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是什么呢?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人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观察开始。提高观察力,父母一定要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潜移默化。

1、亮的眼睛。给幼儿看一些小物件,如1枚硬币、1张邮票、1只小球等,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将分别被藏在房间里某个地方。接着让幼儿离开房间,成人把这些物品藏在既较醒目又不太容易发现的地方。例如,把1枚硬币藏在烟灰缸里;把1根橡皮筋套在门把手上,把1只小球放在红色的床罩上等等。然后让幼儿进房间来找。当幼儿发现某样东西后,就可跑到成人身边轻轻告诉成人,然后坐到位置上继续观察,在一定的时间里哪个幼儿发现的东西多为优胜。

2、有什么不一样了。让幼儿观察房间里的各种东西,然后在幼儿不注意时悄悄移动某样东西或交换某些东西的位置。例如,把花瓶从橱上移到桌上;把收录机同座钟的位置对换一下。看幼儿能否注意到这些变化。也可启发幼儿:“房间里有什么地方看起来和以前不一样?”

3、什么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看其能否听出成人在敲什么,或在发出什么声音。可以做这样一些动作:敲地板、墙或桌子;敲冰箱、饼干箱;用指甲轻击锅、碗、杯、瓶、匙等;用指甲轻刮砂纸、手纸或窗,用铅笔写字,用剪刀剪纸……

4、在吃什么?蒙上幼儿的眼睛,成人在嘴里咀嚼一些可以发出特殊声响的食物,如胡萝卜、花生米、瓜子、核桃等,让幼儿猜这是在吃什么东西。猜对了,可以让幼儿吃一小块猜中的东西。

5、在哪里?让幼儿围坐成一圈,圈中站一蒙住眼隋的幼儿。教师悄悄地把1只秒表递给围坐着的一个幼儿,让其开动秒表,发出“滴答”声。要求蒙眼的幼儿根据秒表的声音方向,猜出表在谁手里。可以记录每个幼儿猜对所需的时间,花时最少者为胜。

6、瞎子摸人。蒙上一个幼儿的眼睛,让其扮瞎子,其余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围着“瞎子”慢慢转动。“瞎子”若拍3下手,圆圈便要停止转动。“瞎子”用手去拍圆圈,拍到谁,谁就到圆圈中来让“信子”摸。“瞎子”摸不出是谁,便仍然做“瞎子”,被摸的幼儿回到原位置,圆圈继续转动,摸出是谁,谁就与“瞎子”交换角色。

7、让幼儿闭上眼,嘴里吃某种水果,同时在其鼻子底下放上另一种水果让其闻,看幼儿能否正确地说出自己在吃什么水果。孩子可能把闻到的水果说成是在吃的水果,特别是当两种水果的气味、味道比较接近时,较难分辨,因此更能锻炼幼儿的嗅觉和味觉。

8、隐身人。事先选一个幼儿扮“隐身人”,(不让其他幼儿知道),在其胸前或衣领上别一朵香味浓烈韵花,或让其手拿一片切开的洋葱,或在其手帕上滴几滴香水。游戏开始,“隐身人”与其他幼儿一起存房阅里走来走去,其他幼儿要凭嗅觉找出谁是“隐身人”。第一个找到“隐身人”的幼儿,可说:“隐身人,隐身人,我抓到了隐身人!然后由其他幼儿扮“隐身人”。

扩展阅读

培养宝宝观察力的小游戏


从一出生起,我就对于周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我会用心观察周遭环境,会用小手触碰陌生的事物;我渐渐成长,开始尝试许多新鲜的活动,在追逐、游戏中,不小心的碰撞,让我嚎啕大哭,但也学习了什么是疼痛……

总之,我很喜欢透过各种方式,去观察、了解在我周围的人、事、物。妈妈,请不要阻止我,经由好奇、寻找、观察,我会更加了解已知与未知的世界。

【4个月的依依成看到很多奇妙的东西】

我已经四个月了,大家都说我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别看我每天都只能躺着,连坐都不会,可是我却用我的这双大眼睛看到了很多很多奇妙的东西。

一、我喜欢红色

我很喜欢妈妈给布置的小床,小被子很柔软,小枕头很舒服,最重要的是妈妈还在小床的上方挂了一个叫做“音乐转转乐”的东西,有好多只彩色的小熊在转着,一边转一边还会有音乐传过来。好听的音乐和可爱的小熊,让我躺在床上也不觉得无聊。我喜欢盯着一只红色的小熊看,那是我喜欢的颜色,嗯,当然啦,目前的我也只能认得出红色。只是小熊总是挂得那么高,我怎么伸手都够不着……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妈妈忘了把这个转转乐挂到小床上方啦,那只红色的小熊正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对着我笑。我试着伸出手去抓这红色的小熊,可是小熊在我的左前方总是差一点点。而且小熊似乎还会跑,我的手越往前伸,小熊就越往后退,我很着急地一使劲,一伸手一磴脚一扭腰,哈哈,终于让我抓住了小熊!正当我抱着小熊乐呵呵地咬时,忽然听到了妈妈很开心的声音:“宝贝,太棒啦!你终于会翻身了!”

二、光最奇妙

每天醒来,我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等着妈妈过来对我说“宝贝,你醒了!”然后俯下身来亲亲我,再走到窗户边上,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射进屋子。我喜欢躺在床上,看着那一缕阳光照进来,整个屋子都变得亮堂堂的,真温暖啊!而且很奇怪,如果拉上窗帘,阳光就会不见了,再拉开,阳光就又照进来了。真有趣,不是吗?这可是我观察了好久才得出的结论。

可是今天早上我醒来,妈妈对我说“宝贝,你醒了!”,然后就直接抱起我亲亲,再要喂我吃奶时,我不乐意了,我还没见到阳光呢!窗帘还没拉开呢!我想提醒妈妈,可是我却说不出来,只好一直哭一直哭,扭着身子不愿意吃奶。妈妈抱着我又是哄又是亲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后看到我一直盯着窗户的方向看,她这才恍然大悟,赶紧抱着我来到了窗户边上,抓着我的小手,一起把窗帘拉开。瞧,阳光就照在我身上了,好开心啊!我又咯咯地笑了!

抽文:如果拉上窗帘,阳光就会不见了,再拉开,阳光就又照进来了。真有趣,不是吗?这可是我观察了好久才得出的结论。

爱心提醒:3-4个月的宝宝可以对熟悉的物品产生认知感。

3-4个月的宝宝已经有区别颜色的能力,能够注视周围环境中移动的物品,也可以对熟悉的物品产生认知感。

依依妈妈可以在宝宝面前移动颜色鲜艳的玩具引起她的追视,摇晃会响的玩具(拨浪鼓、铃铛、沙锤)吸引她的注意等活动来锻炼依依最初的专注力,还可以用手电筒等在她面前制造光影的效果让依依感知光的奇妙。

编后:保护好宝宝的感官

宝宝的感官在不断地积极探索这个世界,而感官的健康发展,是提高其观察力不可缺少的生理条件,宝宝看需要眼睛,听需要耳朵,闻需要鼻子,尝需要嘴,摸需要手……感官是宝宝完成感知探索活动的工具,因此,保护宝宝感官的健康,防止发生缺陷和出现危险,是非常重要的。

【10个月的小麦爱照镜子】

我已经10个月了,最近我有一个新的爱好,就是照镜子,还爱对着镜子傻笑。妈妈总说看我这么小就爱臭美啦。我可不知道臭美是什么,我就是觉得很喜欢镜子那头儿的小朋友,想和她一起玩。

一、镜子里有个小朋友

妈妈给我买了个健身架,上面挂着好多好多小玩具,其中有一个我最喜欢,看起来亮晶晶的,妈妈告诉我那叫做“镜子”。我抓着镜子看啊看,忽然看到里面有一个小朋友,就象我常常抱着的布娃娃一样可爱,还常常会冲着我笑,真有趣啊。我也冲着这个小朋友笑,然后就看到小朋友笑得更开心了。我真喜欢这个新朋友啊!

妈妈告诉过我,和别人打招呼时要握握手,那我就和这个新朋友握握手吧,可是,我怎么每次伸出手,都碰不到这个小朋友呢?真是奇怪啊,难道小朋友走了?再看看镜子,小朋友还在啊,可是怎么就是碰不到呢?奇怪奇怪,真奇怪……不过,妈妈为什么在旁边笑得乐不可支呢?我更奇怪了……

二、小朋友怎么不一样了

自从妈妈告诉我,镜子里的小朋友就是我之后,我就更爱照镜子了,每次看到镜子里的我,我都会笑眯眯地看了又看。可是今天,妈妈把我抱到镜子前面时,我忽然发现,镜子里的我,在脸上多了一个大白点,和平时的我的样子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伸出手想帮镜子里的那个我拿开大白点,可是怎么抓都抓不掉。我怎么不一样了呢?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哇哇地大哭了。妈妈抱着我哄了半天,才知道是什么原因,赶紧帮我把脸上的大白点拿掉,妈妈说其实只是沾上了一个饭粒拿掉,我再看看镜子,原来的那个我又回来了,我这才放心了,高兴地笑了。

抽文:自从妈妈告诉我,镜子里的小朋友就是我之后,我就更爱照镜子了,每次看到镜子里的我,我都会笑眯眯地看了又看。

爱心提醒: 宝宝照镜子有助触觉发育

10个月的小麦已经对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很感兴趣啦,而且最初还不能意识到镜子里的孩子就是自己,出于好奇他会用手去摸镜子里的孩子,并用手拍打镜子;为吸引“对方”的注意,他还会模仿镜子里孩子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他们觉、触觉、听觉的发育。

编后:照镜子也是对环境的探索

宝宝开始看镜子里的形象,妈妈千万不要觉得宝宝是在“臭美”。有的婴儿通过看镜子里的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笑。父母可以在宝宝的脸上沾一粒饭粒,或是改变一下发型,以此来判断宝宝的观察力如何,以及是否已经有了自我的认识。

【18个月的果果是认物高手】

我喜欢观察,喜欢看着身边变化的事物,别看我小,别以为我什么都不懂,其实,我一直在用我的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呢。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妈妈给我买的认物书,从这儿,我能学到很多很多。

一、这是指甲剪吗?

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认物书和挂图,我常常会自己坐在认物书或是挂图前,看着那一张张鲜艳漂亮的图案。有一天,我忽然发现阳台有一个白色的小东西,简直就和认物书上的指甲剪一模一样。妈妈说过指甲剪是用来剪指甲的,于是我坐在地上,拿起了这个“指甲剪”,掰着小脚丫,认真地开始“剪”起指甲。这时候妈妈过来一看,哈哈大笑地说“宝贝,这是晾衣服的夹子,可不是指甲剪啊!”哦,原来是夹子啊,我说怎么一直剪不了指甲呢。正有些沮丧,妈妈又开始表扬我了:“宝贝真有想象力,如果不是你,妈妈还真没想过这个夹子长得这么象指甲剪呢!”呵呵,这样都能被表扬啊?想象力,是个什么东西呢?

二、马的尾巴在哪里?

今天妈妈又给我买了一本新的认物书,翻开第一页,是一匹马,可是好像有什么不一样呢?我找了又找,最后发现原来是马的尾巴不见了。哈哈,真有趣,旁边还有好几种动物的尾巴让我来选择,看看哪一个才是马的尾巴。第一个尾巴短短的,白白的毛茸茸的,看起来象是小兔子的尾巴呢;第二个尾巴细细长长的好像是小老鼠的尾巴;第三个是马的尾巴吗?是呢是呢,尾巴长长的,像妈妈的头发,而且颜色也和马身上的颜色一样,灰灰的,哈哈,我找到啦!

三、这是妈妈的鞋子

外婆今天来看我,我好高兴啊,可是外婆一进门就换了拖鞋,我一看,这不是妈妈平常穿的拖鞋吗?怎么被外婆穿走啦?我赶紧指着鞋子说:“这是妈妈的,要还给妈妈穿。”大家都笑了,外婆还说我小气。妈妈下班回来后,听说了这件事也笑了,不过她很认真地表扬了我,夸我都会认得妈妈的鞋子了。其实不仅是妈妈的鞋子,全家人的鞋子我都认得呢!我举起妈妈平常上班穿的鞋子说“这是妈妈上班穿的”,又举起奶奶的棉鞋说“这是奶奶的”,还有爷爷的、爸爸的、上班穿的、回家穿的,我都能分得清。呵呵,我厉害吧?

抽文:这不是妈妈平常穿的拖鞋吗?怎么被外婆穿走啦?我赶紧指着鞋子说:“这是妈妈的,要还给妈妈穿。”

爱心提醒:给宝宝足够的观察空间

宝宝对周围的一切和初次接触到的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刚回走路的孩子看到新奇的东西,会走近它、用手去推或摸,拿得动的会拿起来玩,甚至用嘴去啃。好奇心强的宝宝还会经常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

家长不要急于指导宝宝对于新奇事物的认识,也不要急于回答宝宝提出的所有问题,而要启发他们去观察事物的特征。比如宝宝问燕子为什么会飞?家长可以简单地告诉他们是靠翅膀拍打飞起来的,要求他们仔细观察。

编后:注意利用日常生活来发展宝宝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宝宝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应注意利用日常生活来发展宝宝的观察力,并在发展宝宝观察力的同时,让宝宝把所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这对宝宝的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26个月的丫丫喜欢大自然】

我已经两岁多啦,我最喜欢妈妈带我去大自然里玩耍,我喜欢看着那蜻蜓飞落在荷叶上,喜欢看蒲公英的小绒毛在风中轻轻地飞舞,喜欢看小虫子慢慢地在地上爬……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奇妙的世界。

一、神奇的蚂蚁

我喜欢去公园玩,每次妈妈都会准备一块小面包,让我去喂公园里的小鱼们。有一次喂鱼的时候,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丢在地上,很快妈妈就指给我看,告诉我有一群小蚂蚁来吃地上的小面包块了。我趴在地上,看着好几只小蚂蚁一起搬走了一块面包,然后跟在它们的后面,看着它们一点点地往前爬,爬啊爬,爬啊爬,一直爬到了一棵大树上。原来蚂蚁的家在这儿呢,好多蚂蚁在大树上的一个洞洞里进进出出的,那块面包就这么被蚂蚁们搬进了树洞洞里。我又放了一块更大的面包,这次有更多的蚂蚁围过来,抬着面包“嘿呦嘿呦”地又一路扛上了树,运回了洞洞里。我趴在地上看啊看,觉得蚂蚁真厉害啊,能抬得动比它们大那么多的东西。

二、好大的蜗牛啊

爸爸妈妈常常会带着我一起在楼下玩捉迷藏,这次又轮到我和妈妈躲起来让爸爸找了。我赶紧躲在了一块大石头后面,可是你猜,当我蹲下来时,我看到了什么?一只好大好大的蜗牛啊!这是我见过最大的蜗牛了,背着一个大大的壳,在草地上很慢很慢地爬,慢到我都以为它不动了。我把手上的饼干掰了一点想要给蜗牛吃,可是蜗牛可能不喜欢吃饼干吧,反而把身体都缩回壳里面去了。又过了好久,才又慢慢地把小脑袋露出来,然后又开始慢慢地、慢慢地往前爬。我看啊看,都快入迷了,最后就被爸爸给找到了。唉。

三、这是什么声音

除了捉迷藏,我还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声音排列的游戏。刚开始,爸爸在桌子上放了一辆小汽车和一只小狗,然后捏着鼻子说“嘟嘟”,哈哈,我马上就猜出来了,是小汽车的声音。接着爸爸又说“汪汪,嘟嘟”,要我按照声音来摆放玩具。这可难不倒我,我把小狗放在前面,小汽车放在后面,瞧,多简单。不过后来的难度就越来越大了,爸爸会让我听四五种声音,再让我根据声音来排列,于是渐渐地我就知道了水壶烧水的声音是咕嘟咕嘟,母鸡下蛋的声音是咯咯咯,摩托车的声音是突突突……

抽文:刚开始,爸爸在桌子上放了一辆小汽车和一只小狗,然后捏着鼻子说“嘟嘟”,哈哈,我马上就猜出来了,是小汽车的声音。

爱心提醒:激发宝宝的观察兴趣

妈妈可以根据宝宝智力发展的特点,给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例如给孩子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再捉些小蝌蚪养起来,让他们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孩子会很有兴趣地看到它们是怎样长出后退和前腿,尾巴又怎样不见了。

给宝宝一些种子让他们种在泥土里,观察种子怎样破土而出,又怎样长出叶子;带着他们捉蜻蜓、蝴蝶制作昆虫标本等等。

编后:要善于引导孩子观察自然界

大自然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堂,观察大自然,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树、鱼、鸟、虫、风、雨、雪等,会增长他们关于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孩子在观察自然界的过程中,会提高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概括力、判断力、想象力等,促进智能的发育。

一、爱上贴纸书

我喜欢看书,妈妈给我买了很多很多书,其中有两本贴纸书,我非常喜欢。有了贴纸书不但可以讲故事,还可以往上贴贴画。每次贴贴画时,妈妈都夸我贴得好,你想知道有什么诀窍吗?看形状!只要看空白的地方,那些边沿的形状,然后再看贴画边沿的形状,看起来很像的贴上去就肯定没错啦!不过,偶尔也有一两次我怎么都找不着地方贴,把我给着急的,最后干脆就把贴画贴到自己脸上去了,呵呵,好看吧?

二、猜猜这是什么

我有一套水果串串珠的玩具,有一天妈妈找出了这套串珠,神秘兮兮地说要和我玩一个游戏。妈妈让我闭上眼睛,然后挑了一个水果串珠握在手心里,告诉我“这个水果圆圆的,红红的,嘟嘟经常吃,而且别人夸你可爱的时候,常常说你的脸像这种水果,猜猜它是谁?”哈哈,我猜到啦!我从那许多的水果串串珠中挑出了一个苹果形状的,大声地说“是苹果!”然后妈妈也摊开了她的手掌,果然是个苹果。现在轮到妈妈闭眼,我挑了个水果,然后告诉妈妈:“这个水果是椭圆形,黄色的,你猜猜是什么?”妈妈睁开眼,想了一会儿,然后拿起了一个柠檬形状的,我摊开小手,也是一个柠檬,妈妈猜对啦!

三、我的百宝袋

有的时候,妈妈会拿来一个大口袋,她说这是“百宝袋”。那里面装了好多我的小宝贝,然后我和妈妈轮流在口袋里摸出一个东西,边摸边说出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然后再拿出来看看猜的对不对。我最喜欢把手伸进百宝袋里的感觉,就像探险一样。

只要我用手把拿到的东西摸一遍,我就知道是什么拉,比如毛茸茸的是小熊,硬硬的是积木……就像这次,我摸到了一个什么呢?细细长长的圆形,前半部分比较小,后半部分又比较大,还有一个长长的嘴巴,“是个水壶!”我拿出来一看,哈哈,猜对啦!

抽文:只要我用手把拿到的东西摸一遍,我就知道是什么拉,比如毛茸茸的是小熊,硬硬的是积木……

爱心提醒:巧妙训练宝宝的触觉能力

要更好地训练宝宝的触觉能力,可以像嘟嘟妈妈一样为宝宝准备一个布口袋,选择宝宝熟悉的小物品及小玩具。将这些小物品放入布口袋,告诉宝宝布口袋里有许多好东西,大人先摸,边摸边说,“我摸到了一个小瓶子”,然后拿出摸到的小瓶子给宝宝看,再让宝宝自己摸,问宝宝摸到了什么,宝宝回答后,要他把摸到的东西拿出来,看看摸的和说的是否一致。

编后:引导孩子巩固观察的结果

妈妈应鼓励孩子在观察过程中记下观察所得的内容。针对年幼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口头描述或者作画留念,年长的孩子家长可以指导他们做一做观察记录,然后加以整理作出小结。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观察所得,而且可以对结果加以验证,力求使观察结果符合实际。

正确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


正确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方法

观察活动有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分别,但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没有计划,效果不好,不利于提高观察的能力。观察有计划,是指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先定好观察的目的。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烧多长时间,小火焖多长时间。先是观察父母怎样做,然后自己一边学着帮,一边观察。学会了做饭,也提高了观察力。

其实,观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门户。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因此,有人说: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很难达到高水平。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中人之上。”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他实验室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六个大字:“观察,观察,观察!”

观察力是什么呢?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是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人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观察开始。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发展他的智力,不提高他的观察力是不行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纵然是复杂的,但普遍的特点之一是观察力差。

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既是教师的任务,也是父母的任务。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1、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明确观察目的。

在家里或外出,可以随时确定一种观察对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比如,观察一件工艺品的形态、颜色、特点、制作水平;观察做饭、做菜的全过程;观察山水、树木、花草;观察一座建筑……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还可以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父母与孩子还可以互相评议,看看观察得仔细不仔细,描述得逼真不逼真。如能经常这样做,定会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明确观察目的,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教育孩子在心里树立观察的意识,认清观察对于发展自身智能的好处;另一层是教育孩子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

2、培养孩子有计划地观察事物。

观察活动有内容繁简、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的分别,但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没有计划,效果不好,不利于提高观察的能力。观察有计划,是指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先定好观察的目的。多少米,怎么淘,放多少水,大火烧多长时间,小火焖多长时间。先是观察父母怎样做,然后自己一边学着帮,一边观察。学会了做饭,也提高了观察力。

有的父母支持、鼓励孩子自己种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观察其变化,有的还写观察日记,不断给以指导。这样的观察活动,既有兴趣,又有丰富的内容,效果很好。

3、指导孩子学会观察的方法。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获得不同的信息和感受。因此观察事物必须掌握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和实验中观察;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定期观察;正面观察和侧面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解剖(或分解)观察,比较观察;有记录观察和无记录观察,等等。观察不同的对象,出于不同的目的,应事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有时候,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

4、指导孩子遵循感知规律进行观察。

观察事物是为了认识事物,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而感知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规律去进行观察。

强度律:观察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观察得清晰、准确。因此,在观察前,对有可能提高强度的事物,应采取措施提高其强度。比如,观察人的肌肉,绷紧时看得最清楚;观察蒸气的特点,水壶里的水要满到一定程度,效果才好。

差异律:被观察的对象与背景反差越大,观察效果越好。因此,要设法增加观察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比如,观察一种昆虫的形态、颜色,把它放在反差大的纸上,效果就会好。

对比律:两个显著不同甚至对立的事物容易观察,因而在观察中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观察效果好。比如,两种不同的苹果放在一起,比较形状、颜色、大小,再通过品尝比较味道。

活动律:运动中的对象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运动中的情况与静止状态有所不同。因此,观察某些事物,既观察静止的情况,又要看活动中的情况。比如,观察一个人,就应将静止状态与活动状态结合起来观察。

组合律:把有关联的事物组合起来观察,既能把握整体情况,又能把握具体情况。比如观察一间房屋的布置,观察一个人的服饰就应该组合起来观察。

协同律:观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协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宝宝拥有惊人的观察力


不要小看1岁大的小宝宝,不要以为身边那个憨态可掬的肉娃娃只会接受你一字一句教给他的信息。其实,宝宝天生有着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他会从你的言语、行动中洞察你真实的心情;能够在你不经意的流露中,学习你做人的方式;甚至,他还会加入他自己的理解和表达,突然间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看看宝宝的反应,是不是你也跟我一样,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发现,原来自己太过小瞧了宝宝的观察力?

小小调解员

大概是萱萱6个月大的时候,有一次我和丈夫生气,皱着眉头冲他不耐烦地吼了两句。这可能是萱萱出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我冲爸爸发火。

看我发脾气,在奶奶怀里的萱萱不干了,张着手臂,非要我抱。

我忍着气把她爸爸晾到一边,走过去把萱萱抱了起来。萱萱却指着爸爸在的地方非让我也过去,然后,拿起爸爸身边的一袋饼干递给我,嘴里哼着示意我打开。等我把饼干拿出来往她嘴里放的时候,她却推着我的手往爸爸嘴边送——敢情,人家这个和事佬是给我们当调解员哪!6个月的孩子都能看出大人的情绪了!

小兔尿盆里的“小小兔”

前些天,萱萱开始使用尿盆了,我特意给她买了一个可爱的小兔造型的尿盆。刚开始,萱萱只要看到小兔放到屁股底下就乖乖蹲下小便。可惜好景不长,这股新鲜劲就过去了。然后,不管你怎么威逼利诱,她的小胳膊扭来扭去就是不肯就范。

偶然的一次,小兔尿盆里不知道怎么弄进去了一个黑黑的小东西,奶奶随口说了句:“里面怎么有个黑色的小小兔?”萱萱的小脑袋立马凑了过来,看了一眼,蹲盆上就尿了。这下,我和奶奶如获至宝,以后就如法炮制。每每成功地接到萱萱的小便后就得意不已,嘿嘿,谁说小孩子观察力强,这不一个“小小兔”就上当了?结果,昨天的事情让我大跌眼镜。

估计萱萱有尿了,奶奶把小兔尿盆拿过来,还没等弄个东西充当“小小兔”呢,萱萱自己主动坐下就尿了。正庆幸呢,人家一边尿,一边抓起脚边的一个小棉球扔进盆里。扔进去就罢了,小手还指着,抬头看看我和奶奶,很认真地说:“小小兔。”那意思就是,我自己放小小兔进去了。一下子,我和奶奶都笑翻了。

看样子,不是人家上当,反倒是我和奶奶上了萱萱的当了。人家心里根本清楚得很,那层出不穷的所谓的小小兔,就是你们放进去骗人的。你们不放我也能自己放。可怜我和奶奶还自以为聪明,变着花样地让盆里的“小小兔”不重样。

就是在这一刻我忽然醒悟,原来自己真的是小看了宝宝的观察能力。其实,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宝宝都看得很仔细。我们无意识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她可能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专家把脉:观察力要从小培养

观察力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部分,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儿童,尤其是学龄前期儿童观察力的早期培养。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培养孩子观察兴趣

首先,让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培养观察兴趣。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和会活动的东西作为观察对象。在引导孩子观察时,力求让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识活动。如观察水果时,可以让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口尝,从而认识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也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大千世界。成人还可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来感染孩子,使他产生喜欢看的愿望。

教孩子有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

孩子观察的条理性差,这就需要培养孩子观察的系统性。为此,要引导孩子有目的、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某一事物,就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的观察原则。如:观察大公鸡,可先引导孩子观看鸡头、鸡身、鸡脚,以后再进一步观察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异同。边看边引导,还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回答。这样孩子的观察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观察对象

要积极主动地为孩子提供一些观察条件,可在家里种植一些植物等,带孩子参观商场、动物园、公园,还可以按季节组织孩子郊游,参加一些画展、花展等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孩子容易理解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效促进孩子的智力增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


不同外观的容器找东西

准备一个纸盒子、一个奶粉罐子,把孩子感兴趣的两件东西分别放在纸盒子和奶粉罐子里,放的时候要当着孩子的面,然后让孩子去找出××。

如果做得好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物品和相应的容器,三个玩具一起玩。游戏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孩子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和记忆的基础上建立事物的对应关系。

细节观察找物

准备两块一模一样的毛巾,给孩子看两件玩具(两件玩具有比较明显的大小区别),先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然后背着孩子把玩具分别藏在毛巾下,让孩子指指××玩具在哪边。

*理解轻重

用一个小木锤和一个塑料空气锤,分别锤打一块面团或橡皮泥团,敲击的时候都是同样的表情和动作,每次敲完以后让孩子看看面团,反复几次后,问孩子哪个锤子敲在手上会特别疼?先让孩子指出来,然后再让孩子把手伸出来“验证”。敲打孩子时,看孩子是否会有意识的躲避。

*看多(少)了什么玩具

在孩子面前摆放上几件玩具,先让孩子指认一下都有什么玩具,然后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觉察出多(少)了什么,并指出来或说出来。

*看图片念儿歌

给孩子看小鸭子的图片,让孩子注意观察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并提问孩子鸭子怎么叫唤、怎么吃东西。然后教孩子念儿歌:“鸭子的嘴巴扁扁的,鸭子高兴就嘎、嘎、嘎;鸭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东西就嘎、嘎、嘎。”边教孩子念,边做动作,也可以给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儿歌跟随做动作。

*感知事物整体性

提前准备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后制造一些缺损,比如小白兔(没有耳朵)、人(没有胳膊)、小汽车(少了轮子)、小飞机(少了翅膀)。先提问孩子:“这些是什么?”等孩子回答以后再问孩子:“它们对不对?哪儿不对?少了什么?”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游戏,您可以把游戏难度降低,设计一些对称型缺损。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只耳朵,小汽车只少了一个轮子。这样易于孩子观察出错误。

1岁半以后的孩子来说可以开始了,但我们不需要孩子能马上准确地说出或指出缺少了什么,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事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整体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解这样的过程。比如,给孩子穿鞋后,当给孩子穿上一只鞋的时候,我们就提示孩子:“怎么只有一只鞋呢,鞋有几只?有两只鞋,这儿还有一只。”等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体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