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童话故事吗
2021-05-02 你相信童话故事吗 乌鸦喝水是童话故事吗 狮子和鹿是童话故事吗任性是你考验父母吗?。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任性是你考验父母吗?,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任性是你考验父母吗?
你两岁时是爸爸妈妈最头痛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你自我意识的加强,总会想向世界宣言:“我能行,我要自己来!”衣服要自己挑,哪怕夏天把冬天的衣服拿出来穿,甚至会把袜子当成手套戴,洗脸要自己来,也许根本就不会把自己的脸蛋洗干净。你的任性,让爸爸妈妈伤透脑筋,真以为自己的孩子出什么问题了,这么下去会有危险吗?爸爸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了,那是一段最难过的时间。妈妈在外地多次主讲“父母大学堂”的时候,总有爸爸妈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两岁多的孩子会有那么多的主意和想法?会表现得那么固执任性?那真是最烦恼的一个阶段啊!
问:为什么我两岁多的时候那么任性呀?
答:是啊,那时你特别受“自我中心”心理的影响,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和立场考虑问题,体会不到别人的需要,表现得非常任性,可让我们愁坏了,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家里的老人过分娇惯、迁就你,强化了你的利己心理,难以形成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可能你和专家说的一样,也需要经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历程。任性心理作为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大人有时候会认为宝宝太小不懂事,对宝宝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从来不愿说“不”,经常会在孩子的哭闹之下,放弃自己的立场,结果更加助长了宝宝的任性。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宝宝明白,每个大人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当这些事情和宝宝的需要有冲突时,宝宝应当学会谅解。宝宝经常会提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合情理的要求,如果宝宝的要求是合理的,爸爸妈妈应履行职责,满足宝宝的需要。如果宝宝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家长可暂时采取“冷处理”,大多数宝宝最终会放弃要求。家里要有规矩,哪些规矩犯了结果怎样爸爸妈妈要事先和宝宝讲好,然后大人小孩都按规矩办,不是大人惩罚小孩,是大人协助小孩强化按规矩办事,小孩自己要承担他选择的后果,要对自己行为负责。
相关阅读
你家宝宝任性吗?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家宝宝任性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东东家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全家人娇宠得不得了,养成了他为所欲为的坏习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让着他,好吃的自己独吃;如果提的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在地上打滚、哭闹;爷爷奶奶浇花,他会抢过水壶,弄得院子里到处是水,死掉许多花,大人教他劝他他不听,只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最近,幼儿园老师反映:上课和做游戏时,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他分到一个组,说东东太霸道,经常抢小朋友的东西,还会打人,小朋友们都害怕他,离他远远的。
宝宝出现任性行为,爸妈千万不能轻视,或一味姑息!在反省自己的教养方式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加以纠正,让宝宝真正做到身心健康成长。
学会倾听
即使是很小的宝宝,都渴望有人细心倾听,你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宝宝为什么这样做,然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转移注意力
与其让他一味任性下去,还不如转换空间,带他到外面的草地上走走,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很快就会让他转移注意视线;或者与他交谈他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较快地转移他的注意焦点。
不要溺爱宝宝
爱宝宝是爸妈的天性,但爸妈不注重爱的质量,一味地溺爱、娇宠宝宝,任意迁就宝宝,满足宝宝的一切无理要求,往往使得他们变得任性、胆怯、依赖性强,长此以往,这些负面问题会妨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冷处理
有时宝宝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而且要求马上满足,不然的话就大吵大闹,这时候爸妈应该不要心软,不要理睬他,待他安静下来后,再耐心跟他讲道理。
早教知识:你是现代合格父母吗?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早教知识:你是现代合格父母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怎样做一位合格合格的父母?这一看起来简易的难题却让很多父母造成众多疑惑和疑惑。有的父母对孩子广结善缘,竭尽全力为孩子构建一个虚无缥缈的室内空间,把孩子与现实世界防护起来,想象让自身的孩子日常生活在一个不会受到外部影响的温室大棚里;有的父母常常摆出自身的权威性,动则就对孩子指责、责怪、对着孩子大声喊叫。你是现代合格父母吗?这种也不应是当代合格的父母文化教育孩子的心态和方式。
一、溺爱型的父母
5岁的敏敏正坐在电视旁看动画。立式饮水机就在周围。可他還是:“妈妈,我想饮水。”已经餐厅厨房繁忙的妈妈赶快出去给她续水。“妈妈,那么烫的水如何喝啊?” 敏敏显而易见是一种指责的一口气。妈妈连忙有回家端起开水用劲吹便于让水快速减温。“妈妈,我太热!”孩子又叫,因此,妈妈立刻学会放下手里的杯子,回来给孩子脱吊带背心。你是现代合格父母吗?
小提示:太过娇惯孩子的父母,其結果只有培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那样的孩子不容易明白关注父母和他人,性情也较为暴虐烦躁不安,略微不满意便会火冒三丈。娇惯孩子,一切都替孩子包办代替,不但并不是协助孩子,还会继续让孩子缺失了很多试着的开心。而动手能力最立即的益处便是有益人的大脑的开发设计,而哪些也禁止孩子做,必然对孩子的智商的开发设计和身体健康沒有一丁点益处。
二、专横型的父母
专横型父母喜爱在孩子眼前显示信息自身的权威性,一切都是自身来定,动则就对孩子指责和责怪。当孩子犯错误时“你务必……!”“不好!”这些变为这类父母的口头语。专横型父母常见粗鲁的心态看待孩子,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不明白的包容和民主化也是文化教育。她们觉得:父母假如期待自身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合理,那最先要塑造威信和权威。
小提示:一样,太过专横的父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也是一种误差。把孩子作为玩偶一般指令来指令去,那样会让孩子年幼的内心遭到到挺大的损害。那样文化教育的結果通常总是使孩子的性情越来越畏首畏尾,性格内向内向型,办事犹豫不决。乃至还会继续让从没有感觉到爱的孩子培养憎恶父母憎恶社会发展的不健康心理状态。你是现代合格父母吗?
而事实上,溺爱型父母和专横型父母的文化教育不良影响是一样的,全是对孩子的不重视,全是对孩子势力的夺走,都损害了孩子的心,忽视孩子的自尊。那麼,究竟怎么做才可以真实算是上合格的父母呢?
三、合格父母的文化教育
最先,父母应把对孩子的爱藏起一半,保证严爱融合。
每名父母都深爱着自身的孩子,但有的父母对孩子爱得过多,出現了骄横、娇惯,或望子成才急切出現责骂状况,这都不利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趋势。仅有严爱融合才可以文化教育好孩子,才算是对孩子真实的承担。
次之,要重视孩子的“自身”。
儿童阶段是塑造儿童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儿童与环境因素触碰的机遇的增加,她们主题活动的室内空间扩张了,也刚开始具有了一定的日常生活和学会思考的工作能力。殊不知,如今很多父母因过多关爱孩子,经常不经意磨去了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因而,以便让孩子在未来市场竞争鼓励的社会发展中立足于,父母们在孩子自立自强工作能力发展趋势的关键时期,要适度地维持一些“懒散”,重视孩子的“自身”,不管碰到啥事,父母也不必急切给孩子作决策,要先让孩子自身想一想应该怎么做,多给孩子自身作决策和负责任的机遇。
例如,天冷了,父母不可只给孩子添衣服裤子,而要给孩子思索的机遇,能够 那样对孩子说:“今日转冷了,你觉得应当穿什么衣服呢?”或是当孩子做不好了一件事时,父母还可以那样对孩子说:“商品,没事儿的。好好地想一想大家哪一步没搞好?”长久以往,孩子便会自身思索,进而提高自我认同和独立生活的工作能力。不然,孩子便会一直依靠成年人,长大后非常容易越来越没有主见,欠缺自觉性与自信心再度,父母要提升本身素养,言传身教。
宝宝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宝宝任性全因父母犯四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两岁的小恒正是混沌初开、鹦鹉学舌的年龄,再加上长得聪明伶俐,嘴巴又特别甜,因此人见人爱。然而,爸爸妈妈最害怕带他出去玩,因为他太任性了。比如,在逛商场的时候,见到什么都要买,面包、牛奶、玩具、水果……只要是悦人眼目的东西,他就会在购物车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则就会哭闹不休。而且爸妈还没买单,他就会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装,弄得爸妈既尴尬又头痛。
三岁的朗朗是由奶奶带的,老人家宠孙子,对朗朗有求必应。只要朗朗一哭,没有什么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妈家,以为也跟在自家一样,早上吵着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没吃到,朗朗生气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结果,当然是朗朗在电话里向他爸爸妈妈告了姑妈一状。
类似小恒和朗朗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曾遇到过,有的可能至今还倍受困扰。家长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及时加以管教的话,小朋友长大之后就会变得霸道而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交往中难免遭人排斥,产生挫败感,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宝贝任性谁之过?
所谓任性,就是任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任何习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儿任性,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隔代喂养。
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调皮,经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紧张地抱怨爷爷没把小孙子看紧点,摔着了不好向儿子儿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为。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
与任性宝宝过招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儿相处,首先要对幼儿心理的发育有所了解。幼教专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阶段的,2-4岁的幼儿正好处在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么听话了,会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爱说撟约豪磾而不要大人帮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弄个明白。但是,由于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通常会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家长如果断然拒绝,反而会刺激孩子的任性行为。处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对事物的领受能力特别快,因此这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小儿科医生史比尔甚至主张,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他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下面的几点建议,或许能给爸妈们一些帮助:
·明确告诉宝宝该做什么。
一个幼儿园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她家隔壁有个两岁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着,定要大人带他到楼下的花园里滑滑梯或荡秋千。他家住九楼,没有电梯,有时妈妈抱着他刚买好菜回到家里,他马上就嚷着要去滑滑梯了。妈妈说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摇着头叫嚷得更加厉害。每当这时,妈妈总是会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他再次下楼。有一次,这个老师对这位年轻妈妈说,下次他再闹的时候,不要问他“行不行”,明确告诉他,妈妈很累,睡醒午觉后再去。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这一招果然灵。从此,这个妈妈对宝宝说话尽量使用“很晚了,该睡觉了”、“天凉了,要多穿一件衣服”这样表示明确意思的话,而不使用“宝宝乖,睡觉好不好”等让孩子选择的话。
·转移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例如,杰仔的妈妈有一次在打手机的时候被杰仔看见了,杰仔非要拿来玩不可。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脚。这时,爸爸对杰仔说:“宝贝,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冷处理。当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使性子时,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让孩子自讨没趣。当孩子做出让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会被爸爸妈妈接受的。
爱心提示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态度要温柔,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爸爸妈妈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父母如果横加指责和打骂,孩子虽然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检测大人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亦或是鼓励。成功的父母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之道,关键在于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办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为。
体罚的原则
你的宝宝是否任性难以管教?你是否对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尽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专家的劝诫是:三思而后罚。
·只有在爸爸妈妈再三警告之后,孩子依然故我时,才可以体罚。
·仅限于父母来执行。
·父母不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对孩子体罚。体罚应是父母基于教育孩子而实施的“计划行为”,不是父母情绪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应行为”。
·绝对不可对一岁半以下的婴儿体罚。
·体罚仅限于打小手心或小屁股一两下,拳打脚踢属虐待。如一岁半以上的宝宝因好奇而去触摸电线插头,爸妈再三制止无效,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
·体罚之后要拥抱孩子并解释他错在哪里。
宝宝的任性让你抓狂了吗?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宝宝的任性让你抓狂了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宝宝的任性让你抓狂了吗?
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常常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而爱不适度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由于幼儿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有的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更助长了孩子任性行为。
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有的父母感到无奈,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一、在对待孩子任性的问题时,充分理解幼儿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如果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暂时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其实孩子有点“不听话”并非坏事,往往这种孩子兴趣广泛,有独立见解,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心理发展也较健康。而一个一切听从大人安排的特别听话的孩子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同样是有问题的孩子。
二、正确冷静地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预先提示
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3)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4)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的吗?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