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聪明孩子为什么学习差?”,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您有没有想过,这可能不是孩子智力或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大脑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疾病叫做“感觉统合失调”,发病率高达5%,但是认知率很低。

新词解释: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1案例

英语90分,语文不及格,因为汉字写得太慢

“哎,我打了孩子四年,想想真是后悔啊!”小健(化名)的妈妈看着儿子,既心痛又委屈,“我哪里知道孩子是大脑发育的问题,我还以为他是懒呢!”

10岁的小健在南京某小学上四年级,自打上小学后,老师总是反映小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动个不停。而且还不合群,动不动就冲上去打同学一下,或者突然推搡人家一下就跑。

家长还发现,孩子写作业特别慢,有时候磨磨蹭蹭,晚上八九点钟还没写完。写的字歪歪扭扭,错别字也很多。更让家里有些不理解的是,上次期末考试,孩子的英语考了90多分,语文才30多分,好大一块都来不及写。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小健的妈妈带他去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经检查发现智力明显属于中上,但运动能力属于中下,存在感觉统合轻度失调、注意力缺陷。

小孩写字慢,是因为手脑不协调?这让家长很不能理解,儿童体智发展测评中心池霞医生让小健对照着书本写几行汉字。只见小健盯着一个字看几眼才写两笔,写的速度很慢,错别字也很多,而且每个字大得超过格子。家长还是第一次看见孩子这样写字,惊讶不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通过视觉能获得这个字的形状,但是大脑却无法指挥孩子用手把字写出来。”池霞医生告诉家长,这叫做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他的英文字母写得快,但汉字复杂,他的反应就跟不上了。

2释疑

大脑无法对信息进行正确处理

专家指出,家长关注比较多的,是孩子智力发展,却很少关心孩子运动能力。智力只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一个因素,很多非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视听感知能力、运动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一点也不笨,就是读书不行。”这些智力水平正常却学习差的孩子,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最常见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觉性;作业拖拉,字迹潦草,差错百出。各小学校这样的孩子还不在少数。

儿童体智发展测评中心池霞医生告诉记者,有的医院会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但效果甚微;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但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因为懒惰,因粗心,因“玩心”太重,这部分家长们相信,孩子还“没开窍”,只要长大懂事了,成绩是一定上得去的。

但专家指出,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没开窍,而是感觉统合上出现了障碍。

所谓感觉统合,就是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输入到大脑,大脑通过分析、判断、筛选、组织、计划,将信息有序地做出正确的处理,这就是感觉统合能力。有的孩子写作业时常漏字,家长以为是孩子粗心大意,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大脑无法控制眼球的轻微震颤所致;有的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他们不是不想快,而是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的大脑常常作出错误的判断,无法有效的驾驭自己,无法有计划、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操作;而有的孩子有攻击性,打人特别“没数”,是因为他们真的是“不知轻重”。

3原因

怀疑与剖腹产有关孩子缺乏活动刺激

据国外调查“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率为5%,而在我国对此病的认知率很低。专家告诉记者,不仅仅是家长,很多地方的儿科医院都不了解这种疾病。尽管目前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发病原因指向了剖腹产的上升。

猜测一:剖腹产导致“先天不足”

国外有研究表明,剖腹产是导致孩子统合能力失调的一个原因。胎儿在母体的一举一动和其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胎儿在母体产道的正常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第一次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抚触机会,而剖腹产剥夺了孩子最先感觉统合锻炼的权利。

猜测二:孩子缺乏活动刺激

现在的家长或者祖父母辈,疼爱孩子过度,整天抱在怀,生怕孩子摔痛了。以致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便直接学会了走路。池霞医生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病时,都回忆起,孩子当时没有“爬”就直接“站”了。

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少了,孩子就很少获得五官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便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

提醒:婴儿期一定要让孩子先爬再走“孩子如患有感统失调,3到6岁是最佳矫正时期。”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指出,患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儿童需要接受专业的感觉协调训练。那么,家长如何尽早发现孩子运动协调能力异常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要家长注意孩子以下几个时期:

一.在婴儿期

“站、坐、爬、走”都比同龄孩子要落后;在爬行的时候比较笨拙,有的宝宝只会用一只胳膊,有点像是“匍匐前进”,很多家长看着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池霞医生指出,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爬”的这个过程。婴儿从躺卧到站立,其实是学会身体重心逐渐下移的过程。要提醒的是,不少家长会忽视宝宝的爬行。其实,如果孩子直接从“坐”跳到“站”,实际上跃过了重心在膝盖的重要环节,日后宝宝虽然照样会蹦会跳,但容易出现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

二.学龄前

此时孩子在幼儿园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有两项能看出孩子感觉统合的能力,一个是拍球,一个是跳绳。拍球需要手眼协调,而跳绳更需要全身的协调,孩子运球不超过5个,总是学不会跳绳,就说明协调能力有问题。

另外,孩子在涂色时总涂出格;在玩攀爬游戏的时候,容易摔倒等,家长都应注意。

三.学龄期

学习中总是写错字、算错数、记错题,看书时常会“串行”;总是把老师和家长的话当“耳边风”,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有的孩子表现为好动、不安、脾气大、上课喜欢动来动去;还有一些孩子常常撞倒东西或跌倒,语言的协调性也差,唱歌时常常跑调,上课发言时甚至会口吃等。

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目前,正规的感觉统合训练只是集中在相当有限的范围之内,不能满足大多数家长的需要。而且,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关键在于预防,越早训练效果越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介绍几种由家长配合可直接在家里进行的游戏训练方法,既简单有效又能促进亲子关系,希望能给家长们一点帮助或启示。

前庭功能失调问题主要表现: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门墙。

游戏方法——充分爬行

要训练宝宝爬行,出生后28天内宝宝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

平衡游戏

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飞机游戏

由家长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脚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成飞机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

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

触觉过分敏感问题主要表现:偏食、挑食,不爱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或紧张、退缩,不敢表现;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不会和别人玩,爱惹人。

游戏方法——洗澡游戏

1.冷热水刺激: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3.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

抓痒游戏

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连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毛巾卷游戏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下压,也可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部位,强化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沙土游戏

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

垫上游戏

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对运动企划、触觉、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还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

小刺球游戏

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问题主要表现:动作协调能力差,笨手笨脚,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极退缩、不敢表现。

游戏方法——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对小肌肉、大肌肉协调以及反应速度、灵活性都很有帮助。3岁左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拍皮球,要求他们左右手交替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训练他们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学做家务

4岁左右的孩子有积极参与家务的要求,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家长应耐心地教会孩子逐渐从事各种家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长期承担某项任务。

让孩子按照正常的成长规律慢慢长大,多增加孩子活动的机会,对于纠正孩子感觉统合失调将会非常有帮助。

相关推荐

王菲:父母为什么需要学习?


在女儿6个月的时候,王菲李亚鹏夫妇为了孩子开始一起参加各式儿童教育课程上百场。杨澜纳闷:教育孩子,需要郑而重之地上那些专业的教育课程吗?父母真需要学习吗?

面对为什么父母需要学习的问题,王菲语气笃定地说:必须要学习,太需要学习了!你要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你要孩子不重复你的受伤害模式,或者你不去无意识复制父母那套伤害孩子的模式。

因为我们从小这么长过来,你身上很多东西都是从小养成,来自父母的观念和习性一直影响你到现在,你想改也很难去改。父母对孩子心理结构、心态影响很大,父母的一些观念几乎是植入到了你的头脑里,很难拔除!

当然他们两口子在孩子6个月就开始学,杨澜纳闷:6个月的孩子如何交流啊?你们这么早就开始学。

王菲认为:6个月的孩子不需要教育,6个月孩子的父母需要教育,父母是孩子生活的一级环境。因为是做父母的在给孩子创设那个环境,你的一言一行,你的心理状态、心理波动,再说重点,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那个孩子都捕捉得到。嫣儿出生后,我可比对大女儿时尽职尽责很多,以前基于从小很多的不良心态(笑),对孩子没什么耐心。

这点李亚鹏很愿意做见证人,四年来,除了生病的时候,上百次的课程,王菲是全去的。

你跟孩子一起话多吗?

不多,真不算多。也就跟孩子贫贫。李亚鹏爆料:在家里,大女儿童童叫大姐,二女儿李嫣叫二姐,不想长大的王菲在家里屈居“三姐”之位,跟孩子打成一片,没有一点当妈的威严。

前几天王菲的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女儿窦靖童和李嫣的合影照。镜头中窦靖童弹着吉他,一副陶醉的模样,李嫣则戴着蝴蝶结发箍,穿着芭蕾舞裙,踮着小脚在一旁观望。王菲还附上了幽默的文字:不管是摇滚姐儿还是芭蕾姐儿,都是额滴姐儿,额滴姐儿……

这么多年来,一直处于半退隐状态的王菲自称非常享受全职主妇的感觉,虽然说有时当妈、上课,也有点小勉强,譬如看到有的妈妈为孩子全心全意地付出,也有点自愧不如。可总的来说还是很满足,没太多纠结。

女儿童童说要唱歌,王菲的态度是想学就学。孩子主意多,一会儿一个样,一会儿打鼓,一会儿唱歌。王菲都尊重!连李亚鹏都很佩服地说王菲有一种隔绝记忆的能力,回避掉了母亲对她的那种强制性教育,她没有把自己过去的经历映射到今天对孩子的教育上,她做到了!

王菲还被问:经历过这么多,你还相信爱情吗?

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呢?虽然爱情是很短暂的,就是“咔咔咔”,一刹那的火花。可是爱情变了之后还有爱。不能——将“爱情”进行到底,可以——将“爱”进行到底!

爱,应该比爱情更加宏大一些吧!

很多人讶异个性凌厉的她跟李亚鹏过得那么好。其实以今时今日王菲的心态,跟任何一个男人,只要她愿意,我都相信她有“过好”的能力。

造成孩子学习差的家庭习惯,你中枪了吗?


孩子学习不好,成绩差,写作业不认真,考试总是粗心,都是困扰家长的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写作业马虎,学习成绩不好呢?殊不知家庭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所犯的错误,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

1.总是问孩子在班上的学习排名

不要总是以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并不能每次都排名前列的孩子来说,过于强调名次会使孩子难过并且自卑,而孩子不断对自己的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继续下降,对于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也会有所防碍。

2.对于孩子失败总是出言指责

比如孩子刚学会写拼音,但总是写错,一位妈妈对孩子说:“没关系,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写法,相信你下次写的时候一定写的是正确的,爸爸妈妈都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而另一位妈妈遇到这种情况时,却对孩子说:“这么简单你都不会,还一错再错,你怎么这么笨!你到底能不能学好?”

这两种说法,相信大家都喜欢听第一位妈妈那样说的语句,她给孩子传递的是关心和信任,但第二位妈妈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怀疑,前者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及自信心,学习会更积极与主动,注意于解决问题。而后者却将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父母对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期望,孩子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顺其发展,像这种摧毁性的预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书桌看书

孩子天生爱玩,如果只是一味地在孩子耳边唠叨阻止,然后强迫其去看书学习,一有时间就唠叨孩子让他去学习,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好的教育应该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就是将这种外部动机转化为孩子的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只会把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磨灭了。

4.包办代替,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粗心,注意力不集中,马虎,家长应该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有耐心,如果孩子基础没打好,想一下子把成绩提上去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不能急躁,也不要因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二是和孩子进行一次真诚的沟通,抱着宽容与真诚的关心,跟孩子表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同时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过去学习上遇到失败然后成功的经验教训,给孩子打气,增强孩子的信心与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清楚孩子的情况:

①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

②孩子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

③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吗?

④孩子上课是否用心?写作业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⑤孩子平时经常一起玩的朋友有哪些?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⑥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方式,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他的成就感。

对孩子进行了解以后,父母则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

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总是干预孩子。

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并引导孩子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

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努力了,父母都一样爱他。

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⑥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主动做到做事不拖拉,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给孩子畅所欲言的机会。

⑦找到孩子的优点,结合他的优势,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并弥补不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建立自信心。

⑧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对孩子出现的进步进行及时鼓励与肯定,帮助孩子一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模式,最终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

运动能力差,长大后影响学习


孩子小时候的运动能力对日后学习的表现影响很大,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给孩子上游泳班、武术班等,但平时却可能束缚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其实,运动能力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就能得到锻炼,可惜却被家长忽视了。与其花钱让孩子去学运动,不如放手让孩子随意走走道牙子,爬爬栅栏,与小朋友、小动物一起开心玩耍。

1、家长过分关爱束缚孩子发展

“不要弄脏衣服”;“不要乱跑,小心跌倒”;“好好走路,别乱蹦乱跳”;“不许……不许……”生活中,很多家长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他们不知道,这些话如同“禁令”一样,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从而也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还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关爱,吃饭要喂、穿衣要帮,事事都要包办。在幼儿园里,有些3岁的孩子还不会扣扣子,不会用勺子,不会使筷子。“这些都是小事,早一天晚一天无所谓,他迟早会学会的。”这些家长不以为然。

“吃饭、穿衣绝不是生活小事,它体现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动手能力。”父母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约束过多,会让孩子错过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人的运动能力是分阶段的,到了某一阶段,他就应该具有相应的能力,但,目前很多孩子的运动能力落后于他的发展阶段。

2、平衡性、协调性不好影响日后学习

爱动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摔跤,相反,那些平时不爱运动的孩子走路一摇一晃,稍一跑动,就会摔倒。孩子从运动中会获得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基金会潜能开发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部“育婴师职业”专家委员会专家郭建国副教授十分重视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他说,3岁前的孩子处于成长的巅峰期,一生中80%到90%的精细动作要在这3年中奠定基础,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非常重要。0至3岁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的快乐体验为原则,用运动的游戏方式开展。郭建国说,有些家长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孩子要学游泳,又要学打球,但孩子站在距地面不足1米高的平衡木上时,却难以控制自身平衡。玩左右脑的动手游戏时,也笨手笨脚,缺少协调性。平衡性、协调性不好,就很难有自觉运动的能力,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表现为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没有持续性等诸多影响学习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爱哭爱笑


众所周知,婴儿一出生就会哭。“哭”一般代表不愉快的情绪。婴幼儿由于缺乏语言表述能力,他们的哭,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饥饿、疼痛、冷热等不舒服的感觉,也有恐惧、惊吓、对环境不熟悉、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满足等心理上的原因。可是有的孩子没有较为明显的原因也会无故地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哭闹”了。对这类无故哭闹的孩子,成人应该注意:

1、带孩子去医院细心地检查,找疾病等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2、不能一味迁就。迁就会使孩子养成通过哭闹来表达要求的坏习惯,也容易变成以自己为中心、意志薄弱的孩子。

3、不能采用威吓和责骂,更不能用打巴掌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否则孩子可能是越哭越厉害,也可能使孩子受到惊吓,从此性格受到影响。

4、要和孩子建立感情,进行交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哭,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有要求应该通过语言来表达。成人可以答应的,通过语言表达使他满足;成人不能答应的,再哭再闹也不能满足他。

5、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应告诉孩子,在困难和挫折而前,不要哭,而应动手动脑、勤于思考,找出失败的原因,顽强地坚持下去。

孩子爱哭是一件小事,但成人必须注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就是要从小事做起。

孩子爱“笑”应该说是好事,因为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

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是一种生理表现。但长大后孩子受情感支配,遇到使人愉快的事自然会笑,碰到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哭。因为孩子正处于大脑、身体各部分机能生长发育期,他们情感丰富,具有外在性、弥漫性的特点。如情感外露、易受感染、不够稳定等。但是必须承认,孩子爱笑,容易形成活泼开朗、无拘无束、合群随和、与人友善等良好个性,也会为长大之后形成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幽默风趣、积极乐观的性格打下基础。成人应努力让孩子笑口常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