午睡。

午睡前后,幼儿园里非常安静,老师会拉上窗帘,让房间光线稍微暗下来。这样能有个好的环境,更快更好地入睡。有时我们还会播放一些轻音乐,安抚他们的情绪。对于哭闹的孩子,我们会带他出去散散步,等情绪安定了再回来睡觉,如果他不想睡也不强迫他。有一些孩子在2个半小时的午睡时间里可能比较早醒,老师发现后会摸摸他,给他故事书看,不要吵醒其他的孩子。

给家长的建议:睡觉前和睡觉时,屋子里要保持安静,因为一丁点的声响都会引起宝宝的好奇心。爸爸妈妈千万不能陪睡了,一定要让他学会自己入睡;白天多活动,就容易入睡,但是千万不能活动量过大,否则会使宝宝过分紧张或兴奋,反而更难入睡或惊醒,千万不要用吓唬的办法让宝宝入睡。

宝宝学习坐便盆那些事


宝宝学习坐便盆

大部分孩子控制大小便的神经肌肉的能力,要到18~24个月时才会成熟。较晚开始接受大小便训练,比早接受训练的宝宝学得更快。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纸尿裤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也能保持宝宝的屁股干爽,没必要像以往那样严格地训练宝宝。

但从我们的实际育儿观察中,在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的前提条件下,早些训练孩子学习坐便盆比晚些好,可以更好地建立条件反射,使孩子体验到独立的快乐。

训练孩子学习坐便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把训练孩子坐便盆看作是很有趣的亲子交流,而非一件“苦差事”。

(2)准备一个很有趣的小马桶,利用婴儿在这个阶段的模仿欲望,给他看训练宝宝坐便盆的图画书,或让他看“大”哥哥、“大”姐姐坐便盆的动作,或者让他向爸爸、妈妈学习动作行为,并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该怎么做,使孩子对坐便盆没有恐惧感。

(3)培养孩子坐便盆的习惯。如果遇到孩子吵闹,一坐盆就打挺的情况,千万不能再强迫孩子。如果开始训练时遇到这种情况,说明孩子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此,父母需要耐心引导,一旦发现孩子有了兴趣后,便可以开始训练。每天必须坚持让婴儿坐便盆。经反复练习,孩子一坐便盆,就可以排大小便了。

(4)训练孩子坐便盆时,不能久坐。开始每次不超过5分钟,否则易发生脱肛。

(5)孩子练习坐便盆时,家长必须在旁边扶着或托着,以免孩子摔倒、疲劳。

(6)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信心,坚持不懈。

小提示:在孩子能够坐稳了,家长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坐便盆了。不过要以孩子的愿意出发。

宝宝在幼儿园不敢大小便怎么办


很多宝宝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常常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想大小便的时候不敢告诉老师。结果可想而知,不是尿湿了裤子,就是拉在了裤子里,往往还会受到阿姨和小朋友的讥笑甚至羞辱。这会给宝宝心理上带来很大压力,有的因此在幼儿园一天不敢喝水,有的不想再上幼儿园,还有的会在心里长久地留下自卑感,影响宝宝心理健康。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宝宝、父母和幼儿园三方面共同努力:

一、作为父母,你应该让宝宝知道,自己需要大小便是很正当的要求,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应该大胆地告诉老师,老师是不会因此而责怪宝宝的。比较内向的宝宝刚上幼儿园时,这个问题更为突出,父母事先应做好充分的教育工作。也可以在家里做模拟游戏,由父母扮演老师,训练宝宝大小便时如何对老师表达。

二、你也应该与老师及时沟通,告诉老师自己宝宝的性格特点,希望老师提供帮助,在宝宝还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多给宝宝一些关心和指导。事先应了解一下,幼儿园里宝宝大小便是用便盆还是用便池,最好第一天送宝宝去幼儿园时,亲自带宝宝到幼儿园的厕所里看一看,告诉宝宝这里和家里的卫生间有什么不同,该如何使用。甚至可以让宝宝试着先用一用,帮助宝宝消除陌生感。

三、注意宝宝穿的裤子最好是松紧带的,而且不能过紧,便于宝宝穿脱。宝宝经常会玩得忘了大小便,直到憋不住时才想起去厕所,如果裤子不便穿脱,就很容易使宝宝陷于困境。

四、也有一些父母每天在送宝宝去幼儿园之前,要求宝宝一定先排大便,这样至少宝宝可以免去在幼儿园大便的麻烦和担心。但这只适用于排便较为规律的宝宝。

五、如果宝宝已经有了在幼儿园尿裤子等类似经历,你一定要设法消除这件事在宝宝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告诉他这没有什么大不了,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尴尬的经历。让宝宝从中吸取教训,勇敢些,下次就知道该怎做了。

宝宝入园早还是入园晚好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新学期即将到来,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开学前夕去做一些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快速的让孩子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那么你还有了解过哪些关于入学准备小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宝宝入园早还是入园晚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妈妈早早的就开始给宝宝选择幼儿园的做准备工作了。对于宝宝入园的年龄问题一直与家里人没有沟通好,老人们不愿意让宝宝尽早的送宝宝入幼儿园认为孩子不适合送孩子这么早送孩子去幼儿园,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建议早些上

满足宝宝的求知欲

大多数孩子都由保姆或老人照看,他们没有精力和经验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靠家长下班后的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家宝宝1岁半入园,之前一直在外婆家,入园前只会说单个字。入园后1个月,宝宝不仅弄懂了所有的常用称呼,而且见了人会主动打招呼。

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幼儿园老师精心安排的小游戏,有趣的童话故事,简单的手工课,顺口的儿歌、童谣等,都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现在我家宝宝2岁2个月,会背十几首古诗、会唱N首儿歌和童谣,喜欢手工、弹琴、绘画、看书。

早入园唯一的缺点是孩子抵抗力较差,容易生病,但刚入园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适应期。只要家长平时注意宝宝的饮食与卫生,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抵抗力自然就提高了。

适应快,习惯好

超级小帅帅

我儿子17个半月入园,现在已经入园半年了。宝宝年龄越小,适应能力越强。在入园前几天,我每天下午带着儿子到班里熟悉环境。第一天送去,他没有哭闹,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一个星期后,早上虽然拉着大人的衣服不放,但放学时却不想回家,还要和小朋友玩。过了几天就开开心心地去了。

而且,儿子上幼儿园以后,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比如吃饭时会把小椅子拖到小桌子前,很端正地坐在那里等;吃完饭会拿纸巾擦桌子;自己会洗手等。集体意识、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现在我儿子是全班最小的一个,但是各方面表现都不错,被老师评为了冠军宝宝。

建议晚些上

让孩子充分享受幸福时光

恬宝贝儿

人的一生中,最幸福的就是3岁之前,每天只管吃好睡足,没有任何压力。在这个阶段,只要孩子身体好,一家人可以省很多事。可是放到幼儿园里,一则孩子抵抗力差,一旦有传染病,很容易被传染到;二则老师少,很难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孩子太小,独立性也差,有什么要求不敢或不会跟老师说,很容易憋出病。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充分享受这幸福时光,3岁以后再上幼儿园。

提倡早上幼儿园的家长,更多的可能是考虑到上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我认为成长是个必然的过程,到什么年龄自然会学什么东西。再说现在教育孩子的途径很多,不是只有在幼儿园才能学到。

更自信,更从容

对于儿子仲辰宇的入园年龄,我权衡了又权衡,决定3岁半再送他上幼儿园。

辰辰3岁半时,看到小伙伴都上幼儿园了,他也说想上。虽然他刚开始也哭闹,但一个星期就适应了。在班里,辰辰年龄比较大,老师说他接受能力、自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带起来很省心。我觉得老师看我儿子的目光都是赞赏,辰辰也越来越自信了。

辰辰班里有一个小女孩,大概2岁多一点,刚去时不停地哭,看见我就像捞到救命草似的伸出双手让我抱。一到我怀里,她就紧紧搂住我的脖子,哭着连声说:“走,走!”想想平日教育孩子不能跟陌生人走,而这个小女孩却把信任的手伸向我这个陌生人,可见她是多少想念她的妈妈啊。

留言

不管是让孩子早些还是晚些上幼儿园,准备工作都是必要的:让孩子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学会简单地表达“渴了”、“要大小便”等要求。

要让孩子明白,上幼儿园不是爸爸妈妈不要宝宝了,宝宝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做做游戏,睡一觉醒来后再吃一次饭,爸爸妈妈就来接宝宝了。年龄小的孩子更要强调这一点。

简单描述幼儿园的生活,但不要为了让孩子愿意去而描述得过于美好,否则孩子入园后容易失望。

上面家长所建议的意见也是分两种完全不同的几种方式,家长可以从中更详细的了解宝宝早入园对孩子的利与弊,更方便家长了解这方面得内容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的。做出对孩子来说最合适的决定。

入园入学的准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