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要是上幼儿园,就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挑选最好的早教老师为她上课!”朋友小李刚刚有了孩子,心中就有了这样的盘算。对于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诸多早教创造的成功例子让他们看到了通往光明和成功的大道,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早教的重要性。一些“如果说你生下来第二天开始早教,那么你已经晚了一天了”的话语早在年轻的父母中开始流传起来。所以,越来越多的早教中心、早教教材受到了年轻父母的热捧。但是,仅仅知道早教重要是不够的,家长稍有不注意,就会进入早教的误区。

误区一:最好的老师和幼儿园等于最好的早教

在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认为最好的早教就是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幼儿园和找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常常看到很多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寻求一个好老师和幼儿园而四处奔波。家长们认为,最好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为孩子找到一位好的老师和幼儿园才是早教的关键所在。

对此,呼和浩特红黄蓝亲子园嘉茂分园园长苗长喜表示:“每个老师和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但是这个‘好’未必真的适应你的孩子,作为父母要好好思量什么样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适合的才是好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不要一味地追求最好的学校。想培养出一个健康出色的孩子,仅仅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家长应该有正确的早教意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误区二: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角色让给老人和学校

很多母亲在休完国家规定的产假后,就不得不回到了工作岗位。孩子很小只能托付给老人和保姆,在进入幼儿园前,所受到的教育是不正规不科学的。老人对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凡事以包办代替为主,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能力,生活范围的局限性导致在入园后显示出缺乏社交能力、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的现象。

某幼儿园老师表示: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的言行和榜样力量在日后是任何一位好老师、好学校都无法代替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因而父母一定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早教中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误区三:认为早期教育是灌输知识和技能培训

家长在潜意识中往往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了不切合实际的高期望值。他们将孩子的早期教育简单化为早期的智力开发。把一些超前的背诵、计算、识字等知识灌输给孩子。这也被一些家长作为孩子聪明与否的评判标准。

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还有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加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生活是最好的学习内容。

相关知识

早教知识:关于孩子坏脾气的5个认知误区,你都知道吗?


我们在抚养孩子的全过程中会遇上孩子各式各样的情绪,大家可以轻轻松松应对孩子高兴快乐的情绪,却解决不上她们的恼怒和消沉。许多父母都说,孩子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如同天使之一样讨人喜欢;可是当他闹脾气的情况下,秒变“恶魔”。跟他好好地讲理他不听,来硬的他就“以恶制恶”。简直头痛!大家如同消防人员一样要想快速把她们的负面情绪浇灭,但这实际上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存有认知能力误区。

▼误区一:觉得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是坏性格

许多父母都说“我小宝宝 3 岁了,他性子很急”、“小宝宝性子挺大,压根不听劝”这一类得话。可以看出,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闹脾气是一种坏性格。

▼误区二:觉得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是做父母的不成功

许多父母觉得孩子哭并不是好事儿,哭便是主要表现不太好、不乖、不懂事的主要表现,乃至会升高到软弱不英勇的方面。夫妇也会因而争吵,相互之间斥责:“孩子这难题,那难题,毫无疑问就是你看的育儿书籍不对!你的方式不太好!”

▼误区三:觉得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是对自身的挑戰

如果我们立在孩子的对立,当他表达自身的负面情绪的情况下,大家便会觉得她们是在有意跟自身对着干。根据那样的观念,大家跟孩子就没法和谐相处。

▼误区四:期待孩子每时每刻都开心快乐

父母有这类情绪非常容易了解,但难题是这并不实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遭受一些让她们觉得不开心的事儿。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帮他避开这种不开心,只是要把握住这种不开心的机遇,开展学习培训,协助孩子了解和调整情绪情绪。

▼误区五:要给孩子最好是的体会

有很多父母都不舍得孩子伤心,因而想方设法“讨好”孩子,实际上这在无形之中抢掠了孩子学习培训解决负面情绪的机遇。例如当他足球比赛不成功的情况下,你马上说带他去儿童游乐场玩,他就赶不及感受不成功的情绪体会,更赶不及思索和小结该怎么做才可以获得取得成功。沒有自身的思索,孩子始终都学不懂如何处理自身的负面情绪。

存有这种误区的关键缘故是由于父母沒有了解到一切情绪全是一种客观现实,它不容易由于大家讨厌它而消退。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能力、表达、疏通等都处于发展趋势的初步阶段,她们不象成年人可以很清晰地辨别不一样的情绪:我觉得压力好大,我很生气,我很有挫败感……对孩子来讲,她们只有含糊地觉得“这要我很不开心”。

一样,孩子们也不会像成年人一样,以适当的方法表达、调整情绪。她们总是用最立即的方法把情绪表达出去:大声喊叫、摔东西、遍地翻滚等。因而,做为父母,我们要留意多观查孩子,根据孩子的个人行为、語言、小表情等去精确分辨孩子的情绪。只能那样才可以搞清楚孩子负面信息个人行为身后真实的缘故,才可以从源头上协助孩子解决困难。

早教科普:婴儿也会加减法你知道吗


婴儿阶段的小宝宝也能做一些容易的加减运算,这听起来比较难以置信,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和小朋友学习从1一数到十、还能将念唱1到10和数数儿正确配对又有些不同,这属于另一门学问。通常宝宝要2岁以后,才能做出3以下的加减简单运算。

小小宝贝就能运算

虽然比较难以理解,但有关的专家告诉大家:就算是只有3个月大的小朋友,他们已经拥有基本的数量概念分辨的能力。专家们经过多年对婴儿的跟踪研究发现了这个问题。专家们表示:给三个月的婴儿看一系列的电脑画面,每一画面都包含三件东西(三朵花、三个气球、三只熊等),若偶尔出现两颗苹果或两只青蛙,正在吸吮的小宝宝会吸得更快或是看得更久,显示他们能觉察数量差异。

五个月的小宝宝还可以将画面与声音对应一致。专家们表示:在小孩子的面前放了两根笔和三个球的图案,假设:小朋友耳边出现的是两声鼓声,则他的眼睛会盯着两件东西的画面。不过当物品大于三件时,就超出宝宝能理解的范围了。7个月的宝宝甚至还能做3以下的加减运算。这可不是说小宝贝是神童,而是他的智商发育真的超出了你的想象。

爸妈可以变个魔术,观察宝宝的反应:在宝宝面前立起一本书,并让三辆小火车通过书本后面,火车通过时,爸妈从书本后方拿起原先藏好的一辆小火车,并高举给宝宝看,当宝宝发现从另一边跑出来的还是三辆火车时,宝宝会露出讶异的表情。爸妈也可以拆下两辆小火车,但是只show给宝宝看一辆,则他会预期有两辆从另一边出现,等宝宝看到只剩一辆时,他会觉得很有趣。总结:婴儿期的宝宝也会加减法,就算是只有3个月大的小朋友,他们已经拥有基本的数量概念分辨的能力。五个月的小宝宝还可以将画面与声音对应一致。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婴儿,他们会的其实不少呢。对孩子进行早教能更好的开发他的智力。

回答宝宝提问的技巧,你知道吗?


宝宝在认识这个陌生世界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疑问。如果这些疑问得到解答,宝宝对这个世界也会逐步了解和熟悉。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奇心,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但很多人在渐渐长大的同时,好奇心也渐渐消失了,变得对新事物缺乏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专家指出,这主要是教育不当引起的。

宝宝好奇心重,爱问问题,是他强烈的求知欲的表现。爸妈应该怎样回答宝宝的提问,促进宝宝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呢?

宝宝的提问多

小宝宝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有两个“质问期”,是他们最爱提出各种问题的时期。一个质问期宝宝最爱问的问题是“这是什么”;另一个质问期他们最爱问的问题是“这是为什么”。

宝宝会问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那些事情感到好奇,有兴趣去关注、了解。那么,他们的问题都是什么,他们最关心什么呢?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宝宝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范围——

自然尤其是对于会动的东西最易产生兴趣;

人类主要是对性的兴趣很强,此外还对语言和风俗习惯感兴趣;

自己的环境尤其是对家庭成员很关心;

自己宝宝对自己的身体很关心和感兴趣;

老师宝宝上学后还会对与老师有关的事情感到有兴趣。

错误态度不可取

不过,爸妈在对宝宝提出的应接不暇的问题时,常常会犯以下的错误——

1.三言两语打发宝宝

错!宝宝虽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爸妈的敷衍会让宝宝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一知半解,信口作答

错!宝宝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宝宝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

3.以没有时间作借口

错!这只是一个借口,不应该成为理由。如果爸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宝宝,也应该首先肯定宝宝的提问,然后向宝宝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向宝宝宝宝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宝宝的提问。

鼓励宝宝多提问

好问是宝宝好奇心的表现,一般说,好问的宝宝勤于思考,爱动手,求知欲强,每当宝宝提出问题时,爸妈应当以赞赏的表情给予反应,并适当给予口头表扬,如“这个问题提得好”,“不错,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等等。使宝宝感到提问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常为提出问题而自豪。这对宝宝的思维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回答提问有技巧

宝宝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常常出乎你的预料,可能你会觉得“天呀,他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或者“他竟然问这样的问题”。不管怎样,对于宝宝的提问,你要做到的最基本的就是耐心对待宝宝的提问,尽量倾听并认真回答。

当然,回答宝宝提问也需要一些技巧。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爸妈可以用不同的回答方式——

1.简单易答的常识类问题

有些关于自然界、生活常识类的问题是比较简单的,比如说“树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等等。对这类问题,就可以直接回答他。

但要注意的是,爸妈的回答应该是简单明了地说明事实,既不要给宝宝讲大道理,也不要自编童话给宝宝故事性的回答。比如,回答宝宝树也会发出声音的问题,你可以告诉宝宝:“当风吹动树叶的时候,树叶相互摩擦,就会发出声音了。”而不要告诉宝宝:“小树今天很高兴,他正在唱歌。”

2.较难回答的问题

有的问题是一时之间难以回答清楚的,这当中有的是爸妈知道大概,但不知道怎样回答才能简洁明了,让宝宝容易理解;还有一种就是爸妈本身也不知道答案的。对于这种问题,爸妈应该查找资料后再给宝宝答复,切忌不懂装懂,胡乱回答。

爸妈还可以教宝宝怎样寻求答案。例如,可以让宝宝和自己一起来看书找答案,这能让宝宝知道书是件有用的东西,从而引发宝宝对书的兴趣。有些问题如果可以通过观察来得到,那就引导宝宝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比如宝宝问:“蚂蚁要把米搬到什么地方去呢?”那你就让宝宝观察,看看最后是怎样。

3.比较棘手、尴尬的问题

宝宝有一些问题会让爸妈感到很尴尬,不知如何回答宝宝才好,尤其是与性有关的问题。比如,几乎每个宝宝都会问的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过去很多爸妈都会说,是爸爸妈妈把你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其实,这种回答既不符合科学,也会伤害宝宝的感情,使宝宝没有安全感。

专家指出,对于这类问题,爸妈可以视具体情况来回答。如果宝宝只是随便问问,并不真正想要爸妈回答,那就可以延缓回答。如果宝宝确实想知道,爸妈可以告诉宝宝事实,还可以通过图像、或者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让宝宝了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这类问题,一定不要刻意回避,也不要编一些故事来应付宝宝。

向宝宝提问

在生活中,爸妈不仅要认真地回答宝宝的提问,还要适当地启发提问,也可对宝宝的问题进行深一步的发问,以引导宝宝思考,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当宝宝在你的诱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会非常高兴,在欢快兴奋的同时,他也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注意很少提问的宝宝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宝宝很少提问,爸妈应对此注意,爸妈要分析原因,是宝宝不爱说话?是宝宝害怕爸妈?还是别的原因。爸妈要和宝宝进行交流,另外丰富家庭和宝宝的生活也很重要。丰富的生活可以发展宝宝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创造能力,可以发展宝宝的好奇心,使他能够提出问题。

孩子的四大需要你知道吗?


许多的时候面对小孩子们的成长,家长们往往不知道他们喜欢的是什么,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使孩子的心灵也受到满足,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孩子的四大需要吧!

“我给他吃得好,买好看的衣服和有趣的玩具,我经常和他交流,怕他受一点委屈,这些难道不够吗?”面对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需要什么”的问题,一些家长显得迷惑。长春市中日联谊医院儿科教授莫秀芬认为,这些家长的看法不完全正确,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要。早教网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二是需要安全感。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是需要规则。

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四是新的学习经验。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和责任。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鼓励的重要性大过其他方面。每一个小孩子都需要持续给予鼓励,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她说,认同的楷模和尊重对儿童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不但要多跟子女接近,而且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父母还必须尊重孩子和他的权利。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平等做决策,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的精神需求很重要,但是生活之中父母们很少注意这一方面的,因此使孩子们失去了许多的学习机会,但愿在此给家长们指出来,父母们都能够多改变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生活变得真正充实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