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读后感
2025-05-21 董存瑞读后感董存瑞读后感(收藏13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董存瑞》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董存瑞读后感 篇1
看完这本书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闭上眼睛,仿佛看到在73年前,有位英雄一手托着炸药包,一边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紧接着,敌人的暗堡成功被炸毁,他也随之壮烈牺牲,那时的他年仅19岁,却毫不畏惧死亡,为了民族大义将生死置之度外。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学习这种英雄气概,弘扬社会正气。
少年英雄董存瑞在战场上临危不惧,慷慨赴义的爱国壮举,激励着我们中国人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情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有多少如董存瑞一样的忠义之士用鲜血替我们换来这难得的和平。我们的国家应当从教育抓起,祖国的花朵从孩提时期就应明白,我们生活的时代来之不易,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周恩来总理曾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强调了读书便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奉献给祖国。反观现在,很多家长只是把上学读书当做孩子的事情,自己却不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未曾明确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这样的结果也只会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折损国家的人才。要成才,先做人!我们不禁需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更应勇敢做出表率,积极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的后代做出榜样,为国家增添更多的栋梁之才。
有关记载,董存瑞随部队到朝阳时,专门学习了爆破知识,成为了全团的爆破能手,多次完成爆破任务,这才有了“爆破元帅”的称号,这也充分说明了灵活运用知识的重要性。年轻人应该努力学习知识,拥有一技之长,使自己能有立身之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灵活运用毕生所学,也能使自己在社会中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乐趣。
“一个智慧的头脑,能够拯救成千个头颅”。学习知识是为了帮助我们理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所谓的“书呆子”,只懂得一味的读死书,真正遇到困难时却不知变通,难道国家要指望这样一群人来报效祖国吗?是以,学前教育必不可少,不止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读书,更要明白国家的繁荣富强跟他们密不可分,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而教育是立国之本,那么孩子接受家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董存瑞读后感 篇2
今天,我阅读了《董存瑞的故事》,那过去的时光仿佛重现在我的眼前。它主要讲述了董存瑞奋勇杀敌、为了新中国舍身炸敌人暗堡的英雄事迹,赞扬了他为了革命事业宁可牺牲自我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董存瑞于出生在河北省。他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无私的贡献。不仅如此,连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忘为祖国而奉献,哪怕是自己宝贵的生命!1945年春,董存瑞就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3月,董存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时,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队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国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撑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当我读到“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为了减少战友们的伤亡,为了建立新中国??直到最后一息,也没忘了自已的战友们”这一段时,我被董存瑞深深地感动了。我仿佛看到了临危不惧的董存瑞高高托起炸药包,深情地面对着红旗和战友,眼中闪着坚毅的光芒。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多么勇敢的战士啊!多么可敬的战士啊!他无私奉献、视死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深刻的反思与学习。读完这个故事,董存瑞的英勇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爸爸曾经对我说过,在抗战和解放的战场上,有无数个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人物,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使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今天的强盛和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作为当代的少年儿童,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先烈,不该忘记使命。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今天,我们不需要像董存瑞那样舍身炸碉堡,但是我们应该把那种崇高的革命精神用在学习上,刻苦学习知识,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将来要做对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材,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奋斗终身。
董存瑞读后感 篇3
这天上午,我们返校检查作业,其间我们看了一部50年代的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最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应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胆量、勇气、思想都是我所不敌的。他只是一个上了几天学的青年,但有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比我们要优秀许多。
董存瑞读后感 篇4
《董存瑞炸碉堡》 在所有的英雄里面,使我最感动的是《董存瑞炸碉堡》这本书,介绍了董存瑞和队员们上了战场。敌人在桥里面真机枪,而我们的队员却打不到敌人,董存瑞拿着炸药包放在桥下,但没有哪里可以放,他只好用手顶着,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冲啊!”便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因为董存瑞获胜了,可董存瑞却好像化作一只美丽的蝴蝶,永远的`睡着了。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董存瑞非常英勇,想象他顶着炸药包那悲壮的情形,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为什么董存瑞会不顾自己的商贸区炸碉堡,因为董存瑞有爱国的精神。
董存瑞的英明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国大地,为了新中国牺牲自己。
我们的红领巾、五星红旗,就是这些革命的鲜血染红的,正因为我国有像董存瑞那样的英雄,换来了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董存瑞读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革命英雄的故事》中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故事讲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董存瑞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开始是一名儿童团员,后来加入区小队打鬼子,抗日胜利后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的碉堡度都被消灭了,正当部队要发起冲锋时,敌人的一个暗堡开始疯狂的扫射,战士们纷纷倒下。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他拿起炸药包冲到了敌人的碉堡下面,可是没有地方可以放炸药包。在这紧要关头,董存瑞毅然用手举起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他牺牲时,年仅21岁。
全国解放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隆化中学改名为董存瑞中学,他身前所在的班改为董存瑞班。
董存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今天,我们应该学习董存瑞不怕牺牲、报效祖国的精神,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才可以报效祖国,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
董存瑞读后感 篇6
今天早晨爸爸给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董存瑞》。董存瑞叔叔那种为了早点成立新中国而不顾牺牲自己生命舍己为公、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1948年5月18日董存瑞叔叔所在的解放军部队去攻打隆化,可是桥底下早就有了埋伏,敌人的碉堡非常牢固,董存瑞叔叔为了早点打垮碉堡就用自己的身体做了支撑架,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身体做了支撑架呢?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早点炸掉碉堡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所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了支撑架,他一手撑着炸药包另一手拉起导火索,他望着战友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然后用力一拉导火线。最后他终于炸毁了敌人的碉堡。
董存瑞叔叔牺牲的时候才19岁,要是我们可能还在上学呢。爸爸告诉我,我们的国旗、红领巾,都是象董存瑞那样英雄们的鲜血染成的。这些英雄他们为了国家的抗战胜利,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自己的.战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国殉身,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虽然现在不再是战争年代了,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向这些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气馁,而是勇敢地坚持下去。我们会永远缅怀这些英雄的。
董存瑞读后感 篇7
牺牲时,他年仅19岁。
这个故事表达了董存瑞怎样的意志?就是爱国意志!他为了祖国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值得佩服的`精神啊。再看看现在,有许多人为了赚钱,竟然向外国出售国家的机密文件,这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国的良民,为祖国做出贡献。
我爱这个故事,希望它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奋斗!
董存瑞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它使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是爆破组组长。可是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二班,四班两次想对暗堡进行爆破,但都没成功。这时,董存瑞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但他坚持重蹈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祖国而献出自己的一切。爱国英雄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他作的那首《满江红》,曾激励过多少青年人奋发向上;清朝名臣林则徐为了祖国,坚决禁烟,他顶着重重压力,在虎门进行了硝烟行动。为了祖国,那些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我们的祖国还不够发达,人民的生活还不够富裕。但是,我们有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五千年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勤劳工作的人们。神舟七号飞船遨游苍穹,就证明了中国科学的进步。
“热爱祖国,就要从行动上去实践。”这是我读了《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后的体会。
董存瑞读后感 篇9
红色经典影片《董存瑞》,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艺术手法也比较简朴,但仍然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震撼。
董存瑞从小就心怀保家卫国之心,但董存瑞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植根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之中。董存瑞出生于贫苦农家,从小深受地主阶级剥削和日本鬼子压迫之苦,对党充满着深厚感情。他13岁当上抗日游击区的儿童团长,被人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打日本鬼子的时候,董存瑞还非常小,那时他已经当了民兵,他与好友郅振表一起去报名想参加八路军,赵连长没有收留他们,因为他们的年龄小,思想还不成熟。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参加八路军的愿望。
影片中,当日寇在临近全面溃败的时候,仍作垂死挣扎,向解放区进行了一次疯狂的进攻。郅振标在区委书记王平的率领下,参加了掩护乡亲们转移的战斗,王平受重伤牺牲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深深地教育了董存瑞。他逐渐成长起来。他在战火中参军、入党,成长为主力部队的爆破班长和战斗英雄。人民军队的熏陶和革命战争的洗礼,使他的内心形成了“为了革命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的崇高理想,升腾出“党交给的任务,天塌下来也要完成”的坚定信念。
反扫荡后,董存瑞和郅振标终于找到了赵连长,同时参了军。在一次战斗中,他光图痛快地打鬼子,忘了纪律,发的十发子弹一口气打了九发而无收获,而别人都有收获,缴到了战利品。他十分难过,也受到了批评,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相反,董存瑞决心在战斗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从此,他进步得很快,多次参加战斗,还入了入党,成为了一位具有高度觉悟的、机智勇敢的好战士。
打败日本之后,人们狂欢庆祝胜利。而内战却开始了,解放战争又拉开了序幕。
1948年5月,解放军转入了全面反攻。在进军隆化时,董存瑞被选为突击爆破队长。战火硝烟中,他们队在炸毁敌人最后一个碉堡后,突然发现敌人的暗堡。董存瑞带着炸药包冲到了暗堡下面,架炸药的支架用光了,但总攻的时间到了,眼见战友遭敌暗堡射击,一个个倒下去,为了减少伤亡,他勇敢地手托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炸毁了敌人的暗堡,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架与敌人的暗堡同归于尽了。董存瑞牺牲了,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也换来了所有人对他的`尊敬。董存瑞手举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壮举,已深深定格在人们记忆的深处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他的壮举成为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华夏儿女意志品质的写照,成为一个永远不朽的雕像,成为一种战斗精神的伟大丰碑。正是靠着这种意志、品质和精神,中华民族才从胜利不断走向更大的胜利。
董存瑞的战斗精神是靠刻苦训练铸就的,是以高超的军事技术为支撑的。董存瑞常说:“打狼要有真本领”。他的战斗精神不仅表现为“不消灭敌人,誓不回来”的坚定决心,也体现在“平时苦点没关系,练好了本领可以多消灭敌人” 。他非常好学,平时训练中很能吃苦,并注重在战斗实践中总结经验,是所在部队出名的技术能手,带领的班被树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隆化战斗打响前,凭着过硬本领,他被上级委以爆破组组长的攻坚重任。由于作战勇猛、军事技术好,从参军直至牺牲前,董存瑞先后荣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董存瑞的战斗精神蕴含着机智、谋略和创新。董存瑞有主见、有个性,干什么都爱思考和琢磨,注重把勇敢和智慧结合在一起。平时训练中,既有一股“虎劲”,也爱动脑子,多次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战斗中,他善于正确领会和把握上级意图,细致分析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做到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因此,他的战斗精神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牺牲精神,同时也凝聚着智慧。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虽然没有枪林弹雨可供穿越,没有炸药包可供举托,但是,董存瑞的那种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却依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精神动力。特别是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新形势,军队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中共党员,我们就必须拥有董存瑞那种勇敢的战斗精神,顽强的战斗作风,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惜牺牲一切的意志品质,就必须要有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董存瑞用他的身躯为革命战争铺平了道路。他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永垂不朽,他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光耀后世。他死得光荣!
董存瑞读后感 篇10
这天我观看了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董存瑞为了参加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国,经历了重重的考验。八路军在进攻隆化中学的战斗中遇到敌人的碉堡的阻击,那是一个桥形碉堡。董存瑞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并在战友的掩护下最后冲到桥底。他将炸药包两次放到碉堡的`底下,但是都滑了下来,如果将炸药包放在地下,又不能将碉堡炸了,而炸药包又无法安装在上方。这时总攻的时光眼看就到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没有多想,毅然决然地用一只手举起炸药包、点燃了导火索,高声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前进!”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碉堡被炸得粉碎。最后我军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部影片,我被董存瑞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不计个人安危,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壮烈地牺牲了。我们这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他是无数的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现在,认真地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建设我们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生活更完美。
董存瑞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在阅读书上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董存瑞舍身炸暗堡》,1948年5月25日我军在攻打敌人时,战士像潮水一样杀向敌人,敌人的暗堡突然喷出火来,冲在前面的战士倒下了。董存瑞便拿起炸药向暗堡冲去,后来的战士也紧跟着,他左扑右闪的快到暗堡时,敌人的火力更加猛烈了。后边的战士接连不断的扔手榴弹掩护他,当他冲到敌人的暗堡时,他发现暗堡上放不了炸弹,就在这时,他做出一个决定,他举起炸弹把导火索一拉,导火线冒着白烟,然后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一声巨响炸开了通向敌军司令部的道路,战士们向司令部进发。
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非常感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情,我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我非常敬佩他那种勇敢、坚强、奋斗的.精神,要不是他为我们的战士开辟了一条通向敌军司令部的道路,战士们是怎么也过不去的,我用字词是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来的。
为了新中国,他因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生命是那么的可贵啊!生命只有一次,但是他为了大家奋不顾身牺牲了自己,他是多么的伟大。
董存瑞读后感 篇12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部感人的红色经典电影——《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故事讲了董存瑞要去炸毁敌人的碉堡,但是碉堡四周很光滑,董存瑞只得用抢去凿墙,必须把墙凿出一个凹进去小洞。可就在快要凿出洞时,我方的冲锋号角响起了。眼看着那么多同志倒下,董存瑞知道已经来不及了——
在危急关头,他举起了炸药包,在牺牲前,他对着战友们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
“轰”的`一声,战友们被激发了斗志,怒吼声响彻硝烟滚滚的战场,冲锋啊!胜利了!胜利了!
看完电影我被董存瑞这种不怕牺牲,为了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的祖国不正是有了这些不怕牺牲的英雄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了我们的祖国,前进!
董存瑞读后感 篇13
“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一声爆炸响彻云霄,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雄董存瑞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那一刻,我惊呆了,那一刻,我被董存瑞奋不顾身的英雄壮举感动了!那是炸药包啊!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的可是会让自己生命丢失的炸药包啊!
董存瑞有这个大胆的`决定时,是什么想法呢?董存瑞支撑着炸药包,那是什么支撑着董存瑞啊?是金钱吗?是爱情吗?是友情吗?是亲情吗?不,那是浓浓的爱国情,那是拳拳赤子心啊!
他,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大钊、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用青春描绘壮丽的诗篇,用生命谱写华彩的乐章。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董存瑞这样舍生取义的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如此美丽富饶、和平发达的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的残骸即使被尘土埋没,但他们永驻人们心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我们精彩推荐董存瑞读后感专题,静候访问专题:董存瑞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