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就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兜兜妈:孩子还是要早认字

灌输与吸收,一个提倡走捷径获取知识,一个提倡自然实践而获取知识,我认为孩子获取知识的方式应该多样化,通过实践归纳总结是其中一种,但因为孩子的精力有限,要自己总结出诸如“万有引力定律”,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些还是需要来源于书本。

有人会问:你就那么在意孩子早认、多认几个字吗?我当然在意,婴幼儿记忆非凡,确实不能浪费。当然前提是不能强迫,至于他将来愿意利用所学的知识实现什么理想,全在于他,我不强求。早认字有利于阅读,有利于让其受到自身体验之外的高层次熏陶,更有利于大脑发育(用杜曼的方式教),何乐而不为?

早教网,蒙氏提倡观察孩子,捕捉其敏感期的来临,以便及时提供精神营养,“捕捉”是观察到孩子某些兴趣倾向之后才提供有意识的帮助;为什么不可以事先引导呢?知道孩子天生具备超强的识字能力,于是有意识地提供认字环境在前……

孩子正是之前接触了彩笔和画,才有之后绘画敏感期的来临;正是之前接触了足够多有字的环境,才有之后写字敏感期的来临。既然如此,创造机会让孩子提早认字,不就可以让阅读敏感期提前吗?这比被动等待要积极得多吧。

我们毕竟是社会之人,不可能像蛮荒时代一样完全放任自流啊。认字,就如同学习语言,学习走路一样,都可以在社会性环境中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当然,如果费尽心力也无法让孩子有兴趣,就另当别论。

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授知识的人,最大的担心是怕孩子先知道既定知识后,丧失了创造欲和创造力。我则认为,有能力自己从书本获取知识,再加入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是并不矛盾的事。因为没有谁强迫他一定要以书本知识为准,只不过前人总结了这些知识供他参考而已,他可以一边实践一边借鉴,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至于从书本学习知识,即为学习而阅读,要到7岁左右,随着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具体运算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开始为了满足需要而阅读,如求证理论观点、获知真相等等。此时的阅读才达到我们追求的学习理论,实践理论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阅读与智力、道德、人格等发展并没有相关关系。

本网站小编总结:我儿子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一到天气预报时就全神贯注跟着电视里的播音员念词。我突然想到何不趁这个机会让他也认识一下各个城市的名称呢,于是在预报员说“北京”时,我就指着荧屏上“北京”两个字念一遍,于是他知道了他每天读的城市与荧屏上出现的汉字的关系。

相关推荐

80后父母重新热衷娃娃亲


曾经是包办婚姻代名词的“娃娃亲”,现如今却被思想活跃的80后年轻父母们重新搬上台面。不过,同传统的“娃娃亲”不同,这些年轻父母们喊出了“不为结亲,只为交友”的口号,旨在为独生子女找个伙伴。教育专家认为,该方法可以尝试,但家长不可向孩子太多渲染。

网上“招亲”花样多

“我们几个孕妇一起闲聊的时候,经常开玩笑说给孩子们定个娃娃亲。”张琳已经怀孕七个月了,单位中,除了张琳,还有另外三个孕期差不多的孕妇。工作之余,大家经常凑在一起交流经验,谈到兴起,也会相约给几个孩子定个娃娃亲。“除了我这儿,我爱人单位也已经预约了好几门娃娃亲了。”张琳笑着说。在张琳和丈夫眼中,这些玩笑,寄予着身边亲友对孩子的美好愿望。

除了张琳夫妇这种在亲朋好友中预定“娃娃亲”的准父母外,更有一些年轻父母,将自己宝宝的照片贴到网络的论坛中,大张旗鼓地在网络中“招亲”。记者也随机登录了几个“宝宝招亲”的网站了解情况。网上招亲的宝宝岁数不等,多以0至2岁为主。父母将孩子的照片上传至网页,并填写宝宝自身情况,以及“择偶标准”等。通过帖子可以看出,家长们对招亲帖都是费尽心思,各展所长。

定亲初衷实为找玩伴

“孩子一个人太可怜,帮她找个家附近的小伙伴,以后两家人可以一起活动了。”网友“雪人”刚刚为自己一岁半的女儿在网上发帖找“小女婿”。“我们就都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更可怜,家里全是大人,根本没有同龄人一起玩。”一位“80后”父亲告诉记者,“其实就是帮儿子找个小伙伴,最好是个小姑娘,让孩子从小学会怎么照顾人。”

同以上两位父母一样,很多父母都是以给孩子找伙伴为出发点,“结亲对象”的首要要求也都是“年龄相当,居住地相近”。在一家网站关于“娃娃亲”的社会调查中,参加调查的1020位网友中,有33%的人认为“娃娃亲”最大的好处在于“缓解独生子女的孤独感,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不过,对于“娃娃亲”的利弊,42%的网友认为“说不准”。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父母自己就曾背负过“剩男”、“剩女”的称号,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张琳夫妇就表示,两人给孩子预定的“娃娃亲”都是周围知根知底的亲朋好友,“从小一起玩,结不成亲家,就当亲戚,也挺好。”

专家说法:可以尝试不应渲染

记者也就此事咨询了多位教育问题专家。专家们普遍认为,“独二代”们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内心普遍存在孤独感。这种所谓的“娃娃亲”为孩子提供了更多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锻炼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这种类似“群养”的办法,有助于发挥各自家庭的优势,培养孩子的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也给年轻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育儿经验的机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不过,与此同时,专家们也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需注意的问题。首先不要过于渲染所谓的“娃娃亲”的关系,让孩子过早地以性别区分人群。其次,不要太多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家长们除了适当引导外,最好不要刻意参与。

80后父母多陷养育焦虑


80后父母多陷养育焦虑

在老一辈人眼里,“80后”的年轻人还是一群没长大的孩子,但如今这群大孩子却开始荣升为父母,担起家长之责。记者近日在广州采访了解到,面对下一代,“80后”会更关注孩子的发展,但也往往因过多干预子女的成长而陷入“养育焦虑”之中。

陈卓怡的儿子今年5岁多,据她介绍,为了养好孩子,她读了大量育儿方面的书籍,也让儿子按照她设计的轨迹上早教班、幼儿园、学琴、背诗。“孩子很听话,表现也很好,但他好像没什么自己的想法,也没表现出什么兴趣爱好。”陈卓怡说,她也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但儿子都摆出一幅“无所谓”的样子。

“孩子个性被抹杀、独立性差、有交往障碍等问题,多是因家长过度干预引起。”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工作者杨文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80后’多是独生子女,条件好,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杨文翰说,家长们的这些行为反而会让孩子慢慢失去探索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记者了解到,过多干预孩子自我成长的现象,在家长中普遍存在,许多家长也因此陷入“养育焦虑”之中。陈卓怡告诉记者,自己在和其他家长交流的时候发现,家长们都不确定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确。“我现在也是很敏感,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对,压力反而越来越大。”

“养育焦虑在‘80后’父母中尤其明显。”杨文翰说,这些家长知识水平高,会主动获取大量育儿知识,却在实际运用中不知如何取舍。“我接触的人当中,有些比我懂得更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些父母常常把子女的一点小问题无限放大,平添自己的焦虑情绪。”

杨文翰表示,通常父母越多干预孩子的自我成长,自身的养育焦虑便会越重。“其实有时候还是别把孩子太当回事,孩子并不是生活唯一的核心。”杨文翰说,父母应尊重孩子发展的轨迹,顺其自然。

婴语单词表教80后父母带孩子


看见宝宝咿咿呀呀比划出声,却因不了解其真实需求而常常闹出笑话。那么,如何准确了解宝宝的“语言”呢?网上最近热传的“婴语单词表”成了不少80后新晋父母的“学习宝典”。这样的“单词表”是否真能解析宝宝各种“语言”,让新父母迅速成为“育婴里手”?

热传

“婴语单词表”总结婴儿语言

这份“婴语单词表”究竟是何方宝贝?原来,在宝宝学会说话前,只能通过其行为、表情、声音、大小便等来引起父母关注,这部分语言被称作“婴语”。一些有心网民由此总结出来一些育婴经验,并被称为“婴语单词表”。

在这份“婴语单词表”上,记者看到,诸如湿疹、溢奶、辅食添加、咳嗽、睡眠不好、缺钙、肠绞痛、大便、发热、中耳炎、流口水、怕水、安抚、吃药、喝水、认生、依恋等17条婴儿可能会出现的行为和表情均囊括在内,并一一配上了相关的注释。

由于这份“婴语单词表”对宝宝的大部分行为做了详尽解释,新父母只需将宝宝的行为与单词表相对照,就能很轻松地了解宝宝的“内心活动”,自然备受青睐。

案例

80后父母速成“育婴里手”

网友“我想你啦”是位80后妈妈,在女儿出生前,她就掌握了“婴语单词表”。“在萱萱出生后头几个月,时常会出现一喝母乳就呛着的情况,婆婆说这是萱萱不喜欢母乳的味道,挑嘴的反应。”她说,她却从“婴语单词表”中查到,这一反应其实叫做“溢奶”,主要是因为宝宝掌管食道与胃部的连接关卡——贲门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无法紧密地阻挡奶水逆流回食道等原因造成。为此,她特地去买了一个吸奶器,通过吸出部分奶减慢奶流速度后再喂宝宝,女儿此后再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

29岁的宋小姐是市内一家金融公司的行政主管。儿子去年10月出生后,因为没有一点带孩子的经验,每每遇到棘手的问题,她就得打长途电话求助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她便打印了一份“婴语单词表”贴在儿子床边,遇到情况就马上去对照一下,“现在感觉带孩子熟练多了,每天看看表,我就成了‘育婴里手’了。”

提醒

照“表”养宝宝未必科学

“婴语单词表”走红网络,论坛里面的经验分享也多是“成功案例”,很多80后父母因此依葫芦画瓢,纷纷照“表”抚养孩子。

单纯参照这一“单词表”,就能够应付宝宝身上出现的所有状况吗?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陈铁强认为,这样的“婴语单词表”可作参考,但孩子生病了,还是要到医院就诊。“由于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性,‘单词表’并不是所有宝宝的‘良方’,它也不能解读所有婴儿的肢体语言。”陈铁强说,现在的年轻父母要想了解宝宝的日常行为的正确含义,还需多观察,多进行亲子交流,也可通过专业的育婴书籍,或是请教专家来丰富自己的“婴语”库。

陈铁强建议,对于宝宝病理上的反应,如肠绞痛、中耳炎等,不能在盲目从“婴语单词表”上了解对应症状后就立刻用药,而应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后对症治疗,否则可能因“自作主张”导致误解病情从而给婴儿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部分“婴语”单词及释义

“婴语”释义

湿疹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和宝宝过敏性皮肤病。

溢奶宝宝喝完奶水过一段时间后,从嘴巴自然流出奶水。

辅食添加在宝宝4~6个月间,此间若能合理添加水果、蔬菜、蛋黄、米粥等辅食,给其食欲的发展以良性刺激,则可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咳嗽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做出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射动作。

睡眠不好宝宝出现闹觉、夜惊或失眠,主要原因有:一、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二、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三、癫痫。

缺钙缺钙的宝宝夜间往往哭闹。

肠绞痛总是傍晚或凌晨哭闹,而且不容易哄,这往往是肠绞痛造成的。

大便宝宝大便中有泡沫,往往是有肠道感染;大便中奶瓣,往往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大便中带血,可能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肠套叠)。

儿童早教:父母们,你知道孩子的烦恼是什么吗


中国的文化教育的确存有着许多的难题,那麼你了解孩子的苦恼是啥吗?你又了解在孩子来看,父母最避讳做什么事情呢?孩子的烦恼是什么?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的教育是功利性的文化教育,是呆板的文化教育,的确,中国的文化教育存有许多 难题,许多 父母無心的作法会致孩子烦恼不己。孩子的烦恼是什么?

1、没法申辩

父母最忌的事便是不给孩子申辩的机遇。孩子害怕的情况是:沒有投诉的机遇,若坚持申辩,就被视作犟嘴犯上,必遭惩处。它是封建社会家长制的典型性主要表现,是公平、民主化精神实质的背面,害莫大焉!设想,倘若孩子早已习惯融入不公平,倘若孩子除开寻找批准就再也不会哪些自身的想法,大家至爱的孩子将怎样应对她们的日常生活呢?塑造一个客观并勇于发布自身建议的孩子远比挽救大人的情面关键。

2、不和睦

大人不明白得礼让,常常相互之间指责。实际上,不论是父母争吵,還是父母和老年人不和,针对孩子而言全是心理状态上的狂风暴雨、雨雪天气交迫,但烦扰自身年纪尚小,束手无策,只能躲在角落暗暗啜泣。和睦的家中氛围针对孩子的成才,如同充裕的太阳和水份。孩子的烦恼是什么?

父母的关联便是孩子的气温,孩子的内心还很娇嫩,极端的气温不但防碍孩子心身的快乐成长,通常还会继续留有终身的心理创伤。搭建温暖、互敬的家中,是父母对孩子应负的义务。

3、父母品性

教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了就听见大人骂街;课堂教学上刚受了社会公德文化教育,父母就乱丢垃圾、拾钱不交公。

文明行为的发展,使孩子在社会公德和涵养层面起始点比父母高,那就要大家学会放下父母的铁架子,向孩子了解一下吧,它是时期发展趋势的結果和发展趋势,没有什么过意不去的,实际上,大家必须向孩子学习培训的还多着呢。

4、父母不陪自身玩

儿时的孩子最爱一家人在一起游戏,缺憾的是,那样的机遇并不是很多。大人们有自身的全球和娱乐方式,在中国,陪孩子玩历年来被觉得无关紧要。

孩子的烦恼是什么?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见孩子一天天转变、长大了,是多么的美好的事儿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发育期或是年纪更大些,那样的机遇就少了,還是就现在多多的享有天福的快乐吧。父亲们千万别觉得和妻子孩子在一起丢面子,它是封建社会大男人主义的去其糟粕,文明行为水平越高的社会发展和阶级,越高度重视和亲人的交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