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2021-05-22 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 胎教的影响 健康之路胎教

家庭冷暴力影响宝宝心理健康。

“家庭冷暴力”是最近在社会上偷偷蔓延的“流行病”,很多家庭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家庭冷暴力。尤其是在学历较高、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夫妻中,家庭冷暴力现象的存在愈来愈多。

家庭冷暴力包括: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事务。

无论是谁发起家庭冷暴力,也无论是哪个人的责任,或夫妻之间谁对谁错,冷暴力对每位家庭成员都会是一种伤害。尤其身为父母,要对宝贝抱有一份责任,宝贝的健康成长是每对父母的心愿。但冷暴力伤害的不仅是夫妻双方,对宝贝的心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从Awa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长时间的冷暴力已经使宝贝的性格发生了改变。

专家建议

1.高度警惕家庭冷暴力对宝贝心理的伤害

很多父母为了不伤害宝贝而勉强维持婚姻。的确,离异家庭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比率要远高于正常家庭,但身为父母,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持续的冷战也会影响宝贝的心理健康,有的宝贝会因为经常成为冷战的牺牲品,而变得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家里的氛围异常警觉。长期下去,宝贝会变得过于敏感、不自信或刻意曲迎他人;也有的宝贝学会了父母的冷暴力方式,变得很冷漠,没有一般宝贝的喜怒哀乐,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

当家庭冷暴力出现时,首要的对策当然是去解决它、缓和它,一味地勉强维持并不一定对宝贝是最好的。

2.夫妻要学会呵护和经营婚姻

在婚姻里,夫妻都把真实的自己没有遗漏和伪装地展现给了对方,真实永远都不会是那么美丽。婚姻就好像是一块玉,需要夫妻共同去呵护;要学会观察和体会对方的需要,要去关心体贴对方。

3.夫妻积极并及时地为自己的婚姻保鲜

夫妻是最亲近的人,互相也最为了解,很多时候对于感情的微小变化我们是可以及时发现的,只是我们多数不以为然,或者忙于工作和琐事而没有对这一变化进行处理。常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在意识到夫妻感情有所变化时,要积极加以应对,及时处理,为婚姻保鲜。

4.用积极的沟通方式增强夫妻双方的交流

家庭冷暴力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双方的交流减少,一天说不上几句话,甚至几天不说句话。夫妻双方对家庭和谐都负有责任,要互相温暖,学习积极的沟通方式,在有矛盾或不一致意见时,要学习就问题做主动、坦诚的沟通,将矛盾有效化解。

积极的沟通方式不仅有益于夫妻间的感情交流,也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宝贝的心理健康,而且,宝贝最初的社会交往就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积极的沟通方式会帮助宝贝更好地适应社会。

5.改变自己对婚姻破坏性的行为

有一些行为是必定会对婚姻有伤害的,如明知是对方禁区仍然去尝试、在吵架时过激的不理性的言辞甚至人身攻击、像Awa一样总是诋毁老公……在婚姻中夫妻都要辨明什么样的行为会破坏双方感情,让我们与这样的破坏性行为彻底告别吧。

6.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如果夫妻双方都有意愿去改变冷暴力的现状,而且也付诸了很多的努力,但依然不能有效缓和感情,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与家庭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共同挽回婚姻。

7.必要时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以决定是否继续

很多妈咪会因为可惜多年的情感投入,可惜自己花费在丈夫身上的青春,而一再地努力挽回,一再地委曲求全。但当你竭尽了努力也无法再温暖老公的心,当自己身心疲惫、痛苦不堪时,也许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理性地决策是否仍要继续。Zj09.cOM

化冷为热小锦囊

1.双方互不说话时,在家里显着的位置留一些小贴纸,写上关心温情的话,让老公知道,你还在意他还在惦念着他。

2.在饭菜上,有意添加一些老公喜欢的口味和菜品。

3.帮老公想在事前,譬如老公要出差,将他可能忘记或必带的一些物品事先收拾好。

4.不经意时,重复以前和老公经常会有的小动作、小活动,唤起他的记忆。

5.以宝贝的生活和教育切入,尝试与老公讨论问题,让老公开口讲话。

6.找一些老公感兴趣的话题,倾听他的观点,尝试与他探讨,但避免过激的争论。

7.与宝贝有关的家庭集体活动,邀请老公参加。

8.邀请老公在纪念日或有特别意义的地方,重温旧景、旧情。

9.要及时调整生活节奏,或设法过好和谐的夫妻生活来逐步消除,重新建立起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

10.若夫妻之间沟通有困难,还可求助于亲戚、朋友、同事或心理专家。

相关推荐

家庭冷暴力易触动孩子敏感的心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庭冷暴力易触动孩子敏感的心”,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家庭冷暴力包括: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事务。

无论是谁发起家庭冷暴力,也无论是哪个人的责任,或夫妻之间谁对谁错,冷暴力对每位家庭成员都会是一种伤害。尤其身为父母,要对宝贝抱有一份责任,宝贝的健康成长是每对父母的心愿。但冷暴力伤害的不仅是夫妻双方,对宝贝的心理也会产生不良影响,长时间的冷暴力已经使宝贝的性格发生了改变。

专家建议:

1.高度警惕家庭冷暴力对宝贝心理的伤害

很多父母为了不伤害宝贝而勉强维持婚姻。的确,离异家庭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比率要远高于正常家庭,但身为父母,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持续的冷战也会影响宝贝的心理健康,有的宝贝会因为经常成为冷战的牺牲品,而变得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家里的氛围异常警觉。长期下去,宝贝会变得过于敏感、不自信或刻意曲迎他人;也有的宝贝学会了父母的冷暴力方式,变得很冷漠,没有一般宝贝的喜怒哀乐,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

当家庭冷暴力出现时,首要的对策当然是去解决它、缓和它,一味地勉强维持并不一定对宝贝是最好的。

2.夫妻要学会呵护和经营婚姻

在婚姻里,夫妻都把真实的自己没有遗漏和伪装地展现给了对方,真实永远都不会是那么美丽。婚姻就好像是一块玉,需要夫妻共同去呵护;要学会观察和体会对方的需要,要去关心体贴对方。

3.夫妻积极并及时地为自己的婚姻保鲜

夫妻是最亲近的人,互相也最为了解,很多时候对于感情的微小变化我们是可以及时发现的,只是我们多数不以为然,或者忙于工作和琐事而没有对这一变化进行处理。常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在意识到夫妻感情有所变化时,要积极加以应对,及时处理,为婚姻保鲜。

4.用积极的沟通方式增强夫妻双方的交流

家庭冷暴力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双方的交流减少,一天说不上几句话,甚至几天不说句话。夫妻双方对家庭和谐都负有责任,要互相温暖,学习积极的沟通方式,在有矛盾或不一致意见时,要学习就问题做主动、坦诚的沟通,将矛盾有效化解。

积极的沟通方式不仅有益于夫妻间的感情交流,也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宝贝的心理健康,而且,宝贝最初的社会交往就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积极的沟通方式会帮助宝贝更好地适应社会。

5.改变自己对婚姻破坏性的行为

有一些行为是必定会对婚姻有伤害的,如明知是对方禁区仍然去尝试、在吵架时过激的不理性的言辞甚至人身攻击、像Awa一样总是诋毁老公……在婚姻中夫妻都要辨明什么样的行为会破坏双方感情,让我们与这样的破坏性行为彻底告别吧。

6.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如果夫妻双方都有意愿去改变冷暴力的现状,而且也付诸了很多的努力,但依然不能有效缓和感情,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与家庭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共同挽回婚姻。

7.必要时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以决定是否继续

很多妈咪会因为可惜多年的情感投入,可惜自己花费在丈夫身上的青春,而一再地努力挽回,一再地委曲求全。但当你竭尽了努力也无法再温暖老公的心,当自己身心疲惫、痛苦不堪时,也许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理性地决策是否仍要继续。

化冷为热小锦囊

1.双方互不说话时,在家里显着的位置留一些小贴纸,写上关心温情的话,让老公知道,你还在意他还在惦念着他。

2.在饭菜上,有意添加一些老公喜欢的口味和菜品。

3.帮老公想在事前,譬如老公要出差,将他可能忘记或必带的一些物品事先收拾好。

4.不经意时,重复以前和老公经常会有的小动作、小活动,唤起他的记忆。

5.以宝贝的生活和教育切入,尝试与老公讨论问题,让老公开口讲话。

6.找一些老公感兴趣的话题,倾听他的观点,尝试与他探讨,但避免过激的争论。

7.与宝贝有关的家庭集体活动,邀请老公参加。

8.邀请老公在纪念日或有特别意义的地方,重温旧景、旧情。

9.要及时调整生活节奏,或设法过好和谐的夫妻生活来逐步消除,重新建立起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

10.若夫妻之间沟通有困难,还可求助于亲戚、朋友、同事或心理专家。

家庭暴力易导致心理疾病


昨天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社会上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关注度一直很高,相比之下,对未成年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关注却有点少。

记者近日从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了解到,逾五成家长会采取打骂方式教育孩子。而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因家庭暴力导致心理疾病的儿童在逐渐增多。专家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往往接受并使用暴力,还有可能将这种暴力行为延续至下一代。

5岁男孩遭家暴四处流浪

济南市救助站里成“常客”

今年8岁的小伟(化名)是济南市救助站的“常客”。3年前他第一次被送到该救助站,成为站里年龄最小的流浪人员。“隔一段时间,他就又会被民警发现,重新送回救助站。”济南市救助站儿童保护中心主任姜明说,3年里仅对他的救助就有十几次。

小伟老家在菏泽农村。5岁那年,父母离婚了,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家人并不喜欢小伟,常因为一些小事动手打他。一次,挨了打的小伟跑到邻村,整夜未归。好心的村民收留了他,这让小伟突然觉得,外面要比家里好多了。

3年间,他就在别人的施舍中生活,先后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流浪。姜明说,他的言行举止,根本不像一个小孩子。因为长时间流浪,接触的人过于复杂,他还学会了偷东西。“在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流浪儿童中,小伟是比较典型的。”姜明说。据了解,从2003年至今,济南市救助站接收的职业流浪儿童就有20余名,因受家庭暴力而流浪的孩子占七成。“他们有些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缺少关爱,还有些忍受不了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被迫离家出走。”姜明说。接受救助的流浪儿童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也不过14岁。

缺少关爱14岁少女吸毒

济南市救助站接收的流浪儿童中,有些孩子不仅家境殷实,父母还都有较高学历。但他们宁愿过流浪的日子,也不愿回家与父母相处。

莎莎(化名)今年14岁,母亲是位老师,父亲在金融机构工作,优越的家庭环境让她从小吃穿不愁。但是,她并不快乐。父母平时工作忙,极少有时间陪她。有时,她一天都难得和父母说上一句话。在家里,莎莎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慢慢地,她开始厌学,常常逃课,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父亲知道后,对她就是一顿暴打。后来,莎莎就经常不回家,结交了一群朋友,整天在街上晃荡。“被送到救助站时,她已经吸毒成瘾了。”姜明有些心疼地说。

网吧老板比父亲好

在百度“家庭暴力吧”,记者遇到了20岁的济南网友“音乐盒”。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遭受父亲的虐待,父亲的责骂已经让他失去了自信,变得越来越自卑。他见到陌生人就不愿说话,现在连找女朋友的勇气都没有了。“音乐盒”说,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揍他。有一次,作业上没有写最后那个句号,父亲看到后,拿起一根竹条就打他,因为用力过猛,竹条都断了。“我最受不了他侮辱我,叫我渣子、废物。我夜里经常会做噩梦。”他说。

上初中时,他还离家出走过一次。那段时间他都是靠朋友吃饭,也没去学校。后来在街头一个角落避风时,他被父亲发现了,当场被打断两条肋骨。

他说,家庭环境甚至还没网吧温暖。他跟一个网吧老板很熟,一次实在没钱吃饭了,老板就给了些钱,拿到钱的那一刻他就哭了。“为什么外人都能关心我,而自己的父亲却不能?”

儿童遭家暴很少做伤情鉴定

在济南市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成立至今,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儿童来此鉴定的人数很少。“目前,还不足总鉴定人数的一成。”该中心法医丛树东说。

该中心最近做的一次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伤害鉴定,还是在2006年。当时,年仅11岁的玲玲(化名)用零花钱买了两只小鸡,父亲发现后对她一顿毒打,导致玲玲背部和四肢有明显的淤血。

丛树东说,“不打不成器”的传统观念仍然很严重,家长认为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玲玲的遭遇最初被媒体发现并报道,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母亲带她做了鉴定。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教育学教授田梅英认为,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在维护权益时也面临尴尬。“他们还需要父母的监护,如果真诉诸法律,也有可能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田梅英说。

一半多家长对孩子缺乏尊重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中,有不少已为人父母。去年,济南市青少年研究所在对他们教育下一代的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父母会采取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

调查中,承认“经常打骂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有5.94%;承认“偶尔会打骂孩子,孩子气得你没办法”的高达48.51%;表示“从不打骂孩子,打骂孩子是家长无能的表现,也是违法的”有36.63%;选择“其他”的占8.91%。

调查显示,有一半多家长的儿童权力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采取打骂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

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胜男说,如今家长所受各方面的压力的增大、家长对孩子学业期望值的增加以及新时期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得一些家庭中打骂现象变成暴力事件并不断升级。这不仅给孩子带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伤害,也是孩子不良性格形成的重要诱因。

强迫孩子上辅导班也是家暴

济南建新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玉珍认为,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没用”“你真让我丢人”等话语,从不赞扬孩子,儿童成长过程中经常目睹家庭成员间的暴力,都会使儿童丧失自信,心理上受到极大伤害。“我不理孩子,或者说他两句,这也是家庭暴力?”市民李女士说,之前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对此,马玉珍认为,各种类型的责骂、威胁、恐吓或嘲笑,又称“冷暴力”,虽然不会直接导致身体上的明显创伤,但很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妨碍儿童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比如,家长强迫孩子上辅导班,就是冷暴力的一种形式。”

打孩子一巴掌也违法?

“打孩子是为了他好。”在记者随机调查的30名家长中,有21名被调查者认为,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别人没有权利干涉。“我打孩子一巴掌,也是家庭暴力吗?难道我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说。

济南康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兆祥指出,判断家长是否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要看造成的影响是否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他说,一般情况下,经常性地对家庭成员的身心造成伤害的不法行为即构成家庭暴力。如果是偶尔打骂,但造成了严重后果,同样构成家庭暴力。

孙兆祥说,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禁止父母虐待子女,并未对家庭暴力作出具体规定。除非把孩子打伤、致残等,触犯了刑法,父母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暴力也会被“继承”

济南大学心理学教授龚晓洁说,孩子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家庭暴力,往往都会接受并使用暴力。这是一种“暴力循环”现象。

她说,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还会让孩子误认为,使用暴力手段就能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当孩子做父母时,有可能把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用在下一代子女身上。

龚晓洁还认为,在暴力中长大的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以流浪的方式逃避家庭暴力。

许多受暴者不但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有些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山东心理咨询网咨询师杨忠斌说,因遭受家庭暴力患上心理疾病的儿童,他每年都会接诊数十例。“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他说。

今年9月,市民赵女士带着9岁的儿子来做心理治疗。赵女士说,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尤其喜欢画画。可从去年年底开始,儿子性格大变。“现在他几乎不和我说话,表情也很木然。”她说。

详细了解情况后,杨忠斌发现,赵女士和丈夫常常吵架,有时还会大打出手。起初,孩子还因为害怕哭闹,慢慢地就不再说话了。“家长间的暴力行为间接地影响了孩子,导致他患上自闭症。”杨忠斌说,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儿童,由于受到长期的惊吓,他们经常会做噩梦,有自闭情绪。有的还离家出走、辍学,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

《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训手册》将出版

为了让更多家长学会非暴力教育子女的方式,近日,广东省妇联与广东教育学院合作,制作出一本《非暴力方式家庭教育培训手册》,即将面向社会发行。

据了解,夫妻怄气时,把孩子当作要挟对方的工具,吵架时不知道要避开孩子……这些行为都是对儿童的虐待。目前,已有两批广东家长参加了该培训的“预实验”,其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受到许多家长的欢迎。

睡眠质量影响宝宝健康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睡眠质量影响宝宝健康》,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日前,国际睡眠专家、亚太儿童睡眠联盟与强生婴儿联合调查了全球0-3岁宝宝的睡眠习惯。在中国和西方,分别有8,671名及7,960名0-3岁的宝宝参与了这项最新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以睡眠长度来看,西方宝宝平均总睡眠时间为13.01小时,中国宝宝平均总睡眠时间却仅为12.16小时,比西方宝宝少将近1个小时!通过这一对比我们发现,中国宝宝的睡眠问题尤其严重。

中国睡眠研究会专家指出,如果宝宝在夜间睡眠时被外界因素干扰而经常苏醒,得不到连续深层睡眠,还直接影响到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所以,父母们如何学会以科学方式来掌握宝宝睡眠质量,成为了迫切关注的问题。

少换尿布,养成固定时间睡眠

有多种因素会造成婴儿夜间持续睡眠被中断,外国专家特别留意到在中国家庭中依然比较普遍的使用布尿布习惯,因此由中国婴儿睡眠权威专家、美国杜克大学认知发育实验室以及智利大学睡眠及功能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有关专家进行临床调研时,就分别对使用传统布尿布和优质纸尿裤的两组婴儿的夜间睡眠表现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穿着传统布尿布的婴儿中有超过50%每晚需要更换尿布超过3次,42%每次更换尿布后,需要5-15分钟才能重新入睡。而另外一组婴儿穿着优质纸尿裤,明显减少夜间更换次数,减少夜间睡眠中断频率。

由此可见,使用布尿布让父母在夜间频繁检查是打断孩子睡眠的主要原因,这会令大部分宝宝夜间平均损失30分钟的宝贵睡眠时间,直接影响到白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另外,专家建议,家长最好要建立一套睡前模式:1、洗个热水澡,换上睡觉的衣物;2、喝奶后不要马上入睡,应呆半小时左右,此期间可拍嗝;3、和孩子说说话,念1~2首儿歌,把一次尿,然后播放固定的催眠曲(可用胎教时听过的);关灯,此后不要再打扰孩子。每天按时做很重要,这样就可养成孩子固定时间睡眠的习惯。

注意睡姿透出的危险信号

小孩子的睡眠安静与否,还与他的发育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当他身体不适时,便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睡姿,家长应当常常注意观察,及时调整小儿的身体状况。

比如,面朝下、屁股抬高,像个青蛙那样趴着睡,常常是因身体有热,有时还会伴有口腔溃疡、烦躁不安等。有的小儿入睡后反复折腾,这常常是因为胃内有积食,当然还会伴有大便干燥、腹部胀满等症状。如果睡前不吃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衣被厚度适中,就可以避免这些现象。

10岁内20点前最好睡觉

睡眠的好坏对孩子的身高有着重要影响。据研究,儿童在熟睡时比清醒时生长速度要快3倍。这是因为,在孩子入睡后,位于大脑底部的脑垂体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是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及内脏增长;进入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只有在睡眠时才分泌生长激素。因此,睡眠对于儿童不单纯是休息,更是促进身体发育的催化剂。

一般来说,人在入睡后才能产生生长激素,深睡一小时以后逐渐进入高峰,一般以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孩子如果睡得太晚,身高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专家建议,10岁以内的儿童,家长一定要督促其在晚上20点前睡觉最为适宜。

本文来自帮宝适专家在线

测测你家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对待未来的态度。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看看你的宝宝得了几分?

题号1、3、6、8、11、14选“是”记1分;题号2、4、5、7、9、10、12、13、15选“否”记1分。

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A.得分在11分以上,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很健康,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他的要求,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可激发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大的潜力。

B.得分在6~10分,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中等,存在一定的隐忧。孩子成长的道路有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对黑有恐惧心理,不敢独自一人睡觉时,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对于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C.得分在5分以下,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指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作为父母,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责无旁贷。你可以针对宝贝相应的弱点慢慢地有耐心地寻求解决的方法,例如:为宝贝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多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如果必要时你也可以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入学准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