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是中国的传统节——中秋节,明星们纷纷在微博上给网友送中秋祝福。孙莉则晒出一则多多写给妹妹的信,多多在信中给妹妹讲解了为什么人们要过中秋节,还讲了嫦娥和后羿的故事。在信的最后,多多还称“妹妹我希望你将来和我一起过中秋节”,暖心的多多引来网友纷纷称赞。

随着单独二胎的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家有俩宝,父母要同等对待孩子,关心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生活中合理安排好两个孩子,巧妙地做好平衡。

孩子争宠的原因:

宝宝在8个月时就能体会到爱和满足,1岁半左右开始有了愤怒、恐惧、不安等情绪,并渴求爱,发展出嫉妒的情绪。

1、渴望

孩子之所以会做出“争宠”的行为,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孩子的心是敏感脆弱的,如果父母多关心了另外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也会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2、恐惧

当第二个孩子出生后,难免将注意力放在照顾老二,而忽略了老大也需要被关爱。有时老大会害怕自己将要失去父母的爱了,老大的嫉妒心便产生,有时会去攻击幼小弟妹,或是把自己的行为退化,去模仿弟弟妹妹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爱眼神。

3、愤怒

看不惯小宝宝比自己好,或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大宝宝正在学习规矩而犯错要承担,小宝宝犯错没关系;大宝宝要让小宝宝,有时会引起大宝宝心理不平衡。

父母如何公平对待两个孩子:

1、承认孩子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气质特点,虽然是同一父母所生,却不是完全相同。既然有差异,父母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地对待每个孩子。

2、思想上要公平对待

孩子不管是平凡还是优秀,调皮还是懂事,都是父母的宝贝,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父母的眼里,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平等的。

3、让孩子学会分享

不仅父母需要做出协调,孩子也要学会努力,学会分享和礼让,学会自己协调处理问题,这才是真正解决父母心头大事的关键。

4.尽量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公平的

父母心里的公平要在生活中体现出来,并让孩子感觉到。若孩子感觉父母不公平,嘴巴上表现出来还好,父母能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做出劝说和解释;但如果不说,父母又不知道,积怨过深,就有可能引发情绪问题。

5、建立孩子间的感情

孩子之间是有感情的,很多时候是无所谓公平不公平的,只要兄弟姐妹之间感情深厚,事情往往很容易处理,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zj09.com小编推荐

怎样解释出生问题


五六岁以前的孩子对于婴儿怎么进入妈妈的肚子、或许没有后来那般好奇,因此有关性交的解释可以尽量简短。性交包括怜爱和关怀的概念,并不只是传宗接代而已。不过孩子对这些解释的兴趣,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浓厚,就像一个八岁孩子告诉一位儿童心理医生的那样:“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想人们怎么有小孩的,因为我有好多其他的事要做啊!”

孩子的问题是可以预先想像得到的,所以许多有经验的父母事先通常会对一些最可预知的问题,做公式化的准备,这的确相当管用。我也相信只要有准备,就不至于不知所措。以下是小孩经常问到的两个问题,以及父母可能的回答:

“为什么我不能像爸爸那样站着尿尿”?

“你是个女孩子,以后长大会成为女人,像妈妈一样。爸爸是男人——长大的男孩子。男孩子和男人都有鸡鸡,而他们的尿——真正的名称是“小便”——从他们的阴茎出来。我们女人和女孩子有阴道和另外一个被叫做尿道口的小开口,我们的尿从那个小开口出来,因为它是在两腿之间,所以我们坐着小便。”

“为什么那个女人的肚子鼓得那么大?”

“她快要生小宝宝了,所有的女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做子宫。在你出生以前,你就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那时候妈妈的肚子就跟那个女人的一样大。”

此外,所有三到六岁的孩子,都可能问到如下的问题:

“那是什么?”(指着爸爸的阴茎)

“阴茎。”

“为什么我没有?”

“因为你是女孩,女孩有子宫和阴道,男人和男孩没有。”

“那两个是什么?”(男孩或女孩指着妈妈的胸部)

“乳房。”

“我也会有它们吗?”

“会。”

“宝宝怎么来的?”

“当爸爸和妈妈想要有个小孩的时候,他把阴茎伸入她的阴道里,再以特殊的方法互相亲热!但这时他们不希望有旁人在。”

“宝宝要在妈妈的肚子里待多久呢?”

“宝宝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特别地方——不是在她肚子里——生长,九个月后才生出来。”

“他怎么出来的?”

“经过一条特别通路,叫做阴道。”

“宝宝生出来有什么感觉吗?会不会痛?”

“宝宝不痛,妈妈的肌肉抽动得很厉害,有时候她会有短暂的阵痛。”

“我能看你跟爸爸生小孩吗?”

以上各问题中,或许只有最后一个会令你手足无措。但对孩子而言,这其实与问“为什么妈妈有乳房”没有两样,你只要简略地回答就够了:“不,恐怕不行。当爸爸和我制造小孩时,我们是要单独在一起的——所有的父母都这样——不能让别人看的。你还想知道其他任何生小孩的问题吗?”

为了生存,孩子们需要“知识”,对性的好奇,只是他们各种好奇心的一小部分。好奇心无法满足,就像搔不到痒处一般,将无法为孩子们今后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帮助。

怎样向幼童解释接吻画面?


接吻也可以坦然面对

儿子两岁多时,一天,我和家人正在看一部美国电影,画面出现了男女主角接吻的镜头,这个镜头延续了较长的时间,儿子在旁边玩耍,突然他指着这个画面问:“妈妈,他们在干什么?”我一下愣住了,回答不出儿子的问题。时,坐在我旁边的父亲回答道:“让你亲个够!”儿子似乎听懂了,因为他那个时候最喜欢听于文华和尹相杰唱的“妹妹坐船头”这首歌,歌词里有一句“让你亲个够!”已被儿子记熟了。父亲的坦然态度和机智的回答让我开始思考,当传媒中有爱情和性的描写时,应该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看到一些朋友对电视中出现男女接吻拥抱,就换台,不让孩子看。到后来孩子一旦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叫一声“少儿不宜”,用手蒙着眼睛,却留个指缝往外看,这样的结果导致父母失去和孩子谈“性”的机会,也教会孩子作假。我不想这样做,所以,我一直对儿子采取开放政策,我们一起欣赏。每当有一些描写男女激情的画面时,我会主动地和他进行交流,告诉他:当成年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产生了爱情,他们就需要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他们会接吻、拥抱等等,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幸福。儿子也很自然地和我交流。当电视里出现这类画面时,我都注意观察他的反应,他表现得很平静。

我只想让孩子明白:人类有爱情,相爱的男女之间有肌肤之亲,这种情感的交流能够给相爱的人带来幸福的感觉,这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编辑支招:接吻可以这么解释

奇奇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剧,突然问妈妈:“叔叔阿姨为什么总搂在一起亲嘴?”妈妈很平静地说:“他们是在接吻。等一会儿看完电视,妈妈给你讲讲接吻的故事。”看完电视,妈妈告诉奇奇,亲吻是人与人交流感情的一种形式,就像人们见面要问好、握手一样,一点都不神秘。当然,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的亲吻有不同的含义。

额吻。

小时候,当妈妈哄着宝宝睡觉时,总喜欢在额头吻一下,那就是在祝晚安,希望睡个好觉。额吻,也是法国人的见面礼,法国人见面,可以不说早安,但接吻是不可少的。

吻手。

美人通行礼节,女子摘下手套,把右手递给对方,是礼貌的表现。

吻顶。

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一批德、法、荷兰人剃成光头,聚集于比利时的里兹镇桑朗村,一个被命名为“世界光头中心”的地方,见面就互相猛吻对方的秃顶。

亲密吻。

这是电视出现最多的镜头,亲密的朋友、恋人之间,包括爸爸妈妈在内,常用亲吻来表达亲密的感情,就像妈妈高兴时抱着宝宝亲来亲去一样,宝宝激动得用语言无法表达时,也用亲吻来表达对爸妈的喜欢。

孩子犯错要给申辩解释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当孩子犯了一个小错时,爸爸总是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一些不中肯的评价和指责,当孩子想要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爸爸通常会更加生气,认为孩子是在狡辩,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也是“不用解释!”

赵先生的儿子很懂事,自从姥姥来了以后,他怕姥姥觉得闷,就每天带姥姥出去散步,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姥姥买鲜花。把姥姥高兴坏了,姥姥乐呵呵地说:“我活了60多岁了,还是头一次收到别人送的花呢!”

有一天,赵先生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听到房间里有“嘎嘎嘎”的叫声,一看,原来是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鸭子正在房间里乱窜。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样子,加上上班的劳累,赵先生顿时心烦意乱,张口就训斥孩子:“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玩这些干嘛?看你把家弄得成什么样子了!”

孩子张嘴正要向他解释,他却不由分说地呵斥道:“住口!给我把这些东西都扔出去!我不想听你说什么,你也不用解释!”说完就要去抓那几只小鸭子。这时,孩子的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委屈地看了爸爸几眼,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

赵先生一看更气了,刚想追过去再教训儿子,这时孩子的姥姥拦住了他:“你就别骂孩子了,这是孩子给我买的,他说怕我在家寂寞,就买了几只小鸭子来陪我。孩子这都是出于一片好心,你要真觉得不喜欢,可以好好和孩子说,把这些小东西送给别人就得了,干嘛骂孩子啊?”

赵先生知道原委后很后悔,但是给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

如果孩子经常被喝令“住口”,渐渐地就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而他们背负的委屈也会越来越多。总是这样一个人默默承受,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爸爸们一定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因为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它的背后却往往没那么简单。也许孩子做错事的初衷是好的,也许孩子做错的事的确情有可原。所以,应当尽可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便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辩解的权力

所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爸爸没有理由堵住孩子的嘴巴,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既然孩子要辩解,说明孩子对爸爸的话有不认同的地方,那么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爸爸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否则,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只会误解孩子,使孩子受委屈。

给孩子辩解的权力,是尊重孩子的最起码的表现。爸爸应该明白,辩解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辩解的权力,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方法二:若是在公共场合,要给孩子“台阶”下

多数孩子都很爱面子,如果在公共场合,爸爸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责罚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即使他知道错了,也会“宁死不屈”,强词夺理,甚至与爸爸对着干。所以,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爸爸要讲究艺术,注意给孩子“台阶”下。

方法三: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经过调查就信口雌黄,是许多爸爸家长主义思想在作怪,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主观臆断,使孩子经常被误解。当孩子准备辩解时,又被他们打压,结果孩子觉得非常冤。家长们应该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之前,不要对孩子轻易下结论。如果想了解事实真相,就必须充分了解当事者——孩子的意见,这就需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在没有了解事实之前,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然后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是尊重孩子发言权的表现,也是尊重事实的表现,这样才能避免无端地误解孩子,给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犯错做父母的应该纠正,但是如果一味的主观判断给孩子下结论,就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犯错要给申辩解释的机会。

益处多多话宝宝出游


有利于体能锻炼

带着宝宝外出旅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清新的空气,是一种积极的、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让宝宝走走跑跑,可以提高肺活量,可以增强肌肉活力。这些大家都能理解,无须多言。只是有的爸妈怕累着宝宝,喜欢以车代步,或是经常把宝宝背在身上、抱在怀里,减少了锻炼时间,减轻了锻炼强度,降低了锻炼效果。一般来讲,宝宝长到2~3岁,脚力已经不错,跑累了也知道停下来“讨救兵”,要求爸妈抱一抱,或者干脆睡一觉,很快又会精神十足。

加深对某些事物的理解

不少爸妈很重视早期教育,生怕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宝宝不到2足岁,就开始教他认汉字读英文背诵唐诗宋词。但是,宝宝的生活圈子很小,理解能力有限,他的学习实际上是囫囵吞枣。能背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但不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怎么回事;识得“山”、“川”、“湖”、“海”等字,却不知道它们是何许物也,因为他们没有感性知识。带宝宝出游时指点着景物作恰如其分的讲解,能让宝宝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向理性认识飞跃。

扩大知识面

有专家说,人的世界是由三大块组成的,其中之一就是知识。没有知识的人要想在当今社会活得潇洒,恐怕不可能。阅历广、知识面宽的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相对强一些,自信心足些,心态要好些,生活要轻松些。人生的一部分知识是我们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另外一部分则需要我们通过与自然、生活环境接触和与人交往来获得。旅游可以帮助宝宝感知自然和生态环境,接触至亲之外的人和事,拓展知识面。有人质疑说,带着宝宝出游恐怕是麻烦多而益处少吧?我的看法是,麻烦事的确不少,但收益却也是不可低估的。我的外孙十五个月大时就跟着我旅游,江浙沪很多景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发现,与同龄宝宝相比,他的知识面要略微宽一些,理解能力要稍强一些。比如,他知道错过了一班公交车可以等着乘下一班车,错过了火车,车票就要作废;他知道导游图和地图是把一个景点(如杭州的“花港观鱼”)或者一个城市(如苏州)、地区(长三角)按比例缩小后画在了一张图里,方便我们查找;他还知道金锭和银元宝是古代的货币。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他参加智力比赛未必有用,但对提高他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肯定有帮助。

提高宝宝的自理能力

不少爸妈习惯为宝宝打点一切,理由是宝宝太小。我以为,在我们作出游准备时,不妨让宝宝参与准备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宝宝参与准备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宝宝的出行兴趣,还能让宝宝了解外出旅游应该带哪些必备用品。另外,还可以培养宝宝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几次旅行之后,宝宝有了经验,会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带什么什么,等于多了一个记忆库,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不为?第三,从长远影响讲,将来入学以后,宝宝就会自觉整理书包,不会丢三落四。

一定要坚持亲子阅读,好处多多!


前些时日,有朋友问“亲子阅读能干啥?”我停顿不语,脑子里一直在复盘亲子阅读的好处。

语言表达能力。当时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这个,这应该也是女儿开始阅读以来收获最大的好处。

与她同龄的小朋友,有许多还只能表达基本的需求:“我要出去玩”、“我不要洗澡”等等。

女儿三岁两个月在困意来袭时会说:

“妈妈我犯困了,想睡觉了。”

看到漂亮的东西会说:

“哇,这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太美丽了。”

听见爸爸沉睡的声音会说:

“打鼾的爸爸。”

并不是在炫耀什么,这的的确确是亲子阅读带给女儿的改变。

有的人认为,语言能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

我并不这么觉得。

可能周围的生活,平时家庭里的对话场景确实有助于孩子语言发育,毕竟,语言环境或多或少还是有的。

但这是没有针对性的,就像在孩子的耳朵里塞了一块棉花,他听到的语言信息是模糊的。孩子需要通过大量的揣测和重复,最终才能确定:

哦,原来这个东西可以用“愤怒”表达。

语言的清晰表达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一个哭泣的孩子,懂得用“难过”表达,一个生气的孩子,懂得用“愤怒”表达。

这种能通过语言“发泄”的情感表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有力量——能融入成人世界。

而这些词汇的输入,可以来自于父母平时的引导,也可以来自于书本。

据我的经验来说,书本带给孩子的词汇量会更多,对孩子的语言刺激会更大。特别是故事型绘本,简短又有故事性,里面涵盖的词句也极为丰富。

有时候我会觉得,亲子阅读就像是带着孩子去沙滩捡贝壳,一个词语代表一个贝壳,孩子将捡回来的贝壳串联起来就是一道装饰。

孩子捡的贝壳越多,手上能用来摆弄的道具也会越丰富,饰品也就更美观。

比如前面女儿说到“打鼾的爸爸”。“打鼾”这个词是在《打瞌睡的小房子》绘本中捡到的。

那张床上

有一位老奶奶

打鼾的老奶奶

在温暖的床上

床在打瞌睡的房子里

房子每个人都在睡觉。

很有意思的是当时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女儿并没有学以致用。用“打鼾”二字,已是过了两个礼拜的事了。

足以说明,词汇量进入孩子大脑后会被保存起来。然后在恰当的时机时,孩子会不自觉的调用这些词句。

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表明:家庭中有亲子阅读习惯的孩子有更多的词汇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会多一些,并且有更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不关对于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有所助益;对于孩子以后在阅读书本的时候,更好的理解文字也是有帮助的。

因为他们的大脑里已经有了,足够概念知识帮助他们来理解文本。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妈妈开始亲子阅读,但坚持下来的不多。

公司同事S就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看不了几分钟就玩别的了。”所以她的亲子阅读积极性也被消磨殆尽。还有朋友Z说:“给孩子打造了阅读角,孩子只会翻书当玩具。”

作为一枚三岁两个月入门级陪读妈妈,我给不了太多的建议。有一点,在我看来是行之有效的:

“互动阅读法”。

对于0-3岁的孩子,如果只是单纯的给孩子书,让他在书的海洋中自由游躺,其实帮助并不大,关键还在于你跟孩子是否进行过互动的阅读。

如何做?

阅读中询问问题

给孩子读书,看似是父母在读孩子在听,想让孩子融于阅读,还是需要在阅读中增加互动。譬如,看到某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可以问孩子:

“宝贝,你喜欢绘本里哪个动物呢?”

“哎呀,这个像不像我们家上次买的黏黏怪?”

把书本里的故事与生活联系起来,书本灵动,故事也就融入孩子内心了。

阅读中评估孩子反应

刚开始给女儿阅读我总自顾自的照着绘本读,孩子有时候遇到疑惑,想翻回前一页再看一次,我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捣乱,打乱读故事的节奏。

这是亲子阅读的误区。

互动阅读,会要求父母有一定的敏感度。譬如:哪些地方孩子表现出疑惑的表情了,哪些地方孩子被逗乐了。然后在觉察出来的基础上通过:提示、引导或者直接修正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阅读中善用重复

《打瞌睡的小房子》作者就采用了这种重复与叠句的手法。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对某句话加深印象。

在给孩子阅读时,当孩子说了一些正确的词语时,对孩子的话进行重复。通过重复让孩子记住,而重复的过程也是一种阅读互动。

有人把亲子阅读说成是一件静待花开的事,很赞同也很理解。

亲子阅读能干什么?

这个问句很大,至少目前来说我能评估到的信息很少。但我相信阅读带给孩子的好处,远不止如此——语言表达力。

语言上的裨益,我们能够通过交流检测,而那些进入过孩子大脑的词汇,那些悄悄遗留在大脑保存箱的词汇,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

我想这些无形的看不到的好处,将来一定会通过某些信号传递给我们。

春暖花开,亲子园艺添童趣


春天的到来,对于突然从厚重衣服中解放出来的宝宝来说,真有说不出的喜悦啊!万物复苏之际,妈妈是不是也想挥锹把铲,准备迎接自家花园或阳台的盎然春意呢?那么,趁此春机,让宝宝也跟着你一起乐一乐吧!

想知道怎么开始吗?本期的亲子园艺活动设计,在让宝宝亲近阳光、土地、空气和你的同时,还浸润着一股浓浓的春天诗意呢!

美丽花开

在自然之母的画布上,画出美丽的花朵来!

DIY:

1.买一些不同种类的花种,最好选在当地生长快、花色美丽的品种;

2.教宝宝用木棍在泥土上画一幅图案(如果宝宝太小,请妈妈代劳);

3.按照各种花的种植指示,将花种撒在画了线的泥土上。为了记住所画的图案,可以在一张纸上画一张相同的图画备案;

4.将种子盖好土,按时浇水;

5.最后,当鲜花盛开的时候,别忘了为自己的艺术品拍上一张照片作留念哟!

蝴蝶乐园

建造一个蝴蝶乐园其实非常简单,就算你家只有阳台盆景上的那一点点土也没关系。

DIY:

1.在你家花园找一块每天有6个小时日照、而且避风的地方;

2.种上产生花蜜丰富的花卉,以便吸引蝴蝶,如百日菊,矢车菊,多毛金光菊,万寿菊。根据这些花的生长高度将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播种;

3.阳台的花盆里种上一些植株较小的品种,如马鞭草,香雪球,凤仙花等;

4.就快好啦!当鲜花盛开的时候,跟宝宝一起坐在一旁,等待着观看蝴蝶翩翩起舞吧!

5.对了,记得找一本关于蝴蝶的图画书,跟宝宝一起辨认辨认前来做客的蝴蝶是哪方神圣,姓什名谁哟。

干花图画

按照下面的步骤,你就可以跟宝宝一起用自家花园原汁原味的鲜花创作出一幅色彩缤纷的精美图画了。

DIY:

1.带着宝宝一起在花园里散步,采集一些精致的花朵;

2.用厚厚的电话号码簿来压制鲜花:将几朵鲜花隔几页压在书页中间,然后,在书上放上重物压住;

3.几个星期后,查看一下鲜花是否已经干了;

4.准备好了干压花后开始制作作品吧!把一些无毒的液体胶水倒入浅盘子里,用手指或毛笔蘸上胶水,涂在纸上你准备放干花的地方;

5.用镊子把干花放到涂了胶水的纸上,晾干;

6.接下来就发挥你和宝宝的想像,用水粉颜料、粉笔、彩色铅笔来完成杰作吧!

奇妙风铃

没有什么声音比在微风中细细摇响的铃声更美妙了。试试看,按照下面的办法,做一个奇妙的风铃吧。

DIY:

1.跟宝宝到户外来一个“寻找珍宝”活动,搜罗一些碰撞起来能发出可爱的声响的东西,如贝壳,铃儿,珠子,石子儿等等;

2.如果这些宝贝够薄,就用钻子在上面钻个洞,然后用线把它们穿在一起,打好结;

3.对于那些稍重一点的宝贝,如石子儿,则可以用线绕着它们缠几圈,然后在线上涂上无毒液体胶水固定住;

4.找一个颜色漂亮的塑料盖子,放在风铃的最上端;

5.在盖子上钻些洞,分别将那些串了宝贝的线穿过洞口并在一头打结;

6.在盖子中间打两个洞,用一根线穿过两个洞,并打结,制成挂带。这样,你就可以把风铃挂在树杈上了!

安全提醒:如果宝宝太小,制作风铃时要避免使用碎小物件,以免发生吞咽窒息事故。

叶磊

诺一霸气搂妹妹 你做好要二胎的准备了吗?


8月1日凌晨,刘烨在微博晒出一张儿子诺一搂住妹妹霓娜的合照,并配文称,“晚安,下期诺一带妹妹去,养他这么多年了,也得该帮爸爸分担点了,但就这一期没参加录制”。照片中,诺一一袭蓝衣,戴着帽子,十分帅气,表情还有点严肃,他霸气地搂着妹妹,左手搂着她的肩膀,而妹妹则把左手放在哥哥的肚子上,一副听命哥哥的乖巧模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不是每个小孩都爱自己的兄弟姐妹,通常情况下,他并不会在心里对他们产生爱意。因为兄弟姐妹是自己的竞争者,所以他反而会心生怨恨。这种态度常常持续很多年永不间断,直至成年,甚至还会更久。”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将会越来越多见,如何让两个孩子和平共处,是不少家庭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1.二宝出生前,要引导大宝

当父母决定多要一个孩子时,往往要先对即将当哥哥姐姐的孩子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和引导。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家里要多一位新成员”,这样孩子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过,孩子终究是孩子。当真正成为哥哥姐姐的现实一步步来到,已经有了“领地”意识的大孩子,自然会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

当孩子感觉原本属于自己的爸妈、家庭和玩具要被分去时,就会表现出黏人、争东西等行为。有的父母会有两种应对的方式:(1)训斥孩子不懂事,不体贴,不为大人着想;(2)不断额外补偿,给予食物、玩具,用物质上的东西来弥补。不过,这两种方法效果都不好。第一种没有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更多是家长的视角,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而第二种呢,看似在找平衡,但平衡很难找,且会为以后不断的纷争埋下隐患。

2.二宝出生后,引导大宝说出内心感受

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心理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害怕父母对自己的爱被分割甚至失去。尤其对于第一个孩子,原来享有父母百分百的关注,但弟弟妹妹的降生从客观上改变了这样的格局。

(1)父母要充分理解大宝的不满情绪,并引导大宝用语言表达。如果大宝说“我讨厌弟弟(妹妹)”,大人就回应“弟弟妹妹多可爱,你应该喜欢他”,大宝就会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会产生逆反心理,做父母的不妨用倾听的方式,问她“为什么讨厌弟弟妹妹?是不是担心爸爸妈妈会把对你的好分给弟弟?”,也可以说“你讨厌弟弟是很正常的,因为你还不习惯家里多一个人”,要让大宝的情绪正常化。

(2)父母要向孩子表达爱,传递信心。但不建议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最喜欢你”这样不真诚的保证。合适的做法是告诉大宝“你和弟弟对爸爸妈妈来说都是很特别的,我们对你和对弟弟的爱是一样多的”,重要的是,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一视同仁。要知道,孩子更多的是凭感觉作判断的。

3.千万别拿两个孩子来对比

大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比较多,最主要是觉得失落,不被重视。如果大孩做得不妥,一定要单独和他谈,而不要当着小孩面,当着小宝的面通常会让大宝更加难以接受并心存误解。

很多家有俩孩的家庭,由于养育的压力大,找了祖辈帮忙。但三代同堂也会随之带来问题,比如父母有很强烈的平衡双宝的意识,但祖辈却毫不掩饰对某个孩子的喜爱,这会打破父母建构起来的家庭情感平衡。家长还需时刻提醒自己,老二不是老大的复制品,不能拿两个孩子互相比较。

“比”是最伤人的匕首,横向比较更是滋生嫉妒的温床。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应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发现孩子的独特优势,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孩子们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目标不同,出现冲突、竞争也是正常的,家庭也就成了孩子学习如何交往的练习场。两个孩子最容易在分配不均上出现冲突,应逐步让孩子理解到分配平等是相对的,比如,即使每人得到一个苹果,也不可能是一样大的。

4.多让大宝参与照顾小宝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家庭排行对孩子有积极影响,老大在成年后一般在亲和力、团队合作上比较强,究其原因是在多子家庭,老大会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合作能力。如果家长可以在公平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大不仅会接纳还会主动照顾老二。

建议父母要多让大宝参与照顾小宝的过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家长可以根据大宝的年龄和能力,分配大宝照顾小宝的任务,比如逗引宝宝、协助给弟妹洗澡,并及时表扬鼓励大宝,让她更好地适应小宝的存在,感觉自己作为大宝的优势和能力,逐渐接受新的家庭格局。

5.协调平衡

两个孩子的家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直到幼子进入青春期),因为年龄的关系,容易产生长子指挥幼子的情形。父母要细心观察,若长子有过分包办之时,应适时协调,告诉长子,要给予幼子长大的空间,让幼子学习处理和决定自己的事;同时也应该开导幼子,不要一味地依赖长子,自己的事要自己先动脑并尽力完成,有困难时再向长子或父母求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