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2021-04-21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 科学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专家访谈:放飞雏鹰 让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家访谈:放飞雏鹰 让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从一个无限依赖母体的小生命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如何在家长适当的爱与陪伴中引导孩一步步走向独立,建立起安全性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本期我们请到杨淼老师来跟大家讲讲如何引导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从雏鹰变成雄鹰!

[主持人]:谢谢杨淼老师。我们的小宝宝从出生就会对亲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依恋,您如何评价这种依恋关系?

[专家]杨淼:依恋是婴儿出生后与其代养人间建立的情绪连结,婴儿期的依恋关系影响着我们后半生的幸福感。婴儿与之建立正确依恋关系的应该为父母,但是目前中国的现状是很多母亲在婴儿几个月后即开始工作,又老人或保姆来替代养育,所以这些情况会严重影响婴儿正确依恋关系的建立。

依恋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母亲在孩子身边,孩子很放松愉悦、母亲离开时孩子会难过或哭泣,母亲再出现孩子则很开心;

2、矛盾型依恋:母亲在身边时,孩子紧紧抓牢母亲,母亲离开孩子则焦虑哭泣、而母亲返回时,孩子则生气又想靠近又想抗拒母亲的亲近,甚至连踢带打。

3、回避型依恋:无论母亲去留孩子都无所谓、很冷漠。

依恋是未来孩子自身安全感及与其他人之间关系尤其是家庭、婚姻关系重要的基础。所以一定要给婴幼儿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即安全型依恋。

[主持人]:看来依恋是一种很微妙的情感表达,杨淼老师,什么样的依恋是适度的、健康的?

[专家]杨淼:当然是安全型依恋最适度、健康。因为虽然人是群居,但是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有与亲密的人共处,也有需要独处的时间。矛盾型的孩子成人后可能显现为非常粘人,要求男朋友随时随地陪伴、成家后对老公的要求也很高。回避型的人很容易让人觉得感情冷漠,恋爱和家庭关系容易出现问题。

[主持人]:要想建立起健康的安全依恋关系,家长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专家]杨淼:既然建立安全依恋非常重要,就请家长一定要注意:

1、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鼓励妈妈全职到孩子上幼儿园,老人和保姆也仅限于在家务上帮忙。

2、在父母外出时不要偷偷溜走,而是要告诉孩子我们出门,很快会来。即使开始几次孩子哭,也会慢慢明白,爸爸妈妈不是消失了,而是很快回来。

3、从出生尽早让孩子睡独立小床、学会独处,不要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与尽可能多陪伴孩子不相矛盾,这是从1-100之间的距离)。

4、当有伙伴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保持和孩子安全距离,不干预孩子玩耍。

[主持人]:面对孩子表现出的某种独立态度,比如尝试自己穿鞋、穿衣等,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专家]杨淼:从1岁半或2岁开始,大部分孩子都会产生自我和独立意识,喜欢什么都自己做,所以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哪怕穿衣服慢些、吃饭弄得满桌子、穿鞋穿反,都是极好得自我学习机会,也是让孩子能够产生自信、建立安全感的好机会。

[主持人]:最后想请您指导下我们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想这个您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一直关注您的“杨淼亲子汇”,18岁的儿子开始漂洋过海去读书,已然表现出了很强的独立性。

[专家]杨淼: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附属于我们成年人,所以更多的从孩子角度出发,去考虑孩子需要的爱与尊重,而不是我们要给的就一定是好的,当孩子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更多的事情要跟孩子商量,最好由孩子决定自己的选择。尽量少替代、多放手,让孩子从出生就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长大了才知道对自己人生负责。

更多专家访谈回顾>>

延伸阅读

想要让孩子走向独立该怎么办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作为家长的我们,也需要开始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了。那么想要让孩子走向独立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妈妈们都有同感,生了娃以后,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同时完成洗菜、拖地、冲奶、晾衣服、换尿片等工作。而孩子永远只需负责开心地玩游戏就行了!要是吃饭的时候不闹腾,妈妈都会高兴地快要撒花了!

但事实上,从孩子学会走路起,就具备初步的劳动能力,并且这时的孩子开始慢慢听得懂大人在说什么了。因为,他必须从小开始学习和争取独立。作为成人,我们既要理解儿童独立性发展的意义及发展阶段,更要知道如何辅助儿童走向独立。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性

能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帮助孩子动作技能更协调。

吃饭、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实际上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部分。让孩子动手做这些事,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培养孩子单独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3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伴随而来的是自信与成就感。孩子有了自信,学习愿望就会较强,效果也会更好;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鼓励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独立性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

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是需要家长从小培养的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成了关键

教宝宝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性

让宝宝知道你有自己的观点,比如当对电视里播放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就把电视关掉;让孩子多听大人之间的对话,了解大人的思想。鼓励你的孩子说话。每天找一个时间,和宝宝一起坐下来聊聊一天的生活。问问他对某件事的意见,耐心倾听他的回答。

当宝宝提问时,一定要回答他。根据他的理解程度,选择适当的语言来解答他的问题。尽可能全家一起吃饭。如果宝宝想加入父母的谈话,要耐心倾听他的观点。如果你不同意,也别直言不讳地表达你的不屑,你可以说“你这个观点很好,不过……”,这样的句式更为积极。

让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

孩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24小时。爸爸妈妈不要强硬地安排他的时间和活动,可以预留一些时间让孩子选择要做什么事情。比如做完作业后是否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孩子选择是看电视,还是画画;是拼图还是预习功课……适当的时候,给孩子提提建议,孩子会更懂得安排时间,不再随心所欲。

让宝宝有机会独自一人

宝宝1岁时,如果周围环境安全,他可以在房间里单独待一会儿。2岁时,宝宝可以在你做饭的时候自己画画,或者你打电话时在你脚边玩。但要记得每隔一两分钟冲他说句话、微笑一下或者给他一个飞吻,这样他就能高高兴兴地“忙活”,不去打扰你了。

宝宝3岁时,应该能走一段路了,比如跟你一块到小区的商店或者路边的邮筒。走路不仅对健康有益,而且也是让他学习交通规则的好机会。如果他看到你过马路前左右张望,那他也会这么去做的。

放手让孩子去做

生活中皆是各种能力和行为判断的训练场。比如生活中给孩子一定零花钱,让他自己去支配。去超市,买水,孩子自己就会去比较,哪个优惠,哪个打折,包装大小,自己折算,看哪种合适。

比较、思考、判断,只要自己亲自去做事,就能遇到,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难抉择的时候,家长帮助分析利弊,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从小事做起,点滴培养,孩子在大事时才知道怎样去思考,怎样自己做决定。

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最好的办法是,反问他是怎么想的。

比如孩子问爸爸”雨是怎么来的?“这个时候,爸爸并不是马上跟他解释“这是因为水蒸气的蒸发和凝固……”而是反问他:”真是个有趣的问题,那你是怎么想的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发散思维去想问题,而不是依赖父母给正确答案。

让孩子主动解决困难

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设置一点小难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比如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时,主动教孩子去买,爸爸妈妈可以跟在身后帮助他挑选、辨别;又或者孩子想要买书架放在房间里时,爸爸妈妈可以让他在某一个价格范围内自行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只有爸爸妈妈放手了,孩子才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自己吃饭、穿衣

宝宝一旦能用手指捏起小东西(大约在6~9个月大时),你就可以让他自己喂自己吃些小馒头、小三明治、小块香蕉、煮熟的胡萝卜或者磨碎的苹果等食品。让宝宝自己拿杯子或奶瓶。开始可能实际上是你拿着,宝宝只是做个样子。但即便如此,也要每次都让他拿,然后慢慢让他完全靠自己拿。

对小孩子来说,有拉链、纽扣、带子、挂钩的衣服是特别难穿的。因此,你可以给宝宝选择有松紧带、粘扣或者拉链口已经闭合好的衣服。

把宝宝的衣服按顺序从左到右摆好让他穿。虽然你不是非得这么做,但这能锻炼宝宝从左到右看书的能力。告诉宝宝怎样先把手伸进套头衫或T恤里,然后再从脑袋套过去。千万不要买领口过紧的衣服。你可以帮宝宝穿鞋,但只要可能,尽量让他自己把鞋扣紧。

让孩子多结交同龄朋友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结交多一些同龄人当朋友,平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相互请教,相互帮助。当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就不需要爸妈操心了。

孩子的惰性、依赖性并不是天生的弊病,而是家长没有培养宝宝独立性的意识,从而不停地阻止了宝宝学习独立的机会;当孩子长大了,想要孩子独立的时候,孩子却早已经习惯了家长的庇护宠爱和无条件的包办替代。

这时候要想要孩子重新学会独立,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和吃力了。如此说来,父母真成了让孩子没有形成独立意识的“罪魁祸首”了。所以,父母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锻炼宝宝的独立性,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向狐狸学习让孩子独立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能够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有的孩子都已经工作了,还让自己的母亲打电话到单位去请病假。注意,这可不是向学校请假啊!连向单位辞职这种事,都有由家长出面交涉的事例。

但是,这也不能说全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性太差。“孩子要离开父母独立”和“父母让孩子离开自己独立”这两种情形,一般是先发生前者。当然在有些情况下,父母根本不让孩子离开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孩子长到了一定的年纪,自然而然会产生独立的念头,想离开父母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

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独立的情绪慢慢地觉醒,逐渐开始产生躁动和反抗的行为。这时,孩子就会和家长产生抗争。在孩子开始脱离家长的时候,那些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的父母就会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拉回来,留在自己身边。

动物界的情形正好与此相反。在丛林中,可没有那么温情脉脉。幼兽往往在还未完全长大的时候,就意识到将会离开父母,而它们必须尽快学会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独立生存。特别是狐狸,母狐狸会故意“抛弃”小狐狸。为了让孩子尽早地独立,狐狸妈妈扔下它们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而离开母亲的小狐狸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终于懂得如何坚强地生存下去。

与此相比,我们人类真是太舒服了。尽管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被称为是“高等动物”。做家长的并没有在孩子们的独立欲觉醒之前,就把他们推出家门。为了培育出坚忍不拔的下一代,我们应当向狐狸学习,在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应该离开父母之前,先一步想到离开孩子,把他们推向外面精彩的世界。

千万不要宠坏了孩子。有时候做家长的不懂得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常常把关爱和溺爱混为一谈。

在某种意义上,家长能够狠得下心来是件好事,对孩子溺爱是不会带来好结果的。

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我现在开始学会走路了。我不再喜欢妈妈抱,而是喜欢自己走。妈妈总嫌我走的慢、说我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我的走路的敏感期到了。

学会走路啦

我在8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妈妈把我放在她的腿上时,我就会使劲地蹬腿。妈妈总说我把她的腿踩得很痛。等到11个月时,我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我喜欢不停地走,因为在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世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我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妈妈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让我非常欣喜,自己做主的感觉真好呀。

不过,我还不会把东西归位,所以我走过的地方都是乱糟糟的。就因为这样,妈妈似乎不喜欢我自己做主,她总爱把东西递到我跟前。那我就只好把东西扔远点,再自己去拿啦。

摔倒了,爬起来

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往前冲了,结果很容易就跌倒。每次一跌倒妈妈就会马上跑过来,很紧张的样子,问我:“宝贝,你怎么样,是不是很痛?妈妈扶着你走吧。”其实我一点都不痛。但跌倒的次数多了,妈妈又总这么担心,让我觉得摔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慢慢地,我就开始害怕,很自然地就不敢独自走路,要妈妈扶着走了。

而爸爸总是说我只是没有掌握好平衡。什么是平衡呀?爸爸会在我摔倒时,拿一只小熊逗引我站起来走过去拿。我往前走一步,他就往后退一步。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能自己走这么远了,我觉得自己好棒呀!

要自己爬楼梯

16个月的我走路更加自如。我越来越喜欢到处游荡,我会一边走一边到处找事做,一会儿动动沙发上的东西,一会儿喂喂小金鱼,一会儿敲敲电子琴键,一会儿又蹭到卧室里翻弄衣服,总之谁也别想让我停下来。

爸爸妈妈带我上街,一路上我都要求自己走。可妈妈总嫌我走得慢,总想抱着我走快点。进了商场,妈妈抱着我乘电梯上楼,我立刻哭起来,呜呜,我要爬商场里长长的楼梯。妈妈无奈又把我抱下楼,我挂着泪珠跑到楼梯口。我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高度,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我能不能爬。之后我才手抓住旁边的扶杆,一阶一阶地走。我好喜欢这样一阶一阶往上走的感觉,好奇妙呀。可妈妈总担心这样危险,还觉得我用手摸地不卫生,只爬了两阶就不让我爬了。唉,以后我只好在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爬了。

练习上下坡

我开始上幼儿园小班了。记得刚入园时,户外活动我也不愿离开老师的怀抱。而现在,我天天拿着自己的鞋站在教室门口,想换鞋去户外活动。户外的滑梯上、游乐场内总能找到我的身影。我喜欢到处漫游。

今天,我看到其他孩子在有坡度的坡面上玩“红绿灯”游戏,我也加入了。对我来说,上坡比较轻松,下坡则有点难度。刚开始我在坡面中段练习,下坡时慢慢控制身体,渐渐地,我下坡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控制得越来越好,我还能突然停在阻挡我的人前面呢。

就这样上上下下,我练习了好多好多次。放学时,妈妈来接我,她看到我在坡上往下跑,吓坏了。她说下坡的时候要慢慢地,不能跑,不然会有危险。可是那个坡上长满了小草,即使摔了也不痛,请不要为我担心好吗?

爱心提醒: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走的敏感期”出现时都有一个深切的体验,孩子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而妈妈却疲惫不堪地跟着。像童童妈妈一样,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成人选择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的脚步。

在童童第一次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迈出第一步时,他的身体开始走向独立。而周围的环境也刺激着他、鼓励着他继续前进。尽管此时的童童内在并没有目标,但是,他的走就是全部目标。慢慢的,孩子开始由一个不能自主的人,成长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而这个发展过程,完全是由他的个人努力完成的。

编后:孩子走路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

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再必须依赖于成人而进行,同时他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此时,当孩子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所以说,孩子是为了学习走而走,他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而走。

专家访谈:不爱交往粘人的孩子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专家访谈:不爱交往粘人的孩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专家访谈:儿童心理专家赵红梅老师,为父母们解读“如何应对家中的小淘气包”。

网友liuyanxia04080:专家好,我家孩子2岁1个月,每天到晚上9:30睡觉时趟一会又爬起来不好好睡觉。出门就得让人背着,有什么好办法吗?闺女是不是都跟爸爸亲啊。。我家女儿只要爸爸回来就不让别的任何人为她服务,喂饭玩一切都要爸爸来做,怎么才能扭转这种局面?

赵红梅:如果宝宝不是玩累了,体力支撑不住了,他们的确是很难独自很快入睡的,营造出睡觉的环境,大人在那里安静的躺着,孩子即使爬起来了也会再次躺下去,只要大人坚持示范就可以了。

当宝宝提出撒娇的要求时,可以把走路和她喜欢做的一些事情结合在一起,比如:假装追宝宝或者一边滚球一边走或是为宝宝设定一个远处的目标,在宝宝走到后抱上一段路,再让宝宝自己走。总之需要反复培养。

可能是爸爸对女儿关注的程度还不是很充足,女儿只是想以此来引起爸爸的注意力。可以让爸爸出面和女儿协商,让女儿知道爸爸现在要去做什么事情,暂时由别人代替爸爸来陪她。

网友scjinyan:1岁1个月女宝'哭闹被我大声吼了几声'就不再叫妈妈了'家里所有人都叫'就是不叫妈妈'郁闷

赵红梅:这个年龄的宝宝虽然还谈不上记仇,但是她已经完全可以把妈妈和自己不好的情绪联系到一起,因此,再次见妈妈时,就容易表现出拒绝的状态。妈妈可以沟通,告诉她尽管她不对,但是妈妈大吼也是不应该的。虽然是小孩子,也是完全可以进行这种情感沟通的。

网友古怪妈咪:你好,我女儿两岁三个多月了,喜欢我们带她出去商场外面玩打老鼠,坐摇摇车.每次都四五块钱.我去之前都会跟他说好只能玩2-3块钱的,但玩完了他不肯走,我们要抱他走人就发脾气器,最后都是我跟他老爸说不理他先走人,还走了有三四十米,后来到回去抱他才走的.走到半路还要去书店买气球。每次都要去完他想去的地方,不去就哭,抱不走还使劲的用力动。我要怎样跟小孩沟通会好点呢?

赵红梅:这种情况特别需要父母说话算数,在和孩子讲好“条件”后,就一定要执行。如果因为孩子哭闹,没有照计划执行,那么只能让孩子明白,你说的话可以不算数,这样他会在下次更为大声、更长时间的哭。孩子适当的哭闹一会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父母要说到做到,这样孩子才能达到讲信用的效果。

让孩子勇敢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