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胎教
2021-03-01 智力胎教 营养胎教 小学入学准备智力3款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营养粥。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款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营养粥”,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周岁左右的宝宝心智发育很快。面对新奇的世界,他们的大脑总是处于兴奋中,因此要消耗掉很多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最关键的营养素,如蕴含于坚果、粗粮、水果、鱼类当中的维生素、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因此,妈咪要多做一些能更好地促进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食品,让宝宝聪明又健康。
核桃仁粥
原料:山核桃仁20克(3-5个),粳米或糯米30克。
制作:先将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后微火煮至半熟;将炒熟的山核桃仁弄碎放入粥里,煮至粘稠。
营养小秘密:
核桃仁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锌等微量元素,所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极为有益。需注意核桃含油脂较多,一次不要给宝宝吃太多,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龙眼莲子粥
原料:龙眼肉10克、莲子10克、红枣5-10个、糯米30克、适量白糖。
制作:
先将莲子去心,用研磨机磨碎,红枣去核,龙眼肉剁成碎末。
洗净糯米,糯米放入锅内,加清水用微火煮。
粥快熟时,把龙眼肉、莲子、红枣放入,并煮沸一会儿,然后加糖即成。
营养小秘密:
龙眼、莲子含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和较高的磷、钙、铁、VA、VB等,是脑细胞生长代谢必需物质,具有养心益智,开胃健脾作用,可作为早餐。
黑糯米益智粥
原料:黑糯米1杯、枸杞子6克、龙眼肉3克、冰糖适量
制作:
将黑糯米洗净,泡水2小时后取出备用。
将黑糯米、药材加入适量水煮成粥,加入冰糖搅拌匀即可。
荔枝饮
原料:新鲜荔枝5枚、大枣10个、冰糖30克。
制作:将荔枝、大枣洗净去皮、核;将果肉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先用急火煮沸,然后改微火慢煮30分钟;将冰糖弄碎加水溶化,倒入荔枝汤内即成。
营养小秘密:
荔枝果肉中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VA、VB、VC、叶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一些必需氨基酸,可补充脑力,与大枣合用,既益智又健脾。
延伸阅读
培养宝宝听觉,促进智力发展
据科学家称:婴儿出生后大脑发育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大脑皮层进行的。根据成熟的顺序,可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主要区域:枕叶--视觉能力;顶叶--触觉和空间能力;颞叶--听觉和语言能力;额叶--有两个部分,一是运动皮层,协调肢体运动,二是前额皮层,其功能是理解、记忆、判断,这要在孩子长到十几岁以后才会有较大的发展。婴儿的大脑发育成长依赖于对上述五种感官的刺激。
0~3岁是智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0~3岁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因为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此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家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从而影响智力的发育。
母语是婴幼儿智力、听力发育的“营养素”
聪明的母亲,在孩子呱呱落地之时,就应多爱抚孩子,这种无声的交流所表达的爱心无疑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抹上的清新隽永的第一笔,从而启动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受到周围陌生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活动。孩子牙牙学语时,母语的这种参与对孩子智力发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话实现的。
有关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婴儿出生6个月后,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只是这时属于“鹦鹉学舌”型的,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1周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语了,18~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从而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妈妈应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如当给孩子洗澡时,要一面洗一面说:“妈妈给宝宝洗澡”;见到汽车可让孩子学汽车鸣叫;见到太阳可让他向“太阳公公”问好;见到阿姨让他说“阿姨好”,见到奶奶让他说“奶奶好”等等。培养孩子早说话要注意方法:一是注意趣味性,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二是注意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连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一起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可以说,父母是孩子与复杂的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桥梁,要借助各种材料帮助孩子听到大千世界的声音,建造"智慧大厦"的基础。
1.倾听奇妙的世界
新生儿能够区分声音的频率和高低,能够分辨不同声音,甚至还能够感觉声音和音乐的节奏,因此来自外界环境的声音对孩子的听觉系统发育很有好处,而且适当的听觉刺激会促进孩子在情感上与人的沟通及语言方面的发展,并培养孩子积极地乐于接受外界事物的态度。
2.婴儿对声音的偏好
一个评价婴儿听力的研究指出:婴儿在接收了适宜的声音刺激之后,会呈现出安静的状态,如果再持续发出愉快流畅、吸引婴儿的声音,并且依着婴儿的动作去调节某些音调和节奏,婴儿也会去调整他们自己的身体动作,并试着与父母的声音节奏一致,这对于婴儿的学习,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婴儿听到的声音过分吵闹、尖锐、刺激或不愉快时,会让婴儿受到惊吓、心跳和呼吸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大脑听觉系统会排斥这些声音,而把头部转离声音处,这对大脑发育极为不利。
所以,父母从婴儿出生之后,一方面要经常反复地给孩子说些简单上口的童谣,唱好听悦耳的歌曲,说充满爱的话语,另一方面也要观察婴儿听到声音之后的各种反应与身心状态,这对孩子的听觉、情绪、动作等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3.提供适宜的听觉刺激
1--3个月时
听音乐:方法是妈妈在哄宝宝吃奶,或者宝宝躺在床上睁大眼睛看世界时,或者怀抱宝宝哄他高兴时,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乐曲,最好是胎教时播放的音乐,这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乐感与注意力。
说悄悄话:宝宝睡醒之后母亲用温柔缓慢的音调对宝宝说一些悄悄话,每天2--3次,每次2--3分钟,给宝宝提供听觉刺激,并促进亲子交流。
摇铃铛:在宝宝头部上方挂一个铃铛,在他头部两侧摇铃铛,节奏要快慢适中,音量也要大小适宜,观察他对铃声的反应,通过此种方法可以检验孩子的听力,发展听觉。
4--6个月时
唱念儿歌:宝宝这个阶段特别喜欢节奏明快的儿歌,虽然他不懂其中的意思,但他喜欢儿歌中有韵律的声音和欢快的节奏,每天至少唱念1--2首,每首儿歌至少唱念3--4次。
追寻声源:妈妈在婴儿房间里某个地方将玩具(铃铛、拔浪鼓、口琴等等)弄出声响,使之发出各种悦耳的声音,观察孩子视线是否会转移到有声响的地方,每天2--3次。
7--9个月
叫小名:妈妈用几种语调叫孩子的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观察他是否在叫到名字时能够转过头来,既培养他的听力,又训练孩子对语言的反应。
玩"指挥家"游戏:选择一首鼓点鲜明、旋律感分明的音乐播放,然后妈妈从背后抓住他的手臂,合着音乐的节奏拍手,并随着旋律,变化手臂动作的幅度,培养宝宝配合音乐节奏的能力。
10--12个月
宝宝长到10个月之后,妈妈每天给孩子唱一首简单、轻快、抒情的儿歌,每天给宝宝讲一个故事,拿一些构图简单、色彩鲜艳、故事情节单一、内容有趣的婴儿画册,在孩子有兴趣时,用清晰而舒缓的语调给他讲故事,同一故事要反复地讲几遍。
宝宝的听觉培养需要爸爸妈妈的努力,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这样才能使宝宝的听觉在培养中得到提高。
育儿小知识:如何促进3-6岁宝宝智力发育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育儿小知识:如何促进3-6岁宝宝智力发育》,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育儿小知识:幼童到5岁时人的大脑的净重已达成人的90%上下。育儿小常识,在这一年龄层,要留意全方位必不可少的营养,留意出示蛋白,多给宝宝益智食材,如淡水鱼、蛋类食品、核桃仁,甜杏仁等,多让宝宝进行育儿早教健身运动,推动人的大脑和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童的智力发展趋势和大脑发育(特别是在是大脑皮质的生长发育)都和营养拥有 紧密的关联。幼童到5岁时人的大脑的净重已达成人的90%上下。育儿小常识:智力发展趋势头四年达成人的50%,到8岁达到成人的80%。尽管智力发展趋势与外自然环境的文化教育有挺大的关联,得是在这一年龄层,如未留意全方位必不可少的营养,特别是在是蛋白的供货不够,那麼智力的发展趋势亦会遭受危害。
育儿小知识:小孩长到3、4岁之后,休重提高的速率会慢一些,而体长的提高则迅速,这由于伴随着年纪的提高,运动量的增加,精力的耗费也提升了。因为小孩的智力飞速发展,对客观现实了解越来越多,周边成人的一举一动对他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如爱挑食、吃零食,大部分是受成人危害而成。小孩不不想吃饭,休重就会缓解,越来越削瘦,而个子仍在快速上起(特别是在女生)。
爸爸妈妈察觉孩子休重和体长显著迥异时,就应想起小孩是否会患了营养欠佳,假如是因挑食造成的,还要和幼儿园教师协作搞好小孩的观念工作中,讲下全方位营养的益处,挑食的伤害,协助摆脱挑食的不良习惯。假如是因为不讲究卫生患了寄生虫感染,还要尽早地开展除虫医好,将拖出的小虫子(普遍的是寄生虫)给小孩看一下,并教育小孩,他因此那样削瘦,无力,没精打采,是因为小虫子在身体夺得了他的身上的营养,对于务必十分注意,培养优良、环境卫生的饮食结构。
培养宝宝阅读习惯 促进智力发展
要充分发展幼儿的大脑,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幼儿读书。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培养宝宝阅读习惯 促进智力发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阅读有利于开拓视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1、首先要为孩子精心挑选书画。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凡事带着图片的图书都是给幼儿看的,所以只是不加选择的购买,结果就是不但花了不少钱,孩子也没能看懂书画,并没有起到开发孩子智力的作用。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图书时,一定要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画,而且孩子一定要能够理解书画的意思,文字简洁,语句优美的书画,当孩子读完后能够自己复述出来。如果家长允许,还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让孩子自己思考书画中的内容,也能起到开发孩子智力的作用。
2、其次就是家长要帮助孩子阅读。
孩子们年龄较小,所以一些书画就不懂怎么去看,有些就是根本没有看书的目的,只是在那乱翻书,一本书很快就翻完了。有些不认真或者不会看书的孩子甚至把书拿倒了都不知道。另外一些孩子也只是看看书上的热闹,有什么动物,有什么人物等等,并不能理解每幅图片之间的联系。这样孩子即使阅读了,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针对于孩子们出现的这些情况,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阅读。
(1)、家长先要教孩子怎样去看书,怎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书要一页一页的,按着顺序看。看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注意观察每页的图片上有什么人物、动物,他们都在做什么,下一幅图片的人物、动物又在做什么。这样就能促进孩子去思考画面所表达的意思,也能让孩子读完一本图书后知道正本图书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2)、还有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含义。家长们可以在孩子看书前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书,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找到答案。还有在孩子看书或者听故事的过程中,制造一些悬念,加深孩子的印象,让孩子自己思考,拓展思维。等整个故事读完以后,再对孩子进行提问,让孩子自己思考,这样就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含义,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孩子的智力。
(3)、当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不认识或者难理解的词语时,家长一定要耐心的为孩子解答。要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让他们容易理解。并且一定要有意识的让孩子用字组成词语,再用词语组成一句话,这样也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4)、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等到孩子看完整篇图书后,让孩子复述整个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认真听,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健康的儿童读物对孩子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不仅需要家长能配合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帮助孩子阅读、理解。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智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选对灯光颜色 促进宝宝智力发育
美国有研究表明,蓝色灯光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如果你要用积极的方法开发孩子的智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处于蓝光环境下。当眼睛感受到蓝光时,大脑就会受到刺激。即使双眼闭合也是如此。”专家说,因此,在儿童房间内安装蓝色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些研究也显示,蓝光能激发人的情绪,有助于保持旺盛精力和驱除睡意。
首都儿研所儿童智力研究室副研究员谢晓桦认为,颜色对儿童的智力是有影响的,因为不同的色彩通过影响儿童的视觉来影响儿童的智商、情商和性格。长时间接触黑白色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不良影响。
谢晓桦还说,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关键期是1~3岁,智力的开发应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个方面入手,比如喂奶的时候听听舒缓的音乐,高兴的时候听些欢快的音乐,但是不要太吵。五种不同的感官刺激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刺激神经的网络,这更有利于唤醒和提高儿童智商。