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既是一名资深传媒人,也是一双儿女的母亲,她的智慧和练达,不仅体现在成功的事业上,更反映在对子女的养育上。

近日,在“第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从孩子爱上网怎么办到健康和奥数哪个更重要,杨澜跟大家分享了她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诸多感悟,她的体会是:人格培养、身心发育、智商情商逆商(抗挫力)一个都不能少。做父母并非易事,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做人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杨澜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次我收拾行李准备出差时,就觉得做了一件特别对不起孩子的事。”杨澜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杨澜觉得不能在负疚中过一辈子。

“我觉得对一个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亲和父亲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们如此地充实,见到这么大的世界,带回来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他们能够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在杨澜的教子经中,这也成了最重要的一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做人的,这不仅仅是指道德层面,也包括父母在怎样度过他们的人生。

杨澜询问了很多在职业上很有成就的妈妈,发现她们中很多人的孩子都成长得很好,这给了她信心和答案。“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跟他最亲近的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杨澜认为,当孩子的思辨能力开始产生时,他更需要一个有实力的伙伴,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仅仅满足于常常“赖”在他们身边,却不能给他们思想的养料,孩子们会感到不满意。

杨澜是在与儿子的相处中逐渐悟出这个道理的。杨澜的儿子已经16岁了,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时,也有自己的批判思想,这时候,他非常渴望一个同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思想的母亲跟他对话,“如果只是一天到晚围着他问‘你到底要吃红烧肉还是烧带鱼呢’肯定不行。”

所以,杨澜的观点是,无论是常年在外忙碌的父亲,还是能够多花时间陪孩子的母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你是一个充分享受人生的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母亲,首先应该过非常充实和快乐的生活,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人生是可以做到的。

在生活中,夫妻吵架在所难免,如何减少这种争吵对孩子的伤害?

有一次,杨澜跟先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冲突,把孩子吓着了。情绪稍微稳定后,杨澜和先生都意识到刚才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他们来到孩子的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那样争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语言,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第二,我们不想让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杨澜回忆说,当时孩子接受了他们俩的道歉。杨澜也由此提醒为人父母者,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焦虑的妈妈,有的甚至会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咆哮。杨澜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示范”。杨澜说,这样的母亲让自己非常负面的东西完全不加节制地宣泄出来,虽然可能会在当时把孩子暂时压制下去,但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对朋友、同事,还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会陷入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当中。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遗传”。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杨澜特别强调母亲的情绪管理能力,因为母亲通常和孩子相处时间更长,她的情绪就像空气一样在孩子身边甚至体内!她的紧张、焦虑、暴躁,都最先伤到孩子。“要培养有幸福力的孩子,做母亲的自己先要有幸福力。”

<<相关推荐:父母常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面对网络和电视,选择相信孩子

现在的孩子是电子化的一代,电视和网络对于他们犹如空气一样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电子化也造成了诸如网瘾少年等问题,作为家长,如何把控孩子在电视和网络方面的使用?

在杨澜家,这个问题是分两步解决的。

杨澜很鼓励孩子读书、旅行,体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但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都喜欢看“喜羊羊”,杨澜知道拦着孩子们不是办法,于是她就坐在旁边陪着孩子们看,有一天,孩子说:“妈妈,你实在太幼稚了,我们实在没办法再陪你看这个了。”“孩子们在电视中找不到太多适合自己看的节目,不再喜欢坐在电视机前了。”杨澜说。

但是面对网络没有那么简单了。

杨澜并不认同为了减少孩子和电子产品的接触,就让家里的电视、电脑等产品全部消失,人为地进行隔绝。“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在班里的社交。”杨澜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当班里的孩子都在说他们热衷于看的某一个卡通片和一个游戏的时候,孩子只能无话可说。

随着孩子们步入学校,和网络的接触越来越多,学校几乎所有的功课都要在网上完成,他们还经常通过网络看一些喜欢的卡通片、电影,跟同学聊天。看到孩子一直坐在电脑前面,杨澜也开始慌张,但她明白,如果经常问孩子到底在做什么,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最后,杨澜跟孩子们达成了一个“交易”:从眼睛的保护、身体的发育、颈椎的成长以及学习等各个方面考虑,星期一到星期五不上网看无用的东西,不玩游戏;星期五晚上、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天只玩一个小时。孩子们同意了。

既然谈好了,杨澜就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看到孩子待在电脑前,虽然心里很想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杨澜就跟自己说:“不要问他,他一定在做作业。”

<<相关推荐:解救“电视宝宝”全攻略

健康的体魄比奥数班更重要

现在的孩子“压力山大”,课业要搞好,奥数、英语不能少,课余还要学才艺。可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作出选择和取舍?

可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杨澜不认为那些课外的辅导班有那么大的作用,相反,她认为,上了课外辅导班很可能让孩子上课就不认真听,所以她的孩子没有去上奥数班,她也没有给他们做任何跟知识相关的课外补习。

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当然是去锻炼。

“大家去看看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看看自己家的男孩子,他的骨骼、他的肌肉真的在发育吗?”杨澜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候,曾和几个委员一起提交过一个关于提高民族体质的提案,她认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非常让人担忧,无论是爆发力、耐力还是力量,都全面低于日本。而一个人的体魄跟其精神力、意志力、活跃程度以及创造力都有直接的关系。

这样的背景下,在奥数和运动之间,杨澜毫不犹豫地给孩子选择了运动。“如果因此没有得100分,只能得85分,我认了,因为不需要知道那么难的题目。”但是,“我需要你锻炼,需要你正常的、健康的发育,在长大成人的时候,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着非常有活力的生命的状态。”杨澜说。

一到周末,杨澜就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出汗、去锻炼,并且亲自陪着。而杨澜发现,这还让她有个意外的收获:跟孩子建立起了“哥们儿”般的友谊,大大促进了亲子关系。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父母也会面临选择的困惑。

杨澜坦言自己也犯过错误。

儿子5岁的时候,杨澜曾逼他练钢琴。钢琴老师问杨澜的儿子:你为什么要学习钢琴呢?儿子回答:是妈妈让我学的。

在学琴的4年中,儿子痛苦,杨澜也不愉悦,“为学琴冲他歇斯底里地叫喊过。”终于有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想把钢琴砸了”,杨澜意识到儿子是真的不喜欢弹钢琴,于是终止了儿子的学琴生涯。

杨澜的女儿却喜欢弹钢琴。杨澜由此感叹,哪怕是同样的父母、同样的家庭,每个孩子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天性真的有神秘之处,必须要对此敬畏。

<<相关推荐:抵抗力差拖后腿?无强健体魄何谈智力开发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根本是财富观

近年来,“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说法在不少爸妈中盛行,这种说法认为,只有穷养男孩,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将来他才可担当大任;只有富养女孩,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在精神上丰富其思想,将来她才能见识广,有主见,一生幸福。

杨澜对此并不以为然,她认为对男孩太严苛了会让他习惯顺从权威,男孩从小过分穷养也可能让他变得惟利是图。有一些人在成年以后走上歧途,恰恰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过于贫穷,以至于有钱高于一切从小在他思想里扎了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同样,有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把女儿娇宠到傲慢、无知的程度,殊不知,溺爱只能让女孩长大后娇纵无礼,“谁愿意娶这样的女孩进门?”

杨澜认为,不管父母是穷还是富,孩子将来都要自己经营人生。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从小把钱、情感、价值、精神能够放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上。杨澜的做法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个理念:18岁以后,妈妈把大学的学费都交齐了,你们就自己过日子了。

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孩子们正确的财富观自然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暑假的时候,杨澜的儿子去博物馆实习,跟工人们一起拆木箱、钉钉子、做记录,因为是高中生,博物馆并不给他付工钱。中午在外面吃饭,班上有一些同学吃比萨,还有一些同学甚至吃更贵的寿司等,但儿子觉得自己还没有挣钱,就买一个5元的三明治吃了。回来以后,杨澜对儿子的行为大加表扬。杨澜跟儿子说,你要算算,假设你刚刚大学毕业每个月可以挣多少钱,如果一顿午饭就花40元,意味着你根本养不活自己。

“穷养、富养,归根到底是一个财富的价值观的问题。”杨澜认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最关键的是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而过分纠结于穷养、富养问题,“往往是父母自己过于看重金钱的结果”。

<<相关推荐:穷养富养,都不如好好教养

扩展阅读

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下)


做错事懂得道歉

良好的举止仪态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就培养出来的。许多妈妈羡慕别人家的宝宝懂礼貌、有教养,那么有礼貌的宝宝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妈妈玛歇尔在家里并不因为自己是母亲,就只对宝宝们提要求,她在教宝宝正确的行为举止时,总是自己先做到。拿向人道歉来说,当我们有意无意伤害了别人时,应该向人说“对不起”。而这一点许多成人往往是只能言传,不能身教。

有一天,玛歇尔在家照看小女儿嘉比,她蹲下来帮助嘉比取画笔时,不小心碰了嘉比的头,玛歇尔马上就说“对不起”,并轻柔地摸了摸嘉比的头。嘉比从妈妈的举止言谈中,明白了当你碰疼了别人,妨碍了别人时,应该说“对不起”。可才1岁半的她还不会区分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于是在她不小心碰到了墙壁时,她以为墙壁被碰疼了,也连忙向墙壁说“对不起”。妈妈玛歇尔听到后,却很欣喜地笑了,因为玛歇尔知道女儿懂得了在什么情形下要向别人道歉。

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为教育工作者,汤姆·赫靳斯先生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工作便利就是不用经常出差。虽然担任一校之长工作忙碌一些,但他还是把晚上和周末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孩子们身上。晚上的阅读是一家人在一起共度的亲子时光。大家围坐一圈,扎克、乔或者萨姆会轮流去选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交给爸妈,爸妈就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几年下来,孩子们都养成了阅读的爱好,每当一家人组织外出旅游时,孩子们都要带上一些图书作为闲暇时的自娱活动。现在,老大扎克虽然才6岁,但在入学前已经能够认识不少英文词,可以独立阅读一些简单的少儿书籍。那么老二、老三呢?是不是在老大的带领下,识字更早、更多?汤姆笑了笑,“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

在美国的家庭中,往往都有几个宝宝,每个宝宝的个性、爱好、潜能是不会完全一样的,家长就要学会去发现和接受每个宝宝独立的个性,顺应他们的个体潜质,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阅读这一点上,老大扎克是兴趣最大,识字也最多的。老二乔对阅读也有浓厚兴趣,但却更善于与人交往,非常会照料他人,富有爱心。在运动能力上,超过了大哥扎克,早早地就开始了骑自行车、踢足球、打棒球等体育活动。老三萨姆则有些害羞,好奇心强,在语言方面和大哥扎克一样,较有天赋。现在才3岁,就能较快记住故事的内容,并给别人讲一些自己读过的笑话。嘉比虽是个小女孩,但胆量却最大。在哥哥们的影响下,1岁半的嘉比什么都要尝试,跳水、骑车、攀登,对陌生人很容易就熟悉了,并能迅速和人拉近距离。阅读方面,是喜欢和哥哥们凑到一起,似懂非懂地听故事。

由此可见,作为爸妈,汤姆和玛歇尔在阅读这件事上,并没有刻意要求每个宝宝都达到同样的标准,而是普遍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多地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他们不是为了让宝宝能识多少个字,才去读书。事实正好相反,当宝宝们尝到了阅读的快乐,自己就会愿意去学习识字了。

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上)


汤姆?赫靳斯(TomHawkins)先生有一个大家庭:妻子玛歇尔(Marcia)、大儿子扎克6岁(Zach)、二儿子乔5岁(Joe)、三儿子萨姆3岁(Sam)和小女儿嘉比1岁半(Gabby)。夫妻俩来自美国,一直为国际学校工作,足迹遍及土耳其、挪威和中国。在土耳其工作期间,他们生下了大儿子扎克和二儿子乔。在挪威工作期间,他们生下了三儿子萨姆和小女儿嘉比,直到去年7月,他们举家来到了中国。作为国际学校校长,管理和安排好4个宝宝的生活对汤姆.赫靳斯先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妻子玛歇尔作为国际学校的资深英语语言文学教师,在对幼儿的照料和早期启蒙上,也颇有见地。

从小注重语言交流

也许自己身为英语语言文学教师,妈妈玛歇尔深知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对宝宝的重要性。从老大扎克到老幺嘉比,在宝宝们1岁以前,玛歇尔就喜欢和宝宝们说话,告诉宝宝他们正在接触的各种事物的名称。当宝宝在桌子附近玩耍时,妈妈就亲切地叫着宝宝的名字:“嘉比,看一看这是桌子,桌子是棕色的。”小嘉比听见妈妈的话,眼睛一闪一闪地看着妈妈说的这个方方正正的大东西,小脑瓜里印下了“桌子”这个词。虽然嘉比不一定马上重复妈妈说的话,但她理解了。有时,妈妈会用语言,让宝宝去完成一个小任务,比如“嘉比,给我拿一个球”,嘉比会乐颠颠地去把球递给妈妈。这种在前语言期,和宝宝充分交流的方式,既让宝宝提前作好了开口说话的准备,又让宝宝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

而作为一位主管高中部学生的中学校长,爸爸汤姆在育儿的细节上也十分专业。他说当宝宝刚刚牙牙学语时,由于发声和使用词语还都不熟练,宝宝往往用眼睛望着你,小手拉着你,想把你往某个地方领。这时爸爸汤姆就会问宝宝“你想要什么?告诉我,你想要什么?”这样就给了宝宝时间和机会,练习说出他想要的东西。宝宝会用语言表达他的意愿了,当他和别人交往时,就更少发生争执,避免因表达困难而在交往中感到沮丧。

而当宝宝们已经会较熟练地使用语言之后,如老大扎克、老二乔和老三萨姆,每当他们从学校、幼儿园回到家后,妈妈玛歇尔就会和儿子们聊聊一天来各自生活中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她会告诉儿子们今天班里某个学生给大家讲了关于战争的故事,而宝宝们也会告诉她自己在幼儿园、学校中见到、听到的趣事。语言的功能是与人交流,那么首先在家里,就要发挥语言的这个重要作用,让宝宝们从小养成与家人沟通的习惯。

适当提供动手机会

宝宝降生后的头一年里,爸妈要给予宝宝们很多照料。但随着宝宝身体的成长,他们的能力和信心也需要有一个成长空间,而不能被过多的照料所掩埋。恰当而适时地给宝宝一些做事的机会,能使宝宝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拿亲眼所见的实例来说,1岁半的嘉比对放在桌子上的圆珠笔产生了兴趣。她拿起笔,在手中转来转去,一不留神,把笔帽给转开了。弹簧“啪”地一声,把笔帽弹到了沙发后面。小家伙愣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办了。爸爸汤姆没有替女儿去捡起笔帽,也没有任由笔帽躺在沙发后面,他把沙发轻轻推开,让女儿走进去把笔帽捡起来。女儿犹豫地看了看爸爸,汤姆充满信心的对女儿说:“你能行!”小嘉比在爸爸的鼓励下,走到沙发后面,捡出了那个笔帽。爸爸立即把圆珠笔各个部件组装成一个整体,父女俩相识而笑了。这样的事例在他们一家的生活中,十分常见。

妈妈玛歇尔中午领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吃了一顿美美的午餐。吃完后,妈妈没有自己一个人大包大揽,或让阿姨帮着收拾所有的碗盘,而是告诉孩子们“你们每个人都拿一些东西回屋。”老大扎克和老二乔把盘子收拾了,端进屋,老三萨姆把刀叉拿进了屋,1岁半的老四嘉比并没有分派上什么任务,可她却主动把地上的一个塑料碗捧进了屋。哥哥们看见了,都高兴地夸她长大了。嘉比也为自己能为大家做一点贡献,而非需要照料的小婴儿而自豪。

汤姆和玛歇尔都坚持一个观点:一定要让宝宝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宝宝们自我服务,同时参与家务劳动,他们会明白支撑一个家庭需要投入多少辛苦和劳动。

下一篇: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下)

言传不如身教 宝宝不再捡东西吃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曾经有过捡东西吃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坏的习惯。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给他灌输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再捡起来吃的正确观念。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况,这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说:“哟,东西脏了,我们需要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告诉孩子食物已经脏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将地上的脏东西打扫到垃圾桶里。而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浪费食物而将其拣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有统计显示,有捡脏东西吃坏毛病的宝宝,其家长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觉得扔了可惜,捡起来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记住:当你告诉宝宝“掉地上太脏了,妈妈吃了,给你新的。”的时候,宝宝根本理解不了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妈妈可以捡起东西吃,那么我也可以……另外,因为小宝宝辨别事物和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他看来,东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样的。因此爸爸妈妈对于掉到床上、桌上的东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则处理,不要以为干净就捡起来吃掉,这样会在无形中误导了您们的小宝宝。当然,这里说的不仅是要在家中这样,在户外更是应当如此。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

⑴细菌在潮湿的地方繁殖得比较快,因此要避免宝宝在这样的地方捡拾东西吃。

⑵在户外,任何东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捡起来吃,因为此处有可能曾留有猫、狗等动物的粪便。

⑶餐桌有小东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宝宝当成食物误食造成严重后果。

⑷当孩子在地上捡东西吃时,家长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东西,这样会惊吓到年幼的孩子。

怎样说服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我怎么说都不听!”5月24日,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关鸿羽教授,给南宁的家长们上了一堂家长教育课。在课后的问题解答环节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热点问题。

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为什么不听?关鸿羽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家长说得不对;第二,家长说得对,但是说的方法不对;第三,家长说得对,方法也对,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家庭教育的“门道”。

家长说得不对

对策:家长需学习转变观念

重智轻德,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家长最主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习。”关鸿羽主张,家长应该订几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买几本家庭教育的图书。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家长该如何选择图书?“一定要挑辩证观点的,不要挑极端观点的。”关鸿羽建议家长选书时要看作者,买“XX著”的而不买“XX编”的。著作一般需要做过研究和实验,而不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来的。

另外,关鸿羽强调,不论书多好家长都不能照搬,首先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某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家长说的方法不对

对策:要研究方法

关鸿羽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居高临下、单刀直入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不对的,说服教育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软的,语言是感人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心理暗示法

案例: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到家后就钻进屋子里了,家长二话不说,把门一开就先打骂一顿,然后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打完了,孩子反而变得无所谓了,孩子想反正也挨打了,所以后面家长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他根本没听。

“孩子长大了,教育不要直不楞登,要巧妙一点。孩子关上门意思就是不让你进去说,不想听你说。”那怎么教育呢?关鸿羽给那位家长支了一招,孩子家长应用了果然凑效。

具体方法是:孩子第二次考试没考好,又钻进屋里,把门关上了。孩子父亲干脆不进门,在门外对孩子的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一听想,“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趴在门口听。父亲说,“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努力!你猜咱孩子在屋里干嘛呢?正偷偷下决心呢。”其实孩子根本没下决心,一听到这话就开始下决心了。然后母亲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能全赖孩子啊,咱俩也有责任啊,咱平时也没好好抓他学习,有点时间就打麻将。要检查,别让孩子检查,咱俩先做检查。”正说着,孩子推门出来了,激动地说:“爸爸妈妈,不赖你们,赖我,这次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好好学,考出好成绩!”

关鸿羽说,这用的是心理暗示法。

不教而教

案例:一个孩子数理化很差,不好好学习,但是特别爱看战争、武器的书,买了很多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母亲急了,没收了孩子的书,把玩具给砸了。结果孩子生气了,好几个星期不跟母亲说话。

“我要是他,我都不跟你说话,我最喜欢的东西你给我砸了,我还跟你有什么话可说?小孩为什么爱看战争的书?要想知道这问题,你先看看战争的书。”当孩子母亲按照关鸿羽的话,去看完孩子那些战争的书籍,也被深深吸引了,她这才理解孩子。然后,关鸿羽让她和孩子聊战争……母子有共同语言了,当孩子谈得最热的时候,关鸿羽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你知道那么多战争的事,你准能当一名军事家。”

孩子一听更来劲了,继续遐想翩翩继续吹牛,母亲接着来这么一句:“你要是考不上军事院校,你的军事家梦可就完了。”紧接着母亲帮孩子分析,“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要军事院校毕业,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根本就指挥不了打仗。”这样孩子听后自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

“这就是不教而教。表面上看不是教育,是聊天、游戏,实际上就是教育。”关鸿羽说。

热处理法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机,就是不好好学习,家长问关鸿羽这么办?关鸿羽告诉这位家长:第一,不能绝对不让玩,游戏机里也有知识,也可以训练人的大脑;第二,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与孩子定个协议,借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如告诉孩子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就让玩多长时间;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玩了。那家长听了说:“那也不行,订协议他不执行啊。”

于是关鸿羽提出跟孩子聊聊的要求。一见到孩子,关鸿羽就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你游戏机能玩到什么程度?”孩子一听说游戏机,就兴奋:“老师,我全班第一。”一般家长一听到这话就会责骂孩子,“你光知道玩第一,学习怎么样啊?”可关鸿羽不这样,“玩第一也不容易啊,傻孩子玩不了第一。要不咱俩赛赛?”孩子同意了。

但关鸿羽想了想说:“我不跟你赛,你这个水平太低了。”“老师我这玩第一的水平还低?”“别看你玩第一,这游戏的事多着呢,你都知道吗?”孩子以为自己对游戏无所不知:“你问不倒我。”这时关鸿羽不说玩了,提高了层次:“第一,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这个人是怎么成才的?第二,游戏机哪个厂家最高?每年的出口量是多少?第三,游戏机的原理是什么?”

孩子被关鸿羽问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问三不知吧?我要是你,我那么喜欢游戏机,我就发明游戏机,战胜国外的。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玩自己发明的游戏机。你愿意吗?”孩子当然愿意。“那么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戏机吗?要发明游戏机首先要把基础的数学语文学好,基础都没打好,原理都不知道,将来你怎么战胜国外的?”“这也有关系?”“那当然了,干什么都与学习有关系。”

关鸿羽表示,这叫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如果是单刀直入的、生硬说教的、空洞干瘪的,那么孩子是不听的。所以家长要研究方法,孩子说不听,主要是方法不对。

家长没威信

对策:像朋友一样相处,定家训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能树威信,不像朋友那样相处,反而不能树威信。”关鸿羽说,树威信不是专制,如果总是居高临下地控制,很难有威信,造成孩子不愿与家长谈话。

关鸿羽表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同时也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要长幼有序。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可以结合。相处时是朋友关系,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中,要长幼有序,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还是家长。

为什么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溺爱是最主要的原因。孩子从小娇惯,总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最后家长说什么反而不管事了。”关鸿羽表示,他主张每个家庭定一个家规。如孩子每天玩游戏机半小时,超过就不给玩了。家规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共同遵守。有了家规,孩子做到了可以表扬、奖励,做不到就要惩罚。这样,家长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以上说服孩子的方法完全没有枯燥的说教,但是对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却又是那么明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