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胎教
2021-05-26 怎么胎教 胎教仪怎么样 怎么进行胎教“火气”太大怎么办。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气”太大怎么办,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友:我外甥今年5岁了,聪明伶俐,听话的时候特别讨人喜欢。喜欢跟要好的小朋友玩,有时候也打架,而且大部分都是他先动手,而且每次打架总处于一种不把对手打败不罢休的情况,有时候在大人面前强行想把他给拉走,让他离开一会儿,可他不行,打别人不成,反过来打我们。有一次我手里都拿着东西,他又跟一个小朋友打起来了,一时我放不下手里的东西,别人把他给拉开以后,他转身又过来打我(又是拧胳膊又是撕衣服),好象是没出气的样子。请问我外甥的这种“大火气”属于正常吗?怎么给他纠正一下呢?真担心他长大了,会不会也改不了。
茅于燕:从介绍看,你外甥已经五岁了,而且聪明伶俐,听话的时候,很讨人喜欢。我想要纠正他的打人的毛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五岁儿童完全可以懂得语言中“不行”是不能做这件事的意思了。所以一定要反复对他讲不能打人的道理。当然,我想你们也一定讲过,但可能份量是还不够。讲的时候可以是通过故事,也可以是现身说法(把拧胳膊的地方给他看),态度要严肃、坚定。而且他很聪明,道理一定能懂,这是很重要的。
2、要给以一定的惩罚,主要是他打了人、撕了人家的衣服以后,醒来应该给他的吃食、玩具、看电视的机会、去超市购物、假期去游乐场的乐事等都不给他。让他懂得:“打人”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玩具、不能看电视、不能跟家人外出等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不能舍不得。
3、他这种脾气大可能与他的性格有关,也可以与小时候父母对他过份宠爱有关,使他养成“谁不听我的,我就打谁”的不良习惯。当然,这种性格、这种习惯现在要改变还是可能的。但必须家长配合,晓之以理(他已经5岁了,完全懂得道理了,就是控制力差一些)。动之以情,坚持不懈地做工作,会有好结果的,再也不能盲目宠爱了。
4、带他到被他打的儿童那里去道歉(在他平静下来以后),虽然可能他表现不好,但听听被打儿童家长的批评,也是益的。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去,他如果去了要大大表扬,这是改正错误的最好的表示法。
5、一段时期他如果没有打人行为,也要表扬,让他有个对比。惩恶扬善是很重要的教育原则,要两者都用。
相关推荐
宝宝脾气太倔妈妈怎么办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脾气太倔妈妈怎么办,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以柔克刚
通常宝宝说“我不要”未必是真的不要。他只是想体验自己的能力,所以聪明的妈妈会给宝宝“戴戴高帽子”,使宝宝得到想要的关注,从而主动地说“我要”。切忌以硬碰硬,因为宝宝很多时候说“我要”是因为家长的表情恐怖而感到害怕,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循循善诱
妈妈可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根据宝宝的期望用具体的事物来解释、描述,使宝宝理解这项活动与自己的关系,从而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做出表示。宝宝所关心的事情和能够理解的词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与其告诉他要去好玩的地方玩,倒不如直接告诉他去动物园看大象。
●声东击西
妈妈可运用自己的表演才能,用另一件事自然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他暂时忘掉目前所从事的活动,然后再提出要求。这时候,很多宝宝会自然顺着你夸张的表情说:“我要”。
●欲擒故纵
宝宝的反抗行为很多时候是没有理由的,只是一种“找找感觉”,是受成人情绪暗示的结果。如果妈妈在这个时候故意顺着宝宝,表现出非常希望他继续从事这项活动的意愿,而妈妈自己则从事另一项对于宝宝来说充满了神秘的活动,宝宝会察言观色,力求与大人的行为保持一致,努力地争取表达内心感受。
●日积月累
宝宝的倔强脾气是一个发展过程,但是也与家人的教育方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如果父母对宝宝向来依顺,那么宝宝的倔强就是一种无理的“任性”,一种“要挟”父母的武器,所以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注意从多方面发展宝宝的自我认知,帮助倔强的宝宝顺利度过“反抗期”。
●置之不理
这是帮助孩子摆脱倔脾气的最好方法。因为孩子发脾气的大部分目的是想得到你的关注。你不理他,孩子就会意识到发脾气没有什么用,以后还是少用为好。不理睬发脾气的孩子,需要家长能沉住气。
孩子太“独”怎么办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孩子太“独”怎么办》,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友:我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相处时,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的孩子玩。有时甚至与别的孩子争抢游乐设施,我在旁边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我该怎样做?
茅于燕:你没有说孩子几岁,是男孩还是女孩,所以只能泛泛回答。
孩子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甚至争抢游乐设施,是很常见的。从他来讲,我的玩具我要玩、滑梯我要玩,秋千我要玩,为什么要给“你”呢?
共享玩具、同玩游乐设施是文明社会的行为准则,在儿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中经过教育、学习,才能做到。
这里有几个方法供你参考:
1、在家里应该让他把玩具拿来和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玩,让他感受到和他人(哪怕是年龄相差很大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享玩具的乐趣。
2、假日里带孩子到有小孩的朋友家作客,带几件玩具去,由你组织他们一起玩。一开始一定不习惯,但次数多了会有改变。独生子家庭本来只有一个孩子,什么都是他的,他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改变这个习惯,是会感到不适应的。从不适应到适应要有一个过程,经常提供机会,会缩短这个过程。
3、有时也要带他到公共场所玩游乐设施。开始一定会争抢,因为在家里什么都是他的,现在怎么有人要玩我玩的滑梯、秋千……?不行,就抢,这时要冷静地和他讲道理,一次不行,多次会有效。也要和小朋友讲道理。
4、平时和他讲共享的故事,对他也有用。
5、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两岁半了,我建议送他上幼儿园,这对培养他良好的礼貌行为有很大好处。家里的环境是“独”,容易养成孩子自顾自,不尊重其他儿童的毛病,而幼儿园是有很多小朋友,容易养成谦让、共享、关心他人的好品德。
孩子太怕生怎么办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孩子太怕生怎么办”,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你的提议不错,带庆麟参加朋友的婚礼时,就有一位上小学的小姐姐帮忙安慰庆麟,带他玩气球。后来,庆麟还舍不得离开呢。
悄悄的回复:(写于2/21/200211:20:02AM)
1、怕生是多数孩子成长的阶段。虎娃在2岁不到半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记忆中比庆麟厉害多了,在人家门口就开始哇哇大哭,我们都不敢带他去串门,怕人家嫌。过了2岁半就好些了。
2、多带孩子外出。但这里面有个策略。对于怕生的孩子,不要带孩子带陌生的封闭环境(室内),这样会加剧孩子的恐惧。可以带孩子到新的自然环境中去,这样孩子的恐惧感就不太明显了。在这种环境下跟生人接触,也会比较自然。
3、分部缓解孩子的恐惧感,比如在陌生的地方见熟人(在公园里和孩子熟识的亲友约好一起玩),在熟悉的地方见生人(比如在家里欢迎客人),然后是在陌生的地方见陌生人,从自然环境到封闭空间逐渐过度。
qimama的回复:(写于2/21/200212:12:57PM)
琪琪现在也挺怕生,院子里的叔叔阿姨下班跟她打招呼都会脸红。在商店里有人觉得她可爱指指点点她会立刻藏到我身后。但是要是在公园这样的地方,却一点也不怕生,还会追着不认识的孩子要一起玩。还有在熟悉的奇乐儿里,也是根本不怕生。所以我总结她其实害怕的是人来人往的拥挤,和大人对她的格外关注。她笔喜欢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想想自己如果成了焦点,也会要怕要躲的吧?
卓予妈的回复:(写于2/22/20029:53:49AM)
如果家里来的客人一进来就很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她就会要躲起来。慢慢地客人和爸爸妈妈聊去了,她就会不怕了,还会拿水果给客人。可是在公园就很好,和不认识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很大方,还滑滑梯比赛。
去商场买东西也会跟叔叔阿姨BYE-BYE。
xueduoduo的回复:(写于2/21/20021:50:25AM)
我记得好象性格内向外向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比如父母都内向,孩子内向的机会大;父母都外向,孩子十有八九是外向型,我想这主要是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关。
以多多为例,多多属于绝对外向型,比我和她爸爸都活跃若干倍,我从她很小就注意带她多接触外界环境,比如说去饭馆,我有时让多多拿着钱去结帐,她在人家腿边一遍一遍地说:“阿姨,结帐!”人家也没注意她,她就拍拍阿姨的臀部,这样就把帐给结了。
天气暖和的时候,我每天上午都带她去小公园和小朋友一起玩,下午在大院里等下幼儿园的大朋友回来一起玩,多多从一岁半就爱跟在大孩子屁股后边瞎跑。
我们没事儿就带她去公园,商场,多多和小孩,大人都能自如地交流,从不怯阵。所以,我认为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创造和别人交流的机会,从而逐渐克服胆怯心理,而不是刻意的安排几次活动让他锻炼胆量。
lz依妈的回复:(写于2/20/20025:13:28PM)
我家依依也有这种情况,也许是跟宝宝接触的环境有关,长时间在比较静和人少的环境里,就不喜欢太热闹的地方,也总是躲避陌生人。可以试着让他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与同龄孩子玩耍,家人不要强迫,多陪他玩,多开导他,让他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的,他就会树立起自信。另一方面也许跟他的性格有关,上幼儿园后可能有所好转。不用着急,孩子的天性是开朗活泼的,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
孩子太听话怎么办
孩子太听话是坏事?聪明父母用3招,孩子长大有主见更优秀。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但有时候,太过听话的孩子长大往往会没主见,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和孩子正确沟通?一起来学习吧!
太听话的孩子,长大或许会这样
孩子成长有属于他们的自然生长和天性,他们天马行空,活泼好动,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还未对社会规则有所建立,所以常常会“犯错”,家长想要避免孩子走弯路,而让孩子一味的“听话”,孩子的成长未必能够美满。
1孩子长大更容易叛逆
很多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想把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交由孩子来实现。
而这往往会让孩子被压抑在“听话”之下,久而久之,更容易出现“叛逆”的消极做法来表达自我。
因为孩子的压力也需要宣泄口,而且这样的反差往往父母无法接受,对孩子的未来也是很大的负面影响。
2孩子长大没有主见
因为听话的孩子往往身上所有事情,都是家长一手包办,随着长大慢慢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缺少主见。
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去思考,“都行,都可以”,做任何决定都是以获取他人肯定为主,而失去了自我,有的孩子会变得内向和自卑。
正确让孩子听话,这3点很重要
1有底线和原则
没有底线和原则的妥协,会带来很多的伤害,孩子小对于这个社会的规则还没有掌握,他们需要自己去探索。
家长应该要做的是让孩子在不打破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去尝试“犯错”,从而让孩子自己积累经验。
在规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也能保护孩子成长的规律。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孩子想要玩具,可以和孩子约定这个月只能买一样,由孩子自己决定要哪个玩具,可以多几次思考后再决定。
在规定的范围里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能够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让孩子能够主动思考和规划。
2家庭教育要一致
很多时候,规则被打破是最严重的问题,比如父母规定孩子一周只能吃一次糖果,可规则在爷爷奶奶这里却随意被打乱,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判断后,就会出现前后不一,在父母面前不要糖,在爷爷奶奶面前要糖的情况。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规则必须具有一致性,这样父母才能有威望,孩子也会尊重父母,遵守规则,不会出现肯定和否定的答案,让孩子陷入自我矛盾中。
3培养孩子自我意识
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真的很重要,可以让他们在一生中都免于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期就是在“第一个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说“不”,和家长反抗。
但要知道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父母们应该更加耐心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度过说“不”期。
除此之外,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也是很重要的。
听话是有界线的,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懂得分辨好坏,善恶是很重要的。
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一定是帮助你,和你一个战线的,给孩子最强的后盾。
希望父母的正确引导能帮孩子找到与规则和平共处的方法,不做一个只讲规则的傻孩子,也不做一个不讲道理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