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养孩子,父母可以各显神通”,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你这样教育孩子不行,作业没有做完,怎么能玩?”“教育孩子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能实行独裁啊,要讲求劳逸结合,才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对话经常可以听到,而孩子则是傻傻地看着父母的争吵,然后等待最后的一致“宣判”。

夫妻俩为了教育孩子而争吵,可能是家庭教育传统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家庭里什么都要达成一致,要不然父母必有一方暂时退出。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完美融合或许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会更好。

有两个声音,并不代表互相抵抗,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完美融合的。把决定权给孩子,由孩子自己决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这也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动听命。最终听取多方意见后的决定,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执行。

现在很多的孩子自我观念比较差,独立性差、依赖心理较强。但是新一代的孩子中乖孩子多,有独立精神的少。因为他听不到不同的声音,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也不完善。试想,在家庭环境中只有一种教育的声音,那么孩子就会以为这就是对的,从来不用去思考和选择,只需要听从。

其实夫妻俩首先要明确,彼此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来商量孩子的教育问题,能尽量避免争吵。万一有争吵,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会让夫妻觉得在孩子面前没有面子,必然会使争吵升级,影响夫妻感情,乃至家庭和睦。

父母的意见不同,但又彼此认同对方,那么在孩子面前就是和谐的两个声音。这样更有助于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学会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然,夫妻共同教育也是值得推崇的,如果有人退出教育,那么就少了监督者,一双眼睛看到的,总比两双眼要片面得多。更何况,心理学早就验证过,孩子的教育既需要爸爸,也需要妈妈。所以父母教育孩子要达成同盟,但无须达成一致。

相关推荐

学钢琴可以培养孩子的逆商


学钢琴可以培养孩子的逆商

逆商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逆境,如果选择了放弃,也就是选择了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一些人虽然也曾经努力过,但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在前进的旅途中遭遇了困难,漫长的,看起来毫无结果的征途使他们厌倦了,于是,他们就会停下来,寻找一个避风的港湾,在那儿躲避风浪。

高AQ可以帮助产生一流的成绩、生产力、创造力,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活力和愉快的心情。有研究显示,AQ高的人手术后康复快,销售业绩也远远超过AQ低的人,在公司中升迁的速度也快得多。

高AQ是可以培养的,并且最好是从小培养,所以现在许多教育机构都在提倡挫折教育。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都很优越,都很聪明,就是缺少情商和逆商。一位优秀的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很多人会说是金钱和地位。金钱和地位确实是一位成功人士的象征,我不否认。但光有金钱和地位不代表他们很优秀。我认为一位优秀的人必须具备很高的智商、情商和逆商。没有聪明的大脑和丰富的知识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即使有很多的金钱和很高的权利地位,他定是一位孤独的人,也是世上最可怜的人;逆商往往是很多人缺少的,不经历风雨不会见彩虹。在困难和挫折中成长,才能让他变成一位坚强的人,所以不要埋怨痛苦和挫折。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勇敢冷静地去面对。所以说必须具备很高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他(她)才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人。

学钢琴很难,坚持更难,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学了呢?就是学琴太苦了,孩子没有毅力坚持不住。每天一个小时的练琴,左右手配合的难度,节奏的复杂等等,充满了重重困难。很多孩子学琴的过程是泪水相伴的过程,到后来都是家长逼着练的。真正靠孩子自己撑下来的几乎没有。

学习钢琴需家长支持

音乐是一种文化,孩子学习钢琴时,家长支持很重要。因为钢琴是一门孤独的艺术。如果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一起培养对音乐的爱好,一起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孩子从浅到深地领会音乐的真谛,这对于大人和孩子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

而且家长通过学习,也能知道什么样的曲子才叫弹得好,才能帮孩子找到最适合的老师。“老师的口碑很重要。”李名强说,但找老师不要只看收费高低或职称高低,而要看孩子与老师的配合度。同时,家长让孩子学琴时,要避免考级为加分等功利思想,应该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受益终身。

同时,但昭义和李名强都表示,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大,希望孩子能成名成家。但钢琴是个很难的专业,并不适合每个人。而且社会上对专业钢琴家的需求量也不高,所以家长千万别轻易为孩子作决定,选择钢琴作为专业或终身职业。而是要看孩子对音乐、对钢琴是否真的有兴趣、有感悟,等孩子自己想好了再作决定不迟。

怎样培养孩子学钢琴的兴趣?

儿童对钢琴兴趣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自发的,也就是其自身对某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倾向性较强,这是一种客观的行为,在钢琴学习中即儿童对钢琴本身及其所发出的声响的兴趣。另一种就是后天需要培养的,只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与气氛,并提供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指导,这种兴趣是可以能培养出的,即儿童对演奏钢琴的兴趣。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属于有趣。钢琴,对于学前期的初学儿童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儿童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又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儿童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由此可见,这种儿童对钢琴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是从儿童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4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打”孩子


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的父母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或许可以采取“打”的方式来教育。

“打”,杜绝孩子再犯同样错误

1、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2、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

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3、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

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

4、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

特别提醒:孩子不能乱打,虽然主张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

在实施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

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

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

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话痨”父母培养巧嘴孩子


“女孩开口早,能说会道;男孩一般都开口晚。”许多家长认为宝宝开口有早晚,不用提前教他开口。但市教科院普教所学前研究室主任黄娟娟告诉你,如果宝宝出生就开始跟他说说话,可以刺激宝宝语言系统的发育,让他“会说话”。

孩子太小,说了也是白说?如果您有这种想法,那可就错了!黄娟娟介绍,宝宝脑部语言理解领域的髓磷脂鞘化在宝宝七八个月左右,要比语言发育领域早6个月,也就是说,语言系统的发育也需要一个先“输入”后“输出”的过程。其实,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宝宝的语言“教材”。

■2个月

宝宝喉咙里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随之还会手舞足蹈。

方法

请一定要用各种方式回应,这可是他和外界沟通的开始呢!宝宝在表达他的需求,而您可以大声问他“宝宝是不是肚子饿啦”“宝宝要小便了吗”,或者可以抱抱他,抚摸或者亲一亲宝宝,用肢体语言和宝宝进行沟通。在愉快的情绪中,他便会感受到,声音和语言是样有用的东西,从而激发他说话的欲望。

■9至10个月

宝宝开始会说象声词,这标志着他开始学讲话啦!

方法

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机教宝宝说话,可以告诉宝宝“当当”敲的是大钟,“嘎嘎”叫的是小鸭。

■15至20个月

宝宝开始学会“坐”“吃”等单词句,18至24个月,会说“吃饭”“拍球”等双词句,而到了宝宝2至3岁,他(她)开始会说一些较为完整的句子。

方法

在这一阶段,不管宝宝说了几个字,请您帮助他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大声告诉他“宝宝要吃饭了是吗”“哦,宝宝请妈妈坐下呀”,给宝宝作“示范”。爸爸妈妈还可以为宝宝买一些图片指给他看,或者为他读读故事书,在这个过程中,将颜色、数字等一些单词之外的信息一起传递给他,告诉宝宝“白色的飞机在蓝色的天空上”“一个小朋友穿了红色的衣服”,这对丰富他语言表达能力有好处。

特别提醒

虽然宝宝开口有早有晚,但是,若发现宝宝2周岁了还不开口说话,还是先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下检查为好。若一切正常,这就是提醒您应该引起重视,多花精力跟宝宝说说话了!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商?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觉得自己孩子稍稍有点与众不同,就担心孩子的智力有问题,或暗喜自己的孩子智力过人,非要到相关的测查机构讨个明白。个别民办中小学在入学面谈时也变相地对孩子测智商,以决定录取与否。那么孩子真的需要测评智商吗?在家庭中,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智力?

孩子智力,父母可以努力

最好不要给孩子测智商

现在城市的不少医院都可以为孩子测智商,在一些早教机构也有类似测评。那么测智商可以像查视力、测身高、称体重那么简单和机械吗?

对孩子的这种测评不能笼统地称为智商测评,因为目前测评的内容不能完全涵盖智力的所有因素。这种测评可称为发育测评。例如对1岁半孩子进行发育测评,主要看他能否自如地攀爬台阶,能否用玻璃丝顺利地穿过扣眼等来测试其动作能力,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测试语言、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主要目的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指导家长对某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的能力。

目前发育测评最大只能做到4岁,因为再大点的孩子,一是没有衡量的科学标准,二是他们掌握的能力越来越多,可以独立解决现有问题,不再需要通过测评来指导家长了。

对于7岁以上的孩子,在发达国家,智商的测定是极其严格的: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等;测试机构要有专业的设备,整个测试区域的环境和氛围必须“到位”,甚至对光线、室内陈设、温度、湿度等都有明确的界定。此外,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都可能对被测试的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当时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智商测定绝不是一知半解的人就可以随便进行的。目前在国内,少有机构和个人能达到如此过硬的指标。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建议年轻父母,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超常、弱智或心理问题,最好不给孩子测智商。

提示高智商孩子的六大特征

你的孩子拥有比其他同龄儿童更高的才能吗?其判断标准可能不只是成绩,而可能是一些曾被家长忽视的特别表现。专家认为,小学生至少有六大特长表现容易被家长忽视。

表现一:喜欢发号施令

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能够有条不紊地在学校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可能具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表现二:会攒零用钱

在小学,那些能够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留到假期支配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那样的成功人士。

表现三:喜欢刨根问底

一些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总是不厌其烦地问问题。如果他们的这种特质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培养,就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航天局的宇航员。

表现四:喜欢设计

有些孩子只要独自待一会儿,就能用积木搭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这就是设计才能。

表现五:爱讲故事

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写故事。这说明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表现,一定要好好培养,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

表现六:爱说话

这种孩子特别喜欢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专家建议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用以增加他们成功的机会。她说:“每个孩子都有特殊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就能超越他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