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时胎教
2021-07-08 胎动时胎教 胎教时胎动 啥时胎教孩子在等待时总是爱耍脾气怎么办?。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了,新学期已将向我们走来,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入学准备做好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入学准备的知识吧!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在等待时总是爱耍脾气怎么办?”,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你的孩子是否是“急性子”呢?如果一件事没有马上如意就会大哭大闹,孩子这样的行为是需要父母帮助改正的。在生活的小事上家长可以逐渐的锻炼孩子学会忍耐而不是什么都要由着自己,因为人类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所以忍耐是很重要的。
1、刻意让孩子等待Zj09.COM
也可以在孩子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地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他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2、暂时转移注意力
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3、默契沟通的技巧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本网站小编总结:如果孩子在等待的时候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家长应该适当的安抚但是不要跟孩子妥协,这只会让孩子这种性格变的更甚。同时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因为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孩子会模仿父母处理态度。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上课总是爱动爱说话怎么办
案例分析:
我的孩子六岁半了,平时有点爱动,吃饭的时候总是事儿多,一会儿站起来,一会手拿别的东西,一会把凳子弄的摇着吃着,要不然就斜着身子吃着玩着,总的来说,能规矩吃饭的时间不到三分钟,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总是纠正不过来,再说上课,老师经常说她爱说话,不说话的时候小动做一大堆就是不注意听老师讲课,一节课要批评提醒她几回,打她的时候也说能改,可一上课就还是照旧,影响周围的同学,文的武的都用了没少挨打可一点效果也没有,现在上一年级这样,到以后可怎么办呢?我带她看医生,医生说她不是多动症,她见生人的时候非常老实,不敢抬头看人家,不敢和别人说话,星期天我介绍别的班的小同学和她玩,可她总是不敢先和别人说话,我在中间协调一会她才敢和别人玩,可上课她的话怎么那么多,那么爱动,我真是头痛想不明白,请专家指导良策,我现在该怎么办?谢谢!
专家解答:
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希望能吸引老师的主意,孩子对被关注的需求非常强烈,而幼儿园里老师的关注会分配给全体孩子,她会感觉到自己不被瞩目。孩子获得的批评也是关注的一种形式。家长可以建议老师对孩子冷处理,当孩子活动的时候不理睬她,或者多表扬行为规范的孩子来影响她,让孩子意识到只有良好的行为才能更被关注,改变孩子原有的观念。对于孩子吃饭的问题,家长要先简化孩子就餐的环境,并和孩子商量吃饭该遵守的行为,并严格执行,让孩子对秩序形成明确地认识。另外,家长要再多给予一些孩子关爱,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表示理解,让孩子得到被关注的满足。
在幼儿园总是反着做怎么办
友:儿子3周岁,正上幼儿园。老师反映,孩子上课时除了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字十分积极抢答问题以外,其他课上根本就不听讲,老师上面讲,他在下面玩。老师问最基本的问题,如:妈妈在哪?他不是像一般的孩子一样回答,而是重复一遍问题,要么干脆不理会;老师教大家唱儿歌,大家在唱,他不唱。等到大家不唱时,他自己一个人大声唱起来!在幼儿园,也从不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真不知如何是好!
茅于燕:你孩子上幼儿园有多久了?他这种表现很像入园不久,还没有习惯幼儿园的常规那样。
我认为你们可以这样做:
1、和老师经常联系,把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情况互相交谈,让双方对孩子在另一个环境中的表现都清楚,便于双方对孩子进行教育。
2、如果孩子去幼儿园时间还不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对孩子加强常规教育,这样,他就知道上课时应该怎么做了。
3、如果孩子去幼儿园已经比较长久了,还是上课不听,问问题不答,又不和小朋友一块儿玩,但对数字仍然十分积极抢答问题,那就要培养他对其他科目的兴趣,并且请教师帮助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了。长时间一个人没有朋友是不好的。
4、在假日常带他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接触外界,最好这些人家有小朋友的,创设机会让他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形成习惯。
5、如果他某一天听课了,或者回答了一两个问题(对和错都无关,只要他回答),就要大大表扬他,这是态度问题。。当然,对回答错了的问题,要教他正确的答案。
6、一般来说儿童的逆反心理(或者说是反着干)是两岁左右的行为表现,你孩子已经3岁了,按说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可能是他这种心理出现得比较晚,所以还有表现可以等待一段时间,看他是否有改变。在等等的过程中,还是一增要对他进行常规教育和有些他不喜欢的科目的教育,但不必期望他马上就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改的。
儿子总爱亲吻小女孩怎么办?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子总爱亲吻小女孩怎么办?”,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友:我儿子2岁,喜欢漂亮的小女孩,看到同龄的女孩子常常抱着人家亲,有时还把人家小女孩吓哭了,碰见这种情况我们觉得既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想请问一下专家,该怎么调整孩子的行为?
心理专家:
2岁孩子拥抱亲吻他的小伙伴是正常的行为之一,和性早熟没什么关系,只是他和人交往的一种方式。因为2岁的孩子还不能区别亲昵行为和一般交往行为的区别。但也不能把这种行为当作笑料宣传或放任之,这会让孩子以为是成人默许的,长久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也不要打骂孩子,这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有的还会导致日后人际交往的困难。最好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
至于家长的应对方式,建议不要反应过度。同时,家长可以教他一些替代性的表示友好的方式,比如握握手,挥挥手,拍拍肩膀,说“你好”之类。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空对空地教育,而需要孩子在出现“亲吻”这种行为的时候对他说:“别人不喜欢你的抱,你可以握握手……”只有当场受到教育,才能让孩子记住在什么样的场合下适合做什么样的行为。
如果看到大人亲密行为的影视和网络镜头该怎么办?我们认为,2岁左右孩子不建议多看电视,要看也只能看半小时之内的儿童节目,大人节目不该看。不过,如果万一孩子碰巧看到,家长也不要反应过度,否则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宝宝爱生气怎么办呢
不少的妈妈反应,孩子越长大,情绪越是多变,自己往往摸不透孩子的心理,那么小宝宝们为什么爱生气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宝宝爱生气的几点原因吧,但愿家长们能够多考虑!
宝宝2周岁了,脾气可大了,自己为所欲为,屋里屋外天天走,不让她做什么,她就大发脾气,还摔玩具呢。妈妈忍不住着急,孩子这么小,脾气却这么大,该怎么办呢?
宝宝长大了,怎么脾气就那么大呢?稍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哭闹不止,这是怎么回事呢?该怎么安抚这爱生气的宝宝呢?
宝宝为什么爱生气
孩子的情绪是不断发展和分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情绪的表达和体验也逐渐丰富,这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表现。孩子情绪的表达,是对外部环境和他人的反应。
那么,什么原因可能让宝宝爱生气呢?
原因之一:可能是缺钙和缺铁
儿童医学方面的研究表明,由于宝宝生长迅速,并且户外活动少,晒太阳少,所以常引起钙和铁的吸收不足。缺铁和缺钙的宝宝常表现为多汗、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夜惊、啼哭不止等等。所以,宝宝爱生气可能是由于缺钙和缺铁造成的。
原因之二:可能是需要没有满足
宝宝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比如1~3岁宝宝的情绪反应,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之外,还与社会性需要有关。1岁多的宝宝有独立行走的需要,如果父母让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行走,宝宝会感到愉快;如果父母硬要抱着走,不满足宝宝的愿望,宝宝则会哭闹、生气。早教网
原因之三:可能是没有和妈妈形成安全依恋
心理学将依恋分成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不安全依恋的宝宝容易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更容易对人冷漠且不容易获得满足感。在一个陌生环境中更容易情绪不稳定、爱生气。
原因之四:可能受父母或者身边的人影响
婴幼儿阶段的宝宝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父母常常发脾气,宝宝很可能认为发脾气是正常的,甚至是正确的,而加以模仿。宝宝生活的家庭情绪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宝宝的情绪。
另外,如果父母很情绪化,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而乱发脾气。
原因之五:可能与天生的气质有关
有的宝宝天生就喜欢哭闹,脾气暴躁、不安静。而有的宝宝则从小就很乖,喜欢安静。这是由于宝宝的气质类型不同。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困难型的宝宝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成人的安慰。
宝宝爱生气妈妈巧应对
对爱生气的宝宝,妈妈也要学会接纳,找到宝宝生气的原因,正确引导,让他在愉快的心情中健康成长。
关注宝宝的需求
有时侯,宝宝发脾气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妈妈如果在专心地做别的事情或者对别人比对宝宝还关注,宝宝内心就会有失落感,有时候会通过发脾气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发脾气是宝宝的一个小伎俩。所以,妈妈要细心观察,了解宝宝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及时满足宝宝合理的要求。
雯雯平时乖巧可爱,大家都喜欢。可是自从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家的小朋友之后,她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后来妈妈发现,只要家人把注意力放在小客人身上,雯雯就会发脾气。妈妈终于明白了,原来家里一直只有雯雯一个孩子,大家注意的焦点也都在雯雯身上,可是现在家里来了小客人,雯雯的父母就把相当大的注意力放在了小客人身上,雯雯心里感到失落,就故意表现出愤怒和不开心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妈妈知道了雯雯生气的原因后,非常理解雯雯的感受,除了更加关心雯雯之外,还培养雯雯的分享意识,让雯雯明白爸爸妈妈永远都爱她,小客人也应该是自己的朋友。现在的雯雯又恢复原来活泼可爱的样子了。
父母情绪自控的示范
宝宝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气氛的影响,所以父母的情绪示范对宝宝情绪发展十分重要,父母愉快的情绪对幼儿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也会使宝宝无所适从,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当宝宝让你生气时,不妨先在心里默数几个数,等情绪平静下来再和宝宝解决问题。
午睡时,天天被吵醒了,大哭起来,妈妈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地安慰着。天天趴在妈妈肩上,咬了妈妈一口。妈妈被咬疼了,差点喊起来。可是看到天天无辜的眼神,妈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平静地告诉天天:“妈妈知道你没睡醒不高兴,可是你把妈妈咬疼了,妈妈不喜欢这样。”
尊重宝宝的情绪体验
宝宝发脾气,要分析宝宝生气的原因,鼓励宝宝把挫折与委屈说出来。父母要尊重宝宝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宝宝的情绪体验。对一些不良情绪表现,处理要冷静,不要急躁;对宝宝表现出的良好情绪和转变要及时表扬,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小鸣撅着嘴坐在地板上,妈妈看到他面前的小拉车,两条绳子缠绕在一起,猜想他肯定是因为解不开绳子而自己发脾气。妈妈轻轻地把小鸣抱在怀里问:“宝宝,你怎么了?”“绳子解不开了。”小鸣嘟囔着。“来,妈妈和你一起解。”妈妈帮小鸣解开绳子,说:“你看,发脾气不能让绳子解开。但是只要我们去做,几分钟就解开绳子了。下次,如果需要帮忙,就告诉妈妈,不要自己发脾气好吗?”
有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以后,小鸣知道了,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也就不乱发脾气了。
教宝宝正确表达情绪
宝宝由于受生活经历和能力的限制,不知该如何表达和平衡自己的情绪,妈妈可以通过问话的形式,比如:你为什么不高兴?你在生谁的气?给宝宝发泄不满情绪的机会。
父母也要注意教宝宝用正确的宣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摔东西、打人,父母在这方面也要做出表率。
爸爸出差几天了,圆圆可想爸爸了,拿着爸爸给买的娃娃闷坐在床上。妈妈走过去抱住圆圆,说:“妈妈知道圆圆想爸爸,心里难过,如果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在这儿陪着你。”
哭也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哭出来,把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心情也就慢慢好了。
耐心地倾听宝宝说话
宝宝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也很愿意和妈妈分享他的发现,妈妈应该认真分享宝宝的感受。如果妈妈非常忙,或者觉得宝宝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而敷衍宝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对他的爱,从而感到压抑孤独,情绪不佳。
小轩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小脑瓜儿里装着好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妈妈正在阳台上晾衣服,小轩一手拉着妈妈的衣服,一手指着阳台上的花,不停地和妈妈说:“妈妈,你看开花了!”“哦,你数数有几个花瓣。”妈妈放下衣服,和小轩蹲在花盆旁,认真地观察花儿。
妈妈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教育机会,可以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培养宝宝对事物的兴趣。所以,不管有多忙,妈妈都会耐心地听宝宝说话。要知道,如果冷落了宝宝,不仅会让宝宝情绪不好,也许会扼杀宝宝刚刚萌芽的好奇心。早期教育
帮助宝宝调控情绪
如果宝宝发脾气,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帮助宝宝调控情绪,比如转移注意力法、冷处理法等。比如,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玩具或讲故事,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忘掉生气的事。冷处理法就是当宝宝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宝宝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闹。
图图在超市看到喜欢的玩具,非要让妈妈买,妈妈说他的玩具太多了不能买了。图图蹲在地上哭起来,妈妈不理他,在图图身边看其他的商品。图图偷偷地看了妈妈一眼,但是妈妈并没有看他。图图哭了一会儿,觉得很没意思,就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喜欢这个玩具,等我过生日的时候给我买好吗?”妈妈说:“宝宝想要玩具能和妈妈商量,妈妈很高兴。妈妈喜欢懂事的宝宝,不喜欢爱发脾气的宝宝。宝宝刚才做得对吗?”图图害羞地笑了,把头藏在妈妈怀里。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情绪的表达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表现,是对外部环境及他人的反应,常言说的好“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因此小孩子们生气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家长们要及时的帮助其解决!
孩子发脾气,家长怎么办呢?(春季亲子教育指导)
前言:小孩子爱发脾气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宝宝们的自知力比较差,他们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时,就只能以发脾气的方式宣泄出来,以下就让我们具体的来了解下孩子发脾气了,应该怎么办吧!
2-5岁的孩子,发脾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遇到孩子发脾气是很正常的,而遇到后的处理方法,也简单之极,就是用心倾听、认同情绪、探究发脾气的背后原因、对症处理、事后处理五步。
对孩子来说,尤其是2-5岁的孩子,发脾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爱发脾气的孩子,一般都是容易产生挫败感的,这与孩子的年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关的。从孩子的认知上看,由于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决定,当孩子遇到挫折或是不满足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有时候甚至是打人、“绝食”。
若孩子只是偶尔发发脾气,也不过分,就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发脾气并不是坏行为,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爱发脾气的孩子也绝不是坏孩子。但问题是,现在许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其进行情绪管理教育。如果加上父母对自己的情绪也疏于管理,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想让孩子不发脾气都难。亲子网
所以,孩子性格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父母给的,而发脾气习惯,则全部是父母“示范”和惯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自己找到情绪体验背后的原因,学会情绪管理,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但不管怎么说,家长遇到孩子发脾气是很正常的,而遇到后的处理方法,也简单之极,就是用心倾听、认同情绪、探究发脾气的背后原因、对症处理、事后处理五步。
第一步,用心倾听
当孩子已经发脾气以后,由于其情绪的不稳定,此时家长就需要保持平静,温和地做出倾听反应,先让孩子感觉你在关注他,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如果上来就强行制止、训斥指责或劝慰,孩子反而会变本加厉。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发脾气是,其表达一定比平时不清晰,所以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身体语言和进行适当的猜测。
理论上,当孩子发脾气时,你用心倾听时,是可以猜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的。但是有意思的是,根据我的经验,在孩子发脾气的初始期猜测原因,除个别比较明显的情况,其他几乎都很容易失误,甚至被孩子误导。原因很简单,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就算你猜对了,孩子往往也说不是,再猜也都是错误了。
第二步,认同孩子情绪
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情绪发泄,宜疏不宜堵。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在先,也要给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甚至还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妨允许孩子进行一些活动,如在纸上画画、打枕头、被子等柔软的物品,来发泄情绪。当然,此时家长的语言安慰、肌肤接触的拥抱,都是很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选择。
其实,认同孩子情绪是可以和倾听一起做的,就是用眼、表情、耳来倾听,用身体接触、放松的体态、轻柔的抚摸来认同情绪。这两步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来判断,一般家长共情的好,孩子情绪转换就快。所以,孩子发脾气你认同情绪时,就不要和孩子讲大道理、埋怨、预言式总结、批评了,这些都容易使战火复燃。
第三步,探究发脾气的背后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除了精神病,没有人会无缘故地发脾气,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常”的理由。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是其没有学会正确的方法来表达自己、不能按照成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来做。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过多的猜测孩子的原因,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分的依赖。
当然,不管怎么做,家长孩子应好好找找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这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劝慰和真正帮助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紧张与压力,慢慢让其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做到与其他人的有效沟通。这样才能使家长的对症处理才能有效进行。对于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可以参看《6角度37条谈孩子发脾气原因》,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四步,对症处理
在解决孩子发脾气的处理原则上,其核心是:对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应主动、尽量满足,而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则“温和而坚持”地不能满足,同时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当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有可能会使孩子的脾气死灰复燃,这就需要家长重复上面的步骤。这也是明确告诉孩子,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
对于死灰复燃的孩子脾气,家长一定要“温和而坚持”,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时间太长而失去耐心,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你这次费心了,最多再有几次,孩子就会知道发脾气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但家长的妥协,就让孩子明白了“哭闹发脾气”是可以当成对付父母的武器,以后你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算总时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亲子教育
在具体处理方法上,我井中月想,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方法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以及事发当时的情境,采取什么方法就需要斟酌了。这也需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了。反正一个总体的原则是:处理孩子发脾气,家长一定要真诚、尊重孩子、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对常规处理孩子发脾气方法的点评,请参看《点评常规处理孩子发脾气方法》。
第五步,事后处理
对于教育,非常强调总结和反思,而处理孩子发脾气也是如此,这是许多家长忽略的。一般的事后处理,首先当孩子停止发脾气的时候,应该给与一定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越早停止其他人越喜欢这样。其次,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缘由,对人发脾气都是不对的,也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表现,所以应该向对方道歉。第三,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合适的情绪表达,遇到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合适行为,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上面说的步骤,只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家长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不能太拘泥了,可以随时根据当时的情境和孩子的特点,做适当的调整。但无论如何,如果没有倾听和认同情绪,你后面的推断基本都是凭借本能和经验来猜。猜对了固然可喜,可是假若你猜错了,对于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来说,你说有什么后果?
但解决孩子发脾气的最关键是,家长要在平时多进行预防工作。也就是说,可对孩子进行阳性强化,在孩子针对某事未发脾气,就必须对他进行及时表扬,例如赞许、鼓励、拥抱、微笑等等,或增加玩耍、讲故事的时间,使孩子知道你注意到并赏识他的好的表现。这样长久以往,孩子自然知道其通过不发脾气来解决问题,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解决发脾气的方法,不仅仅是针对孩子,对于成人也是有同样的效果。虽然成人间的情绪控制,和孩子比没有那么明显,那是因为我们学会了讥笑、讽刺,但实际是一回事的。而解决时,我们总是放弃倾听和认同情绪,直接猜测背后的原因。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一下,你到底猜到几次对方“发脾气”的背后原因?
本网站小编总结:遇到宝宝发脾气,家长们首先要沉得住气,先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切记不可大喊大叫与责骂孩子,希望以上所提到的几点可有效的提醒家长当孩子发脾气时应该怎么办!
宝宝上幼儿园后脾气暴躁怎么办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同学们都会去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习惯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上的一系列变化,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上幼儿园后脾气暴躁怎么办,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友:
我的孩子30个月,9月6日开始上幼儿园,现在较开始已有进步。(不再吵闹强调不去幼儿园,分别时可再见,但接她时依然哭)但主要问题是她回家后脾气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尖叫(歇斯底里式)。我们并不迁就她,但总以惩罚(将她独自关在房子里)方式来对付她好象并不是好方法。她去幼儿园以前并不是个坏脾气的孩子,也很懂道理,不知为何会变成这样?怎么纠正?
茅教授:
孩子去幼儿园是她生活中一件大事,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是难免的,因为环境变化太大,孩子才30个月,陌生人焦虑还有表现,自控能力也不够好,所以会有问题。脾气暴躁是一种常见的行为。
你说孩子已有进步,这很好,慢慢地就会完全适应了。
但是,你的惩罚方式,我不同意,因为惩罚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觉得不得已去幼儿园的,幼儿园是一个"不好"的地方。
为使孩子愉快入园,应该多表扬她的好行为,哪怕有一点进步,就表扬。另外,接她的时候可以和她一起多在幼儿园呆一会,一块玩一玩,和老师聊聊天,使她感到妈妈和老师是"一致的",幼儿园也和家里一样,是个"好"地方。也可以讲点幼儿园的故事,让她喜欢这种环境。
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研究,发现,在初入园时,90%的幼儿都有适应不佳的问题,但表现形式和程度很不一样,有的会哭,不和小朋友一块玩;有的呆坐在一角,时不时往大门外面看,想亲人来接他回家;有的只在亲人离开时有一点不情愿的表示,整个一天都比较高兴。一般说来,一个月以后,基本都适应了。最长的约两个月,也高兴到幼儿园了。
你的孩子入园还不到一个月,有一点不适应是正常驻的,不要太紧张。
孩子回家后,要保持平常心,过份娇宠不好,好像在外受了委曲,补偿一下,但过份严厉也不好,也好像去的地方是牢笼,但非去不可,一点也不好玩似的。使用惩罚、关禁闭,都是会在她的心灵上产生负面影响,一定不能用。
父母怎么搞定爱耍赖皮的孩子?
孩子耍赖皮不听话是再常见不过的事,父母的一些招数往往并不奏效,在一些孩子容易耍赖皮的关键时刻,父母们该怎么正确应对?
1.不愿意去幼儿园或学校时
不要说:“不去上学怎么行,快点走!”可以说:“如果你今天不去的话,某某小朋友就不能和你一起玩了,他会失望的。”一味地催促孩子要动作快,孩子往往因逆反心理作祟,觉得上学是父母强迫他去做的事,导致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要转换角度,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告诉他去幼儿园可以和小朋友玩,可以去做很开心的事情,孩子会更有积极性。当然,父母这样说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生活,确保孩子没有其他客观原因不去学校而只是在耍赖。
2.弄乱房间时
不要说:“看你弄得这么乱,赶快收拾好!”可以说:“宝贝,十分钟内把房间收拾好,妈妈给你读故事或者我们下楼去玩。”孩子时不时地弄乱房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父母一着急,容易对孩子发号施令:你必须马上收拾好房间!孩子听后觉得父母干涉自己太多,反而会表现出厌烦情绪,或者不理睬。父母除了转变说话口气,还可以带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做客,看看他们的房间,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整理。
3.早晨睡懒觉时
不要说:“快起床!要迟到了。”可以说:“宝贝,早上好,已经7点了,想想现在你该去做什么了?”如何让孩子准时起床需要一定的技巧。有的家长会大喊或去掀被子,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会严重干扰孩子睡眠,不利于身心健康。可以教孩子自己设置闹钟,当然叫醒音乐要轻柔,让他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时间。聪明的家长在叫醒时,不会硬生生地告诉他“迟到”这个结果,而要引导他,给予目标,孩子知道起来之后要做什么,培养他独立管理时间的能力。还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告诉孩子,明天早晨妈妈会及时叫醒他,让孩子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4.孩子不肯独立完成作业时
要说:“你怎么这么懒?自己多动动脑筋!”可以说:“这是你的作业,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评孩子,他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家长的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明确规定一个学习制度,并给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电视。孩子写作业时,不要在他身边转个不停,这会助长他的依赖心理。孩子拿不定主意时,可适当给予指导,然后走开或坐到一边。有的家长以孩子完成作业的速度为标准,有的家长以完成作业的正确率为标准,事实上,正确的方法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为标准,让孩子在做作业中增长能力。
5.孩子不愿帮忙做家务时
不要说:“快帮妈妈把桌子擦干净……快帮妈妈把筷子摆好……快把地扫一扫……”可以说:“宝贝把碗筷摆好,我们马上开饭啦!”“宝贝,妈妈累了,你来扫地,我擦桌子怎么样?”要孩子帮忙做家务的真正目的是培养独立性格。多表扬,多鼓励,孩子更乐于做家务,而且会做得很好。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事中来,负起责任,或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能调动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