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这个题目挺吓人,当父母的爱孩子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其实,所谓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及哭闹要坚持说“不”;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教育孩子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3岁以内。这段时期也是孩子的性格及生活习惯成型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纠正起来会很困难。

记得女儿1岁时因家人过分疼爱,使她养成了用哭做武器以达到目的的习惯。孩子变得很任性,惯坏的孩子将来很难管教。于是我与家人商量要让孩子懂得哭闹不能解决问题,遇事要讲道理。如果她吃饱、睡好,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只是无理取闹,就要对孩子的哭闹说“不”。虽然每当此时是父母最心疼最难熬的时候,但只有狠狠心坚持住才能让女儿改掉用哭闹做武器的坏毛病,才能为以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女儿“斗争”了几个星期,女儿终于懂得无理哭闹是没有用的,不再动辄就用哭闹做武器了。

每次对孩子说“不”时我注意三点。一是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对孩子讲道理之前先要弄明白孩子的想法。然后针对孩子的思想告诉她我们的想法,让她明白为什么不可以。二是有些道理需要平时的潜移默化及点滴积累。这样,孩子才能理解一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一些命令是必须服从的。三是与女儿做朋友,经常与女儿交流,并把女儿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对女儿讲一讲。这样孩子对大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就更容易理解,避免或减轻孩子对管教的逆反心理。

最难做到的是发现孩子的性格弱点如何纠正。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孩子越小,性格还没有定型,越好纠正。纠正不良性格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父母的狠心和耐心。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她很内向、胆小。不敢和小朋友玩,不敢叫人,即使是不熟悉的人和她说话也会被吓哭。因为胆小,女儿的依赖性也很强,不能离开家长半步。

具备一个好的性格对孩子将来成长很重要。如何让她变得开朗大方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带她多接触人、接触社会。只要能够迈出第一步,孩子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经过仔细的考虑,我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送孩子去幼儿园。幼儿园就是个小社会,不但有众多的小朋友,还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既能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又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女儿才1岁半,既不会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虽然对孩子能否承受住这个考验我不无担心。但还是狠狠心送孩子上了幼儿园。我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性格,我也能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很快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适应得很快,并且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喜欢上了幼儿园。虽然还很胆怯,但慢慢来会有好结果的。

第二个方面是我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一些人多的地方,让孩子学会主动交朋友,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我最常带孩子去的地方是孩子们喜欢的肯德基这类地方,其次是公园。刚开始女儿不敢自己进游戏区玩,要妈妈陪着。有小朋友找她玩,她也不理人家。不敢参加肯德基组织的娱乐活动,只在边上看着。我知道,现在最需要父母的爱心和耐心,不能急躁,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改变的。

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我都欣喜异常。我对女儿不停地鼓励。一直到女儿3岁所有的努力才显现些效果,女儿终于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可怕。现在女儿快5岁了,每周去肯德基都能主动结交几个新的小朋友,更对参与肯德基的游戏活动情有独钟,还敢自己找接待员姐姐提出换玩具等要求。在幼儿园也是班里的小能手、孩子头,表演节目时再也不会在舞台上掉眼泪了。

面对变得日益开朗活泼的女儿,我总有一种丑小鸭变白天鹅般的惊喜。我的努力终于有所回报。虽然女儿偶尔还会流露出胆怯的本性,但我相信辛勤浇灌的小树会勇敢地伸展枝叶拥抱阳光雨露的。

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和理性的思维习惯,是父母赠予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自古娇儿难成材。做个狠心的父母,才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zj09.com小编推荐

科学育儿知识: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有时间概念?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有时间概念?这一难题沒有精确的参考答案,科学育儿网说到不一样的宝宝生长发育成才和对事情的认知能力上个别差异很大。

科学育儿知识大全: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健身运动过程的依次与长度的分辨,这就是说对时间的概念。了解时间概念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了解过程,少年儿童正确对待时间长短、时间关联等必须一定的生活经验导致及其一定的了解工作能力和语言发展趋势水准。科学育儿知识大全:在幼儿心理发展趋势过程中,时间直觉的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一般来说,五岁左右的小孩子对时间的认知能力较为精确。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科学育儿网针对出世不久的宝宝,她们对时间的掌握一切按照生理学本能反应来主要表现。这一环节的小孩全是肚子饿就会闹吃,想睡的那时候就睡。但是宝妈妈不必担心,由于它是十分一切正常的,不用有意要去调节他的作息,尽可能以考虑小孩的要求主导。小孩到1岁上下,睡眠质量时间慢慢降低,主题活动的时间慢慢提高,这时候她们的日常生活已不只能吃、睡,还多了玩乐、主题活动的时间。宝宝上小学后,针对时间长度的了解就更为清晰的,父母们要是稍稍正确引导就可以。但也千万别忘记了塑造好规律性的衣食住行作息,由于规律性的作息有益于宝宝的发肓。

为了孩子,你得离TA“远”点


亲子,不如远子!

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如果你见过那些让人心痛或者心酸的个案——厌食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你会明白此话中的苦心:

那些跟孩子"亲密无间"的父母,常常彻底废掉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法获得健康的发展,在心理甚至身体上都变成病号。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亲子不如“远子”:你的亲密正“成功废掉”你的孩子。为了孩子,你得有意识地离孩子"远"一点。

让孩子适时"滚"出妈妈的被窝

如果孩子5岁了还跟你睡一张床,还要跟你挤一个被窝,那么是时候让他/她"滚"下去了。

如何睡觉,这里面暗藏着家庭关系的重要信号。

如果你家床上经常睡三个人,或者干脆是爸爸让位给孩子,自己睡沙发,这可能预示着你的家庭关系比较混乱。

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当然,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妈妈过度纠缠,过于亲密了——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跟妈妈分开,就是要跟妈妈睡在一个床上,他/她是没办法独"立"起来的。

所以,远子第一步:尽早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妈妈的被窝里。

如果你很难把孩子从你们的床上弄到他/她自己的床上去,这可能已经在提醒,之前你和孩子的关系过于"近"了,需要你有意识地拉开点距离。

给孩子空间,别把他整个"占满"

1、以"爱"的旗号,践踏孩子心地

你家的儿童房,真的是你孩子的吗?如果它是按照你的意愿布置的——

如果孩子弄得脏乱点就会被训斥一顿;

如果孩子不能请小朋友来玩,因为妈妈喜欢整洁清净……

那么,孩子看起来有个房间,其实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

另外,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妈妈让干别的;

孩子看花呢,妈妈让看人呢;

孩子看人呢,妈妈让看花……

有个朋友说她见到一个妈,问孩子今天中午吃什么啊,孩子说比萨,妈说,比萨有啥好吃,咱们吃鱼头泡饼,不给孩子任何做决定的机会,什么都替孩子决定了。

还有,妈妈老想着帮孩子,比如孩子抢玩具,妈妈赶紧说,别抢别抢,妈妈再给你买一个;生怕孩子吃亏,着急地给孩子灌输如何讨人喜欢,着急地支招如何胜过小朋友……剥夺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把孩子所有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给孩子报各种班:画画班、游泳班、钢琴班、讲故事班、训练班……生怕孩子荒废了光阴,不给孩子留白,不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现自己的兴趣。

而且,不允许孩子那些看起来没出息的兴趣:玩烂泥、捡树棍、淋雨、无缘无故欢笑……每当这个时候,就泼他们的冷水,呵斥他们,把他们从兴高采烈变得缩手缩脚。

如果你也是这么当妈妈的,那么,你的孩子就整个儿被"妈妈"占满了,孩子并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大人经常无意识地强制孩子,不知不觉间,我们打着"爱"的旗号,以"为孩子好"的名号,肆意践踏着孩子的心地。

2、粗暴施压"成功废掉"孩子

如果孩子的反抗能让我们清醒些,看到我们的自以为是实际上在干扰和破坏孩子的成长,赶快调整和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我们做父母的水平就提高了一截。

极端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坚决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乖",甚至认为孩子有问题,更强制和粗暴施压,好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做,那个"听话"的孩子,可能真的被妈妈摧毁了。

妈妈成功地废掉了孩子。

他/她为了妈妈高兴,放弃了自己!代价是,他/她没有了自己,也没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忘记哪位大师说的,但绝对是真理:孩子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长大的。

给孩子空间,意味着我们得跟孩子分清你我,尊重孩子的心性,尊重孩子的空间,不要打扰孩子的发展!

说到要"远"子,你得除了孩子外,人生还有别的东西。你不能把人生乐趣、意义和价值,全押在做妈这一件事上。

如果除了孩子你没有别的乐趣,如果除了当妈你没有别的价值,你根本无法做到"远子"。

妈妈要给自己留空间

妈妈心里流的泪,常常很容易流到儿子的心里去。不要以为藏起来孩子就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有个人比你还清楚——妈妈的感受,常常变成孩子的感受。

所以,孩子3岁以后,你得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工作、兴趣爱好还是朋友。总之,这个跟子无关的空间,可以让你跟别的成年人交流,能够给你补充精力,得到快乐,让你更有能量做妈妈。

这也意味着你可以对孩子说"不",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时,孩子也要学会尊重和接受这个事实:他/她也不能完全占有妈妈,而这恰恰在鼓励你的孩子自立。

请做一个选择题

假如你有一笔闲钱,刚够你在一个自我心灵成长课程或者给孩子的一个"不输起跑线"的早教课中挑一个,你会如何挑?

我敢打赌你会挑给孩子的早教课!因为妈妈通常都愿意牺牲自己,把孩子放在最前面。不过,最好的投资是把钱用在父母自己的提升课上。

这个时候妈妈需要自我充电,而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最好的课程,就是不上什么课程,开心地玩!

妈妈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1、妈妈和孩子的情绪互相影响

"妈妈这么辛苦,你还这么不听话!"……

"再不停下来,我生气了!"……

"不要惹我发火!"……

孩子好像是我们的情绪主宰,我们成了奴隶。

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情绪好上天;当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们感觉都看不到天日。我们的情绪好坏,就随着孩子上下起伏。

影响是相互的,我们也把孩子变成了奴隶,为了让我们高兴,他/她可能就放弃了自己的乐趣,努力要表现"好",因为那是我们喜欢的。

情绪也成了我们控制孩子的武器。不过,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奴隶心里没有不满,所以有时候孩子又莫名其妙地跟我们作对,把我们气得半死。

2、母子间的纠缠,说到底是情绪上的纠缠不清

特别容易跟孩子纠缠不清的妈妈,通常都是焦虑不安型。

也就是说,孩子那些让她生气、发火、担心的事……换作是一个安全型的妈妈,可能完全不觉得是什么问题。

焦虑不安型的妈妈,也受不了孩子情绪低落,孩子成长本来就是苦乐参半的事,但她们特别想孩子"高高兴兴的",如果孩子遇到一点不高兴的事,她们就如临大敌,无法忍受。

妈妈们情绪的过度反应,常常让孩子诚惶诚恐。

而一个看起来特别温和善良慈祥的妈妈,可能是最容易紧张和胆小的妈妈,她们为了避免冲突,常常过度放纵孩子,养出无法无天的孩子。

3、妈妈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

所以,一个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拉开一段距离,不要让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

这是你最负责的态度,避免将自己的问题强加给孩子。你能做的是:

a.记住你的性格是养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b.在你的情绪反应过度时不要"教育"孩子。

情绪状态中我们多半会失掉些自我的正常功能,这个时候你是无法"教育"孩子的,不过是发泄而已。

c.自我成长,改善自己的情绪困扰,不让它障碍你做妈妈的能力。

当你树立了为自己情绪负责的榜样,你才能教会孩子为他/她的情绪负责。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情商"。

远子,远到多远?

远子,不是说把你的孩子扔得远远的,你跟他/她划清界限,各自不相干,让他自生自灭。那样"远"子,孩子会向你讨债的。

焦虑不安型的妈妈根本无法跟孩子分离,亲子不如远子这句话,更多是为她们说的;即便她们牢牢记着"远",跟孩子的距离也比较近,需要挣扎和努力才能做到"远"。

假如你是回避型,本来就不喜欢太过亲密的人际关系,你跟孩子的关系已经够远了。

回避型妈妈会干脆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把孩子送进全托的幼儿园,孩子哭闹得再厉害都懒得搭理,让孩子自己收场……

焦虑不安妈妈需要学习才能做到的事,对回避型妈妈来说易如反掌。问题是,她们无法跟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联接。

那么你需要做些努力,跟孩子靠得近点:花更多时间跟孩子相处,特别地多为孩子做些事,给孩子买礼物,多多抱TA,学习对孩子的情绪更敏感些……你需要学习如何跟孩子亲密。

远和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意味着妈妈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和需要,承受住焦虑担心,逐渐放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允许他长大,允许他不需要妈妈,允许他犯错,冒险,离开我们,成为他自己!如果有同感,就留言给我们,说出你的看法吧!

几种必须让孩子在小时候改掉的坏习惯


在幼儿期是孩子学东西最快的时期,这个时候他们还不清楚什么是对错,也会模仿别人不好的习惯,所以这时父母的悉心教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帮助孩子改掉陋习,学会规则,在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才能更加的如鱼得水。1、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走到她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她的肩膀,呼唤她的 名字,关掉电视都会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2、无视规则

为何不容忽视: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当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 DVD。专家认为放任孩子不遵循规则做事情绝对不是好办法。

制定几项家庭纪律,并经常和你的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比如,告诉孩子:“你得问问可不可以吃糖,因为这是规矩。”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以 外的时候就打开电视,告诉他把电视关掉。并且大声清楚地陈述规则,这将有助于让孩子铭记在心。

3、夸大事实

专家认为:“如果孩子了解到说谎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让他做那些他不爱做的事,让他摆脱闯祸的困境,撒谎就变成 很自然的事了。”

当孩子说点小谎时,坐在他身旁,直截了当告诉他。“去迪斯尼当然很有意思,说不定我们哪天就会去的,但现在还没去过,你不该告诉小妹 妹说你去过。”告诉他,如果总是扯谎的话,人们就会不相信他的话了。看看他撒谎的动机是什么,别让他的小谎话不断得逞。举个例子,如果他还没刷牙就说刷过 了,要让他回去再刷。本网站小编总结:“莫以恶小而为之”是古人留给后人训条,平时的坏习惯虽然还不算做的是恶,但是如果从小不学习规矩的话,迟早有一天这些小问题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小编觉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义也应该包括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做人。

为了女儿心爱的被子


我总算成功地将多多的小破被子和小破枕头给换下来了。

多多有一个她姥姥拿旧窗帘拼的被单,本来就不新,平常裹来裹去就更旧了,但是多多就是不肯放弃,有一次我和她说好了,专门到轻纺城去让她自己挑花布做被子,她都认可后我就买下来做了个被单和枕套,结果做好后她还是不要,仍要她那个破烂的被子和枕套,她没事也爱叼被子角或枕头角。

前些日子,多多爸爸看见屋里有蚊子,就拿多多的破被子砸来砸去,等多多再要,我告诉她被子给砸蚊子弄脏了,再要了几回还这样告诉她,她就渐渐的不要了。

我前天从市场上挑了块粉红色的单面绒,给多多的小棉被包一下,顺便问她是否能拿这块布做枕套,多多答应了,于是当晚多多那个旧地不能再旧的枕头套就退役了。多多到现在也没有强要。

所以,如果要给孩子换被子,应该给她提供一些别的选择,让孩子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接受,也许会有些作用。

爱是一把双刃剑 不妨做个懒家长


孩子上学,家长跟前跟后帮着背书包;鞋带松了,父母连忙蹲下帮忙系好;快餐店里,吃的都是孩子,看的都是爹娘……

这些情景似乎很平常,可是,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全心全意的付出反倒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放养”式的家庭教育并不被国内的家长认可,他们永远朝着满分去努力。那么,这百分的付出真能收获百分的成果吗?

“圈养”家长的伤心独白“我们尽心尽力有错吗?”

在放学时段,记者走访了沈阳市几所重点中小学,采访了40位前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让我们一起聆听妈妈们的内心独白……

“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知书达理的乖孩子。但是,我感觉不到她快乐,从来没有看过她有什么比较大的情绪波动,不爱哭也不爱笑,这是为什么?”

“每次都应孩子的要求打车出门,最近又嚷着让我们买车接送他上下学,否则就不念了。我和孩子他爸为难坏了,要知道我们平时省吃俭用的,出门办事都舍不得打出租车。”

“自从孩子上初中后跟我越来越疏远了,有时我想跟她亲近一些,她就十分厌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难道是我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

“我身体不太好,周末或是节假日,想让女儿帮我做做家务,可是怎么指使她都不动地方,真挺伤心的。”

“自从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我和他爸就生怕委屈到他,给他很多零花钱。周末回家,他除了要钱以外什么都不和我们说,我现在很担心他学坏……”

“我们都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现在我们稍微做得不够细致,他就不高兴。”

“我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给女儿做早餐,然后再叫她起床,可是她起来之后看都不看,下楼就买面包吃,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一直细心地教育培养他,可是他为什么变得越来越自私、胆小、不合群呢?”

“圈养”恐孩子缺乏自信“放养”怕孩子染上恶习

“把孩子‘圈养’起来相对来说,利于对孩子的管理,不用担心孩子在外面磕了碰了伤了,也避免让孩子学坏。”红黄蓝早教园园长李曼丽表示,“但是,这样环境成长下的孩子,总像有心事似的,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头儿,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会。面对未来,他们缺乏付出和挫折的教育。”

小哈津幼儿园企划部工作人员那伟强也表示,现在的社会和以前不同,家庭也不同,家家都是独生子,社会文化、网络普及和网吧林立冲击着校园,如果不把孩子“圈养”起来还真是不放心。

家长们都担心“放养”会让孩子学坏,其实,“放养”并非“放任”,一些整天忙于工作和事业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丰厚的经济保障,让孩子吃好的、用好的,却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家、新浪育儿博客最具人气的海外妈妈陈晚认为,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和隔绝式的“圈养”,也应摒弃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式的“放养”,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和合作性缺失。

她表示,让孩子接受家长的爱是为人父母者所要学的大智慧,至于“圈养”还是“放养”,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平衡好二者的比例就是成功的。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立波对中国家庭教育的这个热点话题做了分析,家庭式教育孩子究竟应该“放养”还是“圈养”,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问题,还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孩子的家庭结构。

这个问题说明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家长需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全方面地和孩子即时沟通,更能拉近亲子关系。

王教授表示,把孩子“圈养”,就如同野生动物远离了原本的生存环境,把孩子“放养”,犹如野生动物恢复了原有的“本性”。按这样来讲,孩子应该是“放养”的,可是国内的社会环境、教育制度、家庭方面并不能够完全“放养”,适度而定。所以,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一定的自由,他们会成长的更好。

实施“懒”家长计划

“长期像保姆一样的对待孩子,是家长剥夺了他(她)作为成人过程的经历,就是像沿途的风景一样,不让孩子去观察和体验,孩子是不会懂得感恩,只学会了依赖,只知道索取,孩子的自理能力受限,自我认知偏差,完全是有可能的。”云淡风轻心理咨询主任咨询师王建蓉表示,家长要学会适当的在孩子面前“偷懒”。

情景设定一:下班回到家,你感到身体不舒服……

做法:可怜巴巴地跟孩子诉苦,让孩子端茶倒水、拿好吃的或者帮忙按摩;

效果:即便孩子什么都不做,眼巴巴地守在你身边,最起码能够让你感觉到孩子细小的担忧和关怀,这可比药物有效的多哦。

情景设定二:周末清晨,你希望能够清净地睡个懒觉……

做法:如果孩子起的比你早,让他(她)早饭自理。如果孩子在周末要上课或是参加活动,拍着他的小脑袋发发牢骚:“哎呀,都是为了你啊,这个周末妈妈又少睡了一个懒觉……”

效果:让孩子适当的觉得亏欠了你,即便是芝麻粒大的事儿。其实,天下没有几个父母会在乎孩子回报给自己多少,但一定要让他明白不能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情景设定三:天气很好,孩子却希望你能在家陪着他……

做法:跟孩子描述外面的美好景象,激发他(她)户外活动的兴趣,让他(她)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即使和其他小朋友有了矛盾,也让他(她)学会自己解决。

效果:让孩子学会自己寻找伙伴,学会与人分享。

情景设定四:马上要开饭了,一想起让孩子吃饭费劲就头疼……

做法:告诉他开饭以后,你就自己吃自己的,若是孩子闹“罢食”,就告诉他已经是个男子汉了,连饭还不会吃。如果他依然大吵大闹不吃饭,那就收起饭菜,等他饿了就会明白吃饭是自己的事。

效果:孩子看见你没有像以前那样追着喂他吃饭,心里一定会非常好奇,解决孩子吃饭问题也指日可待。

树大自然直

家长们呐,千万别跟自己较劲,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不说,孩子也没了同龄人该有的朝气。

其实,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给孩子清新的空气、丰富的营养和雨露以及充足的阳光,并将自己的善良、正直、隐忍、大度和勇气展示在孩子面前就足够了。

何不给自己松松绑,偶尔也“懒”得理孩子呢?

怎样做个好家长


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在1984年发出倡仪,号召在全国开展争当好家长的活动,并为活动提出了五条标准:

1、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子女的好榜样。

2、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

3、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

4、积极配合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子女入学。

5、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时至今日,这项倡仪已经过了十几年,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更为关注,迫切地想把孩子培养成才,但是,在家长积极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们也对家长提出了要求。

1996年《中国妇女报》组织了“中小学生八大烦恼”的社会调查,其中“我不知道怎样向父母说出我的想法?”占“家长不能理解我”这一项的33.7%,居首位。其次是“家长只知道关心我的成绩。”“我想做的事家长总不让我做”,“父母不相信我”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家长们认为自己辛苦挣钱,在各方面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已经是个好家长了,但是孩子们对爱的要求却不止这些,他们需要家长更多的理解。

美国学者尼赫茨曾就此调查了十万个孩子,他们对家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十条: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随意发脾气。

东西方国家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虽然存在着差别,但对孩子的爱心是一样的。这两项倡议,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教育专家关鸿羽为家长们介绍了通向孩子心灵的三条捷径: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心理;学会“心理换位”;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保持一颗童心。

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妨从自身的角度考虑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上述要求,有没有达到孩子提出的标准。

为了孩子幸福的阅读


幸福是我们一生至关重要的事,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找幸福。丰盈的幸福感能够增进人类的创造性,提高社会发展力。

要带给孩子幸福,首先要成为一位拥有幸福能力的家长。0-6岁幼儿对幸福的感知主要来自于父母的亲情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正如冰心所说的:“母亲好比夜晚的月光,总在爱光中进入梦乡;父亲好比早晨勇敢而灿烂的太阳,在阳光照耀下走向世界。”父母与婴幼儿温馨、亲密的交往,可以使他们从小获得身心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安全感。这不仅可以消除婴幼儿的紧张不安、恐惧与焦虑,还可以使他们的积极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形成独立、自信、谦和、友爱协作等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带给孩子幸福、培养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的过程中,书籍是最好的工具之一。每一位与孩子有过共读经历的父母,一定被孩子这样要求过:“再讲一个故事吧”。您当时除了微微的疲惫,可曾感受到孩子心中的幸福?人们都相信孩子是最纯真的,因为他们最不会伪装,他们不喜欢的事是不会愿意去做的。孩子固然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但能够做他们喜欢的事不正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是和他们最亲最爱的人一起做的一件事。

孩子的幸福又何止如此。忙碌的社会培育了忙碌的人,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能陪孩子玩一会、聊聊天的时间,恐怕屈指可数。每天坐在孩子床边或将孩子抱在腿上与其共读一本书的时间,不仅是在分享书中的内容,更是在倾听孩子的心情,了解孩子最近的成长。亲子阅读不仅是成人读、孩子听的过程,亲子间的交流与互动能赋予阅读更多的涵义,而阅读的价值往往也是在互动中得以体现的。

孩子都是要长大的,我们为孩子做的一切也绝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其现在的健康和快乐,除此之外,我们更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我们要帮助孩子为未来做准备,为孩子彼时的幸福培育丰厚、肥沃的土壤。

外研社《布奇乐乐园》致力于成为儿童成长的伙伴,成为家长的对话者、引导者和建议者;强调在生命早期对儿童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教育;希望在儿童发展的敏感期里,给予儿童最适合的教育,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帮助儿童充分发挥其潜能,向一个充实和幸福的成年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