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有什么

2021-04-01 胎教有什么 光感胎教 有什么是童话故事

婴儿期的感知觉发育有什么特点。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婴儿期的感知觉发育有什么特点”,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新生儿的视觉:新生儿能够用眼追随移动的物体,婴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5周的婴儿仅能集中注意5秒,注意距离为1-1.5米左右;6个月时调节眼睛晶体功能已经达到正常成年人的功能水平,已能注意远距离的物体。

(2)婴儿的听觉:新生儿已有了听觉,83%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新生儿还能区分音高、音响和声音持续的时间,对成人说话的声音特别敏感,能准确地使自己的身体运动与讲话的声音模式同步。

(3)婴儿的嗅觉、味觉: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都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如让新生儿闻两种不同气味,当多次闻一种气味,其身体及呼吸反应变化减弱后,再出现另一种气味,这时他反应又强烈起来。说明新生儿已经觉察两种不同气味。新生儿味觉系统也早已开始发育,如半个月的婴儿就能对糖水、盐水有不同反应。如对糖水就做吸吮动作,苦水就做怪相。

(4)辨别图形的知觉:新生儿对不同复杂程度的黑白线条表现出不同的凝视时间,一般偏爱较复杂的曲线图形。2-3岁婴儿的感知觉渐趋精细。

(5)婴儿的视觉:婴儿的视觉方面已能分辨几种基本色,依次为黄、红、绿、蓝(也可因社会文化条件的不同在次序上有所不同)。这时期的儿童已经掌握一定量的有关空间、时间的词汇,在空间知觉方面已能辨别上下、远近,但还不能指出前后、左右,3岁已经能正确运用早上、晚上的时间概念。

扩展阅读

婴儿期智力发育有何特点


生后第一年的婴儿期变化是巨大的,作为人类特点的直立行走、双手动作、言语交际的能力,经过逐步的发展,开始出现,感觉(视听觉、味觉及皮肤温触觉)也有比较迅速的发展,知觉开始出现,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注意和初步的记忆能力。其动作发展规律为:

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如从双手无目的的乱动到单手有目的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依次出现抬头、翻身、坐、爬、站立以至行走。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如从头部、躯干动作到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

④由正性动作到负性动作,如先握后放,先向前走后退着走。

其中手的动作的发展是巨大的,而手的动作的发展推动了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日趋完善,更有利于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言语发育经历了以下阶段:

①发音阶段(1~3个月);

②牙牙学语阶段(4~9个月);

③理解说话阶段(7、8~11、12个月);

④开始说话阶段(9~12个月)。

感觉迅速发展:如婴儿的视力随年龄的增长改变明显,1个月开始出现头眼协调,眼在水平位置上在90°内随物转移,3个月时协调更好并开始辨别物体大小及形状,9个月时能较长时间看3~3.5m内的人物活动。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智力活动,它与感觉有紧密的联系,婴儿的知觉出现也很早,如半岁左右的婴儿已经学会了对深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不断地成熟,婴儿的记忆能力越来越明显,如1~4个月的婴儿如手中的玩具被人拿走会无表示,而到4~8个月时则有有所失的表现,甚至会作极短暂的寻找。而8~12个月时就会较长时间去寻找;其记忆特点一是记忆内容少,只限于日常接触的少数人和事;二是记忆时间较短,一般只能保持几天。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地和概括地反映,婴儿期的思维活动只能说是一种萌芽。这些都是婴儿期智力发育的特点。

学龄期儿童个性发育有什么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都看过哪些早教类的书籍?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学龄期儿童个性发育有什么特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入学后,其学习活动已经成为主导活动,而社会交往面扩大了,一些与学习、同学、教师有关的社会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如理智感、荣誉感、友谊感、责任感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儿童的情感正处于过渡期,从外露的、易激动的表现,向内向化、稳定的表现发展。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一定年龄特点。如从对道德概念的认识来看,是从直观的、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较抽象的、本质的认识。一般小学低年级儿童多从行为客观后果的严重性出发而判断事情的好坏。而小学高年级的儿童(9-11岁).则从行为的主观动机去作判断。如有一个小朋友在家中乱翻东西时,将一只玻璃杯碰在地上而将玻璃杯打坏;而另一个小朋友在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时将一茶盘玻璃杯打坏。小学低年级儿童一般从行为客观后果的严重性来判断事情的好坏,认为将一茶盘玻璃杯打坏的小朋友不好,因为他打坏的玻璃杯较第一个小朋友多。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则从行为的动机出发,认为那个帮助妈妈干活的小朋友好,虽然他在干活中打坏了许多杯子,但也比不干活乱翻还将杯子打坏的小朋友要好得多。小学生在此期间对自我已经有了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来自别人(教师、同学和家长对他的评价),此时小学生还缺乏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小学生已经具有能对其他儿童的行为进行评价的能力,但往往针对某个具体的行为,到小学高年级时才能从个性品质上来分析判断别人。

幼儿的语言发育有什么特点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接受教育。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的语言发育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幼儿期是从3岁-7岁期间。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与3岁时相比,7岁时的词汇量大约增长3-4倍。3岁时词汇量为800-1000个;4岁时词汇量为1600-2000个;5岁时词汇量为2200-3000个;6岁时词汇量已经增加到3000-4000个。幼儿已能掌握各类词,对词义逐渐明确,并有一定概括性。此期间各种空间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中、左右等)开始出现。提高最快的是在3-4岁时,3岁时能辨上下,4岁时能辨前后、里外,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方位的相对性,以对方为中心判断左右,一般要到7岁左右才能掌握。时间词是在3-6岁开始逐渐掌握,首先掌握今天、昨天、明天,然后是上午、下午、晚上和今年、去年、明年。到6岁已能全部掌握。幼儿语言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代词,由于代词(你、我、他)具有明显的相对性,需随语言环境和交谈者角色的变化而变化,要理解这些词,不俟需要相当的语言能力,还需要进行复杂的智慧活动,随时调整和转换理解的参照点。故4、5岁幼儿在语言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也常会错误地理解或错误地应用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这些代词。幼儿的语句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但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如被动语态和双重否定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一般要到6、7岁才能掌握。幼儿的言语表达由连贯性言语取代不连贯性言语。另外有了自我中心语言(自己对自己说话不起交际作剧的自言自语,经常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产生,有时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进行的思考)。所以它是一种既具有外部语言特点,又具有内部语言特点的,由外部转化为内部言语的过渡性语言。自言自语在幼儿期占很大的比例,到7岁左右开始下降,代之而起的是内部语言的发展。

育儿知识大全:幼儿声带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声带的功效取决于震动所造成的声音。少年儿童的声带以及他发声器官在6岁以前都处在发肓情况。孩子的喉腔窄小,声门窄而短,声带短小精悍而软弱、细薄、不足坚毅,因而孩子的音调较成年人高,并且脆响光亮,育儿知识大全因此人们通常会非常喜爱听娇嫩而又脆响、颇具青春活力的声音,给人一种触觉上美丽的享有。可是孩子音区窄小,声带容易疲惫,假如孩子音标发音時间太长,发音方式有误,或是常常又哭又闹、大声吼叫,都是使孩子的声带遭受损害,非常容易使孩子的声带增厚,孩子歌唱的声音变得已不脆响、光亮,只是变得嘶哑。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少年儿童来到变声期声线的转变少年儿童阶段,男生和女生的声带长得差不多,因此传出的声音差别并不大,这时候的声音能够 通称为童音或童声。来到变声期,声带就会发生变化,男孩子的声带逐渐变得粗壮,女孩的声带则相对性细微。育儿知识大全讲到声带发生变化了,声音当然会发生变化。并且,伴随着这种转变而成的,也有一些别的生理学上的转变。这时候,喉咙非常容易血肿,或出現一定水平的浮肿。假如这时不好好地保护嗓子,等到了变声期之后,声线就会有一定的转变,有些人的声线会因而变得嘶哑不好听。

胎教有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