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岚就职于上海东方电影频道,是一个较晚育的妈妈,有一个9岁大的帅气儿子。石岚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高层妈妈,常常强调自己与其说是教育者,不如说是受教育者,与儿子轻松的相处方式,也是不少妈妈特别羡慕的,这其中少不了“陪伴”与“沟通”的身影。“注重妈妈与宝宝的交流,强调与宝宝一起成长,倡导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石岚最赞同的教育理念,这也是美素佳儿的品牌理念,为了能够让儿子成为一个乐观的小男子汉,石岚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总结为“爱”与“陪伴”,在母亲节之际,分享给我们她的幸福育儿故事。

陪伴,是获得幸福的过程

石岚的工作与艺术相关,身上更多了些感性的因素。过去的18年,她的职业都没有改变过,工龄上算是个“老电视工作者”。石岚很爱电视,也关注电影,常常跟着电视、电影中的人物一起感受故事情节,而作为妈妈,她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感受着彼此成长带来的幸福感。

“我是一个较晚育的妈妈,孩子今年9岁,家庭是我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观察一个孩子的长大过程,犹如观察自己的重生一般奇妙。与其说我是教育者,不如说是受教育者。”石岚这样说。

作为高层管理者,石岚的事业却是在生完孩子以后昂扬上升,这反而让她在陪伴孩子的道路上,一开始就觉得艰难无比。

“生孩子的时候还没有做到企业管理者岗位,和很多职业妈妈一样,完成哺乳期后就重新投入工作。电视工作者的忙碌是世人皆知的,我们经常加班、通宵工作,连续出差,顾不上家里。说不两难是假的,尤其是在孩子上学后的日子,工作时间和他的作息时间刚好交错,最长有一周半没有看到过醒着的孩子,想起来就很心痛,压力大时还会偷偷流泪,觉得放弃陪伴孩子成长的代价太大。”

陪伴,其实在石岚的眼中,本身就是自己和孩子获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当大量工作来袭时,她更希望自己能够两面兼顾,不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世界中缺失的角色。

“婴儿期还好,对孩子的喂养工作还是以“喂”为主。周末的时候除了每天3顿的奶之外,我会绞尽脑汁给他做辅食,尽量让他吃的营养全面、花样多一些。毕竟在工作日,老人帮着看孩子已属不易,也根本没有时间再多花心思给孩子更新辅食的品种。等到他快2岁的时候,每天晚上睡前的讲故事时间,是我和孩子真正能够零距离相处沟通的时间。说起来也奇怪,小孩特别喜欢重复的听一个故事。我记得,讲三只小猪的时候,我会随意的发挥,但他都能记得,当我讲到大灰狼出现时,他都会说出大灰狼接下来要说的话。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家就养成了讲睡前故事的习惯,即便我加班工作不在家,也会打电话和孩子说一声,晚上的睡前故事换别人给他讲。”

(石岚的儿子小时候)

陪伴,是更多沟通与宽容的过程

其实育儿和工作是有互通性的。“工作中需要带团队,虽然后辈们不是孩子了,但存在于‘带领者’和‘跟随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和母子关系有相似之处。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人,从小父母就是这么把我教育大的,但是在工作和育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宽容’的好处,在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喂养都会觉得很累,就还达不到培育的层面,但其实很快就可以发现,这个小家伙即使不会说话,也是可以和你‘沟通’的,你对他笑,他就似乎真的感受到你的心情,也会跟着你一起笑。其实我一直认为宽容可以给跟随者以信心,给孩子以鼓励,最重要的,你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所得到的经验、教训,会比‘不听我的你会出错’这样的保护主义预警来得更有益。”

就像石岚说的那样,当我们尝试与孩子沟通时,陪伴的过程其实就已经开始了,无论他是在牙牙学语,还是古灵精怪的时期,他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回应你,而这个回应的过程也改变了我们。

“之前我工作团队的年轻人开始集体叫我‘石妈’,除了是一种比‘领导’更亲昵的称呼外,我相信我带队的理念中,那种多多少少的‘母性光辉’,也感染到了大家。”石岚这样说。

(石岚与儿子的休闲时光)

陪伴,为了让孩子充满正能量

孩子得到的关爱与陪伴越多,就会越乐观,越积极。“以前没有什么育儿理念,觉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上天给予的珍贵礼物,那就让他顺其自然的成长就好,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言行举止都开始模仿大人,并且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性格,才越来越体会到夫妇间合理分工,宽容大度,散播正能量的重要性。在孩子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开始注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挖掘,比如他喜欢乱涂乱画,我觉得这不见得是件坏事,可能挺多爸爸妈妈就会觉得乱七八糟的很不好,但我觉得这恰恰是给了父母一个发掘孩子潜能的好机会。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我觉得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陪伴,只有陪伴的过程中,你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迅速成长,你才能够真实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父母双方一方严格,一方慈爱是很有必要的,就是俗话说的红脸白脸,这能确保孩子状态是张弛有度的,情绪有缓冲对象的。但在为人道德上面我们达成共识:学习可以不是最优秀的,因为人和人都有个体差异,发育缓急,但思想道德是后天教育出来的,凡是违道德的行为,将会受到格外严厉的批评。”

(快乐的小男子汉)

如果在“我希望我能陪伴你()成长”中填空,作为妈妈的你会填上哪些词?

对于这个问题,石岚回答的毫不犹豫:“当然是快乐、健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我们自己小时候的影子,他们经历的一切,仿佛就是我们的重生。我们小时候没有的学习压力,我也希望他们少一点,我们小时候玩那么多非高科技但乐趣无比的弄堂游戏,我也希望这些‘电脑小宅男’们能体验一下;我们曾经历过同样的学习考试艰难过程,但成长后发现生活和事业的顺利并非全部来自‘成绩’,所以我也会注意释放压力,让他们尽可能地感受过程,注重实践,弱求结果。能看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乐呵笑,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当然,健康也是极为重要的,城市空气环境大不如前,孩子们的体质都不好,我儿子就是一路从过敏状态中长大的,撇开所有的,唯有他们健康,我们才最心安。”

陪伴,与宝宝一起成长

石岚与我们分享了她陪伴儿子成长的故事,我们也真实的感受到她的用心和幸福。在美素佳儿陪伴宝宝一起成长的旅途中,这样值得分享的故事可不少,母亲节之际,就让我们用分享的心态,听一听她的育儿过程,讲一讲你的育儿故事。

相关阅读

规矩与爱 成就宝宝未来


小宝宝被绊倒了,妈妈大叫着跑过去安抚孩子,可是宝宝依旧哭闹不止,妈妈手足无措地边哄宝宝,边痛打绊倒孩子的东西……这是7月10日在武汉华美达酒店举办的“规矩与爱,成就宝宝未来”大型公益讲座开场小品中的一幕,小品真实再现了现代家庭中关于幼儿教育的诸多问题。

讲座特别邀请了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为到场的近千名家长们答疑解惑。“规矩要从宝宝出生就开始立;规矩和爱是并行的;情商要先于智商;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做规矩的前提是父母给自己定规矩……”王博士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和发人深省的视频案例给现场家长们带来了科学的早教理念,引起了家长们的共鸣。

他介绍,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具备了很多超乎人想象的能力,不是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知道什么,早立有爱的规矩,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定时吃,按时睡,单独睡,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独立的特性。

为人父母也需要学习,王博士认为,早教教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许多年轻的父母本身就带着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和孩子要共同成长,规矩要在家庭成员之上,而不仅仅只是针对孩子。

对于众多家长关心的孩子长大后能不能打的问题,他认为,孩子可以打,但要掌握打孩子的教育艺术。前提是不能带着愤怒的情绪去打,要带着爱打,不能直接用手打,要用杖,让杖代表一种规矩,并使它具有一定震慑力。

宝宝睡觉需要玩具陪伴


友:我儿子25个月,在他很小的时候,为了让他独自睡觉,我们给了他一个小玩具兔子,让它陪儿子睡觉,儿子很喜欢,每天晚上抱着兔子在自己的小床上独自睡觉。晚上醒来,亲亲兔子又可入睡。不知这样对他心理发育有没有影响?我们增试图将兔子拿走,给小兔子准备了盒子,告诉儿子那是小兔的家,晚上小兔也要回家睡觉,就像他一样。开始两天儿子睡前去看看兔子,夜晚醒来也去看看兔子,还可以忍受,到后来尤其是半夜醒来要看兔子很多次仍不肯入睡,弄得我们也无法好好睡觉,不知我们的办法是否妥当,这样坚持做下去行不行?

茅于燕:小婴儿在睡觉时,有一个玩具陪伴他,是很好的,这使他可以离开你而也得到安全感,这样做,对心理发育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后来你们把小兔拿走了,还给小兔准备了盒子,告诉他那是小兔的家,晚上小兔也要回家睡觉,就像他一样,希望能做到让他慢慢离开小兔自己睡,这也是对的,因为儿童的慰藉物(比如毛巾被、枕头、假奶头、玩具熊、玩具小兔等)愈晚愈难拿走。但是有三点我不太清楚:

1、是你们拿走的还是先和他说,等一两天让他自己拿走的?如是前者就不大好,这么一个重要的同伴,怎么能说叫他走、就叫他走了?

2、小兔子的“家”(盒子)离他远不远?如果是在他小床旁边就比较好;

3、小兔子离开他以后,有没有跌倒过?小被盖得好不好?有褥子吗?小兔子睡的地方有灯光吗?……等等,也就是说小兔子有没受到不好的待遇?我觉得你儿子常醒来要去看小兔子多次,是不是他对小兔子的生活环境不放心?

根据以上的一些想法,我想对你儿子的这个行为该怎么办,提几点想法:

1、你让玩具小兔在孩子小时候陪他睡觉是可以的,这不会造成他的心理发育的影响。

2、后来,你们试图让小兔回家睡觉,以让孩子独立睡眠,这也是好的,慰藉物是愈早拿走愈好。

3、你们把小兔拿走,可能没有和孩子说过,最好你们把这个想法(小兔要回家睡觉)和孩子商量,他同意了,你们一块儿把小兔拿走。现在还可以重来。

4、小兔的家最好安排在他小床附近,他能看得见的地方,这样,他能看到小伙伴,有安全感,慢慢再放得比较远,终至看不见的地方。

5、由他和你们一块儿为小兔准备睡眠用的东西,如小褥子、小被、小枕头等,让孩子感觉到他的小伙伴睡得很舒服,他心安了,也就不会夜里醒看小兔子好几回了。

6、把小兔子从他身边拿开是好的,可以坚持下去,但拿走的具体做法要再想一想,不要让孩子牵挂,以致夜里看望。

看动画片学英语惊喜无限


看动画片学英语

观看动画片对乾埙的英语学习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当时,见乾埙非常喜欢动画片《小恐龙杜利》,于是我便将其录下来,让他反复观看。最后,小家伙居然能够背下所有台词。而且往往在下一句台词播放出来之前,他就能先说了出来。

我想:“这就对了!”于是,我立即买了英文版的录像带,还挑选了《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睡美人》《狮子王》《阿拉丁》等没有韩语字幕的迪斯尼动画片。

尽管听不懂英语,但是由于内容很有意思,于是乾埙就反复翻看。一开始因为不懂英语,他听不懂意思。但是反复看了几次之后,他就能理解大部分内容。渐渐地,他最终可以听懂一些简单的台词了。

除了录像带以外,我还买了英语的听力磁带和书。但是它们却几乎没有派上用场,因为乾埙对这些东西丝毫不感兴趣。如果让他勉强去看去听,结果也许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就没再要求他。但是尽管只看动画片,他的英语听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的丈夫结婚后就一直学习英语,下班回家后还会听英语磁带。但是令人苦恼的是付出如此大的努力,他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有一天,正在听英语磁带的丈夫,让一旁的乾埙跟着念。有时遇到一个连丈夫都说不好的长句,但是乾埙居然能说得下来。原来在看动画片时,乾埙已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英语语感。父子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异,大概是因为对大人来说,学英语是一种压力和负担,而对孩子来说,它则是一种乐趣。

于是,我想起了乾埙所写的话:“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很重要,如果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话,那么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在学英语的初级阶段,保持兴趣、反复去听非常重要。因此对乾埙来说,英语动画片是至关重要的教材。

蒙氏教育的爱与管教(上)


爱必管教——家规的建立与执行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管教孩子则必须学习。若能在爱与管教中寻得平衡,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行为。

当我刚从美国回来时,参加朋友的聚餐,很惊讶的看到孩子们吃完饭,在餐厅里追逐嬉戏,而服务生端着热菜穿梭其中真是险象环生,但只见父母毫不担心地忙于交谈。有时坐公车,看到年轻的妈妈放纵小孩,在座位上跳上跳下且大声吵闹,却不加以劝阻。

虽然,餐厅和公车里都是公共场所,也不需要特别安静的地方,但是否想到孩子的行为会干扰他人呢?

相信天下父母都深爱孩子,也关心他们,可是仅有“爱”是不够的。两、三岁的孩子还不能自我约束、辨别是非,一定需要父母的管教况且每位父母都拥有天赋的管教权,有管教才能让孩子有规可循,也才能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发展健全的人格。

寻找爱与管教的平衡点在倡导民主教育的今日,与昔日长辈权威式的管教的极端差异中,现在父母对自己的管教方式产生了困惑与冲击,而有种逐渐管不住孩子的乏力感,失去“做父母“的信心与能力。

“爱”与“管教”在孩子人格的建立与成长中是并重的,缺一不可,两者需保持平衡。因为如果偏重权威而缺乏爱的管教,会使孩子心中充满畏惧,没有主见,对父母的服从也只是因为害怕。如此,父母与孩子之间将树立隔阂,使亲子关系不佳,沟通也就愈发困难。

倘若只有爱,却没有适当的管教,孩子会因缺乏行为规范,而自制力低落易以闹情绪控制父母,与同伴的人际关系也不好。

父母要在“爱”与“管教”中找到平衡点,确实需要多费心。首先,要用心去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能力和特质,然后夫妇俩共同沟通协商,具体讨论在哪方面的管教需加强?哪方面的情绪没有被顾及?最后在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

在说明理由后,应赋予孩子责任。当孩子一定要选择做“不可以做”或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他就得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一起遵守,如此才能帮助孩子从内心产生自律。

家规的制定

每个家庭的管教模式都不一样,您不能将别人成功的管教模式套在您的孩子身上。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我们先要了解自己的管教目的及孩子的需要,再决定如何协助孩子。一般常见的家规包括:教导孩子料理自己的事,培养良好习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去做,切勿凡事代劳。父母宜从小鼓励孩子料理自己的事,并依孩子的能力要求孩子分担家务。如此,孩子不仅能学习独立,也能从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增进自信心。

所以,父母应衣自家生活习惯及孩子的需求,制定一些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常规。比如:就寝、起床的时间,吃饭时不看电视,饭后帮助收拾碗筷,饭后必须刷牙……等。此外,父母应避免设定太多的非必要的规矩,使孩子因做不到而放弃。父母也要依家中不同年龄的孩子修改常规,例如:3岁与15岁孩子的就寝时间不可能相同。

教导孩子有公德心、有礼貌

在蒙氏幼儿园里,老师教导孩子应该爱惜教具,使用后完整归回,好方便下一位小朋友使用;想介入别人的工作时,也会事先询问可否一起玩或工作;得到别人帮忙时也不忘说“谢谢”等有礼貌的表现。

虽然公德心是由大人教导给孩子的,但父母一定要先“以身作则”。例如:教导孩子不可随地丢垃圾,父母也要随时遵守。记得我孩子小时候,出外玩时如果找不到垃圾桶丢手旁的垃圾时,一定会放到我的手提袋或口袋中,带回家丢,而因养成了他们今天不会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下一篇:蒙氏教育的爱与管教(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