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2021-06-16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科学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让孩子发脾气的好处。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情绪,会发脾气了。那么问题来了,让孩子发脾气的好处?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经常在路上会看到一些无理取闹的孩子,有的哭声震天,有的在地上打滚。这时候,我相信任何一个家长,心里是一团乱麻,糟糕至极,处理方式不是一顿揍,就是漠不关心的看着。
其实,如果家长能够合理的对待孩子发脾气,对于孩子的情绪管控和身心发育都是有益的。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发脾气的态度,有利于增加亲子感情。其实孩子发脾气也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
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发脾气对宝宝有5大优点
1、孩子正在学习如何应对“拒绝”
孩子到了3岁之后,就开始有各种奇怪的要求,但是父母给的回答往往是“不可以”。这时候孩子就开始发脾气、哭闹,虽然这是我们家长都不愿意见到的,但是也不要阻止孩子发脾气。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并不是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孩子越早理解这点,对孩子成长越有利。
2、孩子发脾气,是孩子安全感的体现。
其实孩子在我们跟前发脾气,这是宝宝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只有孩子感到安全,才敢放纵自己的个性。这时候大人应该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恐惧、挫折、委屈释放出来。这样有助于提升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
孩子和大人一样,在幼儿园都是很要强的,也不愿意让其他小朋友说自己不好。这时候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心理没有恐惧,就会把一天的情绪宣泄的出来。
3、孩子发脾气有助于让孩子减轻压力
作为大人,我们都知道哭是最好减压的办法。这有利于我们快速从压力、焦虑、委屈中走出来,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
成年人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有时候还会哭闹或者发脾气,何况孩子呢。孩子在遇到同样的事情,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大人更不能让孩子马上停止,憋在心里会有心理疾病的。
4、发脾气有利于改善学习
我家宝宝就是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就会不断的去尝试,尝试多次不成功,就会发脾气,哭闹。其实这是孩子表达沮丧的一种方式,一旦哭完了,又开始研究了。
5、发脾气可以更调节情绪
孩子慢慢长大,就应该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开始意识到哭泣不是唯一表达愤怒或者感受的唯一方式,语言也可以做到。慢慢的,孩子就开用语言表达愤怒、不满,只有情绪到了极点才会开始哭泣了。
当遇到自己孩子在公共场所苦恼的时候,你可能会尴尬,但是一定让自己冷静下来。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耐心的沟通,慢慢会有效果的。如果你的孩子在公众场所大哭大闹,你会怎么办?
zj09.com推荐
孩子发脾气不听话怎么处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发脾气和不听话的时候。这时候父母的处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起来。那么孩子发脾气不听话怎么处理?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爱发脾气、不听话”,这话简直是很多家长的心声了。
对于孩子撒泼打滚,很多父母都会失去耐心。一时捉急,就扬起手来就打孩子的屁股。其实,打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也无助于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孩子的情绪自己大部分是控制不住的,这与他们大脑发育未成熟有关。
而对父母的要求说“不”,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渴望摆脱依赖的表现。
壹
管住情绪,
给孩子做选择题
1.减少情绪化的冲动行为。
孩子为了表达对自己的反对意见,有时候会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撒泼打滚,大人一看到这情景就容易被激怒。新闻报道中父母生气打伤孩子的例子屡见不鲜。
情绪化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成为沟通的障碍。
怒火中烧时,大人要懂得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先冷静下来,再教育孩子。
可以教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绪,比如:“因为.....,所以你现在很不高兴。”接纳孩子的情绪后,再跟孩子说道理。
2.给孩子做选择,他会因为是自己的选择而更愿意去做这件事。
就成人之间的沟通来看,命令的语气很难获得良性的沟通体验,更何况对一个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孩子。
所以,用“不可以”、“不允许”这样的语气,往往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而让孩子做选择,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比如孩子回到家后满头大汗,作为家长当然是希望她立刻洗头洗澡,但他当时满脑子想着的,可能是刚买来的新书或玩具,如果你硬拽着他去洗澡,他一定会哭闹半天。
那么这时候,父母就可以给孩子一些选项,比如:“你是想现在去洗澡,还是先看会儿书,过10分钟后再去洗澡?”
贰
父母共同努力,
养出“懂事”的孩子
1.教育上达成共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环境造就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如果孩子能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挚关爱和高质量陪伴,就会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不易养成易怒的性格。
2.事先和孩子约定规则。
比如孩子出门常常贪玩不肯回家。父母可以在出门前就定好规则:“5点前要回家”等,告诉他可以做什么,什么时候要做哪些事。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达成共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只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失去明确的是非观,甚至养成任性、不讲道理的恶习。
3.明确奖惩,进行行为塑造。
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与孩子讨价还价现场。
比如明明约定好只能打20分钟游戏,过了时间孩子还要玩20分钟。撒娇不成,就叫喊、撒泼,最终父母招架不住,说“好吧,真拿你没办法!”,孩子获胜。
心太“软”的父母,容易向孩子妥协。而无原则、无底线的爱,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更不听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是理性、秩序的象征,教会孩子社会规则的角色。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认为,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奥巴马允许女儿们拥有iPad、照相机、电脑,但是不能违反学校规定带着手机上学;哪怕在白宫,她们也必须自己整理床铺、设定闹钟。
生活中,可以这样对孩子进行行为塑造:
和孩子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制定清晰简单有效的规则和奖惩办法;对孩子的积极行为予以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并讲清楚为什么;奖惩不应拖延或者随意取消。
家长处理孩子爱发脾气的方式有哪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们也渐渐有了自己的脾气。那么问题来了,家长处理孩子爱发脾气的方式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和家长吵架,打架的事情一次次上微博热搜,严重的甚至拿刀中伤父母,这些消息听起来就让人瘆得慌,也听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在家里又吵又闹的,遇到一点不顺心,就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不可否认,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生长的花朵,打不得骂不得,可是如果遇到孩乱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也总不能坐视不管吧?一旦家长处理不当,孩子脾气反而会越来越暴躁。
那么家长该怎么去处理孩子爱发脾气这件事情呢?
我们不妨试试下面这几种方式:
先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心理学专家说“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懂得孩子的一切,可是孩子却觉得父母完全不懂自己。”
在父母眼里,孩子好像什么都不懂,他们的一切都得听大人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生活得更好,殊不知,这是家长的误区。
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想要表达自己,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发脾气一般都是有原因的,而家长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去了解这个原因。
要么是孩子受委屈了,要么是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就是想发泄。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当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急着阻止孩子“不准哭”“哭什么哭,哭有什么用”“干嘛又乱发脾气”等等,家长应该懂得倾听孩子情绪的表达,试着去了解背后的原因。
家长需要耐心温柔的去引导孩子,让他自己说出发脾气的原因,并让他表达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告诉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只有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心情,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缓解心情,不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之所以会有负面情绪,大多都是因为自己遇到的难题没有得到解决,而自己又无法去解决。
这时候,家长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孩子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出现情绪的根源消失,他才能真正地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也就不会乱发脾气了。
比如:孩子自己穿衣服穿不进去或者鞋子打结,他们解决不了就会急的大哭大闹。
这时候,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慢慢来,一次不行就再试一次,教他们穿衣的技巧亦或者是系鞋带的技巧;又比如:孩子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会发脾气,根本静不下心继续写作业,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送一杯热牛奶,或者让他们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家长还可以跟孩子提示这道题的关键点,给予适当地引导等等这都是很好的方式。
让孩子学会反思
张柏芝虽是单亲妈妈,但是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方式让很多人钦佩。
一般家长看到孩子摔倒了,会抱着孩子咒骂地板,然后假装去打地板一次行为来哄孩子,但是,张柏芝却会对孩子说“儿子,不要哭,你哭的时候妈妈就听不清你说话了,你告诉妈妈为什么会摔倒?”这时候,孩子会停止哭闹,反思刚刚的行为,然后她会告诉孩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重新来一遍”,然后带着儿子从原路再走一遍。让孩子能够知道原因,也能够更谨慎地走路。
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孩子情绪疏导起着关键的作用,不同场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明白应该如何去做,以后也会更加注意去避免。
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谈心
和孩子谈心可以建立一种良好的亲情关系,他们会对家长产生更多的信任感,也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家长也可以借机告诉孩子,随意发脾气会产生的影响,比如会让家人不开心,也会让家人心疼。
所以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管理能力能够正向预测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健康,成就等。
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恰当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告诉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爸爸妈妈永远是坚强的后盾,长此以往,孩子还会乱发脾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