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对宝宝有什么启发

当宝宝会跟踪声音的时候,他的视线、头部都会随着声音而运动,这对于发展宝宝的视觉,锻炼宝宝的颈部肌肉都有很重要的价值。

宝宝对声音的感受力从出生就开始了,降生后他就会对周围人的高声做出反应;1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对人的声音注意,在宝宝身边摇铃、敲击,会引起他身体运动强度的变化;3个月的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已经有了目标性,会寻找声源,头会转向声音的方向;3个月以后就能区别出其他的一些声音。

8个月左右的宝宝对声音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开始思考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开始尝试制造声音。为了满足宝宝制造声音的愿望,可以给他调羹、塑料盒、金属罐或玩具鼓敲,让他制造出声音。

听觉是幼儿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声音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了美妙、奇特的享受。他会时不时制造出一些声音,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好奇心非常的强。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宝宝爱制造声音的时候多让宝宝敲击琴或者小鼓,这样可以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可以同过日常生活启迪宝宝制造声音,开发宝宝的潜能。

各种会发出声音的玩具很受宝宝的喜欢,如果能把各种动物玩具或者布娃娃和它所发出的声音配合起来,不仅会让宝宝感受各种声音,也可以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不同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它们因为特别和神奇而深受宝宝的喜爱,而且这些声音之间的差别很大,很适合作为练习宝宝听觉的材料。通过认识动物的声音不但可以锻炼听觉,扩展视野,发展认知,而且还可以增加宝宝对自然界、对动物的好奇心,有助于形成和增强宝宝的探究欲望。

对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教育最为重要,生活就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抓住生活中的每个教育机会,不仅是对宝宝的教育,同时也是对父母的教育,让父母更善于发现生活,让家居生活变得更充实、更丰富、也更有情趣。而且生活化的教育也便于孩子的接受和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孩子的能力,同时这种生活中的教育也有利于宝宝发现生活的丰富,培养宝宝发现美的能力。

扩展阅读

对宝宝智力开发的理解


所谓智力开发,主要就是指对儿童的智力方面进行相应的培养和提升,主要以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为主。智力开发以教育为主要途径,并且需要进行一定的教育投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关注儿童智力开发的家长越来越多,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能比其他的孩子差。所以好多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认字、画画、心算等等,但事实上这些方式的教育只是给孩子积累了一些知识或者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于智力的开发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这也就形成了关于智力开发的一些误区。

那么智力到底是什么。其实智力就是潜能,人能够在社会上生存,是因为人能够适应环境、能够认识世界并改变世界。这就说明智力不只是表现在一些技能上,如画画、心算、音乐等等,它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方面。一些把智力开发看作是知识的丰富而不是能力的积累和提升是错误的。一个孩子正常的发展就会受到相应影响,从而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损害。专家认为,识字并不能作为智力开发的唯一因素,对于儿童来说,玩具可能对智力开发的作用更大。

其实进行智力开发,需要针对孩子自身的一些情况,比如年龄、兴趣点等等。通过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有规律性地对孩子因材施教,使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在性格、智力等方面能够协调发展,成为健康、阳光、高认知力的社会一份子。

延迟满足对宝宝的重大意义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有求必应吗?

——关键期早教系列之一

开篇语

关键期理论由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提出,并以此获得诺贝尔奖。今天,关键期理论已经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依据。关键期早教强调,在儿童对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性等6大领域里某项能力获得特别敏感的时期,给他适时、恰当的培养,从而使其更容易地获得这些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12期,陆续推出1—2岁宝宝关键期系列早教文章,分别对语言、延迟满足、情绪发展、想象力、安慰行为、分享行为等不同时期儿童需要发展的能力给以解析,给爸爸妈妈们更好地进行早教提供参考。

宝宝说

我是个急性子,我要喝奶了,说喝就要喝,冲奶的时间都不能等;看上什么玩具了,我马上就得要……

妈妈很爱我。她什么要求都满足我。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哭是我的一大法宝。要什么就哭,有什么不满意也哭。只要我一哭,妈妈就紧赶慢赶地来啦,我想要的就都有了……

妈咪说

我很爱我的宝宝。孩子一上学就要开始受累了,所以我要在这之前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无论他要求什么,我总是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我怕听到他哭。他一哭我的心就颤。

但最近我发现,宝宝的性格怎么越来越急躁,越来越娇惯,没有一点耐心。一不如意就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罢休。唉……

专家说

其实,妈妈不应该无限制地满足宝宝的要求,应该学会对宝宝说“再等一会儿”。要让他学会,为了一个更长远、更有价值的目标,他应该放弃眼前的小满足、小愿望。要让他学会“延迟满足”。这样,他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树立远大的目标与理想,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1—1.5岁的宝宝,开始进入了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要对他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培养了。歪歪兔情智乐园

什么是延迟满足?父母该怎样操作延迟满足?

什么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幼儿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延迟满足能力对宝宝未来的意义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在未来发展倾向上则缺乏上述品质,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相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缩、固执,优柔寡断;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怎样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1)教孩子学会“等待”

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父母可以迟一会儿满足他,不要害怕孩子反应激烈。这实际上是孩子和父母进行心理较量的必经阶段。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也能扛得住,并接受等待。1岁左右的宝宝可能还不明白“等”的含义,家长可以将之具象化,比如对他说“奶在冲,等会儿再喝”,“等把饭吃完,再玩玩具”,等等。

2)教孩子学会“善解人意”

要让孩子慢慢懂得,还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从而学会善解人意,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孩子要求和妈妈一起玩游戏,此时妈妈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做,等做完了再陪你玩。好吗?”如果方便,你可以让孩子在一旁看着你做事。

3)把对孩子的奖励积累起来

孩子需要鼓励,需要奖励,这会增强他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但奖励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可以给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用贴贴纸或红星的方法,积累奖励,积累到一定数量,就给他最想要的一个大的满足。这样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才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将来也才能抵挡得住眼前小利的诱惑,实现更长远而更有价值的目标。

4)从易到难

培养延迟满足能力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承受能力。对1岁多的宝宝来说,让他学会等待和忍耐,不妨从一分钟开始。时间上要从短到长,难度上从易到难,一点点增加。

5)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善于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如果父母严于律己、善于克制,他对孩子的要求会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原载《妈妈宝宝》2009年第2期,作者:歪歪兔情智乐园)

智力开发的原则


1、应根据小儿大脑发育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训练,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性,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儿童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

2、循序渐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防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对智力落后的孩子,更要善于发掘他们各自的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及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4、避免过度教育:对儿童危害最大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过度教育。过分的保护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练习正常动作的权利和机会,以至限制了智能的发展;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过多的干涉会使孩子胆小、怕事,也会助长他们的反抗心理,过分保护和干涉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立性。过度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使孩子出现神经衰弱、恐惧、逃学、旷课等。

智力开发的起点


强调培养婴幼儿的感觉运动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孩子多听多看以及发展身体的运动水平,这些训练项目只是被作为手段与途径,真正的目的是使孩子在自身运动和操作物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譬如,婴儿喜欢抓啃东西和扔掷东西,有的家长认为抓啃东西不卫生,扔掷东西太烦人,于是均予以禁止,却不知这样已使孩子丧失了发展智力、增长智慧的大好机会。因为,孩子抓啃到的不只是具体的玩具和物品,而是综合了触觉、视觉及味觉在内的感觉与体验。扔掷东西对于婴儿来说更是一项内容丰富的学习过程。将物体抛出不仅需要脑和手的协调运动,同时通过主客体的分离、物体下落的轨迹、落地的远近及声响,可以从中观察和学习到许多于成人早就熟视无睹而于婴儿却是极为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身体运动与物体运动间的因果关系。

智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如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内容。在婴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并不是知识量的增长,而是思维结构的突变。我们鼓励婴幼儿多参加那些与自然物体直接接触的实践活动,是由于孩子在此过程中能够引发出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探索活动,这与由成人通过语言来传播知识的学习过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同为建立概念,前者是通过主动思考和亲身体验,真正经过了大脑的运转;而后者则是间接、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而主动思考又必须以主动参与为前提,参与的动力则来自于好奇心这样一种心理力量。因此,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早期智力开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内容。中国的父母对如何唤起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历来是不大重视的,成人们已习惯于把儿童当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是早期智力教育的一大误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