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有较低级的、以具体形象为特点的思维,又称前言语性思维。1岁后小儿在言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但其形成主要靠直觉行动,概括水平也低。如3~4岁时已知道橘子是好东西,知道自己吃了妈妈会高兴。但此时小儿还不会推理到“因为橘子是好东西,所以吃了妈妈会高兴”的较高思维阶段。
促进小儿思维发展,必须从两方面做起:
1.前言语性思维主要靠动作发展来形成,所以要尽量增加他们接触、认识环境的机会。
2.思维方式向抽象性、逻辑性发展需有丰富的言语作基础,所以要创造言语发展的环境,鼓励其提问,并用尽量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不断丰富小儿的词汇,尤其要注意教育中的启发性。
相关推荐
幼儿记忆的发展过程
记忆是将感知、思考和体验过的事物保存在大脑中的过程。人类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习惯的形成都和记忆有关。记忆力越强,记忆内容越广泛,智力水平就越高。记忆从时间上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目的上可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从方式上可分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小儿的认知发展遵循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机械记忆向逻辑记忆过渡的过程;与此同时,长时记忆的能力越来越强。
新生儿即开始有最简单的记忆,如对妈妈抱成吃奶姿势的记忆。只要抱成这一姿势,小儿即会四处寻找奶头。2~3月时,如果注意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小儿会用眼睛寻找。4~5个月能记住母亲和其他亲人,但此时的记忆能力只能保持几天。随着月龄的增加,记忆时间将越来越长。小儿在1~2岁后,随着言语的发育,记忆能力逐步增强,能记住自己的盥洗用品、玩具和几个小朋友的名字。2岁半时能记住儿歌和童谣。记忆再现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2~3岁的小儿和父母分开几个月后仍能认识。但是,婴幼儿的记忆是无目的、无意识、短时为主的;利用形象鲜明和有兴趣的物品,能促进其记忆。因为缺乏知识和经验,小儿的记忆常不准确,有必要在生活中进行反复的记忆训练。
涂鸦期幼儿绘画的发展过程
幼儿一般在一岁半到三岁左右以涂鸦的方式进行绘画。
如果成人在幼儿早期便尝试性地为其提供笔和纸,那么幼儿一般会较早地表现出用笔涂鸦的行为。
一、无序涂鸦阶段
在这一阶段,幼儿表现出了一定的涂鸦式动作,并且这种动作,是其知觉与运动能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比如用一种物品往另一种物品上乱压乱划,这种探索性的涂鸦式动作,是幼儿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本能需要。而对于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涂鸦作品,一般是成人在幼儿的这一发展阶段上,有意为其提供了笔和纸以后,或是幼儿看到成人拿笔书写时,出于模仿和好奇而画出的。所以成人可以基于以上两方面,引导幼儿逐渐进入到自己的涂鸦世界。
幼儿刚开始涂鸦的时候,多是以肩为运动轴心的杂乱涂鸦。所以画面显得很“杂乱”,多为歪歪扭扭、断断续续的线或点,方向不确定,所以这时称无序涂鸦。
当幼儿处于这一涂鸦阶段时,成人如果要问幼儿“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即让幼儿为自己的涂鸦作出命名、解释,还显得为时过早。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为难幼儿,是在打击幼儿用自己的手使画纸发生变化,并以此当作乐趣的这一状态。因此,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必要询问他所画的是什么。如果他们涂得很兴奋、很大胆,成人可以为他们提供较大的画纸,以满足他们的涂鸦兴趣。
这一探索性的“乱画”,为幼儿提供了感受肌肉运动快乐的机会。而且还使他们不断感受着由自己的创造活动所带来的惊奇与乐趣。同时,这种“乱画”也证明了他们的力量:自己是能够改变或创造出一些“奇迹”的,这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事。这种兴趣也是幼儿热爱绘画的原动力之源,成人一定要好好保护和培养。
二、有序涂鸦
这时幼儿会过渡到以肘为运动轴心做左右移动,这时画面中的线条或每组线条,表现出了一定的方向性和秩序性,留下的运动轨迹多为半圆弧形的线。并且在此基础上,幼儿能画出连续圆和封闭圆。能够熟练地画出封闭圆,是幼儿进入下一绘画时期——象征期的重要基础。
成人可适当地引导幼儿多画一画封闭圆,但还是要以幼儿的自由涂鸦为主。
当肩和肘相互运动得更协调后,幼儿便能把腕当作轴心来活动。这时幼儿的控制能力有了更一步提高,进而能画出较小的圆和像样的纵线条。
三、命名涂鸦阶段
随着幼儿自我意识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其符号思维开始出现,他们开始能把环境中的事物按其特征进行认识、分类。这时幼儿的涂鸦开始进入到命名涂鸦阶段,即用自己的记号(涂鸦线条)来给自己的涂鸦命名,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命名涂鸦与有序涂鸦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即当幼儿表现出了有序涂鸦的特征,便可能开始给自己的涂鸦进行命名,甚至有的幼儿还没有进入到有序涂鸦阶段,便能偶尔给自己的涂鸦线条进行命名。
当幼儿能为自己的涂鸦线条进行命名以后,便能在自己的涂鸦作品中,开始有意识地用涂鸦线条进行局部刻画,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命名涂鸦期,幼儿能够为自己的涂鸦线条进行丰富的命名。这时我们要好好保护和鼓励他们的这种宝贵能力,并通过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幼儿尽情地、大胆地去涂鸦,而不要以成人的审美眼光去限制他们或打击他们的情感表达。这个时期,保护与发展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自信的幼儿,在涂鸦时的线条与用色比较自由、大胆、奔放、流畅。
由于这一时期,幼儿能够且乐于为自己的涂鸦命名,所以成人可以抓住这样的时机,来引导幼儿把自己对作品的命名说出来,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情绪表现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婴儿知觉的发展过程
知觉是对感觉的加工过程,发生较晚。婴儿出生后4~5个月才出现手眼协调动作,这是最早出现的知觉形式。其他形式有空间知觉、距离知觉、自我知觉、时间知觉、深浅知觉等。
知觉是观察力的萌芽。儿童约3~4月时出现形状知觉,24个月时有整体知觉,能把外显的和部分被遮蔽的物体看成同一物体。1岁末开始有浅表的空间和时间知觉;但要到3~4岁才能辨别上下,前后,昨天、今天和明天,早晨和晚上;5岁才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专家的研究表明,知觉发育的早晚和小儿与外环境的接触有密切关系。把6~7个月还不会爬的小儿放在“视崖”(一种模拟的观察场景)上,他们并无害怕感觉;而同龄会爬的婴儿即便有母亲保护,也不肯从“崖”壁往下爬,而是设法后退或回避。这说明,后一类小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在知觉的基础上观察力逐步发展。年龄越小,观察越短暂,空间越狭窄,观察的目的性和时间性越缺乏。小年龄儿童只会观察外表现象,不会观察事物内在联系。
专家建议:要加快知觉发展应多让小儿作各种游戏,尤其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多摆弄各种物体。
幼儿意志的发展过程及培养方法
意志,是通过自觉克服困难来完成某种期望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有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另一类是消极的,包括任性、依赖性、顽固性和冲动性等。
意志出现较晚。随着言语的发展,行动开始具备目的性,小儿懂得要靠自己来达到某种目标,说明他逐步有了意志。3岁左右经常说“不”,“我要”,“我就要”等,也是意志发展的表现。年龄越小,积极性意志越弱,消极性意志往往越强。随着年龄增长和教育过程,小儿逐步学会服从别人,或按照自己的目标去行事,减少了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意志间将逐步出现此长彼消过程。
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有助小儿在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方面取得进步。同时意志和情绪、性格、动机、兴趣等共同组成所谓的非智力性因素,是促进创造性的有力因素。正如居里夫人所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任何创造性劳动和发明,都不可能一举成功,要经得住失败考验,还要抵御各种社会舆论和压力。因此就发展小儿创造能力而言,意志往往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意志是通过培养获得的,途径有:
1.自幼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对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经常叫嚷“妈妈,来帮我”,“老师,我不会”的孩子,要努力培养其自信心和勇敢精神。
2.在成人指导下,进行各种需克服障碍才能完成的游戏。
3.培养意志的目标要稳定,不轻易变动。
4.通过集体游戏,训练自制能力,克服冲动性。
5.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