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而生——教育。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国有传统发展出来的应试教育和西方看中培养个人能力的素质教育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差异。我们能否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开创出一种更合理更趋于完美的教育模式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看一位居住在英国的中国妈妈的亲子故事和她的育儿经验。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深感教育孩子是门学问。嫁到海外,心系中华,身处中西文化混合的“复杂”生活背景下,时常会被耳濡目染的不同教育方式而引发感触。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也是一生的良师益友,教子方案因人而异,但相同的理念都是要把最优秀的给予我们的孩子。

天不怕,地不怕

其实人都有恐惧感,没有人真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要随便给孩子增添恐惧感”这是我的英国婆婆最常说的一句话。生活在英国北部靠海的地方,经常能听到“狂风大雨”的天气,雨水多但很少有暴雨雷电。一次正好赶上打雷,Oliver很害怕,婆婆看见了就对他说“那个声音是天上的大巨人在搬家......”一句话引起了Oliver的兴趣,他接着说,“大巨人肯定是和妈妈在玩车呢”婆婆用Oliver能听懂的语言,将他觉得可怕的事物转变成一种很可爱而有意思的想象。因为潮湿的天气这里经常能看到蜘蛛。有的蜘蛛个大,腿又细又长。Oliver第一次看到蜘蛛的时候正好赶上婆婆在,她本人比较怕蜘蛛,但是为了不把自己的恐惧传给孩子,她鼓起勇气主动把蜘蛛拿到手上,让Oliver数它有几条腿,还故意让蜘蛛爬到自己的胳膊上,让Oliver觉得蜘蛛是个很可爱的小东西,没什么可怕的。平常很少看到有让老公害怕的事物,这也可能就是西方的婆婆身教的结果。记得小时候老一辈的人总会说“别动,虫子咬你”等类似的话,轻易的让孩子潜移默化的害怕起很多事物,以至长大成人后懦手懦脚适应不了生活中的艰苦,知难而退。可见孩子的“胆量”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

退一步,海阔天空

天下的父母都怕孩子受伤害,因此每次看到孩子想要干那些有高难度的事时,当妈的都难免随口一句,“去哪干嘛,该摔着了”。在西方,还是拿婆婆为例。对待同样的情况她会经常把那句要说的话放在心里,而是用眼观察着孩子,用手保护着,当孩子翻过很高的栏杆,或是帮着她“切”好要做的菜时,对其结果进行鼓励。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干成了件很困难的事并得到了妈妈的认可,那对一个幼小心灵来说是一种大大的自信心的膨胀。当然并不是说什么都让孩子去做,面对真正的“危险”要坚决说no。这也是为什么当我看到Oliver从我家车顶上走过去,在草比他还高的无人的田野里散步,或是帮着妈妈“煮饭”时(这些都是在有人保护或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也不会感到稀奇。进一步,抑制了好奇心和探险欲的发展;退一步,对重在参与进行了鼓励,让孩子了解到知难而上的道理,并且增强了母子/女间的感情。因此,如果不是真正的枪林弹雨,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看着孩子得到那份小小幸福我们也会感到很满足。

尊重不分年龄

在国外这点体会最深。再小的孩子别人也会把他当“人”看,这里很小的孩子言谈举止都少有东方很大孩子的稚气。当然不是说西方孩子不会天真无邪,不会童言无忌,只是他们接人待物的方式都很成人化。很容易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很少会想让人想到“小屁孩懂什么”之类的话。Oliver提出的任何问题,婆婆和老公都会给他解释,从未认为他是个小孩而敷衍了事搪塞过他。西方的孩子18岁前大部分都利用寒暑假打工挣零用钱或贴补学费。18岁后会自己搬出去住,相对比较独立,当然哪个国家都有那种剥夺父母血汗钱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孩子同样需要尊重,言必行,行必果。相对而言,西方人在这方面的教育也很突出。

尊老爱幼是美德

记得小时候,书本里,课堂上,电视里到处都在宣传尊老爱幼,爸妈也经常说那是种美德。因此对长辈的尊重和对老人的尊敬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东方国家在这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应该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父母长辈的尊重特别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每次看到Oliver对家人不敬从未妥协过的原因。西方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很多孩子都无法在一个健康幸福的环境下成长,这也是造成和父母感情淡薄的主要原因。很多的父母对孩子好像也“无所谓”,而更注重他们自己的生活。看得越多,就让我更多次的感叹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是无私的,是全部的,是那么的深厚。即便离得千山万水,心总是连在一起,那份爱永远不会因为任何小事而质疑,也永远不会改变。

少儿立身须自强

这么多年在国外“飘荡”,经常会看到这边一些“软弱”的人为很多算不上难的事而哭泣。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在西方,也许是他们感情丰富,也许是喜怒无常,总之感觉他们很容易被生活击倒。又要拿婆婆做例子来说明,她每次煮晚饭只能煮一种菜,稍微多一种菜就会觉得很难,无法适应。要是照咱们中国人做菜的方式,快刀斩乱麻,炉子上3锅齐下,老爸老妈不到一会功夫就搞定了,也从没听过他们喊过苦。我经常会对Oliver说不能动不动就哭,要坚强,摔到了有点疼怕什么,亲一下疼就飞走了。东方人更能吃苦耐劳,做人更坚强。同样是年轻人,那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能看到那么多事业有为的智者,而在西方看到的却是身体健康宁愿在街乞讨也不愿靠劳动养活自己的流浪汉。“劳动最光荣”现在我家的儿歌CD里还有类似的歌曲。

不管是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开心的成长。不管是哪种教育方式,总会有利有弊,有则加冕无则改之。作为父母我们也都是新人,我总认为时间是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突然想起一首歌,作为一个结尾,也是一种声音,来自孩子的心声……

“爱是什么,我却总是搞不懂......

爸爸妈妈,

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陪陪我,

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的亲亲我,

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夸夸我,

如果你们爱我就多多抱抱我

……

相关知识

因材施教 让孩子灵性永存


有些父母会问:“我孩子读书前也挺聪明的,可读书以后就渐渐地没有了灵性。”还有些会问:“我孩子小学时成绩也挺不错的,可进入中学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成绩就不行了。你的孩子成绩怎么会起来越好了呢?你是如何地保持孩子的灵性的呢?”

专家的回答是,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发挥孩子的个性优势,进行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针对当前学校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划一化、标准化的传统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以适应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其内涵是按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因人制定,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上,获得长足的进步,使孩子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

前苏联苏霍姆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但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差生吃不饱,而优等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变“我要学”为“要我学”,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丧失原有的灵性。前苏联赞科夫说:“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象柳树需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水平也参差不齐。那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就成为必要。

目前,因为应试制度的存在和大班化教育的现状,大多数学校实行个性化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现在的父母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这就为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决定教育的方法。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孩子独特的学习优势。千万别将孩子的学习优势当成了缺陷而将它给磨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他原有的灵性,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将消失殆尽,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都算很幸运了。

如何对孩子实行个性化教育呢?

1、尊重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如孩子不适合做奥数题,就别强逼孩子去学,因为如果孩子跟不上,就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注意让孩子置身于水平相当的学习环境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既不至于因同伴太过优秀而产生压抑和失落感,也不至于因同伴太差而懈怠。

2、心态平和,不要把分数看着唯一

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的,题海战术也许短期内会使孩子得到高分,却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作业的量以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适当地复习以加深印象。由于学校布置的作业是以大多数同学为标准的,因此,在孩子已掌握了知识的前提下,可充许孩子做学校的作业打折扣,不要逼迫孩子去做那些简单重复的题目,那样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少做点题目可让孩子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孩子的后劲将是很大的。当然,如果孩子某个知识点比较薄弱,则可视情况适当地为孩子开开小灶。

3、不要总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肯定孩子的长处。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比如说有的孩子聪明活泼、兴趣广泛、但不够刻苦,而有的孩子稳重刻苦,做作业一丝不苟,却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的人文科好,有的人理科强;关键是父母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慧眼。对孩子的考试成绩要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4、充许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每个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强化自己知识,也有的学生喜欢独立学习,静静思考;还有的孩子喜欢通过构词法来帮助记忆英语单词,而有的同学则善于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

5、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并重点加于培养

但要注意,孩子的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专长”“特长”,要扬长补短,利用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尽可能去弥补他的短处和不足,以达到全面发展。

6、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引导孩子

对于喜欢追星的孩子,可通过给他们讲解明星们是如何成功的,以激发孩子积极上进之心;如对个性强,自制力也相应强点的孩子,可让他们自己制定相关规定,这样,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也就比较能自觉地遵守了;而对于自控能力相应较弱,但却喜欢“戴高帽”子,也相对比较听话的孩子,则可用表扬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给予适度的监督,以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7、创设有利于孩子个性化学习的心理环境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充满人文关怀,崇尚个性,追求独特风格与创新精神的文化氛围,使孩子的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中,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学习。而不要为了自己的虚荣心,盲目跟风,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逼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各种特长。

因材施教 你的宝宝适合学啥


不少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所以就给孩子报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但有没有想过这些培训班真的适合孩子吗?如果让孩子按自己的个性发展,不仅能给孩子增添一份乐趣,还能省去父母的不少操心。那么如何知道孩子适合学习什么课程呢?编辑教你因材施教,看宝宝适合学什么。

解读兴趣班的六大误区

喜欢动手:适宜学书法

一般而言,这类孩子比较有耐心,并能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如拆装汽车、串珠子等。

早教小贴士:这是一类难得的孩子,只要正确引导,成人后都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如书法、编织、珠算等,帮助他们在拓展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

喜欢安静:适宜学围棋

这类比较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比较,发现力不错。像拼图一类的游戏,足以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早教小贴士:这类孩子有耐心的个性和细致的观察力,还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父母应不断培养他的严谨和较真的个性,可以让他参加围棋、数学或科学实验等兴趣班。

喜欢说话:适宜学声乐

孩子对富有旋律的音乐会有特别的反应,发出叫声并挥舞小手。有时突然听到电视里传来一段音乐,立即会跟着唱起来。这类孩子一般开口说话比较早,并且喜欢学说大人的话。

早教小贴士:这类孩子的思维模式是由声音带动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口授进行教学,这对于听觉学习型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他们比较适宜学相声、声乐或钢琴。

喜欢打闹:适宜学武术

这类孩子可能是被认为最有活力的,他们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他们无论是爬还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早教小贴士:这类被称为触觉学习型的孩子,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强,适当地让他们参加跆拳道、武术和游泳等兴趣班的话,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常安静地学习。

喜欢服饰:适宜学绘画

这类孩子喜欢收集漂亮的布娃娃,还喜欢挑选自己穿着的服饰,常会对自认为不好看的衣服拒绝穿着。

早教小贴士:这类孩子在学习时,如果为他们配上鲜艳图片或者视频,强烈的视觉刺激会让他立即进入状态,在形象的世界里,他会感到特别舒心。这类孩子最好让他们去绘画、雕塑或儿童模特队等兴趣班学习。

喜欢模仿:适宜学表演

这类孩子在人越多的场合,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自己是主角。当然这些孩子也有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以及高亢的声音等。

早教小贴士: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父母应和老师沟通,不妨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只要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众场合得到认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这类孩子适宜到表演、主持、舞蹈等兴趣班去学习。

因时施教,优质胎教月月不同


生命的孕育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每天都在发育,每个月都有巨大的变化,所以,准妈妈所实施的胎教也要跟着宝宝的成长脚步而有所不同。

孕早期

关键词:情绪胎教

准妈妈:沈佳

孕周:10周

准妈妈自述:

得知自己怀孕后,我的焦虑多于兴奋,随着早孕的反应“愈演愈烈”,我的情绪也越发的不稳定了。这个时候,老公还突然接到了一个出国公干一年的任务,一想到自己要独自面对漫长的十月怀胎,当时,我感觉自己真的快要崩溃了,不止一次地想要放弃这个小生命。

好在老公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知道我怀孕情绪不好,总是千方百计逗我开心,鼓励我。出国前,他又特意从老家请来亲戚帮忙照顾我的日常生活。

终于,他去了大洋彼岸,我们开始了两地相思的煎熬,我常常在电话里宣泄对他的不满和怨气,他总是轻柔地安抚,让我做一个勇敢的妈妈。在他的鼓励下,我尝试着努力去摆脱早孕的焦虑和烦躁。

于是,我有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安排更多的活动,比如上网浏览各种专业育儿网站;心情郁闷的时候会找单位里几个和我一样的“大肚婆”聊天,有了更多“相同境遇”的人,我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对怀孕和分娩也没有那么恐惧了。

心情一旦放松下来,生活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不再抱怨老公了,我们开始在电话里憧憬宝宝的模样。我每天坚持散步、听音乐,有烦心事的时候就大声地唱歌,努力保持快乐的心情。

Pregnancy评述:

有研究显示:怀孕后,一些年轻的准妈妈容易产生心情紧张、情绪波动大等不良反应。这是因为母体的神经系统要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正常调节规律受到破坏所致。

很明显,沈佳在孕早期因为身体不适和外界因素影响,也险些陷入孕期忧郁症当中。

孕早期是胎教的开始阶段,当胚胎开始发育,胚胎各器官也进入了分化的关键期。此时,准妈妈的情绪会通过内分泌的改变影响胎儿发育。

因此,孕早期胎教的关键在于,准妈妈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情绪调试,避免工作生活上的得失给自己的情绪造成影响。同时还要积极储备怀孕和分娩知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另外,准爸爸和家人也要积极努力,体谅准妈妈的辛苦,为她营造宽松、愉悦的孕育氛围。

孕早期胎教重点

●经常在环境幽静的公园和小区散步。

●听一些节奏舒缓的曲子。

●美化居室环境,养花种草,陶冶情趣。

孕中期

关键词:营养胎教、抚摸胎教、语言胎教、音乐胎教

准妈妈 :Sherry

孕周:20周

准妈妈自述:

进入孕中期后,孕早期的不适明显好多了,我也渐渐适应了孕期生活。虽然舌头对味道仍然是“麻木不仁”,但胃却一点也不挑剔,有什么就吃什么,还吃得特别香。这时候,家人做的饭菜不仅仅考虑了味道,且更注重营养了,餐桌上荤素搭配不停地变换花样,蔬菜水果也每天必吃,真是辛苦我的妈妈了。

我现在已能感觉到轻微的胎动了,感觉到小生命像我的脉搏一样在欢跳。我开始实施语言胎教,例如,早上醒来我们都会和肚子里的小人儿打声招呼,出门散步时告诉他外面的天气情况等等。

我一边轻声和他说话,一边轻轻抚摸他。偶尔我们还会上“音乐鉴赏课”,一起静静地欣赏舒缓的古典音乐,或者是活泼欢快、充满童趣的儿歌。

Pregnancy评述:

进入孕中期,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发育逐渐趋向成熟。孕26周左右,胎儿的条件反射已经基本形成。

在孕12周~16周时,会出现第一次胎动。这标志着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分化完全,听力、视力开始迅速发育,并逐渐能对外界的动作、声响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时,是孕中期胎教的最佳时期。

语言胎教:准爸爸和准妈妈通过动作、声音经常与胎儿进行对话,这对于胎儿的听觉发育和情感发展有很大帮助。准妈妈要注意的是,语言胎教的内容不宜复杂,最好能反复重复一两句话,以便使胎儿大脑皮层产生深刻的记忆。

音乐胎教:从孕16周起,准妈妈就可以有计划地实施音乐胎教,每日1次~2次,每次15分钟~20分钟,选择有胎动的时候进行。胎教音乐以节奏舒缓的古典乐曲为佳。

抚摸胎教:孕24周后,准妈妈可以明显地触摸到胎儿的头、背和肢体。从此时开始,准妈妈每晚可平卧床上,放松腹部,双手由上至下,从右向左,轻轻地抚摸胎儿,推动胎儿在子宫内“散步”。

这样反复的锻炼,可以帮助胎儿建立起有效的条件反射,增强肢体肌肉的力量。但如果抚摸时出现胎儿踢蹬不安,应立即停止,并轻轻抚摸,以免发生意外。

孕中期胎教重点

●听音乐。临睡前,放松心情,静静听一段节奏舒缓的乐曲。

●帮助胎儿运动。准妈妈仰卧在床上放松,双手轻轻抚摸腹部,每天1次,10分钟左右。

●准爸爸要积极参与胎教。经常和胎儿说话,或念一些有趣的儿歌给胎宝宝听。

孕后期

关键词:营养胎教、抚摸胎教、语言胎教、音乐胎教

准妈妈 :Lisa

孕周:35周

准妈妈自述:

到了孕后期,尽管行动上不太方便,但我却感觉很有成就感。挺着大肚子跑到哪里都能享受到特殊照顾。

到了孕35周,周围不少准妈妈已经请假在家养胎了,可我还在坚持上班。一方面工作比较忙;另一方面,我也想利用上下班的路程运动一下,希望能够自己顺产生下宝宝。

现在我还坚持各种锻炼和胎教:我会跟宝宝做一些互动游戏;给“他”“看”各种各样的画册,描述画册中的内容;我和先生会“带”着“他”会朋友,给“他”讲每天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情……与较孕早期和孕中期相比,我希望在孕后期给予“他”更多的良性刺激。

Pregnancy评述:

不少准妈妈到了孕后期会不自觉地减少活动量,有些甚至会放弃胎教训练。事实上,胎儿在孕早期、孕中期对各种刺激已形成了条件反射。

孕后期时,胎儿各器官、系统发育已逐渐成熟,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更为积极,此时放弃,很可能影响前面两个阶段的效果。因此,准妈妈在孕后期更应坚持各项胎教内容。

另外,准妈妈在孕后期适量运动,也能给予胎儿躯体和前庭感觉系统自然的刺激,促进他出生后运动平衡能力的发展。

孕后期胎教重点

●坚持孕中期开始的各种胎教。

●随时随地与“宝宝” 沟通,告诉“他”快要和爸爸妈妈见面喽!

●胎教时间较前几个月可以适当延长,内容也应有所增加,比如给“宝宝”读一些画册,详细描述画册内容等。

早教咨询:早期教育可结合宝宝的数字概念


即使是年幼的宝宝,他们对于数学也有着概念,研究表明,大多数孩子对于数学有着“直觉式”的思维,有些甚至已经在语言学习之间就已经出现,它可以是非口语形式表现出来的。

孩子对数字概念的学习几乎是一种本能,在他们刚学会说话不久,就会学着大人念数字,他们可以一边用手指着东西一边念数字,看到别人数错的时候,会迫不及待的指出。因而这也给广大家长一个重要的启迪:提高宝宝的数学能力,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契机。

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宝宝对数字和具体形象结合的能力,例如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糖果,然后告诉他们这是几颗,尽可能给孩子不同的具体形象,以便孩子可以了解更多。孩子能结合数字与数量概念后,就能区分数字大小。

孩子通常对数字差异较多的情况比较容易分辨,对于数字大小有一个初步的轮廓,那也就意味着数学基本能力的提高。

五岁前的孩子会有点数的概念,这一点在拿糖果时体现的尤为明显,当孩子从父母处拿到心爱的糖果开始,就会表现出其“精明”的一面,父母给少了,就会一直伸着小手要。家长不妨可以借助这点,指导孩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可以先从1开始数,然后再变化成比较有效率的「接着数,直接从被加数往上数,当他们有很多练习之后,就有可能出现不必数数而直接说出答案。

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小宝宝的记忆浅,多次的刺激才能够加深其印象,不妨在生活中多数几次糖果。

总结:数学能力是衡量智力的一个要标志,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对于其逻辑思维发展其实家长在早教中通过简单的数数,点数等基本概念的引导,对宝宝学会推理、全面思考有着奠基性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