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诺曹是哪个童话故事
2021-04-04 匹诺曹是哪个童话故事 民族童话故事 月亮的传说童话故事阿诗玛的传说故事阿诗玛是哪个民族。
阿诗玛的传说故事:阿诗玛简介
阿诗玛是哪个民族的呢?《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这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而且在2006年,阿诗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哟。
2阿诗玛的传说故事:阿诗玛的故乡阿诗玛的故乡在哪里?是阿着底村,它位于石林县东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阿着底”是彝族撒尼语,意思是“青山绿水环绕的富饶美丽的地方”。村子虽然不大,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错落有致的屋舍,宛若世外桃源。传说中美丽、聪明、勤劳的阿诗玛就诞生和生长在这里。
阿着底村虽小,却有绝世美景,更有勤劳善良美丽的撒尼姑娘。
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撒尼姑娘的花包头,是她们服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包头是以红、绿、蓝、紫、黄、白、青7种颜色的丝绸配制成的圆筒帽,边沿钉有银泡泡,两侧插着一对三角形彩色绣花图案的角,如同一对“彩蝶”落在头上。传说这种头饰是为纪念一对投火殉情的恋人,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七彩长虹。撒尼人模仿彩虹做出头饰,把它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花包头上的这对“彩蝶”也是很有讲究的,那是她们定情的信物。若是姑娘看上了哪个小伙子,就将头上的彩蝶取下一只送给他。因此,头饰上两只“彩蝶”竖起的是未婚的姑娘,结了婚的只有一个平平地放在头上。撒尼姑娘很忌讳阿黑用手触摸两只“彩蝶”,一旦触摸则表示向姑娘示爱求婚,这在当地可是要负责任的。轻则痛打一顿,重则要罚做三年苦力呢。
3阿诗玛的传说故事一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冻受饿,受尽了惊骇,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渐渐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撤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万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包谷,包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包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多。他从小爱骑光背马。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喜欢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双双订了亲。
一个街子天,阿诗玛前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堤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
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诗玛嫁过去怎样怎样享福……阿诗玛听了之后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鲜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浑水一起蹬,绵羊不能伴豺狼。"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道:"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有钱有势的人家,热布巴拉的脚跺两跺,阿着底的山都要摇三摇,阿诗玛要是不嫁过去,当心丢了家。"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转眼间,秋天到了,阿着底水冷草枯,羊儿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热地方去放牧。临走时,阿黑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嘱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抢走了阿诗玛。想让阿诗玛磕了头,吃了酒,来了客,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阿诗玛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她被抢到热布巴拉家以后,在热布巴拉夫妇的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财主捧出金银财宝,指着谷仓和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都是你的。"阿诗玛瞧也不瞧,轻蔑地说:"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们家。"阿支绷着瘦猴似的脸,眨巴眨巴眼晴,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毫不畏惧地说:"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属于你一家的。"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热布巴拉的老婆诅咒阿诗玛是"生来的贱薄命,有福不会享"。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报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消息。阿黑闻讯后,很为阿诗玛的安危担心,他立刻跃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门口,阿支紧闭铁门不准进,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阿支坐在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没词,急得脸红脖子粗,声音也变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来越难听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脸泛笑容,歌声响亮。阿黑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种种刁难,要和阿黑赛砍树、接树、撒种。这些活计阿支哪有阿黑熟练,阿黑件件都胜过了阿支。热布巴拉眼看难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条毒计,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说:"天已经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再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企图伤害阿黑。阿黑早有准备,当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时,他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哩哩嗅。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见虎死,很惊异,再也无计可施,理屈词穷,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食言抵赖,不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连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开;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没人能够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鄙夷地看了热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心肠歹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忻见她的声音,没看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变成小河,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抽牌神(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诗玛,但他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盛着包谷饭,端着饭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出去做活的时候,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小伴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对着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锋锋弦音、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
4阿诗玛的传说故事二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撤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撤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5阿诗玛的传说故事点评民间叙事诗的语言,是劳动大众通过细致观察,深入体验,多方感受,反复锤炼,从生活的源泉中提炼出来的、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的语言。在阿诗玛她们唱的歌中,"马铃儿""玉鸟儿""蜜蜂""刺蓬棵""鲜花""织布""放羊"等等,都是从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事物选取的,进而"引类譬喻","借物发端"。民间语言虽然再朴素不过,然后却隐藏着一股朴素、简洁、健康的力量在里面。在我看来,尽管《阿诗玛》的情节并不像小说那样引人入胜,可它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中华民族的经典。
扩展阅读
少女玛琳的故事
几乎把他的帽子都要扫下来了,所以他把这根树枝折下来带上了......大家在小时候也听过睡前故事吧,几句简单的文字,书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大家对睡前故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女玛琳的故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一个儿子想向另一个强国的公主求婚。公主的名字叫玛琳,生得国色天姿,相貌迷人,因为公主的父亲准备把她嫁给别人,所以没有答应王子的求婚。可他和公主早就心心相印,彼此不愿分离。玛琳姑娘也对父亲说:“今生今世我非他不嫁。”国王一听勃然大怒,下令建造一座高塔,里面一片漆黑,不透丁点光线。塔建好后,他对女儿说:“你得呆在塔里,七年后我再来,看你固执的念头打消了没有。”七年的饭食和水被带进了塔中,公主和她的侍女也被带进了塔里,墙被封死,从此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她面对漆黑的塔壁静静地坐着,不知白天黑夜。那位王子经常绕着塔外转来转去,呼唤着公主的名字,可厚厚的墙内哪能听到半点声音?除了悲伤和抱怨,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时光在流逝,食物和水一天天地在减少,公主和侍女知道七年的期限就要到了,她们以为自己的出头之日就要到了,可是却听不到锤子的敲击声,也没有墙上石头落地的声音,看来她的父亲已把她忘了。剩下的食物只能维持最后几天了,眼看着她们只能等死,玛琳姑娘说:“我们必须最后试一次,看看能否把墙弄穿。”她拿出了切面包的刀子,在石头缝的泥灰中使劲地挖呀钻呀,累了就让侍女接着干。费了好大的劲,她们才拿出了一块石头,接着是第二块,第三块。三天后,第一缕阳光射了进来,照在她们所在的黑暗处;最后口子大了,她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天空湛蓝湛蓝的,微风轻抚着她们的面庞,可是周围的一切是多么凄凉啊!她父亲的宫殿早已成为一片废墟,目所能及的城市和村落都已成了焦土,还有大量的土地早已荒废,远近更是看不到人烟。缺口又弄大了,侍女先跳了下去,玛琳公主跟在后面,可是现在她们该往哪里去呢?整个王国已被敌人洗劫一空,他们驱逐了国王,屠杀了他的所有臣民。公主和侍女只得继续往前走,去寻找另一个国家。但无论到哪里都找不到歇脚点,一路上没有人肯给她们施舍半点饭,她们只有靠荨麻来充饥。经过长途跋涉,她们终于来到了另一个国家,她们开始到处找活干,可敲了许多家的门,都被拒绝了,没有人同情她们。最后她们来到了一座大城市,她们直奔皇宫,可那里的人也叫她们走开,最后厨师收留了她们,让她们帮着打扫。
现在这个国家的王子正巧是想向玛琳姑娘求婚的人。王子的父亲给他挑选了另一位新娘,这位新娘不仅奇丑无比,而且心狠手辣。婚期一定,新娘也已到了,可由于她生得实在太丑,她便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愿见人。少女玛琳从厨房给她端来饭菜。新郎新娘上教堂的时候终于到了,新娘也因为自己丑陋而懊悔不已,怕自己在街上一露面,会遭来众人的戏谑和嘲笑,于是她对少女玛琳说:“你真是有天大的福份!我的脚扭了,不能在街上走,你就穿上我的婚纱替我一回吧!这对你来说该是莫大的荣誉和无上的光荣。”可是玛琳姑娘却不同意,并说:“我不希望得到任何不属于我的荣誉。”新娘又以金钱来引诱她,可这也是徒劳。最后新娘火了,说:“如果你不听我的话,我就要你的命。只消我说一个字,管叫你人头落地。”少女玛琳只好服从了,于是她穿上新娘华丽的婚礼服,戴上了首饰。当她踏进皇宫的大厅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为她的美丽所震惊了。只听国王对王子说:“这就是我为你挑的新娘,你就引她去教堂吧。”新郎惊呆了,心想:“她这么像我的玛琳,这真叫我以为她就是玛琳;可是现在她还被囚在高高的塔里,或许已死了。”于是他拉着姑娘的手,引她去教堂。她看见了一丛荨麻,就说道:
“噢,荨麻呀荨麻,
小小的荨麻,
你为何孤零零地长在这里?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
我没有煮你,
就拿你来生吃。”
“你在说什么?”王子问。“没什么,”少女玛琳答道,“我只是想到了少女玛琳。”王子很是诧异她竟会认识少女玛琳,可他什么都没说。当他们来到通往教堂的独木桥时,她又说:
“独木桥呀你莫断,
我可不是真新娘。”
“你在说什么?”王子又问。“没什么,”她回答说,“我只是想起了少女玛琳。”“你认识少女玛琳?”“噢,不,”她答道,“我怎么会认识她呢?我仅仅是听说过她。”当他们来到教堂的门口,她有一次说:
“教堂的门呀打不破,
我这新娘是冒牌货。”
“你在说什么?”王子又问。“噢,”她答道,“我只是想起了少女玛琳。”王子取出了一串珍贵的项链,戴在她的脖子上,替她扣好了链环,于是他们双双走进了教堂。在圣台前,牧师把他们的手拉在一起,为他们主了婚。然后王子领着新娘回去了,可一路上新娘却一言不发。他们一到皇宫,玛琳就匆匆跑进丑新娘的房间,脱下身上华丽的衣服,卸下首饰,重新穿上了自己的灰罩衫,不过脖子上留下了新郎送给她的那串项链。
夜晚来临时,新郎领着新娘进了新房;可新娘的头上蒙着块纱巾,不让新郎发现这场骗局。当众人散去后,新郎对新娘说:“你曾对路边长着的荨麻说过什么?”
“对荨麻?”新娘问道,“我没有对荨麻说过什么呀!”“如果你没有对荨麻说过什么,那你一定是假新娘。”新郎说。新娘想了想,说道:“我得去找我的侍女,她总替我记着这些事儿。”
于是她就出去找到了少女玛琳。“小丫头,你曾对荨麻说过什么?”“我只是说:
“噢,荨麻呀荨麻,
小小的荨麻,
你为何孤零零地长在这里?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
我没有煮你,
就拿你来生吃。”
听到这些话,新娘立刻跑回新房,对新郎说:“我知道我对荨麻说过什么了!”于是她就把刚听到的话重复了一遍。“可是我们过桥时,你又对桥说了什么?”王子问道。“对桥?”新娘吃惊地问,“我什么都没对桥说呀!”“那么你就不是真正的新娘。”新娘赶紧又说:“我得去问问我的侍女,她替我记着这些事儿。”说完就跑出去责备少女玛琳:“臭丫头,你究竟对桥说了什么?”“我只是说:
独木桥呀你莫断,
我可不是真新娘。”
“我会要你的命!”新娘叫道,可她又急忙跑进房间说:“现在我知道我对脚下的桥说过什么了!”说完就重复了少女玛琳的话。“那么你又对教堂的门说了什么?”“对教堂的门?”新娘万分惊讶,“我没对教堂门说过什么呀!”“那么你是假新娘。”
新娘不得不再一次出去训斥少女玛琳:“臭丫头,你对教堂的门说过了些什么?”“我只是说:
教堂的门呀打不破,
我这新娘是冒牌货。”
“那会要你的命!”丑新娘喊道,气得她不得了,可人早又飞快地跑回了新房对王子说:“我知道我对教堂的门说过什么了!”说完就把少女玛琳的话重复了一遍。“可是我在教堂门口给你的项链哪去了?”“什么项链?”新娘答道,“你并没有给我项链呀!”“是我亲手给戴上的项链,而且还是我替你扣好的。如果你连这都不知道,那你就不是真新娘。”他一把揭开了她脸上的面纱,猛地看到了她那无比丑陋的脸,吓了一大跳,说:“你是谁?你怎么来这儿的?”“我是你的新娘呀!因为我害怕大伙笑话我,就让那厨房中的丫头穿上我的衣服,替我去了教堂。”“那丫头在哪里?”王子问道,“我想见她,快把她带来见我。”丑新娘赶紧出去告诉仆人,厨房那丫头是个骗子,要他们把她带到院子里杀掉。仆人们拉着少女玛琳就往外拖,她大呼救命,王子听到了呼叫,匆忙跑出房间,他命令仆人立刻放了玛琳。灯点上后,王子看到了他在教堂前给她的那串项链,“你才是真新娘,”王子说,“你和我一起进了教堂,现在和我回新房吧!”当只剩下他们俩的时候,王子说:“在去教堂的路上你提到了少女玛琳,她原是我的未婚妻;如果我的直觉没有错的话,站在我面前的应是她,你真是和她一模一样。”姑娘回答道:“我就是少女玛琳。为了你,我在黑暗中囚禁了七年;为了你,我忍饥又挨饿;为了你,我在期待与贫穷中挣扎了许久。现在阳光终于又重新照在了我的身上。我在教堂中与你结了婚;现在,我就是你的合法妻子。”于是他们互相亲吻着,从此生活幸福又美满。那假新娘也为她所做所为付出了代价,最后被砍掉了头。
囚禁少女玛琳的那座塔还一直耸立着,许多年后,每当孩子们打那里经过时,总会唱:
“叮,叮,叮叮,
塔儿森森暗无光,
玛琳姑娘心儿伤,
她的脸儿瞧不见。
墙儿高高垮不掉,
石头坚坚推不倒。
小汉斯呀穿花褂,
在我的后面跟紧啦!
2小编点评时间守得云开见月明,玛琳公主坚持九年的时间最后还是跟王子生活在一起了,相信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看到风雨过后的彩虹,看得见希望和胜利。守得云开见月明是一种坚持和永不放弃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相信只有坚持等到云散月明的一天,小朋友们做任何一件事事情都要都不放弃坚持最后会成功的。
民族英雄的故事民族英雄有哪些
民族英雄的故事之戚继光抗倭
明世宗时期,东南沿海防卫空虚,倭(wō)寇乘机侵犯,祸害空前严重起来。
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明朝初年,就有一批日本海盗,来到中国沿海一带,从事杀人抢劫的勾当,他们被叫做倭寇。不过,那时,明朝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社会政治较安定,入侵的倭寇很快被消灭,所以没有造成很大的灾难。
而嘉靖年间的倭寇,危害了沿海半个中国。
一些地方贪官、恶霸、奸商、罪犯等,纷纷勾结倭寇,使得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肆意烧杀抢掠。公元1553年,大批倭寇在海盗头子汪直、徐海等的引导、率领下,在浙江、江苏登陆,窜扰崇明、上海、台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几十个城市。
朝廷不得不派官员和军队去围剿。虽然明军在名将俞大猷(yóu)的指挥下,打过一些胜仗,可是,朝廷听信当地奸商与贪官污吏的诬陷,先后处死两任抗倭有功的大臣朱纨(wán)与李天宠、张经,逮捕俞大猷。又昏庸地派严嵩党羽赵文华祭祀东海海神,祈求保佑驱逐倭寇。倭寇的气焰更加嚣张。
朝廷不得已,在公元1555年秋天,从山东沿海将抗倭将领戚继光调到江浙,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控制倭寇经常出没的军事要地。
与戚继光并肩作战的著名的抗倭将领有谭纶和俞大猷。谭纶后来成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对戚继光的军事活动给了很多支持。
一到浙江,戚继光就与俞大猷一起在龙山所围剿登陆的倭寇,三战三捷。但戚继光从实战中,发现原来的明军纪律不好,训练不精,士气不旺,素质不高。有次战斗结束时,一个士兵拎着颗人头来报功,另一个士兵却哭哭啼啼跟着来到,诉说:“这是我弟弟,受伤还未断气,就被他割了头……”又有个士兵拎着人头来请赏,一查,被杀的竟是个十几岁的无辜少年。
两个杀人冒功的罪犯被处死了,可他们的行为震动了戚继光:这样的士兵怎么能打败倭寇?他决心练一支新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经过多次请求,他终于获得上级批准,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新兵。那些刁滑的、怕死的、染有流氓习气的人,他都不要,而精选了三千个壮实胆大、吃苦耐劳、动作灵便的农民与矿工,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戚继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就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纪律严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作战勇敢的队伍。这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拎着食物开水欢迎他们,称他们为“仁者之师”。戚继光带着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转战在浙江、福建的抗倭战场,取得许多辉煌战果。倭寇将戚继光称为“戚老虎”,民众将他们称为“戚家军”。
公元1559年,戚继光会合谭纶的军队,开到台州,清剿流窜台州的倭寇。他们一路打了许多硬仗,将倭寇驱逐到太平(今浙江温岭)的南湾。倭寇占据了海岸边的高山,负隅顽抗,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飞向明军。戚继光与他的弟弟戚继美在阵地前指挥。他俩拿起弓箭,一人一箭,嗖地飞出,正好射中两个举旗呐喊的倭寇头目。其他倭寇吓得向后退缩,戚家军便一阵喊杀,冲上山顶。倭寇向海边退去。哪知后面是绝路,他们不是被杀死,就是掉进海里淹死。
浙江的倭寇被剿得差不多了,戚继光又奉命带军队进入福建清剿。戚家军到福建后的第一战是横屿之战。横屿是宁德城东北海中的一座小岛,周围环水。水浅不能行大船,水退后又泥泞不便行走。岛上有倭寇老巢,一千多倭寇在这里盘踞了三年,当地官军从不敢去进攻。
戚继光派人探明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水道、潮流的特点,制定了进攻方案。他让每个士兵各带一捆干草,来到横屿对岸,等天黑退潮,将干草抛到水中,铺出一条路。大军强行登岛,发起强攻,三百多倭寇被歼灭,二十九人被俘,淹死在海上的有六百多。戚家军大获全胜。
此后,戚继光又在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兴化等地打了好些大胜仗。公元1566年,戚继光剿灭了占据广东福建交界处的南澳岛、与倭寇相勾结的海盗吴平。这时,骚乱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寇,总算被消灭光了。
2民族英雄的故事之郑成功收复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想方设法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开始登上台湾岛。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兴高采烈迎接亲人。
侵略军马上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敌舰围住。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敌舰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敌舰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悄悄地对郑成功说“如果你肯退出台湾,我们给你奉上十万两白银。”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有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了个主意,让郑成功切断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了。
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而郑成功决定包围台湾城。郑军把台湾城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当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时,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3民族英雄的故事之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
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民族英雄的故事之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一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父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长期生息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勃然兴起,建立了金政权。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这一年,岳飞正好24岁。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军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土,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越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5民族英雄的故事之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的壮举而在中国妇孺皆知,成为民族英雄。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入广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
小狐狸玛莎的故事 睡前故事小狐狸玛莎的故事
在一片大森林中,住着一群快乐的小动物,他们过着美好的生活......其实,睡前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其实都不陌生,几句简单的文字,书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大家最喜欢的睡前故事是哪个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狐狸玛莎的故事 睡前故事小狐狸玛莎的故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小狐狸玛莎的故事
玛莎是一只非常可爱、非常懂事的小狐狸。
玛莎最喜欢在草丛里和小蝴蝶一玩啦,漂亮的小蝴蝶飞得很低,在草丛里就像一朵飞舞的花儿!
可爱的玛莎追呀、蹦呀、跳呀,好快活啊!
“不要和狡猾的狐狸一起玩儿!”小刺猬扎克突然出现了。
“为什么呢?”小蝴蝶问扎克,“‘狡猾’是什么意思呢?”
“我听妈妈对我说过,狐狸骗吃乌鸦嘴里的肉!”扎克神气地说着,“‘狡猾’就是‘骗’的意思!”
“真的吗?”小蝴蝶又问小狐狸玛莎。
玛莎难过地说:“我没有骗过谁啊!”
“你现在不骗,以后也会骗的!”扎克说完就走了。
小蝴蝶想了想,就听了小刺猬扎克的话,也飞走了。
“小蝴蝶,你不要走啊!”小狐狸玛莎伤心地哭着喊,“我不是‘狡猾’的狐狸,我谁也不会骗!”
小蝴蝶还是往前飞,当它将要飞过一棵很高的苍耳时,它的一只翅膀被苍耳子上的尖刺儿扎住了,飞不起来了。
小蝴蝶一边扑扇另一只翅膀,一边大声喊着:“救命!快来救救我!”
小狐狸玛莎看见也听见了,就快速地向小蝴蝶跑去。
很快,小蝴蝶又能飞啦!
“谢谢你!”小蝴蝶感激地对玛莎说,“你是最善良的小狐狸,我不应该相信扎克的话,你还怪我吗?”
“我不怪你啦!”小狐狸玛莎微笑着说,“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能改正,就是好孩子!”
小狐狸玛莎的故事点评
小刺猬听妈妈说狐狸喜欢骗人所以非常狡猾,曾经还骗吃乌鸦嘴里的肉。不是每一只狐狸都是会骗人的,小狐狸玛莎从来没有欺骗过别人。小蝴蝶听了小刺猬的话之后转身离开了小狐狸。当小蝴蝶扑扇翅膀的时候被尖刺儿扎住了,善良的小狐狸上前救助了小蝴蝶。小朋友们不要轻信他人的言论去否定一个善良的人,用心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生活的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