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胎教
2020-04-23 神童胎教 语言胎教 胎教语言胎教造就“语言神童”是忽悠。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胎教造就“语言神童”是忽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言神童Www.ZJ09.cOM
“语言胎教”缺乏依据
时下,有很多观念新潮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热衷参加各类语言培训班,给自己未出世的宝宝做胎教,希望能借此培养出精通多种语言的神童来。
那么胎教是否真能造就出语言神童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梅德明教授认为这并没有科学依据,准妈妈没有必要太盲目。
“就我了解,目前国内成功的双语人士和外语教育工作者中没有一人是因为接受了语言胎教获得成功的。相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婴儿在母体内时,对外界1米之内的声音非常敏感。因此,如果准妈妈胎教方式不当,很可能会使宝宝致聋。”梅德明说。
宝宝学说话最佳四步骤
婴儿语言学习必经步骤之一:学听话
学听话是接受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婴儿从出生开始,大量地听各种简单和复杂的语音和句子。
在这个阶段要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尽管他还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语言沟通,但父母可以将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讲给宝宝听,让宝宝的头脑中将语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联系起来(而不要太在乎宝宝是否真的理解),这是在进行语言的储备,对孩子将来的语言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婴儿语言学习必经步骤之二:学说话
学说话是表达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伴随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让婴儿先后发出单音、双音,逐渐会说简单句、复杂句子。
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说话要注意,尽量使用规范的句子和句型,多与宝宝交谈,并给宝宝朗读,让孩子反复练习儿歌;同时要随时随地让孩子学习、练习使用语词,如:认识家中的各种东西;外出时教给宝宝所看见的东西等
婴儿语言学习必经步骤之三:学认字
学认字是接受信息阶段,基本方法同样是:从出生开始,大量地接触(视听)各种表现形式的文字。
这一阶段要培养婴儿的阅读意识,多给宝宝读书,在读书时告诉孩子,每一本书讲的是什么,书中的字和词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帮助孩子注意字的形状;当孩子主动问起字、词时,要耐心地讲给他听。
婴儿语言学习必经步骤之四:学写字
学写字是表达信息阶段,应伴随手部小肌肉协调能力逐渐成熟,让婴儿从简单笔划的字开始,一笔一划地写,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语言学习三大“关键期”
那么学习语言究竟有没有关键期的说法呢?梅教授说,研究显示,学习语言一共有三大“关键期”。第一关键期是1至5岁,第二关键期是6至13岁,第三关键期是12至19岁。其中,1至13岁是重要的母语形成期,12至19岁则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时期。
据介绍,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1至13岁时,小孩学习语言的方式是从环境中获取的无意识行为,而十二三岁后,孩子此时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认知能力、归纳能力和推导能力,这些能力对孩子学习第二种语言很有用。
学好外语兴趣是根本
那么,既然语言学习有三大关键期,是否可能将学习外语的时间提前到母语时期,使中文和英语“共存”同时成为孩子的母语呢?
梅德明认为,“完美的二语者”理论上是可能培养出来的,但是它对孩子的生活环境要求非常高:如孩子生活在一个双语家庭中;拥有一个双语社区环境;确保孩子1至十二三岁生活环境不发生变化等。
正因为这些条件对中国家庭来说很难实现,梅德明建议家长可以把关注点聚焦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即在第二关键期(6至13岁)期间尽量创造让孩子无意识接触英语的机会,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不要太注重孩子的英语考试分数,这会让孩子觉得学习英语是完成任务,学习过程很痛苦。而外语学得好不好最关键是有无兴趣。”梅德明说。
教孩子学说话的五个游戏
要帮宝宝发展语言能力,只有平时的生活与交谈是不够的。以下将为你介绍几种亲子活动,你可以通过游戏,在与孩子说说唱唱中启发孩子的语言天赋。
1、游戏名称:悄悄话
游戏方法:照顾者可在宝宝耳边说一些悄悄话,吸引宝宝注意,让宝宝专心聆听妈妈的耳语。当宝宝2岁后,可全家人围成一圈,用传话的方式,看看后面的人跟前面的人说的是否相同。
注意:此活动可锻炼宝宝的听力,让孩子养成专心聆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可锻炼宝宝准确发音。
2、游戏名称:我是老板
游戏方法:准备一些办家家酒的小道具,让孩子扮演商店老板,照顾者可跟小老板说:“我要买面包”、“面包一个多少钱”之类的话,让宝宝准备给你,几次之后与孩子互换角色。
注意:宝宝喜欢模仿大人说的话或是做的事,他们也会跟着说、做。你也可以给宝宝各式各样的玩具或小碗、汤匙等日常用具,让宝宝自己玩,可让他得到许多锻炼语言的机会。
3、游戏名称:让玩具活起来
游戏方法:给宝宝玩具,让他将平时听到的、学到的话对玩具说,照顾者也可以带宝宝一起模仿喂洋娃娃吃饭、穿衣服,或是自己推着玩具车,带宝宝在家中走走。
注意:此游戏可让孩子学会大量词汇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当宝宝推着玩具车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方向感。
4、游戏名称:角色扮演
游戏方法:可让宝宝穿上棒球装,带着他一起到户外丢球、挥棒,让孩子享受当棒球手的乐趣。当宝宝做到你要求的指令时,记得称赞他。除了棒球手,也可尝试让孩子扮演其他角色。
注意:此游戏可让宝宝外出学习更多新鲜的事物。在与照顾者的对答中,更可学习与人说话的方式,以及如何表达。
5、游戏名称:看图说话
游戏方法:照顾者抱着宝宝,带着宝宝一起看图说故事,一次翻一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宝宝:“这是小熊”、“小熊在追蝴蝶”,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在一页上停留太多时间,也不要在意书上更多的其他细节,这样宝宝才有耐心看下去,等宝宝有初步印象后再配合图做些动作说明。
注意:说故事时,记得配合手指的动作,照顾者可提问,让宝宝用指出来,这样宝宝与照顾者有更多的互动。
相关知识
孩子上早教要防被“忽悠”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上早教要防被“忽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案例
林小姐的儿子刚满4个月,作为礼物,爷爷奶奶给孩子报了某爱婴机构的早教班。近日,林小姐第一次抱孩子上课,发现班上很多孩子从两三个月大时就开始上课了。
笔者在一家比较大的爱婴机构发现,招生彩页上看到如下培训内容:宝宝早期教育必修课,开发儿童多方面的潜能,培养宝宝的体能、智能、社交能力和人格等。前来咨询的家长中,70%的家长表示不管有用没有,都打算先给宝宝报名,否则如果将来孩子由于智力开发太晚而在学习上跟不上,家长后悔都来不及了。
专家说法
专家说根据规定,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需要持有育婴师资格证书,但是目前实际情况是持证上岗的早教教师不到20%。笔者发现,对早教机构,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评估标准和管理约束,不少早教机构注册时是以信息咨询公司的名义登记,而很多私人办学机构只是租个场地,请几个“老师”就开始招生上课。
专家指出,婴幼儿的教育与幼儿园、学校教育有着很大区别,家长切莫被一些机构的所谓早期智力开发所“忽悠”。年轻的家长与其抱着刚出生的宝宝冒着酷暑去“上学”,还不如自己通过书籍、网络等多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总之,养育好宝宝更重要的是教育好宝宝,婴幼儿的教育还需要父母亲自来教育。
早教知识:别被“乖孩子”忽悠了
什么是多动症?“我女儿患了多动症,怎么可能?”当雯被医生确诊为“多动症”时,母亲的反映很明显,她如何也无法释怀:娴雅、聪明的闺女,会和“多动症”联络在一起。
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什么是多动症?确实,雯与大家印像中的那类“到哪去都动个不断”的多动症患者截然不同,她一直安安稳稳,乃至一些腼腆。上课的时候动作也很少,可是周边的一点点声响都是让她走神,老是发愣,老师打手心提出问题时一直语无伦次,报名参加团体活动时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后沒有疯闹疯玩,但写作业磨磨蹭蹭,一会儿饮水、一会儿尿尿,本来三十分钟能够 进行的工作经常拖至三、四个钟头,学业成绩一直提不上,雯自身也挺心急的。
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那麼雯到底是否“多动症”呢?什么是多动症?广东医学院附设第三医院青少年发育个人行为管理中心的专家建议:“多动症事实上就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动阻碍,有三大关键病症,即注意力缺陷、多动及冲动。有的小孩以注意力缺陷主导,有的以多动、冲动主导,大量的则是三者共存。”依据给雯做的各类查验、检测結果看来,她应归属于注意力缺陷阻碍主导的多动症患者。
注意力不集中化、学习培训差是多动症典型症状
多动症是一种普遍的幼儿心理适应障碍,具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化、学习障碍,主题活动过多,乃至伴随频繁眨眼、抽嘴、缩肩等抽搐病症。
如不立即医治,将造成小孩因学习培训不可以专心致志,个人行为上不可以自动化控制而导致考试成绩降低,易被女同学取笑或教师岐视,出現自尊差,缺少自信,乃至无法学有所成;小孩成年人后,因为基本知识的匮乏,无法学得生活必需的专业技能,造成学生就业艰难,危害终身幸福快乐。非常是自制力差,非常容易受负面影响和诱惑,易产生聚众斗殴,撒谎,盗窃等状况,比较严重的乃至踏入违法犯罪的路面。
权威专家号召,当察觉孩子有主题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化、冲动骄纵等多动或抽动症症状,应尽早给孩子有效、合理医治,以防耽搁了小孩学习文化知识的金子阶段,使小孩迷失方向。
早教知识:宝宝和外界的交流语言就是哭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教知识:宝宝和外界的交流语言就是哭”,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哭是孩子表达感情和感受的一种方式。针对婴儿而言,哭是她们表达消极情绪的数据信号,如,让父母了解该给他婴儿换尿布、该喂母乳了这些。伴随着孩子年纪的提高,她们表达自身必须和感受的工作能力也提高了,哭已不是她们表达必须和感受的关键方式,只是大量地借助語言、姿势等方式,并学着处理所碰到的难题。幼儿启蒙
孩子都是有各式各样的感情主要表现,她们有时候用到哭来表达自身的消极情绪。
可是,假如她们把哭作为解决困难的惟一方式,碰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状态上对哭造成依靠得话,那样,会对孩子心里健康造成欠佳的危害。最先常常处在消极情绪情况的孩子,她们的人体人体内脏都是遭受抑止,危害一切正常生长发育。幼儿启蒙
次之,哭不利孩子产生积极主动合理的与人相处方式。
假如和其他小孩子在打游戏时不清楚怎么和他人商议,碰到困难便会哭得话,长大以后也没办法学好和他人相处、和别人和睦相处。这类相处方式会发展趋势变成胆怯的个性化趋向或以极端化的个人行为处理社会发展日常生活的实际矛盾,没法融入当代生活节奏。
再度,孩子常常处在消沉的情绪情况,也会危害到父母的情绪,使她们造成愧疚和无助感,“别人的孩子好好地的,可是我如何就带出了那么爱闹的孩子?”从而危害父母看待孩子的方式,使她们欠缺充足的细心,产生孩子与父母中间消极情绪的欠佳循环系统。幼儿启蒙
幼儿启蒙总而言之,孩子的成才不可或缺伸展的眉目和盛开的笑容。身心健康、开心的孩子经常出现积极主动、开心的情绪,年青的父母要留意自小塑造孩子积极主动、乐观的情绪、感情,塑造她们的自觉性,让她们变成身体健康的一代。
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者
妳知道吗?有创造力的宝宝,在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上,都会比同年龄的孩子更成熟圆融,而婴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正是激发宝宝创造力的重要关键!本文要告诉妳,激发孩子的创造5力并不难,只要妥善运用3要点与4个小技巧,适时引导宝宝,说不定妳的孩子就是下一个小天才!
三要点四技巧激发宝宝创造力
心智认知能力影响宝宝创造力
除了大小肌肉的发展之外,宝宝的心智认知能力也与创造力紧密相依。陈秋凤表示,宝宝的的心智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语言能力、对空间与方位的辨识能力、数字能力……等,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增长。
一般而言,婴幼儿的心智认知发展,会影响到宝宝未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通常1岁多的孩子只能用单字或迭字沟通,3岁的宝宝,就可以讲出一连串有组织且有意义的语句;到了4岁,宝宝则已能表达出内容更充实且完整的话语。如:3岁的孩子在幼儿园放学后,能向爸妈简单表达他今天在校园里听到且记得的内容,在数字能力方面,能从1数到3;到了4岁的孩子,除了讲述今天发生过的事情之外,还能与父母进行讨论,在数字能力方面,也进步到能从1数到5,对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感基本概念,也较3岁时来得好。
生活能自理创造力加分
在生活中,宝宝在食、衣、住、行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影响日后发展创造力的要点之一。陈秋凤说,自宝宝4~6个月大开始,在饮食方面,我们开始为他补充副食品,到1岁半,则开始让宝宝尝试完全固体的食物,这都属于生活自理能力中的“进食”部分。
其它如如厕、穿衣等,宝宝出生后,从包尿布到1岁多,听话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发展,我们会渐渐减少孩子包尿布的时间,固定每隔几小时如厕,或要宝宝想上厕所时,要告诉大人等,这都是宝宝学习生活自理的一环;3岁的孩子可能在上厕所时,能自己脱裤子,但却需要大人帮忙穿好裤子,但到了4岁,他就能自己穿脱自如,在生活行为中,各方面都愈来愈成熟、精准。
同样地,在幼儿园里的宝宝,3岁时自己吃点心,可能会吃得满地都是,到了4岁,他拿汤匙的技巧变好了,能够自行吃得很干净,并遵守用餐礼仪。
社会化行为
宝宝创造力大跨步
陈秋凤说,创造力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宝宝的社会化行为,也与之相关。婴儿在4~6个月大时,就能辨识大人的脸部表情,并随之作出情绪反应,若有人对他表现出很凶悍的脸,宝宝可能就会感到害怕并哭泣,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在情绪发展方面,通常愈小的孩子自我意识愈强。以2岁前的宝宝来说,在此阶段仍尚未社会化,慢慢地,当他3岁上幼儿园后,踏入团体生活,虽然开始和别人接触,但仍比较自我,例如玩玩具时,会自己玩自己的,不想和别人一起玩,也较少和他人有互动、讨论;然而到了4岁之后的孩子,他们开始会喜欢和别人互动与分享、讨论、轮流、等待,过程中当然也可能伴随着争执,例如:玩具互不相让、破坏别人完成的成品??等,但在争执中,孩子就会有社会化的情绪发展,这时,老师与家长或照顾者,就应该扮演引导的角色,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这样的状况,如:让孩子讨论是否能一起玩,或是轮流玩等概念,让宝宝在同侪中互动关系更加良好,也能促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五大创造力要素
造就小小智慧王
一般来说,创造力有5大要素:敏捷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除此之外,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则偏向心理层面的创造力要点,通常涵盖在创造力5要素之中,分述如下:
敏捷力
指的是对任何事情都比别人更敏锐,能够细微观察周遭的人事物不同变化的能力。如:当妈咪换了发型,孩子能够马上察觉,并说出哪里不同,这就是敏捷力。
流畅力
当孩子的思维总是比别人来得周密、宽广,在妳提问时,能想出很多方法或是提出很多想法来解答的能力。如:问孩子停电了该怎么办?他能说出很多停电该的事情,或是没有电该如何处理等,并举例说明,这就代表了孩子的思考相当流畅。
变通力
意指当孩子在资源不足时,能找出变通可替代的方法,这就是变通力,也是遇到问题,能够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如:孩子想运用粗吸管作美劳作品,手边没有材料,但他却能想出以竹筷子或树枝替代,这就是变通力,有变通力的孩子,思考不会死板,当遇到问题时,会马上想其它方法来解决当下所面对的难题。
独创力
有的孩子总是能够利用身边找到的物品,不需要大人教导,就会自己动脑筋思考,将自己的构思化为实际,组合成意想不到且有创意的玩具或作品,这就是独创力,也是其它人模仿不来的创意。
精进力
当孩子具有独创力后,也需要具有精进力,也就是好还要再更好,会自己追求进步的能力。如:当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在画爸爸妈妈时,他不只会画出爸妈的样子,还会进一步想出爸妈喜欢什么样的打扮衣着,以画笔描绘出除了脸之外,更贴近实际上父母的样子,让画作更丰富充实。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要求自己不只是完成就好,还会希望自己能做到比别人更好的程度。
宝宝拥有创造力好处多又多
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会依赖大人,因为他懂得自己去找快乐、找事情做,也很乐意说出心里的话,不会别扭,个性比较开朗,忍受挫折的能力也较高,且有创造力的孩子,大部分在艺术方面都会有不错的表现,这是因为他的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等,都比同龄的孩子来得好,因此也表现在他的涂鸦、美劳创作中。
此外,这样的宝宝与他人的互动也会比较大方,是人见人爱的孩子,因为拥有创造力的缘故,他会常发表出令人激赏的作品或言论,容易获得同侪的认同,相对地,就能建立绝佳的人际关系。
由于婴幼儿阶段是宝宝发展创造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学前教育是最能萌发其创造力的要点,创造力就如同一棵小树苗,当我们细心灌溉,日后就会开出繁茂的枝叶;反之,在这段关键时期,大人没有适度引导,甚至是揠苗助长,等到孩子进入小学的制式课程中,就很难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了。
要激发宝宝潜在的创造力并不难,只要有心培养,妳的宝宝就能成为小天才!要激发宝宝的创造力,首先有3个要点:
三要点激发宝宝创造力
多鼓励、给孩子探索的机会
当我们想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时,我们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营造可供探索的环境,并且多鼓励孩子多方探索发展。例如带孩子到郊外踏青,孩子在观察花圃、植物时,就应多鼓励他们去看与想象,并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
在家中,也可时常移动家中摆设的物品,让孩子去发现今天家里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请孩子说出来,以及这样的改变是好或不好,和孩子互相讨论,都可以促进孩子多观察、发表,引发他追根究底的精神。
四技巧诱发潜藏创造力
1、当孩子充满好奇疑问时要顺势引导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孩子的需求,因此在孩子问问题的时候,不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或是切断他的问题,而是应该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2、顺应孩子的兴趣
若孩子对昆虫有兴趣,爸妈就可提供他相关的图书、影片,并带他到野外或博物馆去探访,不仅可以激发他的兴趣,还能够满足他的好奇心。通常有好奇心、想象力的孩子,多数会勇于探索,因此“勇敢”也是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关键,若孩子碰到挫折就想放弃,就应多鼓励他,培养宝宝不畏艰难的精神。
3、让孩子身体力行
若宝宝很喜欢动手做东西,爸妈就可趁此机会将家中的瓶瓶罐罐洗干净,让宝宝多动手,顺应自己的想象力,身体力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独创性作品。由于孩子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动脑思考,并想办法解决在创作时所碰到的难题,当他想出方法又付诸行动后,就会产生结果,若结果能够满足他,就能提高宝宝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又获得大人鼓励的同时,就能增强他的成就感,成为良性循环。因此有创造力的孩子,是需要大人适时地发现与引导、鼓励。
4、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培养爸比妈咪和宝宝之间亲密感依附的好方法,妳可讲故事给宝宝听,或让宝宝讲给妳听,有时候也可以手偶或玩具进行角色扮演,或和孩子一起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欣赏展览、艺文活动,给孩子文化的刺激,只要提供宝宝多一点素材,他就能比别人多一些练习的机会,妳也能融入孩子的世界。
宝宝的潜力无限,只要父母与照顾者多用心,运用3要点与4个小技巧,就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发挥无限可能性,让妳的宝宝成为创造点子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