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对孩子的好处
2021-04-17 童话故事对孩子的好处 童话故事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的胎教一位聪明妈妈对孩子绘画的感受。
儿子快4岁了,他实在太调皮,在幼儿园还好,一回到家就大闹天宫。晚上在家里,想看报纸的没法看报纸,要看电视的没法看电视,就是想聊聊天,小家伙也在旁边捣乱,真是“家无宁日”。
一天晚上,我找出几支水彩笔,拿来一叠白纸,交给儿子,让他自己画画。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才发现,小家伙除了去尿尿,竟一直坐在那一声不吭地画着涂着,家里难得这么清静。
开始我想,也许这玩意新鲜,儿子暂时被吸引住了。可接连几天都是这样,晚上一吃完饭,他就坐在那里画——也许是因我们的夸奖鼓舞,也许是真的喜欢画。无论如何,这能使他静下来,我们真是太高兴了。于是我去买了一盒32色的水彩笔和24色的油棒回来,儿子兴奋极了,画画的劲头一天比一天高。
儿子每画完一幅,都会拿给大人看,母亲有时会说:“这小鸟有点不像。”丈夫有时会嫌儿子手上的颜料洗得不干净。我觉得这些脱口而出的负面评价,可能会不知不觉影响儿子的画画兴致。趁着儿子睡觉了,我召开紧急家庭会议,建议:第一,无论小家伙画什么,画得怎么样,不能说“画得不好”、“画得不像”,如果画得不像,就夸颜色很好看,如果实在找不出什么优点,就说他“画得很有意思”。第二,每次画完画,儿子都自觉去洗手,但拿过油画棒后,手不可能一次洗得很干净,千万不要用嫌弃的口吻说他的手脏。
我也很注意在外人面前夸奖他。一次,儿子刚画完画,我带他到小区花园玩,一位邻居发现了他的手:“噢,你的小手这么脏!”儿子毕竟只有4岁,他窘迫地看着自己的手,我连忙用很开心的语调说:“是画画弄的,我们宝宝会画很多画了呢!”儿子立刻显出很自豪的样子。
就这样,在我们的鼓励夸奖下,儿子越画越好,高楼大厦、树木花鸟、晴天雨天、凡是他看到想到的,随手就画,下笔大胆自信,画面快乐有趣。
画得多了,他便不满足于家人的称赞,更想得到幼儿园老师的肯定。于是我把他的画带到幼儿园去,老师看了他的画非常惊讶,负责美术教学的老师挑选了7幅画,经过装裱后,挂在幼儿园美术室里。
儿子是头一次听到“美术室”一词,不过美术馆我倒是经常带他去,于是他很快把“美术室”说成了“美术馆”。一有亲友打电话过来,他就高兴地报告:“我有7幅画挂在美术馆啦!”可以想像,亲友们在电话那头肯定都大大地夸奖他一番,因为每次他放下电话,总是难掩兴奋和激动。
在小区遇上认识的叔叔阿姨,他也主动报告:“阿姨,老师把我的画挂到美术馆里啦!”
我从不纠正儿子的口误,对于一个4岁多的孩子,幼儿园里的美术室可能比美术馆更让他觉得了不起。我也从不当着他的面跟亲友邻居解释,我要让他享受人们的夸奖带来的快乐和自信。自此以后,儿子对画画的热情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有时晚上全家都睡了,我躺在床上催促他:“明天再画吧。”他说:“妈妈,我停不下来了。”
虽然没有老师指导,但儿子的画进步很大,作品陆续刊登在报纸杂志上。
作为家长,我并不认为孩子喜欢画画,以后就一定要培养他当画家。如果有一天他的画真能挂在美术馆里,我将为他自豪。如果他长大以后不再画画,我想年幼时画画带给他的快乐和自信也将是深远的。
相关阅读
妈咪全方位DIY聪明宝宝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妈咪全方位DIY聪明宝宝》,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0~3岁宝宝的早期发展指导,是从宝宝出生开始为宝宝建立健康档案,对宝宝进行月月跟踪——阶段评估——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再评估——再干预等早期教育指导模式。其中,跟踪的内容覆盖了喂养护理、体格测评、健康检查、心理行为发育跟踪、运动发育跟踪等等;评估包括量表评估,如智力测评、社会生活能力测评等;另外还有观察性评估如宝宝和父母的沟通、在和宝宝做游戏时的观察等。这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系统的测评、干预、指导模式,能让新手妈妈、爸爸及时掌握宝贝的各种变化,发现问题的缘由所在。
从具体措施上讲,妈妈们可以根据孩子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生理方面:
1.体格测评:生长发育曲线图,动态记录宝宝生长发育情况;利用身长体重比的数据,能衡量宝宝的生长是否均衡,指导父母及时调整喂养,及早预防肥胖及营养不良。
2.健康检查:通过系统全面的健康查体,防疾病于未然;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使宝宝健康成长。
3.加强大脑营养的补充。良好的营养是大脑发育的物质基础,专家建议,为孩子补充脑营养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是选用富含DHA(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食物。妈妈们可以为孩子选择特别添加了DHA营养素的食物,如乐百氏智酸乳益智奶等,让孩子获得足够的DHA。
4.尽量引导孩子做各种运动。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发挥其功能,促进右脑的发育。
5.运动发育:通过运动中宝宝的反射、姿势以及不同体位,手及手眼协调的表现,发现是否有环境剥夺了宝宝的正常运动能力。
6.发育评估:通过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量表评估,及时发现宝宝发育是否均衡,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干预措施,使宝宝平衡发展。
心理方面
1.行为心理:观察游戏中的宝宝,发现他的认知、语言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做综合评价,并指导家长随时调整自身及和宝宝的交往方式,顺应宝宝心理发育需要,使宝宝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性强。
2.多接触外部环境。带孩子感受大自然,认识各种事物,让孩子接触丰富多彩的景色,充实精神生活,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3.尽早地促使孩子音乐细胞的产生。音乐细胞的培养可促使右脑更活跃,有助于形象思维和创造潜能的开发。
6.社会成熟度:通过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及自我管理的量表评估,及时了解宝宝的社会生活能力,尊重宝宝个性发展的同时,使得宝宝获得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
培养途径:
7.妈妈沙龙:别人的优秀宝宝是怎么教的?自己的宝宝应该怎么管?听更多妈妈讲育儿经验,听儿科专家的科学育儿知识,针对妈妈们关注的话题及育儿过程中的疑惑开展讲座及交流,帮助父母更好地读懂宝宝,并通过专家现场答疑解惑,给予专业指导。
8.亲子活动:儿童早期发展并非单纯知识、技能的教育,重要的是宝宝的能力培养和性格引导。让孩子多和其他宝宝交往接触,能培养宝宝对外在事物的感触能力、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类似“宝宝交友会”这类的亲子活动,能为同龄宝宝的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更为宽广的环境。
从这些方式来看,年轻的妈妈不难发现,其实0~3岁宝宝的早期发展指导不仅仅只针对宝宝,另外一个指导的对象就是父母自身,而且这里涉及的不仅仅是宝宝的健康问题,还有宝宝的心理、性格、交往能力、与父母及外人的沟通能力等等。这种母婴指导模式通过妇婴医院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孩子的同时,也为父母提供具体、精准、个性的解决方案。
BB爱撕书,聪明妈妈有对策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BB爱撕书,聪明妈妈有对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爱撕书,怎么办?大声制止?视而不见?还是有更巧妙的方法?别急!聪明的妈妈有聪明的办法,赶紧来看看吧!
第一次给宝宝做亲子阅读,当宝宝拿起书就撕开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大声制止?视而不见?还是有更巧妙的方法?许多父母通常会斥责宝宝不能撕书,应该爱护它,或者干脆把书收起来,因为宝宝听不进去。其实,这是大人不能理解宝宝撕书的行为。专家指出,原来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真正到“早期阅读”的阶段,这是他们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呢!
可是,毕竟是花钱买来的书,学习总不能这样破费吧?别急!聪明的妈妈有聪明的办法,赶紧来看看吧!
当宝宝第一次撕书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做亲子阅读,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难免都会遭遇宝宝撕书的情况。当宝宝第一次撕书时,大部分父母都是大声斥责,告诉宝宝:“书,是不能撕的!”但往往收效甚微。
专家解析这是宝宝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专家指出,宝宝开始喜欢书通常在9个月龄,这个月龄前后,宝宝还没有真正到“早期阅读”的阶段,他们更喜欢学习手眼协调能力。
在他们眼里,撕书就是一种学习过程,他们不能理解妈妈“书本要爱惜”的理念,也不知道书是花钱买来的,撕掉浪费钱了。
此阶段宝宝特别喜欢撕书,实际上是在练习左右手的反向运动,以及与视觉的协调能力。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撕,品味手指捏纸以及用力的感觉,并很有成就感。
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宝宝这是一种学习的行为,那么就不会斥责宝宝,或者制止他们的学习,而是作为欣赏者,对宝宝每次撕的动作进行鼓励,让宝宝把撕的练习运动完成地更好。
当然,花钱买的书,这样被“破坏”一定于心不忍,那么,实际上有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宝宝换书,不用的杂志书报,让他撕个够。当宝宝撕的动作得到充分练习后,他们就会不再撕书了。
那么,这个阶段还要不要给宝宝看书呢?专家认为,此阶段宝宝确实没有早期阅读的能力,但是让他们感到接触图书是日常生活中必有的事,这种“习以为常”将是孩子今后养成早期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
随着宝宝的成长,理解能力逐步加强,他们会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做角色扮演,当他们发现妈妈许多好听好玩的内容都来自于这些书时,就会对书抱有强烈的认知愿望,经常要妈妈给他们阅读,这样循序渐进地坚持下去,等宝宝2岁时,通常会认识500个以上的文字了,到3岁,通常会认识1000个以上的文字了,这些都是宝宝被自身认知欲望驱使所产生的学习成果。
妈妈出招去拿胶水等工具把书补好
在女儿11个月的时候,我买回了一套亲子阅读的故事书。刚开始几天,宝宝也是会撕书,告诫了好几次根本别用,弄得整个地板都是碎纸片。
懊恼之际,请教了一个过来人。那就是,宝宝撕书时,不要大声斥责,只是很平静地拿来胶水等物品,和孩子一起把书补好。
于是,书一被撕,我就跟孩子一起来补,并告诉孩子,书是我们的宝贝,里面有很多知识,撕了它会痛的。刚开始宝宝不明其意,还很有兴致地跟着“帮倒忙”。但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果真越来越少撕书了。
建议新手妈妈,当宝宝第一次撕书时,父母不要对孩子大声斥责,也不能视而不见,要语调坚定而严肃地告诉孩子,撕书的行为是不对的。例如:“宝宝不能这样,你撕书,书会痛的。”然后可以去拿来胶水等物品,让孩子一起参与把书补好,并告诉他书是很宝贝的,书里有很多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我们要做个爱护书的好孩子。
父母可以用冷淡、伤心、生气等表情来影响宝宝,让宝宝明白妈妈因为他的这个行为很不高兴。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利用故事、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或行为标准。当宝宝做得好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聪明妈妈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学习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聪明妈妈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学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应该在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怎么教育?教育什么?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曾经听身边的一些妈妈这样说过:“首先,数学和英语是必须学的,在素质教育里,美术和音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么多的选择中,最后妈妈们做出了决定:“能学的都要学!”
但是,妈妈让学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孩子想学的。对孩子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就会厌倦。那么,妈妈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下决心绝不能因为我自己的问题和孩子们产生矛盾。孩子们对新的生活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期间即使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也不能给他们带来负担。
如何引导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美国,作为少数人种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美国人的认可。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成为最重要的任务。
和孩子们融洽相处之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学习呢?
这个问题,每天我都会问自己好几次。为了找到答案,下班后,无论在家里做什么事,我都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想通过一起做事情,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使在刷锅洗碗的时候,我也特意把他们叫到身边。每次去市场买东西,我也带着孩子们一起去。
经过观察,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次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做事的时候,都显得很开心。即使去超市买调料,孩子们也会像外出旅游一样充满好奇心。有一天,我们和往常一样去一个大型超市买食品和物品。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忽然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学点什么呢?
这时我正好看到阵列在货架上的牛奶,而南希就站在我的身边,于是我问她:“南希,一大盒牛奶和两小盒牛奶相比,哪个量更多?”
正兴致勃勃看这看那的南希拿起牛奶看了一会儿,嘴里嘟囔着:“看一看包装马上就可以知道了……”这时,一旁的彼得走了过来,他拿起牛奶说:“这里不是标明了重量吗?把两小盒的重量加在一起就可以和大盒的重量进行比较了。”
南希和彼得举着牛奶算了一会儿高兴地说:“妈妈,一大盒和两小盒牛奶的量一样多,你别担心,买哪个都可以。”
他们似乎以为我是为了省钱才这么问的。趁机会,我又把爱丽丝叫到了跟前:“你们都知道,我们家一天的伙食费是5美元,现在你们就帮我挑选5美元的食物回来好不好?”
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的脸上就露出了兴奋的光芒。他们马上装出一副老成的样子,把脑袋凑到一块开始商量起来。需要的东西很多,但是只有5美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一边琢磨哪些是必需的东西,一边计算价钱,最后用5美元买了一大筐东西。
从那以后,每次去市场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们计算价格。算得最快的孩子,我就奖励他几枚硬币。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位明星妈妈的时尚育儿经
陶晶莹——最受喜欢明星妈妈
典型表现:孕前认真上早教班学习喂奶、幼儿护理和早教方法。孩子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并坚持要自己亲手带大。为抱小孩,她长期被背痛所苦。
点评:家长要做孩子的首席玩伴
在孩子的心中,一切都是游戏,生活和游戏只有融为一体,成长才会变得充满惊喜。所以,对家长而言,要抽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并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变成游戏,做孩子的首席玩伴。
小S——最“恐怖”明星妈妈
典型表现:在教育方面小S也显得有些松散,不把学钢琴、拉小提琴等作为必学项目。唯一强硬的要求就是女儿必须学英语;管教女儿用“骗子攻略”,例如不乖就会被车碾过,或被电死,不然就是被火烧之类的。
点评:“骗孩子”要恰当
像小S那种语言上的“恐吓”方法,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在不危险的情况下,你不妨像上面这位普通妈妈一样,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对与错。“骗孩子”也应恰当,如果她不收拾玩具,你可以说:“我把你的玩具扔掉。”然后扔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等孩子平静后再拿出来,并说:“我现在原谅你,所以买个一模一样的玩具给你。”
伊能静——最爱“撒娇”明星妈妈
典型表现:每次和儿子见面,都会先亲亲抱抱,叫儿子“王子”,儿子叫她“公主”;从不在儿子面前发火;如果儿子不听她话,就跑到儿子面前撒娇。
点评:公主式教育别惯用
像伊能静这样,经常叫儿子“王子”虽然问题不大,但孩子在2—3岁时正是寻找依靠的时候,如果妈妈一直用“公主”的方式教育孩子,这会让孩子养成遇到问题就用逃避和撒娇的方式来解决。当然,也不要把一些惩罚加到孩子身上,可以说你不乖,妈妈会很难过。讲出孩子能够感受到的难过,让他体谅和感受你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