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孩子熊是聪明的表现,好多不知所以的爸妈和老人都还在孩子淘气之后使劲夸:这么聪明,以后肯定有出息!于是各种被宠坏的小屁孩就出炉了。小时候被宠坏,长大了是祸害,女孩还好,男孩被宠坏以后就不得安宁了。

可是有爸妈会说了,好多伟人小时候也可淘气了,让他自由发展说不定以后是马云二代呢。这话无言以对,乔布斯的养父母对他也是百依百顺的,也不影响他茁壮成长啊。那什么孩子叫“被宠坏”,什么叫“聪明”呢?给大家列了几个特点,如果熊孩子是这样的,就不是好兆头哦!

1、对外人发脾气

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所以时常在家里发脾气。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发脾气,很可能是心底里觉得他是宇宙中心,是不好的征兆哦。

2、用你的东西和你谈判

很多聪明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好处,比如“我洗碗就带我去动物园”之类,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可是如果他用不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带我去动物园就还你手机”,就属于变相抢劫,千万别让孩子得逞,不然会树立强盗逻辑观。

3、不和别的孩子分享

这事其实得怪父母。(其实全都是父母的问题)“分享”这个事情是不用教的,除非父母总是对孩子强调“别让人碰你的玩具”。

4、控制父母

如何区分“撒娇”和“控制”?

很简单,如果孩子说“我想……”,就是普通的撒娇。

如果孩子说“你不要……”,就是控制了。

比如“你不要看书了。”“你别看电视了”之类,如果你不依他,他轻则赌气,重则破坏。

就其原因,还是“试图证明自己的地位”,因为他自出生起就是家庭中心,试图用控制来证明自己的位置。长此以往,步入社会不再是世界中心以后,容易落差过大而走向极端。

5、无法满足

我们常说,牛人都是“永不知足”的。

可是这个“永不知足”是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而不是对别人严格要求。

如果孩子总是很难满足,比如永远对玩具不满意,对食物不满意,那就要教会他“自己去追求更好的”,而不是一味的试图满足他。

相关知识

宝宝被宠坏了会出现的行为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特别的溺爱宝宝。但是这种溺爱不能太过,不然会把宝宝宠坏。那么宝宝被宠坏了会出现的行为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所有的爱都是有明确规则和边界的,如果一份爱一旦没了范围、没了规则,就会退化成“宠”。被宠坏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哪些行为呢?赶快对照下文看看!

行为一、对外人发脾气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的宝,不单单只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相继加入,让孩子成为了家里的唯一中心。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极容易产生“自我中心”的认知,所以也就极容易因为一点点小小的不愉快而闹腾发脾气。

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发脾气,很可能是心底里觉得他是宇宙中心,是不好的征兆哦。

行为二、用你的东西和你谈判

很多聪明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好处,比如“我洗碗就带我去动物园”之类,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

可是如果他用不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带我去动物园就还你手机”,就属于变相抢劫,千万别让孩子得逞,不然会树立强盗逻辑观。

或者他提给你的要求并不是公平合理,比如“你能答应我带我去海底世界我现在就不玩电脑了”,这一个小小的反向思维的出现,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哦,无理的要求要知道拒绝。

行为三、经常控制父母

如何区分“撒娇”和“控制”呢?

很简单,如果孩子说“我想……”,就是普通的撒娇。如果孩子说“你不要……”,就是控制了。

比如“你不要看书了。”“你别看电视了”之类,如果你不依他,他轻则赌气,重则破坏。

究其原因,还是“试图证明自己的地位”,因为他自出生起就是家庭中心,试图用控制来证明自己的位置。否则长此以往,长大后的他,步入社会不再是世界中心以后,当别人忤逆他的时候,他爆发的力量可不是一点点哦。

行为四、挑剔、无法满足

我们常说,牛人都是“永不知足”的。可是这个“永不知足”是对自己严格的要求,而不是对别人严格要求。

孩子的思想我们的爸爸妈妈们并不是总能够猜到的,也许现在他们要这个,过一会儿就想要那个。他们会不满足自己的衣服,不满足自己的玩具,不满足自己的食物。

但是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不满足而一味地给予孩子更好的一切。所有好的东西都是自己去创造的,当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创造更好的事物时,爸爸妈妈们更应该教导他们去如何创造。

早教知识:孩子是怎样被宠坏的


母亲为孩子来资询。孩子2020年十岁,读小学三年级,有很多问题,父母与老师都拿他没法。我让母亲举例子。孩子是怎样被宠坏的?

孩子是怎样被宠坏的? 有一天,孩子想带奥特曼去学校。母亲说不好,他就不想吃饭。母亲怎么哄他都不起作用,最终恨之入骨,骂了他一两句。結果,他把餐桌掀了,躲进洗手间里不出来。眼见念书要迟到了,母亲只能愿意他带奥特曼。

我说母亲:“为何刚开始的情况下不许他带奥特曼?”

母亲说:“带奥特曼去授课,他就听不进了。再聊,院校不能带小玩具。”

“之后为何又使他带了?”

母亲说:“不许他带,他也不去上学。”

“原来这般,你认为不去上学比授课不用心更比较严重,是不是?”

母亲说:“那自然啰。”

“假如他明日也要带奥特曼去学校,你怎么办?”

母亲说:“我还是不许他带。”

“他如果不去上学该怎么办?”

母亲说:“我也不知道。你觉得该怎么办?”

“你认为不去上学比较严重還是带奥特曼去学校危害上课比较严重?”

母亲说:“自然不是去上学比较严重。”

“那就要他带吧。”

母亲觉得很诧异:“这怎么可以啊!”

“不许他带,他也不去上学。不去上学比授课不用心比较严重。因此 ,只有使他带。两者之间瞎折腾一番再使他带,还比不上一开始就要他带。”

母亲说:“或许我不许他带,他也不带呢?”

“假如不许他带,他也不去上学呢?”

母亲说:“或许他不容易不去上学。”

曾经的我写过一篇文章,探讨到底是孩子叛逆還是父母叛逆。孩子要某些物品,父母不给,孩子就闹。父母说孩子叛逆,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我讲父母叛逆,沒有听从孩子。父母说,这个东西对孩子沒有益处,不可以给。结果呢,孩子一闹,父母還是给了。假如真的是不太好的物品,估算父母砍死也不会给。即然最终還是给了,表明这个东西并并不是肯定不可以给的。

很多父母解决这类事儿的方式是:能不给就不给。什么是能不给就不给?简言之,便是孩子不吵不闹就不给,闹了就给。孩子是怎样被宠坏的?不吵不闹就不给,它是对不闹的处罚;闹了就给,它是对闹的奖赏。那样文化教育出去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容易闹呢?

分歧型依赖有很多主要表现,爱闹就是其一。一旦产生那样的依赖方式,未来的人际交往便会填满分歧,矛盾持续,既损害他人又损害自身。

我告诉这名母亲,办事一定要有标准,什么可以给哪些不能给,心里要了解。不可以朝三暮四,一天一个样。能够 给的,不必等他闹,尽早给;不能给的,他再如何闹,也不必给。

母亲说:“不行啊,我斗不赢他的。他将我的思绪摸清了。”

“你的思绪是啥?”

母亲说:“我不知道。”

孩子是怎样被宠坏的?“你的‘思绪’便是不容易吸取经验,不清楚自身在干嘛。昨日他想带奥特曼去学校,你没愿意,他也不去上学,最终你只能愿意。如果明天他还想带奥特曼去学校,你還是不同意,他又会不去上学,最终你還是愿意了。这表明,不同意便是不好的。即然那样,假如他还想带奥特曼去学校,你也就应当马上愿意。”母亲说:“带奥特曼去学校便是不好的。”

孩子被惯坏了的特征有哪些


孩子是用来宠爱的,不是用来打骂的。这句话虽然没错,但是也需要注意不能把孩子宠坏了。那么孩子被惯坏了的特征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自从把孩子交给公婆带,孩子就变得像越来越不像话,被惯得不成样子了,如果小萍再不管管,恐怕孩子将来很难有出息。今天小萍终于下定决心把孩子接回了家,以后即使自己再忙,也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亲自教育,不能再让婆婆帮忙带孩子了。在以前,孩子不小心打碎一只碗都有可能会害怕的睡不着觉,可在如今,每个孩子都是全家人心里的“宝贝疙瘩”,无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总有人护着宠着,导致现在很多孩子都被家长惯坏了,如果不及时管教,将来指不定会惹出什么大麻烦。如果你家孩子有这4个特征,就说明他已经被惯坏了,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妄图孩子会自己懂事,孩子越大只会越难管。

懒得不像话

孩子作为家里的一员,有使用家里资源的权利,也有帮家里做家务的义务,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从锻炼他的自理能力入手,让他自己穿衣服、吃饭。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分给他一些“任务”,例如扫地、擦桌子之类的简单家务。但如果孩子连帮家长递个东西都懒得递的话,就说明孩子已经被宠坏了,最好的教育办法就是迫使他运动,可以不做家务,但一定要治好“懒病”,家长可以给他买一身方便运动的服装,从坚持锻炼开始,让孩子变得更加勤快。

不尊敬长辈

无论长辈再疼爱晚辈,辈分是不能乱的,孩子一定要有尊敬长辈的意识,不能逾越辈分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之前网上曾经不止一次报道过小孩子打骂家长的新闻,这是家长的悲哀,更是孩子的悲哀,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语言举止上没大没小的,一定要及时制止。

经常哭闹

哭闹是孩子小时候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但家长不要让哭闹变味了,成为孩子威胁家长的一种手段,遇到不满足孩子要求他就哭闹的情况,家长即使想要满足他此刻也绝不能妥协,否则会一发不可收拾,让孩子觉得有机可乘,迟早会把他惯坏。

没有毅力

有些孩子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无法坚持,缺乏毅力,这是因为家长总喜欢什么事情都帮着孩子干,渐渐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家长,这就是典型的把孩子给惯坏了。

有的时候,孩子确实需要家长的包容与帮助,但在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成长的空间,家长一定要辨别开来,不要把孩子惯坏了。

孩子思维力强的5个特征


思维,就是通常说的思考、想、动脑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比如,我们认识一个人,先是从知道他的姓名、长相,听他说话、看他做事开始的,以后逐渐对他了解越来越多,直到认识他的性格特点,他的精神境界。这就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使我们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的核心因素就是思维。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也要想,但那是初步的,只有对客观事物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时,人们才能通过分析、综合,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思维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阶段。

思维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活动水平高低。它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力?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每位家长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培养孩子过程中自觉地采取措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思维力强的人有以下5个特征。

独立性:思维力强的人,必定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在学习中遇到疑难,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能独立思考,寻找答案。即使他请教别人,查阅资料,也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力强的人,对总是反应迅速而且灵活,不墨守成规,能比较快地认识、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有人让少年曹冲称一头大象的重量,这对一个小孩子是大难题。可是曹冲经过迅速而灵活的思考,很快有了办法。先让大象站在船里,刻上水位记号,然后把大象拉下来,往船上装石块,达到原来水位记号停止。石块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的思维力很强,上述几个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逻辑性:思维力强,想问题严密而且科学,不穿凿附会,不支离破碎,得出的结论有充足的理由、证据,前因后果思路清晰。

全面性:思维力强,看问题不片面,能从不同角度整体地看待事物。

创造性:思维力强,对问题能提出创造性见解,别人没想到的,他能够想到。

关于思维,有一门新兴的科学──思维科学,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来的。这方面的书籍出了很多,我们这里很难作全面介绍。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找这方面的书读一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