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神奇
2021-04-03 胎教神奇 神奇的猫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音乐奥尔夫音乐的神奇魔力。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对孩子早期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奥尔夫音乐的神奇魔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1即兴创作和表演的机会。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最核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有即兴创作的机会。最常听到的是,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宝宝们被要求听着音乐即兴舞动,用报纸试试发出更多种声音,续编儿歌,比如“拍完了桌子,还能拍哪里”?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投入在音乐表现里,这是非常珍贵的创造体验。
2全面开发宝宝的感官潜能。
在原始部落里,人们总是载歌载舞,音乐总是和动作、舞蹈、乐器伴奏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原始的,但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音乐。
综合,这正是奥尔夫音乐的特点。在奥尔夫音乐课堂里,有奏乐,有律动,有歌舞,有表演,甚至还会把听到的音乐画下来。对宝宝来说,这是难得的多感官体验的机会。
3人人都有参与的权利。
在奥尔夫的课堂上是没有旁观者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个环节,不论宝宝还是父母,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们不仅仅是聆听者,还作为主动者参与到音乐当中,亲自体验着音乐的魅力。
小链接
在《小脑袋大世界》一书“7岁前儿童认知世界的清单”里,列有这样一条:“每个孩子都应该在他生命的头7年里大量地、积极地接触音乐。”
例如:
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声音(或调门)。
让每个孩子体验一次当一件乐器的感觉。
让每个孩子都感觉一下自己跑步的节奏和回声,或引起一串回声。
让每个孩子听听刺耳的噪音。
让每个孩子知道,休止符也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来源:《父母必读》
延伸阅读
奥尔夫音乐“龟兔赛跑”
教学目的:
1、学习用固定音型,为故事配伴奏
2、请幼儿学会看指挥
教学准备:
1、乐器:木质乐器(木鱼、双响筒、响板)
散响类(手铃、铃鼓)
金属类(三角铁、撞钟)
2、头饰:乌龟、兔子、松鼠、小马、小鸟
3、音乐磁带一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进行配乐讲故事“龟兔赛跑”,幼儿听故事。
提问:1、故事里都有什么小动物?
2、它们跑起来的节奏是什么?
二、节奏练习
1、幼儿说出一个小动物的名字,教师就出示该小动物的头饰,并贴在白板上,然后提问
这个小动物走路的节奏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拍一拍。
2、教师和幼儿讨论:这些小动物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合适呢?经过讨论后,大家统一意见
小马用双响筒,小鸟用手铃,小松鼠用三角铁,乌龟用木鱼
三、幼儿用乐器为故事配伴奏
1、幼儿自取乐器,分组坐好,并学习看指挥,分组复习自己组的固定音型。
2、全体幼儿为音乐剧配伴奏
(1)请一名幼儿讲故事,其他幼儿根据故事情节配乐器
(2)第二遍,教师请二名幼儿进行表演,分别扮演兔子和乌龟,其他幼儿伴奏
四、活动结束。
奥尔夫音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打好基础,我们要通过早期教育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质。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奥尔夫音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将艺术教学作为儿童智能开发、素质培养的手段是当今先进、发达国家惯用的教学方式。对素质的理解,尤其涉及到音乐艺术教学,很多人会理解为艺术修养、音乐爱好等,而不是作为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所需具备的智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已重新归纳为八大智能——人的基本素质。在跟进的研究中证实这些智能可通过艺术教学去开发提高。奥尔夫教学在世界广泛的推广流传,并不断的调整发展,成为在艺术教学中能同时解决孩子的智能开发,素质培养的典范,尤其是对孩子的创造力、空间、人际关系等素质的培养有突出成效。
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少,在这些家庭中时常有众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景,就做成了孩子常常以我为中心,使孩子往往忘记了或忽略了别人的存在,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沟通。如碰上工作繁忙,不善引导的家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人际的交往上出现问题。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更有甚者,为了引人瞩目或取悦小伙伴,就故意去挑逗、激怒他人,其效果适得其反。发展下去,长大后也难与同事相处,更何况配合协同,合力完成工作?
奥尔夫教学法在利用艺术教学去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首先,音乐与舞蹈是孩子们都乐于参与的活动项目,第二,作为执教者,在做艺术教育的同时,要有很强的素质教育意识,尤其在早期教育阶段,孩子年龄还小,许多素质、智能都有待开发,如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开发最佳时段是在4至5岁,错过了这个时段就难有最好的效果。将艺术教学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镶入”孩子合适的游戏中进行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最高境界。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对教学对象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状态有充份了解,课程设计周密准确,能让孩子从头到尾跟着老师走。在欢快的唱歌、律动游戏中,孩子慢慢可以脱离开家长(其中会有个别性格较脆弱的孩子还不行,要耐心的等待)。小小的打击乐器如碰铃、铃鼓,利用孩子刚学会的基石节奏,就开展一些简单的乐器合奏,两个声部,要求孩子要互相听,准确配合好。孩子在这个练习中开始注意到有其他小朋友的存在,知道要与他人好好配合,就能演奏出好听的音乐来。舞蹈教学也对此有相关的、循序渐进地安排。开始时让两、三个小朋友一齐手拉手,转个圈,脚碰脚,跺一下……孩子很快就能做到,既高兴又快乐。让他们知道,要与其他小朋友做好朋友,才能得到这种快乐。各种形式的两人或多人以上的配合競赛游戏,隔三岔五就会出现一次,小朋友从中明白到要取胜就要尊重小伙伴,就要与他们好好配合,只有团结大家,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种社交人际关系的能力的开掘和强化,将使孩子受用终身。
奥尔夫音乐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采访后记:在李老师的家中,为了表现奥尔夫音乐的特点,李老师即兴有节奏地拍腿、跺脚、拍胸,就演奏出一段音乐,我恍然大悟,原来音乐离我们这么近。
指导专家/李妲娜(中国音协奥尔夫委员会会长)
奥尔夫音乐让宝宝更快乐
那一路烂漫的山花,叮咚的泉水,啾啾的鸟鸣……
音乐,就该是快乐的
多年前一些家长在倪老师的课上带孩子玩过音乐游戏以后会问:倪老师,干吗花这么多时间玩呢?什么时候才开始正式上音乐课呀?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音乐”是一座山,早早地,他们开始拽着孩子的手开始往上爬(学琴,学五线谱……),一路的美景“不许看!”“没时间看!”,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山顶”,只有到了山顶,才是音乐。那一路烂漫的山花,叮咚的泉水,啾啾的鸟鸣都被忽略。然后,我们就看到很多孩子在这个爬山的过程中累了,乏了,家长们也倦了。于是,他们就停下了脚步。而“音乐”那座山还在那里,遥不可及。
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始把音乐看作是一个花园。宝宝还未出生,妈妈就会倘徉其中,让我们的宝宝在安适、愉悦的母体中孕育成长。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会抱着他们在音乐花园中闻一闻音乐的“花香”,看一看“多彩”的音乐,摸一摸,尝一尝音乐的“肌理”和“味道”。他们开始了解音乐的“乐”也是快乐的意思,他们要让孩子在音乐中快乐地成长。
一切都该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而生——孩子爱动,他们不满足于安静地坐着听一段陌生的音乐,他们会编自己的歌;会自然地舞动,尝试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把听到音乐时的感觉表达出来;能在家长或老师的巧妙引导下用奥尔夫乐器(奥尔夫研制的系列打击乐器,分有音高和无音高两大类,均无需反复的技巧训练即能演奏)来尝试演奏,来营造他们想象中的那个童话世界;能用简单的宣叙调来唱说他们集体创作的故事……想一想,哪一个年轻的妈妈未曾在童年时裹着床单毛巾在床上,桌子下演过丫鬟和小姐之类的故事呢……这就是孩子,他们需要这样的一个音乐世界!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可贵之处在于:
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属于精英的教育,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么“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一起享受音乐的快乐
在奥尔夫音乐班,你和宝宝可以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
当你抱着宝宝在音乐中旋转起舞,宝宝眼前的世界飞快地变化着——他一会儿看见这个宝宝的脸,一会儿看见那个妈妈的脸,这是多么新鲜而兴奋的事情啊!
一个小鼓,可以发出几种声音呢?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地去尝试,让同一样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音乐,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大家手拉手围成圈,边跳边唱,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用身体去感受各种音乐风格所带来的韵律;同时你可以模仿一种动物的姿态,配合它的拍子起舞;
孩子们可以拍手、跺脚、把玩乐器,甚至拍屁股,用各种能想到的方式来表现节奏,这样不断的创新使节奏练习不再枯燥;
……
世界太大了,真正能够上专业的奥尔夫音乐课的孩子只可能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孩子。然而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的滋养,希望能有更多的爸爸妈妈来主动学习了解这样的一种教育思想。别忘了——你,才是他第一位最重要的老师。
奥尔夫音乐强调原本性与参与性,所以家长完全可以在生活中充当孩子的“音乐老师”,信手拈来地让他(她)感受音乐的魅力。
1岁左右的宝宝,你可以把他放在大腿上,面对面,手拉手,配合歌曲内容与节奏弹动你的双膝或让宝宝随节奏左右晃动,并在结尾或童谣的高潮处,把宝宝高高举起,或让他轻轻倒下。
例:童谣:RIDEALITTLEPONY
ridealittlepony(在你的膝上有节奏地颠宝宝)
downtotown.(继续颠宝宝)
Whoops!Littlepony(将宝宝的胳膊往外甩)
don’tfalldown.(将宝宝轻轻往后仰)
当然,动作也可由你自己创编,只是注意不要频繁地更换动作。越小的宝宝越需要反复,你会看到在若干次这样的游戏后,他会在那个特定的时刻作好姿态来准备你的下一个动作。宝宝喜欢这样的与爸爸妈妈共同分享的活动,他们会觉得很好玩,乐意一再地反复。借着这样的活动,宝宝用他们的全身体验到了一种稳定的拍率感,同时也能强化内耳感应身体位置、动作、平衡与速度的功能。
2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进入语言敏感期。通过他们喜爱的儿歌、童谣进入稳定拍率感与节奏组合的练习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学习方法。在教儿歌的时候,用一定的韵律节奏来反复念诵,并用手边任何可以敲击的物品来配合伴奏,还可以启发他用动作来表现(不要评估好坏或限制他们的想象,如:不能在地上爬;不要跳得太重……只要保证安全,anyideaisOK)
3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有了更广阔的活动天地。都市中的宝宝们有着无穷无尽的视觉、听觉的刺激。他可能无时无刻不在听。但倾听却是一种全神贯注于声音来源的姿态。今天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孔不入,使得我们忘记了专心聆听的习惯对于我们宝宝在将来的学习、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性交往都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
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注意小鸟的歌声,小溪与岩石的嬉戏,小羊与老牛的对话,把它们录下来,回家后让他倾听,辨别这些声音的区别,开始可以是比较明显的对比,慢慢过渡到细微的差别(如:母鸡与公鸡打鸣的区别)。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对敏锐的耳朵才能体会音乐的精妙,这种能力可一定需要从小培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