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真实
2021-05-22 童话故事真实 胎教可以对宝宝有益吗 真实的童话故事结尾揭示宝宝人来疯现象真实原因。
一旦家里来客人了,本来安静的宝宝便会做出许多出格的动作,让家长无所适从。宝宝的人来疯举动,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案例分析:今天有人到家里做客,客人来之前,宝宝一直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看书,妈妈则在旁边准备招待客人的东西,糖果和瓜子什么的。门铃响了,客人来了,妈妈把客人请到沙发上坐下,大家开始亲亲热热地摆起龙门阵。宝宝也没闲着,他把书一丢,就开始围着妈妈和客人转圈,还做出许多怪怪的模样,然后就围着屋子疯跑。妈妈呵斥了宝宝几声,可是宝宝还是不肯停下来像刚才那样好好看书。
原因之一:想让你们注意他
当家里有客人来时,爸爸妈妈出于礼貌需要,自然会把客人放在第一位。当大人们在一起谈话,或是忙着准备饭菜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冷落了,他一向是家里的小主人,这一次你们竟然不理他啦!所以他只好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在你们谈话时不停插话,好让你们注意到他,同时也是为了让大人明白,你们不搭理他,他是无法忍受的。
父母对策: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他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招待客人,但却不能乱跑乱喊。客人来之前,可以先向孩子介绍一下来人是谁,“宝贝,想一想待会儿你要请他们到哪里坐?”客人来了以后,可以让孩子帮着端一些糖果点心,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孩子在客人面前唱首儿歌、背诵古诗等等,但事先得先和孩子沟通好:表演完了就得去自己的房间玩。这样他就不会感到被冷落了。孩子刚开始可能还会违反规则,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情况就会好很多。Www.zj09.COm
原因之二:他在趁机“威胁”呢
有的孩子是个小机灵鬼,他知道当家里有客人时,爸爸妈妈很可能会满足他一些小小的无理要求。比如平常妈妈从来不给他买“奇多”,可他从同伴那里尝到这些香香脆脆的小东西,很喜欢那滋味,所以他在客人来时大吵大叫,因为他知道,当着朋友的面,你会对他让步的。又或者你限制他看动画片的时间,但客人在时,他蹦跳着打开电视,你也不好意思说什么。
父母对策:法国有教育专家说,每个人都会打自己的小算盘,如果这一天对他让步,能让他感到快乐,同时你也获得安静,为什么不答应他呢?只不过要告诉他:“我只会答应这一次!”坚决不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些孩子会在客人来访时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这时父母应明确对孩子地说“不”,孩子闹了一两次后就会觉得无趣,自然就会走开。此外还有什么方法呢?事先约定。当你知道孩子可能会“威胁”你时,提前告诉他,“如果今天你表现得很好,我们就可以做一件你想做的事情。”也许效果会更好!
原因之三:习惯的生活被打破
鹏鹏在家的时候,不是爷爷陪他玩积木,就是妈妈跟他一起看动画片。不过这一天过节,家里来了许多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投入了“接待工作”,鹏鹏在边上大声宣布:“动画片要开始了!”“那你就看吧!”“我不要一个人看!”鹏鹏生气了,他跺脚、吵闹,因为他习惯的生活被打破了,于是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
父母对策: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不能总是陪你一个人啊?妈妈还要招待客人呢!”但这类讲道理的话不宜说得太多,因为孩子理解不了,他只会觉得你们不按照以往的习惯陪他了。可以不妨试着和他商量,让他单独玩。在他玩的时候,别去打扰他,也别问他“玩得高兴吗?要吃香蕉吗?”即使他只能单独呆几分钟,也要表扬他。
相关阅读
揭秘宝宝撒谎的6大原因
早教正能量,成就新梦想。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揭秘宝宝撒谎的6大原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撒谎原因之一:害怕受到惩罚
宝宝自述:鱼缸打碎了,妈妈会打我屁股
狗狗篮子里那只红色的皮球真好看,可是,我刚拿起来,狗狗就冲着我“汪汪!”地叫个不停,吓得我撒腿就跑。
“哎呦!”我的头,疼死我了!只听“啪!”地一声,桌子上的鱼缸竟然掉到了地上,地板全湿了,小金鱼在地上扑腾扑腾地乱动。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啊?糟啦!妈妈过来了,指着地上打碎的鱼缸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记得上次我把牛奶倒进花盆里,妈妈还打了我的屁股。这次要是知道是我撞坏的鱼缸,又要打我屁股了,我赶紧告诉妈妈:“是狗狗撞坏的!”
宝宝心态点击:孩子不诚实是恐惧的结果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就如同故事中的皮皮,当妈妈问题鱼缸是谁打破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想到上次犯错误被妈妈打屁股的情景。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就会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
妈妈妙招出击:
1.缓兵之计。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地盘问,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
2.营造宽松环境。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
3.先表扬再处理。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说谎原因之二:想象和现实混淆
宝宝自述: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动物园。动物园可真好玩,狮子、河马、大象、犀牛……哎呦,看得我眼花缭乱。咦?为什么动物和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白天鹅长着丰满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为什么大象不长翅膀,它还能带着我飞回家呢。这一天过得真快,还没尽兴就到家了,我自豪地告诉妈妈:“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宝宝心态点击:用想象代替现实
2、3岁左右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长着翅膀的大象,和房子一样大的冰箱,诸如此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极为常见。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现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妈妈妙招出击:
1.用鼓励满足孩子的欲望。遇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大象带你飞回来的,你太神气了!”来满足孩子的欲望。
2.教孩子辨别现实与想象。接下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想象和愿望。
说谎原因之三:理解性心理错位
宝宝自述: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
小荷把一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带到了幼儿园,好神气啊!要是我也有一辆就好了。嘿嘿,机会来啦,趁他看图画书的功夫,我拿起了玩具汽车。谁知,小荷突然站起来就和我抢。我可是号称“大力士”的,他哪抢得过我,于是他一个趔趄就摔倒在地,接着“哇哇”大哭起来。天啊,我可不是故意让他摔倒的。老师赶忙扶起了小荷哄他不哭。
看着一旁呆呆的我,老师温柔地说:“抢小朋友东西是不对的,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咦?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了。我心里这个美啊。回到家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
宝宝心态点击:心理错觉让宝宝误读别人的话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2~3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理解性心理错位多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上。是指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心理错觉,从而说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就如同故事中的宝宝,把老师的客观评价当成了表扬,出现“撒谎”现象。
妈妈妙招出击:
1.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对于这类“说谎”现象,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话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
2.听话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进行听话训练,使孩子理解别人的话。比如:妮妮是个好孩子,可是今天却犯了错误。”,类似于这样的转折句,帮助孩子全面分析这句话究竟表达了什么。孩子的听话能力逐步提高了,这类说谎现象就会自动消除。
说谎原因之四:表现欲萌动
宝宝自述:其实我根本就没画完
幼儿园里,老师让大家画一只大大的红苹果。“画好的小朋友请举手。”“我画好了!”我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笑眯眯地对我点点头。我心里这个美啊,我是小朋友中最棒的一个!可是,没想到,老师还让我把画好的红苹果展示给大家。“糟糕!”其实我根本就没画玩,这可怎么办啊。
宝宝心态点击:表现欲驱使宝宝说“大话”
婴儿在成人的爱抚和逗引下,表现欲和表现能力便萌生、发展起来。到了幼儿期,孩子的表现欲越发强烈。当孩子学会一首新歌,画了一张自己满意的画,会搭一种新的积木样式或会做一种新的游戏,就会高兴地向父母显示。表现欲能增强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调动宝宝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妈妈妙招出击:
1.鼓励宝宝的表现欲。父母首先要用鼓励的言行帮助孩子巩固、发展他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如:“宝宝真棒,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孩子客观的自我认知。接下来对于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自我客观的认知。
说谎原因之五: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宝宝自述:谁让妈妈骗我的
王阿姨打电话约妈妈出去吃饭,妈妈说她生病了去不了。不对呀,妈妈没有生病啊。“妈妈,你哪生病了啊?”我话还没有说完,妈妈就伸出手指“嘘”让我别出声。一天晚上,邻居小朋友打电话让我出来玩,我就告诉她我生病了。妈妈说:“小孩子不许说谎!”我没说谎啊,妈妈上次就是这样和阿姨说的啊。
宝宝心态点击:成人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影响孩子
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另一种情况是家长有时不经意说了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家长许诺星期天带孩子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我以后也可说谎。
妈妈妙招出击:
1.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传。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此基础上修整自己的言行。
2.认真履行承诺。许诺孩子的事情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说谎原因之六: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宝宝自述:得了小红花妈妈总该表扬我了吧
妈妈总是当着我的面夸邻居家的小姐姐能唱会跳,长得漂亮。她从来不夸我,气死我了!邻居家的阿姨看到我说:“这小姑娘,多乖巧啊!”听得我心里这个美啊。可是妈妈却说:“你可不知道没有人时这孩子有多淘气。”
哼!在妈妈眼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今天幼儿园里老师教我们剪小红花。我偷偷地把一只小红花塞到了口袋里。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今天我的表现好,老师奖励了我一只小红花。妈妈夸我真是个好孩子,我心里这个美啊。
宝宝心态点击: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孩子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
妈妈妙招出击:
1.检查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面对孩子这样的说谎行为,家长要检查自己对孩子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合理,适当的期望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让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2.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缘于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感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孩子就会健康的发展。
揭示3~4岁宝宝语言智慧表现
对于宝宝的语言,我们既没有特意的安排,也没有正规的教授,但宝宝的语言能力还是飞速地发展着:3岁的宝宝口齿表达越来越清晰连贯,渐渐变得伶牙俐齿;句子越来越规范,语法错误愈来愈少;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会用稚嫩的语言说出他的需要,提出他的要求。
宝宝的语言不断闪现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仔细聆听,你会发现他们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这个阶段的宝宝语言智慧主要表现为:
3岁的宝宝
*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喜欢听生动的故事;
*乐意听别人讲话,听的时候不随意地插话,喜欢回答别人的问题;
*掌握了差不多的语音,但会有发音不准现象,如发zh、ch、sh、z、 c、s等音;
*掌握了1000左右的词汇,但只能用2~4个词来描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小狗的眼睛是黑的;
*会说一些复合的句子,但不用连词,如:我不睡觉,我在家睡了一大觉,我个儿大,我(站)后头;
*喜欢和小朋友交谈,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儿歌、绕口令、诗歌、童话,并愿意大声地背诵;
*喜欢听成人讲述、朗读图画书的内容,能初步感受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含义;
*学习看书的基本方法,会一页一页地翻书,知道故事从哪里开始,能看出画面的主要变化,能爱护图书;
*知道一个字所代表的一定的意思,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发音。
推荐阅读:
打造宝宝完美口语训练
怎样可以让孩子口齿伶俐
如何辨别宝宝是否语言障碍
宝宝“人来疯” 越打骂越厉害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人来疯” 越打骂越厉害”,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相信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个尴尬的场面: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宝贝简直就像换了个人,不是无理取闹,就是大声喧哗,怎么制止都不行,弄得做父母的很难堪,不知如何是好。
宝贝为何喜欢人来疯,该如何解决呢?
*妈妈烦恼:懂事孩子见到客人就闹腾
乐乐是个4岁的男宝宝,平时还算懂事。可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就不一样了,一会打开电视,把音量放得最大;一会上窜下跳,模仿动物的叫声;一会抗着玩具枪,对着客人就是一阵“哒哒哒”……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来疯”,无论妈妈如何威胁和利诱都不起效果。如果爸爸对他动粗动武,他会闹腾得更加厉害,令人尴尬不已。
专家解读:“人来疯”是需要关注的表现
宝贝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即使在家里来了客人时,也希望有人注意他的存在,于是就采取了不恰当的表现方式。比如大声喧哗、任性、不听话等方法来引起父母、客人关注这种过度的表现,俗称的“人来疯”。父母如果能恰当处理不仅可以使宝贝表现得既有教养又不失活泼,同时也能与客人交流中也增长了社会交往能力。
*宝贝为何喜欢“人来疯”
1、宝贝渴望被关注
当家里来了客人时,父母的注意力就会由宝贝转移到客人的身上。宝贝们会感觉被忽视,他们会用自己的一些方法得到关注,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注意。由于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这些方法往往不太恰当,所以就会出现“人来疯”的现象。
2、客人到来对宝贝而言,是一种新鲜刺激
客人的到来,对宝贝也是新鲜的刺激,例如客人的表扬常常让父母感到高兴,宝贝能敏感地发现这种场景的互动,就会越发得意。再者,有时当大人开始谈自己的话题时,没有给宝贝明确的停止“疯”的提示。
3、宝贝的天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压抑
而一旦客人来了,宝贝如同得到特赦,把平时的欲望用胡闹的方式宣泄出来。而父母经常为了暂时的安宁满足宝贝的无理要求,这在宝贝心里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宝贝慢慢地觉得客人来了,父母就会纵容自己胡作非为了。而有的情况恰恰相反,有的宝贝从小受到过分的溺爱,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自私的心态,在客人面前可能表现得尤为强烈。
4、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有不少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有机会带宝宝出去走走,宝宝待在家里总是和家人、玩具、电视打交道,交往圈子窄。当家中有客人时,他们就会感到好奇、兴奋,希望客人能注意到自己,就会做一些异常的行为,比如说话比平时大,比平时都粘你等等,一旦被注意到便想尽办法表现自己,也许心里知道会因某些不当行为受到批评,但他们仍然感到满足。
*对付“人来疯”宝宝父母可以试试这样做
1、教给宝贝待人接物的一些礼仪和技巧
父母们不妨在平时多培养宝贝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抓住宝贝的关键期,因势利导,培养宝贝礼貌待人的品德。比如如何正确有礼貌地称呼人、如何热情地招呼客人、如何正确地运用礼貌语言……要让宝贝知道,拥有良好仪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孩子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喜爱与关注。
2、和宝宝一起制定规则
告诉宝贝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招待客人,但却不能乱跑乱喊。客人来之前,可以先向宝宝介绍一下来人是谁,“宝贝,想一想待会儿你要请他们到哪里坐?”客人来了以后,可以让宝宝帮着端一些糖果点心,这样他就不会感到被冷落了,会让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参与招待客人。刚开始可能还会违反规则,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情况就会好很多。
3、给宝贝创造正当表现的机会
宝贝希望得到大人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创造机会,让宝贝正当地表现自己,例如让宝贝背诵一首唐诗或者让宝贝弹一曲钢琴,然后给宝贝一个明确的停止的提示。就可以把宝贝的表现欲引上正道,而不再搞“人来疯”了。
4、让小宝贝参与到与客人的谈话中来
可以把宝贝介绍给客人,让宝贝多和客人谈话,多从有益的方面夸奖鼓励宝贝,宝贝自然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如果让宝贝在父母和客人的交谈教育中知道什么样才是受欢迎的乖宝贝,“人来疯”的非正常举动自然就会收敛。
5、适当转移注意力
当家里来了客人之后,爸爸妈妈不妨想方设法转移宝贝注意视线,比如:先让宝贝帮助招待客人,然后拿出宝贝最喜欢的故事书进行阅读;背诵唐诗、儿歌;绘画;做手工;给客人唱歌、跳舞;陪同客人观看喜欢的动画片;陪同客人欣赏音乐等等。这样安排,宝贝有事可做,而且满足了宝贝的表现欲,当然不会“人来疯”了。
*爸爸妈妈千万别踩这些雷区
1、切忌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能单纯地用打骂的方式解决“人来疯”,因为宝贝的目的不外乎为引人注意,即使是被打了,目的也达到了。下次再有客人来时还会采取这种方式。所以你这样当着客人的面惩罚宝贝,宝贝觉得很没有“面子”,会感到羞愧甚至会反抗。宝贝是无辜的,宝贝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他的人格。
2、不要忽视宝贝
很多家庭当客人来的时候,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客人身上,觉得宝贝是个累赘,喜欢把宝贝支开。这让宝贝觉得自己受到了忽视,渴望受到注意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宝贝当成一个独立的正在成长的个体给予尊重和引导。
*家有“人来疯”网友妈妈来支招
奇奇妈:多和宝贝进行交流
宝贝有段时间“人来疯”的情况特别严重,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和宝爸只是一味地指责和说教,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加重他的逆反心理。后来我改变了方式,拿出更多的时间给宝贝讲故事,做游戏,并针对性地讲一些有礼貌的小故事。渐渐的新方法见效了,每回客人来,我们给他适当的关注和表现,比如看看他画的画儿,或让他讲个小故事。有了关心和认可,宝贝“人来疯”的情况治好了,人人都夸他是个有礼貌、懂事的小宝贝。
芯芯妈:平时多带宝贝与外界接触
芯芯属于多血质外向型的宝贝,活泼且表现欲很强,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但是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尺度,以至于成了人们眼中的“人来疯”。对于宝贝的“人来疯”,我觉得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一个年龄段宝贝的特点。我的办法就是平时多带宝贝与外界接触。比如经常带她去公园、郊游、听音乐会、看儿童剧的演出等,丰富宝贝的生活,以满足宝贝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客人来时,让她模仿剧中的表演,既满足了宝贝的表现欲,也让宝贝明白当客人拜访时自己什么样的表现妈妈是喜欢的。
桐桐妈:教宝宝待人接物的礼节
“人来疯”,我家宝宝也有过这个阶段,一见到人就兴奋得不行,被他闹的我们跟客人根本就无法正常的交谈。刚开始时,也大声斥责过他,但没有效果,搞的我们都很无奈。后来我查看了很多资料,原来“人来疯”并不是什么很严重的错误。只是因为宝宝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这样做是想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开始着重的教宝宝待人接物的礼节。告诉宝宝怎么样做是讨大家喜欢的,怎么样是不让人家喜欢的。现在客人来家里做客时,宝宝都会大声的问好,来的客人都很喜欢她。
了解宝宝大哭大闹的真正原因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早教已经成为婴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额一个环节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了解宝宝大哭大闹的真正原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了解宝宝大哭大闹的真正原因
如果家里的宝宝还未满3岁,做父母的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一点点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为什么,小家伙就大哭大闹,不可开交,直到全家人仰马翻,精疲力竭为止。2岁左右的小家伙尤其如此,真让做父母的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的爱都化作泡影,从而对小家伙的“任性”大感失望――
事实上,这和宝宝的“任性”丝毫无关,小宝宝们正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用“我哭故我在”来告诉你他不满意。当然这种方式是孩子式的难以自控的(这么小的孩子,你还想他能怎样)。这样的感情宣泄帮助他们摆脱紧张和烦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益处。
那么,宝宝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火呢?
原因一:
他们毕竟太小,还不会长篇大论,更不会用言语把感情上受到的所有伤害表达出来;但同时,他们却很明白自己的喜恶。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很强大的“自我”观念,却苦于无法表达。这让他们像一颗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让父母防不胜防。
比如,在超市里,本来好好的,要结账的时候小家伙被一件你认为丑得要死的玩具迷上了,你当然不会掏钱买这样的东西,可他开始大哭起来,说自己感觉不好,要找爸爸(妈妈)……
于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们,你觉得脸上发烧。公共场合的这种发作是最要命的,父母很难在众人责难的目光下坚守阵线,但是,难道不该发作吗?他想要一样东西,可你不给他买,他发火了,并且明确地表现了出来。他接受了限制却不放弃告诉别人自己的存在。
这样的行为使父母对自己的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尽管小家伙们也不愿这样。毕竟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再多一件玩具,而是时时刻刻拥有父母的爱。不论自己高兴还是忧伤,不论自己像个天使还是魔鬼,虽然又哭又闹,可妈妈还是那么爱我。这种想法是很让人开心甚至是有快感的。
所以发火不仅有发泄和释放作用,正确处理,还会使宝宝们增强自信。正因为确信自己被父母宠爱,宝宝发完火后才又放松又高兴,像平时一样安静自然了。
如果家里的宝宝还未满3岁,做父母的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一点点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为什么,小家伙就大哭大闹,不可开交,直到全家人仰马翻,精疲力竭为止。2岁左右的小家伙尤其如此,真让做父母的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的爱都化作泡影,从而对小家伙的“任性”大感失望――
原因二: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希望对事物有所控制,但他们看到的仍然是自己的“无能”。在看到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控制的事物时,小家伙们除了叫喊和眼泪没有别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愤怒。
有一位母亲,她2岁半的儿子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拒绝妈妈用勺子喂他,并把盘子打翻在地。于是,哭、闹、打屁股,但无论怎样,他还是经常这样闹。直到有一天,她的儿子可以自己使用小勺吃饭了,这种情况才逐渐宣告结束。
像这位母亲的儿子一样,1-3岁的宝宝们觉得自己足够自立也足够长大了,可以不再被父母看做小孩子了,这也正是他们想说的,尽管只能用身体语言表达。他们小脸儿憋得通红,大光其火,往往是冲着自己而非冲着外界。
原因三:
正像水开后被放了气的高压锅一样,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突然为了一件小事发火,那也是对长时间积聚的紧张情绪的释放。父母可千万别搞错了,这不是什么任性,任何一次发作总是要传递一个这样那样的信息,而且是不那么容易解读的信息。
妮娜3岁了,本来一直很得意地背着漂亮的小书包上幼儿园,前两个星期她简直像坐在云彩里一样。可突然有一天,她不干了,嚷嚷着自己宁愿呆在家里,和妈妈在一起。
说学校里老师太凶、别的孩子欺负她、学校根本什么都不是……其实在妮娜平时对学校的激情背后,是强烈的不安,她需要整整两个星期才敢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并承认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
所有的人,大人或小孩,时不时地都会感到压力,并不只有大人才有权力发火。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小家伙晚上从幼儿园回家后哭哭啼啼,看什么都不顺眼,只是因为他们太累了。
最后:别忘了大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爸爸下班回来怒气冲冲,或妈妈稍微有些沮丧,或者夫妻之间气氛紧张,这些都足以演变成一场风暴。
小家伙这时会把大人极力控制的情绪揽到自己身上,他们大喊大叫,把父母不敢对对方说的全嚷嚷了出来。这种情形,你怎么可以批评小家伙不自制?他们只不过想被倾听,被安慰。
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又保证尊重他们的感情,不至于鼓励他们不停地发火?要记住,小孩子发火时身上充满着他们也不知所措的力量,这时候,身边如果没有一个既温柔又坚定的大人来迫使他们安静下来,他们自己也会被这种力量吓倒的。
如果家里的宝宝还未满3岁,做父母的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一点点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为什么,小家伙就大哭大闹,不可开交,直到全家人仰马翻,精疲力竭为止。2岁左右的小家伙尤其如此,真让做父母的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的爱都化作泡影,从而对小家伙的“任性”大感失望――
以下八种做法不妨借鉴:
1、小家伙火最盛的时候不要企图不计代价地让他安静下来。他要表达自己的苦闷,要脱离它,随他去。
2、深呼吸,集中全力尽量弄清楚他身上到底出了什么事。别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不出来。他如果赌气,帮助他摆脱出来,跟他说:“我知道我不给你冰淇淋吃你很生气,真的。”诸如此类的话。说话要充满底气让他信服。
3、如果他敲东西还想打人,抓住他,别太用力,但一定要坚决,同时和他说话帮助他自制。他有侵略性是因为他渴望接触,害怕分离。
4、年龄稍大一点的,可以让他一个人到另一个房间发泄完了为止。平静下来,他自会和往常一样。
5、如果你也被气得难以自制,最好还是离开一下,让你的妻子(或丈夫)接着帮他摆脱坏情绪。
6、有时候,发火、哭闹是为了向大人们施加压力,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父母绝不能屈服,保持冷静,不要管周围的人怎样看你。
7、职业女性下班后经常要面临宝宝无休止的哭泣和其他要求,这是宝宝在表达:我需要妈妈的爱。妈妈不要因为自己无法经常照看宝宝而有犯罪感,否则,他们会不停地利用这一点。到家后,多亲亲他、抱抱他通常会缓解宝宝的坏情绪。
8、不要被宝宝“你真坏,我不爱你了”这样的话弄乱了阵脚,要轻松地对待这样的要挟。
好在这样的情形不会持续太长时间,3岁这个坎儿一过,小家伙就开始用词句来表达很细微的情感变化,你们之间的交流翻开了新的一页――讨论与协商。
他的问题会层出不穷又包罗万象,还要求回答得精确又易懂,他会缠着你讲故事并要求你发表看法……总之,最后你会怀念“美好的旧时光”,那时他的火去得就和来时一样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