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课件(模板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自然太阳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太阳系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6、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数码相机、电视机;
2、地球照片;
3、太阳系照片;
4、太阳系轨道图;
5、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
6、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7、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
8、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师:唉!我国有个航天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航天员,他驾的飞船叫做什么?(神舟五号)他是叫什么名字呢?(杨利伟叔叔)杨利伟叔叔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长大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结果,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我们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好不好?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
哪九个呢?
2、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认识太阳系,并鼓励幼儿学着扮演行星的特征。
1、观看图片:太阳系。向幼儿介绍九大行星,并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个子最小,离太阳妈妈最远的一个,只有一粒米般大。它和海王星哥哥都很勇敢。
2、看图片,玩游戏,找位置,进一步巩固行星的位置。
(1)玩游戏。
A、请小朋友看图上的图片,扮演行星找出相应的位置。
B、师:让我们扮演这些可爱的行星,一起玩游戏吧。先由我来扮演太阳系的天体妈妈--太阳,找到我的位置站好。请其他小朋友分别扮演九大行星,根据图片上的行星轨道,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站到妈妈的周围。并能大声地介绍自己:我是××,我站在第×条轨道上。(游戏)C、大胆动手、动脑,设计出别具特色的飞船或火箭。
(2)出示火箭、飞船的照片,开发幼儿的想象。
利用照片,向幼儿介绍一些科学家发明设计的飞船,并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组成部分。
(3)请小朋友自由创作,利用各种纸盒粘贴、吸管装饰、小瓶子组合等等来做成飞船或火箭。作品完成后,和本组老师、同伴共同商量,一起飞到喜欢的行星上,大胆展示给客人老师观赏,并把准备好的句子讲出来,例如:我驾着飞船飞到土星上,因为土星是最美丽的行星,她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太阳系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行星的运行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周围围绕着八大行星(或九大行星)。
行星的运行规律:简述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行星特征:重点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行星,如地球、火星、木星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设置“太阳系之旅”的情境,让幼儿扮演宇航员,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深入了解不同行星的特征和运行规律。
动手操作:利用太阳系模型或自制教具,让幼儿亲手操作,感受行星的运动轨迹。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太阳系模型、行星卡片、宇航员服装等。
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太空舱或天文观测站,营造探索宇宙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宇宙探索的视频或讲述宇航员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
2、角色扮演:
分配角色,让幼儿扮演宇航员和行星,进行互动表演。
3、动手操作:
利用太阳系模型或自制教具,让幼儿亲手操作,感受行星的运动轨迹。
4、分享交流: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感受和发现,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
太阳系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顺序。
培养幼儿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年龄段:4-6岁
教学时长:一周(每天一个主题活动)
第一天:太阳——我们的能量之源
故事时间:讲述一个关于太阳的小故事,介绍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手工活动:制作“闪闪发光的太阳”——用黄色和橙色的纸板或颜料创作太阳的图画,可加入闪光粉增加效果。
户外活动:在阳光下进行简单的影子游戏,观察太阳位置变化对影子的影响。
第二天:认识八大行星
视频观看:播放适合幼儿的太阳系动画视频,简单介绍八大行星。
记忆游戏:制作行星卡片,玩“行星排排队”游戏,帮助幼儿记住行星的顺序。
歌唱学习:教唱一首关于行星的儿歌,如《行星之歌》,加深记忆。
第三天:独特的行星特征
分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颗行星,通过图片和简单描述,讨论该行星的特点(如水星最小,金星最热等)。
创意绘画:各组根据讨论的内容,集体创作一幅展示该行星特点的画作。
第四天:制作太阳系模型
手工制作:利用气球、彩纸、线绳等材料,指导孩子们制作简易的太阳系模型。太阳可以用大号气球代表,行星则用彩纸剪成圆片,用线绳连接并悬挂在“太阳”周围,体现行星间的'相对距离。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太阳系模型,并简单介绍。
第五天:夜空观测(如果条件允许)
户外观测:晚上组织一次简单的观星活动,使用望远镜(如果有的话)或裸眼寻找月亮、最亮的星星等,引导幼儿感受宇宙的广阔与美丽。
总结回顾:回到室内,让孩子们分享今天的观测体验,老师总结本周学习的内容,鼓励孩子们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
家庭作业(可选):
与家人一起制作一本“我的太阳系探险记”小册子,收集本周学习到的知识点和亲手制作的作品照片。
太阳系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太阳系的构成;通过对九大行星的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一些关于九大行星及太阳系的情况。
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师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关于恒星、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和流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地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月球在宇宙中怎样运动?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太阳、地球、月球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的相互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日食?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月食?
谈话:太阳与地球、月球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太阳能发光,地球、月球不能发光。)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天体的名称
(1)讲解:
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板书“恒星”)
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的星叫做行星。(板书“行星”)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转动的星叫做卫星。(板书“卫星”)
(2)提问:
什么是恒星、行星、卫星?
这三种天体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1)认识九大行星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一颗行星,你们知道在太阳周围还有其他的行星吗?(学生查阅资料后回答)
出示九大行星的图片。
观察:
这是一张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图。说一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太阳周围,围绕太阳转动的有哪些行星?(九颗大行星和无数小行星。)按顺序说出九颗大行星的名称。
在九颗大行星中,哪颗离太阳最近?(水星)哪颗离太阳最远?(冥王星)地球在什么位置?
从图上看,哪几颗行星比较大?哪几颗行星比较小?
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球形)
它们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相同点?(都是椭圆的)
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可以知道,在太阳周围,围着太阳转动的有九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此外还有很多小行星。这些行星都是沿着同一方向 自西向东公转着。
在九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例如火星有2个卫星,土星有10个卫星,木星有13个卫星。
⑤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的一些情况。
(2)认识彗星
出示彗星的图片
讲述:围绕太阳转动的还有这样一种形状特殊的星。你知道这是什么星吗?(彗星)
观察:彗星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公转的轨道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讲解: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形状如扫帚一样的.星,它们公转的轨道又扁又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
(3)认识流星体及流星
出示流星的图片
谈话:有时,在夜空中看到一颗星一掠而过,很快就消失了。这是什么星?(流星)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体:在太阳周围广阔的空间中存在着很多比较小的天体。
让学生查找资料后讲解流星的形成:流星体不断运动着,当它们接近地球的时候,受到地球强大的吸引力,就会掉向地球;这些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它们的速度很快,与大气磨擦得很厉害,温度升得很高,以至发出光芒,从天空中一划而过,因此人们把它们叫做流星。绝大部分流星在穿过大气层时燃烧完了,在瞬息时间内就看不见了;只有少数流星能落在地上。落在地上的流星,冷却之后,看上去就是一块大石头,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陨石。
(4)综合太阳系的组成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天体系统。
巩固
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太阳系。
提问:
(1)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
(2)按顺序说出九大行星的名字。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太阳系和宇宙的一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