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别看孩子小,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并且3岁多的小孩子们都有了男女的意识,若是老师还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一篇实例吧,希望在遇到事情时,老师能够考虑的全面!

教室里有臭味

全班幼儿脱裤检查

12月27日下午,临近放学时,西安市xx幼儿园大一班的班主任老师突然闻到教室里冒出一股臭味,根据经验判断是有孩子拉裤子了,但孩子们都不愿承认。最后,在老师要求下,班上30多名孩子全部脱掉裤子接受检查。

老师让我们脱掉裤子查臭臭

当天下午,谭女士到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女儿班上的孩子们走出园门后还不停地相互之间嘀咕着。“回家一问才知道,放学前老师在教室里闻到一股臭味,怀疑是哪个孩子拉裤子了。因为几次询问后始终没人承认,老师就让班上所有孩子脱下裤子接受检查。”谭女士说。入园指导

为了证实孩子所说是否属实,谭女士与班上其他几位孩子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家长们从自家孩子嘴里得知,确有此事。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幼儿园,当记者与大一班的30多名孩子面对面时,孩子们又叽叽喳喳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来。“老师问是谁拉裤子了,大家都说没有。后来老师又让我们集体站到教室的前面,全都脱掉裤子。”一个小女孩低着头小声地说:“我没脱。”“你脱了,我都看见了。”坐在一旁的小男孩跳起来说。记者问小女孩为什么说谎时,小女孩回答:“我班男生多,老师让脱裤子我觉得很丢人。”

老师

没时间领到厕所逐一检查

“之前班里就发生过孩子拉在裤子里,怕丢人不敢吭声的情况。我怕这次如果没查出来,孩子穿着脏裤子回家,家人会不高兴。”大一班班主任施老师说,当时无奈她就挨个从后面拉开每个孩子的裤子,并非像孩子们所说的被要求集体脱掉裤子接受检查。

施老师承认,当时临近放学,她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将每个孩子领到卫生间去逐一检查,而是让孩子站在原地,由她挨个把孩子们的裤子拉开查看。过程中,被检查孩子的屁股暴露出来被其他孩子看到是有可能的,当时教室里熙熙攘攘的,没能照顾到孩子们的感受。

“为了检查彻底,我有时还会伸手进去摸摸,要真有哪个孩子拉裤子里了,我还会弄得一手脏。”施老师说,遇到这种情况,她也不知道该采取哪种恰当的方式,如果孩子或家长对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可以与她沟通。

家长

有点生气也很无奈

昨天,记者与幼儿园大一班的家长们取得了联系,发现在多数家长的印象中,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还是很关心和爱护的。“听孩子说起这事,开始我还不信,问了几个家长后得到证实,当时确实有点生气。”家长张女士说。“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吗?孩子们的自尊心怎么保护?”一位家长甚至有些愤怒。

但更多家长还是表示很无奈。“这个老师从孩子们入园时就接管的,和家长沟通配合一直不错。为了这件事和老师闹得不愉快,对孩子没好处。”一位家长坦言。入园须知

幼儿园

如果属实会严肃处理

“老师闻到教室里有臭味,对孩子们进行排查是幼儿园的常规做法。”幼儿园保教室老师说,如像孩子们所说集体脱裤子接受检查,确实不妥。但老师在班里挨个拉开孩子裤子检查,可能一些孩子并不在意,认为老师是和在他做游戏。

幼儿园既然发生了这件事,园方就会去班里进行调查,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们解释澄清。如果孩子们所说情况属实,园方会严肃处理当事老师,对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孩子进行安抚与弥补,并诚恳地向家长道歉。

专家

老师应该用适当方法引导孩子

“孩子从3岁起就已经有了自尊心,老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并尽力呵护。如果孩子被当众暴露隐私部位,自尊心势必会受到伤害。”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说,五六岁的孩子对性别也有一定的认识,男孩女孩被拉到一起脱掉裤子,不但不雅观,孩子也会感到很难为情。如果孩子被幼儿园老师当场查出拉裤子,这个孩子不但会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会被同伴们认为不够诚实,或被嘲笑。老师应用科学的方式,在适当的场合正确引导孩子。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就是因为其方法使用的不正确而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但愿以上的实例可以提醒家长人做事不要莽撞,多想想后果,找出正确的方法来解决!

zj09.com小编推荐

老师能关注到我家的孩子吗?


常常有家长问:“我的孩子在家里有许多人照顾,而在幼儿园里那么多孩子只有两三个老师,在一天的时间里,我的孩子的情感、需要等能得到老师多少关注呢?”这种担心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心理,下面就这个问题和家长们谈谈。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在送孩子来园时,对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当孩子走进教室后,家长仍然在门口不放心地观望着。家长所担心的是:孩子离开妈妈后如果不舒服怎么办?孩子自己穿衣服有困难怎么办?孩子受到同伴的欺负怎么办?孩子不高兴时老师能知道吗?……这种担心和牵挂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尚小,自我保护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幼儿园不了解、不放心。于是有的家长送孩子来园,对老师嘱咐、交代,惟恐老师忽略了孩子;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对孩子一个劲儿地盘问。还有个别家长给老师送礼物、请老师吃饭等。这些都表明了家长的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其实,家长的这个心愿与幼儿园的教育原则是一致的,理解幼儿的感受、关注幼儿的需要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虽然老师要面对许多孩子,但是爱心和职业的敏感性会使老师关注到孩子的需要以及一些异常情况。比如,有的老师看到平时活泼好动的幼儿脸发红、发蔫、不爱动,就会及时请保健医生给他量体温,看孩子是否在发烧;有的老师看到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总是踮着脚走路,一检查,发现他的鞋底上有一个摁钉;幼儿不小心尿湿了裤子,当老师要给他换裤子时发现了孩子那难为情的样子,便把他带到卧室,以避开其他的孩子……

但这是不是说明老师就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呢?当然不是。要求老师在一天的时间里毫无遗漏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也是不太现实的。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些配合。

首先,从孩子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开始了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与家庭生活是有很大差异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以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勇于克服困难、遇事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第二,家长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教师进行沟通,比如:写信谈谈孩子在家的情况以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体会、困惑;约定一个时间和教师单独谈谈孩子的情况;主动参加班上的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以感受、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主动将一些好建议提供给幼儿园。这样,家长对孩子在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自然,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在工作和实践中,我经常接待一些“无助”的父母,他们带着烦恼前来,要求帮助矫正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出现的各种不良问题,看着他们愁苦不堪的神情,我常询问他们,父母与孩子应该怎样相处?孩子应该怎样长大?我们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是什么呢?很多家长都反而无语了。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存在过多的偏执而难以自知,我就把咨询中和家长经常探讨的话题简要归纳如下,希望有助于消除家庭教育的部分盲点

一、孩子是问路的客人

从离开母体的一刻,孩子就开始成长为自己,虽然在父母身边,却再也不属于父母了。他们带着自己的生命和思想,开始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在最初岁月里,父母就是他的带路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孩子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做父母的就是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每一个好奇。

无论我们招待多么周到,我们都既然孩子是客人,始终都是要去属于自己的目的地,因此客人是迟早要上路的。父母所能做的,不过是尽最大可能陪孩子走一段路而已。

这种对孩子的心态就是尊重。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不是简单地表现在对孩子讲话客气,不打骂孩子,或是让孩子做出他自己的选择,家长不干涉等等,而是表现在对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成长的潜力,这种成长潜力有着自己发展的规律与方向,作为家长只要配合着这种成长力量,孩子就能将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

父母需要逐渐正视一个事实——自己的孩子已经一点一点长大,不再是那个事事需要他们指导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小娃娃。为此,家长必须学会忍受分离的焦虑,陪伴孩子一步一步走向远离自己的、独立的成年人。

二、让孩子长大

“父母为我们安排好了生活的一切,让我们只管学习,不用操心别的”,相信这是许多父母爱孩的主要方式,甚至有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父母的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包办了一切,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这就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

父母的包办和溺爱其实包含了很多父母的期望,在这些期望值背后又隐藏着父母自身尚未实现的生活愿望,父母将其寄托在孩子身上,但这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象的。于是,孩子最终将生活在父母的,而不是自己构想的世界里,不能按自己对世界的愿望去生活。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0~2岁期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2~4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三、孩子是父母的老师

如果我们一直把教育孩子当作责任,感觉就像负债一样,很沉重也很有压力。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想法,教育孩子其实充满乐趣,看着他们的笑脸、看着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而且孩子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缺点,教会我们懂得生活,让我们做一个更好更完美的人。

孩子让我们成为父母,初为父母的我们和刚来到人世的他们一样对未来是一片空白。陪孩子长大,父母碰到的永远都是第一次,虽然我们教会孩子吃饭、穿衣、走路、说话、如何生存,但是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孝顺的意义。因为有了孩子,我们看重家庭,看重责任;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更懂得人生是快乐和烦扰的交响曲,变得从容,变得坦然;因为他们,我们学会如何生活。

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是否有对孩子情绪化的责骂,不分青红皂白的惩罚?肯定是有的。但不论如何,他们都能随时原谅我们,继续给我们最温馨的拥抱,最灿烂的笑容。孩子的心境比我们更宽广!孩子教会我们真诚地宽待别人。

孩子教会我们爱是不计回报的付出。随着孩子的成长,从对孩子没有要求到希望他们什么都要做好,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孩子对我们呢?从什么都依赖我们到只是希望我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就好。孩子给了我们最无私的爱,我们是否知道?

孩子是父母的老师,让我们用感激的心看待他们,用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用平等的语言引导他们,用赏识的眼光赞赏他们,回归生命初期的纯真、宽容与善良,允许孩子保留心中的真善美,才能使他们成为快乐的孩子,继而成为成功的孩子!

妈妈们给幼儿园老师送礼吗


我的同事们是送口红,那时我还在香港,回北京给她们每个人背10几管口红,象倒卖化妆品的。孩子们升入中班,我这个阿姨给她们背的见面礼是,给各位老师的长筒丝袜,每次回来捎二十来打,海关还以为我倒腾丝袜的呢。最后孩子们升入大班,据说这时比较重要,因为和上学相联系,于是就让另一位男同事背回了一箱子香水!(幸亏当时我因为虎娃已经回来了,而背玻璃瓶香水的又是位男士)。

还有的朋友是直接塞钱,除了每月托儿费一个老师另给一、两百。

同事告诉我说两头送礼比较重要,小班宝宝刚开始集体生活易生病,大班孩子要上学得有个好过渡。

不过我自己,还没有亲身经历。不知是否连幼儿园都如此“腐败”?!请各位前辈妈妈给些建议!谢谢。

xiebo的回复:

真是不折不扣的经济时代。

要对孩子保密噢!

宝妈的回复:

宝妈送宝宝去幼儿园之前也有过如此困惑。其实“送礼”也是个“普遍现象”,经济社会“互惠互利”嘛。可

宝妈无论什么事,送礼的时候总比人家受礼的还紧张,考虑到“自身原因”,待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宝妈总是在接宝宝的时候,多在幼儿园呆一会儿,等另的小朋友家长走了,再和老师“套套磁”,表示一下关心和提出一点儿问题;有时候还把上的好文章,或是给宝宝做的小小总结拿给她们看。

渐渐地,和宝宝班上的老师有了种“神交“的感觉。没过多久(大概一个月左右),老师说每个班要推荐一个”家长委员会委员“,问我可不可以?”这正是个‘混入队伍’的好机会“,当然可以!宝妈欣然接受。当选这个委员,无非平时多些“投稿”,开会时多多发言,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可是却拉近了和老师及员方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平日里,不断地向宝宝灌输“宝妈和你们×老师是好朋友”(这是从里学的),宝宝看惯了宝妈总不断地和老师说话,当然信以为真了,这对她增强对老师的信任感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以上就算是宝妈“拉拢”老师的旁门左道罢了。你也试试?

anneliese的回复:

看到文章题目就进来了。一看才知,原来里面内容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啊。

从不知道上幼儿园有这么麻烦。我儿子女儿都上幼儿园,要是在国内可就惨了,因为老妈老爸最没本事的就是不会巴结讨好人。若说我去送礼不如说是去作贼。

不过,前几天跟人聊,才知这里也一样,某人的女儿因为其母大施国法贿赂老师,(其实也就是小恩小惠)居然让她女儿一人独揽老师的宠爱(当然,这也是她自己说的),每每受益不浅,最突出例子就是她女儿常常被老师指定为孩子头(不知道是不是吹嘘),据说这样大增了小女自信心。

我在想,人为的精心设计让孩子处在人之上,是对孩子好呢还是在害孩子?

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让孩子自然成长比较好!父母过多地“帮助”孩子,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指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是把事情做好的一个重要的保证,但是,如果不会使用时间,它就会被白白地浪费掉。时间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用得不好,不仅仅是白白地浪费掉,孩子还会感到疲惫。学习不同于做事,比如说刨一块地,在一段时间内只要你挥动着锄头,即使人很累,事后总会有效果的。学习则不同,它是~个人对知识领悟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时间使用不当,就是人给累垮了,也可能对要学的东西一无所获。因此,孩子能学得好,这与职场妈妈指导孩子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充分利用时间是分不开的。

职场妈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引导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

1.和孩子一起执行时间表。

对于孩子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培养,妈妈不能简单地对孩子定一些制度性的要求,妈妈也要成为合理利用时间的参与者。这样,可以使整个家庭形成一种合理利用时间的氛围,孩子因此会养成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这样,不仅孩子学习的效率就会提上来,就是对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好的益处。

孩子每天有很多细小的琐事,妈妈可以帮孩子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在某个固定的时间点上去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孩子不会落下某些事,便于形成做事的习惯;再一个就是妈妈能够指导孩子把事情安排在更合理的时间来做。当然,妈妈在替孩子安排时间的时候,这张表不要成为孩子的专用,妈妈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事情也安排在其中,与孩子共同执行这张时间表,这样做一是对孩子有个榜样作用,另一个就是起到监督孩子的作用。表的内容不仅仅要考虑到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它更要显示对孩子的约束作用。其中包括: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上学和放学、什么时间休息和玩耍、什么时间做功课和功课结束等。妈妈要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和孩子本身的特点来制定时间表。对于妈妈自己的事情的安排,要考虑到对孩子负面的影响,比如,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安排看电视。如果在孩子学习的时间能看书看报,那么这样和孩子一起执行时间表会更有意义。

2.时间安排松紧适当。

要把时间表变成一张能合理利用时间的效率表。但是有的妈妈给孩子安排时间,也就是为了孩子在学习上更多地付出一些时间,其实这与让孩子合理利用时间是两码事。因此,一张合理的时间表,应该在时间的安排上松紧适当,换句话说,就是在表上能让孩子劳逸结合。

妈妈不要让孩子把时间都安排在学习上,让孩子没有一点玩的时间。有的妈妈就是在星期天,也让孩子去学习。因此,妈妈要照顾到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在学习效率最差的时间段去玩,在最佳的时间段去学习。从孩子生理的角度来看,最佳的学习时间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下午是三点半到五点半,晚上超过九点就应该让孩子休息,中午的小憩和夜晚充足的睡眠是孩子充分利用时间的保证。

3.把孩子的学习融入生活的情趣当中。

要合理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使孩子学得更有趣。妈妈最好要了解孩子当前有哪些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把孩子要学的有关东西用到闲暇时的闲聊中来。有一个父亲,看见女儿一脚踩死一只蜘蛛,马上说:做得对,这家伙对你来说是个罪魁祸首,你今天报仇了。女儿不解,父亲告诉她:就是看到蜘蛛在墙角上结网,笛卡儿受到它的启发建立了解析几何学,是这家伙让你在高中的学习又多了一份负担。父亲的幽默不仅能使孩子闲暇的生活更有情趣,而且还能让孩子对自己所学的几何学科增添一份兴趣。因此,合理利用时间不仅仅是在时间的安排上,使闲暇的生活过得生动一些,也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部分。

4.监督孩子对时间表的执行。

给孩子安排了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案,可以使孩子有序地进行自己的学习生活,但很多孩子在执行一段时间以后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这时就需要妈妈的督促。监督孩子对时间表的执行,并不是强迫孩子,有的妈妈用惩罚的办法来迫使孩子按表行事,这使得孩子虽然在合理的时间干该干的事,但他的心却不在事上,对时间的合理利用就无从谈起。因此,对孩子方案的执行要有一些耐心,更要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执行时间表。

实践证明,成绩优秀的孩子都能学得很轻松,这是由于能合理利用时间的结果。谁能把握时间,谁就能利用好时间,谁也就最能接近成功。职场妈妈都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又少费心,不妨从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开始。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如果时间使用不当,就是人给累垮了,也可能对要学的东西一无所获。因此,孩子能学得好,这与职场妈妈指导孩子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充分利用时间是分不开的。

对孩子不合理请求Say No!


孩子往往会仗着家人的疼爱通过哭闹等手段来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那么对这些不合理的请求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

1.言出必践,树立威信

我们对孩子承诺的一定兑现,对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自己情绪好或者事情小,就迁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处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践。孩子所以耍赖,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左右大人,如果我们让他确信耍赖无效,他以后就不会耍赖了,没有人愿意做毫无希望的事。

有的父母朋友会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解决,我认为这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确立规则,让孩子把“哭”、“闹”、“赖”、“搬救兵”等本领都使完,从而发现只有“合理”才能得到支持,其他都无效,是最好的。当然这些是在孩子安全的底线之上。

2.理服之,情感之

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个教育点:其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其二,让孩子感到我们对孩子的爱意,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或全体。比如,不买奢侈品或者多余的玩具,是因为保证我们有经济能力维持孩子上学和全家地支出,是因为“虚荣”、“奢侈”对人是有害的,满足孩子所有合理的需要是父母的爱和责任,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父母的爱和责任;妈妈不能跟宝宝玩是因为妈妈有工作或者和别人谈话,而不是妈妈不喜欢宝宝等。

3.相机而教

孩子的很多要求虽然不宜满足,但是并非这样的要求是过分或者不合理的,比如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和探索。这时候,我们正好帮助孩子来增长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有危险,我们正好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规避危险,比如孩子喜欢按饮水机玩,我们就可以演示苹果被开水烫皱,来告诉孩子热水的危险;如果孩子的尝试,会造成器物的破坏,我们就借机让孩子分辨不同器物的价值,然后帮孩子找到替代品;如果孩子的要求会妨碍他人,我们就借此教孩子“尊重他人”,以及分辨自己和别人的权利。总之,孩子探索的愿望是无辜而健康的,我们要规避相关的危险、不便、损失,又能满足孩子常识、体验的愿望才是最好的。

有一种情况,孩子的要求是合理而且有价值的,但是却给大人带来很多的麻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舍得为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我们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深切。

孩子在幼儿园如何合理穿着


轻轻的音乐声响起,午睡起床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都纷纷地爬起来穿上鞋子。忽然,耳边传来了晓彤稚嫩的声音:“老师,我的鞋子穿不了。”我闻声看去:“哟,原来晓彤换了一双新鞋子呀。”走过去一看,晓彤的新鞋子竟然是一双用古老扣子的凉鞋,想想,才上小小班的晓彤又怎么会解、扣这样的扣子呢?即使是中大班的孩子,也未必会使用这样的扣子呢。在放学的时候,我们向晓彤的家长说明了这件事情,晓彤的爸爸恍然大悟:“是呀,我们买鞋子的时候还真的没考虑到这一点,只是想着挺好看就买给她了,都没想她能不能自己穿上,真是太谢谢老师您了!”

从以上事例让我想到,在忙碌的生活里,确实有很多家长在兼顾工作和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孩子合理的穿着,使得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遇到不必要的挫折,或养成更深的依赖性。我想这都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所乐见的。

因此,我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鞋子、衣裤时要重点考虑以下细节:

一、鞋子。孩子越小,越要买一些方便、易穿的鞋子,最好是用魔术贴由里往外拉过来一贴即可的,不需要穿过任何的小洞洞。如果需穿过小洞再折回来贴上的鞋子,家长们可以把贴带的尾端叠起缝上,防止孩子把贴带拉了出来而又穿不回去。

二、衣服。2岁~3.5岁的孩子,需要逐渐减少有扣子的衣服,转为直接套头进去的衣服。另外有些孩子的头较大一点的,家长们在选购衣服时就要充分地考虑,买些套头的颈位弹性较好的、较宽松的衣服,或是买一些V型领的或肩上扣扣子的衣服。3岁半以后的孩子,可以逐渐增加各种各样的衣服,如:扣扣子的、拉拉链的、系绳子的等。不管是在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穿上宽松的衣服。

三、裤子。裤子宜较宽松,裤头不应太紧。吊带裤(工人裤)、喇叭裤、紧身裤等,当孩子们穿着这样的裤子参加幼儿园生活时会出现很多的不便。吊带裤虽然可爱但在幼儿期孩子无法自己穿、脱、上厕所,所以不可取,尤其不能穿回幼儿园。大部分的喇叭裤都不便于活动,裤裆太浅又不保暖。另外,喇叭太大,女孩子上厕所还容易尿湿裤脚,很不卫生。紧身裤不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裤子太紧不透气,出汗后孩子穿、脱裤子也更困难了。裤子的布料应柔软舒适,不宜粗糙过硬。家长们最好选购纯绵布制造的裤子。幼儿期孩子应选穿橡皮筋裤头的裤子,不宜穿裤头须拉链和扣扣子的裤子。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请求?


儿童的不合理要求是每个家庭都必然经历的问题,不同父母,其认识和应对是不同的,不同的认识和应对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大不相同。

那么,儿童的什么要求是不合理的呢?儿童为什么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呢?第一个问题看似不需回答,其实不然,我们通过回答第二个问题来兼顾。1)出于好奇心

任何一个健康的儿童,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年龄越小,其好奇心越强烈、越广泛。比如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都看看、摸摸、尝尝、试试。但是孩子考虑不到这些尝试会不会给大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会不会对自己产生危险,会不会对东西造成损害,但是上述三种任何一种情况,通常就会产生“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其实,孩子是无辜的无所谓合理不合理,属于不知者不怪。

2)好逸恶劳、趋乐避苦

贪图享乐、安逸,回避痛苦、劳累是人的本性,大人和孩子都是这样。比如,孩子累了,就要大人抱着;比如孩子吃东西,要打人剥皮,吃饭要大人喂、起床要大人催等。只要不符合“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孩子的此类要求当属不合理要求。

3)破坏欲、攻击欲

有时候孩子喜欢抛掷东西,喜欢把搭好的积木推倒,把整齐的房间弄乱,喜欢摘大人的眼镜,欺负小朋友等,这种情况就要区分。一种情况,孩子破坏既定的规则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属于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是自然和健康的,有时候看起来是“恶作剧”,其实没有恶意;一种情况,是孩子有压抑的情绪,出于发泄和寻求平衡,这种情况就不简单的是“不合理”要求的问题,需要相应的心理疏导。

4)贪心、占有欲

有一种孩子,凡事喜欢独享、独占,无限制的寻求更多和占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要求,不懂得分享、赠予的乐趣和必要,会大大妨碍孩子对社会的适应。

5)控制欲

很多时候,孩子提出一个要求,并非是仅仅满足这个要求这么简单,他是想通过这个要求来确认他对成人的控制,占领心理上的优势。可能,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但是他想证明的是“自己是否有求必应”以及“大人是否听我的”,他非常享受和依赖能控制大人的感觉。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1)言出必践,树立威信

我们对孩子承诺的一定兑现,对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自己情绪好或者事情小,就迁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处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践。孩子所以耍赖,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左右大人,如果我们让他确信耍赖无效,他以后就不会耍赖了,没有人愿意做毫无希望的事。

有的父母朋友会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解决,我认为这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确立规则,让孩子把“哭”、“闹”、“赖”、“搬救兵”等本领都使完,从而发现只有“合理”才能得到支持,其他都无效,是最好的。当然这些是在孩子安全的底线之上。

2)理服之,情感之

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个教育点:其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其二,让孩子感到我们对孩子的爱意,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或全体。比如,不买奢侈品或者多余的玩具,是因为保证我们有经济能力维持孩子上学和全家地支出,是因为“虚荣”、“奢侈”对人是有害的,满足孩子所有合理的需要是父母的爱和责任,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父母的爱和责任;妈妈不能跟宝宝玩是因为妈妈有工作或者和别人谈话,而不是妈妈不喜欢宝宝等。

3)相机而教

孩子的很多要求虽然不宜满足,但是并非这样的要求是过分或者不合理的,比如孩子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和探索。这时候,我们正好帮助孩子来增长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有危险,我们正好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规避危险,比如孩子喜欢按饮水机玩,我们就可以演示苹果被开水烫皱,来告诉孩子热水的危险;如果孩子的尝试,会造成器物的破坏,我们就借机让孩子分辨不同器物的价值,然后帮孩子找到替代品;如果孩子的要求会妨碍他人,我们就借此教孩子“尊重他人”,以及分辨自己和别人的权利。总之,孩子探索的愿望是无辜而健康的,我们要规避相关的危险、不便、损失,又能满足孩子常识、体验的愿望才是最好的。

有一种情况,孩子的要求是合理而且有价值的,但是却给大人带来很多的麻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舍得为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因为我们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深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