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2021-06-16 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胎教父母如何与孩子倾听。
都说我的孩子“听话”,我该高兴还是伤心。如果不逼孩子那么听话,你可能能更加多的去倾听孩子的内心,也能渐渐熟悉你的孩子。
如果少点评判,少点说教,自然地和孩子聊天,在习惯中就能渐渐教会孩子轮流开口的模式——你说完,轮到我说,我说完,轮到你说。
我们以温柔待孩子,孩子亦能以温柔待我们。
但懂得倾听的孩子,不意味着全然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就等着被别人欺负了。
二姐宁宁就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主儿,她精明起来的样子,泛着不符合她年纪的成熟。
有次她在桌上吃酸奶,妹妹在旁啊啊大叫拍桌子干着急。
我忍不住说,那就给妹妹吃点吧。宁宁果断摇头,不要。
阿姨开口说话了,如果你不给妹妹吃,那妹妹以后有吃的,也不会给你吃哦。
宁宁想了想,奇迹般舀了一勺喂到妹妹嘴里。
简直哭笑不得,猜她大概是衡量过,妹妹平常吃的,都是阿姨掌管着呢,阿姨说的话可是会真真切切影响到我啊,那就听一句吧。
而妈妈说的话,一点都没有打动我,当然是毫不留情面地拒绝了。
其实,如果阿姨不开口,宁宁无情地拒绝我,我也会尊重她的选择。
我只要她们能好好听我说话,但并不要求她们,事无巨细,都要顺从我,或是必须要和我的想法一模一样。
记得前段时间,有对双胞胎女孩参加夏令营,竟然被教练猥亵。
教练凌晨3点把孩子带出屋,妈妈事后气愤地问孩子,为什么要听教练的?
孩子回答:不是你叫我,要听老师的话么?
孩子妈妈说,那一刻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心中绞痛。
听话,不是让孩子无条件顺从,而是让孩子有礼貌地倾听,鼓励认真地思考,凌晨3点教练叫我出去,是不是有问题?
如果我们平常的安全教育做得足够,孩子的思考和判断,就能在这时发挥作用了。
想要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不是鼓励他们“不听话”,而是呵护他们的每一次思考。
小编推荐
父母如何一起参与胎
为了让孩子能健康顺利的出生,父母越来越重视胎教,常见的胎教方式有抚摸胎儿,为胎儿讲故事等方式,适当的胎教可以为宝宝出生后适应环境打下基础,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科学胎教的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父母如何一起参与胎”,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胎教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与胎儿进行互动,以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和健康。而父母的参与对于胎教的效果至关重要。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父母如何一起参与胎教,以及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父母可以一起制定一个胎教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包括每天给胎儿讲故事、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和胎儿进行互动等等。父母可以通过这个计划来安排每天的活动,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时间来参与胎教。
父母可以一起给胎儿讲故事。父母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胎儿听的故事,例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用温柔的语气和轻柔的声音,让胎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同时,父母还可以用手轻轻地摩擦孕妇的肚子,让胎儿感受到父母的爱意。
另外,父母还可以一起进行音乐疗法。研究表明,胎儿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反应能力。因此,父母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让胎儿听到。在听音乐的时候,父母可以用手轻轻地敲击孕妇的肚子,以模拟胎儿听到音乐的感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胎儿的听觉发育,还可以让胎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父母还可以参与到胎教体操中。胎教体操是专门为孕妇设计的一种运动方式,可以促进胎儿的发育和健康。父母可以陪同孕妇一起做胎教体操,帮助孕妇保持良好的姿势并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在做胎教体操的过程中,父母可以用安静的语气和柔和的动作,让胎儿感受到父母的关怀。
父母应该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胎教的效果。父母应该定期进行产检,以确保胎儿的健康。父母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保证身心健康。父母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对胎儿有害的食物。
亲子早教网认为,父母在胎教过程中的参与对于胎儿的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父母可以通过制定胎教计划、给胎儿讲故事、进行音乐疗法和参与胎教体操等方式,与胎儿进行互动。父母还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胎教的效果。通过父母的积极参与,胎教可以更好地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父母如何通过语言与胎儿交流
胎教,一直是准父母们很重视的事情,胎教是准爸妈与胎宝宝交流情感的良好契机,恰到好处的胎教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性格至关重要,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胎教知识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父母如何通过语言与胎儿交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我国传统胎教要求孕妇行坐端正,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等。这里强调了胎教中行为美、精神美。外界的各种事物都会对胎儿发生或好或坏的影响,特别是胎儿的听觉很灵敏,“子在腹中,随母听闻”,故孕妇不能不慎。语言胎教就是让父母用亲切、生动、形象的语言与胎儿对话,维系父母和孩子的亲情,时刻牢记胎儿的存在,并经常与之对话。
如何与胎儿进行语言交流呢?首先要告诉胎儿一天的生活。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你或你的家人做了什么,想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想,说了些什么话?这些都要用你的语言讲给胎儿听。这既是一般常识课,也是母子共同体验生活节奏的一个方法。如早晨起来,先对胎儿说一声“早上好!”告诉他(她)早晨已经到来了。打开窗帘,啊,太阳升起来了,阳光洒满大地,这时你可以告诉宝宝:“今天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关于天气,可教的有很多,像阴天、下雨、下雪等等,另外外界气温的冷热、风力的大小、温度的高低等都可以作为胎教的话题。你也可以解释每天习以为常的行为,为何洗脸、刷牙,爸爸为什么刮胡子,妈妈为什么化妆,肥皂为什么起泡沫,吹风机为什么能把头发吹干?即使一个小小的洗脸间也有着足够让你不间断地每天讲一点话题。
然后是衣着、打扮。把镜子里的自己视觉化,将信息传递给腹中的胎儿。你自己准备穿着时,头脑中想的及实际形象都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把思考转变为语言的过程中,你的思维印象变得更加鲜明,胎儿就会逐渐地接受这些信息。总之,要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对胎儿叙述,这是胎教中最重要与最基本的。
对一天的生活通过和胎儿一起感受、思考和行动,使母子间的纽带更牢固,并培养胎儿对母亲的信赖感及对外界感受力和思考力的基础。其次,我们不能忽视文学语言——文学对胎教的作用。文学和音乐一样,容易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将优雅的文学作品以柔和的语言传达给胎儿,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独创性以及进取精神最好的教材。让胎儿与母亲一起感受文学的趣味,培养艺术的情感,增进大脑的发育。文学是一种充满感性色彩的艺术,孕妇读了能激发爱子之情。
孕妇慢慢吟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优美的意境、宁静的情韵,不仅会起到摆脱烦恼情绪、改善精神状态、促进身心平衡的作用,也能优化胎内环境,使胎儿出生后性格良好,情绪稳定。孕妇阅读文学作品需要选择,许多文学名著思想性、艺术性都好,但对孕妇不一定适宜。妇女大多喜欢看悲欢离合、缠绵悱恻的小说,孕妇常读这类小说会多思多虑,心理负担加重。描写暴力、色情的小说,也会使孕妇恐惧、悲伤、愤恨,应该回避。孕妇最好读一些童话、寓言、幼儿画册,并将其所展示的幻想世界,用你富于想象力的大脑放大并传递给胎儿,从而促使胎儿心灵健康成长。读一些古代散文、古诗词,在高尚纯洁的文学中,感受文学的趣味,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
孕妇阅读并与胎儿进行交流时,一定要倾注情感,一切喜怒哀乐都将通过富有感情的声调传递给胎儿。而且,不仅仅是朗读,对这些语言要通过你的五官使它形象化,以使更具体地传递给胎儿,因为胎儿对你的语言不是用身而是用脑来接受的。多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孕期生活艺术化,使孕妇的情感也得到优化。这不仅能使孕妇更好地度过妊娠期,而且能更好地维系母子的感情。
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你或你的家人做了什么,想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想,说了些什么话?这些都要用你的语言讲给胎儿听。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那是因为你不会说话。父母对孩子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与孩子沟通我们主观意见占得太多,导致孩子不理解我们。
01
从孩子写田字格开始,我就密切注意他的写字状况。
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我和老公的字写得都不错,当然希望孩子的字也很棒。
刚上学的时候,作业少,孩子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字还是不错的。
可是当孩子进入了三年级,作业越来越多了,我发现他的字大不如前了:字体歪歪扭扭,还有的字,竟然出了格!
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发现他的握笔姿势不正确。
于是,我强忍着火烧火燎的心,开始手把手地教他。
可孩子却不买账,坚持认为我这种姿势写字更慢,而且还容易断铅芯。果不其然,他按照我的姿势写,没几下,就断了两次铅芯。
我开始暴跳如雷,噼里啪啦地把他训斥一通,勒令他必须改用我这种正确姿势,他在我的淫威下,只得强忍住眼泪写了。
字,果真更丑了。
可我不管,方向总是没错的。“多练练就会好了。”我安慰自己。
孩子边涕泪横流,边“吭哧吭哧”地写着,我满以为自己大功告成,后来却发现——这个小家伙在我面前演戏呢!
前一秒钟还是老姿势,见我来了,食指才悄悄地缩回。
老公告诉我,他也发现,孩子自己写字的时候还是老姿势!
他,他,他
这是屡教不改的节奏啊!
老天,这孩子,还能不能教好了!!!
02
就这样,我憋着一肚子的火,去学校参加一个家校联谊活动。
相互交流时,一说到孩子们的表现,当爹妈的都炸开了锅:
我们家写作业那个慢啊,怎么催也快不起来;
我们家就爱打游戏,怎么说都不听;
我们家练个琴,跟她讲八百遍还是错的;
大家说来说去,个个都说得义愤填膺,痛心疾首,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孩子不听话!
搞了半天,我这才明白——原来家家的孩子都不省心啊。心里刚觉得好受点了,却听见现场的亲子专家来了一句:
“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吗?”
大家顿时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那是因为,你不会说话!”
讲台下的家长们一片哗然。
明明我说的每个字都清清楚楚,每句话都头头是道,并且还声情并茂啊!
专家继续说道:“别说想让孩子听话,你说的那些话,他可能立马就不记得了,不信回去问问。”
大家都开始嘀咕起来,一时间还真没有人敢反驳。
03
心理专家给大家留了个家庭作业,让家长们都回家做一个反省:
你和孩子究竟说了什么?并把这些话做一个归类。
我按要求把自己说的列了出来,不列不要紧,一列问题全出来:
你这种姿势是不对的!你看哪个写字漂亮的人是你这种姿势?
——斥责和质问
你再按照这种姿势写,字写得会越来越丑哒!以后找工作了,用人单位都不会要你哒!
——恐吓
我小学一年级写的字都比你强多了,你再不抓紧改,改不掉,就完蛋了。
——炫技加恐吓
天哪,我都说了些什么?
这样的话,孩子怎么会听得进去呢?
首先,我没有尊重他。
每次和他说话,我都在居高临下地指责他、指挥他、又纠正他。
我的潜台词是:我是绝对正确的,你是绝对错误的,我是神一般的旨意,而你是蝼蚁一般的见识!你错得简直是幼稚又离谱!
我忘记了:尊重的前提是平等!
而显然,我和孩子一点儿都不平等!我是既具有智力的优势,又有体力的优势,火气冲天、眼神凶狠。孩子在我面前只有遵命执行的份儿,而毫无辩解的机会!
孩子被这样一番碾压之后是什么感觉呢?
想象一下自己做事的方法不对领导的胃口,而被领导臭骂一顿的心情吧!
最后你迫于压力,按照领导的要求去办了,可是内心呢?是不是常常是“貌恭而不心服”?
领导一走,你是不是常常又会偷偷地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
你真的会把领导奉若神灵,认为自己错了吗?不会的,你只会在内心深处更加坚定你的认识。
其实,孩子也会这样。
其次是内容杂乱不清。
当我像连珠炮一样地发射我的语言,一句一句,我原本是想都打在孩子的心里,然而事实上却都打到了墙上,再一句一句地反弹给我自己。
孩子就算是想听,可记住第一句的时候,第二句就已经错过,听到第三句的时候,第一句已经忘记了,他咋领会我的旨意哪!他就是记忆力再好,那也得找一个小本子记下来呀,可是我有过给过他这样的机会吗?
我的要求不过是一个正确的姿势,可是我说了那么多废话,连找不到工作都搬出来了,这是闹哪样?孩子究竟该记住哪一句呢?
他的大脑该是被我说成乱码了吧!
人暴跳如雷的时候,也就只图了一时的口舌之快,把话讲完就拉倒了,根本没有考虑到他人有没有听清楚,记不记得下!
我俨然已经完全沦为情绪的奴隶啦!
最后是缺少共鸣。
暑假里,儿子迷恋游戏“我的世界”。
那天儿子在听“我的世界”游戏讲解视频。
讲视频的是一个台湾中年人,软绵绵的腔调,儿子却能津津有味地听他娓娓道来。
我问他,你记得他说过多少游戏攻略?
儿子暂停了电视,就给我条分缕析地讲解了:一、二、三,如何如何,有板有眼。
我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也许,有效沟通的核心,根本不在于你想说什么,而是他究竟听进去了什么。
像这个台湾人,没有声嘶力竭,歇斯底里,可是他的每一句话,孩子都听进去了。
为什么?
因为他说的内容,孩子感兴趣,有共鸣。
而我说的是什么呢?
是我认为正确的写作姿势,可是孩子并不觉得正确啊!他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啊!他用这个方式写的字并不好啊!
对一个他都不认可的东西,我强压硬灌给他,他和我共鸣啥?要不是因为我是他妈,他还会做做样子骗骗我,否则啊,早就反啦!
04
所以说,其实和孩子沟通,根本不需要声嘶力竭!
你态度温婉,音调平和,语速不急不缓,共鸣感出来了,孩子觉得有兴趣、有意义了,自然愿意听了。
突然想到一句心理专家说的话:一个在婴幼儿时期就得到充分理解的孩子,更容易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看来,我这不会说话的毛病再不改,就代代遗传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