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2021-06-07 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童话故事 科学教育入学准备教育孩子学会自爱。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育孩子学会自爱》,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幼儿自爱的表现最初是通过对表扬和批评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时,他会显示出高兴的表情,而受到批评时他就显得很难受。家长应珍惜孩子的荣誉感,适时培养他自尊自爱的品质。
首先要培养他开朗活泼的性格,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为,多从积极的角度启发诱导他,不要过多地责怪他,让他自己活跃起来后,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加强。其次要教育他自觉遵守纪律及社会公德。与小朋友们做游戏时应互相尊重,不争夺玩具、不骂人等,学会日常的礼貌用语,让他明白有礼貌的孩子会受到欢迎。第三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情洁的手脚,要勤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最后丰富他的知识,可以利用晚饭后的时间与他讲故事、做游戏、讲一些自然常识,聪明的孩子同样也能得到小朋友的信赖。
当你的孩子变得有教养又自爱时,你一定会感到做父母的骄傲。但这个过程是非常琐碎、漫长的,千万别为小事而放弃,因为孩子的成长就溶在这一件件小事中。
延伸阅读
教育孩子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的孩子汉娜和布兰登,一个四岁,一个两岁。那是一个寻常的星期六早晨,由于我和太太珍妮前一晚熬夜到很晚,因而孩子们比我们早起床。可想而知,那个周末一开始就满是嘀咕、哭闹和抱怨,孩子们也很不开心。
凭着亲子专家的专业才智,我决定带领全家到松饼店吃早餐。当我们走进第一家松饼店时,发现里面实在太拥挤了,不过,幸好在亚特兰大市区不怕找不到松饼店。我们又全部挤回车上,帮孩子们系好安全带。为了安抚孩子们,我只能向他们保证他们可以吃到很多枫糖浆。就这样开了几百米,我们来到了第二家松饼店,但这家排的队伍跟第一家一样长。
可我们已经没办法再把孩子们塞回车上去找第三家松饼店了,只能在这里排队。谢天谢地,这家松饼店的服务员很贴心,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蜡笔和白纸,我和太太甚至还可以抽空聊聊天呢。真是两全其美。
更幸运的是,我看到了一则告示:如果孩子们画一幅画,就可以得到一顶松饼店的纸帽,就跟松饼师傅头上戴的一样,还有一份免费松饼。生命真是美好,孩子们画画,我和太太聊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们终于入座了,太太和女儿坐在桌子的一侧,我和儿子坐在另一侧。服务员送来了孩子们赢得的纸帽,我也拿了一顶戴在头上。
如果你从未去过松饼店,那么这种店面的装潢风格肯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桌子环绕吧台而设,餐桌旁边是大大的落地窗。由于视野开阔,在这里很容易注意到外面的一举一动。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觉得一切都很美好,但孩子们却等了一个早上还没有吃到任何东西。孩子们已经饥肠辘辘了,这时还得等待,他们很可能就会不安分了。汉娜已经四岁,还稍微规矩一点,顶多只是抱怨几声。可是布兰登才两岁呢,他的表现当然就是两岁孩子的水平。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两岁大的孩子,当他被迫上车然后下车,得到的只是一再的保证,却没有看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他是听不进“说话要小声”或“要像个大孩子”这种话的。这个时候你要他合作一点,他可能不会买你的账。跟家人一起享用温馨的早餐,现在看来似乎也不再是那么好的主意了。不过我既是婚姻与家庭职业治疗师,也是人际关系顾问,我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大发雷霆。我可以勉强保持镇定,而不是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是挥舞拳头。可是我的儿子竟然把他的叉子丢到了地上!我的忍耐力快到极限了。
叉子掉在地上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我们,甚至还有人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至少我感觉他们是这样)。我把目光投向我那完美的太太,她跟我那完美的女儿端坐在那里,无动于衷。在养育数个孩子的父母之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跟你坐在同一边,你就要负责看管谁。所以当我生命中的两个女人正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时候,我和我的儿子却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边缘。
我做什么都无法让他开心,做什么都不能阻止他乱发脾气。终于,他的松饼送来了,我想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我开始帮他切松饼,可是他并不想把他的松饼切成块,也许他是想要用手拿着整块吃。我简直快失控了。
不过,我是人际关系顾问,不是吗?我是那个计划要写《零吼叫养出100%的好孩子》的人,我怎么可能被一个两岁的孩子惹火呢?但我真的被他惹火了。他丢把叉子就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他想试试如果把松饼、盘子和所有的东西都丢到地上的话,会发生什么。
最可能发生的事就是,爸爸会失去冷静!
确实是这样。
我手忙脚乱地向那些被枫糖浆溅到脚的人道歉,然后一把将布兰登从他的高脚椅里拎出来。接着我又向坐在我们后面那一桌的男子道歉,因为布兰登的脚踢到了他的后脑勺。然后我抱着儿子冲出餐厅,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我们,我的儿子不停地尖叫,对我拳打脚踢。我整个人都快爆炸了,当我用力推开门,连玻璃都被震得嘎嘎作响,门重重地弹了回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整间餐厅里的人都看着我站在外面的人行道上,对着儿子大吼大叫,满嘴艰涩的词汇,气急败坏、手舞足蹈地威吓一个站在那儿还不到九十厘米高的小男孩。我可真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大男人哪!
当这丢脸的一幕总算结束后,我和布兰登回到座位,打算继续吃完这顿美好的早餐。我亲爱的、忠实的太太珍妮就坐在我的对面,我以为她会说点什么安慰我的话,但看到的只是她忍不住想发笑的表情。当时的我就像一座火山,正想找个借口爆发呢。
“有什么好笑的?”我怒吼。
“不错的帽子。”
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那顶纸帽还四平八稳地戴在我的头上呢。整出好戏上演时,主角就是一个拼命想让自己看起来很严肃、结果却很可笑的男人,头上还戴着一顶滑稽的帽子。
教育孩子学会独立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学会独立》,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照顾的都过于周到,反而使孩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从而学不会独立,从长远考虑非常的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具体的了解下如何使孩子们学会独立吧!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就训练孩子把自己用过东西放回原处。需要父母做的事,让孩子来提醒,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从不代劳。早教网
记得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宫学画忘记了带纸,我看到之后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检查一下,有没有忘记带的东西?”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背起画夹就走了。到教室才发现没带纸,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人说我这样不管孩子未免太过分了,但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惩罚错误的方法,必须是让他自己去改正,如果父母替他们改正,则永远也“改不正”这个错误。这次孩子虽然上课迟到了,但这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现在儿子虽然才10岁,基本上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和他爸出差了两天,他也能在家照顾自己。我觉得,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只会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自己管”,他们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早期教育
此外,我也很不赞成现在不少父母的做法,喜欢做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上了小学也不会穿衣服……这种保姆式的养护,会使孩子没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在亲子关系上,不少父母又以长者自居,言行专制,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做这不行,做那也不行,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凡事一概由父母支配,结果使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在自尊心、上进心方面受到很大的伤害。其实,父母虽然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却抹煞了孩子的独立意识。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们的能力常常都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但是由于现在的父母们对于孩子过份的溺爱,反而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的本能,爱孩子就要学会更多的开发他们的潜力,而不是像笼子中的小鸟一样去养着!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相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宝贝平安长大”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而怎样给孩子们尽可能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危险,学会保护自己呢?看看下面几位父母的经验之谈,对您是否有所帮助。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很重要
学会自己爱自己
儿子四周岁了。昨天上电梯时,他才进去,电梯门就关上了,怎么也打不开,被独自关在电梯里的儿子略带哭腔地喊了一声:“妈妈——”我们急了,他爸爸立即喊了一句:“豆乐乐不要着急,按4!”我匆忙上了另一部电梯。到了四楼,儿子已经在电梯门口等我了。我欣喜地抱住他,只见他虽然眼睛有点红,但俨然一副“小男子汉”的模样,很沉稳地告诉我:“妈妈,我都着急了,我带着手套不好按4,但是我没哭,我勇敢吧!”
儿子独自面对危险能够冷静处理,我想是和我们长期以来一直给他灌输安全观念有很大关系。小时候他喜欢边吃零食边玩,还会发笑,我就很严肃地警告他,不许吃东西时嬉笑;大一些,吃冰糖葫芦,或是拿牙签,我们都会随时提醒他别扎到口、鼻、眼睛;他会爬高了,绝不允许他爬窗台,并告诉他一些小朋友发生意外的实例,让他知道这样是很危险的;每天上下电梯,就教他如何防止被电梯夹到,三岁时就让他踮起脚够电梯里的数字键;在商场等人多的场所走失时,也记住在原地等候,不能焦急乱跑;在路上教他认识红绿灯,教他交通规则,走斑马线;教他不被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引诱……
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将听到、遇到和想到的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事例,及时地告诉宝贝,让他树立安全的观念,学会自己爱自己。我想,我们能一直陪伴宝贝,保护宝贝当然很好,但更应该教会宝贝如何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受伤害,以及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孩子的“保护神”是她自己
乐乐4岁半了,她特别外向,甚至比男孩还淘。一天中除了睡觉,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在很多地方对乐乐是很宽松的,基本上不限制她,让她自己去摸索。她还是小不点时,我们就尽量不用消极的口气吓唬孩子:“不准碰!”“不许!”这样会让孩子变得特别胆小。而是尽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而安全的环境,教她一些趋利避害的经验。例如,在我们的关照下,把火和很热的东西靠近她的手,使她知道烫;让她摆弄一下别针,她就会知道别针会划破皮肤,会伤人。这样,她就知道这些是危险的,并逐渐会避开这些事物,慢慢知道保护自己。等她大一些时,我们会在她要做一些事或游戏之前,提前告诉她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如果她没有听进去,那就权当“吃一堑长一智”了。但有些事我们是一直坚持她必须照做的:家里的插座等带电的物品不能摸、不能在马路上跑、不要轻易接近小动物(猫狗)……乐乐很喜欢运动,但运动是最容易使孩子受伤的,所以我在这方面教她注意的地方也最多:跑步时不要猛跑,不要东张西望,手里拿着东西不要运动(尤其是棍棒),人多的地方也不宜跑步,以免互相碰撞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饭不能嬉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非常注意对乐乐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她自己做,绝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寓教于乐是好办法
从给孩子讲白雪公主开始,儿子就明白不应该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那时,他还小,只能通过讲故事来教育他。
随着他越来越懂事,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危险的,是不应该做的。
游戏中学会
儿子有本专门为孩子制作的安全手册,他最喜欢按照要求填色了,这样在涂涂画画中也记住了应对陌生人的一些安全守则,如不给陌生人开门等。
媒体中获得CCTV2每晚19:30播出的《危机现场》,我们都会让孩子一起观看。现在他也能很安静地看完,并时不时地讲解一番。从电视里他看到有一个小朋友在蹦蹦床上摔坏了腿——再去玩时,他就不会站在边上跳,而是小心地站在中间。
情景设置我们经常设身处地地问他一些问题,比如“如果你在商场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他就会想出好多办法:去广播室找阿姨广播;让服务台的叔叔阿姨给我们打电话(两岁时,他已经记住了爸爸的手机号);或者告诉警察叔叔家里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等。虽然有些方法很幼稚,但这是他自己能动脑筋想出来的,很不容易。
编儿歌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我们也编成了顺口溜:抓人抓人110;救火救火119;救人救人120!有一次路边烧树叶,他马上问我们:“是不是该打119?”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崽崽两岁左右,我们觉得他已经能够理解并听懂一些道理了,于是我家每天晚上的保留节目就是安全教育。通常我们会先讲一个安全小故事,都是以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出现,这样就像发生在孩子身边一样。每次崽崽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我们会在讲完后有意识地问一些话。比如:别人给你东西吃,妈妈没同意前,能不能要呀?别人说要带你到别的地方去玩,你没告诉我们,能不能跟着去呀……通过这种方式,使崽崽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好多安全常识。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很重要
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遵守规则。过马路时,即使马路上没有一辆车,我们也会牵着崽崽的手,一直等到绿灯出现,并且会告诉他怎样分辨车辆和行人应该遵守的信号,所以现在崽崽过马路会很自觉地看红、绿灯,会告诉我们“绿灯了,可以过了!”我们带崽崽出去时,会主动绕过井盖走,还会告诉他井盖不能踩。刚开始他会问为什么,当我们把道理告诉他,并多次重复后,崽崽记住了。至少他现在走路会绕着这些东西,还会告诉其他小朋友:“别走井盖,危险!会把牙磕掉的!”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碰到危险情况该如何应对,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和爸爸妈妈走失、什么情况找警察叔叔、有陌生人敲门”等情景,有意识地训练崽崽在各种情景下的反应,以游戏的形式告诉儿子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并反复教他背我们的电话号码、住址、父母的姓名等,希望他能多些保护自我的能力。
未雨绸缪,做父母的永远也不希望有上述场景出现。但不希望不代表它不可能发生,父母如果能在日常安全教育上下点心思,会减少许多危险发生的几率。
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友:我儿六岁半,今年九月上学;孩子非常聪明好动(朋友和老师都这样认为),但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很随意的说话,说话的内容有时是专心听讲的问题,有时则不着边际。他不仅爱说,还很爱动,老师说他淘气的方式与别人不同,他见什么动什么,非常好奇。孩子好奇是好事,但他的言行常不受环境约束,我们做家长的不知该如何诱导他:什么该动?什么能动但现在不可以动!道理孩子明白许多,但是转眼就“说是说、做是做”请赐教我们该怎么办?
茅于燕:我认为这是他在幼儿期没有训练约束自己的习惯造成的。儿童初涉人世,是带有许多“自由人”的色彩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有一个教育的环境,从小(一两岁开始)就训练他约束自己,那么他到小学就不会随意说话、随意活动了。有约束才有秩序,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
孩子没有约束自己的习惯,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帮助。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家长和老师都要和他讲道理,但不要唠叨,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不守秩序、不安静听讲,是学不会知识的,而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他多学东西,多学技能,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2、和他本人谈话,要求他尽量约束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举手提问,或下课提问,如果有几次做到了,要大大表扬。
3、在家里也要对他的行为有约束,做到家园一致。要正面诱导,不能打骂。
4、他已经六岁半了,再学习约束自己,是很困难的,家长和家里人要一致、要耐心,多讲道理,多表扬好行为,还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