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机胎教

2021-05-05 用耳机胎教 用什么胎教 幼儿能力培养

用亲子游戏培养宝宝懂礼貌。

亲子游戏名称:小小服务生

亲子游戏步骤:

1、吃饭时,妈妈让宝宝给自己一块餐巾,并给自己也拿一块。

2、稍后一段时间让他(她)给三个或更多的人拿餐巾。妈妈可以帮助宝宝进行这项游戏。

3、随着宝宝越来越熟练,妈妈可以撒手让宝宝独立完成。

4、当宝宝给全家人都分了餐巾的时候,大人们要纷纷称赞宝宝,让宝宝高兴。

亲子游戏目的:从小培养宝宝的礼貌习惯,把宝宝培养成绅士或者淑女。

亲子游戏互动:

让宝宝学着做点事,会让宝宝很有责任感,他(她)会很认真地学习把餐巾一块块的分好。有时候人多,宝宝会分不清,妈妈这个时候可以从中帮助。宝宝喜欢加入家庭中。熟悉分餐巾后,妈妈也可以让宝宝帮助分筷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宝宝而言,无论是从爱心方面还是从识字方面都是很有利的。

温馨提示:

在培养宝宝分东西的习惯之前,可以在外出就餐的时候,妈妈就教育宝宝多留意彬彬有礼的餐厅服务生,让在宝宝的心中树立一个训练有素的真榜样。

相关知识

教你培养春节礼貌好宝宝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必不可少,宝宝的童言童语会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可是如果在一些礼节方面不注意,也有可能引发别人的不快。而且春节期间,和亲朋好友相聚,也是教给宝宝懂礼貌的好时机。一、父母的期望要符合实际

父母希望孩子在新年有什么表现,首先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才可以针对出击。

1.自我中心

二岁以下的幼儿非常的自我中心,不会轻易理会他人的意愿而就范,甚至可说是目中无人,所以父母首先不能过分期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会懂得太多礼仪,否则便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2.依附心强

一二岁的孩子,仍会以父母为安全网,对父母仍非常依附,不太愿意离开父母去接触陌生人,甚至父母在视线范围内也不行,所以需要由父母带着去接触陌生人。

3.语言限制

二岁半以下的小朋友语言能力不佳,只能以一些儿语或手势来表达,故不能期望他们见人便会叫人,尤其是遇上新年亲朋好友聚首一堂的“大场面”,小朋友通常会感到紧张,未必如大人所愿地叫人。

二、出门之前的五项准备工作

1.打招呼

一岁:一岁以下的宝宝多半还不太会说话,所以事先教孩子用非语言性的方式打招呼。例如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二岁以上:二岁以上的孩子应该可以说“恭喜发财”、“恭贺新年”、“岁岁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发音未必完全正确,或未必能完整地说出这四个字,这点父母要体谅。

2.如何收红包

二岁以下:二岁以下的幼儿,不会知道红包是什么,只要告诉他当别人给他时,说声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让他知道步骤就成,之前可多练习这些步骤。

二岁以上:二岁以上的孩子,开始知道红包内是钱,是属于自己的,可以买东西。二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忍耐力,事前跟他们说好不要拆红包,做到便有奖励,否则便会惩罚,并给他们预备一个袋子去拜年,用来放置红包。

三、如何接受糖果

三岁以下:亲戚朋友总爱请小孩子吃糖果,不给他们会于心不忍。可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并不一定明白吃太多糖果的害处,所以只要大人自己控制好就行了。

三岁以上:事前定下规矩,每次外出做客时,可以拿多少粒糖果,做到就有奖励,否则就要承担后果,要剥夺他一些喜欢做的事或东西,不过事前也要说清楚为什么,孩子才会服气。

四、如何不害怕出门做客

虽然这年纪的孩子渴望家庭以外的世界,但毕竟有些胆怯,出门在外需要一点熟悉的东西来支持。所以出门时,别忘了带上一些孩子习惯吃的食品。另外,孩子出门前如果想带上一二件心爱的玩具,父母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五、如何不尿湿裤子

春节家里人多眼杂,在这么多人面前尿裤子,对孩子的打击是沉重的。如果孩子同意的话,可以替他穿上纸尿裤。但要注意,这只是你和孩子两个人的秘密,不可泄露。孩子对你的这份体恤会很感激,并且会更努力地让自己成熟起来。

六、宝宝拜年失礼补救8招

1.孩子大哭

可能发生的事:新年讲意头,所以半岁以下的孩子真的不适合与一大堆成人在一起,一旦不适应他们往往会大哭大闹。

父母应该这样:如果父母知道某位亲戚朋友会顾忌宝宝哭闹的,就尽量不要带小宝宝去。

2.说不吉利的话

可能发生的事:过年,谁都不爱听见“破”、“坏”、“没”、、“光”、“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可听到了,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特别是家中的老人。

父母应该这样:告诉孩子过年是个开心的节日,开心的日子就应该讲开心的话。一旦孩子不小心说漏了嘴,在场的人就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来弥补。

3.当面拆红包或礼物

可能发生的情况:中国人通常不会当着赠送者的面拆红包或者礼物,否则会让赠送者不好意思。

父母应该这样:孩子在亲朋好友面前拆红包,父母要懂得解围。同时要说自己都已经教过孩子,以表示自己并非没有家教,让亲朋好友不要太介意。

二岁以上的孩子会懂得什么是礼物,事前告诉他不可以当面拆别人送的礼物,做到便有奖赏。不过孩子都有好奇心,有时很想看里面有些什么,父母可以让孩子问客人是否可以拆。

4.打破东西

可能发生的事:带孩子去做客,孩子一旦熟悉了环境,喜欢窜来窜去,一不留神,恐怕就会“呯——”

父母应该这样:到亲戚好友家中,先留意有否容易打碎的东西,如果有就请亲戚朋友把东西收起;要是小朋友打破东西,要及时用“碎碎平安”等传统讲法解围,然后向主人道歉,并给予赔偿。

5.不肯叫人

可能发生的事:春节带孩子外出时,不论对亲朋好友,还是街坊邻居,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甜甜地叫上一声,可有时孩子偏偏就是“金口不开”,平日也就算了,可这大过年的,多无趣啊。

父母应该这样:小小孩面对陌生人与陌生环境会紧张,他们需要慢慢熟悉后才会叫人。三岁以上的孩子,家长事先要跟他说明,可以迟些叫人,但不可以不叫;另一方面可代表孩子跟亲戚朋友说,孩子要等一会才会叫人。你也可以跟孩子讲明,不叫人,就不能玩,以此作为推动力。不过如果孩子就是不肯叫人,不要强求,更不要骂孩子,否则只会造成尴尬。

6.抗拒亲朋

可能发生的事:有些亲朋友好龙看见可爱的宝宝,都想抱一抱、搂一搂,不过宝宝就未必肯会给面子。

父母应该这样:可以代宝宝讲,“宝宝害羞,等一会和你熟了,就会让你抱了!”让大家都有台阶下。

如果孩子是慢热型的,遇上拜年这个大场面,就要揽着孩子紧一点,让他有安全感。例如遇到有胡子的叔叔,孩子可能会感到害怕,只有让孩子先远离一些,等慢慢熟了再彼此接近。

7.不肯回家

可能发生的事:孩子玩疯起来往往会没有时间概念,可能连饭也不愿意回家吃、觉也不愿意回去睡。

父母应该这样:当孩子玩在兴头上时,不要骤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对孩子有所提醒,让孩子有准备地接受。例可以对孩子说:“再玩十分钟,我们就准备回家了。”也可因势利导,淡化孩子的兴致或转移注意,用拟人的方法,帮助孩子结束游戏。比如对孩子说“小鸭子玩累了,要睡觉了,明明也该回家休息了。”

8.不肯和别的孩子交流

可能发生的事:如果对方有孩子,不管对方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大或小,大人总会要求自己的孩子与他交往,但这对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通常孩子会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父母应该这样:如果孩子之间年龄差异较大,父母要为他们找到话题后再离开。对于年龄相仿,但性格有差异的孩子,父母应陪在边上,帮助他们寻找交往的“媒介物”,如:漂亮的小汽车、会发声的娃娃等。等他们能交流了再离开。出门前,父母最好给孩子带一个玩具,以帮助您的孩子与小朋友交往。

能力培养大攻略:教宝宝学礼貌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能力培养大攻略:教宝宝学礼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我国是礼仪之邦,孔孟文化使我们的骄傲。让宝宝学礼貌、懂礼貌,讲文明,使每个父母的基本职责。学习礼貌和学习知识一样,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但是,因为礼貌源于生活,所以只要家长们多加注意,宝宝就会在日复一日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养成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

1、学会对人微笑。

微笑时的脸是最好看的脸,巴掌也不迎笑面人。宝宝出生以后,家长既要常常对着宝宝笑,又要经常逗宝宝“笑一笑”,鼓励他多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笑,让宝宝知道微笑是向人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喜欢笑。

2、学会说话要文明。

开口学说话,是宝宝学习礼貌的一个好时机。父母反复告诉小宝宝: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需要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先对人家说“请”;做错事情、惹了麻烦或影响了别人,应该说:“对不起”……如此,宝宝就能在学说话的第一时间内,接受礼貌语言,且印象深刻,能避免走弯路。

3、学会主动打招呼。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10首儿歌,教会宝宝懂礼貌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10首儿歌,教会宝宝懂礼貌》,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道歉礼节:

泼水歌:

昨天我打从你门前过

你提着水桶就往外泼

泼到了我的皮鞋上

路上的行人看的笑呵呵

你什么话也没有对我说

你只是眯着眼睛看着我

对不起对不起向你行个礼

请你不要对我那么的生气

没关系没关系向你回个礼

我会对你笑嘻嘻

这首歌想必大部分父母都会记得,朗朗上口的旋律似乎还在脑海中回荡,儿歌很好的演绎了情境,不仅教会宝宝做错事情要说"对不起",当别人道歉的时候,我们要说“没关系”,更是很好的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谅解的意思。

家庭生活礼节1:

妈妈看书我不闹

我在床上蹦蹦跳,

边唱边跳乐陶陶。

妈妈灯下来看书,

我忙把嘴来闭好。

妈妈看书我不闹,

影响学习多不好。

我也拿本书来看,

妈妈对我点头笑。

爸爸睡觉我不吵

小花猫,不要叫,

再叫不给你吃饱。

爸爸上了深夜班,

回到家里在睡觉。

爸爸睡觉我不吵,

请你乖乖也不叫。

我来写字又画画,

小猫小猫快来瞧。

这两首儿歌,则教育宝宝,要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不要做“小缠人精”,学会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家里有粘人宝宝的父母们,可以教一下宝宝这两首儿歌。

家庭生活礼节2:

在家也要讲礼节

婆婆爷爷白头发,

天天看见不喊他;

吃饭不等爹和妈,

菜碗都往胸前拉。

这种做法可不对,

不守礼节人笑话。

做客必须讲礼节,

在家礼节别忘了。

回答

爸爸在叫我,

我不答应他;

妈妈在呼我,

半天才回答。

爸爸和妈妈,

都是我错啦。

你们在叫我,

我要马上答。

这两首儿歌,教会宝宝在家庭生活的基本礼貌。

称谓的礼节:

亲属之间的称谓

爸爸生日多幸福,

亲属来了坐一屋。

妈妈的妈妈喊外婆,

爸爸的妈妈喊祖母;

妈妈的爸爸喊外公,

爸爸的爸爸喊祖父;

妈妈的姐妹我喊姨,

爸爸的姐妹我喊姑。

妈妈的兄弟我喊舅,

爸爸的兄弟我喊叔。

一个一个都喊遍,

不要喊错全记住。

熟人之间的称谓:

年纪老的白发多,

我喊爷爷或婆婆;

年纪大的面前过,

叔叔阿姨莫喊错;

年纪和我差不多,

一起玩耍喊得多:

小喊弟弟和妹妹,

大喊姐姐和哥哥。

这两首儿歌,教会宝宝怎么样礼貌的称呼周围的亲友。

做客的礼节:

待客歌

客人来,

欢迎他:

请坐下,

请喝茶,

客人走,

送送他。

挥挥手,

再见吧!

来客

客人来了我开门,

喊声客人快请进。

倒杯茶,递支烟,

等我爸妈回家门。

客人问我我回答,

我不害怕陌生人。

做客不乱搞:

你去做客人,

千万别乱跑,

万一跑丢了,

到处把你找;

你去做客人,

东西莫乱搞,

万一搞坏了,

大家都烦恼。

这几首儿歌,则教会宝宝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节,妈妈们不妨试一试哦。

让孩子懂礼貌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尤其是老年人。这点当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当你们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坐。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做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记住这要在3岁前就开始。

用耳机胎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