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2021-05-20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如何让孩子具备独立能力。
现在的家长真是越来越难做了,除了要承受工作生活的压力外,孩子的事情也是一座大山,压在我们心上。让我们随时都不敢放松。很多家长都说: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教育成功,那我们的生活就是全盘失败,所以,我要这样那样的教育孩子。我想可能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希望能为孩子铺就一条完美的人生道路,但是,我们会很失望的发现,孩子总是不按照我们规划的道路来走,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们,究竟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还是孩子对自己负责。
让家长放手给孩子自主权,对大多数家长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的确,现在的社会纷繁复杂,孩子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他们怎么能理智地应对这个纷乱的世界呢,万一走错了路,学坏了怎么办呢。所有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有最好的人生,我们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但是,我们一直都忘记了,独立是我们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心理,就是由其所有的体验所组成的。”体验如此重要,却又困难重重。
大家都知道小鸭子的故事吧,把刚出生的小鸭子从母鸭旁边拿开,小鸭子就失去了认识母亲的能力。人也一样,家长包办代替,为孩子们做了一切,孩子们就失去了独立的能力,他们不能自己做主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管多大年纪,他们还是离开家长就寸步难行。
我们曾经几次提及姗姗一家人的故事。姗姗的姥姥非常强势,她教育孩子就要像小树一样,笔直向上,不允许长出一点的枝丫,她不能容忍孩子的反抗,一切都要在她的控制范围内。姗姗的妈妈一切唯姗姗姥姥是瞻,姥姥说行她就去做,姥姥说不行,她就坚决抵制。她就这一点非常自豪,认为自己这是孝顺,她跟所有的人都说:对老人不就是要顺着来嘛,孝顺孝顺就是要笑着顺。姗姗妈妈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她同自己的同事互相爱慕,但是姗姗的姥姥对这人没有丝毫的好感,她坚决反对两人在一起,她说这人没家教,女儿跟他以后会没有保障。姗姗的妈妈非常痛苦,她不愿意放弃,但是,她也没打算反抗,她唯一的举动就是拖着,不结婚,也不分手,也不同母亲沟通。姗姗的姥姥对此非常生气,说,你如果一定要跟他,我就没你这个女儿了。姗姗的妈妈不敢想象这一天。就这样,姗姗妈妈成了大龄青年,在一个封闭的小县城,大龄是多么让人着急呀。家里乱套了,所有的人都在劝姗姗妈妈:你自己要拿主意,如果你觉得他可以托付终身,你就不要顾及别人,生活是你自己的。姗姗妈妈留给大家的唯一的答案就是不停的流泪,她不说一句话,就是在流泪,大家都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三十岁那年,等了这么多年的男友提出了分手,姗姗妈妈终于解脱了,有人替她解决了难题。
下一个男友是姗姗姥姥拍板决定的,没多久两人就结婚了。婚后的日子过得很快,姗姗妈妈怀孕了。姥姥说,还是回娘家生产吧,医生熟悉,技术水平也信得过。于是姗姗妈妈在生产前,从工作的省城回到了县城。孩子太大了,难产。姗姗的姥姥坚持不剖腹产,她认为这样对女儿的伤害太大,对孩子也不好。十四个小时以后,胎儿缺氧时间过长,姗姗妈妈失去了第一个孩子。姗姗姥姥对女儿真是鞠躬尽瘁,她把年近古稀的老伴一个人扔在家里,自己去照顾女儿外孙。她决定女儿衣服的颜色,甚至决定家里人穿什么衣服,能不能增减。日子就是柴米油盐,琐琐碎碎。尽管姗姗的军官爸爸不常在家,矛盾还是渐渐浮现了。姗姗的姥姥对这个不听自己话的女婿非常不满意,自己的女儿怎么找了这么个男人,失望之余,她说,不行就跟他离婚,有什么呀。听了姗姗姥姥的话,婚离了,姗姗妈妈的日子越过越乱,有时,她回想自己的婚姻,好象夫妻之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矛盾,但是,丈夫同母亲的矛盾是她没有能力解决的。如果现在你问她,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她还是不知道,她要听母亲的。
姗姗妈妈不是没有自己的意愿,但是她愿意牺牲自己,也许是因为她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判断自己的意愿是否正确,她没有能力来承担可能带来的错误,她不够自信。她已经失去了自己独立的能力,尽管她现在已经四十岁了。姗姗的姥姥看着女儿这个样子她很心痛,她认为女儿命不好,遇人不淑。她还在尽心尽力的帮助女儿,希望能给女儿指点一条光辉大道,让女儿的生活能步入正轨,从此不再受苦。
其实,姗姗妈妈的命运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她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主,她不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渐渐的她也失去了这个能力。尽管她的母亲非常爱她,但是,她们都忘了,生活是她自己的,她所有的伤,所有的痛,能有第二个人替她承担吗?她的母亲永远不能对她的痛苦感同身受。看着姗姗哭着留爸爸,她非常痛苦,但是,不管是姗姗妈妈还是姗姗姥姥,都没有意识到,问题不在别人,是家庭教育出了意外。问题出在你什么都替她考虑了,什么都替她决定了,但是,人的成长是给予她自己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你帮她成长。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而不断地自我选择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在家长包办代替的同时,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失去了体验的机会,最终,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冰心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过:“有了爱有了一切,没有爱就没有世界,但是有时候母亲的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
不让孩子自己做主,就是把家长放在强势的位置。你越强孩子就会越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强势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般来说,强势的家长会培养出两种孩子,第一种是懦弱的,他们躲在强势的家长背后,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意志,由于家长的过于保护,制约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懦弱,依赖性较强,凡事都顺从别人,乖巧顺从,不自信。在他们年纪小的时候,家长会对这样的孩子非常满意,因为他们听话,好管理。但是,等他们到了应该自己独自面对生活的年纪,他们依然离不开家长的管理,甚至等他们自己有了家庭,他们还要把家长也引入自己的小家庭,这时,家庭已经不是小夫妻俩个人的私密生活,而是有三个人,或者更多。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婆媳矛盾,但是,最主要的都是因为两代人对自己生活定位的模糊,边界的划分不清楚,有一代人无限制地进入另一代人的生活,干涉指点,从而造成非常大的矛盾。另一种孩子是非常逆反的,他们对强势的家长很反感,一切都对着干,他们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就是家长是否支持。家长支持的,他们就一定反对,反之,亦然。但是,这样的孩子不是从小就逆反的,一般逆反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关系。他们发现家变成一个没有自由,令人窒息的地方,于是转向外界去寻求安慰或者是心理的依赖,因此,这个时候,强势的家庭会发现孩子完全走到了家长希望的反面,问题少年因此而出现。
教育的过程就是孩子和我们共同承担、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发现孩子的优点,把孩子的天性象幼苗一样,从尘土中迸发的过程。在孩子们面前适当的示弱,适当的给他们成长的机会,适当的让他们表现自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兴奋剂。
教育领域认为,孩子的能力一般同家长照顾的缺失成正比,如果家长有20%不能替孩子完成,孩子就拥有20%的能力。所以如果能在自己孩子的面前显示出自己的弱势,我们的孩子就可能拥有更多的享受成功的机会。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家长和孩子,我们会发现家长同孩子之间的有趣的互补关系。如果家长对孩子比较放手,不过分在意,你会发现,这样家庭的孩子是很独立的,顽皮,淘气,不受欺负的,你把他们扔到那里,都可以放心;如果家长弱势,孩子往往非常有责任感,寒门更容易出人才呀。没有父母的福荫,没有娇生惯养的条件,一切都要靠自己,甚至整个家庭都要靠自己的时候,不由你不努力;如果家长对孩子保护得很周到,生怕孩子受欺负,怕孩子出事,那么这样家庭的孩子也是最弱的,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孩子,自己不能保护自己,如果是男孩子,那这样的孩子还缺少阳刚之气。
非常有意思的是,强势的家长从不认为自己做得不对,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强势的,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履行做父母的责任,让孩子别长歪。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检验一个家长是否强势,那就是看他对孩子的爱是不是要求回报的。如果对孩子的爱非常霸道,认为我现在给了你多少照顾,多少爱,就是为了让你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都是为了你好,比你有经验,你只有听我的,才会让我满意。那么他就一定是强势的家长。潜意识里,由于担心孩子有一天会翅膀硬了,不听使唤,他们希望能一直控制着自己的孩子。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强势的家长是不自信,不独立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同子女捆绑在一起,因为他们离不开子女,最后造成父母和子女互相依赖。
但是,让孩子自己做主,让他们独立,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有的时候更像小溪,弯弯曲曲的流淌,自由快乐,如果任由它自己流淌,可能它永远都是小小的,甚至有一天会断流。如果我们把他们引向水流丰沛的地方,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在不断的成长、壮大。让孩子做主,就是让他们在纷繁的生活中,学习怎样判断,学习怎样决策,学习怎样承担。前些年,我们发现在外地上大学的学生,工作后比在父母身边上学的学生更自主,更能应付从学校到工作的不适应,工作能力更强。后来我们又发现,其实不仅是在大学生身上,所有的人,包括住校的幼儿园的孩子,他们都比住在父母身边,被父母照顾的孩子更独立。他们有主见,生活自理能力强,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遇到事情,他们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因为他们只能靠自己。
让孩子自己做主,是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解决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等等。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不能象动物一样,生下来就可以有自己的本能,可以站立行走,人不行,人所有的能力都是要培养锻炼出来的。所以,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就没有培养能力的机会。而一个能力欠缺的孩子,怎么可能出色呢,即便他学习成绩再好,智商再高。我们在幼儿园曾经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孩子自己不能独立吃饭,吃饭时,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忙,他们会吃得很少,而且慢,边吃边玩。在对这些孩子进一步追踪的过程中发现,所有这样的孩子,都是没有经过自己独立进食的过程,从小都是被喂大的。在他们小的时候,有独立吃饭的意愿的时候,家长嫌麻烦,嫌脏,所以吃饭都是由大人来喂,慢慢地,他们不愿意自己吃饭,他们不认为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大人帮忙,他们会一直等,边吃边玩。有很多人说,等孩子上幼儿园就好了,他们就会自己吃了,其实,这个问题不会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而解决,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暴露。吃饭也是能力,也是要培养的。
有很多家长并不认为自己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他们只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不是说爱能让孩子有安全感吗,家长没有干涉孩子的大事,就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难道这也错了吗。人的成长是在不断错误、体会、反思、锻炼、学习中完成的,成长需要付出代价,而能力就在不断的磨练中得到提高。如果没有这种磨砺的过程,孩子的品格就一定有不完整的地方,孩子会缺失很多能力,包括爱的能力。如果你只给了孩子被爱、被照顾的能力,而没有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去爱别人,孩子只会被动的接受爱。一切对他们的照顾,他们都认为心安理得,而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别人,即便他们非常想去爱别人。萝卜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萝卜从小就非常漂亮,大家都很喜欢他,家里人更是对他关爱备至。但是长大了的萝卜开始有了自己的烦恼,他不会谈恋爱。尽管他一表人才,工作体面,但是就是找不到女朋友,跟他谈过恋爱的女孩子都说他不会关心人。萝卜想改,他想向女孩子献殷勤,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人给他出主意,说,冬天你去看女孩子,带两串糖葫芦,在她单位门口等她,然后跟她分着吃。萝卜说,糖葫芦多没档次呀,举着糖葫芦在门口,多傻呀。在他心里,这些事情都是别人对他做的,他怎么可以也这样呢,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学习如何去爱别人,成了我们很多孩子的迟到的课程。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包括我们同我们的孩子都不一样,虽然我们经常说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是如果我们一直照顾孩子,把我们的生存方式强加在孩子身上,那孩子就真的成了我们的延续,他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等有一天我们老去了,我们发现我们已经没有能力为孩子打算了,可是,我们的孩子还没学会独立,没学会自己做主,那时,我们该非常痛心吧。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吧,独立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可能,看着孩子面临失败,你会非常心痛,但是,失败也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呀。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只会让我们得孩子越来越弱小。有时候,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只需把手放在他们腋下轻轻扶着他们,我们就会拥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孩子。
相关阅读
如何培养小孩的独立能力
一、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所以,当孩子说“我自己来”时,就让孩子自己来。当孩子想要“干些什么”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干。这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
二、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妈妈的赏识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当发现孩子的独立行为时,要适时送上称赞,强化孩子的自立行为。
父母往往会小觑自己的子女,并具有希望代替孩子处理一切事务的倾向。如果妈妈事事包办,孩子就会懒于动手动脑。事实上,某些事孩子一个人也是足以做到。这个时候,你给予孩子多大的信任,孩子就能够承担多大的事情。为了不使相信、关注自己的父母感到失望,且希望独自完成相关事宜借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孩子会为之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所以,妈妈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即使遇到困难,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三、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为其分配任务:与其妈妈一一照顾周全,莫不如让孩子自己找事情做并完成。但是,孩子的年龄小,社会阅历有限,无法具备得心应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妈妈有意识地教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孩子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务交给他独自处理,并观察孩子的完成情况。但是,倘若把超出该年龄段承受能力或是极其复杂的事务交付给孩子,则很有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自立性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因素。倘若孩子在独立完成任务时遇到了困难,妈妈要让孩子学会勇敢地面对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直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孩子,而是用心听孩子的想法,再给孩子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不断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并为孩子的独立做好准备: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将来势必会拥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速度给予与其年龄相符的待遇,让孩子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独立做好准备。孩子完全不能自理的时候,妈妈的照顾无可厚非,但要意识到,照顾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做事,以帮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所以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培养孩子独立活动的能力,对于孩子力所能及之事,妈妈决不要包办,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独立的习惯。
五、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妈妈要在着装、购买零食、挑选玩具等方面给孩子选择的机会,除重要或危险之事由妈妈做主外,其他无足轻重的琐事应让孩子自己作出决定。如果因孩子太小不易作出决定或是对孩子感到不放心,妈妈可以提出几个选项供孩子选择。
六、要鼓励孩子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妈妈教育孩子的目的,因为孩子最终会离开妈妈,走向社会。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小时的候,妈妈就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比如,家里的电视突然没有影像了,孩子问妈妈是什么原因,妈妈可以不用直接回答他,而是鼓励他自己去发现问题。或者他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检查了插座、开关后就能发现问题所在了。当然这个要在家长确保宝宝的用电安全后才能进行。总而言之,在生活中尽量亲自动手,能使小孩养成自立的好品质。
妈妈喜欢把已经长大的孩子,当小孩子一样来对待,认为孩子离开了妈妈,什么都不会。其实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越来越有能力去处理自己的事情,独立意识也会增强,妈妈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在实践中充分锻炼自己的才干。
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不宜对孩子包办太多,要积极引导孩子自主独立的意识,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通过家长长期的培养和引导,才能锻炼孩子良好的独立性,让孩子长大以后更好地走进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一定要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否则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让孩子玩得痛快
小时候,孩子玩得时间和花样越多,脑子转得就越快。游戏时积累的智慧会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学校生活也将变得丰富多彩。
2.日常生活的经验
去市场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孩子。各种经验(文化体验,少年团活动,独自旅行)都是学习的基础。
3.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小时候起,就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说自己系鞋带、穿袜子、按时完成作业。即使是简单、琐碎的事情,也要训练孩子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自己动手,这样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4.创造环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培训班的功课过多,当然会身心疲惫,在学校里不能集中注意力。放学后就是休息时间。孩子的体力上去了,在课堂上精力也会高度集中。
5.让孩子去课外辅导班时,一定要有原则
妈妈即使知道孩子有的学科成绩不好,也应该先忍耐。先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所在,这样他们就会想要补习功课。那时送他们去课外辅导班是最有效果的。回来的路上,尽量让孩子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使所学内容有一个消化理解的时间。
6.假期是休息的时间
假期,顾名思义,就是放下学习休息的时间。假期如果让孩子去课外辅导班的话,在校期间孩子就很难在学习上集中精神,全力以赴。假期作业是孩子分内的事,要让他独立完成。妈妈应该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替他做作业。这样才能让孩子充满自信。
7.在相信中等待,让孩子规划自己的人生
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而要重视孩子的人生。这样孩子会在放松的心态下学习。
提示:家长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营造家庭和谐氛围,让孩子在宽松环境中成长
家庭是孩子接受第一教育的基础,构建和谐家庭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家庭的方方面面。家长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所受的教育程度等因素控制和主导着家庭成员的情感行为,他们的喜怒哀乐,会在家庭中表现和宣泄,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宽容接纳态度,这种消极情绪就会转嫁给孩子;如果父母给孩子传递了健康的情绪,就有助于孩子快乐的健康成长,也就为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好的土壤;相反,家长对孩子声色俱厉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安情绪和消极影响。因此,家长的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谦抑的态度,便能从内心传导出一种饱和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也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中的一种和谐,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触及到孩子学习能力的根部,并加以培养。
二、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习惯
一个人的兴趣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但更多的时候是靠培养获得的,这就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给予孩子的积极的影响。例如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并最终养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孩子终生受益,永远都喜欢并乐于做的事。
三、充分利用资源,在家长有心孩子无意中获取知识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并且把它安排在日常生活的例事日程中,只要能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好学、会学、能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其次,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孩子自主学习。
早教: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早教: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早春的一天,我赠给小斯宾塞一件十分趣味的礼物。我讲,它是一种在大白天和晚上都是产生变化的礼物,而且伴随着時间的变化,这一件礼物会变出一些很有趣的东西。小斯宾塞急不可耐地开启礼物 一看,原来是一些样子和尺寸不一样的植物的种子。我讲别小瞧这种小颗粒啊,他们会在你的手上变出令人震惊的物品来,但必须時间和细心。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天中午,我与小斯宾塞放前花园里忙开过。我们一起用小铁锨把土打开,把这种種子归类洒在土中,左侧是番茄,右侧是窝笋,正中间一个小圆圈是辣椒。随后大家又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土,在旁边竖了一块品牌:“小斯宾塞的田地”。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小斯宾塞常常到后花园里看有哪些转变,但一天天过去,啥事也没产生。小斯宾塞一些迫不及待了。我对他说这必须時间,有时候转变是必须很长期的,但如果你等候、坚持不懈,他们一定会出現。
一天我回家了,小斯宾塞意外惊喜地一件事高喊:“他们冒出了,他们冒出了!”我到后花园里一看,果真这些種子出现了嫩叶。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学习事物”,就是我爸爸创立院校的一句名言,小斯宾塞的“学习事物”就是以“一把植物的种子”刚开始的。这种種子打开了小斯宾塞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之后他自己查看了许多 材料,搜集了一大本植物标本,还干了好几本自身做图表明的生物学绘画手记。我那样做,并不是说希望小斯宾塞之后就要做一个种田人,只是由于大自然的很多事物与尘世间是互通的,如为何他们会在春季出芽,为何必须悠长的時间,为何必须气体、水和太阳。
学习一件事物比读十这书更有用,它是小孩亲自的感受,专业知识的获得是历经他自己认证的,那样也有益于鼓励孩子学会思考的工作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一直以来,文化教育的错误观念是把文化教育只是当作是在教室里的苦行僧日常生活,而忽略了对小孩而言更加有意义的营地教育,营地教育带来小孩大量的快乐。让小孩早一点掌握和学习事物,是打开小孩思维的一种关键方式 。人的思维打开了,他便会留意去发觉周边的全球,研究在其中的大道理,并思索如何与全球产生联络。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能力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能力”,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父母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这个问题让许多父母困惑。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